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五上怎样听到声音教案及反思
青岛小学科学五上《12 怎样听到声音》word教案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学生:老师:李老师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3:了解声音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领悟其中的研究方法。
2:通过观察耳的结构图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感受实验的严谨性及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养成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习惯。
2:理解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培养关心帮助聋哑人的爱心。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条件【教学难点】: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观察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前章温故⏹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是学习科学探究,善于科学探究,方能学好物理。
本章知新⏹声音的产生【探究】⏹声音的传播【探究】⏹声音的差异【探究】⏹声音的利用与控制【自学与社会调查】新课教授一、新课引入通过播放音频引入课题,由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三个内容: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3.人怎样听见声音二、新课教学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通过使纸发声的活动进行猜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演示实验:尺子发声时尺子振动发声的音叉使水四溅人发声时喉咙在振动,证学生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猜想。
活动:学生设计几个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动手做一做。
结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源: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问:音叉是不是声源?敲击音叉发声,用手紧握,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我们说正在发声的物体是声源,没有振动发声的物体不是声源.所以说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声源,没有发声的音叉不是声源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方式a)水滴滴入平静的水面,水面上下起伏,向四周传播,形成水波; b)音叉振动,临近的空气粒子随音叉振动,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形状向四周传播.这就是声波.结论:声音的传播方式:声波(2)声音的传播条件我们周围的物体有气体、液体和固体,那么声音是否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传播呢?我们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例如在空气中,现在听老师讲课,就是靠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那么声音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么?a、水中击石,缸外听音b、隔墙敲墙,隔墙听音以上现象说明除了气体、液体也可以传声.(举例:游泳潜水时在水下可以听见岸上游泳池的广播;钓鱼时,钓者不喜吵闹,因鱼可以听见岸上人的说话声和脚步声)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电影《地道战》中,猪头小队长趴在倒扣于地的水缸上,听游击队员挖地道的声音)气、液、固都可传声,那么,那种效果最好呢?回忆课上实验:听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不同物体传声)结论:固体传声效果优于液体和气体.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因为它们的物质粒子随声源的振动形成声波.若物质粒子是紧紧靠拢的,传声效果就好,反之,就差.提出:真空可以传声么?『回忆实验』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最后再让玻璃罩内进入空气。
最新青岛版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与反思精编版
2020年青岛版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与反思精编版青岛版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怎样听到声音》教学内容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同学们获得了关于声音是怎样产生以及传播方面的事实性的知识,而且了解到声音通过震动产生以及声音是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向四面八方的,知道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传播。
这些发现肯定会产生一些他们想要了解和研究的新问题,如:我们是用什么听到声音的……从而产生“观察描述我们的耳朵”这一冲动,使教学自然而然地引入本课的探究活动中来。
通过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对声音有一个完整、清晰、系统的认识。
本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研究问题要像科学家那样严谨。
因此,从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入手设计了“怎样听到声音”这一课。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接触科学课学习已经有两年了,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对科学课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科学知识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并且具备了一定了观察、记录的能力。
《怎样听到声音》对他们来说是比较熟悉的,但他们对耳朵结构认识还不够,对耳朵怎样听到声音认识不全面。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耳朵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认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途径。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能对耳朵的内部构造作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验证假设。
