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精品】《按比分配》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独立分析和思考,解决按比例分配的数学问题,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解题策略,提高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并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2.利用线段图分析问题,经历探究份数与总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按比例分配中的比所表示意义。
3.在解决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数学学习方法,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一、故事引入,初步感知故事发生在今年中秋节前,孙悟空和猪八戒突发奇想,一起合作制做“唐氏月饼”,结果卖出后赚得1600元。
猪八戒一看赚到了钱,就急着要分钱。
同学们,你们想想,怎么分合适呢?又得到一条信息“孙悟空和猪八戒做的月饼个数比是5:3”,现在,还是一人一半行吗?为什么?引出: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按比例分配”。
(板书:按比例分配)二、方法指引,自主探索(一)提出问题,理解比例的意义。
1.发现信息,提问题。
出示情境图引出问题:孙悟空和猪八戒各分得多少元钱?2.理解5:3,解决问题。
(1)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出示完整的题目。
这道题,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5:3是什么意思?”(2)要弄清5:3的意思,我们可以借助什么方法呢?(引出线段图等方法。
)(3)演示线段图课件,回顾整理。
演示课件:让我们跟随电脑小博士一起将5:3所表示的意思理顺一下。
(二)借助线段图,解决问题。
我们借助线段图弄清了5:3的意思,知道了孙悟空分的钱数、猪八戒分的钱数和总钱数之间的关系,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困难吗?(学生独立解答)(三)整理算法,归纳小结。
三、学以致用,发展提高我们常说:“学以致用”,就让我们利用本节课的知识帮助工人叔叔解决实际问题。
1.第一站:木材加工厂下料通知单:本月要生产教学用的三角板,有长180厘米的木料若干根,将每根木料按着3:5:4分成三部分,搭制成一个三角板,请预算每条边的长度。
信息窗二(按比例分配)-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二(按比例分配)-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比例;•掌握比例的性质;•能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比例的性质;•比例的应用。
3.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的解决。
4.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举例法。
5. 教学内容5.1 课前预习请学生自学习题集中以下内容: - 比例的概念; - 比例的三种形式:比例式、比、百分数; - 比例的性质。
5.2. 信息窗二(按比例分配)通过信息窗二的活动,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应用,了解比例的实际意义和效用。
•活动目标: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学会解决实际问题•活动重点: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活动内容:信息窗二里有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图案不同的瓷砖,为了满足不同需求,需要按比例进行分配。
分配规则如下: 1. 每位学生要求拥有3块瓷砖,其中黄色瓷砖占1/3,红色瓷砖占1/4,蓝色瓷砖占1/6; 2. 班级需要准备10块瓷砖,其中黄色瓷砖占1/4,红色瓷砖占1/5,蓝色瓷砖占1/10; 3. 教师需要支配的瓷砖有20块,其中黄色瓷砖占1/5,红色瓷砖占1/4,蓝色瓷砖占1/2。
请学生按照要求分配瓷砖,计算各自需要的瓷砖数量,并核对答案。
•活动分析:此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分配中感觉到比例的存在,从而加深对比例的理解,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并且,在活动中学生需要进行分数、百分数、比例的转化,让学生的应用能力更进一步。
•活动评价:通过学生的分配和核对,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5.3. 深化应用1.某家公司根据去年的销售额和今年的销售计划,制定了销售奖金的分配计划。
去年销售额为600万,今年计划销售额为900万,则去年获得2000元奖金的销售员,今年应获得多少奖金?2.每台洗衣机的重量都盖在机器上,为1/2、1/3、1/4、1/5、1/6甚至更小的不等分数,每个重量代表机器的容量大小,每个商家都以出售的每台洗衣机的载重量作为质量来衡量,如果一家商家共卖出100台洗衣机、其中1/2的洗衣机的重量是1/3、1/4、1/5中的一种,则计算1/2的商家打出的广告中用了多少质量的描述。
4.2.1《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4.2.1《按比例分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正确进行按比例分配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问:“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等量关系吗?”学生可能会发现:男、女生人数相等,跳绳和踢毽子的人数相等。
提问:“如果知道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会求出跳绳和踢毽子各有多少人吗?”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引导总结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探究新知出示例1: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长12cm,腰长10cm。
如果将底边分成几部分,使它们与腰的长度成比例,那么这个三角形可以被分成几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课件演示按比例分配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出示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出示例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cm,宽是10cm。
如果将长分成几部分,使它们与宽的长度成比例,那么这个长方形可以被分成几个全等的小长方形?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课件演示按比例分配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出示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61页的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4. 总结延伸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灵活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第61页的练一练第2题。
2. 尝试自己出一道按比例分配的题目,并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将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几个部分。
公开课《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2【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自学自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探索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现这类问题的特点。
3.学生在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比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灵活运用,合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通过人体的身高,学习了有关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看看人的体重中奥秘吧。
请看屏幕。
(出示多媒体课件)这是爸爸和明明的对话。
