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项目1(新)

合集下载

实验一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实验一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实验一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试常见机械传动装置(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在传递运动与动力过程中的参数曲线(速度曲线、转矩曲线、传动比曲线、功率曲线及效率曲线等),加深对常见机械传动性能的认识和理解;2. 通过测试由常见机械传动组成的不同传动系统的参数曲线,掌握机械传动合理布置的基本要求;3. 通过实验认识智能化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的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辅助实验的新方法, 培养进行设计性实验与创新性实验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本实验在“JCY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上进行。

本实验台采用模块化结构,由不同种类的机械传动装置、联轴器、变频电机、加载装置和工控机等模块组成,学生可以根据选择或设计的实验类型、方案和内容,自己动手进行传动连接、安装调试和测试,进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或创新性实验。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各硬件组成部件的结构布局如图2-1所示。

图2-1实验台测试控制系统三、实验原理运用“JCY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台”能完成多类实验项目(表3-1),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验教学改革需要指定实验内容。

表3-1无论选择哪类实验, 其基本内容都是通过对某种机械传动装置或传动方案性能参数曲线的测试, 来分析机械传动的性能特点;实验利用实验台的自动控制测试技术,能自动测试出机械传动的性能参数, 如转速n (r/min)、扭矩M (N.m)、功率N(K.w)。

并按照以下关系自动绘制参数曲线:传功比I=n1/n2扭矩M=9550 N/n (Nm)传功效率η=N2/N1= M1n2/ M2n1四、实验步骤准备阶段(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和《实验台使用说明书》;(2)确定实验类型与实验内容;选择实验A(典型机械传动装置性能测试实验) 时, 可从V带传动、同步带传动、套筒滚子链传动、圆柱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中,选择1-2种进行传动性能测试实验;选择实验B(组合传动系统布置优化实验)时, 则要确定选用的典型机械传动装置及其组合布置方案,并进行方案比较实验。

大学生实验报告(一页版)

大学生实验报告(一页版)

实验成绩汇总表
学生实验守则
一、按实验课表时间和管理要求进入实验室,按学号入座,禁止大声喧
哗,有事举手请示指导教师或管理人员处理;
二、实验前要预习相关内容,做好实验准备,实验时要遵循操作要领,
根据实验项目的内容,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进行操作;
三、遵守实验课堂纪律和作息时间,注意室内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
扔纸屑和垃圾,配合管理人员做好实验室各项教学和管理工作;
四、爱护实验设备及实验器材,注意安全,不乱动电器开关、不私自带
走实验室物品;
五、认真思考,勤学苦练,开拓创新,完成实验后,要做好有关实验记
录,填写实验报告,交给指导教师;
六、做好实验前后的实验器具交接、检查、管理工作,确定好实验器材
管理责任制;
铜陵学院公共管理系实验(实训)报告
20 至20 学年第学期
姓名:学号:
系别:班级:
课程:课程类型:
指导教师:实验地点:
实验项目名称(1):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实验学时:实验组别:
实验项目名称(2):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实验学时:实验组别:。

小学一年级的科学探索五个有趣的实验项目

小学一年级的科学探索五个有趣的实验项目

小学一年级的科学探索五个有趣的实验项目在小学一年级的科学学习中,实验项目是一种非常有趣且有效的教学方式。

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并培养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五个适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有趣科学实验项目。

实验一:彩虹水柱材料:一杯水、一面镜子、手电筒步骤:1. 将镜子竖直放在桌面上。

2. 将一杯水倒满。

3. 打开手电筒,使其光线照射向镜子,调整角度,使得光线成一个角度射入杯中的水。

4. 观察杯中的水,会发现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光芒,就像是一道彩虹悬浮在水中。

这个实验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当光线从一个介质(比如水)射入另一个介质(比如空气)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从而产生彩虹色。

实验二:独角兽牙膏材料:牙膏、背景色浅的盘子、牙刷、食用色素(红色、蓝色、黄色)步骤:1. 将牙膏挤在盘子的一侧。

2. 在牙膏上滴几滴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

3. 用牙刷将色素和牙膏混合在一起。

4. 用牙刷刷在牙齿上,就会发现牙齿上出现了五彩斑斓的颜色。

这个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食用色素与牙膏的混合,并利用刷牙的动作将颜色扩散到牙齿表面,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

