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堙(yīn yān)
溺(nì nǐ)
曰(yuē rì)
帝(dì chì)
二、给多音字注音。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2.我是一名少( )先队员。
三、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看拼音写词语。
yándìshàonǚnìàiwǎnɡfǎn
五、理解词语。
1.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
注释
①本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鸟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1.解词。
曰( ) 溺( )
堙( ) 故( )
2.阅读后回答。
本文选自《 》,炎帝是________________,精卫是__________。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四、想一想,说一说。
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
参考答案:
一、皇帝 啼叫 溺水 弱小 返回 饭菜 衔着 街头
二、游泳溺亡;树枝和石块;东海
三、
1.叫做;溺水,淹没;填塞;因此
2.《山海经•北山经》;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神话中鸟的名字,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亡后的化身。
3.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叫做女娃。有一次她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就再也没有回来,就化身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头来填海。
四、略
【篇四】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堂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13课 精卫填海 课后习题重点练习课件
二、延伸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
传说,远古的时候,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把土地烤 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倒在地上昏迷不醒 。因为天气酷热,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 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
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命令善于射箭的后羿下到 人间,协助尧解除人民的苦难。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一张红色 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还带着他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 。
A.填塞
B.土山
C.埋没
五、根据理解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_女__娃__去_东__海__游__玩__,__溺__水__而__死__,__再__也__没__有__回__来__。__________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它__)_经__常__叼__西__山__上__的__树__枝__和__石__子__,__用__来__填__塞__东__海__。______ 3.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三、溺水而亡 1.溺水的地点是_____东__海_____。 2.炎帝的小女儿去那里玩耍,被_____海__水______淹没而
失去了生命。 3.炎帝的小女儿失去了生命后化身为一只鸟,这只鸟的
名字是_____精__卫_____。
四、填塞东海 1.原因:_东__海__让__女__娃__失__去__了__生__命__,__女__娃__痛__恨__东__海__,__所__以_
_炎__帝__的__小__女__儿__,__名__字__叫_女__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走进文本 《精卫填海》选自《__山__海__经__•_北__山__经___》,这本
书是一部志怪古籍,也是一部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课后作业及答案1.让生字走入语境。
(1)炎dì()不但是农业之神,而且是医药之神。
(2)古语yuē():“nì()子如杀子。
”意思是:过分疼爱孩子反而害了孩子。
2.选字填空。
[返版] ()回()本()权迷途知()[衔街] ()来()道()坊()接3.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衔:①用嘴含,用嘴叼;②心里怀着;③职务和级别的名号。
(1)他在抗洪抢险和地震救援中屡次立功,军衔.一再提升。
()(2)衔.泥的飞燕迎来春日的暖阳,为我们送来和煦的春风。
()(3)关汉卿的元杂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每次我看到“窦娥衔.冤”这一场都不禁为窦娥鸣不平。
()4.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炎帝之少女”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孟浩然之广陵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C.久而久之D.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5.下面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B.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C.常衔/西山之/木石D.以/堙于/东海6.书读百遍,而义自见。
几个同学读完课文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请你在正确的理解后面打“√”。
(1)晓云:《精卫填海》这个故事非常动人,充满神奇的想象力,用离奇的手法教给我们道理。
()(2)小林:精卫鸟非常执着,坚韧不拔,表现出了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3)小凡:大海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根本就不能把大海填平。
《精卫填海》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事要量力而行。
()7.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结合对古文的理解,把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合适的字词。
(填序号)A.溺B.故C.堙D.少女①夏天我们在水边玩,要注意安全,防被水淹没事件发生。
()②炎帝的小女儿叫女娃。
()③晶晶生病了,因此今日不能做学校的领操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13精卫填海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 ( 炎帝的小女儿 )到海上游玩,倒霉被淹死 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字 叫做——(精卫 )。精卫天天从西山衔来 ( 小树枝 )和( 小石子)投进(东海)里。
在这个故事中,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 持之以恒,不畏艰难
《山海经》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 全书,实际上也是我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古书。
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
/
/
/
/
/
/
学认字
dì
炎帝
shào
少女
yuē nì
fǎn
名曰 溺而不返
识字游戏
返回
少女
溺水
炎帝
堙
子曰
精卫填海
学写字
注意与“日” 的区别。
dì yuē nì fǎn xián
三、女娃不幸被狂风巨浪吞噬,她会怎样想? (想象女娃溺水后的心情与立下的宏愿)
四、怎样填海?(想象精卫填海的动作、心理、 神情和遇到的困难)
13 精卫填海
你听过精卫填海的故事吗?精卫是谁? 它为什么要填海呢?