2.知道耳朵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认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途径。
过程与方法:1.能提出进行探究的大体思路;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2.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了解耳朵的卫生保健知识;关爱听力有障碍的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耳的构造及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途径。
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反思(三篇)
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反思(一)《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一课是对声音有了了解之后,进行的又一项关于声音的研究。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碰到物体就会引起物体的振动。
我们耳朵中的鼓膜就是接收声音振动的“探测器”。
鼓膜是一个很薄而且有弹性的组织,即使很轻的声音都可以让它产生振动。
在这节课教科版用书学生要用一块很薄的气球膜,包住一个玻璃杯制作一个鼓膜模型,通过观察气球膜的振动,来探索鼓膜的作用以及人的耳朵是如何工作的。
因为气球膜的不易观察,学生在课堂上也不容易操作,课前我先选择的纸屑,(觉得用纸屑比较干净)可是实验几次效果很不明显——纸屑几乎不动,我又换沙子实验结果也不好。
所以按苏教版的学生用书做了一个模拟鼓膜的纸屏,在用一个泡沫小球贴紧纸屏,只要在纸屏的侧面用力敲打小鼓,就可以看到小球在纸屏上跳动,学生一看就清楚了。
我很满意,换一种方式是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每次实验前对材料的选择我们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实验成功与否。
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教学进程中层层深入,丝丝入扣,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当学生自己成功地获得这一知识后,他们很自然地将这一知识运用来帮助残疾人。
整个过程达到了课程目标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
但本堂课中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 在人感知声音的过程讲解的遍数过多,课堂中有些重复的语言。
2. 课堂上的鼓励性语言用的较为单一、不多。
鼓励性的语言应该所以些,方式也要多一些,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在纸屏实验中,泡沫小球可以图上颜色,这样学生更加容易观察、更直观。
4. 流程虽然清晰流畅,但是在汇报中汇报的学生不够,回答的人数过少,未能更好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5. 在讲解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这个环节时,可以增加让学生用笔画出顺序的环节,能更好地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年级科学上册《9 怎样听到声音》教案1 青岛版
《9 怎样听到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内耳构成,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一段音乐感受耳廓的作用。
2、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估摸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揭示人耳鼓膜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养成保护双耳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估摸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揭示人耳鼓膜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认识声波的传播路径以及各部位的名称。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课件、耳朵模型、一个玻璃杯、一块气球皮、一根橡皮筋、桂香村纸片碎、音叉。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图图)师:认识他吗?观察,他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耳朵,耳朵有什么用处呢?生:听声音。
师:对。
别人说的话我们是怎么听见的?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课件出示课题)新课讲解:一、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师:要知道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首先要知道我们耳朵的构造。
1、师:师撩开头发露出耳朵,指着耳廓,这就是我们的耳朵,有它我们就能听到声音了吗?2、课件呈现,耳朵的构造剖面图。
师:这就是我们整个耳朵的构造图。
它由耳廓、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等构成。
(边说边点击鼠标,图上出现相应的名称)师:根据它们的功能、位置我们把它们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3、说着出示耳朵结构实物模型。
师:耳廓、耳道属于外耳。
(板书)师:这是鼓膜的位置,它是外耳和中耳的分界线。
师:这是听小骨,属于中耳。
(板书)师:这个像蜗牛壳的是耳蜗,这一束黄黄的就是听觉神经。
这是内耳。
(板书)师边说边从模型上拿出小模型,加深学生印象。
4、耳朵怎样接受并传达声音。
师:(拿起耳朵模型)声波由耳廓收集来进入耳道,引起鼓膜振动,振动传达到听小骨,听小骨的振动引起耳蜗里液体的震动,再传达到听神经。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怎样听到声音》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怎样听到声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原理和特征;2.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过程;3.学会用简单的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4.认识人类对声音的表现和反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感受到声音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2.培养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实践创新的意识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的基本过程;2.通过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
教学难点1.学会用具体的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2.培养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听觉故事或者音乐,引发学生对声音的认知与兴趣,以便更好地开展本课教学活动。
