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评价指标统计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评价指标的统计分析

张三

摘要本文采用中国2010年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数据,首先利用相关分析对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间进行了简单相关分析,以及控制了年末总人口对客运和货运量等进行了偏相关分析;接着利用各种经济指标对地区生产总值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利用逐步回归方法获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剧场影剧院、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货物进出口总额、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客运量等和地区生产总值有显著关系;最后利用因子分析对各地区进行因子分析,通过计算综合得分,获得各地区综合排名,其中北京、上海一枝独秀,重庆、深圳、天津与北京、上海构成前五强。

关键词地区生产总值;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2009年10月17日,第六届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在朝阳规划艺术馆召开。这次峰会不仅吸引了城市发展领域内几百位专家的专注和参与,跟让来自全国各个城市的会议代表们受益匪浅。会议指出,“十二五”期间既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时期。

以前我国采取的城市外延式扩张战略导致城市发展中出现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不注重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和特点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城市发展将呈现出五个新变化:一是城市发展开始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二是城市软实力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格局;四是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示范意义进一步凸显;五是城市群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

在这种大背景下对我国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研究,不论是对于促进我国城市本身又好又快地发展,还是对于充分发挥城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主导作用,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如下:通过对描述我国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各种指标进行各

种分析,一方面找出用来衡量我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各个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找出各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差异,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1]。

2 研究方法

对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概念,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指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是指城市所拥有的全部实力、潜力及其在国内外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据此概念我们可以看出,评价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应该包括人口、地区生产总值、拥有的交通运输以及通讯能力、地方财政预算内收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乡居民工资水平及储蓄水平、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商贸市场水平、人才状况及社会医疗保障水平等方面。所以我们采用的数据指标有:年末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客运量、货运量、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地方财政预算内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末邮政局数、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货物进出口总额、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数、剧场、影剧院数、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医院、卫生院个数、执业(助理)医师、三废综合利用产品总值等22个指标。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是《中国2010年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主要经济指标统计(包括直辖市)》,数据摘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11-3。

采用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有回归分析[2]、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

基本思路是:首先使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分析方法研究构成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使用因子分析对构成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各个变量提取公因子;最后使用一些简单的SPSS数据处理技巧依据提出的公因子对各城市进行分类及排序。

3 实证分析

由于从国家统计局网站下载的数据为EXCEL格式,可以将数据导入成SPSS 数据,我们设置了共23个变量,分别是“城市名称”、“年末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客运量”、“货运量”、“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地方财政预算内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乡居民储蓄

年末余额”、“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末邮政局数”、“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货物进出口总额”、“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数”、“剧场、影剧院数”、“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医院、卫生院数”、“执业(助理)医师”、“三废综合利用产品总值”等。样本是中国2010年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主要经济指标统计的相关数据。数据参见附表1。

3.1 相关分析

对于相关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对“地区生产总值”的三个组成部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简单相关分析;

第二,在控制“地区生产总值”的前提下,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进行偏相关分析;

第三,在控制“年末总人口”的前提下,对“客运量”和“货运量”进行偏相关分析;

第四,在控制“年末总人口”的前提下,对“地方政府预算内收入”和“地方政府预算内支出”进行偏相关分析;

第五,对“年末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三废综合利用产品总值”这三个变量进行简单相关分析。

3.1.1 地区生产总值的简单相关分析

通过使用主菜单分析下的相关工具条,可以获得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产业相关分析结果

相关性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Pearson 相关性 1 .295 .063 显著性(双侧).085 .718 N 35 35 35

第二产业Pearson 相关性.295 1 .820**显著性(双侧).085 .000 N 35 35 35

第三产业Pearson 相关性.063 .820** 1 显著性(双侧).718 .000

N 35 35 35

**.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易见只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并且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是因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3.1.2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偏相关分析

表2 偏相关分析结果

相关性

控制变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

相关性 1.000 .321 -.517

显著性(双侧). .064 .002

df 0 32 32 第二产业

相关性.321 1.000 -.977

显著性(双侧).064 . .000

df 32 0 32 第三产业

相关性-.517 -.977 1.000

显著性(双侧).002 .000 .

df 32 32 0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控制“地区生产总值”的前提下,构成“地区生产总值”的3个组成部分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相关关系依然显著。但相关系数却变成了负值,这是由于总额是一定。

3.1.3 客运量和货运量的偏相关分析

表3 偏相关分析结果

相关性

控制变量客运量货运量

年末总人口客运量

相关性 1.000 .127

显著性(双侧). .474

df 0 32 货运量

相关性.127 1.000

显著性(双侧).474 .

df 32 0

可见在控制“年末总人口”的前提下,“客运量”和“货运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