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经济事例分析

合集下载

水利工程经济案例分析

水利工程经济案例分析

水利工程经济案例分析一、项目背景及目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是为了解决中国南方地区丰富的水资源倾泻入海洋,而北方地区缺乏水资源的问题。

工程起自长江三峡水库,跨越河南、河北、山东等六个省市,最终把长江水引入北京市及周边地区。

该项目的目标是基本解决北京及周边地区迫切需水问题,确保北京市的用水安全,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二、项目投资与建设成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投资约为3050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拦河和引水工程、中途泵站及输水隧洞、取(供)水口、附属工程等。

在经济方面,该工程要求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

这需要建设大量的河道、渠道、泵站、水库等设施,以及相应的水处理设备和管网设施,使得工程投资成本相当高。

三、效益分析1.保障水资源供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最主要目标是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北京市与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状况一直严峻,特别是存在污染和泥沙淤积等问题。

该工程的实施将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并大幅提高北方地区的供水能力。

2.推动经济发展作为中国首都,北京市的发展对整个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南水北调中线的工程实施将为北京市及周边地区提供稳定的水资源供应,进而保障城市工农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用水。

这将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3.减少自然灾害风险由于北方地区缺水,常年旱涝灾害频发,给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过引水补给、调节水资源等方式,可以显著减少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程度,提高地方灾害防治能力。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高投资成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投资成本较高,给国家和地方财政带来相当大的压力,也增加了工程建设的风险。

投资回收周期较长,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获得效益。

2.水资源争议引水工程所使用的水资源来自长江,而长江本身也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因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也引发了一些关于水资源分配公平性和环境保护的争议,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

水利工程施工成就案例

水利工程施工成就案例

水利工程施工成就案例——以小浪底水库为例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成就举世瞩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便是小浪底水库。

小浪底水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亚洲第一库”。

它以其巨大的综合效益,成为了水利工程施工成就的典范。

一、工程背景小浪底水库工程以防洪、发电、灌溉、供水为主,兼顾旅游、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

工程的建设背景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黄河流域的洪水威胁,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发生大洪水,给沿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二是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着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

二、工程概况小浪底水库工程于1994年开工,2001年建成投运。

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设计洪水位273米,校核洪水位275米。

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1667米,坝高160米。

工程还包括一座装机容量180万千瓦的水电站、一组排沙建筑物和灌溉渠道等。

三、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小浪底水库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

首先,在大坝施工中,采用了滑模、串筒、翻板等多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其次,在水库排水、排沙系统中,发明了多项专利技术,实现了高效、安全的排沙目标。

此外,在工程建设中,还广泛应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自动化监测等先进技术,确保了工程质量。

四、工程效益小浪底水库工程投运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首先,防洪效益显著。

水库建成以来,成功抵御了多次洪水威胁,保护了沿线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发电效益显著。

水库水电站累计发电量超过300亿千瓦时,为沿线地区提供了清洁、廉价的电力资源。

再次,灌溉效益显著。

水库可以向黄河流域调入大量水资源,缓解沿线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农业产值。

此外,水库还具备旅游、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功能,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五、结论小浪底水库工程是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成就的典范,它以卓越的工程质量、显著的效益和先进的技术创新,为世界水利工程树立了标杆。

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案例重点

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案例重点

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案例重点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是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经济分析和评价的过程,旨在确定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效益。

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案例重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评价的方法和原理。

以下是一些重点案例。

1.三峡水库工程三峡水库工程是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水电站之一、在经济评价中,重点考虑了项目的建设成本、水电发电收益以及环境效益。

评价结果显示,三峡水库工程的经济效益较高,可以带来丰富的水资源和电力资源,并且改善了航运条件和防洪能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环境和社会问题。

2.黄河防洪工程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常年泛滥给周边地区带来严重的损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黄河防洪工程建设。

经济评价主要关注黄河防洪工程的建设成本、预防洪水所带来的减灾效益和保护农田的收益等。

评价结果显示,黄河防洪工程在减少洪水灾害和保护农田方面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3.城市供水工程城市供水工程是保障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基础设施。

经济评价主要考虑工程的投资成本、水资源资源保护和供水水质等因素。

评价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选择最经济、可行的供水方案,并确保城市居民的日常用水需求得到满足。

4.农田灌溉工程农田灌溉工程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经济评价重点考虑灌溉工程的建设成本、提高农田产量的效益以及节水效益等。