2. 学习新知A. 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的基本过程1.什么是声音?声音是一种能够被听到的能量,是由物体震动或者振动所产生的。
2.声音的产生:声音产生的前提条件是有物体产生振动或者震动,例如:手拍打物体、敲打琴键。
3.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振动能在物质中传递所形成的,归纳起来主要分两步:•首先,振动物体振动产生一种称为机械波的形式,机械波沿着传播媒介(例如空气、水)扩散出去;•其次,机械波在空气中扩散时,使空气的密度变化,因而产生压缩和稀疏的现象,即空气形成了声波。
4.声音的接收:人类的耳朵是用来接收声音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给我们的耳朵,再经过耳朵的处置,最终产生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
B. 通过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1.实验材料:•瓶子或者玻璃杯子;•铁制的勺子;•线(建议使用棉线)。
2.实验步骤:•首先,用勺子敲打瓶子或者玻璃杯子的底部。
这样会产生一种声音。
•然后,拿起线,将线的一端夹住瓶子或者杯子,将另一端放在你的耳朵旁边。
•最后,再次用勺子敲打瓶子或者玻璃杯子的底部,你就可以听到声音了。
3. 巩固练习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过程中主要包括哪些部分?3.通过什么方式可以接收到声音?4. 拓展延伸将学生分成小组,探究以下问题:1.在不同的环境中,声音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2.如果想让声音传播得更远,应该怎么做?思考与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进行了了解,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声音的传播。
青岛小学科学五上《12 怎样听到声音》教案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学生:老师:李老师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3:了解声音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领悟其中的研究方法。
2:通过观察耳的结构图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感受实验的严谨性及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养成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习惯。
2:理解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培养关心帮助聋哑人的爱心。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条件【教学难点】: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观察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前章温故⏹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是学习科学探究,善于科学探究,方能学好物理。
本章知新⏹声音的产生【探究】⏹声音的传播【探究】⏹声音的差异【探究】⏹声音的利用与控制【自学与社会调查】新课教授一、新课引入通过播放音频引入课题,由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三个内容: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3.人怎样听见声音二、新课教学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通过使纸发声的活动进行猜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演示实验:尺子发声时尺子振动发声的音叉使水四溅人发声时喉咙在振动,证学生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猜想。
活动:学生设计几个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动手做一做。
结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源: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问:音叉是不是声源?敲击音叉发声,用手紧握,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我们说正在发声的物体是声源,没有振动发声的物体不是声源.所以说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声源,没有发声的音叉不是声源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方式a)水滴滴入平静的水面,水面上下起伏,向四周传播,形成水波; b)音叉振动,临近的空气粒子随音叉振动,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形状向四周传播.这就是声波.结论:声音的传播方式:声波(2)声音的传播条件我们周围的物体有气体、液体和固体,那么声音是否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传播呢?我们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例如在空气中,现在听老师讲课,就是靠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那么声音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么?a、水中击石,缸外听音b、隔墙敲墙,隔墙听音以上现象说明除了气体、液体也可以传声.(举例:游泳潜水时在水下可以听见岸上游泳池的广播;钓鱼时,钓者不喜吵闹,因鱼可以听见岸上人的说话声和脚步声)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电影《地道战》中,猪头小队长趴在倒扣于地的水缸上,听游击队员挖地道的声音)气、液、固都可传声,那么,那种效果最好呢?回忆课上实验:听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不同物体传声)结论:固体传声效果优于液体和气体.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因为它们的物质粒子随声源的振动形成声波.若物质粒子是紧紧靠拢的,传声效果就好,反之,就差.提出:真空可以传声么?『回忆实验』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最后再让玻璃罩内进入空气。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9怎样听到声音教案青岛版六三制
(二)、耳朵的工作原理。
1、学生假设耳朵的工作原理。
2、教师借助课件演示耳朵的工作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假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借助课件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肯定学生的猜想。]
(三)、耳朵各部分的作用。
1、声音由耳廓进入耳道,经过耳膜到达听小鼓,由于听小骨的震动把声波传给耳蜗中的液体,有液体传给了听神经,那耳廓、耳道、鼓膜是不是就没作用了?