实验三:油和水的分离材料:一杯水、一勺植物油、纸巾步骤:1. 将一杯水倒满。

2. 在水中加入一勺植物油。

3. 用纸巾轻轻擦拭油浮在水面上的部分。

4. 观察会发现,油和水被分离开来,油漂浮在水上,不会与水混合在一起。

这个实验的原理是油和水的密度不同,导致两者不能混合。

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因此油会漂浮在水面上。

实验四:漂浮的葡萄材料:一杯水、几颗葡萄、一小块盐步骤:1. 将一杯水倒满。

2. 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盐,搅拌均匀。

3. 将葡萄放入水中观察。

4. 会发现葡萄会漂浮在水中,不会沉入杯底。

这个实验的原理是盐水的密度大于葡萄的密度,使得葡萄在盐水中浮起来。

实验五:发光的乳酸酸奶材料:一瓶乳酸酸奶、荧光笔步骤:1. 取一小部分乳酸酸奶放在容器中。

2. 用荧光笔折开,将荧光物质挤入乳酸酸奶中。

(完整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目录(教科版)(1)

(完整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目录(教科版)(1)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备注,*号为选做实验)分组实验5个,演示实验3个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备注,*号为选做实验)
分组实验6个,演示实验3个
(备注,*号为选做实验)分组实验6个,演示实验4个
(备注,*号为选做实验)分组实验6个,演示实验3个
(备注,*号为选做实验)分组实验6个,演示实验3个
(备注,*号为选做实验)分组实验6个,演示实验8个
(备注,*号为选做实验)分组实验7个,演示实验3个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
(备注,*号为选做实验)分组实验6个,演示实验3个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目录(试行稿)
呼图壁县小学科学研究会
2013年8月20日。

最新实验报告(实验一)

最新实验报告(实验一)

最新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特定条件下物质的热分解行为,通过定量分析,了解温度、时间、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和产物分布的影响。

实验方法:1. 材料准备:选取适量的待分解物质样品,记录其初始质量。

2. 设备设置:使用热重分析仪(TGA)进行实验,设定升温程序为从室温升至800℃,升温速率为10℃/分钟。

3. 实验操作:将样品置于坩埚中,开启TGA设备,记录质量变化数据。

4. 数据收集:实验结束后,收集TGA曲线图,记录各个阶段的质量损失和残留物情况。

实验结果:1. TGA曲线显示,在200℃时,样品开始有轻微的质量损失,推测为水分的蒸发。

2. 当温度升至400℃时,样品质量迅速下降,表明发生了明显的热分解反应。

3. 在600℃时,质量损失趋于稳定,此时残留物质量约为初始样品的30%。

4.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在添加特定催化剂后,热分解起始温度降低,反应速率加快。

实验讨论:1. 实验观察到的初步质量损失与预期的水分蒸发相符,进一步证实了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结合水。

2. 热分解阶段的质量快速下降表明样品在高温下不稳定,容易发生分解。

3. 残留物的组成分析表明,分解产物主要包括氧化物和其他无机盐类。

4. 催化剂的加入显著改变了反应动力学,这可能与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有关。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地模拟并分析了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热分解行为。

通过TGA分析,我们确定了样品的热稳定性和分解产物,同时发现催化剂的使用对提高反应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工作将进一步探索不同催化剂和反应条件下的分解行为,以优化工业生产过程。

2023年秋学期部编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识实验表

2023年秋学期部编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识实验表

2023年秋学期部编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识实验表本文档为2023年秋学期部编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的识实验表,共记录了八个实验项目的名称、材料、步骤和预期结果。

实验项目一:水的结冰材料- 瓶装纯净水- 冰箱步骤1. 将瓶装纯净水放进冰箱2. 稍等一段时间,观察瓶中水的情况预期结果观察瓶中水变成了冰实验项目二:水的沸腾材料- 电磁炉(或者煤气灶)- 不锈钢锅- 水- 镊子步骤1. 将不锈钢锅放在电磁炉上(或煤气灶上),倒入适量水2. 开始加热3. 等水沸腾时,用镊子夹一些气泡出来,看看气泡是什么颜色预期结果气泡为透明色,会跑得很快实验项目三:烟囱出烟材料- 火柴- 吸管- 縠纸步骤1. 用火柴点燃縠纸2. 等縠纸燃烧时,放在烟囱下方3. 用吸管靠近烟囱口,观察烟囱有没有冒烟预期结果观察到烟囱冒出白色的烟实验项目四:风车转动材料- 硬纸板- 竹签- 剪刀- 胶水步骤1. 用剪刀剪出两张一样大小的正方形硬纸板2. 在硬纸板正中央各钻一个小洞3. 在竹签一端涂上胶水4. 将竹签穿过两个硬纸板的洞口,然后在竹签尾端系上一个小环预期结果放在风力较大的地方,风车开始转动实验项目五:叶子变色材料- 笔- 白纸- 酒精- 滴管步骤1. 用笔在白纸上画一些小圆圈,颜色随意2. 用滴管滴一些酒精在中间的圆圈上预期结果观察到叶子颜色在酒精作用下变色实验项目六:吹大口气材料- 复印纸- 手- 嘴步骤1. 将复印纸对折2. 将对折的边缘用手牢牢捏住3. 对着对折口吹大口气预期结果观察到对折口张开实验项目七:调味品的变化材料- 盐- 糖- 醋- 不锈钢勺子- 玻璃杯步骤1. 在玻璃杯中依次倒入盐、糖、醋2. 用勺子搅拌预期结果观察到调味品颜色、味道和用途的不同实验项目八:石头沉浮材料- 石头- 水- 玻璃杯步骤1. 将石头投入玻璃杯中,观察石头的所处位置2. 用勺子轻轻搅拌一下水预期结果观察到石头位置的变化和原因以上八个实验项目,都是科学知识的简单入门,适合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们进行参与和亲身实践。

