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僵尸企业的调研报告
僵尸企业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题目:僵尸企业现象探讨1. 引言在中国,随着国有企业大规模改制和市场化的深入发展,一些企业面临生存危机,部分企业在改制、重组、债务重组等措施不得力,导致企业灰心丧气、过渡依赖政府,重披“僵尸企业”的外壳,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顽瘴痼疾。
为深入了解我国“僵尸企业现象”,本次研究拟对僵尸企业的定义、特征、影响因素、危害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
2. 僵尸企业的定义“僵尸企业”指一种无法自立的、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高负债、无效资产过多,且企业经营不良已无法实现有效盈利的企业,他们的生存方式依赖于政府补贴和金融贷款,企业自身没有生产价值和经济效益。
3. 僵尸企业的特征- 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营收不能满足企业运营成本,连续多年亏损,信用状况糟糕。
- 资产过多,效益低下。
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即使是公共资源给予的优惠政策和其他类型贷款的支持,也无法实现盈利,同时生产经营效率低下。
- 依赖于政府补贴和金融贷款。
企业常需依靠补贴政策来维持生存,还通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追求短期的生存。
- 丧失经济效益,无生产价值。
企业从雇佣、融资、生产等各个方面不能给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4. 影响因素4.1 宏观环境的影响在宏观经济环境方面,一些“僵尸企业”在原方案中选择的行业或还没有机会进入祖国的主要增长领域,产品和服务缺乏创新和升级,同时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
此外,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或紧缩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压力,使它们的发展计划受到抑制,成本压力加大,资本价值被权衡和抽调。
4.2 企业自身经营及管理原因企业自身经营不力通常是“僵尸企业”成为僵尸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过于依赖政府;运营不规范,内部管理极差;缺乏关键战略和必要的市场定位;对财务管理方法使用不当;无法及时应对市场崩溃等。
4.3 资本市场的影响资本市场是影响“僵尸企业”存活的主要因素之一,如IPO 被否水平的审核标准,“僵尸企业”会在首次公开发行(IPO)时被排除在外或被强制下市。
兰考僵尸企业盘活调研报告
兰考僵尸企业盘活调研报告兰考是河南省的一个县级市,近年来,兰考的经济发展不尽如人意。
许多企业陷入了僵局,面临着盘活的困境。
为了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我们进行了一次盘活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调研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兰考企业的盘活情况,我们采取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收集了兰考市近年来的企业数据,包括企业数量、产值、利润等经济指标。
然后,我们组织了一些企业家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我们还针对一些典型的僵尸企业进行了深入访谈,以了解它们的盈利状况、问题和困难。
调研结果: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对企业家的访谈,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 兰考企业存在盗版、低附加值、重复建设等问题,导致产品竞争力低下。
2. 部分企业面临债务危机,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3. 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缺乏市场营销和创新能力,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4. 缺乏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导致企业在技术和人力资源方面的竞争力不足。
盘活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盘活建议:1. 改善企业自身竞争力。
企业应加强自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利润水平。
2. 建立良好的融资渠道和债务管理机制。
加强对企业融资的引导和管理,促进企业债务的消化和化解,减少危机对企业的影响。
3.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培养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同时,加强市场营销培训,提高企业的市场开拓和营销能力。
4. 加强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企业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
结论:兰考企业的盘活问题是一个整体性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资源保障。
企业应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力,加强管理和科技创新。
社会各界应关注企业的发展需求,为企业提供合适的帮助和支持。
关于僵尸企业调研调研报告
关于僵尸企业调研调研报告僵尸企业是指那些存在但没有实际经营活动,无法偿还债务或无法按时支付员工工资的企业。
这些企业通常面临着严重的经营困境,无法维持正常运营。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僵尸企业的现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僵尸企业的现状根据国家统计数据,僵尸企业的数量逐年增加。
许多企业陷入了经营困境,债务负担沉重。
同时,僵尸企业往往缺乏创新能力,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二、僵尸企业的原因1. 行业结构调整欠缺许多僵尸企业处于市场竞争的弱势地位,行业结构调整缺乏方向,导致企业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 金融支持不足许多企业融资渠道有限,难以获得资金支持,导致无法满足资金需求,进一步加剧了经营困难。
3. 企业管理不善部分僵尸企业由于管理层水平低下,无法有效运营,导致企业无法盈利。
4. 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是造成企业僵化的一个原因。
许多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无法脱颖而出,导致企业停滞不前。
三、僵尸企业的影响1. 劳动力浪费僵尸企业无法支付员工工资,导致大量的劳动力被闲置,浪费了社会资源。
2. 债务风险由于无法还债,僵尸企业带来的债务风险增加,给金融机构带来不小的信贷风险。
3. 市场秩序扰乱僵尸企业存在的现象会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健康企业的发展,造成市场资源的浪费。
四、解决方案1. 行业结构调整政府可以通过引导投资和政策支持,促进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市场竞争力,避免僵尸企业的产生。
2. 金融支持措施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低利贷款和风险补偿等政策,增加企业的融资渠道,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
3. 加强企业管理能力企业管理者应注重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学习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4. 促进市场竞争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并为优质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创新和科技进步。