E、在自制鼓膜模型上放适量小米后教师由远及近打叉,学生观察鼓膜模型的鼓面上有什么变化?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F、学生说一说后教师借助课件小结。
[设计意图:在明白了耳朵的工作原理后,按耳朵的工作原理学习各部分的功能。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动手制作实验用具、并进行实验,即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与同学合作学习的能力,又让他们获得了成功的乐趣,还获得了科学知识。教师的小结更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耳朵各部分的功能远比自己实验看到的要灵敏的多,从而使学生想象我们的耳朵各部分的工作速度。
(二)、回顾练习。(课件展示)
(三)、小结。
1、学生阅读38页下的一段话。
2、今天,我们学习了《我们是怎样听见声音的》这一课,了解了耳朵的结构和它各部分的功能。其实对于耳朵的知识我们今天学习的还只是一点点,在今后我们将会接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那就让我们从小做一个学科学、爱科学的孩子吧
课堂检测:
1、耳朵分为()、()、()三大部分。
9、怎样听到声音
课题
9、怎样听到声音
第( 一 )单元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1
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检索出听觉器官作用的种种事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2怎样听到声音》教案
12怎样听到声音课型:实验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
2、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3、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廓的作用。
4、使学生知道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5、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知道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及鼓膜的作用。
2、学生通过探索知道人的听觉产生过程。
教学准备耳的结构模型、1个塑料杯、1块大于塑料杯口的薄橡胶(气球皮)、1根橡皮筋、细沙。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揭示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耳的结构(1)出示“耳的结构”的模型,向学生介绍耳的结构。
(2)学生推测耳各部分的功能。
(主要讨论外耳、中耳、内耳的主要功能。
)(3)提问: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起什么作用?2.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1)讲解:“鼓膜模型”制作方法。
提示学生,尽量将气球皮绷紧,因为我们的鼓膜就是很薄的、有弹性的一层膜。
要仔细观察气球皮上面的细沙有什么变化。
(2)指导学生,让发声物与气球皮的距离保持不变,用不同的力使发声物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气球皮的振动有什么不同,在距离“鼓膜模型”远近不同的地方用相同的力发声物,观察气球皮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3)汇报实验中的发现(4)小结:我们耳朵里的鼓膜和气球皮一样,当外界的声音传到鼓膜时,它就会产生振动。
3.了解耳廓的作用(1)出示音乐贺卡。
先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大小。
(2)再让学生将手放到耳后,感受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把两手同时放到耳后效果会更佳。
(3)小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4)举出一些动物耳朵的例子,以加强学生对耳廓作用的了解。
4.总结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提问: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2)师生共同总结: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怎样听到声音》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怎样听到声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如何通过听觉器官感知声音信息。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了解声音传播的特点,以及如何使用实验学习法进行科学实验。
•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并总结出科学规律,提高科学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爱护听觉器官,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声音。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通过听觉器官感知声音信息;声音的传播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学习法进行科学实验;如何自主探究并总结出科学规律。
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产生的声音和一些听觉器官的图片,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声音和听觉器官。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人们是如何感知声音的?提出问题•引入科学实验:在薄膜袋中加一些稻米,将薄膜袋封闭并吹气球。
询问学生是否能够听到声音?为什么能听到呢?实验•让学生自己体验上述实验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传播,并会通过群体听到声音的增强效果。
探究科学规律•让学生总结和分析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提出科学规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人们是如何感知声音的;声音的传播特点。
拓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身边的声音,进行小结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声音在生活中的意义。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进行简要总结,让学生再次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总结出当前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思路。
