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精神病常识普及
重性精神病科普常识
重性精神病科普常识1、什么是重性精神病?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六种。
2、重性精神病危险等级评估6级是怎么分的?0级:无符合以下1 ~ 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
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3、重性精神病患者为什么不承认自己有病?不承认自己有病是绝大多数精神病人的共同特点。
有些患者发病早期,尚能认识到自己的精神状况和以前不一样,会感到奇怪,有的患者可有会到医院就诊,此时,患者病情较轻,治疗也比较容易,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咨询、诊治。
一旦诊治不及时,病情严重了,患者会完全不承认自己有病,坚持拒绝就诊治疗,家属(监护人)只能采取“一哄、二骗、三强制”,但效果也有限。
4、怎样识别早期精神病?精神病早期症状主要有:⑴懒散:不讲个人卫生、工作不认真、不遵守劳动纪律;⑵淡漠:对人冷淡、回避社交、寡言少语、呆坐或无目的漫游;⑶自语、自笑:喃喃自语但不知所云、或独自发笑而令人不解;⑷猜疑:无端猜疑他人对自己有恶意、情绪异变、无故发脾气或紧张恐惧;⑸莫名其妙身体不舒服:总强调自己失眠、头疼、易疲劳,以此为由长期回避社交或工作,也不积极治疗身体的不舒服,安于现状又不觉得不妥;⑹窥镜症状:长时间呆坐镜前端详自己面容;⑺情绪不稳:情绪变化无常,与其既往性格明显不符。
5、精神病能治好吗?一般人所说的精神病,往往指精神分裂症,这类病人多数都能治好。
6、精神病人何时需要住院治疗?住院治疗是为了保持患者或周围人的安全,也便于医护人员观察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重性精神病的健康常识
重性精神病的健康教育精神障碍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尤其是近年来,经常有一些精神疾病患者出现肇事肇祸的行为,发病人群趋向年轻化,很多病人是因为升学、就业、情感、工作等诸多因素压力过重而发病的。
目前我县有重性精神患者约9400人,心理处以亚健康状态的人数约有8.5万人左右。
全国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有逐年增加的现象。
于是,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工作成为新医改确定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
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障碍所致精神障碍等,这些疾病发病时,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可能出现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会造成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治安隐患。
重性精神病是一类普同人群均可患的疾病,但可防、可治,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的关键在于一个“早”字,因为精神疾病患者每一次发病均可导致一系列不可逆转的症状发生,并伴随其终生。
所以,家庭、社会不应歧视、遗弃精神病患者,要尽可能帮助患者早日治疗,早日康复,早日重返社会。
为了让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得到系统的治疗,减轻社会负担,降低社会治安安全隐患。
卫生部2009年11月12日发布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方案》,明确由卫生部门联合公安部门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行五级(国家、省、市、县、乡镇)网络管理治疗体系。
我县于同年12月开始启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
根据《规范》的要求,管理工作由县卫生局牵头。
县疾控中心组织人员参与具体管理工作,县安宁医院提供诊疗技术服务,乡、镇一级医疗机构负责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随访工作。
这是国家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关心和爱护,希望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以便让患者早日康复,减轻家庭、社会的负担。
我区根据《规范》的要求,明确开展管理的对象为本县辖区内居住半年以上(15岁以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重性精神疾病培训知识
重性精神疾病知识精神疾病精神疾病(mental disease)、精神病指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知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
当前防治重点重性精神疾病(psychosis):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
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
在本辖区内有固定居所(包括家庭、康复与照料机构等,精神专科医院除外),并且连续居住时间在半年以上的患者。
