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_黄克亮(精)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对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对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作者:张永才来源:《党政干部论坛》 2018年第9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多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历史经验及社会发展要求我们不能再仅仅追求经济指数的增长,而是要在提高经济的同时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一种绿色、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以文明和谐的科技方式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我国“美丽宜居乡村”秉持绿色、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和原则,为全面发展绿色生态的新农村经济持续散发着力量和光芒。
一、美丽宜居乡村政策下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现状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要建设内容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又增加了“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提出了要“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的新内容。
要全面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是重中之重,因此“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关键,其中“生态经、济”是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动力,同时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也为“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支撑和支持。
自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农村生态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许多学者对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做了深入探讨:范利芬对贵州省毕节市的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西部高原中山区主要采用生态旅游模式、牧农结合模式和水土保持型模式;中部中山峡谷区主要采用生态旅游模式和农业观光模式;东南部中低山峰丛谷地丘原区主要采用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和节水农业型模式;东北部丘原峡谷区主要采用生态沟模式和庭院生态经济模式。
关于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关于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作者:任克军来源:《吉林农业》2015年第04期全国人大代表、原吉林省农委党组书记任克军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
2013年中央农村1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
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在乡村、难点在乡村、亮点在乡村。
美丽乡村在美丽中国建设中起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
美丽乡村包含了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与政治协调发展,规划科学、村容整洁、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体现出了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可持续发展生态美的新时期乡村建设特点,是实现农村居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美好生活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承载着亿万农民的期待,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
本人对这一重大课题有深入实践和深刻体会。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综合意见如下。
(一)吉林省按照国家的要求,在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选择经济基础比较好、生态建设效果明显、乡风村貌建设先进的村,开展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到2014年末,相继创建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美丽乡村和魅力乡村142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1.5%。
同时,按照先基础设施、后环境整治、再提升田园景观等建设时序,打造接近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的新农村建设标兵村800个、先进村500个,集中连片的样板村群58个,建成新型农民美丽小区120个。
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
一是领导带头建设联系点。
从省委书记、省长到各位省级领导、市县两级领导都将党建联系点、扶贫联系点、美丽乡村联系点三点合一,协调相关部门、企业、大专院校、部队共同帮扶,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做到了高度重视、高位操作;二是整合各方面投入。
吉林省整合新农村、绿化美化村屯、美丽乡村等专项资金4.5亿元,带动和整合市县财政投入、社会投入,2014年美丽乡村投入达到19.9亿元;三是创新机制。
创新性探索和系统总结出吉林省独有的美丽乡村建设高位推动、政策促进、督导监管、城乡联动、帮扶援建、载体带动、市场运作、民主管理8大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三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三篇篇一: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村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
根据镇党委、镇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镇党委、镇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总体目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天星村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房前屋后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
建设绿色天星村,进村路和主巷道有绿化景观,道路、房前屋后、渠道两旁全部绿化,庭院建花坛,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农村。
基本原则: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天星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一)环境治理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
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门前屋后“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
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
建筑垃圾由建房户自行清运到指定填埋场,不得和生活垃圾混倒。
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
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切实提升村级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作者:陈培旺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04期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5年8月14日,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奇葆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扮靓美丽乡村、美丽中国。
然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
农村美要从环境抓起,农村富更要从绿水青山抓起,环境保护在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一、调查基本情况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助推作用”,全面贯彻实施“振兴乡村战略计划”,黔江区黑溪镇乡建国土环保办组成调研工作组于4月上旬先后深入镇级相关部门、养殖场、田间地头、专业合作社、水源点,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方式调查了解了我镇的环境状况及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1.我镇的环境状况(1)畜禽养殖环保设施设备不健全,污染严重。
畜牧业是我镇的传统产业,也是基础产业。
多年来,黑溪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一发展战略,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工作重点来抓。
但是,在培植发展大户的同时,许多畜禽养殖场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没有按照养殖六步法(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固液分离、沼气池、沼液池、管网还田还土)修建相應的环保设施,甚至还有个别养殖场存在直排现象,严重污染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是什么
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是什么在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致力于推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而美丽乡村建设则是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对农村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整治和提升,旨在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美丽乡村的重要标志。