四、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研究能力。
•通过评判学生对于科学规律的理解和概括,评价学生的科学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听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运用性演讲情况,评价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拓展•通过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声音信息,开展“垃圾分类TALK”活动,启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9《怎样听到声音》优秀教案
《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怎样听到声音》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三课。
本课在《声音的产生》、《谁能传播声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认识耳的构造以及耳各部分的功能,对学生进行耳的卫生保健教育,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提出问题和材料准备,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通过“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和“耳朵的卫生保健。
”两个活动,引导学生探究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并了解了耳朵的卫生保健;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哪些动物的耳廓很大很长?这对动物有什么作用?”和“我们应怎样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引导学生了解动物大耳廓的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关爱残疾人的教育。
本课通过设计活动,引领学生了解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提高学生对声音传播的认识。
【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对声音的传播已经认识,也能初步的知道我们是靠耳朵听到声音的。
但对耳朵怎样听到声音,声音是如何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等还不熟悉,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耳的内部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2.了解耳朵的卫生保健常识。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从而探索人耳鼓膜的作用。
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乐于和他人进行交流,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通过了解耳朵的结构,认识人类活动对听力的影响,珍爱生命。
【重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玻璃杯、气球皮、橡皮筋等教师准备:鼓(或音叉),鼓棒,细盐、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PPT 2 出示]提出问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对怎样听到声音进行交流。
提示学生为上课做好材料的准备。
二、导入新课1.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儿时的快乐,我们一起玩一玩,好不好?2、讲解游戏规则。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怎样听到声音》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怎样听到声音》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怎样听到声音》教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怎样听到声音》教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怎样听到声音》教案 PPT 课件教学设计全册 PPT 课件下载页面:http:/// 9 怎样听到声音教学目标:1、能对耳朵的内部构造作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验证假设;能提出进行探究的大体思路;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2、尊重证据,伏愿意合作交流。
3、知杜道耳朵的内部构造;了解耳泣朵的卫生保健知识。
教垮学重点:知道耳朵的内部构洋造;了解耳朵的卫生保健知皑识。
教学准备:耳朵剖娟面模型、课件、相关资料及腺材料教学过程:、导入援游戏:台前两名学生配合,骚一名学生蒙住眼睛,另一名阿学生主持,指座位上的学生则或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唱一句指歌,背一首诗等形式,蒙眼瑞睛的学生猜猜是谁,判断方剐位。
1 / 5师:采访一下这位宋同学,请问你在游戏中能判纠断这么准确,哪个器官起了扇重要作用。
生:耳朵。
仆师:原来你的耳朵这么神奇莹呀,它不仅能让你听出是谁丝发出声音,还能帮你确定声探音所在的位置,同学们你们擦的耳朵也这么神奇吗?生:兢是。
师:那好,让我们狂好好的摸一摸,爱护爱护我丧们这对神奇的宝贝吧!溢师:功能这么强大的耳朵,凋值不值的我们去研究?你想阉知道关于耳朵的什么秘密?稻对耳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浴生:耳朵有什么组成?生:躯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海师:这个问题真有价值,方老师也特别想知道,让我们砧给掌声送给这么爱思考的同败学。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2《怎样听到声音》青岛版
怎样听到声音【教学内容】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中的第三课《怎样听到声音》。
是在探索了声音的产生、变化、传播后,对耳朵的研究。
教材呈现了三个内容:一通过对耳的结构和功能的探究,让学生了解人耳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二通过观察比较动手实验,掌握人体内鼓膜的作用,三通过实验观察,知道耳廓的作用。
【教学目标】1、能够对怎样听到声音提出假设·能够想办法验证假设。
2、知道耳的构造各部分的作用·认识声音在耳朵的传播途径3、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关爱听力有障碍的人。