综上所述,僵尸企业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合作来解决。
僵尸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僵尸企业调研报告范文《僵尸企业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僵尸企业是指那些长期亏损、无法偿还债务和履行责任的企业。
由于各种原因,如经营不善、市场竞争力弱、管理问题等,这些企业陷入债务危机,但由于政府的干预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倒闭或破产。
僵尸企业的存在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创新活力的释放。
因此,了解和分析僵尸企业的现状和问题,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目标本次调研的主要目标是深入了解我国僵尸企业的数量、类型、分布以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为政府和企业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对策。
三、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学者对僵尸企业问题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2. 实地调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和企业,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访谈和观察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3. 数据分析: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形成调研结果。
四、调研结果1. 僵尸企业数量: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僵尸企业数量在近几年持续增加,且呈现区域分布不均的特点。
2. 僵尸企业类型:根据调研结果,我国的僵尸企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行业竞争激烈且市场饱和的企业、资源依赖型企业、政策扶持企业等。
3. 僵尸企业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我们发现僵尸企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低效益和亏损严重、高负债率和无法偿还债务、管理不善和技术落后等。
4. 僵尸企业影响因素:我们对影响僵尸企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经济周期波动、市场竞争压力、政府支持政策不明确等是主要因素。
五、政策建议1. 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加快推进破产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僵尸企业退出机制,鼓励和引导僵尸企业主动破产或重组。
2. 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加强对僵尸企业的监管,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帮助其提高市场竞争力。
3. 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加强对僵尸企业的财务支持,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帮助其渡过困境。
4.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对受僵尸企业影响的相关产业的支持,促进其转型升级,增加就业和经济效益。
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概括
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概括第一篇: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概括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现状、原因和对策》的智库报告。
本文系国发院反腐败与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年度报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经济改革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战略和主要抓手。
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就是加快淘汰僵尸企业。
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僵尸企业课题组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1998-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库,对中国僵尸企业进行了全面研究。
首先,人大国发院报告提出了新的识别僵尸企业的方法。
如果一个企业在当年和前一年都被FN-CHK方法识别为僵尸企业(即企业获得的贷款利息率低于正常的市场最低利息率),那么该企业在当年就是僵尸企业。
相对于官方标准和学界流行的CHK标准,这一方法能够较好地减少僵尸企业识别过程中的“漏网之鱼”,又可以减少“误伤”。
其次,本报告描述了中国工业部门僵尸企业的全貌。
(1)分年份来看,2000-2013年,中国工业部门的僵尸企业比例最高时(2000年)大约30%,此后呈下降趋势,并在2004年之后保持稳定。
2005-2013年的工业部门僵尸企业比例大约为7.51%。
这说明中国僵尸企业的问题是在逐渐缓解的。
(2)分行业来看,利用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我们发现:僵尸企业比例最高的五个行业是:钢铁(51.43%)、房地产(44.53%)、建筑装饰(31.76%)、商业贸易(28.89%)和综合类(21.95%);僵尸企业比例最低的五个行业是:银行(0.00%)、传媒(4.12%)、非银金融(4.65%)、计算机(5.23%)和休闲服务(5.88%)。
(3)分地区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南部地区僵尸企业比例比较低,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僵尸企业比例较高。
(4)分所有制来看,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僵尸企业的比例最高,民营企业和港澳台及外商企业中僵尸企业的比例相近,且远低于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僵尸企业的比例。
僵尸企业调研报告精选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僵尸企业的特点是“吸血”的长期性、依赖性,而放弃对僵尸企业的救助,社会局面可能更糟,因此具有绑架勒索性的特征,僵尸企业调研报告精选范文。
大家知道关于僵尸企业调研报告如何写吗?以下是搜集整理的僵尸企业调研报告精选范文,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东北僵尸企业调研报告【东北的僵尸企业现状】“壳企业”数量不少在东北三省,“壳企业”数量不少。
这些企业要么由基层政府管理,每年拨付一笔财政资金给职工发放救助款,补齐社保费用;要么由尚有生产经营能力的大型国企背着,企业有利润时吃利润,无利润时吃资产。
辽宁省国资委的一份资料显示,全省目前仍保留的国有“壳企业”为830户,它们一无有效资产、二无生产经营活动、三无偿债能力,只留下人员和债务包袱。
这些企业涉及职工15万人,而其拖欠各类债务的具体数额,则无从统计。
沈阳市铁西区企业管理服务中心下辖数十家“僵尸企业”,中心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问,规模庞大的职工群体如何安置?企业拖欠的巨额债务如何补偿?这些问题不解决,“壳企业”就不能轻易破产退出市场。
总部位于沈阳市的北方重工集团,即将引入管理经验丰富的中国建材集团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却由于背负十几家“壳企业”和沉重的离退休职工管理任务,混改推进缓慢。