如果一个乡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污染严重、土壤退化、空气污浊,那么即使这个乡村在经济上有所发展,也难以称之为美丽。
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采取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如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等,可以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让乡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为美丽乡村增添魅力。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的绿色发展。
过去,一些农村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型和环境污染型产业,导致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
而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引领下,乡村产业可以向绿色、低碳、循环的方向转型。
例如,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推广绿色种植和养殖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还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利用乡村的自然风光和生态资源,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为农民创造新的收入来源。
再者,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
许多乡村拥有独特的生态文化,如传统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这些文化与乡村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让乡村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能够培养农民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观念,提升农民的文明素质,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和具体体现。
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蕴含着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要求。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交通、水电、通信等条件,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
申论热点主题阅读:守护绿水青山 建设美丽乡村
申论热点主题阅读: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中国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国际人士走访发现,中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村环境更加宜人,农民生活更加富裕。
生活环境显著改善翠竹绿林连绵起伏,清澈小溪潺潺流淌。
2019年6月,日本环境卫生中心理事长南J11秀树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参观,被那里优美的乡村生态环境深深打动。
南川秀树从安吉带回了一件特殊的礼物——写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竹简。
他常常随身携带着这支竹简,向人们介绍中国美丽乡村的建设理念与生动实践。
安吉是中国首个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县级城市,村民们通过生态农业和旅游产业实现了增收致富。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如今,这一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浙江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许多农村地区和安吉一样实现了美丽蜕变。
2018 年,联合国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授予"地球卫士奖"时评价道,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效果显著,将昔日污染严重的黑臭河流改造得清可见底。
这一成功的生态恢复项目表明,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产生变革性力量。
位于云南大理的〃高原明珠〃洱海曾因污染而黯然失色,如今这里满目青翠、碧波荡漾。
在洱海畔的喜洲古镇,美国人布莱恩•林登经营民宿已有10多年,他对其中的变化深有感触。
"从前,生活污水不时沿着街边流淌,有些垃圾直接露天焚烧,洱海也被蓝藻暴发困扰。
〃林登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民们的生活环境焕然一新。
为修复洱海生态,政府采取湿地恢复、退耕还林等措施,用更适应当地环境的原生作物替代经济作物。
洱海水质有了显著改善,湖边还修建了漂亮的生态廊道。
生态文明建设如何与美丽乡村相结合
生态文明建设如何与美丽乡村相结合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美丽乡村的打造则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
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有机结合,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美丽乡村的意义重大。
它不仅能够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还能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个生态良好的乡村,有着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的自然资源,有利于生产出绿色、安全的农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美丽的生态环境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的结合,首先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过去,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发展,一些农村地区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土壤污染、水污染、垃圾乱堆乱放等问题严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农村土壤、水源、大气等的监测和治理。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防止农业面源污染。
加强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实现垃圾的分类处理和污水的达标排放。
其次,推动农村产业的绿色发展是关键。
农村产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该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鼓励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例如,可以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
同时,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
通过举办农家乐、采摘园等活动,让游客体验农村的自然风光和农耕文化,增加农民的收入。
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再者,加强农村生态文化的建设不可或缺。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硬件设施的改善,更需要农民生态意识的提高。
通过开展生态教育活动,普及生态文明知识,让农民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可以在农村设立生态文化宣传栏,举办生态文化讲座,组织环保志愿者活动等,引导农民养成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乡村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乡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乡村建设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议题之一。
乡村不仅是城市的后花园,更是保护生态环境、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已经成为一个全面深入的工作。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提供优美的生态场所,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
而美丽乡村建设,则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优化乡村的建筑环境、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例如,加强水源地保护,保护农田水利设施,防止污染物的直接排放。
其次,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倡绿色种植,发展有机农业。
此外,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推广垃圾分类,减少污染。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为建设美丽乡村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生活条件要建设美丽乡村,首先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电力、供水、卫生等方面,这些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村民的生活质量和乡村经济的发展。
在道路方面,要加大对农村道路的投资,改善农村道路的通行条件,解决村民交通不便的问题。
在电力方面,要加强对农村电网的改造和升级,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保障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用电需求。
在供水方面,要加大对农村供水设施的投资,解决农村供水不足和水质不达标的问题。
在卫生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设施的建设,提高乡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生活条件,可以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乡村的吸引力,促进乡村人口的流入,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加强农村生态建设 构筑绿色美丽乡村