【教学重难点】1、知道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认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途径2、能够对怎样听到声音提出假设。
能够想办法验证假设。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搜集各种发声的物体教师准备: 课件,玻璃杯、细沙、气球皮、音叉和碎纸屑【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并且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么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板书:怎样听到声音?你想探究什么?板书:耳朵的结构与功能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活动一: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功能要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必须认识耳朵:1:出示耳朵的结构图。
认识耳朵的各部分。
2:请学生推测: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哪些作用?3: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的作用。
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呢?活动二:研究鼓膜的作用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1)要研究鼓膜的作用,必须有鼓膜,可是我们无法拿真实的鼓膜来研究,我们就来做一个“鼓膜模型”来研究鼓膜的作用吧。
出示制作“鼓膜模型”,简单介绍如何制作“鼓膜模型”(强调:尽量将气球皮绷紧),并在“鼓膜模型”上放一点细沙。
2)分组实验:一学生拿着音叉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的变化。
交流反馈: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传到大脑里,大脑经过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活动三:研究耳廓的作用鼓膜振动传到我们的大脑中,大脑经过加工,使我们听到了声音。
青岛版科学五上《怎样听到声音》教案及反思
青岛版科学五上《怎样听到声音》教案及反思【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教学目标】:1.能对耳朵的内部构造作假设性说明;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验证假设。
2.明白耳朵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认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途径。
3.意识到爱护耳朵的重要性,了解耳朵的卫生保健知识;关爱听力有障碍的人。
【教学重点】:耳的构造及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途径。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耳廓、鼓膜的作用。
【教学预备】:演示材料:耳朵剖面模型、课件。
分组实验材料:圆筒、橡皮膜、火柴棍、棉线、小镜子等。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游戏引入:(1)指一名学生蒙住眼睛,班内其他同学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唱一句歌,背一首诗等,蒙眼睛的学生猜猜是谁,并判定方位。
(2)询问蒙眼同学:你在游戏中能判定这么准确,哪个器官起了重要作用。
(耳朵)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的耳朵能让我们听到声音,功能这么强大的耳朵,值不值的我们去研究?你们想明白关于耳朵的什么隐秘?对耳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预设:(1)耳朵是如何样听到声音的?(2)耳朵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3.明确探究主题: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专门有价值,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耳朵是如何样听到声音的(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评判质疑。
(一)认识耳朵的构造。
1.提出问题:要想明白耳朵是如何样听到声音的,大伙儿觉得我们先解决哪些问题比较合适呢?预设:(1)先研究耳朵的构造(2)还要明白耳朵各部分的作用。
……2.同学们的方法专门有道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认识耳朵的构造。
(1)提出探究指任务:耳朵,我每个人都有,就请同学们借助自己的耳朵摸一摸,也能够两个同学合作,相互摸摸、看看对方的耳朵,观看它的形状等。
(2)学生相互观看。
(3)班内汇报交流。
学生通过观看,对耳朵可能有以下的感知:①耳朵的形状看起来一个大“C”。
②耳朵软软的有耳垂。
③耳朵往里有一条黑黑的洞。
……3.同学摸到软软的,那个大“C”形状的也确实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耳朵,它的科学名称叫做“耳廓”,那条黑黑的弯弯的洞叫“外耳道”。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如何听到声音教案
《12 如何听到声音》一、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如何听到声音》。
二、教材分析:《如何听到声音的》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的秘密第12课《如何听到声音》是探讨了声音的产生、转变、传播后,对耳朵的研究。
教材呈现了三个内容:一是通过对耳的结构和功能的探讨,让学生了解人耳的大体结构及各部份的功能;二是通过观看比较动手实验,把握人体内鼓膜的作用。
三、学生分析:学生关于耳朵的熟悉大多只停留在它的外部特点和它是一个重要的人体听觉器官等一些浅显的知识上。
至于耳是由哪些部份组成的,各部份都有什么作用,咱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大部份学生不清楚。
四、教学目标:一、明白人的耳朵的构造及其每一个部份的作用。
二、通过小组实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3、培育学生细心观看的好适应,而且培育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