集团副总经理苏学祥无奈地说,公司现在就像二婚女子拖家带口改嫁,谁碰到都会犹豫再三、仔细斟酌。
记者了解到,一些地方官员仍然对以“放手”为重要特征的国企改革感到不适应。
吉林省四平市一位政府官员告诉记者,全市竞争性国企已经改制得一家不剩了,而政府对民营企业又说了不算,“这让我们在搞经济、调结构时没有了抓手”。
【东北僵尸企业出路在哪里?推进“混改”难度不小】混合所有制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式,在国企主要布局于重化工业的东北三省,推进“混改”难度不小,其中既有困惑也有顾虑。
辽宁紫竹集团是一家以开发、加工钢铁高科技产品为主,年产值近50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
谈起对国企混改的态度,董事长洪海直言“不能轻易参与”。
僵尸企业调研报告
僵尸企业调研报告一、调研概述僵尸企业是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正常运营的企业,但它们仍然继续存在,不断吸取社会资源。
为了了解当前国内的僵尸企业状况,本次调研对一些知名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能从中获取有关信息,解决相关问题。
二、调研对象本次调查共涉及30家中小企业,涵盖多个行业,如制造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等。
这些企业都有各自的特点,规模较小,且经营时间较长。
三、调研内容1.僵尸企业的定义本次调查对参与者给出的六个不同的企业定义进行了统计。
结果表明,只有一小部分受访者清楚知道什么是僵尸企业,大部分受访者对此概念不够了解。
2.僵尸企业的危害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僵尸企业会带来一系列危害,包括浪费社会资源,并损害行业利益。
同时,受访者也认为僵尸企业对整个经济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3.僵尸企业的特点本次调查对参与者给出的六个不同的企业特点进行了统计。
结果表明,受访者认为,生产力低、负债率高、管理混乱、技术水平较低、市场能力弱是僵尸企业最典型的特点。
4.产生僵尸企业的原因本次调查采用了开放式问题的方式,对参与者提出了产生僵尸企业的原因进行统计。
结果表明,经营者个人问题、市场萎缩、产能过剩、国家政策及行业环境等是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5.解决僵尸企业的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开放式问题的方式对参与者提出了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和产业重组的帮助下,加强管理和技术改善,并注重市场营销是减少僵尸企业数量的有效解决方法。
四、调研总结尽管大部分受访者不了解僵尸企业的定义,但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僵尸企业对经济和社会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寻求解决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支持产业重组和技术改善,以减少僵尸企业数量的增加。
企业家也应加强对市场的了解,注重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努力跨越陷入僵局的困境。
尽管解决僵尸企业问题是一项长期且困难的过程,但通过政府和企业层面的协作,我们相信这一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2021僵尸企业调研报告范文五篇
2021僵尸企业调研报告范文五篇僵尸企业调研报告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绛表示,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提出,要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政策。
这些相关配套政策也有利于淸退僵尸企业,为僵尸企业提供善后之路。
业内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务之急是化解一些行业严重的过剩产能,以“托底+改革”有效释放风险,通过“断臂求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何为“倔尸企业”,其缘何而成?所谓“僵尸企业”,是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说。
(新华社)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研究员冯立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僵尸企业”形成的原因既有体制性因素,也有行业周期轮回的影响。
英中,行业周期成因主要是因为随着国内外经济放缓,使得市场需求逐步减弱,进而加剧了行业内的产能过剩。
但是,由于银行贷款、地方政府扶持以及考虑职工再就业等问题使得这类企业很难从市场中真正退出来,长此以往,“僵尸企业”数疑就越来越多。
原攀钢集团董事、教授级髙级工程师周家琮把“僵尸企业”的来源分为四类:历史类敬计划经济和战备经济的遗产,也是今日中国经济的历史路径依赖。
在计划经济、战备经济时期兴建的许多企业,并非按市场经济要求配宜资源,潜藏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沦为僵尸的基因。
正如吴敬琏先生所曾指出,许多企业从投产之日起,就不具备市场经济下的竞争能力。
企业布局备战优先,靠山分散、远离市场炕通不便,资源配宜不计成本、自办社会一应俱全。
有些企业是领导人或汁划部门拍脑袋或算“政治账”的产物,并无经济性可言。
计划经济时代都吃大锅饭,无忧破产、更不会出现僵尸企业。
然而在后来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这些企业除少数成功转型或搬迁外,大部分先天不足被市场淘汰,这也是上世纪末国企大量关闭的原因之一。
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或因尚未完全摆脱短缺经济的卖方市场;或因经济过热需求旺盛、竞争力不行的企业也有生存空间;或因政府优惠和救助;或因市场经济初期容易寻租野蛮生长;各种环境条件的的掩护,使部分上述企业得以幸存。
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
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一)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中国也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僵尸企业的存在。
僵尸企业指那些长期亏损、缺乏竞争力,但通过政府支持或其他手段继续运营的企业。
中国僵尸企业的问题并非突发,而是多年来逐渐形成的。
最初,这些企业是在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由于国有企业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享有垄断地位和政府支持,许多企业缺乏竞争力和效率。
虽然改革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市场化,但一些企业仍然未能适应市场竞争的压力,导致长期亏损且无法自主生存。
这些僵尸企业的存在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它们占据了宝贵的资源,包括资金、土地和人才。
这些资源本应该用于更有潜力和竞争力的企业,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由于僵尸企业没有退出市场,这些资源被浪费和滥用,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和浪费。
其次,僵尸企业的存在也阻碍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这些企业通常集中在传统行业或过剩产能行业,如钢铁、煤炭等,导致这些行业的过剩和低效率。
同时,长期亏损的企业无法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也无法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这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升级。