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构筑绿色美丽乡村作者:暂无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9年第4期赫铭程丽娇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生态文明建设一直以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包括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人民群众的期盼是党的奋斗目标,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正确处理农业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形成农村人口与农村生态和谐共生的新局面。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是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所在。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是为了谋求农村地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是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党执政兴国的重大民生问题;不仅是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以及农村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的迫切需要。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为了创造更多的民生福祉,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同样也是为了造福人民,在满足农村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要为农村人民创造更多的生态产品,带来更多的优质生活享受,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避免农村转型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要避免城市污染的转移,要真正实现农村生态建设短板的改进与发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质量,要让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成为农村人民生活的增长点,要真正让农村人民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益处。
着力解决农村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是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在总体上呈现向上向好态势,但是必须清楚认识到当前形势依然严峻,仍处于负重前行、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
生态文明思想解读班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课件ppt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是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一招,符合世界绿色发展潮 流和各国人民共同意愿,彰显了新时代生态文明思 想的鲜明世界意义。
汇报结束 感谢聆听
THE THINKING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ERA
教师:xxx 日期:2022-xx-xx
赢全球观。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六大原则。
一是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放在首位,明确提出通过坚持节约优 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 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二是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来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加 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新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和 生活方式,从而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具体地,这一思想集中体现为: • “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
展观、 •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的基本民生观、 •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
体系统观、 • “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
严密法治观、 • “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 •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
——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取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 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 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如何
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如何在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它们不仅关乎着农村地区的发展,也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
那么,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没有良好的生态,乡村就难以称得上美丽。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要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防止土壤和水源的污染;要加强对森林、河流、湖泊等生态系统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还要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当这些方面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推进,农村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美丽乡村建设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和具体体现。
美丽乡村不仅仅是外在的环境美,还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等多个方面。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比如,一些农村地区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出绿色、健康的农产品,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通过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居住条件和公共服务,让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
这些实践活动,都是在具体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农村地区的落地生根。
生态文明建设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和保障。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拥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农村地区在吸引投资、发展产业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促进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农村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绿色型转变。
比如,在一些生态环境良好的农村,吸引了大量的生态旅游项目投资,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
口 黄淑 亮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在 中 央 政 治 局 第 六 次 为 目标 ,在 全 社会 宣 传 尊重 自然 、顺应 自 集体学习时强诃 ,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 然 、保 护 自然 的生 态 文 明理念 ,教 育广 大 育 ,增 强 全 民节 约意 识 、环 保 意识 、生 态 市 民增 强 节 约 意 识 、环 保 意 识 、生 态 意 意识 ,营造 爱 护生 态 环境 的 良好 风 气 。这 识 ,在 全省 率 先 建成 资源 节 约型 、环境 友
32
磊
革 ,首先 必 须 从思 想 上 牢 固树 立 生态 文 明 没 建 立 “ 幼 儿 一小 学 一 中学 一大 学 一单 观念 。但 由 于受 “ 唯G D P 论 英雄 ”观 念 的 位 ”贯穿 每 个 人一Biblioteka 生 的宣 传 教 育体 系 ,以
影 响,一些干部群众为追求发展政绩观 ,
一
、
育 工作现 状
系的宣传教育工作 ,为全面考核生态文明 ( 一 )经验成 效 。 建设成效提供制度保障 ,争取今年实现建 党 的 十 八 届 三 中全 会 以来 ,泉 州 市 设 国家 生态 市 目标 。通 过全 市上 下 的共 同 委 、市 政府 充 分认 识 到 ,只 有加 强 全 民生 努力 ,今年5 月 ,泉州 国家级生态市创建
2 、 宣传 教 育 方 法 手段 单 一 。生 态 文 惯 、一种 自觉的行为 ,成 为 良好的生态文 明建 设 是 一项 系 统工 程 ,需要 全 社会 共 同 化 。在宣传教育过程 中,一些市民还未从 积极 参 与 。当前 ,在 宣传 过程 中 ,有 的只 道德 文 化层 次 上 重视 生 态 文 明建设 ,亟需
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如何结合
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如何结合在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而美丽乡村建设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推动绿色发展。
而美丽乡村建设则旨在打造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环境。
这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首先,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的基础。
过去,一些乡村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发展,过度开发资源,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污染等。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加强对乡村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比如,加强对森林、河流、湖泊等自然资源的保护,禁止乱砍滥伐、非法捕捞和排污等行为。
