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第一次飞跃)
1.感性认识
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 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2.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 基础上,通过抽象思维活动得 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 识。
Leabharlann Baidu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1)二者相互区别 (2)二者相互联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割裂二者的关系会犯经验论和唯理论的 错误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相对性 二、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三、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
一、真理的客观性和 绝对性、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标志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 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 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一)真理的客观性表现
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本身 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内容。 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真理 之为真不是因为某位天才人物的决 断,而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 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07年考题,分析题
作家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 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 的典型之一,成仿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家 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合理想 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 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很 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 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 是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一定有 一种军人气概;他曾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 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 张飞李逵式气质呢?”
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感觉就是 “我想象的全错了。”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 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重别人,热 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丁玲十分后悔: “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革 命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 呢?” 另据老红军杨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的 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装扮,破旧的棉军衣,斜 挎干粮袋,手持一枝手杖。杨定华说,成仿吾 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员。有人说出他的名字, 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
(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2.真理的相对性: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 从广度看,真理只是部分地反映客观世界。 从深度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只能达到某 种程度,是近似正确的反映。
(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相互渗透和 包含,相对中包含有绝对,绝对总是通过 相对表现出来的。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又是相互转 化的。真理是一个过程,人类认识是从相 对走向绝对、不断接近绝对的过程。 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既要坚持又要发展,是 坚持与发展的统一。
19 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 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 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 言还有 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离可理解它,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D. 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 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实践关系
认识关系 价值关系
审美关系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 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 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 重要基础
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 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 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 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4分) (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 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例说明之。(6分)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 但是它把认识视为一个从客体到主体的单向 的直观被动的过程,是一种直观被动的反映 论。
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 大书,人之所以能够形成对自 然的认识,是因为自然界总是 厚着脸皮“自荐于人”。
费尔巴哈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动的、革 命的反映论
(1)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的具 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 它是要受条件的制约的,关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离开具 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河水东 流,石兽顺流东下,这是常理,但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有效 的。庙僧的失当之处在于离开了一定的条件,抽象地对待常理, 因而判断失误。(4分) (2)所谓的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 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 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守河堤老兵不受已有思维定势的束缚,根 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见解对我们 的启示是,对任何问题都要加以辩证地思考,多角度地或从相 反方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3分)举出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 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的一个事例(故事亦可),说明所蕴 含的辩证思维特征。(3分)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认识的主体
认识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 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立足于实践的观点, 全面地分析和说明了人反映世界的社会性、 主体性和能动性。 ⑵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 论,指出人对世界的能动反映是充满矛盾 运动的辩证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 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 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 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年后募金 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 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 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 提出其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 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 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 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 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 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 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 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 掉进坑中。
主体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不同
有伤风化! 一个残废!
真美!
认识的客体
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
精神客体
人既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也是认识 活动的客体。
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 动物不能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 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 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 识的对象。 —— 马克思
在真理的指导下不断地改造世界。
错误的自白 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 每一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 都是我终身相伴、棒打不散的情人 我总是先给他一分荒谬,两分不幸 再给他三分收获,四分欢欣 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
二、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 性的唯一标准
(一)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
1.“权威”标准; 3.“实用”标准; 2.众人标准; 4.实践标准。
(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 识,都包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这是确定、无条件的。 人类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 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 的接近,这也是确定、无条件的。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二)从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 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的必要性和 重要性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 得到检验和发展。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 能达到目的。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上升性
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 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 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都 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 度。 ——毛泽东
培根的四假相说
种族假相 洞穴假相 市场假相
剧场假相
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 实践为中介实现的。
神雕大侠杨过的 情花之毒是如何 解的?
对于右图,甲说, 这是一只海狮;乙说, 这是一匹马。这表明, 人的认识结果是由认 识主体决定的。
答案要点: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1分) 上述认识差异表明,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 体获取、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在此过 程中,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 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 构,从而造成不同的认识结果。(2分)但是,不 同主体认识结果的差异有其客观的根源,归根 到底依然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人的认识 结果受主体的影响,但不是由主体决定的。(2 分)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唯物主义反映论: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感觉和思想到物
唯心主义先验论
认识的本质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而是对头脑中先天固有的精神性的东西进 行认知或回忆。
柏拉图认为“知 识就是回忆”。
(2)认识的辨证过程原理:人的认识建立在 实践基础上,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再由理性认识上升到实践,并最终由实践来 检验。人的认识和实践是实践——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的辨 证发展过程。丁玲对成仿吾的认识,由开始 的建立在原有理性认识与感性经验基础上的 “合理想象”经过实际交往的实践,最终实 现了对客体的正确认识。
(三)真理与谬误
谬误:同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相违背 的认识,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客观 事物的不真实的、歪曲的反映。
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
对立:二者界限分明,不容混淆;真理可以引导主
体成功改造客体,使实践获得成功,谬误则使实践
走向失败。
统一:二者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排除谬误,获得真理,并
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 么全错了? (2)丁玲对成仿吾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 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
(1)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 来源、发展的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人们的 认识包括想象在内,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丁 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建立在其固有的 生活实践经验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与成仿吾 实际交往的实践基础上,因而发生了与实际的 偏差。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既有的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和“想象”的前提。丁玲 对成仿吾的想象源自其固有的理性认识,并受 其影响。
没有被反映者, 就不能有反映。
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 创造性过程。
美军营中传递命令 营长对值班军官说:“明晚8点,哈 雷慧星将在这个地区出现,这种情形每隔76 年才能看到一次。命令所有士兵身着野战服 到操场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现象。 如果下雨的话,就到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 一部有关彗星的电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