为了解决僵尸企业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加大了监管力度,对违法违规的企业进行惩罚和整顿。
此外,政府还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等方式,推动企业效益的提高。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以减少过剩产能和市场竞争。
但是,要解决中国僵尸企业问题,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努力。
首先,政府需要加强市场监管,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同时,政府还应该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和培训机会,帮助那些有潜力的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此外,政府应该加大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让企业更加竞争力和效率。
总之,中国僵尸企业的存在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
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中国僵尸企业是指运营多年但长期亏损或负债过高,且缺乏有效创新和竞争力的企业。
这类企业无法正常经营,资金链紧张,生产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以下是一份针对中国僵尸企业的研究报告。
一、僵尸企业的定义和特点1.定义:僵尸企业指长期以来亏损或多年无利润、负债累累、无法偿还债务的企业。
2.特点:(1)低生产效率:僵尸企业的生产效率远低于同行业水平,缺乏有效的技术和管理创新。
(2)资金链紧张:由于亏损或负债,僵尸企业难以通过自有资金满足运营需求,资金链紧张。
(3)无法偿还债务:由于长期亏损或高额负债,僵尸企业无力偿还债务,导致债台高筑。
(4)缺乏竞争力:僵尸企业缺乏创新,产品质量低下,无法和有竞争力的企业有效竞争。
二、中国僵尸企业的现状1.数量庞大:据统计,截至2024年,中国僵尸企业数量超过20万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10%以上。
2.行业分布广泛:僵尸企业分布在制造、采矿、房地产、餐饮等多个行业,覆盖面广泛。
3.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僵尸企业占用了大量社会资源,影响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僵尸企业形成的原因1.产能过剩: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一些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导致企业竞争激烈,利润降低甚至亏损。
2.债务过高:一些企业为了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借债过多,随着经济下行和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无法偿还债务。
3.市场需求变化: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一些企业没有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模式,导致亏损。
4.缺乏管理创新:一些企业在管理方面缺乏创新,员工积极性低下,生产效率低。
四、应对策略1.减少僵尸企业数量: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强监管,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破产清算,减少僵尸企业数量。
2.改善营商环境:简化审批程序,降低企业成本,吸引更多的有效竞争者进入市场。
3.改进金融服务:加强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贷风险管理,鼓励金融机构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转型升级。
4.政策扶持创新: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僵尸企业调研报告
僵尸企业调研报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企业在市场上相继出现,其中不乏一些“僵尸企业”,这类企业表面上看似在经营,实则已经失去了良好的运营状态,如动力、市场竞争力、融资能力等等。
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将对“僵尸企业”的现状与原因进行调研,以期为相关组织、机构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一、什么是“僵尸企业”?“僵尸企业”在西方国家称之为“僵尸公司”,指的是不论企业营收盈利如何,其盈利水平却很难持续成长,甚至需要借助各种非经济手段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缺乏自我更新能力。
而在我国,“僵尸企业”则是由于失去市场竞争力,生存状态非常困难,并存在顽固的企业管理文化与管理模式,无法从根源上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现状的一类企业。
二、我国“僵尸企业”的特点是什么?1、处于亏损或者债务重压状态,从而导致财务状况不断恶化。
2、产品市场份额较小,对市场趋势以及消费者需求的把握不够,导致企业的销售额和盈利水平都非常低下。
3、缺乏产品创新、技术革新、管理方式上的创新,进而降低了企业管理的效率,打乱了企业内部的经营秩序。
4、员工士气低下,很多员工已经放弃了对企业的信任,大量流失员工是企业的另一大特点。
三、我国“僵尸企业”的原因是什么?1、投资过度加快企业的发展和占领市场的需求使得企业进一步向市场扩张,负债累累,现金流严重,成为其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缺陷。
2、行业调整不及时国家经济态势不佳,行业消费选择变化,技术革新,政策调整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企业管理者不能及时察觉并加以应对,就相当于被淘汰的“过气行业”发展的压力,进而导致市场的衰退。
3、盈利模式有误一些企业长时间靠高甚至是虚高的价格或者价格倾斜,给顾客提供无利可图或者大量亏本的某一个产品,以此来获取盈利,导致企业的特质开始消失,无法继续保持竞争。
4、企业管理失误对企业内部的员工管理、各项流程或项目的管理失误或者混乱,都会带来不可预估的问题,对企业生存而言,是致命伤。
四、面对“僵尸企业”,我们应该如何解救?1、加强监管力度对建立一些专门的组织,以更加严谨的标准,对企业进行严格的规范化管理,降低非法占地、强征地、损害农民利益、污染环境等行为的发生,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维护各方利益的正当性。
关于上报僵尸企业的报告
关于上报僵尸企业的报告> 日期:2022年10月15日1. 引言僵尸企业是指已经停业或无法偿付债务的企业,由于长期不进行注销登记,其法律责任和风险仍然存在,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清理僵尸企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良性竞争,我们对本地区的僵尸企业进行了调研和审视,并在此报告中提出了相关结果和建议。
2. 僵尸企业的现状根据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数据,截至2022年9月底,本地区共有2000家僵尸企业,其中大部分企业已经连续两年以上没有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占比超过70%。
这些僵尸企业所占用的土地、资源以及注册资本等都是被闲置的,对本地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
3. 僵尸企业带来的问题3.1 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僵尸企业未经注销,仍享受土地、水电等资源,导致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此外,这些闲置企业也容易产生环境污染,例如废弃物处理不当,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3.2 社会信用风险未注销的僵尸企业也会给社会信用系统带来一定的风险。