筛查对象疑似重性精神病6个重点疾病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疑似重性精神病人曾经住精神病院,目前在家因精神异常而被关锁在家经常胡言乱语,或者说一些别人听不懂、或者不符合实际的话(比如说自己能够和神仙或者看不见的人说话、自己本事特别大,等等)经常无故吵闹、砸东西、打人(不是因为喝醉了酒)经常自言自语自笑,或者表情呆滞,或者古怪在公共场合行为举止古怪,衣衫不整,甚至赤身露体疑心特别大,怀疑周围的人都在议论他或者害他(比如给他下毒,等等)过分话多(说个不停),活动多,到处乱跑,乱管闲事等对人过分冷淡,寡言少语、动作慢、什么事情都不做,甚至整天躺在床上自杀,或者自残无故不上学、不上班、不出家门、不和任何人接触精神分裂症两个不协调:1、个体精神活动内部的不协调;2、个体的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双相(情感)障碍也称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抑郁症以持续而显著的情绪低落或高涨为主要表现,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
重性精神病知识普及
重性精神病知识普及及指导什么是精神分裂病?精神分裂病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
一般来说,十五岁到二十岁是最常发病的年龄。
它主要的症状包括思考、知觉、情感、行为等多方面之广泛障碍。
在发病之初,病人可能出现成绩或工作表现一落千丈、社交退缩、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前兆。
在潜伏期阶段,若未予以适当的处置,病情便会更加恶化,而衍生出幻觉 (看到或听到一些不存在到的刺激)、妄想 (脑海中坚信一个不合理、脱离现实的信念)、语无伦次、行为怪异等症状,就如同上述小王发病时的表现,这称之为“活跃期”。
许多家属因为缺乏对精神分裂病的认识,往往错过了“潜伏期”的警讯,而一但到了“活跃期”时,病人多半已处在严重的发病状态中了。
由于精神分裂病的症状相当特异且戏剧化,所以早期常被认为是“中邪”或“妖怪附身”,或被冠上“疯子”的称号。
时至今日,经过精神医学的不断研究,已指出精神分裂病也是疾病的一种,有其脑结构或生物化学的病因,更可能有其遗传基础,可透过适当的药物来加以治疗。
若病人与家属皆能配合医嘱,用心投入治疗计划,病人对疾病与环境的适应能力应能慢慢好转。
如何照顾罹患精神分裂病的家人?身为精神分裂病患者的家属,在照顾病人时,有下列几点必须注意。
一有前兆,马上治疗。
精神分裂病的患者在发病或复发初期,常有许多前兆显现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前兆在前面已有提及;身为家属,应提高警觉,一发现徵兆,立即送医治疗,以免错过治疗时机。
配合医嘱,充分沟通。
目前对精神分裂病的治疗,已发展出许多有效的抗精神病剂。
为防止症状再度恶化,许多病患必需长期服药。
然而,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会拒绝吃药,究其原因,可能有下列几点:第一、许多药物可能会产生副作用 (如眼球上吊、流口水、肌肉僵硬、颤抖等);第二、每日服药太麻烦;第三、吃药象徵病人的角色。
这些原因并非无法解决。
针对第一点,家属可协同病人向医生反应副作用的问题,一起讨论是否换药或是否加开解药之问题,目前精神科有许多解药可用来处理副作用之问题,以减缓病人因服药所造成的不适。
重性精神病科普常识
重性精神病科普常识发布时间:2023-07-04T13:50:45.072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3月6期作者:舒杭[导读]重性精神病科普常识??舒杭(绵竹市精神病医院;四川绵竹618200)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疾病,疾病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还会增加其精神压力,降低生活水平。
那么,关于重性精神病,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给大家科普一下重性精神病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重性精神病所谓重性精神病,主要指的是精神障碍比较严重的一类精神疾病,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精神功能受损程度表现为自知力严重缺失,也就是说难以认识到自己患有精神疾病,并且在现实生活当中,无法自理。
同时,其社会功能也会严重受损,很难保持对现实生活的适当接触,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妄想、幻觉以及自杀等行为。
2.重性精神病症状特点关于重性精神病症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部分老年人四肢灵活,并且身体硬朗,但是,非常容易健忘,经常忘记自己住在哪里和吃过什么东西,有时候,还会发生情感障碍,最常见的就是抑郁与易怒等,之所以出现这类问题,与老年性痴呆密切相关,作为重性精神病的一种,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2)精神分裂症,往往会使患者出现思维障碍、幻觉以及妄想,若是患者出现反应性木僵,还会表现出卧床少动以及不能言语等情况。
(3)还存在躯体疾病导致的精神疾病,最常见的有冠心病、糖尿病以及脑血管疾病等。
同时,脑外伤或者农药中毒等,也会产生对应的精神症状。
3.重性精神病危险等级评估分级关于重性精神病危险等级,评估分级主要包括6个等级,具体如下:(1)0级。
不存在1-5级当中的任何行为。
(2)1级:患者存在喊叫、口头威胁,但是,并不会出现打砸行为。
(3)2级:会发生打砸行为,这种行为一般在家里,只是针对财物,一般情况下,可以被劝说和制止。
(4)3级。
出现的打砸行为相对来说比较明显,不分任何场合,也是针对财物,无法被劝说停止。
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
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
《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
重性精神病是一类严重影响患者情绪、思维和行为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严重抑郁症等。
这些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
因此,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了解,有助于患者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可以减少对患者的歧视,促进社会融合。