评价结果可以指导灌溉工程的规划和优化,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

5.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主要用于预防水土流失和保护土地资源。

经济评价重点考虑工程的建设成本、提高农田产量的效益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效益等。

评价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选择最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并提高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效益。

以上案例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方法,考虑了工程的建设成本、产出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因素。

通过综合评价,可以帮助决策者全面了解和分析工程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效益,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经济评价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的保护,提高社会经济的效益。

水利工程经济分析方案范文

水利工程经济分析方案范文

水利工程经济分析方案范文一、引言水利工程是指利用科学技术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治理和管理的一种综合性工程。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需要进行经济分析,以评估水利工程的投资回报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水利工程的经济原理、经济分析的方法和步骤、经济评价指标以及水利工程经济分析案例等方面来探讨水利工程经济分析的方案。

二、水利工程的经济原理1. 水资源的稀缺性和重要性水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是支持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

然而,由于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不稳定变化,使得水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

因此,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是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 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清洁水资源,满足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还能够减少水灾、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灌溉和水能利用效率。

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还将产生一系列的经济效益,如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业产值、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等。

三、水利工程经济分析方法和步骤水利工程经济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包括项目前期调研、经济评价指标的确定、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和步骤:1. 项目前期调研项目前期调研是水利工程经济分析的第一步,主要包括确定项目的需求和目标、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了解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等。

通过项目前期调研,可以为后续的经济分析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

2. 经济评价指标的确定经济评价是水利工程经济分析的核心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经济评价指标来评估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常用的经济评价指标包括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回报率、动态投资收益率等。

3.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水利工程经济分析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项目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来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

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的成本主要包括建设投资、运营维护成本等,而效益主要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等。

水库工程国民经济评价实例分析

水库工程国民经济评价实例分析

水库工程国民经济评价实例分析水库工程国民经济评价实例分析1工程财务评价1.1费用分析1.1.1工程投资工程建成主要向城区工业用水和人畜饮水供水,年供水量1330万m3/a;预留下游生产(灌溉)用水13.5万m3,灌溉面积318亩,其中水田226亩,旱地92亩。

根据设计概算成果,该项目静态总投资40942.03万元,其中工程投资31235.71万元,库区征地及移民安置补偿补助费6235.27万元,工程区征地及移民安置补助费2475.72万元,水土保持费677.71万元,环境保护费317元。

1.1.2年总成本费用工程主要任务是供水,其年经营成本费用由供水生产管理人员人工工资及福利、工程检修维护费用、水资源管理费、生产用电电费及线路设施摊销费、材料费和管理费等组成。

(1)人工工资及福利:包括供水过程的生产和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岗位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

工程为小型水库,根据水库工程定员级别确定工程为技术管理类,定员20人。

职工人均年工资36000元(含工资、奖金、津贴),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及五险一金按工资总额的14%、2%及34%计,则年职工工资及福利费108万元;(2)工程检修维护费:按工程总投资31235.71万元的1%计,为312.36万元;(3)水资源管理费:向水管单位直接支付的费用,按城区供水0.04元/m3,年供水量1330万m3计,为53.20万元;(4)生产用电电费及线路设施摊销费:泵站运行生产用电为128.73万kW.h,生产用电电价按10kV 下网电价+供配电用电设施维护费+10kV线路损失等,共计0.76元/kW.h,年均生产用电费用为97.84万元;(5)材料费:材料费按工程检修维护费的10%计,为31.24万元;(6)管理费:管理费按照人工工资及福利费与工程检修维护费的7%计,为29.43万元。

年经营成本632.07万元。

水库年总成本费用包括折旧费和年经营成本。

供水工程折旧费年限按40年计,综合残值率按1%考虑,年均基本折旧费1013.31万元,总成本费用为1645.38万元。

水利工程经济案例分析

水利工程经济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案例1 某固定资产14万元,预计净残值率为10%,折旧年限为7年。

计算:双倍余额递减和年数和法计算、各年折旧。

(1)、双倍余额递减折旧 公式:%1002⨯=折旧年限年折旧率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率最后两年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净值-预计净残值)/2286.072%1002==⨯=折旧年限年折旧率 预计净残值=14×10%=1.4第6年净资产=3.638487463-1.040607=2.59788第6、7年净折旧额=(2.59788-1.4)/2=0.6第7年净资产=2.59788-0.6=1.998(2)、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1+2+3+4+5+6+7=28年预计净残值=14×10%=1.4万元年折旧基数=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14-1.4=12.6万元第1年折旧额=12.6×7/28=3.15万元第2年折旧额=12.6×6/28=2.7万元第3年折旧额=12.6×5/28=2.25万元等等。