如果把明明体重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是水,另一份是其他物质,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明明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1∶1。
但实际上,人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按一定的比来分配的。
提问: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课件出示4条数学信息)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1)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2)爸爸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分步呈现爸爸和明明的体重的情境,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从学生已经学过的“平均分”问题入手,使学生体会到按比例分配问题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激发了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促进学生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探索新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解决分数的实际问题,也理解了比的意义。
有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你能尝试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红点问题:明明体内含有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1)你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根据哪些信息来解决?(体重30千克,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4:1)(2)体重30千克与4:1有什么联系?师要求:请认真思考,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解决问题,下面请大家尝试用线段图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上册P43~45,窗口二及练习。
【教材分析】按比例分配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
教材采用把比化为分数,用分数知识来解答和先求每一份的具体数量,再求相关量的具体数量两种思路来解决问题。
这样安排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比例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方法。
2.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实际生产生活中按比例分配问题。
情感与态度:1.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养成探讨问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森林运动会百米赛跑比赛中,白兔和灰兔两位选手并列获得了第一名,组委会决定奖励两位选手30个胡萝卜。
你觉得这些胡萝卜应该怎样分配?(两只兔子平均分,引出“平均分配“)教师:在森林运动会跳远比赛中,白兔和灰兔分别获得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组委会也决定拿出30个胡萝卜奖励它们。
那么,这些胡萝卜是否还是平均分配?为什么?(平均分配不公平)你觉得怎样分配才比较合理?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总结:大家的观点都表明了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白兔和灰兔能够按获奖的名次分配胡萝卜。
这里就涉及到一种新的分配方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多媒体出示题目:森林运动会组委会决定把30个胡萝卜奖励给在跳远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的白兔和灰兔,两人所得胡萝卜的比是3:2,白兔和灰兔各应获得多少个胡萝卜?1.让学生试着独立解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按比例分配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按比例分配青岛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四章第四节内容——按比例分配。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比例分配的应用。
我们会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比例分配的原理,并能够运用比例分配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比例分配的应用场景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以及练习本、笔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比例分配的概念。
例如,假设有一块土地,长是宽的两倍,如果这块土地被划分为三个相同面积的区域,那么每个区域的形状是什么?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
例如,如果有36个苹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个苹果?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切成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4. 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比例分配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5.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例如,运用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4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答案是48平方厘米。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比例分配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比例分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拓展知识。
这就是我对于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第四节——按比例分配的教学设计。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分配的知识,并能够运用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教案设计1
学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
究
过
程
③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小麦和40公顷玉米,小麦的播种面积占这块地的( ),玉米的播种面积占这块地的( ),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 )∶( )
2.看谁能又对又快的解决这些问题
自主练习1、2、3
第2、3题要求画出线段图分析解答。
②糖和水的比是1∶10,糖占糖水的( ),水占糖水的( )。
学生交流:
法一:
30÷(4+1)×4=24(千克)
30÷(4+1)×1=6(千克)
法二:30× =24(千克)
30× =6(千克)
学生交流每一步的意思。
学生交流:
一是把比看作平均分;二是把比转化成分数乘法问题来解答。
生板演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让学生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每一步表示的含义。
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
优化算法: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
师:像第二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为了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我们要切实掌握第二种方法。
2.爸爸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师:你能用这种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吗?