JAVA程序设计基础实验一

JAVA程序设计基础实验一

JAVA程序设计基础实验一实验报告一课程学号专业班级java程序设计xxxxxxxx实验项目姓名java语言基础xxxx成绩实验日期指导教师2021-9-17xxx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方向)一【实验目的】(1)介绍java程序的结构及特点(2)熟识java语言的研发与运转环境(3)掌控java数据类型、语句和表达式(4)掌控java运算符及数据初始化(5)掌控java掌控语句二【实验内容】【项目一】完成实验指导书p2――1.2.1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

classa{voidf(){system.out.println(\}}classb{}publicclasshello{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system.out.println(\你好,很高兴学习java\aa=newa();a.f();}}【项目二】顺利完成实验指导书p6――1.3联手编程【项目三】完成实验指导书p14――3.2.1猜数字随机分配给客户一个1~100之间的整数?用户从键盘输入自己的猜测程序返回提示信息,提示信息分别是“猜大了”、“猜小了”和“猜对了”?用户可根据提示信息再次输入猜测,指导提示信息是“猜对了”(1)程序代码importjava.util.*;publicclasstest2{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system.out.println(\给你一个1至100之间的整数,请猜测这个数\inta=(int)(math.random()*100)+1;intb=0;scannerreader=newscanner(system.in);system.out.println(\输入您的猜测:\b=reader.nextint();while(b!=a){if(b>a){system.out.println(\猜大了\b=reader.nextint();}elseif(bsystem.out.println(\猜猜大了\b=reader.nextint();}}system.out.println(\猜对了!\}}(2)运转结果图片【项目四】数组撰写一个java程序,定义一个2行3列于的整型二维数组,对数组中的每个元素赋值一个0~100的随机整数,然后分别对第一行、第二行的元素排序。

实验项目1 安全知识及玻璃仪器的认领和洗涤 20100318

实验项目1  安全知识及玻璃仪器的认领和洗涤 20100318

b、烫伤

一旦被火焰、蒸汽、红热玻璃、陶器、铁器等 烫伤,轻者可用10%高锰酸钾溶液擦洗伤处, 撒上消炎粉,或在伤处涂烫伤药膏(如氧化锌、 獾油或鱼肝油药膏等)。重者需送医院救治。
c触电
• • • •


人体若通以50 Hz 25 mA交流电时,会感到呼吸 困难,100 mA以上则会致死,因此,使用电器必 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以防触电。 ⅰ.已损坏的接头、插座、插头,或绝缘不良的电 线,必须更换。 ⅱ.电线有裸露的部分,必须绝缘。 ⅲ.不要用湿手接触或操作电器。 ⅳ.接好线路后再通电,用后先切断电源再拆线路。 ⅴ.一旦遇到有人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尽快用 绝缘物(如竹竿、干木棒、绝缘塑料管棒等)将 触电者与电源隔开,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
③镁盐脱砷法 在含砷废水中加入足够的镁盐,调
⑷含汞废水处理

①化学沉淀法 在含Hg2+的废液中通入H2S 或加入Na2S,使Hg2+形成HgS沉淀。为防止 形成HgS2 2-可加入少量FeSO4使过量S2-与 Fe2+作用生成FeS沉淀。过滤后残渣可回收 或深埋,溶液调PH=6~8排放。 ②还原法 利用镁粉、铝粉、铁粉、锌粉等 还原性金属,将Hg2+ , HgS2 2- 还原为单质 Hg(此法并不十分理想)。 ③离子交换法 利用阳离子树脂把Hg2+ , HgS2 2-交换于树脂上,然后再回收利用(此 法较为理想,但成本较高)。
三 、实验室“三废”处理
总的原则:
回收利用 集中起来分别进行处理或深埋于离水源远的指
定地点。 (1) 充分了解废液的性质,避免可能产生的有 毒、有害、爆炸性气体造成伤害; (2)对于一般废酸和废碱可混合后排放; (3)对于大量有机溶剂,最好回收利用。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实验1-12)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实验1-12)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实验1-12)《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一实验项目名称: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C程序的方法所使用的工具软件及环境:Visual C++ 一、实验目的:1.了解在Visual C++ 环境下如何xx、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2.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 源程序的特点。