案例22立方米挖掘机设备预算价格32万元,经济寿命4年,年工作小时2000小时,设备残值为40000元。

计算:(1)直线折旧法;(2)年数总和法;双倍余数递减法。

(1)、直线折旧法台时折旧费=(设备预算价格-残值)/总台时=(320000-40000)/(4×2000)=35元/台时。

(2)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1+2+3+4=10第1年折旧额=[320000-40000]×4/10=3.15万元第2年折旧额=[320000-40000]×3/10=2.7万元(3)双倍余数递减法5.042%1002==⨯=折旧年限年折旧率 第1年折旧额=320000×0.5/2000=80元/台时第2年折旧额=(320000-320000×0.5)×0.5/2000=40元/台时第3、4年折旧额=[320000-320000×0.5-(320000-320000×0.5)×0.5-40000]/2/2000 =10元/台时案例3某企业正常生产能力月产800件产品,产品产量为600件,每件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为6公斤×4元/公斤,实际的直接材料成本为8公斤×3元/公斤。

水利工程经济案例分析

水利工程经济案例分析

水利工程经济案例分析水利工程是指在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管理中进行的工程建设和技术应用,涵盖了水库、水电站、排水系统、治水工程等多个方面。

水利工程经济分析是评价和决策水利工程项目的重要环节,旨在确定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经济性和社会效益。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的水利工程案例,进行经济分析与探讨。

1. 案例背景及项目概述本案例为某省某县水利局规划的灌溉工程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当地农田灌溉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该项目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新建渠道、水泵站、灌溉设施等,总投资预算为2000万元。

项目涉及的区域面积为1000公顷,计划建设周期为2年。

2. 经济效益分析2.1 投资回收期分析投资回收期是评价项目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计算项目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等指标,可以评估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

在本案例中,预计项目的年均收入为400万元,年均成本为200万元。

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得出项目的净现值为:净现值 = 年均收入 - 年均成本= 400万元 - 200万元= 200万元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为:投资回收期 = 项目总投资 / 年均净现金流量= 2000万元 / 200万元= 10年2.2 效益成本比分析效益成本比是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项目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在本案例中,预计项目的总收益为800万元,总成本为600万元。

根据上述数据,计算得出项目的效益成本比为:效益成本比 = 项目总收益 / 项目总成本= 800万元 / 600万元= 1.332.3 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对项目经济效益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分析项目关键变量的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可以判断项目的风险和可行性。

在本案例中,我们主要研究投资规模和成本,以及年均收入和成本之间的变动对投资回收期和效益成本比的影响。

经过敏感性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当投资规模增加时,投资回收期会延长,效益成本比会降低。

中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中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中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中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国改善水电供应、减少洪水灾害、提升长江航运能力的重要项目。

该项目建设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对中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首先,三峡水利工程为中国的水电发电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根据统计数据,三峡电站的年发电容量超过1.1万亿千瓦时,占中国全国发电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使得中国的电力供应更加稳定,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电力支持。

此外,长江三峡电站的建设也推动了中国的水电电力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其次,三峡水利工程对于改善长江的航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程建设之前,长江上游的水深较浅,河道狭窄,不利于大型货船的通行。

而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提高长江的航运能力,使得大型货船能够顺利通过,从而提高物流效率,促进地区和国家贸易的发展。

这对于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使得长江沿线城市和地区能够更好地利用水上运输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竞争力。

此外,三峡水利工程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风险。

在三峡工程的调节下,洪峰流量得到有效控制,大幅降低了沿江地区的洪水灾害的发生频率和损失。

这为沿江地区的农田灌溉、城市建设以及居民生活提供了更为安全和可靠的保障,有助于提高长江流域的防灾减灾能力。

然而,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由于三峡电站的蓄水,造成了上游的大片农田向下游迁移,影响了农业产量。

其次,水位的变动也改变了长江河道的生态环境,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这使得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在工程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综上所述,中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在改善水电供应、增强航运能力、减少洪水灾害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

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

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水利工程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改善自然环境,还可以提供可靠的供水、灌溉和发电条件。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经济效益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并对其进行分析。

一、水利工程的直接经济效益分析1. 供水能力提升:水利工程可以提供大规模的供水系统,满足城市和农村居民的饮水需求。

供水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改善供水不足的问题,减少人们因为缺水而带来的生活不便。

