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新人教版
• 迁都: 目的: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 • 时间:1421。明成祖将都城从南京 迁都到 北京 。
• 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
• 1继续执行 削藩政策; • 2增设特务机构:明成祖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 东厂
。由皇帝亲信的宦官 统领。 •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标志 :厂卫特务机构 的设置。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 吏 、 户 、礼 、兵 六部刑分理工朝政,直接对 负责。 皇帝 • 后果:全国的军政大权 ,都集中到了 皇帝手里 。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 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 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 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 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 战,建立了明朝。
• 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除丞相 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 八股取士;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 增设东厂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明朝 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 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 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 现。
• 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 学习难点:八股取士。
1、 “靖难之役”: 明太祖死后,建文帝听取大 臣的建议,实行削藩政策。
燕王朱棣先发制人,打着“靖难”的 旗号,在1399年起兵下争夺皇位。历 史上称这次战争为“靖难之役”。
明朝君权的加强
处__心__积__虑__的 朱棣
1、迁都北京 2、继续削藩 3、增设东厂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标志明朝君主专制 高度强化。
。 皇帝的忠实奴仆
2 、 锦衣卫特务机构(明朝的特产 )
职能: 对臣民监视、侦查。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了解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京。

2 分析明朝加强君权的目的,并认清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时期,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表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3 从概念上理解何为“八股文”并正确分析理解“八股取士”的影响。

学习重点: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目的,分析归纳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学习难点: “八股文”概念的理解,对社会的影响。

学习难点:学习过程: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阅读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 了解元朝灭亡的原因,并在课本上标画明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定都等相关知识。

等相关知识。

2、 归纳记忆明太祖为加强君权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可组内讨论完成)3、 何为“靖难之役”在课本上标画并记忆迁都北京的时间、在位皇帝、目的。

目的。

(二)合作探究:(二)合作探究: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老师的问题:(1)丞相之职是哪个皇帝时开始设立的?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2)让同学们看课本89页关于特务的小字资料,鼓励学生即兴表演小品,以加深理解设特务机构的目的,及其职能。

(3)何为“八股文”,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拓展延伸:(三)拓展延伸:结合所学的知识,总结科举制从隋朝创立到明朝的发展,全面认识科举制在封建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封建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四)系统总结:(四)系统总结:1、知识建构:、知识建构:)靖难之役到迁都北京 君权的加强:(1)明朝的建立(2)措施(3)靖难之役到迁都北京2、方法归类:归纳学习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应从几方面入手?(五)巩固训练(五)巩固训练1、明朝时,掌管地方政权的机构是( )A、六部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三司、三司2、废除丞相是在下列哪个朝代(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清朝3、明成祖登上帝位的过程,类似于( )A、唐太宗李世民B、宋太祖赵匡胤C、隋文帝杨坚D、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4、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 )A、设置殿阁大学士B、设六部分理朝政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D、八股取士5、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厉害”。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

明太祖通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集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

这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预习提示知识梳理1.明朝建立时间_建立人_都城_朱元璋就是_2.明太祖加强君主权力的表现3.靖难之役的直接原因和结果4.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原因能力探究1.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君主的权力?2.你怎样理解顾炎武的话?教学过程导入:明朝是我国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时期.朱元璋和他的继承人是怎样加强君主权力的?一、明朝的建立时间:1368年都城:应天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对比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与明朝的中央政权机构示意图,有什么变化?――少了三省这一环节,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定陵地下宫殿
万历皇帝金冠
定陵是明神宗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皇后的陵墓。始建于1584年,建成于 1590年。陵园占地面积为18万平方米。1955年国务院决定发掘明定陵,1956年5月 发掘工作开始。从地下宫殿中出土的文物共2780件,其中一级品60件。这些殉葬 物中,有嘉靖年间烧制的青花云龙纹大瓷缸和朱翊钧生前用的青花瓷碗,有皇帝 的金冠与皇后的凤冠。金冠是用极细的金丝编制而成;凤冠上有宝石100多块,珍 珠5000多颗。殉葬物中还有名贵的丝织品,包括神宗的龙袍和孝靖皇后的百子衣, 都用金线绣成。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 股、中股、后股、束股
“八股取士”会带来什么样的影 响呢?
1.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 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
2.考中做官后,他们大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于书 咸, 八 阳而 股 之败 文 郊坏 之 人害 材等 有于 甚焚
武明 曾末 抨清 击初 过著 八名 股学 文者 :顾 炎
锦衣卫(明太祖) 2.特务机构 东 厂(明成祖)
3.思想控制: 八股取士
君主集权的空前强化是 这一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的最大 特色,君主专制强 化的时期也是封建制度走向 衰弱的时期。
巩固练习
1.明朝建立时定都于( B ) A.北京 D.开封
B.南京 C.杭州
2.明成祖登上帝位是通过( C) A.玄武门之变 C.“靖难之役” 3.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D ) A.诗赋 B.三通四史 D.四书五经 4.特务机构东厂设立于( C ) A.宋太祖 B.明太祖 D.建文帝
温故知新
1、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王朝? 2、在蒙古兴起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 人物是谁? 3、为了能够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 管辖,元世祖忽必烈怎样在政治上加 强统治?

