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法:家的意味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课件(共27张PPT)
古代孝的故事告诉我们?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感悟经典: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孝敬父母有三个层次: 最基本要求--------能养即让父母得到衣食温饱,在 物质上保证父母的基本生活。 其次--------弗辱即不使父母感到屈辱,儿女的行为 不让父母难堪、不给父母丢脸。 最高层次--------尊亲即尊重父母,顺乎其心。不仅 要做到物质上赡养,还要精神上安慰,使其愉快、 高兴、顺心。
七课第一节
的 意 味
学习目标: 1、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孝 亲敬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法律 规定的义务,知道要继承和发展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 2、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 孝敬父母和长辈。培养家国情怀。
1、“家”是如何确立的?家的特点是什么? 2、为什么说“家”是生命的居所? 3、在中国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发 展哪些传统美德值?你准备如何孝敬父母 和长辈?
王祥想:我可以用体温使冰块溶化啊!他脱掉衣 服,卧在冰上,刺骨的寒冰冷得他牙关打颤,全 身颤抖,但他仍然强忍着、忍着……突然间,他 身体下的冰块裂开了,两条鲤鱼跳了上来。王祥 大喜,抱着鲤鱼飞奔回家,煮鱼汤给后母吃。
中国人的“家” 春秋时期,有个叫颍考叔的小官去见郑庄公。郑 庄公赏赐他饭食,他把肉片放在一边舍不得吃。庄公 很奇怪,颍考叔说:“我的母亲从来没吃过这么美味 的肉食,请允许我拿回家孝敬我的母亲。”庄公听后 十分感动。
中国人的“家”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年子 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 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 需要。 思考: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孝亲敬长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课件共19张PPT
1.家的意味
二、中国人的“家”
活动三:分享家规、家训
你是怎么理解“家 规”“家训”的呢?
可以让同学们分享课下自己搜集的 家规家训、或者课堂上让学生说出自己 家族或家庭的具体家规家训。
二、中国人的“家”
2.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出示有关孝敬父母的法律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 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 赡养费的权利。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子 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 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籍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心的寄居之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一、生命的居所
1.家的内涵
你家都有哪些人,家庭成员中爸爸、妈妈、我各是什么关系?
爸爸和 妈妈
爸妈 和我
养父母 和我
继父母 之间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一、生命的居所
2.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一、生命的居所
2.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物质生产功能
经济功能
休闲娱乐功能
教育功能
农村家庭承担 着承包士地进行生 产的功能,城镇个 体户家庭承包着生 产经营的功能。
家庭成员就业 获得家庭经济收 入。
家庭是家人经 常性的体闲娱乐场 所。
家庭是一个人 终身学习的学校, 不仅幼年受家庭教 育,而且人人都要 受家庭文化的影响。
二、中国人的“家”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 家的意味 课件(共19张PPT)
找一找:你从小雨的话里找到哪些 家庭的功能呢?请你给大家说一说。
探究与分享
请结合教材p72的内容,思考家庭的功 能有哪些?你还知道家庭的其他功能吗?
家 庭 的 功 能
经济功能 消费功能 教育功能
生育功能 抚育和赡养功能
情感 交流 功能
听了爸爸的话我就明白了, 家就是当我难过时,有爸爸妈妈 安慰我关心我;爸爸妈妈还工作 教育功能 挣钱送我去上学,还给我好多零 花钱,买冰淇淋吃· · · · · · 等我长大 了,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爸爸妈妈, 情感交流功能 给他们买好多冰淇淋。 抚育赡养功能 对了,妈妈要是生个弟弟, 就有人陪我玩啦!那多好呀! 消费功能 生育功能
课后作业:
特殊的“作业”
请各位同学回家后,认认真真受到你
们的爱!
孝
中华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孝”的故事, 你知道的有哪些呢?”
卧 冰 求 鲤
彩 衣 娱 亲
黄 香 温 席
1、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
法 律 讲 堂
《宪 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 务。 《婚姻法》规定: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 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 养费的权利。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 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 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找一找:你从小雨的话里找到哪些家庭 的功能呢?请你给大家说一说。
家庭会议愉快地结束了。 第二天爸爸、妈妈又开始工作, 小雪、刘星、小雨也去上学了。 小雪下午放学回家·····
小雪的“作业”
思考:
德育老师为什么要布置这个作业?请你 告诉小雪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中国的“家文化”
重要精神内涵:孝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课件(共40张PPT)
探究与分享P74
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 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 扬光大,成为新时期的家风。
自古流传下来的家训家规有很多
《朱子家训》内容之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 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 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 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思考:
说说《朱子家训》以上内容中哪些应该继承并发 扬光大,成为新时期的家风?
朱子家训之一: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
物力维艰。”与勤俭节约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 应该予以继承和发扬,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朱子家训》内容之二:
(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 书不可不读。 (译文):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仍要 虔诚;子孙即使愚笨,教育也是不容怠慢的。 (原文):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 父母,不成人子。 (译文):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 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为人 子女的道理。
家是我们心灵的பைடு நூலகம்湾。
家是我们身心寄居之所
(2)家庭的功能(有哪些?)