其未能清偿的债务会对企业信用记录造成影响,从而影响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对其的信任度。
3.3 不公平竞争影响僵尸企业未注销,理论上仍具备企业法人身份,这使得它们可以在市场上进行无租金、无工资、无税费的竞争。
对于正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不公平竞争的行为,对市场秩序和正常经营造成了较大威胁。
4. 解决方案4.1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强对僵尸企业管理的立法和执行,明确相关处置机制。
完善法律法规能够提高清理僵尸企业的效率,加快注销流程,并对拖延清理的企业进行相应处罚。
4.2 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各部门之间应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共同推进僵尸企业的清理工作。
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应加强数据交换,实现快速识别和整合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4.3 强化社会监督力量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僵尸企业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同时,公众应加强对企业的信用评价,鼓励正规企业进行诚信经营,减少不良企业的存在和发展空间。
“僵尸企业”处置调研报告
“僵尸企业”处置调研报告根据市委关于开展“推动六个高质量发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统一部署,市法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强化破产审判职能加快‘僵尸企业’处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
汤小夫院长作为课题组组长亲自组织推进,先后赴5家基层法院开展调研,实地走访企业3家,组织召开由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家、破产管理人和法官代表参加的座谈会6场,听取和收集意见建议20余条,全面了解全市“僵尸企业”处置和破产审判工作开展情况,认真查找和总结存在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一、xx地区“僵尸企业”处置基本情况目前,全市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x家,连续两年未申报地税的企业x家,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处于停产半停产、资不抵债状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生存的“僵尸企业”。
近五年来,全市进入破产处置的“僵尸企业”有x家,部分“僵尸企业”可能通过资产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政府协调等其他手段予以处置。
但据了解,基于种种原因,绝大部分“僵尸企业”尚未进行处置,处于“僵而不死”状态。
(一)强化破产审判职能推进“僵尸企业”处置情况近五年来,全市法院共受理破产案件168件,成功处置“僵尸企业”33家,累计化解债务x亿元,释放土地x万平方米,妥善安置职工x余人。
1.案件数量分布不平衡。
在168件破产案件中,沭阳和泗洪各占46件,占比达55%;xx中院受理21件,占比12.5%;宿城、宿豫合计50件,占比29.7%;泗阳仅有5件,且该县在2013年前无新收破产案件。
2.破产程序适用单一。
xx地区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低、小、散现象突出,多存在经营不规范现象,“僵尸企业”再生几率小,一般多以破产清算程序退出市场,适用重整、和解程序较少。
168件破产案件适用破产重整程序的仅2件,其余均适用破产清算程序。
3.人案矛盾加剧。
全市两级法院审理破产案件的法官仅23人,人均审理10件破产案件,其中泗洪法院人均审理破产案件高达23件。
目前,全市两级法院未结破产案件数达230件,仅次于xx、南京位居全省第3位,人案矛盾进一步加剧。
僵尸企业处置调研
僵尸企业处置调研摘要:一、僵尸企业概述1.僵尸企业的定义2.僵尸企业产生的原因二、僵尸企业的影响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对社会就业的影响3.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三、僵尸企业的处置方法1.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2.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3.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四、僵尸企业处置的实践案例及启示1.我国僵尸企业处置的实践案例2.国际上僵尸企业处置的经验借鉴五、僵尸企业处置调研的结论与建议1.我国僵尸企业处置的成效与不足2.对未来僵尸企业处置的建议正文:僵尸企业处置调研一、僵尸企业概述僵尸企业是指那些债务负担沉重、经营状况不佳,但依靠不断融资苟延残喘,无法实现市场出清的企业。
这些企业占用大量社会资源,导致资源错配,影响经济健康运行。
二、僵尸企业的影响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僵尸企业占用大量信贷资源,导致金融系统风险累积,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同时,僵尸企业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产生阻碍,降低全要素生产率。
2.对社会就业的影响:僵尸企业往往无法为员工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导致失业率上升,影响社会稳定。
3.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僵尸企业挤占了优势企业的生存空间,使得产业结构无法得到优化,削弱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僵尸企业的处置方法1.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例如设立专项基金,对僵尸企业进行破产清算、员工安置等。
2.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僵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3.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鼓励僵尸企业进行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自救。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四、僵尸企业处置的实践案例及启示1.我国僵尸企业处置的实践案例:近年来,我国在僵尸企业处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通过破产重整、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实现企业重生。
2.国际上僵尸企业处置的经验借鉴:借鉴国际经验,如德国的“双轨制”改革、美国的破产重组制度等,为我国僵尸企业处置提供有益启示。
僵尸企业调研报告
僵尸企业调研报告1亿吨以上,同比增长20%以上,这说明钢材的市场需求依然很大。
一些煤炭大省甚至存在越亏损越超采的怪现象,一些企业负责人反映,不论开采与否,矿井的维护成本都是刚性的,为了摊薄这些成本,维持现金流,一些企业就尽可能多开采。
越是大企业、现代化水平高的企业,超采情况越严重,有的煤矿实际产能比设计产能多出好几倍。
这种反常超采,不仅进一步加剧了煤炭市场下行压力,还导致资源浪费。
从记者调研了解到的情况看,僵尸企业之所以不愿退出,主要是还没被逼到绝境,产品还有一定市场空间,资金链还没有断裂,有的国有企业甚至还能从银行获得贷款,有的企业欠薪欠税欠材料费,僵而不死。
此外,银行债务风险、就业压力、财政税收等因素,都制约着僵尸企业的退出,无论是企业本身,还是地方政府、银行,都想再扛一段时间,不愿意自己先死。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只有果断处置僵尸企业,才能让产能过剩行业正常发展,但在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必须厘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