本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山海经》是 中国先秦古籍,共18卷,分为《山经》《海经》 《荒经》。记载了我国古代山川、各地民俗、物产 资源以及大量神异鬼怪的传说。
从那以后,精卫鸟每天飞到西山去衔一 根小树枝或一颗小石子投到东海里面。无论 是寒冬还是酷暑,从不休息,一直到今天, 她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精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联系文中的具 体词句谈一谈。
精卫经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头去填 东海,从这里能够看出精卫的坚忍不拔。
从“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可以感受 到精卫不屈服于命运,勇于挑战的精神。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 精卫填海同步练习(含答案)
13精卫填海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溺.水( ) 曰.( ) 衔.接( ) 炎.帝( )二、看拼音,选择形近字填空。
返板饭贩有钱来fàn( )货,有粮能烧fàn( ),有木做黑bǎn( ),有车可往fǎn( )。
三、把下列词语和正确的解释连起来。
1.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少女2.小女儿溺3.溺水,淹没故4.因此炎帝四、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精卫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 )2.写“帝”的时候“立”要稍小,“冖”宽,上部点和下部竖居中对正。
()3.“衔”本来的意思是马嚼子。
( )4.“少女”一词中“少”的读音是shǎo。
()5.《精卫填海》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不畏艰苦,勤奋不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 )五、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六、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溺而不返:(2)故为精卫:(3)以堙于东海:2.翻译下列句子。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2)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读完文章,你从精卫身上学到了什么样的精神?七、读文章,完成练习。
羿①请②不死之药于西王母③,羿妻姮娥④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端。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⑤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注释〗①羿: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
②请:求。
③西王母:仙人名。
④姮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
⑤斫:砍。
1.请你给这篇神话故事起个名字。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故异书言:(2)名刚:3.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
译文:4.对于嫦娥“窃之奔月”的行为,你怎么评价?参考答案一.nì yuē xián dì二.贩饭板返四.1.✓ 2.✓3✓ 4.× 5.✓五.1.炎帝之/ 少女,名曰/女娃。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卫填海》课时练习题精品配套2套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精卫填海》课时练习题精品配套2套含答案13 精卫填海第一套一、积累与运用1.专项书写展示。
把下列句子抄写在横格上,注意字距和在横格中的位置。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这一趟旅行最少.(shào)得走三天。
B.沉溺.(nì)网络的危害太大了!C.你应该迷途知返.(fǎn),改正错误。
D.喜鹊把小树枝衔.(xián)入自己的新巢。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来源:学&科&网]B.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
C.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犹如依旧鸦鹊无声山崩地裂B.叶柄架驶垂头丧气无原无故C.庞大大概悄无声息无可奈何D.清晰追问腾云架雾疑惑不解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每逢学校搞活动时,刘辉总是打头阵...,从来不叫苦叫累。
B.碰钉子...的事情在所难免,我们要学会迎难而上,勇于克服。
C.爸爸将车停在十字路口,等到开绿灯...后才走。
D.年轻时候,不栽跟头...,不碰壁,又怎么能成长呢?6.下面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A.课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精卫”是神话中鸟的名字。
B.课文讲述了黄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
C.精卫填海的起因是“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经过是“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D.从精卫鸟誓填东海的行为中,可以感受到它敢于困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坚韧执着的形象。
E.对那些不畏困难、不屈不挠地同困难做斗争的人,我们都可以赞扬他们具有精卫填海的精神。
7.选择正确的读音填空。
shǎo shào1.炎帝之少.( )女,名曰女娃。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 精卫填海-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答题】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因为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人们进进出出要绕很远的路,很不方便。
【分析】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解答】答案就在第一自然段。
【答题】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七岁小孩来帮忙的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分析】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七岁的小孩子都来帮忙可以看出愚公移山的行为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通过愚公与智叟的对话内容可以看出愚公移山坚定的决心。
【答题】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的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何不同?【答案】相同点:都表现了主人公顽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勤劳勇敢的精神;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不同点:《愚公移山》属于寓言故事,《精卫填海》属于神话传说;愚公移山的故事交代了具体结果,精卫填海则没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的理解。
【解答】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分析出,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的相同点在于都表现了主人公顽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勤劳勇敢的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不同点在于《愚公移山》属于寓言故事,《精卫填海》属于神话传说;愚公移山的故事交代了具体结果,精卫填海则没有。