此外,供水能力的提升还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必要的用水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2. 灌溉效果显著:水利工程在农业领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灌溉系统,可以为农田提供充足的水源,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合理利用灌溉技术,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水利工程的建设还可以改善农田排水状况,减少农作物受涝和涝害的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3. 水利发电贡献巨大:水利工程还可以通过水力发电技术,将水资源转化为清洁能源,为社会供电。

水利发电具有环保、可再生的特点,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同时,水利发电还能够为国家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保障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二、水利工程的间接经济效益分析1. 改善生态环境: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改善自然环境,促进生态保护。

对于生态脆弱地区,合理规划水利工程,可以修复生态系统,保护濒危物种,保持生物多样性。

改善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还能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

2. 抗旱防洪作用显著:水利工程在抗旱和防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在干旱季节为农田提供水源,保证农业的正常生产。

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还可以减轻洪水带来的经济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3. 推动区域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为周边地区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水利工程项目业绩举例

水利工程项目业绩举例

水利工程项目业绩举例
水利工程项目业绩举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中国重庆市,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多重功能。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是黄河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主要用于防洪、灌溉、发电和供水。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是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闸坝。

龙滩水电站: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天峨县境内,是世界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大坝。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旨在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往北方地区,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珠江流域治理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旨在治理珠江流域的水患,提高流域的防洪能力。

引滦入津工程:位于中国天津市,是中国的一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旨在将滦河水调入天津市。

引黄济青工程:位于中国山东省,是中国的一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旨在将黄河水调入青岛市。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中国河南省三门峡市境内,是黄河上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

松花江大顶子山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境内,是松花江干流上的重要水利枢纽。

以上只是部分水利工程项目业绩的例子,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水利工程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案例重点

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案例重点
水利工程经济
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经济评价
主 讲 人: 刘愿英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2015.01
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经济评价
任务四 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案例
水利工程经济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任务四 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案例


教学目标
通过案例学习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方法。


教学要点
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独立经济评价 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综合经济评价(略)
1893 1482 2448 1994 2006 1667 1979 2022 2085 1886 2047 1447 1962 2243 1878 2047 1745 1516 1742 1672 1638 1606 1374 1782 1703
防洪效益(万 元) 423 423 376 268 142 78 70 40 40 40 39 36 34 33 32 29 27 25 23 22 20 18 17 15 12 10 6 5 3 0
261 261
( (
64600 56900 66800 61900 64400 61700 58100 64800 71100 61000 60800 61800 57600 63000 61100 67500 57200 62300 60600 56600 57400 48800 57200 51200 42700
水利工程经济
任务四 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案例
二、基本数据
1.防洪标准:按照1987年确定的防洪方案和防御水位(即沙市水位45m,城陵矶水位 34.40m,汉口水位29.23m,湖口水位22.50m),对1860~1986年宜昌站的实测洪水 系列逐年进行调洪演算,逐年确定主要防护地区的淹没耕地亩数及洪水淹没损失。 •2.淹没损失指标:淹没洪泛区1986年底价格水平和地区生产状况,农村洪灾直接损失亩 均1800元,其它损失(包括国家额外增加支出的费用)亩均400元,合计2200元/亩。已 知1986年底价格换算成影子价格的综合换算系数为1.07, 故每亩平均综合损失为2354元 /亩。城镇人均综合损失为7000元。

水利工程案例

水利工程案例

水利工程案例水利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的一系列工程活动。

水利工程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建设和发展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下面,我们将以某水利工程案例为例,来介绍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应用。

某水利工程位于我国某省某市,是一座大型水库工程。

该水利工程的建设旨在解决当地长期存在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农田灌溉效率,防洪减灾,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该工程的建设历时数年,涉及水库、水闸、引水渠等设施的建设,以及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首先,该水利工程利用当地丰富的水资源,充分发挥水库的蓄水和调节作用,解决了当地农田灌溉的严重缺水问题。

通过引水渠将水库蓄水的水资源引入农田,不仅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也促进了农作物的良好生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该水利工程还有效防止了当地的洪涝灾害。

在建设过程中,设计了多个水闸和排水设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控,有效减少了洪水对当地的危害。

在多次洪灾来临时,该水利工程发挥了重要的防洪作用,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该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

在水库蓄水后,相关部门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生态恢复工作,使得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该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应用,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利好。

通过解决了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农田灌溉效率、防洪减灾和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水利工程案例,为今后的水利工程建设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水利工程能够继续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利工程项目业绩举例