按比例分配教案
课题
按比例分配
序号
29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教案设计_1
按比例分配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人体奥秘的知识,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人体的知识2.请你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学生交流信息提出问题。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1)师:解决这个问题可根据哪些信息解决?师:体重30千克与4:1有什么联系?师: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思考后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展示线段图说明图意。
2)集体交流:师:如果用一条线段表示30千克体重,水和其他物质应该怎样表示?求的问题怎样表示?3)要求体内的水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你会计算吗?学生独立完成。
4)探究算理。
师指不同解答方法的同学到前面板书。
让学生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每一步表示的含义。
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学生交流:一是把比看作平均分;二是把比转化成分数乘法问题来解答。
优化算法: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
师:像第二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为了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我们要切实掌握第二种方法。
2.爸爸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师:你能用这种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吗?师:怎样知道我们解答的是否正确呢?谁能口头检验一下?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都能灵活的运用刚刚学过的分数乘法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题目,谁能说说在计算按比例分配的题目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1、2、3、四、拓展提升1.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2.填空:1、糖和水的比是1∶10,糖占糖水的(),水占糖水的()。
4.2《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4.2《按比例分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如身高与影子长度的关系、物品的价格与数量的关系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意义。
(2)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
(3)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4)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身高与影子长度的关系,验证比例的性质。
(2)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道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并解答。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及运用方法。
5.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P84页练习题1、2、3。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在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要注重学生的理解,避免机械记忆。
3.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后作业要适量,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学生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提高。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
2. 实验器材:身高测量尺、影长测量尺。
3. 教材P84页练习题。
七、教学进度安排1课时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年级数学上册 按比例分配教案 青岛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按比例分配教案青岛版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能力目标: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合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课件、纸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人体奥秘的知识,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人体的知识?(学生根据课前调查交流回答)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那请你们仔细观察情境图。
(出示课件)2、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明明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爸爸的体重7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7:3(1)学生观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相应的信息条件:(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出问题: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爸爸体内的水分及其它物质各有多少千克?【设计意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人体奥秘”的信息,既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爱科学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从交流信息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解决第一个问题: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1)你想解决那个问题?可以根据那些信息解决?(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2)体重30千克与4:1有什么联系?(3)线段图或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吗?学生同位合作完成,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巡视。
2、展示交流:(1)学生展示交流线段图,结合信息说明图意。
(2)教师引导口述信息并画出线段图:如果用一条线段表示30千克体重,水和其他物质应该怎样表示?为什么?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表示?30千克?千克?千克水占4份其他物质占1份(3)要求体内的水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会计算了吗?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独立完成。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2【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自学自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探索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现这类问题的特点。
3.学生在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比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灵活运用,合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纸条、彩笔、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爸爸和明明的对话。
谈话:上节课,我们通过人体的身高,学习了有关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看看人的体重中奥秘吧。
请看屏幕,这是爸爸和明明的对话。
如果把明明体重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是水,另一份是其他物质,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明明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1∶1。
但实际上,人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按一定的比来分配的。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右侧的旁白。
提问: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4条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1)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2)爸爸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分步呈现爸爸和明明的体重的情境,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从学生已经学过的“平均分”问题入手,使学生体会到按比例分配问题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含义,激发了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促进学生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1.自主探究,尝试解决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解决分数的实际问题,也理解了比的意义。
有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你能尝试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红点问题:明明体内含有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师要求:请认真思考,你可以利用图示、折纸、计算、说理等各种方式来解决问题。
按比例分配(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按比例分配(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教案——按比例分配。