1.【答题】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炎帝之少女”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 送孟浩然之广陵B.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C. 久而久之D.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之”字的辨析。
【解答】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对“之”字熟练掌握。
炎帝之少女中“之”的意思为“的”。
A 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之”的意思为:往、到达。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中“之”的意思为:指知识和道理。
C久而久之中“之”的意思为:虚用,无所指。
D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中“之”的意思为:的。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巩固1.炎帝之少女..()A.少年女子B.小女儿2.以堙.于东海()A.填塞B.土山C.埋没3.对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B.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C.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女娃到东海游泳,淹死没有返回。
B.女娃到东海游玩,沉溺东海美景不愿返回。
C.女娃到东海游泳,沉到水中不愿起来。
D.女娃到东海游玩,淹死后没有回来。
5.下面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A.课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精卫”是神话中鸟的名字。
B.课文讲述了黄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
C.精卫填海的起因是“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经过是“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D.从精卫鸟誓填东海的行为中,可以感受到它敢于困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坚韧执着的形象。
E.对那些不畏困难、不屈不挠地同困难做斗争的人,我们都可以赞扬他们具有精卫填海的精神。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精卫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 )(2)写“帝”的时候“立”要稍小,“冖”宽,上部点和下部竖居中对正。
( )(3)“衔”本来的意思是马嚼子。
( )(4)“少女”一词中“少”的读音是shǎo。
( )(5).《精卫填海》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不畏艰苦,勤奋不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 )7.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并写下来。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配套类文阅读理解2篇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配套类文阅读理解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班级:姓名:座位号:类文阅读13-1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
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识:至:息:感: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
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
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
试着举个例子吧。
类文阅读13-2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共工原来是一个驾波驭浪、争强好胜的水神。
他挑战权威,天不怕地不怕,要与黄帝之孙颛顼争夺帝位。
争战中,怒气冲天的共工一头撞向不周山,结果,撑着天宇的巨柱被撞折,兜着大地的网绳被撞断。
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一下也向西北移了位;东南大地塌陷,水土向那里流灌成了海洋。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昔者:争:触:折: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的意思是:。
3.找出文中体现共工性格的句子,用“”画出来。
4.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什么现象?。
类文阅读13-1燧人钻木取火参考答案1.知道到休息感悟2.圣人受到启发,感悟到钻木取火的道理,就试着用小树枝来钻火,终于引发火花,燃起火种,人们把这位圣人称为“燧人”。
3.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
4.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
木材比较粗糙,摩擦时会产生热量,而且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精卫填海 含课时练习题2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 故事。
参考答案: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一天,女娃去东
海游玩的时候,不幸溺水而亡,再也回不来了。 后来,她化身为精卫鸟,常常用嘴衔着西山的 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想把东海填平。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精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和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 精卫是勇敢坚毅的,她面对汹涌澎湃的
( A )
A. 欲得.饮(将要,快要) B. 河、渭不足(足. 够,充足) C. 未至(到. ) D. 化为.邓林(变化)
2. 本文一共有四句话,第__一____句交代了故事 的起因,第__二____句交代了故事的经过,第 ___三__、__四____句交代了故事的结果。
品读课文
我会讲故事
请同学们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用自己
的话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从前
后来
结果
结构梳理
精卫填海 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
精卫——口衔木石, 以堙东海
锲而不舍 不屈不挠
主旨概括
本文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 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 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填 塞东海的故事,塑造了坚韧执 着的精卫形象。
5. 感想: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精卫敢于向凶猛的大海挑战,它好勇敢,值得我们
学习。( √ ) (2)大海是广阔无边的,精卫这样做是白白浪费了自己
的精力。( × ) (3)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只要
精卫坚持不懈,总有一天它的目的会达到的。( √ )
6. 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个情节富有神奇的想象力?从中你 感受到了什么?