二、预习内容: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1章。

三、实验内容:1. 在Visual C++ 环境下输入并运行下面的程序:#include int main( ) {printf("This is a C program.\\n"); return 0; }2. 在Visual C++ 环境下输入下面的程序(有语法错误),编译、连接、调试该程序,直至程序无语法错误,然后运行程序,并观察分析运行结果。

#include int main( ) {int a,b,sum a=3; b=4; sun=a+b;print(“%d+%d=%d\\n”,a,b,sum); return 0; }四、实验结果:1. 运行结果(或截图):This is a C program.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 1 -2. (1) 改正后的源程序:#include int main( ) {int a,b,sum; a=3; b=4; sum=a+b;printf(\ return 0; }(2) 运行结果(或截图):3+4=7五、思考题:1. 一个C程序上机的步骤有哪些?答:上级输入与xx源程序—对原程序进行编译–与库函数链接–运行可执行的目标程序。

2. 组成C程序的基本单位是函数,一个函数包括哪几个部分?答:一个函数包括两部分:分别为函数头或函数首部和函数体。

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实验二实验项目名称: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所使用的工具软件及环境:Visual C++ 一、实验目的:1.掌握整型、实型与字符型这三种基本类型的概念;2.掌握常量及变量的使用方法;3. 掌握基本算术运算符及其表达式的使用方法;4. 掌握++、--运算符、赋值运算符及其表达式的使用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味香连丸中黄连生物碱的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味香连丸中黄连生物碱的含量

实验项目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味香连丸中黄连生物碱的含量1实验项目学时:8学时2实验项目类型:验证性、综合性实验。

3实验项目内容:3.1利用氧化铝色谱柱净化加味香连丸中黄连生物碱3.2利用紫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连总生物碱含量4实验项目学习要求:4.1运用知识:掌握用柱层析净化提取物的方法;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中某一类物质的方法。

4.2提高能力:掌握中药提取、净化操作;UV-VIS 规范操作;提高 UV-VIS法测定中药成分含量的能力。

5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小层析柱(高 13 cm,内径 8 mm,2 个),中性 Al2O3(150—200 目),样品加味香连丸,对照品盐酸小檗碱。

6与理论课程的关系:本实验是 UV-VIS 法测定中药成分含量方法的直接应用,是中国药典的主要方法。

7实验步骤7.1样品溶液配制:取加味香连丸 0.5g,研成细粉,称取0.2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25.00mL95%乙醇,称重。

超声提取30min,放冷,补足重量。

精密量取提取液1.00mL,过中性Al2O3柱子,加入95%乙醇10mL至洗脱完全,收集洗脱液于 10ml 容量瓶中,用95%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备用。

平行2份。

7.2对照品溶液配制用 95%乙醇溶液配制对照品储备液,浓度为15ug/mL。

7.3吸收曲线制作及λmax选择7.4含量测定分别取对照品储备液1,2,3,4,5,6 mL至10 mL容量瓶,加入95%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测定其吸光度A,制作标准工作曲线。

测定加味香连丸中总生物碱的含量。

8数据处理计算加味香连丸中盐酸小檗碱含量(mg/g)。

9思考题1)如何判断生物碱已被提取完全?2)以测定小檗碱为例,除此方法外还有什么测定复方中黄连生物碱的方法?3)本实验中测定样品紫外吸收度时,以什么作为空白对照液?为什么?。

综合实践项目1制作细胞模型(课件)(人教版2024)-七年级生物上册跨学科实践(2024新教材)

综合实践项目1制作细胞模型(课件)(人教版2024)-七年级生物上册跨学科实践(2024新教材)
制作细胞模型
活动目标
成员分工 组长
组员
项目路径
小组讨论,确定任务→合作研讨,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记录过程→产品物化,组内评价→获 得最佳方案和产品→展示交流,组间评价
技术保障 □课本资源 □网络咨询 □已有技能 □求助教师 □小组合作 □其他途径
材料用品
活动过程 制作过程(实验过程)等
综合实践项目——
《制作细胞模型》
任务一:了解模型,明确任务 模型: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体,多用于
展览或实验。模型在学习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模型?
任务一:了解模型,明确任务
你们小组制作的模型是 植物细胞模型 OR 动物细胞模型。
任务二:合作研讨,确定方案
□优 □良 □中 □差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操作水平
□优 □良 □中 □差
项目实施过程中组员的工作量
□优 □良 □中 □差
项目实施过程中整体工作质量
□优 □良 □中 □差
任务三:实施方案,记录过程
→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实施最终获得的制作方案,并如实记录项目实施过 程。在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与小组成员讨论或者及时请教老师。
□优 □良 □中 □差
任务三:实施方案,记录过程
→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实施最终获得的制作方案,并如实记录项目实施过 程。在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与小组成员讨论或者及时请教老师。
综合实践项目实施过程组内评价表(第 小组)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参与活动的主动程度
□优 □良 □中 □差
参与活动的协作程度
综合实践项目实施过程组间评价表(第 小组)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实验室检查包括哪些项目(一)2024