七年级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七年级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央集权制度。
情景2 材料三
“宋濂请客”——恐怖的厂卫特务机构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喝酒。第二天上
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
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你没有
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
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2)是什么原因让宋濂吓出一身冷汗?请从组成、职责 和权限三个角度对锦衣卫予以介绍。明朝类似的机构
(1)丞相制度创于何时?结合材料一思考朱元璋为什么 杀胡惟庸。从材料二中可看出,元朝行省制度有何弊端?
明朝行政机构改革有何影响?
提示:秦朝(或秦始皇时)。原因:宰相权力过大,在一定 程度上威胁到了皇权,容易导致社会动荡。(言之有理
即可)弊端:军国重事,掌握在地方官手里。影响:全国
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
3.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 (1)目的: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四书五经 范围内命题。 (2)命题:只许在_________
(3)答题。 ①只能根据指定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八股文 ②答卷的文体必须使用“_______”。 (4)危害:许多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
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
东厂 D:_____
【历史线索】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为加强君权,明太祖、
明成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解
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迁都北京,加强了中央对北方
的控制;司法上:设立厂卫机构,实行特务统治,用高压
政策来维护统治;实行削藩,使藩王无力同君权相抗衡。
思想上:八股取士,培养皇帝忠顺的奴仆;这一切都是为
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②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是 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 个儿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 1370年受封燕王,封地在北平(今北 京),曾屡次受命参加北方军事活动, 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 中旳影响。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 不但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 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朱元璋逝世后, 继位旳建文帝朱允炆实施削藩,朱棣 于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1423年攻 入南京,夺取了皇位。第二年改元永
中国古代帝王曾经采用过哪些措施来 加强思想专制?
秦始皇实施焚书坑儒; 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实施八股取士。
“说凤阳, 道凤阳,凤阳是 个好地方,自从 有了朱皇帝,十 年倒有九年荒。”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明朝建立后来,为了巩固自己旳统 治,朱元璋把自己旳子孙分封到各地 做藩王,同步还授予他们军政大权, 这么就造成了各地藩王势力旳日益膨 胀。朱元璋逝世之后,继位旳建文帝 开始着手实施削藩政策,最终造成了 燕王朱棣旳起兵。
导入新课
明太祖加强君权旳措施 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要点
明太祖加强中央君权旳措施。
难点
八股取士。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旳措施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明朝旳建立
时 间: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
朱元璋
都 城:南京(1368—1421) 北京(1421—1644)
朱元璋
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 帝,太祖,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人)。 幼年曾为地主放牛,后入皇觉寺做了和尚。 1351年,红巾军起义暴发,第二年朱元璋投 奔了濠州起义军郭子兴旳部队,今后屡次立 下战功,被郭子兴视为心腹。郭子兴死后, 朱元璋就领导了这支起义部队,在扫灭各地 割据势力以及元朝在中原旳残余势力之后, 于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 立明朝。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乙:擅于采百家之言,引用
答题要求:要代圣人立 言,只能根据指定的观 点答卷,不得发挥自己 的见解.
名人警句 。
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八 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 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鲁迅:“八股原是愚笨的产 物”。
八股取士的危害: 抑制人们创造性思维,
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技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孙中山曾经说过:“欧洲 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 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 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 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 界上最古最好的拔取真才的 制度。”这里的“中国的考 试制度”说的即是科举制。
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 厂卫特务机构 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明成祖朱棣
靖难之役
1399年,燕王朱棣 打出“靖难”旗号, 起兵反对建文帝,史 称“靖难之役”。
后朱棣称帝,他 就是明成祖。
开放课堂:
1、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什么? 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明成祖是如何继续加 强君权的?
燕王朱棣 .
经过:北平 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 ”旗号,
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
结果:以燕王的胜利 告终。朱棣 称帝,就是 明成祖 .
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421 年 明成祖迁都 北京,以加强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明成祖 改北平为 北京 )执行削藩 政策。
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 东厂,由 宦官 统领
一、明朝的建立和元朝的灭亡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 加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 还有哪些?
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
时间:1368年 都城: 应天(南京) 建立者: 朱元璋 明太祖
灭元朝时间: 1368年 灭元朝标志: 攻占大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 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 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 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 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 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 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 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 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 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 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 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 身的水。……老太太哭道:“怎 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 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 了,几时才得好?”
命名的国有企业。很多人对这种命名提出尖锐批评。
“锦衣卫”一词所反映的实质是()
A.经济的高度发展B.专制制度的强化
B
C.国家监督机构的完善D.思想文化的繁荣
2. “八股文”最早出现在() C
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
C.明太祖时D.明成祖时
1.明朝的建立时间在()
4
A.1368年B.1399年
皇帝
中央
地方
户 礼 兵 刑 工布 按 都