大海,毫不畏惧;精卫是坚韧执着的,她自 身虽然弱小,但是依然日复一日地用树枝和 石头填塞无边的大海,这种精神给我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hǎo shào1.少.()年是清晨冉冉升起的太阳,是一个国家的希望。
2.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多少.()困难,谁也说不清楚。
3.大年初一,男女老少.()都穿戴一新,走亲访友。
4.大部分同学都准时来到了集合地点,只有少.()数人迟到了。
二、查字典填空。
1.“衔”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
“衔”可以组词,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
2.“溺”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
“溺”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淹没在水里;②沉迷不悟,过分。
用意思①组词:。
用意思②组词:。
三、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衔:理:句子的意思: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溺:返:故:句子的意思:四、选择题。
1.“常衔西山之木石”的朗读节奏是()A.常/衔西山/之木石B.常衔/西山之/木石C.常/衔/西山之木石2.“炎帝之少女”中“少女”的意思是()A.小女儿B.年少的女孩C.几个女孩3.精卫填海的原因是()A.她向往自由B.她在东海溺水身亡C.她喜欢大海五、根据课文填空。
《精卫填海》中的“精卫”以前的名字叫。
“精卫填海”这个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
(用自己的话写)《精卫填海》选自,书中记载了很多神奇的故事,我知道的还有、、。
六、想象空间。
想象一下,大海看到填海的精卫,会对她说什么,精卫又会如何回答。
试着写一写他们之间的对话。
大海:精卫:大海:精卫:七、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①逐走:赛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想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河。
⑤大泽:大湖。
⑥道:半路上。
⑦邓林:桃林。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及练习题【导语】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注释①本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
形状像鸟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②[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③[少女]小女儿。
④[溺]溺水,淹没。
⑤[故]因此。
⑥[埋]填塞。
【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题第一课时一、看拼音,写词语。
dìwánɡ()nìshuǐ()fǎnhuí()xiántǔ()xián()接dì皇()fǎn往()nì沉()yuē美其名()二、根据课文给写出下面词语的正确解释。
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选择填空。
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A.《三字经》B.《山海经》2.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3.“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A.yānB.yīn四、课文整体梳理。
传说精卫因为_______而填海,用西山上的_____和____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填平了_______的故事。
答案一、帝王溺水返回衔土衔帝返溺曰二、小女儿淹没因此填塞。
三、1.B2.A3.B四、游泳溺亡树枝和石块东海第二课时一、辨字填空,组词语。
(1)曰日:美其名()()记(2)违伟:()反()大(3)弱溺:()亡微()(4)古故:()诗()事二、翻译句子。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类文阅读含答案(2020年最新)
识:
至:
息:
感:
2.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 (su ì) 人。”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
。
3. 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
”画出
来。
4. 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
5. 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试着举 个例子吧。
【参考答案】 1. 知道 到 休息 感悟 2. 圣人受到启发,感悟到钻木取火的道理,就试着用小树枝来钻火,终于引发火花,燃 起火种,人们把这位圣人称为“燧人”。 3. 有鸟类鸮 (xi āo) ,啄树则灿然火出。 4. 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木材比较粗糙,摩擦时会产生热量,而且木 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5. 示例: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从而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鲁班受到锯齿状树叶划 伤皮肤的启发,发明了锯。
【参考答案】 1. 从前 争夺 碰、撞 折断 2. 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 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3. 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4. 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日月星辰移动和江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
【参考答案】 1. 从前 争夺 碰、撞 折断 2. 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 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3. 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4. 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日月星辰移动和江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
2020年-2021年最新
类文阅读 -13 精卫填海
燧人钻木取火
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 .于其国, 息.此树下。有鸟类鸮 (xi āo) ,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 .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 (su ì) 人。
四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13课 精卫填海 部编版(含答案)
第13课精卫填海一、看拼音写词语.yán dìnìshuǐfǎn huítóu xián míng yuēshào nǚ二、辨字组词.精()娃()溺()衔()情()蛙()弱()街()三、写同音字.dì皇()传()nì()水()风xián()接悠()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炎帝之少女..()2.溺.而不返()3.故.为精卫()4.以堙.于东海()五、选字填空.[返版] ()回()本()权六、填空.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加点字在句子中的读音是________,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___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_____.这句话中的“少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七、根据课文填空.《精卫填海》中的“精卫”以前的名字叫_____.“精卫填海”这个故事的起因是____,经过是______,结果是_______.(用自己的话写)《精卫填海》选自______,书中记载了很多神奇的故事,我知道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八、课内精彩阅读.炎帝之少女,名曰.(rìyuē)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ìruò)而不返.