实验室检查包括哪些项目(一)2024

实验室检查包括哪些项目(一)引言概述:实验室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辅助诊断方法,通过对患者体液样本或组织标本的检测分析,可以获得大量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

本文将探讨实验室检查中包括的一些常见项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些检查项目的作用和意义。

正文:1. 血常规检查:- 血红蛋白检测:用于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

-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检测感染、炎症和免疫功能。

- 血小板计数: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判断是否存在出血倾向。

- 红细胞计数和分类:了解患者的红细胞数量和类型。

2. 尿液分析:- 尿液常规检查:包括尿比重、PH值等指标,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

- 尿沉渣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细胞、细菌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等问题。

- 尿蛋白定量:评估肾脏功能状况,检测轻微蛋白尿和肾损伤。

- 尿糖定性和定量:检测是否存在糖尿病及其控制情况。

- 尿肌酐测定:反映肾脏排除废物的能力,评估肾脏功能状态。

3. 生化指标检查:- 血糖测定:评估患者的糖尿病状态。

- 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评估肝脏功能。

- 肾功能指标:如血尿素氮、肌酐、尿酸等,评估肾脏功能状况。

- 脂质代谢指标: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了解患者的血脂情况。

- 电解质检测:如钠、钾、氯等,评估患者的电解质平衡状况。

4. 炎症标志物检测:- C-反应蛋白测定:评估炎症状态及严重程度。

- 白细胞介素-6测定:反映炎症反应的活性。

- 血沉测定:评估炎症、感染和风湿性疾病等情况。

5. 传染病检测:- HIV抗体测定:检测是否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乙肝病毒检测:检测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用于检测结核病感染情况。

- 肺结核抗体测定:帮助诊断肺结核病。

总结:实验室检查项目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血常规、尿液分析、生化指标检查、炎症标志物检测和传染病检测等。

通过这些项目的检测分析,医生可以获取到患者的健康状况、疾病诊断以及治疗反应等重要信息,从而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通信原理网上实验一

通信原理网上实验一

实验报告(一)实验日期:2020 年4 月26 日;时间:19:00实验项目:信源编码技术实验使用仪器及装置:仪器:示波器,连接线,装置:主控&信号源模块、3号、21号模块(各一块)实验内容:一、抽样定理实验1、实验目的(1)了解抽样定理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2)掌握自然抽样及平顶抽样的实现方法。

(3)理解低通采样定理的原理。

(4)理解实际的抽样系统。

(5)理解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6)理解低通滤波器的相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7)理解带通采样定理的原理。

2、实验原理(1)实验原理框图抽样定理实验框图(2)实验框图说明抽样信号由抽样电路产生。

将输入的被抽样信号与抽样脉冲相乘就可以得到自然抽样信号,自然抽样的信号经过保持电路得到平顶抽样信号。

平顶抽样和自然抽样信号是通过开关S1切换输出的。

抽样信号的恢复是将抽样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即可得到恢复的信号。

这里滤波器可以选用抗混叠滤波器(8阶3.4kHz的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或FPGA数字滤波器(有FIR、IIR两种)。

反sinc滤波器不是用来恢复抽样信号的,而是用来应对孔径失真现象。

3、实验步骤实验项目一抽样信号观测及抽样定理验证概述:通过不同频率的抽样时钟,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观测自然抽样和平顶抽样的输出波形,以及信号恢复的混叠情况,从而了解不同抽样方式的输出差异和联系,验证抽样定理。

1、登录e-Labsim仿真系统,创建实验文件,选择实验所需模块和示波器。

2、运行仿真,开启所有模块的电源开关。

3、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抽样定理】。

调节主控模块的W1使A-out输出峰峰值为3V。

4、此时实验系统初始状态为:被抽样信号MUSIC为幅度4V、频率3K+1K正弦合成波。

抽样脉冲A-OUT为幅度3V、频率9KHz、占空比20%的方波。

5、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调用示波器观测自然抽样前后的信号波形:设置开关S13#为“自然抽样”档位,用示波器CH1和CH2分别接MUSIC主控&信号源和抽样输出3#。

实验1.常用网络命令实验

实验1.常用网络命令实验

实验1 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一、实验目的●了解系统网络命令及其所代表的含义,以及所能对网络进行的操作。

●掌握ipconfig, Ping,ARP,tracert,netstat命令●理解、验证网络命令的原理和功能,合理使用相关命令对网络进行管理与维护,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机房组建了一个局域网,计算机安装的是XP操作系统,并通过局域网连接到Internet,每台计算机配置好IP地址/掩码、DNS、网关等三、实验原理及内容windows操作系统本身带有多种网络命令,利用这些网络命令可以对网络进行简单的操作。