政 司
察 司

(((
明朝三司六部制
民军 政狱政
)))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大权在握

小权下放
县 唐朝三省六部制
事无巨细 权力归君
问: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 下事”?
阅读小故事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明朝时国子监祭酒宋讷 某日独坐生气,面有怒容.第二天上朝时,明太祖 问他昨天为何生气,宋讷吃了一惊,照实说了.明 太祖叫人把检校偷着给他画的像拿来看,宋讷才 大吃一惊…….. 那么,故事中的检校的身份是什么呢?
八股取士的危害:
后世人嘲讽明朝以来凭八股考取功名的人说: 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 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明朝的建立: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2、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①政治上: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③在思想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成为“八股文”。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统治:①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②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削藩政策。

③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学习诊断】1、_____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 _____为大汗,尊称他为______ ,蒙古国建立。

2、 1271年______(人物)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______3、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立______,地方设立______ 。

我国_____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____ 。

【学习过程】 1、明朝的建立:时间____ 年;都城_____ ;开国皇帝_____ ,他就是明太祖。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在地方,废除______ ,设立直属中央的_____;在中央,废除实行1500年的_____制度,撤销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六部分理朝政;设______(特务机构)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实行______ 制度。

3、____之役和迁都北京:为巩固统治,明太祖把子孙封到各地做藩王;明太祖死后,即位的______下令削藩;北平的燕王_____ ,打出“______ ”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_______ 。

4、明成祖强化君权:_____称帝,他就是_____ ,____年,迁都____ ;他继续实行_____ 政策;增设特务机构_____ ,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_____特务机构的设置,是________________ 的一种表现。

【效果检测】【知者加速】 1、“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

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有所参决。

” (1)以上是哪个皇帝所采取的措施?(2)“罢丞相不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废丞相后由哪几个机构来分理朝政?2、明太祖时,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

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了哪些客人?”宋濂一一回答。

太祖笑道:“说得对,没骗我。

”说着就拿出一张画着宋濂请客的座位图。

宋濂吓出一身冷汗。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宋濂吓出一身冷汗?锦衣卫 的职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锦衣卫的职能是监察官员和百姓。厂卫 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 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 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 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 还属少见。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1.锦衣卫(明太祖) 厂卫特务机构 (锦衣卫、东厂、西 2.东厂 (明成祖) 厂)的设置,是明朝 锦衣卫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 一种表现。
明成祖为何迁都北京呢?
为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于1421年迁都北京。


你知道明政府为何要迁都北京吗
明政府的都城原在应天(今南京),但在明朝建 立以后,退居漠北的蒙古贵族建立起北元政权,
对明朝构成巨大威胁。以南京为都城来应付北元
卷土重来的严重威胁,必然有鞭长莫及的危险。
再说北京是燕王朱棣的兴王之地:1399年,他在
片段4.“靖难之役”— —叔侄之争(姜是老的 辣) 朱元璋死后,接力 棒传到了建文帝的手里, 为巩固其统治实行削藩, 惹恼其叔朱棣。朱棣以 “靖难”为旗号灭掉侄 子,登上王位,并召见 群臣宣布新的巩固君权 的措施。

朱棣PK建文帝
明成祖朱棣
思考:上台后的他如何 加强君权?
三、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迁都北京(1421年) ① 削藩 ② 设立东厂 ③
北京发动“靖难之变”并于1403年夺得帝位。为
了加强对北方的控制,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从1417年到1420年12月,明成祖动用80万能工巧
匠,在元大都得基础上营建北京。
新 疆 哈 密
日 本 海、 乌 第 河
南海及海外诸岛
课堂练习:
1、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A 、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2、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 (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
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2、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学习重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八股取士
【知识梳理】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明朝的建立:______年,______以应天为都城,后改为_______,建立明朝。

他就是__________。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在地方,废除________,设立________,分管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央,废______,撤销__________。

由_______分理朝政。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须在______________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按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观点,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___________”。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明太祖死后,继位的________看到藩王的势力日益强大,下令实行削藩。

燕王_______打出“________”的旗号,起兵反对,史称“_____________”。

最终,以________的胜利告终。

______称帝,他就是_________。

2、________年,_________迁都北京。

3、为了加强统治,明太祖建立特务机构。

明成祖时,又增设特务机构,由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问题探究】
1、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
2、八股取土有什么影响?利用P90“动脑筋”思考题,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八股文的作用。

3、明成祖为加强君权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课堂检测】
1、下列对明太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因此明朝是农民政权
B、废丞相,设六部
C、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D、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
2、明朝时,直接指挥锦衣卫的是()
A、皇帝
B、内阁
C、六
部D、三司
3、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
A、摆脱南方大地主的控制
B、喜欢北京城
C、加强北京的防御力量
D、寻找建文帝
4、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说明()
A、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封建制度有很大的优越性
5、“靖难之役”的性质是()
A、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B、统治阶级内部的夺权斗争
C、农民反封建斗争
D、两个名族之间的夺权斗争
6、明代的科举考试与唐代的科举制最大的差异是()
A、考试的目的不同
B、考试内容不同
C、考试方法不同
D、考试管理不同
7、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改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久备顾问。

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职官志》
请回答:
(1)这是哪个朝代的官制变化?文中“帝”指谁?
(2)“六部”指的是?他们对谁负责?
(3)材料中“帝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4)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