同时,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采用绿色、环保的种植和养殖方式,既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又保护了土壤和水资源。
其次,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是两者结合的重要途径。
乡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优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展绿色产业。
比如,发展生态旅游,利用乡村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吸引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商业化。
还可以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将当地的优质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打造绿色品牌。
通过这些绿色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够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再者,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实现两者结合的关键。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下,我们要建设环保型的基础设施。
比如,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的达标排放;建设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等。
同时,加强对乡村能源的改造,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建设美丽乡村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建设美丽乡村的理论与实践探析摘要: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党的十九大又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指出要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这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部署,对于甘肃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而迈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设美丽乡村;理论;实践引言美丽乡村规划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因素和实现城镇化与“三农”一体化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推进和落实,探索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创新农村生态发展理念,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1、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其农业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占比在50.32%左右,因此要重视农村地区的发展,“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收缩已成为一种常态,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土地资源的掠夺、“空心村”的出现、人居环境差、缺乏特色文化等,迫切需要立足于农村实际,积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
所谓美丽乡村建设是指结合各地的实际要求,充分结合农村地区丰富的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将人力、财力、物力等经过合理配置用于农村地区的发展,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早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有助于淳化民风、美化环境、提高农民幸福指数,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2、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乡村发展在公共基础设施和人口年龄段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是地区居民生活条件的基本保障,农村的基础设施不仅包括交通、网络通讯、物流等常见基础设施,同时也应当包括消防、医疗、教育、治安、生活娱乐等多种公共服务设施。
从交通发展情况来看,许多地区的交通不便捷不仅是当地经济的问题,也有自然地理位置等因素,造成修路困难。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加快建设美丽林场
责任 编辑 :蔡 基松
市后花 园”的定位 ,继续搞好小城镇规划工作 ;继 续完 善道 路 、卫生 、供 排水 、文 化设 施等 配套 建设 ;
2 0 1 3 3 I中国农垦 } 4 5
要条 件 和 良好 环境 。打好 交 通建 设 大 会 战 ,积 极 争 取 ,分 步推 进 ,加 快 实施 枫树 岗至 中坪 接 青 源 的林 区公 路 ,建设贯 穿林 区 的大 动脉 。 三是 围绕 收 入倍增 工程建 设 幸 福林 区。 因就 业 渠道 窄 、环 境条 件差 等 因素 ,林 区集 中了一 批 身体 、 年 龄 、技术 等 原 因无 岗就业 的 困难 群 体 ,要 加 强扶
路 网密 度 小 、等 级 低 , 电力 设 施 老 化 ,饮 水 困 难 , 通讯 、信息 不 畅 等基 础 设 施建 设 问题 严 重 制 约林 场 加 快转 型 发展 。要 围绕 林 区公路 、供 水 供 电,重 点 解 决道 路 、水 电 、通 讯 等 问题 ,为林 区群众 创 造 必
龙 南 客 家 风 情 、一 山之 隔 的瑶 族 风情 等 旅 游 资源 ,
卉 、种 苗 培 育 、特种 养 殖 等林 农 产业 ,充分 开 发利 用林 下 资源 ,积极 推进 以林 下水 、菌 、药 、禽 、畜 、 笋 等林 特 产 品 为主 的精 深 加 工 ,形成 独具 特 色 的优
二是 围绕 基 础建 设 工程 建 设 美 丽林 区。和谐生态文明林 区, 做实 民生普惠文章
长期 以来 ,安 基 山林 场 由于地 理 、 自然 和 历 史 等 原 因 ,基础 设 施 和 公共 服 务 投入 欠 账 较大 ,建设 相对 滞 后 。 加快 基 础 设施 建 设 项 目,不 仅可 以改善 职 工 和林 区群众 的生 产 生 活条 件 ,还 将 为林 场 下 一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8年第8期103生态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但是农村地区的发展整体比较落后,且居住环境比较落后。
美丽乡村建设是集生态、生产、生活为一体的工程,但是通过基层调研可知,美丽乡村建设还存在各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
1.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1环境污染问题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环境问题凸显,再加上农村地区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整体服务水平不高。
另外,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地区工业、农业、生活污染等互相交织,尤其是生活污染,很多农村地区没有设置专门堆放垃圾以及处理垃圾的点,居民的生活垃圾大都是扔到河里,大水一来就会使得下游地区污染更加严重。
与此同时,新污染与旧污染互相叠加,加剧了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成为影响魅力乡村建设的一大难题。
1.2资金不足问题美丽乡村的建设主要经济来源就是政府的投入以及村民捐款,基本上没有其他方面的资金。
紧靠政府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政府在建设美丽乡村的项目上只是起到引导、示范和鼓励的作用,不能全包,最主要还是依靠当地居民的投入,积极建设一个美丽的家园。
但是大部分农村地区比较贫穷,并且农民建设美丽家园的意识不强,且不愿意花费资金到乡村建设方面,使得资金问题成为又一个阻碍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问题。
1.3基础设施问题农村的发展主要是以农业为主,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对田间道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另外,再加上日常没有对田间道路、桥涵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这些基础设施日渐损坏,并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要完成3.5米宽的通村路,使得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方面存在不足,无法进行资金配套,这就导致通村路质量下降。
再加上机动车不断增加,农村道路已经无法适应农业机械发展的要求。
2.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2.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首先应该成立魅力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且制定具体构建美丽乡村的计划。
之乡镇要确定各个责任部门,同时确保每个村庄都有专人负责。
另外,还应该切实将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当前首要工作,纳入相关部门的主要工作日程以及政府的考核,精心做好建设计划,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生态循环农业引领绿色转型发展——访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
生态循环农业引领绿色转型发展——访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王衍亮作者:李锦华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6年第23期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再次将绿色生态的农业发展方式推上公众关注的话题热榜。
生态循环农业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始终受到农业部的高度重视。
去年,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 年)》《农业突出环境问题治理规划(2015-2018)》和《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提出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全力启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年过后,攻坚战情况如何,生态农业发展如何?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王衍亮。