需要注意是这些命令均是在DOS命令行下执行。

本次实验学习5个最常用的网络命令。

1、Ipconfig:查看网络配置2、Ping命令: 网络测试命令(得知IP、得知网速)3、ARP: 显示和修改 IP 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转换表。

4、tracert命令: 判断数据包到达目的主机所经过的路径,显示数据包经过的中继节点的清单和到达时间5、netstat: 让用户了解到自己的主机是怎样与Internet连接的, 显示当前正在活动的网络连接6、nslookup 查询域名信息四、实验步骤1、记录本机的主机名,物理(MAC)地址,IP地址,DNS,网关等信息。

> ipconfig –all命令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执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ping工具检测网络连通性> ping 命令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执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Arp 工具检验MAC 地址解析> arp -a命令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执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tracert检查到达的目标IP 地址的路径并记录结果> tracert 命令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执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netstat检验本机各端口的网络连接情况> netstat命令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执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调系统综合性调试与末端换热性能测试 实验指导书(一)

空调系统综合性调试与末端换热性能测试 实验指导书(一)

实验项目(一)空调系统综合性调试与末端换热性能测试一、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能力。

2、增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巩固所学实验技能。

3、掌握空调系统的综合性调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1、暖通空调综合实验台(X5101)2、温度测试仪3、风量测试仪4、风速测试仪三、实验要求1、空调系统综合调试。

要求实验空调房间内的空气温度为25℃±2℃,相对湿度为50%±5%,室内空气风速不超过0.25m/s。

2、在稳定工况下,完成对集中式和半集中式空调末端换热性能的测试。

四、实验内容1、了解和掌握本实验的目的,对实验平台进行实地考察,并设备工作原理进行剖析,做到实验开始前对本实验项目的全面掌握。

2、学生组队,研究讨论并对实验方案的规划、设计,同时进行实验方案可行性讨论。

3、提交实验方案(属于实验报告的前半部分),根据实验需要自行选择、组合暖通设备及附件。

教师审核。

4、按照拟定的实验方案和步骤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过程。

教师现场进行指导。

5、完成数据整理、分析,提交实验报告。

五、实验研究报告要求该实验课程属于设计研究型实验,对于实验研究报告格式没有严格规定,但研究报告内容必须涵盖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内容等事项,具体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部分:1、实验名称、学生姓名、学号。

2、实验目的和要求。

3、实验仪器、设备与材料(含规格、型号等指标参数)。

4、实验原理、方案设计。

(其中应包括但不限于:单机调试与系统综合调试原理与方法;物理量测试原理、测点布置;动态、静态偏差与调整策略;系统稳定性判断标准;换热性能衡量参数;数据记录表格等)5、实验步骤。

6、实验原始记录。

7、实验数据计算结果。

8、实验结果分析,写出心得与体会。

六、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平台总电源必须取得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开启,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2、研究生实验项目着重培养同学们主动思考和动手的能力,从实验方案设计、数据分析处理以及结果判定等过程都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需要参与项目的同学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积极开展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实验1 计算机开、关机及键盘指法

实验1 计算机开、关机及键盘指法

实验一计算机开、关机与键盘指法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熟悉计算机的开机、关机方法。

2. 了解计算机键盘的组成及各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 掌握正确的键盘输入指法。

二、实验项目1. 开启、关闭计算机及计算机的热启动与复位启动。

2. 指法练习。

三、实验过程及方法1. 开、关机的正确顺序开机时,先打开计算机外部设备的电源,例如显示器、打印机等,再打开计算机主机电源,即按下主机箱面板上的电源开关按钮“POWRE”;关机时,顺序正好相反,先关闭主机电源,再关闭外部设备电源。

值得注意的是,关闭主机电源时,尽量不要人工强行关闭。

正确的方法是在操作系统中选择“关闭”命令,则系统会自动关闭主机电源。

系统经过自检后,启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例如进入Windows XP。

通过打开计算机主机电源启动系统的方式称为冷启动。

2. 计算机的热启动与复位启动频繁地开、关主机电源对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异常情况,例如“死机”等,需要重新启动计算机,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在不关闭主机电源的情况下重新启动计算机:一是按下组合键Ctrl+Alt+Delete,这种方式称为热启动,屏幕上先出现一个对话框,要求用户选择“结束任务”,系统将重新启动计算机。

二是按主机箱面板上的“RESET”按钮,这种方式称为复位启动。

但复位启动对正在运行的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尽量避免复位操作。

在“死机”情况下如果利用热启动无法重新启动计算机,才应该使用复位启动。

3. 键盘操作的正确姿势使用键盘前,首先要注意正确的姿势,不正确的姿势一是影响输入速度,二是容易产生疲劳。

保持正确的姿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身体保持端正,两脚平放,腰部挺直,肩部放松。