政府应着力化解市场失灵类过剩矛盾,把握好时机节点,避免行政过度干预、出力不讨好。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相关负责人认为,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但当前我国一些行业出现的严重产能过剩,单靠市场已经无力化解,因此要分析哪些行业过剩是市场形成的,哪些行业的产能过剩是非市场因素形成的,对市场失灵类过剩,政府要出台措施着力化解。
清退僵尸企业刻不容缓僵尸企业占用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侵蚀有限的市场空间,是阻碍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病毒。
中央高度重视僵尸企业处置问题,提出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是清理处置僵尸企业的主要路径;重组救活为主、破产退出为辅是处置僵尸企业的基本方针。
然而,虽然近来清理僵尸企业的鼓声如雷鸣般轰响,但有些地方却很冷静,仍是按兵不动。
有的说,事情太复杂,先看看,等一等,别给自己惹麻烦;有的说,不是不想清理僵尸企业,而是拿不准,怕被指责国资流失;也有的怕得罪人,落个败家子的坏名声,特别企业负责人中相当一批临近退休的,有硬拖到底的想法,把清理僵尸企业的难题留给下一届。
关于僵尸企业清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僵尸企业清理情况的调研报告1. 引言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许多企业面临着经营困难,导致经营状况恶化,甚至陷入僵局的局面。
这些无法偿还债务、无法维持正常经营的企业被称为“僵尸企业”。
僵尸企业的存在不仅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隐患,也影响着整体经济的稳定。
本调研报告将就中国地区僵尸企业清理的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旨在了解当前僵尸企业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我们向经济学家、企业家、政府官员等相关人士发放了问卷,收集了各方对僵尸企业清理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其次,我们对一些成功清理僵尸企业的案例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了具体清理过程和取得的成效。
3. 僵尸企业问题的严重性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僵尸企业问题在中国地区日趋严重。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整体僵尸企业的数量约为30万家,涉及行业广泛,包括制造业、房地产、服务业等。
这些僵尸企业不仅无法为经济增长贡献力量,还对就业市场和金融风险带来潜在威胁。
4. 僵尸企业清理政策的实施为解决僵尸企业问题,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首先,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鼓励对有希望恢复正常经营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和减税政策。
其次,设立专项基金。
政府出资设立基金,用于清理僵尸企业和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再次,加强信贷监管。
加强对银行信贷流向的监管,尽量减少对僵尸企业的金融支持。
5. 僵尸企业清理案例分析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选择了上海市某化工企业清理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该企业原本是一家重点支持的化工企业,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一直陷入亏损状态。
政府调查发现,该企业虽然有一定的市场潜力,但由于管理层无力改善状况,被列为僵尸企业清理目标。
政府决定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成立清理小组,对企业进行全面调研,并制定清理方案。
其次,对企业进行重组和改造,引进新的管理团队。
最后,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和优惠税收政策,助力企业恢复正常经营。
僵尸企业调研报告
僵尸企业调研报告篇一:20xx年县域企业调查分析报告联社公司业务部9月份对企业摸底调查报告县联社: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进入L型轨道,再加上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出现了经济“三期叠加”大背景,民营实体经济出现两极分化,县域企业由于规模、生产技术、管理手段、资金运用等多方面低于国家标准行业水平,造成悲观气氛浓厚,同时也出现了“隐形不良”和“僵尸企业”,尤其是“僵尸企业”长期占用资金等资源却难以产生效益,对我部“三个月欠息压降、利息收入和到期收回率”等各项任务产生较大影响,在社会上产生民间借贷纠纷、司法冻结、恶意逃废、联手欺诈等种种现象,对联社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产生较大障碍,同时也带来较多社会负面影响。
为此,我部集中力量对我部涉及贷款的家企业进行摸底调查,调查结果如下:一、企业各项分类情况公司业务部月贷款余额万元,笔数笔,企业家。
按照行业分类:1、棉纺类企业贷款万元,笔数笔;2、电子科技类贷款万元,笔数笔;3、涉农加工类贷款万元,笔数笔;4、制造业及酒店其他类贷款万元,笔数笔。
按结息方式分类:1、能够按月结息的户数户,占总户数%,金额万元,占总贷款余额%;2、不能及时按月结息(使用保证金或注入资金)或长期欠息的户数户,占总户数%,金额万元,占总贷款余额%。
(9月日企业欠息清册显示:欠息笔数笔,欠息金额万元,欠息万元)按目前摸底调查生产情况分类:1、目前正常生产家企业,贷款金额万元;2、半生产企业家,贷款金额万元;3、停产企业家,贷款金额万元,(其中停产企业涉及棉纺企业家,占企业户数%,占棉纺企业家的%,贷款金额万元,占棉纺行业贷款%。
)二、根据目前现状,我部对准县域企业分析目前成因:1、国家经济形势硬着陆,造成部分行业持续走弱,我县大部分企业属于基础低附加值、科技含量较低的行业,前期组建资金来源部分属于民间借贷,中期商业银行压、抽、限贷,造成资金成本进一步上升,每月生产利润不足付息(银行利息、借贷利息等),最近形势随平稳,但应收账款不断增长(坏账、死帐一般占50%以上),企业自身流资极其短缺,造成部分企业不愿或不能结息。
关于僵尸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僵尸企业调研报告范文僵尸企业调研报告(一)20**年2月24日至25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浙江召开全国部分法院依法处置僵尸企业调研及工作座谈会。
座谈会上,二级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万华介绍了下一步人民法院破产案件审理、依法处置僵尸企业的六项重点工作。
一、审判庭搭建企业清算与破产审判庭。
近年来,普通民事商事民事诉讼案件数量激增,人民法院整体上面临案多人少困境。
很多法院都将有限的审判力量全部投入到普通案件审判中,未建立专门的破产审判组织。
所以在破产工作就形成了由于没有专门的审判组织,所以中级法院无法不愿或不会处理破产案件;由于不处理破产案件,就更不需要刑事专门的破产审判组织的不良循环。
这种局面十分不利于实施僵尸企业司法处置工作。
截至目前,只有广东深圳中院、浙江温州中院等少数地方法院成立了专门的企业清算与破产审判庭。
实践证明,设立专门审判庭的法院,处理企业清算和预处理宣告破产事务的积极性高、效果好。
专门审判庭是企业清算和破产审判工作专业化、常态化的突出保障,也有助有助于破产审判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法院企业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建设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加紧根据中央要求加紧研究成果制定有关方案,并将与中央编办协调这项积极推动这项工作。
这次会议结束后,各高级人民法院要检察机关切实担负起职责,监督指导辖区内中级人民法院立即开展相关工作。
各中级人民法院要尽快行动起来,结合本地实际启动企业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建设工作。