水利工程项目业绩举例

水利工程项目业绩举例水利工程项目是指为了解决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问题,通过建设、改造和维护水利设施,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工程项目。

在我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中,水利工程项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下面,就我国一些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的业绩进行举例分析。

首先,举例分析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旨在解决我国南方水资源相对丰富,北方水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

该工程自2004年正式开工以来,经历了多个工期的建设和调整,目前已基本建成。

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业绩包括为北方地区解决了百年来的水资源匮乏问题,改善了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通过将长江水引入黄河,解决了黄河下游地区的水资源供应问题,改善了黄河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了黄河文化的传承。

此外,南水北调工程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促进了北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

其次,以太湖水环境治理为例。

太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由于长期水污染问题,水质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2007年启动了太湖水环境治理工程。

该工程主要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进行水质改善和湖泊生态恢复等措施,最终取得了显著的业绩。

经过多年的治理,太湖水质明显改善,水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例如,水中透明度显著提高,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减轻,水面浮游植物面积减少等。

此外,太湖水环境治理工程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再次,以三峡工程为例。

三峡工程是我国建设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该工程主要通过建设大坝和发电站,实现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

自2003年开始蓄水以来,三峡工程已经为社会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三峡工程为我国解决了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稳定了电力供应,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

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水利工程案例分析

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水利工程案例分析

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水利工程案例分析在全球范围内,水资源短缺是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尤其在一些特定地区,这种情况更为突出。

为了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挑战,许多水利工程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几个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水利工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功经验和面临的问题。

一、以色列的国家水网工程以色列是一个地处中东地区的国家,大部分地区为沙漠,水资源极度匮乏。

然而,以色列通过建设高效的国家水网工程,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以色列的国家水网工程包括一系列的管道、渠道和水库,将北部相对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南部干旱地区。

其中,最关键的是大规模的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

以色列拥有世界领先的海水淡化工厂,能够将海水转化为高质量的淡水,满足了国内大量的用水需求。

此外,以色列还注重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通过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农业灌溉,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以色列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价格机制和法律法规来约束用水行为,鼓励节约用水。

二、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灌溉工程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是该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但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供应不稳定。

为了保障农业用水和区域发展,实施了墨累达令盆地灌溉工程。

该工程建设了大量的水库、水坝和灌溉渠道,对水资源进行调配和储存。

然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由于过度开发水资源,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湿地干涸,生物多样性减少。

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加强了水资源的综合管理,设定了生态流量指标,以保障河流的基本生态需求。

同时,推广高效的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

三、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坎儿井工程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问题长期制约着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坎儿井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水利工程,在当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坎儿井是由地下渠道、竖井、地面渠道等组成的灌溉系统。

它利用地下水的自然压力,将深层地下水引出地面,用于农田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

水利工程中的国内外经典案例分析

水利工程中的国内外经典案例分析

技术特点:混凝土重力坝、双曲拱坝、地 下厂房等
社会经济影响:改善长江中下游防洪形势,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案例二:南水北调工程
简介: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旨在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调往华北地区,解决该地区的缺水问题。
建设历程:南水北调工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规划和研究,最终于2002年正式开工建设。 工程特点:南水北调工程采用多线多级方案,通过建设多条输水线路和多个水库,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
的特点和需求
案例分析可以提供借鉴 和参考,提高设计质量
和效率
案例分析可以帮助设计 师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
险,提前采取措施
案例分析可以促进设计 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共同提高设计水平
案例分析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利 工程的特点和难点
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水利 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影响:对当地经济、生态环境 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保护措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 建立保护区、限制开发等,以保护 丹江口水库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
2
国外水利工程案例
案例一:埃及的阿斯旺大坝
地理位置:尼罗河上游 建成时间:1970年 功能:防洪、灌溉、发电 影响:改善了尼罗河下游的灌溉条件,提高了发电量,但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水利工程中的国内 外经典案例分析
汇报人:
目录
01 国 内 水 利 工 程 案 例
02 国 外 水 利 工 程 案 例
03 案 例 分 析 方 法
04 案 例 分 析 的 应 用
05 案 例 分 析 的 未 来 发 展
1
国内水利工程案例
案例一:三峡大坝