(2)手腕平直,两臂自然下垂,两肘贴于腋边,手指弯曲自然适度。

(3)打字文稿放在键盘的左边,视线投放在文稿或屏幕上,不要频繁看键盘。

4. 键盘指法为了充分调动十个手指的作用,每个手指都有分工,负责击打固定的几个键位,从而实现盲打(不看键盘输入)。

实验1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

实验1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

腹有诗书气自华实验1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实验实验项目编码:实验项目时数:2实验项目类型:综合性() 设计性(√)验证性()一、实验目的1.在《传感器技术》课程中,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本实验,了解半桥和全桥回路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中的应用;熟悉应变片在受拉或受压时的特性;掌握桥式放大器在应变片输出信号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及基本原理(一)实验内容本实验以金属箔式应变片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不同的测量放大电路,来深入了解应变式传感器的原理以及特性。

(二)基本原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是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

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件的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出。

1.应变片的电阻应变效应所谓电阻应变效应是指具有规则外形的金属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应变而其电阻值也会产生相应地改变,这一物理现象称为“电阻应变效应”。

以圆柱形导体为例:设其长为:L 、半径为r 、材料的电阻率为ρ时,根据电阻的定义式得2r L A L R ⨯==πρρ (1—1) 当导体因某种原因产生应变时,其长度L 、截面积A 和电阻率ρ的变化为dL 、dA 、d ρ相应的电阻变化为dR 。

对式(1—1)全微分得电阻变化率dR/R 为:ρρd r dr L dL R dR +-=2 (1—2) 式中:dL/L 为导体的轴向应变量εL ; dr/r 为导体的横向应变量εr 由材料力学得:r L μεε-= (1—3)式中:μ为材料的泊松比,大多数金属材料的泊松比为0.3~0.5 左右;负号表示两者的变化方向相反。

将式(1—3)代入式(1—2)得:ρρεμd R dR ++=)21( (1—4)式(1—4)说明电阻应变效应主要取决于它的几何应变(几何效应)和本身特有的导电性能(压阻效应)。

实验1:电极电位的测量

实验1:电极电位的测量

实验项目一:电极电位的测量新能源一.实验目的1.理解电极电位的意义及主要影响因素2.熟悉甘汞参比电极的性能以及工作原理二.实验原理电极和溶液界面双电层的电位称为绝对电极电位,它直接反应了电极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但绝对电极电位是无法测量的。

在实际研究中,测量电极电位组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该电池的电动势为:E=φ待测-φ参比上述电池电动势可以使用高阻抗的电压表或电位差计来计量三.实验器材电化学工作站;电解池;甘汞电极;波碳电极;水浴锅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摩尔比1:1和1:2)(支持电解质为1MKCl)四.实验步骤1.在波碳电极上蘸一些去离子水,然后轻轻在细砂纸上打磨至光亮,最后再用去离子水冲洗2.在电解池中加入其1/2的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将波碳电极和甘汞电极插入电解池中并固定好,将两电极与电化学工作站连接好,绿色头的电极连接工作电极,白色头的电极连接参比电极。

3.点开电化学工作站控制软件,点击setup—技术(technique)—开路电压—时间,设置纪录时间为5min,纪录数据时间间隔为0.1s,开始进行数据记录,完成后以txt形式保存实验结果。

4.将电解池放入45度水浴锅中,再重复一次步骤2和步骤3。

5.将电解液换成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1:2)后重复一次步骤2至46.实验结束后清洗电极和电解池,关好仪器设备,打扫卫生。

五.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1.在相同温度下,不同浓度的开路电位随时间变化:分析:在常温下,开路电压随着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的比例的的增加而降低。

上述电极反应的能斯特方程为:E=E标+ RT/F *ln (Fe3+/Fe2+)Fe3+:Fe2+的比例由1:1变为1:2,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故电极电势下降。

2.在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分别为1:1与1:2时,不同温度对开路电压的影响分析:在铁氰化钾和亚铁氰化钾的比例为1:1和1:2的情况下,常温的开路电压都比高温的开路电压要高。

实验一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实验

实验一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实验

实验一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实验实验项目性质:综合性所属课程名称: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计划学时:101 实验目的(1) 加深对活性污泥性能,特别是污泥活性的理解。

(2) 掌握几项污泥性质的测定方法。

(3) 掌握水分快速测定仪的使用。

2 实验原理活性污泥是人工培养的生物絮凝体,它是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的有机物组成的。

活性污泥具有吸附和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也有些可利用无机物质)的能力,显示出生物化学活性。