一、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的第三章“比例”,具体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以及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了解比例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比例的性质和按比例分配的方法,难点是理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案例,以及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先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例如“一家商店将一件商品的价格降低了20%,问降低后的价格是多少?”让学生思考,然后引出比例的概念。
2. 讲解:接着,我通过PPT讲解比例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3. 例题:我通过PPT展示一些例题,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并在课堂上一起讨论解题思路。
4. 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一起讲解答案。
5. 应用:我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和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一些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引入环节的设计,它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思考的关键。
讲解环节中比例性质的阐述,这是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方法的基础。
再次,例题的讲解和随堂练习的应用,它们是帮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方法的重要步骤。
作业的设计和课后反思的进行,它们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按比例分配(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按比例分配(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使用方法;2.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比例的使用方法;2.熟练应用比例来进行分配计算;3.了解不同情境下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三、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1.定义: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通常用a:b或者a/b表示,其中a、b为两个量,称为比例中的项;2.等比例:如果两个比例的值相等,那么它们就是等比例;3.连续比例:如果三个量之间的比例相等,那么它们就是连续比例;2. 按比例分配1.分配的基本概念:按比例分配是指根据一定比例把一个总数分配给若干个数,使它们的比例与给定的比例相等;2.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把总数按照比例分成若干份;–根据分得的各份与比例项的比例,确定各项所得的数值;–检验各项所得数值是否满足原比例关系;3.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应用于物品按比例分配的情境;–应用于人员的按比例分配的情境;–应用于资金的按比例分配的情境;1.课堂讲授结合实例演示;2.个人或小组完成课堂练习;3.利用互动答题软件进行课堂互动;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比例的概念;–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4个苹果,小张有5个苹果,请问小明和小红谁的苹果多?–联系:比较小明和小红所拥有的苹果数量;–引导:通过比较数量,引出比例的概念;2.讲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应用;–由简单比例(如1:2)向复杂比例(如1:2:3)推进;–巩固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3.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通过演示计算来掌握方法;–学生通过练习进行巩固;4.不同情境下的按比例分配;–让学生分析不同情境下的分配计算方法;–让学生自行设计分配方案并演示计算;5.练习和巩固;–通过互动答题软件来进行课堂互动;–指导学生做各种不同难度的题目,来巩固所学内容;6.总结:复习所学内容,并强调比例和按比例分配的重要性;六、教学资源1.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同步练习册;3.互动答题软件;1.学生课堂表现;2.学生完成的课外作业;3.随堂练习和小测验;八、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丰富多彩,尽量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2.在练习环节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练习形式;3.适时组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2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材简析:“按比例分配”是青岛版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二的教学内容。
按比例分配是在学生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平均分配问题的延伸,其特点是已知分配总量和分配比例,求各数量是多少,通过把“几比几”转化为“求总量的几分之几”,从而沟通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联系。
教学目标: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能运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分析,比较,概括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知道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体现数学知识生活化。
教学重点:认识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和特点,掌握解题方法,能熟练解答有关题目。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找准被分配的量。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注重铺垫1、口答: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大豆和40 公顷玉米。
a、大豆和玉米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b、大豆和玉米播种公顷数的比是( ):( )(板书:比)2、口答:大豆和玉米播种公顷数的比是3:2a、大豆的公顷数占()份玉米的公顷数占()份这块地一共()份(板书:份数)b、大豆占这块地的()玉米占这块地的()(板书:分数)3、农场在一块24公顷的地里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中粮食作物占3/5,经济作物占2/5,两种作物各种多少公顷?二、进行新课,注重启思1、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师(手里举着十支铅笔):今天××同学和××同学的复习作业做得真好,我想把这十支铅笔奖给他俩,该怎么分?生甲:每人五支。
生乙:把十支铅笔平均分给他俩。
师:说得真好,把十支铅笔平均分给他俩,每人五支。
师(再拿出十支铅笔):我还想把这十支铅笔奖给这次做作业获第一、第二名的同学,应该怎么分?(学生在下面议论争辩分法)引导学生说出:按一定的比来分。
师:说得真棒。
4.2.1《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4.2.1《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下面是我根据4.2.1《按比例分配》这一课题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
教材的章节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比例的计算以及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学会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比例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难点: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教科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比例的概念,如:“某商店举行促销活动,买3斤苹果送1斤,小明买了5斤苹果,他实际上付出了多少斤苹果的价格?”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比例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用课件展示比例的图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比例的概念。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个具体的按比例分配的例题,如:“某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每台需要2小时,乙产品每台需要3小时。
如果车间每天工作8小时,那么甲、乙两种产品各能生产多少台?”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题目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应用题。
5. 小组讨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和按比例分配的应用。
通过板书,使学生对比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4.2《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4.2《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信“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探索《按比例分配》的奥秘。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4.2节《按比例分配》。
我们将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 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2. 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三角板。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分配物品”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物品。
2. 讲解原理:通过PPT展示按比例分配的原理,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三角板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按比例分配的概念2. 按比例分配的方法3. 按比例分配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得几个苹果?答案:每个朋友分得3个苹果。
2. 题目:一家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A产品每天生产6个,B 产品每天生产4个。