现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记者:近年来,社会上对于农业面源污染情况非常关注。
2012 年底,为了应对解决农业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农业部成立了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您作为首任站长,能否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农业面源污染的情况如何,对环境影响有多大?王衍亮:面源污染这个词最早受到广泛关注还是在2007 年。
当时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农业源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3.7%、57.2% 和67.4%。
结论是农业面源污染比较严重,立即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从那以后,农业部积极推广生态节约型农业技术,多措并举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并建设了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持续监测。
对于农业的面源污染,我认为要理性看待。
第一,不能过分夸大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首先,所谓从农业领域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主要是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废弃物。
化肥对土壤的影响不能简单称为污染,其主要影响是造成土壤板结,改变了土壤颗粒结构,通过淋溶渗透地下形成硝酸盐,而农药渗透到土壤影响可能会比较大,畜禽粪便如果处理得当实际上是培肥地力的有机肥。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作者: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15年第44期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决策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
这对于我们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
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在市场需求的强力拉动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呈现出产业规模日渐扩大、发展内涵不断提升、类型模式逐步丰富、发展方式逐步转变、综合效益同步提高的特点,形成了“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
截至2014年底,全国各类经营主体已超180万家,年接待人数达10亿人次,经营收入达3000亿元,带动3000万农民受益。
今年以来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成为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亮点,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地的发展实践,进一步彰显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促进增收激活消费的经济功能、带动就业的社会功能、传承农耕文明的文化功能、美化乡村环境的生态功能、促进基层政权建设的政治功能等,促使大量的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民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青山变金山、产品变商品,让农村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让农民闲暇的时间充实起来,让富余的劳动力流动起来,让传统的文化活跃起来,日益成为富裕农民、提升农业、美化乡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过程中,各地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拓宽发展领域,涌现出了许多产业特色突出、村容景致独特、乡风文明和谐的最美休闲乡村。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_黄克亮(精)
探求2013年第3期(新151期·总214期*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1年度一般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农村民生的基本历程及经验启示》(编号:GD11CDS01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3—3—18作者简介:黄克亮(1965—,男,广州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与农村政治学;罗丽云(1969—,女,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新型城市化研究·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黄克亮1罗丽云2(1、广州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广东广州510070;2、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广东广州510650发展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理念郑重地提出来,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把握更科学,对执政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化,对执政能力的建设更加重视,承载着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
笔者认为,要使中国美丽起来,首先要让我国广袤的农村美丽起来。
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起点。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主要涵盖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良好的生态环境等。
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衡量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求找到建设广州美丽乡村的最佳路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执政理念;美丽乡村;广州[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744(201303—0005—082013年第3期一、生态文明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理念“生态”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语,意为房屋或环境,19世纪中叶以来被更多地赋予了现代科学意义,意指自然界诸主体、诸系统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求2013年第3期(新151期·总214期*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1年度一般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农村民生的基本历程及经验启示》(编号:GD11CDS01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3—3—18作者简介:黄克亮(1965—,男,广州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与农村政治学;罗丽云(1969—,女,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新型城市化研究·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黄克亮1罗丽云2(1、广州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广东广州510070;2、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广东广州510650发展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理念郑重地提出来,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把握更科学,对执政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化,对执政能力的建设更加重视,承载着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
笔者认为,要使中国美丽起来,首先要让我国广袤的农村美丽起来。
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起点。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主要涵盖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良好的生态环境等。
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衡量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力求找到建设广州美丽乡村的最佳路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执政理念;美丽乡村;广州[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744(201303—0005—082013年第3期一、生态文明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理念“生态”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语,意为房屋或环境,19世纪中叶以来被更多地赋予了现代科学意义,意指自然界诸主体、诸系统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不断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文明成果。
在当代,生态文明作为生态和文明的结合体,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式,不仅有利于优化经济建设,进一步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利于缓解当前社会矛盾,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在哲学层面上,生态文明不同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态关系的具体表现,是天人关系的文明,涉及体制文明、认知文明、物态文明和心态文明。
由此可见,生态文明是一种超越民族、阶级、国家的人类社会全方位、系统、科学的文明,同时也是一种发展的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如生态意识、生态伦理、生态道德、生态产业、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政治建设等。