4、培育对听力有障碍的人的爱心和同情心。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自制鼓膜模型探讨声音是如何对鼓膜产生阻碍的,并能说明人耳鼓膜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耳朵究竟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六、教学预备:教师:教学课件。
学生:塑料杯、气球皮、橡皮筋七、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一、上几节课咱们了解了声音的秘密,你还记得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它们是以什么样的形式传播的?教师课件播放各类声音的录音,让学生听音分辨,师顺势提问:咱们是用什么听到这么美好的声音的呢?师紧接着追问:咱们的耳朵又是如何听见声音的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如何听到声音》(板书课题)。
【设计用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声音导入,能够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会,同时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为探讨新知作好铺垫。
】(二)、探讨新知,了解鼓膜。
师:关于耳朵你们明白哪些内容或有哪些问题?【设计用意:这一环节让学生各抒已见,教师认真倾听,做好点拨评判,以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
】教师梳理学生认知,归纳:耳朵是由哪几部份组成的?这是许多同窗都关注的问题。
青岛版科学五上《怎样听到声音》教学案例
青岛版科学五上《怎样听到声音》教学案例《如何样听到声音》教学案例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小学毕作光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教学目标:1、能对耳朵的内部构造作假设性说明;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验证假设;能提出进行探究的大体思路;明白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说明。
2、尊重证据,情愿合作交流。
3、明白耳朵的内部构造;了解耳朵的卫生保健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1、明白耳朵的内部构造及卫生保健知识,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2、学生推理、观看、实验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教学预备:耳朵剖面模型、课件、相关资料及材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究。
游戏:台前两名学生配合,一名学生蒙住眼睛,另一名学生主持,指座位上的学生或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唱一句歌,背一首诗等形式,蒙眼睛的学生猜猜是谁,判定方位。
师:采访一下这位同学,请问你在游戏中能判定这么准确,哪个器官起了重要作用。
生:耳朵。
师:原先你的耳朵这么奇异呀,它不仅能让你听出是谁发出声音,还能帮你确定声音所在的位置,同学们你们的耳朵也这么奇异吗?生:是。
师:那好,让我们好好的摸一摸,爱护爱护我们这对奇异的珍宝吧!师:功能这么强大的耳朵(贴出耳朵图),值不值的我们去研究?你想明白关于耳朵的什么隐秘?对耳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耳朵有什么组成?生:耳朵是如何样听到声音的?师:那个问题真有价值,老师也专门想明白,让我们给掌声送给这么爱摸索的同学。
生:如何样爱护耳朵?……依照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摘录板书。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耳朵是如何样听到声音的(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课(一)认识耳朵的构造师:要想明白耳朵是如何样听到声音的,大伙儿觉得我们先解决哪些问题比较合适呢?我们按什么顺序解决这些问题合理呢?生:先研究耳朵的构造生:还要明白耳朵各部分的作用。
……师:那好,我们就按大伙儿的思路第一来认识耳朵的构造,耳朵,我每个人都有,就请同学们借助自己的耳朵摸一摸,也能够两个同学合作,相互摸摸、看看对方的耳朵,观看它的形状等,只是要注意礼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
【教学目标】:
1.能对耳朵的内部构造作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验证假设。
2.知道耳朵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认识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途径。
3.意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了解耳朵的卫生保健知识;关爱听力有障碍的人。
【教学重点】:耳的构造及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途径。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耳廓、鼓膜的作用。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耳朵剖面模型、课件。
分组实验材料:圆筒、橡皮膜、火柴棍、棉线、小镜子等。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游戏引入:
(1)指一名学生蒙住眼睛,班内其他同学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唱一句歌,背一首诗等,蒙眼睛的学生猜猜是谁,并判断方位。
(2)询问蒙眼同学:你在游戏中能判断这么准确,哪个器官起了重要作用。
(耳朵)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的耳朵能让我们听到声音,功能这么强大的耳朵,值不值的我们去研究?你们想知道关于耳朵的什么秘密?对耳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
预设:
(1)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耳朵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
……
3.明确探究主题: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特别有价值,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评价质疑。
(一)认识耳朵的构造。
1.提出问题:要想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大家觉得我们先解决哪些问题比较合适呢?
预设:
(1)先研究耳朵的构造
(2)还要知道耳朵各部分的作用。
……
2.同学们的想法很有道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认识耳朵的构造。