水利工程经济案例分析

水利工程经济案例分析

水利工程经济案例分析班级:学号:姓名:案例分析一、基本情况1.投资与资金筹措某枢纽工程项目建设期3 年,第4 年投产,第5 年进入正常运行期。

投产期生产能力达设计能力的85%,工程使用寿命10 年,计算期为13 年。

财务基准折现率取8%。

本项目建设投资估算额为2370 万元,正常运行期流动资金估算额为77 万元。

流动资金估算见表1。

固定资产投资中,自有资金900 万元,其余由银行贷款。

流动资金1/3 自筹,2/3 由银行贷款。

两种贷款年利率均为7.5%。

项目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见表2。

2、总成本费用估算(1)材料费。

运行初期和正常运行年份外购原材料费分别为7.2 万元和8.5 万元。

(2)燃料及动力费。

运行初期和正常运行年份外购燃料及动力费分别为75 万元和88 万元。

(3)工资及福利费。

项目工作人员工资总额94 万元/年,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20%计取,则全年工资及福利费为110 万元。

(4)修理费。

维护修理费按固定资产原值的 3.2%,每年75.65 万元。

(5)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按以上费用的10%估算。

(6)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余值按固定资产原值的5%考虑,采用直线折旧法计算年折旧费。

各年折旧费及固定资产净值计算结果填入表 4 中。

表 4 中固定资产原值等于表 2 中建设投资加建设期利息,再减去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7)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为100 万元,按10 年摊销。

其他资产为25 万元,按 5 年摊销。

摊销计算结果填入表 5.(8)利息支出。

3、营业收入项目正常运行收入为855 万元,投产期营业收入按正常运行期营业收入的80%估计。

4、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税税率为 3.0%,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分别为营业税的5%和3%,因此得综合税率为 3.24%。

5、利润与利润分配营业收入减去总成本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得利润总额。

所得税金按利润总额的25% 计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按当年净利润的10%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不考虑提取。

水利工程经济案例分析[001]

水利工程经济案例分析[001]

水利工程经济案例分析[001]水利工程经济案例分析班级:学号:姓名:案例分析一、基本情况1.投资与资金筹措某枢纽工程项目建设期3 年,第4 年投产,第5 年进入正常运行期。

投产期生产能力达设计能力的85%,工程使用寿命 10 年,计算期为 13 年。

财务基准折现率取 8%。

本项目建设投资估算额为2370 万元,正常运行期流动资金估算额为 77 万元。

流动资金估算见表 1。

固定资产投资中,自有资金 900 万元,其余由银行贷款。

流动资金1/3 自筹,2/3 由银行贷款。

两种贷款年利率均为 7.5%。

项目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见表 2。

2、总成本费用估算(1)材料费。

运行初期和正常运行年份外购原材料费分别为7.2 万元和 8.5 万元。

(2)燃料及动力费。

运行初期和正常运行年份外购燃料及动力费分别为 75 万元和 88 万元。

(3)工资及福利费。

项目工作人员工资总额 94 万元/年,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 20%计取,则全年工资及福利费为 110 万元。

(4)修理费。

维护修理费按固定资产原值的 3.2%,每年 75.65 万元。

(5)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按以上费用的 10%估算。

(6)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余值按固定资产原值的5%考虑,采用直线折旧法计算年折旧费。

各年折旧费及固定资产净值计算结果填入表 4 中。

表 4 中固定资产原值等于表 2 中建设投资加建设期利息,再减去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7)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为 100 万元,按 10 年摊销。

其他资产为 25 万元,按 5 年摊销。

摊销计算结果填入表 5.(8)利息支出。

3、营业收入项目正常运行收入为855 万元,投产期营业收入按正常运行期营业收入的 80%估计。

4、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税税率为3.0%,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分别为营业税的 5%和 3%,因此得综合税率为 3.24%。

5、利润与利润分配营业收入减去总成本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得利润总额。

世界水日的水利工程案例分析

世界水日的水利工程案例分析

世界水日的水利工程案例分析1. 引言世界水日是联合国设立的一个重要节日,旨在引起人们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

水利工程在保障和管理水资源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水利工程案例,探讨其在解决水资源问题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2. 三峡大坝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中国长江上游。

它不仅起到防洪、调节水位的作用,还通过水库的发电功能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

该工程解决了长江流域的洪水问题,减少了洪灾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

然而,一些环境和生态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滞留洪水导致的土壤侵蚀和湿地减少等。

因此,在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 阿斯旺大坝阿斯旺大坝位于埃及尼罗河上,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

该工程将尼罗河水力能源转化为电能,为埃及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

同时,阿斯旺大坝还用于灌溉,使周边地区的农业得到发展。

然而,该工程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河道上游渗透的盐分增加,对土壤和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平衡各方面利益。