省会城市、较大的市和经济较发达城市的中级人民法院,要率先将建立企业清算与破产审判庭作为重点工作,立即协调地方编办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在地方编办仍未审批之前,要坦耶尔米使用现有编制,先把专门的清算与破产审判庭成立起来,立即开展工作,不能因审批而耽误基层工作。
从目前企业清算与破产案件审判工作的需要看,企业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应承担以下11项职能:1.企业破产和企业强制清退案件强制的立案;2.审理企业破产案件、企业强制清算案件;3.依法处理私营企业案件、企业强制清算案件的善后事宜;4.并负责企业破产案件、企业强制案件审判工作的有关调研;5.对下级法院企业破产强制和企业案件清算案件审判工作进行业务指导;6.普伊隆案件审理法院之间的协调,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7.申请破产管理人的管理和培训;8.高级人民法院对本辖区内下级法院破产审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9.最高人民法院对有关司法解释的制定与;10.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大要案审理的监督指导;11.破产档案的管理。
僵尸企业的调研报告
僵尸企业的调研报告僵尸企业调研报告范文(一)3月25日下午,《改革内参》“僵尸企业治理之道”内部研讨会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大会议室召开。
本次研讨会由我国经济学家何帆教授担任主报告人。
研讨会邀请了中央财经大学公共财政研究院王雍君院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周放生副会长,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都阳教授,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波,国家统计局就业大数据小组组长李志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陶然等学者担任点评和发言嘉宾。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总编辑史克毅、编辑部主任刘学军、调研部主任贾存斗、财新智库宏观经济研究员朱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樊轶侠、上海钢炼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竹倩,以及来自中央财经大学、民生银行等相关研究机构的学者共同参与研讨。
何帆教授研究团队的主报告《中国僵尸企业:现状、成因及政策建议》是在长期跟踪、研究僵尸企业,多次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报告提出处置僵尸企业不能紧靠企业自身之力,需要银行、政府和企业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发力,形成“企业自救、银行辅助、政府托底”的分工格局,这是成功处置僵尸企业的重要保障。
何帆教授认为在经济低迷的时期去产能以及解决僵尸企业,难度会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去产能的主体是市场而非政府,但现在是政府在主导去产能,比如让各省拿出一个去僵尸企业的数量名单,这种方法有可能会导致激励机制的扭曲。
从国际经验来看,真正解决问题的是企业本身,政府要做的是在配套政策上去支持,在社会政策上要托底。
王雍君院长从财政治理的的角度来剖析僵尸企业,认为讨论僵尸企业的对策必须关切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僵尸企业的制定标准,二是僵尸企业应该正确分类,三是财政压力和可承受性的测试,四是政府的职能边界,五是财政支持的方式。
都阳教授和李志龙博士均从就业角度来分析僵尸企业的治理。
都教授认为如果把去产能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判断成很严重,会阻碍这个进程的推进。
应采取保护工人,不保护岗位的原则来解决就业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僵尸企业调研报告范文僵尸企业调研报告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绛表示,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提出,要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政策。
这些相关配套政策也有利于清退僵尸企业,为僵尸企业提供善后之路。
业内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务之急是化解一些行业严重的过剩产能,以“托底+改革”有效释放风险,通过“断臂求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何为“僵尸企业”,其缘何而成?所谓“僵尸企业”,是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说。
(新华社)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研究员冯立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僵尸企业”形成的原因既有体制性因素,也有行业周期轮回的影响。
其中,行业周期成因主要是因为随着国内外经济放缓,使得市场需求逐步减弱,进而加剧了行业内的产能过剩。
但是,由于银行贷款、地方政府扶持以及考虑职工再就业等问题使得这类企业很难从市场中真正退出来,长此以往,“僵尸企业”数量就越来越多。
原攀钢集团董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周家琮把“僵尸企业”的来源分为四类:历史类即计划经济和战备经济的遗产,也是今日中国经济的历史路径依赖。
在计划经济、战备经济时期兴建的许多企业,并非按市场经济要求配置资源,潜藏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沦为僵尸的基因。
正如吴敬琏先生所曾指出,许多企业从投产之日起,就不具备市场经济下的竞争能力。
企业布局备战优先,靠山分散、远离市场交通不便,资源配置不计成本、自办社会一应俱全。
有些企业是领导人或计划部门拍脑袋或算“政治账”的产物,并无经济性可言。
计划经济时代都吃大锅饭,无忧破产、更不会出现僵尸企业。
然而在后来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这些企业除少数成功转型或搬迁外,大部分先天不足被市场淘汰,这也是上世纪末国企大量关闭的原因之一。
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或因尚未完全摆脱短缺经济的卖方市场;或因经济过热需求旺盛、竞争力不行的企业也有生存空间;或因政府优惠和救助;或因市场经济初期容易寻租野蛮生长;各种环境条件的的掩护,使部分上述企业得以幸存。
不过一旦经济下行、环境变化,这些企业内部非市场的劣势基因顿成显性、各种问题陆续暴露,最后终于陷入困境。
跃进类即经济过热催生产能过剩的恶果,也是今日僵尸企业最主要的成因。
目前僵尸企业多属产能过剩行业,而产能过剩的原因,一是片面追求高速增长、过度依赖投资的发展模式。
高投资形成对钢铁、水泥等投资品的旺盛需求,刺激这些产业的盲目扩张,在高投资终于难以为继时,必然出现严重产能过剩。
二是在GDP 至上和土地财政推动下,房地产业的畸形增长,拉动了相关产业的产能扩张。
三是国有企业改革滞后、不是以效益而是以规模作为发展目标,在“做大”的冲动下盲目扩张。
四是各级政府以政治压力、行政指令和政策鼓励推动治下的企业投资建厂、大干快上。
加上狂热的招商引资,不但导致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一些所谓“新兴产业”产能也恶性膨胀。
高增长制造了各种能把猪吹上天的“风口”,企业不论良莠皆风光一时,产业转型升级、管理和技术创新多沦为口号、乏人问津。
然“飘风不终朝”,一旦狂风不再,劣质企业顿时现出原形。
外因类即经营环境的剧烈变化使企业难以招架。
近年中国企业饱受经营环境大起大落的冲击;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出口需求难有起色;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对国内相关产业竞争力冲击尤甚;劳动力、土地、环保、汇率、物流等各种要素成本显著上升,或由过去的被人为压低逐步市场化,以上外部条件变化多方位推高了企业成本;许多企业本来成长过快、虚胖的身体并不健康,寒冬来临越冬困难不免被冻僵。
泡沫类尤其是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也是一批企业沦为僵尸的根源。