(f ǎn fān),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1.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下列词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请你选一选,填一填.溺而不返()堙于东海()A 喜悦B 仇恨C 悲伤D 感激3.因为______________,所以她化为精卫要填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4.说说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课外阅读.盲童的画在色彩缤纷的少年儿童画展的画幅中,我看到一幅没有色彩,线条极其简单的画,那是一幅盲童的画.雪白的纸上,用画笔画着一个太阳,照耀着一间小屋,小屋前有淙(cóng)淙的流水,好像还有一棵树.寥(liáo)寥几笔,勾勒出了一个和平幸福的人家.设想一下孩子拿起画笔时的心情吧:她画一个太阳,那美丽的太阳露出火红的脸,射出炽(chì)热的光芒,照在每个人的身上;她画一棵树,葱绿的颜色,上面栖(qi)息着无数的鸟,唱出悦耳的歌曲;她画一条小溪,那青色的溪流,她曾用手指触摸过,有一阵清凉的感觉;她画一间小屋,这屋子里充满着欢声笑语,这是多么美好的情境啊!可是,她心灵上的色彩,她感觉上的声音,怎么画得出来呢?她只能画出这样一幅简单的画.就是这么疏疏落落的几笔,对于一个失去视力的孩子来说,能够组成这样一幅和谐的画面已经很不容易了.然而,从这没有色彩的画面上,人们已经看到她心灵上的色彩;在这线条极其简单的构图上,人们还听到并感受到了她所感觉到的声音.谁走过这幅画前,都会觉得这幅画蕴藏着的美丽生命正在祖国温馨的阳光和花丛中生长着;一颗坚强的、不畏困难的心在向我们微笑.这盲童的画上原来也有丰富的色彩啊!——何况,看这幅画的人们更愿意为它添上各种鲜艳的颜色呢!1.盲童的画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2.走过盲童画前的人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是( )A.盲童的画上应该有丰富的色彩,盲童画不上去,看画的人会给它加上去的.B.盲童虽然看不到颜色,但她对世界有美好的想象,有丰富的感受,她的画反映了她心灵上的美好感受,表达了她坚强的意志.看画的人能理解盲童的心灵,并受到感动.参考答案一、炎帝溺水返回头衔名曰少女二、精神女娃溺爱头衔感情青蛙弱者街道三、帝递溺逆衔闲四、小女儿溺水,淹没因此填塞五、返版版六、shào shǎo 多少小女儿七、女娃女娃去东海游玩女娃在海里淹死了女娃变成了精卫鸟,用树枝和石块填海《山海经》大禹治水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八、1.yuēnìfǎn2. C B3.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4.精卫具有意志坚定、不屈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九、1.没有色彩,线条极其简单.2.走过画前的人们,都会觉得这幅画蕴藏着的美丽生命正在祖国温馨的阳光和花丛中生长着;一颗坚强的、不畏困难的心在向我们微笑.3.B。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第4单元)阅读试题含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第4单元)试题含答案第13课--精卫填海课文理解。
炎帝之少女,名曰(rì yuē)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nì ruò)而不返(fǎn fān),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表现了女娃的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如何理解人死后化成鸟填海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5.下列词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请你选一选,填一填。
溺而不返()堙于东海()A 喜悦B 仇恨C 悲伤D 感激6.因为_________,所以她化为精卫要填海。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7.说说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
精卫填海的原因是_________,精卫填海的过程是_______。
(引用原文的话)12.下面几则故事中,与“精卫填海”的精神相似的是()A.八仙过海 B.愚公移山 C.嫦娥奔月 D.女娲造人13.读了这篇神话,你想对精卫说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这个故事中描写的人物叫_________,她化为精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精卫填海》课堂作业每课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精卫填海》课堂作业每课练习题及答案【基础达标】一、看拼音,写词语。
dì wánɡ nì shuǐ fǎn huí xián tǔ二、选择题。
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A.《三字经》B.《山海经》2.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3.“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A.yānB.yīn三、翻译句子。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溺而不返。
2.炎帝之少女,()女娃。
女娃游于(),(),故为精卫,常(),以堙于东海。
①按原文填空。
②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
③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④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能力提升】五、阅读短文《燧人钻木取火》,回答问题。
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
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识:至:息:感: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
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
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
试着举个例子吧。
参考答案:一、帝王溺水返回衔土二、1.B 2.A 3.B三、(1)它原来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2)溺水而死未能回来。
四、1.游泳溺亡树枝和石块东海2.①名曰东海溺而不返衔西山之木石②不怕困难,与困难斗争到底的精神③我在祖国的边疆战士身上看到了这种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组词。
啼()弱()饭()街()
帝()溺()返()衔()
二、辨字填空,组词语。
(1)违伟:()反()大
(2)曰日:美其名()()记
(3)古故:()诗()事
(4)弱溺:()亡微()
三、翻译句子。
(1)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重点段落品析。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词。
曰()溺()堙()故()
2.阅读后回答。
本文选自《》,炎帝是________________,精卫是__________。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文整体梳理。
传说精卫因为________________而填海,用西山上的_____和
____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填平了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六、想一想,说一说。
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
参考答案
一、返回饭菜衔着街头皇帝啼叫溺水弱小
二、(1)违反;伟大(2)美其名曰;日记
(3)古诗;故事(4)溺亡;微弱
三、(1)溺水而死,未能回来。
(2)她原来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四、1.叫做;溺水,淹没;填塞;因此
2.《山海经·北山经》;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神话中鸟的名字,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亡后的化身。
3.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叫做女娃。
有一次她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就再也没有回来,就化身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头来填海。
五、游泳溺亡;树枝和石块;东海
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