4. 杜伊斯堡港杜伊斯堡港位于德国莱茵河上,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内陆港口之一。

该工程通过深化航道、修建码头和船闸等措施,提高了港口的运输能力和效率。

杜伊斯堡港的建设不仅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还为莱茵河流域提供了重要的物流支持。

但与此同时,港口的扩建也导致了部分湿地的消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实施中,需要平衡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5. 北方干渠北方干渠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旨在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通过从南方引水,北方干渠将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地区,为当地的农业、工业和居民供水。

该工程的成功缓解了北方地区的饮水困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然而,工程建设和运行中也面临一些技术、环境和社会问题,如水源地保护、输水损失等。

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科学规划和合理管理。

水利工程发电收益案例

水利工程发电收益案例

水利工程发电收益案例水利工程发电收益是指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利用水力资源进行发电所获得的经济效益。

水力发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持续稳定的发电能力,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在能源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下是十个水利工程发电收益案例。

1.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总装机容量达到2.07亿千瓦。

根据预测数据,该工程年发电量可达1000亿千瓦时,按照当前电价计算,年发电收益可达数千亿元人民币。

2. 长江中下游水电站群: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众多水电站,如葛洲坝、三门峡、大通、宜昌等。

这些水电站通过充分利用长江水流资源,年发电量可达数百亿千瓦时,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黄河水电站群:黄河是我国重要的水利资源,沿岸地区建设了多个水电站。

这些水电站的年发电量达到数十亿千瓦时,为当地经济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

4. 珠江三角洲水电站: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包括小江、龙潭、嶂背等水电站。

这些水电站年发电量可达数十亿千瓦时,为当地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可靠的电力支持。

5. 青海湖光伏水电站:青海湖光伏水电站是中国首个集光伏发电和水力发电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

该工程年发电量可达数百万千瓦时,为青海省乃至西北地区的电力供应提供了重要支持。

6. 滇池水电站:滇池是我国最大的高原湖泊,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滇池水电站年发电量达到数百万千瓦时,为云南省的电力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7. 长江上游水电站:长江上游地区建设了多个水电站,如乌东德、红岩坝等。

这些水电站年发电量可达数十亿千瓦时,为川渝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电力支持。

8. 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站:雅鲁藏布江是我国最大的横断山脉河流,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年发电量可达数百万千瓦时,为西藏地区的电力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

9. 长江干流水利枢纽工程:长江干流上建设了多个水利枢纽工程,如巫山、龙斗、巴东等。

水利工程发电收益案例

水利工程发电收益案例

水利工程发电收益案例水利工程发电是利用水流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

水利工程发电具有环保、可持续等优势,是一种清洁能源。

下面列举了十个水利工程发电收益案例。

1. 三峡工程发电收益: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其发电能力巨大。

根据数据统计,三峡工程每年发电约1000亿度,为我国提供了大量清洁能源,提高了电力供应能力,降低了电力价格。

2. 长江上游小水电站发电收益:长江上游地区地势险峻,水流湍急,非常适合建设小水电站。

这些小水电站不仅能为当地提供电力,还能将多余的电能卖给电力公司,获得额外的收益。

3. 黄河下游引水灌溉工程发电收益:黄河下游地区干旱缺水,通过引水灌溉工程将黄河水引入农田,解决了农田的灌溉问题。

同时,这些引水灌溉工程还能通过水轮发电机组发电,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

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发电收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重大的水利工程之一,通过调水解决了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在调水的过程中,通过水轮发电机组将水流能转化为电能,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

5. 河流堰闸水电站发电收益:河流堰闸的建设既能调节河流水位,减少洪涝灾害,又能通过水流发电,为当地提供电力。

例如,我国的丹江口水电站就是通过河流堰闸发电的一个典型案例。

6. 水库发电收益:水库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水利工程形式,通过蓄水形成水头,再通过水轮发电机组发电。

水库发电不仅能为当地提供电力,还能调节水资源,防止洪涝灾害。

7. 潮汐发电收益:潮汐是海洋中的一种规律的水流,通过建设潮汐发电厂,可以利用潮汐能发电。

潮汐发电具有周期性,可预测性较强的特点,能够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8. 水下涡轮发电收益:水下涡轮发电是一种新兴的水利工程发电方式,通过将涡轮机安装在水流中,利用水流的动能转化为电能。

这种发电方式不会破坏河流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

9. 农田水利工程发电收益: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可以设置水轮发电机组,将农田排灌的水流能转化为电能,为周边地区提供清洁能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工程经济