毋庸讳言,中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曾经热衷投机炒作、泡沫相当严重,一些企业禁不住其巧取豪夺、一夜暴富的示范和诱惑,盲目跟风希图牟取暴利。
一旦投机失败或泡沫破裂,就可能把企业拖入深渊。
另一方面,泡沫行业汲取了大量经济资源,其对制造业的挤压和冲击,虽貌似无形、却十分深刻和长远,也是制造业普遍艰难的深层次原因。
“僵尸企业”:防银行断贷财务造假记者调研发现,去年以来,我国煤炭、钢铁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加剧,一些企业完全沦为靠借债维持生存的“僵尸企业”。
产能严重过剩的煤炭行业遭遇断崖式的价格下跌后,出现了全行业亏损。
记者在煤炭大省山西调研了解到,从2020年7月起,山西煤炭行业出现连续亏损。
根据有关统计,去年前三季度,山西煤炭企业亏损70多亿元。
处置“僵尸企业”的探索、困境与建议本篇调研报告结合宁国实际,深入分析了“僵尸企业”的成因和危害,总结了“僵尸企业”处置中的一些成功做法和现实困境,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僵尸企业”产生的原因与危害“僵尸企业”是经济学家彼得科伊提出的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占用资源,却不产生经济效益,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勉强维持经营,难以顺利退出的企业。
(一)“僵尸企业”的成因一是产能过剩挤出的。
从全国来看,产能过剩主要涉及钢铁、煤炭、光伏、水泥等九大产业,从我市来看,集中表现在耐磨材料与铸件产业。
我市耐磨材料与铸件产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2008年荣膺“中国耐磨铸件之都”称号,并于2020年通过复评。
目前,该产业产能达到70万吨,是典型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类行业,尤其受建材、水泥、采矿、冶金等产业影响,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我市共有128家耐磨材料与铸件企业,然而,停产、半停产的企业超过总数的一半。
二是重产运营拖垮的。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利润是企业的“营养”。
如果一个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过多,债务负担过重,利润“跑不过”利息,就会造成“贫血”、“营养”不良,时间一长就会丧失“元气”,成为“僵尸企业”。
如我市某密封件公司,企业资产价值总额1480万元,厂房及生产设备等价值近1280万元,企业负债达4700余万元,其中,银行贷款600余万元,民间借贷等4100余万元,沉重的债务负担和高昂的融资成本,让企业不堪重负、入不敷出,最终选择破产。
三是科技滞后淘汰的。
优胜劣汰是市场的不二法则,创新发展是企业的不竭动力。
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才能掌握核心技术、赢得竞争优势,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
如我市某照明电器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节能灯具的企业,原生产经营状况较好,但由于该企业产品单一,技术创新停滞不前,随着LED等新型照明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产品不能适销对路,市场逐渐萎缩,因生产经营困难而倒闭。
(二)“僵尸企业”的危害一是造成资源浪费。
“僵尸企业”占用大量的资金、土地等宝贵的发展资源,消耗大量的社会财富,却不产生任何经济效益,造成资源的持续沉淀,是经济粗放发展、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据统计,2020年,我市有税收连续零申报的工业企业数258家,占同期税务登记工业企业总数的19 %。
其中,仅开发区破产、停产半停产、停建企业达24家,涉及土地1590亩,全市低效闲置用地总量也超过3000亩,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二是引发连带风险。
“僵尸企业”背负大量负债,无偿债能力却吸纳大量企业拆借与银行贷款,有的涉及企业联保和民间借贷,如不能及时处置,将会导致银行不良信贷增加,引发企业间债务纠纷和社会稳控问题,进而引发系统性风险。
据统计,2020年,我市亏损企业16家,占规上工业企业(263)的6.08%,亏损企业总额达7200万元。
2020年,我市亏损企业23家,占规上工业企业(290)的7.93%,亏损企业总额达6230万元,由此引发的银行不良信贷也明显增加,联保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受到较大影响。
三是有损市场公平。
“僵尸企业”僵而不死,有的甚至继续盲目扩大生产,行业内的优秀企业就得不到足够的市场份额和市场空间,导致不公平竞争,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使一些表现优秀的企业反而被淘汰出局。
四是影响社会稳定。
在“僵尸企业”失去收入来源的情况下,拖欠职工工资、社保资金的情况就会增多,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
另外,一些“僵尸企业”为了勉强维持经营,不惜高额成本,大量举借民间借贷,这种“饮鸩止渴”的行为最终把企业送上“绝路”,企业老板最终也不得不选择“跑路”,这些工资拖欠和非法集资问题都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
二、“僵尸企业”处置的积极探索为有效预防“僵尸企业”产生,科学处置已经产生的“僵尸企业”,我市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归纳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全面监测超前“防”坚持“预防为先、防治结合、企业主体、多方联动”工作方针,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银行三方作用,及时掌握企业风险动态。
一是全面监测。
成立市防范和处置企业风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职责范围内企业的预警监测工作,定期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企业风险预警监测情况表。
监测内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银行贷款、民间借贷、职工信访等方面共11大项、23小项指标,监测部门涉及金融办、人行、公安局、信访局等22个单位。
二是超前研判。
市防范和处置企业风险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根据办公室整理的企业风险预警监测信息或突发应急事件决定启动企业风险防范预案。
之后,由市防范和处置企业风险工作领导小组责成风险企业所在乡镇、街道或开发区为责任主体,负责对风险企业资产、负债、担保等7个方面情况进行摸排评估,并提出书面情况汇报和建议。
截止目前,全市共监测摸排各类风险企业近300余家,其中,亏损企业23家,税收连续零申报企业258家,暂停用电容量企业281家。
通过全面监测和超前研判,把问题发现在初始阶段,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程度,有力保障了区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标本兼治精准“帮”政策帮扶搞“大水漫灌”,造成“该死的死不掉、该活的活不好”,是“僵尸企业”产生的重要原因。
因此,企业帮扶必须搞“精准滴灌”,坚持标本兼治、精准帮扶,重点支持那些有一定发展潜力、暂时陷入困境的企业。
一是帮助企业多方“输血”。
如对土地产权明晰且符合“退二进三”政策的,市土地储备中心对“瘦身”土地提前收储;鼓励和引导银行开展“借新还旧、以贷还贷”业务,开展“二次抵押登记”等帮助企业缓解资金方面的燃眉之急、度过难关。
近年来,我市成功与省担保集团合作,建立新的政银担保风险分摊机制,在保企业229家,在保余额11.7亿元,并通过“循环贷”、“联保松绑”等方式,积极应对和防范企业金融风险。
二是帮助企业增强“造血”。
我市大力推进“四换四驱”(通过腾笼换鸟、空间换地、机器换人、网+换新解决企业要素问题,通过创新驱动、上市驱动、物流驱动、品牌驱动解决企业动力问题),构建“1+1+5+X”的政策体系,开展“百企升级”、“百企再升级”行动,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增强“造血”功能,成效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