在生物处理废水的设备运转管理中,除用显微镜观察外,下面几项污泥性质是经常要测定的。

这些指标反映了污泥的活性,它们与剩余污泥排放量及处理效果等都有密切关系。

3 实验设备与试剂(1) 水分快速测定仪或烘箱1台(2) 真空过滤装置1套。

(3) 布氏漏斗l个。

(4) 分析天平1台。

(5) 马弗炉1台。

(6) 坩埚3个。

(钳子)(7) 定量滤纸数张。

(8) 100mL量筒4个。

(9) 500mL烧杯2个。

(10) 玻璃棒2根。

(11) 电炉1个4 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1) 污泥沉降比SV(%) 它是指曝气池中取混合均匀的泥水混合液100mL置于100mL量筒中,静置30min 后,观察沉降的污泥占整个混合液的比例,记下结果(表1)。

(2) 污泥浓度MLSS 就是单位体积的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污泥的干重,实际上是指混合液悬浮固体的数量,单位为g/L 。

①测定方法a .将滤纸放在105℃烘箱或水分快速测定仪中干燥至恒重,称量并记录(W 1)(表2)b .将该滤纸剪好平铺在布氏漏斗上(剪掉的部分滤纸不要丢掉)。

c .将测定过沉降比的100mL 量筒内的污泥全部倒入漏斗,过滤(用水冲净量筒,水也倒入漏斗)。

d .将载有污泥的滤纸移入烘箱(105℃)或快速水分测定仪中烘干恒重,称量并记录(W 2)。

②计算11000(g/L)w w MLSS v-⨯2= (1)(3)污泥指数SVI 污泥指数全称污泥容积指数,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 静沉后,1g 干污泥所占的容积(单位为mL/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F13中输入函数,查找二季度销售额
(4)在F14中输入函数,查找三季度销售额
(5)在F15中输入函数,查找四季度销售额
(6)在F15中输入函数,查找网点年度合计销售额
(7)改变C13的值,观察F12、F13,F14,F15的变化
(8)在A22-F27中把原来的表格的行列互换,并设置其格式与原表格格式相同
3、掌握Excel公式的意义,理解引用的形式和用法。
4、掌握常用工作表函数、统计函数、条件函数的用法
5、写出实验步骤
实验内容:
1.地址的使用
(1)打开工作薄JSJCWGL01.XLS,把sheet1工作表改名为cwgl
(2)在表的A1:E5单元区域中输入以下数据
15
20
22
21
19
18
15
20
19
18
销售奖金提取比例及提取额(元)
销售部门
销售额
销售费用
奖金提成比例
奖金提取额
部门
234325
3425
部门B
432465
5430
部门C
546742
5908
部门D
568736
4503
部门E
765833
5347
部门F
345873
3246
部门G
289050
1256
部门H
423578
5428
7.在sheet5中B2:C4中输入常量数组,并把工作表改名为数组。各单元格数值按顺序分别为:20、25、30、35、40、45。在D5单元格输入B列与C列对应的数乘积之和。并把表格加粗实线外边框,细实线内边框。
2.数据库函数的使用
(1)客户查询工作表中C10和C11设置为条件区-以北京轮胎厂为条件
(2)在D13单元格中输入查找条件区客户所欠账款的公式
(3)调整条件区中的条件,观察D13的结果
3.Excel表格的设计、数据的输入及合计函数的使用
(1)在sheet3中设计如下表格:把sheet3改名为中财集团
(9)并在F17中输入函数,查找网点年度合计销售额。
5.在中财集团工作表中根据此表中合计数绘制两种柱形图和两种饼形图。
6.在sheet4工作表中,输入下表并改名为销售部门奖金提取。某企业根据各销售部门的销售额及销售费用确定奖金提成比例及提取额,若销售额大于300000元且销售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不超过1%,则奖金提取比例为15%,否则为10%,则如何设计。
销售网点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合计
东北
25
12
14
16
西北
3
4
5
2
华东
15
20
21
26
西南
8
11
10
8
合计
(2)设置标题、表头、表体等的不同的底色、字体颜色、字号大小、格式等
(3)在合计处输入求和公式,计算出合计值
4.查找函数的使用
(1)在C13中输入所要查询的销售网点
(2)在F12中输入函数,查找一季度销售额
20
16
25
16
16
16
20
20
17
20
18
17
19
16
22
(3)在C7单元中输入公式:=A2+B3,然后将C7单元中的公式复制到D8单元中,观察其结果
(4)在E7单元中输入公式:=$A$2+$B$3,然后将E7单元中的公式复制到F8单元中,观察其结果
(5)在D7单元中输入公式:=$A2+B$3,然后将D7单元中的公式复制到E8单元中,观察其结果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EXCEL基础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日期:2014年9月
实验要求:
1、掌握工作薄、工作表、单元格等基本概念,掌握工作表、单元格的常见操作如插入、删除等,掌握工作表打印、预览、打印标题等。
2、掌握不同类型数据的输入方法,掌握复制公式输入数据的方法,掌握大批量相同数据的输入方法,掌握通过自定义格式减少数据输入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