班级:
学号:
姓名:
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1.投资与资金筹措某枢纽工程项目建设期 3 年,第 4 年投产,第 5 年进入正常运行期。

投产期生产能力达设计能力的 85%,工程使用寿命 10 年,计算期为 13 年。

财务基准折现率取 8%。

本项目建设投资估算额为 2370 万元,正常运行期流动资金估算额为 77 万元。

流动资金估算见表 1。

固定资产投资中,自有资金 900 万元,其余由银行贷款。

流动资金 1/3 自筹,2/3 由银行贷款。

两种贷款年利率均为 7.5%。

项目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见表 2。

2、总成本费用估算
(1)材料费。

运行初期和正常运行年份外购原材料费分别为 7.2 万元和 8.5 万元。

(2)燃料及动力费。

运行初期和正常运行年份外购燃料及动力费分别为 75 万元和 88 万元。

(3)工资及福利费。

项目工作人员工资总额 94 万元/年,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 20%计取,则全年工资及福利费为 110 万元。

(4)修理费。

维护修理费按固定资产原值的 3.2%,每年 75.65 万元。

(5)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按以上费用的 10%估算。

(6)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余值按固定资产原值的 5%考虑,采用直线折旧法计算年折旧费。

各年折旧费及固定资产净值计算结果填入表 4 中。

表 4 中固定资产原值等于表 2 中建设投资加建设期利息,再减去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7)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为 100 万元,按 10 年摊销。

其他资产为 25 万元,按 5 年摊销。

摊销计算结果填入表 5.
(8)利息支出。

3、营业收入
项目正常运行收入为 855 万元,投产期营业收入按正常运行期营业收入的 80%估计。

4、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税税率为 3.0%,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分别为营业税的 5%和 3%,因此得综合税率为 3.24%。

5、利润与利润分配
营业收入减去总成本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得利润总额。

所得税金按利润总额的 25% 计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按当年净利润的 10%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不考虑提取。

本项目提取的年折旧费和摊销费足够用来偿还长期贷款本金,因此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全部用于利润分配,不考虑未分配利润。

利润与利润分配见表 6,总成本费用、利息支出、折旧、摊销见表 3。

二、要求(参考书中 115 页案例制作表格和说明)
1 根据已知条件完成表 3 和表 6。

2 进行财务盈利能力分析:制作项目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 7(融资前);计算所得税前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

制作融资后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8;计算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

3 进行财务偿债能力分析,制作资产负债表 9 和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 10,计算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

4 进行财务生存能力分析,制作表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1。

表 4 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单位:万元
表 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单位:万元
三、财务分析
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编制项目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见表7。

表中营业收入、营业税及附加、所得税取自表6,回收固定资产余值取自表4,建设投资,流动资金取自表2,经营成本取自表3。

根据财务现金流量表,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3%,财务净现值为623.15万元,投资回收期为8年。

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1%,财务净现值为359.99万元,投资回收期为8.5年。

融资后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见表8。

表中权益投资取自表2,借款本金偿还、借款利息支付取自表10。

根据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资本金内部收益率为13%,净现值557.56万元。

以上结果表明,本项目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

2.财务偿还能力分析
编制资产负债表,见表9。

表中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取自表1,累计盈余资金取自表11,建设投资借款、流动资金借款取自表10,资本金根据表2各年投入的资本金确定,累计盈余公积金、累计未分配利润根据表6确定。

经计算,还贷期各年负债率表9最后一行。

除建设期第一年外,各年资产负债率均在60%以下,因此债权人风险小。

编制项目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见表10。

表中利息备付率等于表6中息税前利润除以本表中付息,偿付备付率等于表6中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除以本表中当期还本付息。

根据借款还本付息计算表,项目在正常运行期的每年利息备付率均大于2,表明利息偿付的保障程度高,偿债风险小。

偿债备付率除运行初期,其他各年偿债备付率均大于1.3。

因此,本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清偿能力。

3.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项目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见表11。

表中营业收入、营业税及附加、所得税、应付利润取自表6,建设投资、流动资金、权益资本金投入、建设投资借款、流动资金借款取自表2,各种利息支出、偿还债务本金取自表10。

从表11中数据可知,项目具有较大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且各年盈余资金均大于零,因此具有较好的财务生存能力。

若各年盈余资金出现小于零的情况,应减少应付利润,即保留未分配利润,确保各年盈余资金均大于零。

cheng
cheng
cheng
cheng
che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