经济 功能
生育 功能
休闲 娱乐
教育 功能
情感交 流功能
抚养赡 养功能
例:
◆教育功能,包括父母教育子女和家庭成员之 间相互教育两个方面,其中父母教育子女在家 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抚养与赡养功能,具体表现为家庭代际关系 中双向义务与责任。抚养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 抚育培养;赡养是下一代对上一代的供养帮助, 这种功能是实现社会继替必不可少的保障。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课件(共20张PPT)
家的意味
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 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
松的避风港。
爱的告白
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的基础上,给你的父 母写一封信,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
或饮食,或坐走; 不见当年秦始皇。
长者先,幼者后。
清朝宰相 张英
《弟子规》
孝悌也者,其 为仁之本欤!
《论语 ·学而》
家规 家训 家风
夸夸我父母 家人的优秀品质
说说我家 家人的良好传统
我为父母 做的事
父母的付出:
赋予生命 关爱健康 照顾生活 哺育成长 教给做人 关心学习
父母为我 做的事
“老”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就 如同一个驼背的老人拄着拐杖在行 走的样子。请你根据 已有的知识, 想一想“孝”字的本义应该是什么 样子的?
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7.家庭有哪些功能?
探究与分享
家庭
经济 功能
生育 功能
休息娱 乐功能
教育 功能
情感交 流功能
抚养 和赡养
功能
பைடு நூலகம்
探究与分享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 予的,我们的成长离不开 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家是身心的寄居所, 是心灵的港湾,是温暖的
避风港。
家是生命的居所
中国人的“家” 《中国的
春运》
“孝”,字形从老, “耂”,表示长者老人; “子”从子,在老之下。
孝的本义为顺从、侍 奉老者和长辈。
孝亲敬长是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也 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 律义务。
《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 “成年子女有赡养扶 助父母的义务”。
4.1 家的意味 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 的修身之所。
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 在父母等家人的言传身教中学习为人 处世,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相关链接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维新运动 领袖之一。梁启超注重把自己的爱国情怀 传给子女,在家书中常教育孩子们把个人 努力和对社会的贡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以报效祖国。
家,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们能为建设幸福和睦的家庭做些什么?
生活观察
我的家在某省某县某镇某村。
这是我和家人的住所,是我的家。
生活观察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弟弟、妹妹,还有.....
我们是一家人。
生活观察
哪里有家人的关爱,哪里就是家。
结合上述说法和生活体验, 说说“家”是什么。
相关链接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 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阅读感悟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千家万户都好,国家 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 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中国人历来讲 求精忠报国,革命战争年代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社会主义建设 时期先大家后小家、为大家舍小家,都体现着向上的家追求,体现着高尚的家 国情怀。
相关链接
梁启超的九个子女都在各 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作 贡献。儿子梁思礼曾说:“我 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很多宝贵的 财富,但最宝贵的东西就是 ‘爱国'。”
相关链接
你还知道哪些优良家风? 与同学分享。
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在薪火相传中,我们不仅接续着祖先的生命,而且传承着家风。 优良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中,潜移默 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 优良家风引导人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与分享 教材74页材料
➢ 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 规”“家训”。
(1)《朱子家训》内容:黎明即起,洒扫庭 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 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 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 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 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 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 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例:“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 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与勤俭节约有异曲同工 之妙,我们应该予以继承和发扬,这是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言之有理即可)
我们为什么要孝亲敬长?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 认真阅读相关链接,了解有关孝亲敬长 的法律规定。
尽孝在当下。我们应当从现在开始就 用行动表达我们的孝敬之心。
方法与技能 教材75页材料
1.尊敬。 尊敬双亲长辈,听取
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如有 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 理性地与他们沟通。
2.倾听。 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
探究与分享 教材72页材料
➢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家庭功 能的认识。
例:教育功能,包括父母教育子女和 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教育两个方面,其中父 母教育子女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感悟 教材73页材料
这两则材料告诉了我们什么?
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 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 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 常和他们保持联系。
3.感恩。 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课堂小结
身心寄居之所
家的意味
生命的居所
心灵的港湾
状元成才路
中国人的“家”
状元成才路
孝亲敬长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课堂练习
➢ 从以下两个方面,讨论中华文化中“家”的意义。
• 查一查“家”中国古代文字中有哪些写法,探 讨文字背后的意义。
第内涵和重要性。 2.理解孝亲敬长,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孝 亲敬长。 3.增强对家的热爱的情感。
➢ 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是地域
“我的家在某省某县某镇某村” 是住所
“那座房子就是我家”
是一群人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我们是一家人”
是吃饭的地方 “回家吃饭喽!”
__________是…… 家是休息的地方
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是我们身心寄居之所
生命的居所 家庭的含义是什么?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 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家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 之所;家是我们心灵 的港湾。
中国人的“家”
探究与分享 教材73页材料 中国的春运,可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
而这个景观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 浓亲情。
➢ 你从春运时人民拥挤的身影和喜悦、期盼、焦 灼等多样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 样的经历吗?谈谈你的感受。
春运
可以感受到他们归 家的喜悦,想要快点回 家的迫切心情以及对家 人的浓浓的思念。
• 选择自己熟悉的一门外语,从中找出与汉语的 “家”相对应的一些词语,通过分析比较这些 词语,探讨中华文化中的“家”有哪些意义。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