(1)提出探究指任务:耳朵,我每个人都有,就请同学们借助自己的耳朵摸一摸,也可以两个同学合作,相互摸摸、看看对方的耳朵,观察它的形状等。
(2)学生相互观察。
(3)班内汇报交流。
学生通过观察,对耳朵可能有以下的感知:
①耳朵的形状好像一个大“C”。
②耳朵软软的有耳垂。
③耳朵往里有一条黑黑的洞。
……
3.同学摸到软软的,这个大“C”形状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耳朵,它的科学名称叫做“耳廓”,那条黑黑的弯弯的洞叫“外耳道”。
这只是我们能观察到的耳朵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是什么样的呢?想不想知道?(想)(1)课件出示探究指导:
(2)学生分组查资料、观察。
(3)小组代表结合模型介绍耳朵内部构造。
(4)同学们介绍的非常好,现在老师考考大家的反应能力。
(出示耳朵的构造课件)当我用鼠标指到耳的某一部分,知道的同学马上说出它的名称,看谁说的最准确。
(教师操作,学生说出耳朵的各部分的名称。
)
(5)小结: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人们根据各部分所处的位置把耳廓、外耳道归为外耳,鼓膜和听小骨归为中耳,耳蜗、听神经等归为内耳。
(二)探究耳朵的部分的作用。
1.耳廓的作用。
(1)小游戏:放一段音乐,学生先把手放在耳后,手掌围住耳朵。
师喊口令“开”,学生把手掌向后打开,喊口令“收”,学生就把手掌围住耳朵,留一个小洞。
(师边喊口令边示范)
(2)说发现:把手掌张开,声音就小,手掌合拢就大。
(3)质疑:手掌合拢时就像我们耳廓的延续,现在谁能告诉我,我们的耳廓有
什么作用吗?(收集声音)
(4)小结: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同时还有保护耳朵内部构造的作用。
2.鼓膜的作用。
(1)耳朵内部的鼓膜在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探究。
(2)师课件展示实验器材,及做好的鼓膜模拟装置使用方法示意图。
(3)质疑:鼓膜模拟装置中纸筒、橡皮膜及火柴棍相当于耳朵的那部分?(学生交流)
预设:纸筒----外耳道
橡皮膜--鼓膜
火柴棍---听小骨
(4)学生领取材料进行模拟实验。
(5)交流实验现象。
预设:通过模拟实验发现,鼓膜、听小骨都会在声波的作用下产生振动。
三、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一)总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提出问题:同学们认识了耳朵的构造,知道了耳朵各部分的作用,请同学们根据耳朵的各个组成部分大胆进行推想,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学生地结合模型、剖面图,去想象、推想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
2.班内汇报交流。
预设:外耳道把耳廓收集来声波传给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振动带动听小骨振动,听小骨又把振动传递给耳蜗,然后通过听神经报告给大脑
3.播放课件“声音的传递路径”,验证学生猜想。
4.师总结:耳廓将声音收集起来,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二)耳朵的卫生保健
1.播放优美景片伴音乐(30秒左右)。
这么美妙的声音,让我们听着,简直是一种享受呀,但是如果耳朵的某一部分受到伤害,都会造成听力下降,甚至失聪,我们该怎样保护我们听力不受伤害呢?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师课件展示:
资料卡:
保护听力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尽量避开噪声;二是不要用尖锐的工具掏耳朵,以免戳伤外耳或鼓膜;三是听到巨大声响时要张开口,以免震破鼓膜;四是鼻、咽发生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五是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基础练习:科学体验与探究的相关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答案。
2.科学素养训练:(可课后探究完成)
(1)哪些动物的耳廓很大很长?这对动物有什么作用?
(2)“千手观音”中的舞蹈演员都是聋哑人,她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教育学生关爱听力有障碍的人)
(3)
3.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同时我们还应用了查资料、实验、推理等学习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学习能力。
请同学们课后对耳朵的奥秘继续进行研究。
【教学反思】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多数学生认为人的耳朵就是露在外面的耳廓,虽然知道耳朵具有听到声音的作用,但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学生充满着好奇。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对“耳朵”提出要探究的问题,然后从耳朵的结构入手,先探究耳朵各部分的功能,然后再探究声音在耳朵内是怎样传播的。
(1)在认识耳朵构造的教学过程中,生动直观是一个基本要求,有了幻灯片展现耳朵的构造还不够,为了增强真实性和直观性,还增设了耳朵模具的展示,用意在于加深和巩固学生对于耳朵构造的印象,在该环节的教学过程中,线索清晰,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在很好地帮助学生完成了对于耳朵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2)鼓膜振动是耳朵听到声音的关键,在此处重点引导学生用纸筒、、橡皮膜等来进行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细致地探究并理解外界声音引起鼓膜振动的整个过程,为学生进一步探究、认识和理解“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做好了全面的铺垫。
(3)在介绍耳廓的作用,我自认为我的处理比到位,借让学生听一段音乐休息,并动手玩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意识到,手会影响听到的音乐,意识到耳廓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
【使用建议】
(1)情境的创设可结合学生的喜好灵活进行创设,如卡通人物大耳朵图图、听音乐进行引入。
(2)城里孩子有一定查阅资料的能力,可提前布置学生查阅本课的相关资料,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课堂上教师不要多讲。
(3)耳朵是人类的听觉器官,但在动物身上也有例外,课堂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这方面的拓展。
【需要破解的问题】通过幻灯片、模型等直观教学,学生可以知道声音的传播路径,但是对声音转化为耳膜的振动,学生比较困惑,怎样给学生搭建这之间的认知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