如果企业每天生产的产品总数是20个,那么A、B 产品各生产多少个?答案:A产品生产10个,B产品生产10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4按比例分配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4 按比例分配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比例计算。
2.能够灵活运用比例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及其运用;按比例分配的实践操作。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到数学语言的转化;按比例分配的操作思想的建立及灵活运用。
三、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3.1 比例的概念及应用(20分钟)1.引出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概念,如“比例相等”、“分比等于比”的概念。
2.在认识比例的基础上,讲解比例的简单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做简单的比例计算题目。
3.2 按比例分配问题(25分钟)1.播放分配问题的视频,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视频的问题,并与同学一起想出解决方法。
3.整合小组的思路和答案,让学生进行汇报和讨论。
3.3 分组实践操作(35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可乐罐,并告诉学生每组的可乐罐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2.让学生画出比例图,用比例图计算每组的可乐罐数。
3.让学生按照比例分配可乐罐,并在实践中理解比例的应用。
4.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将计算结果清单填写在黑板上并进行比较,并让学生探讨为什么他们的结果不一致。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控制教学方法:询问法、启发式教学。
2.控制教学手段:图片、视频、比例图和黑板。
五、教学评价1.能够清楚地表述比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2.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在小组情境下有效地合作解决问题;4.课后完成作业,认真对错。
《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按比例分配》(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按比例分配的概念2. 按比例分配的方法3. 按比例分配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能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原理,灵活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分配水果、分配糖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配物品,从而引出按比例分配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按比例分配的含义。
(2)通过例题,讲解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步骤。
(3)让学生举例说明按比例分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步骤。
4. 合作交流(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解决。
(2)小组内讨论,总结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和步骤。
(3)小组代表汇报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经验。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回顾按比例分配的概念、方法和应用,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一个问题,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原理,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改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按比例分配 青岛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按比例分配(青岛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比例分配的方法。
2. 能够运用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如生活中的物品分配、资源分配等。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比例分配的概念- 比例分配的方法- 比例分配的应用教学难点- 比例分配方法的推导和应用教学方法- 探究法- 讲授法- 练习法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例分配的概念,如家庭成员分水果、班级分组等。
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是如何解决的?二、新课讲解1. 讲解比例分配的概念,明确比例分配的意义和作用。
2. 讲解比例分配的方法,通过具体例子演示如何进行比例分配。
3. 强调比例分配的关键是保持比例关系的一致性。
三、课堂练习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分析学生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3.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四、实例分析1. 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问题。
2. 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
3. 总结实例分析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比例分配的概念和方法。
2. 强调比例分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比例分配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是否存在比例分配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尝试解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例分配的概念、方法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比例分配的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纠正错误,提高教学效果。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例分析”部分。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的关键步骤,能够有效检验学生对比例分配概念的理解程度,并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用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信息窗2:按比例分配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43--44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教师谈话: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人体奥秘的知识,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那些有关人体的知识?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那请你们仔细观察情境图。
(出示课件)2.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明明体重3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4:1;爸爸的体重70千克,体内水与其它物质的比是7:3(1)学生观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相应的信息条件: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爸爸体内的水分及其它物质各有多少千克?(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学生口答。
教师板书出问题: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1.解决第一个问题: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1)你想解决那个问题?可以根据那些信息解决?(2)体重30千克与4:1有什么联系?(3)线段图或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吗?2、展示交流:(1)学生展示交流线段图,结合信息说明图意。
(2)教师引导口述信息并画出线段图:30千克?千克?千克水占4份其他物质占1份(3)要求体内的水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会计算了吗?独立完成3.探究算理(1)教师巡视的过程中指明不同解答方法的同学到前面板书:(2)让不同解法的学生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每一步表示的含义。
(3)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4)优化算法: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说给同位听(5)小结:像第二种方法,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
(板书课题)4. 解决第二个问题:爸爸体内的水分和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1)师:你能用这种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吗?(2)学生独立完成,同位交流自己的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话: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并说说你的思路。
师小结:通过大家独立的试做,同学们都能灵活的运用以前学过的平均分的知识,和刚刚学过的分数乘法的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题目,谁能说说在计算按比例分配的题目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
(1)要看清题目要求分配什么,分配的量是谁。
(2)要看清按照怎样的比进行分配。
学生结合线段图、折纸、计算、说理等方式可能出现下面几种方法:
方法一:
根据儿童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4∶1,画出线段图,想到就是把明明的体重平均分成5份,水分占其中的4份,其他物质占1份。
(1)列式:总份数:4+1=5
水 分:30÷5×4=24(千克)
其他物质:30÷5×1=6(千克)
(2)列式:总份数:4+1=5
让两种不同解法的学生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每一步表示的含义。 点评:看到他们组的想法,你来评价一下。
(2)观察比较,找到异同。
提问:通过小组的汇报,我们发现大家通过画线段、折纸等方式找到了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呢?
课件出示:两种不同方法对比。 学生可能会说到:
相同点:
(1)体重都是由水分和其他物质组成的.