[2]简言之,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高级形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涵盖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发达的生态经济、完善的生态制度、基本的生态安全、良好的生态环境等。
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生态文明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而是要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观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提升的发展过程。
自党的十二大至十五大,主要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十六大在两大文明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以人为本”为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贯穿于“三大文明”建设和“三个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人与人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基本原则。
党的十七大首次在党的重要文件中提出“生态文明”,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3]从理论上说,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上,使我们党最终确立了生态文明是一种独立的崭新的现代文明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整体形态。
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把它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
与十七大的有关论述相比,体现出内涵更深的生态文化价值观。
十八大决定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并作出阐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这是我们党秉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重大理论创新,在党的生态文明思想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表明生态文明已成为我们党基本的执政理念,并成为定位中国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
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3年第3期二、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需要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具有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关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科学发展方式必须体现生态文明的精神,必须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良性循环的宗旨,必须有利于建立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科学健康的消费模式及和睦互助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实现人民大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和生态权益的统一。
因此,以生态文明建设引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协调推进,就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总方向、总原则。
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起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
第一,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
一方面,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产业,劳动过程归根到底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
土地为财富之母,马克思说,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
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是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农产品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等要素构成农产品消费时尚,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备受消费者的青睐,绿色消费已成为国际性消费潮流。
第二,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政治建设的重要标杆。
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4]“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
“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5]推进美丽乡村政治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夯实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必须看到,长期粗放式增长方式的延续,固然使部分农村因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带来了物质和财富上的增长,但毫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的生产方式,已经使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制约,也对农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损害了农民的生存权益,广大农民对此是不满意的。
因此,必须摒弃那种片面追求政绩而忽视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不正确的政绩观,推行绿色GDP,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美丽乡村政治建设的重要标杆。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文化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6]为此,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能引领农村新风尚。
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有助于转变农民的生态伦理价值观,正确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从而让农民形成珍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新风尚。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能提高农民素质。
生态文明致力于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
最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树立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享受的科学发展观和绿色消费观。
第四,生态文明建设是美丽乡村社会建设探求2013年第3期的重要保障。
改善民生是农村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
近年来,由水、空气、重金属、化学品污染等引发的突发环境事故在农村时有发生,一些地区污染排放量大大超标,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首先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不利于农民增收,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次对农民生命健康造成恶劣影响,增加农民的医疗负担。
对农民群众来说,没有健康,改善农村民生,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就无从谈起。
因此,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必须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点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农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发动公众广泛参与,妥善解决环境问题,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确保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三、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一美丽乡村建设的由来及内涵特征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发轫于浙江省安吉县,2007年该县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概念,并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个过程,创建中国第一个“生态县”。
2008年,安吉县全面启动“中国美丽乡村”计划,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四美、三宜”美丽乡村,打造“村村优美、家家创业、人人幸福、处处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
安吉“美丽乡村”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2013年2月,农业部在总结浙江等省创建美丽乡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指出,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农业部决定从2013年起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
从2013—2015年,在全国选择产生1000个“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单位。
基于不同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类型等因素,今年上半年遴选300个左右基础条件较好、领导班子得力、创建愿望强烈、有望较快取得成效的乡村,先期开展工作,下半年再遴选700个左右,2014—2015年全面开展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