提问:怎样知道我们解答的是否正确呢?你有什么好的检验方法吗? 学生可能会想到:
(1)我把求得的爸爸体内水分的质量和其他物质的质量相加,看看是否等于爸爸体重。
(2)我把求得的爸爸体内的水分与其他物质写成比的形式,看看化简后是否是7∶3;
师小结:大家通过思考想到了不同的检验方法,都能够帮助我们检查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养成检验的习惯看来同样重要。
24× =9(小时)
答:一天的睡眠时间应是9小时。
板书设计
按比分配
方法一:方法二:
总份数:4+1=5总份数:4+1=5
水分:30÷5×4=24(千克)水分:30× =24(千克)
其他:30÷5×1=6 (千克)其他:30× =6 (千克)
教后反思
启发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交流,并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发现: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可以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通过先求出1份数,再求出几份数;也可以把比转化成分数,再用分数乘法来解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探索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又进一步说明了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完整、更合理。
解 惑
(10分钟)
巩固或反思
(2分钟)
教师讲解的重难点知识(重在于互动认知,方法指点):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爸爸和明明的对话。谈话:上节课,我们通过人体的身高,学习了 有关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我们继续 来看看人的体重中奥秘吧。请看屏幕,这是爸爸和明明的对话。如果把明明体重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是水,另一份是其他物质,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说:明明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1∶1。但实际上,人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按一定的比来分配的。
水 分:30÷5×4=24(千克)
其他物质:30-24=6(千克)
方法二:
根据儿童体内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4∶1, 还能推想出水分占体重的 ,其他物质占
体重的 。
(1)列式: 水分: 30× =24(千克) 其他物质:30× =6(千克)
(2)列式:水分: 30× =24(千克)其他物质:30-24=6(千克)
《按比分配》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
审核组长
使用修改教师
课题
《按比分配》
课时
可使用1课时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实际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学习难点
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三大环节
六个步骤
学习内容及组织形式
达标策略
设计意图
导
学
互
动
达
标
反馈
(4分钟)
反馈复习的内容:
1、只列式不计算。
(1)甲数是200,乙数是甲数的 ,乙数是多少?(2)苹果有60箱,梨的箱数是苹果的 ,梨有多少箱?(3)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全班有44人,男生有多少人?
2、某校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8:7。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
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解决分数的实际问题,也理解了比的意义。有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你能尝试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课件出示红点问题:
明明体内含有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师要求:请认真思考,你可以利用图示、折纸、计算、说理等各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及时发现不同的做法。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右侧的旁白。
提问: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4条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1)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师:从这句话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复习巩固,对应衔接。
自学
(10分钟)
生疑
(4分钟)
教师设置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如下:(要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而定)
读信息窗你能看到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设想学生提出的疑问: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
自学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有目的学习(先学后教)
学生会的不用讲解。概括出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下面的解惑环节。
师小结:大家一种是把比看作平均分得的份数,用平均分的方法来解答;二是把比化作分数,转化成分数乘法问题来解答。这两种方法都帮助了我们解决了,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
3、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绿点问题:爸爸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提问:你能用我们想到的方法解决“爸爸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吗? 学生独立完成,同位交流自己的想法。 提问:谁愿意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三、组内交流,达成共识。
谈话:老师发现大部分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请根据“小组交流分享”要求,进行组内交流。
课件出示: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思路,教师巡视,掌握学生交流的情况。
四、组间交流,建立模型。
1、组间交流,展示方法。
提问:每个组已经选出了最佳方法,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想的?(选择有不同思路的小组进行展示,小组之间进行互评。)
2× =0.1(千克)
2× =1.9(千克)
答:需要糖0.1千克,水1.9千克。
2.一种足球是由32块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制成的,其中黑、白皮块块数的比是3∶5。黑色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
32× =12(块)
32× =20(块)
答:黑色皮块有12块,白色皮块有20块。
3.研究发现,8岁以上的儿童按5∶3安排一天的活动与睡眠的时间是最合理的。一天的睡眠时间应是多少小时?
(2)求水分和其他物质的重量也就是把30千克按照4:1的比例分配。
(3)两种方法都想到了总份数。
(4)两种都能用画图的形式帮助理解。
不同点:
(1)一种是把比看作平均分得的份数,用平均分的方法先求出一份再来解答。
(2)一种是把比化作分数,转化成一份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用分数乘法的问题来解答。
2、归纳小结,建立模型。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订正。
提问:谁来说说你在解答这道题时,注意了什么?
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静默反思回顾小结
梳理收获,培养习惯。
拓展或测验
(10分钟)
典型训练题:
1.一种糖水是糖与水按1∶19的比配制而成的。要配制这种糖水2千克,需要糖和水各多少千克?
(3)分数关系要找准。……
谈话:你们都学会了吗?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些相应的练习。
1.基本练习——自主练习第2题 课件出示练习题。
谈话:生活中大家见过的足球的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是这样拼成的,你能算算它们各有多少块吗?
学生独立解答,同位交流做法,集体订正,注意检验。
2.变式练习——自主练习第4题 课件出示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