在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对重性精神病的认识。
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症状、病因、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有利于及早干预和治疗,减少症状加重的可能性。
2. 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患者如何调节情绪、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以及如何与医生配合进行治疗,有助于缓解症状,延缓疾病发展。
3. 减少社会歧视。
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重性精神病,并促使他们了解患者同样需要理解和支持,有利于减少社会歧视,促进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
总之,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对患者、家属和社会都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和减少社会歧视,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更多的健康教育活动,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心重性精神病患者,共同关爱他们,促进他们更好地康复。
严重精神障碍健康知识宣教
严重精神障碍健康知识宣教什么是严重精神障碍?严重精神障碍是一种广泛的心理健康问题,它指的是一系列严重影响个体思维、情感、行为和交往能力的神经紊乱和心理疾病。
这些障碍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功能,极大地干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
严重精神障碍包括但不限于精神分裂症、重性抑郁症、躁郁症、焦虑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等。
严重精神障碍的症状通常表现为思维混乱、幻觉、妄想、丧失现实感、忧郁、情绪不稳定、社交障碍等。
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导致他们无法正常工作、学习和与社会互动。
严重精神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脑化学不平衡、环境因素、药物滥用等。
然而,具体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因此,关于严重精神障碍的病因研究仍在进行中。
那么,在面对严重精神障碍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首先,我们应该学会认识严重精神障碍,了解其症状和特点。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可以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误解,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理解。
其次,及早识别和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家庭成员和朋友是最容易发现患者异常行为的人,他们应该及时与患者沟通,提供关爱和支持,鼓励他们寻求专业帮助。
医生和心理专家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情况进行判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是缓解严重精神障碍症状的重要手段之一。
药物可以通过调整患者脑内的神经递质水平来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思维、情绪和行为。
然而,药物治疗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医嘱使用,避免滥用和自行停药。
除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自我认识、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从而减轻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康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
康复训练的目的是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康复训练可以包括日常生活技能训练、职业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以帮助患者重建信心和自尊,实现全面的康复。
重度精神病常识普及
重度精神病常识普及重度精神病指由于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发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严重异常的病。
重度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精神分裂: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病。
早期主要表现为性格改变,如不理采亲人、不讲卫生、对镜子独笑等。
病情进一步发展,即表现为思维紊乱,病人的思考过程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言语零乱、词不达意。
此外,比较典型的症状,还有妄想与幻觉。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与个性特征等各方面互不协调、相互分裂的疾病,是精神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
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以15-35岁发病最为常见。
此病为功能性精神病,即按当前的医学科学水平,还未能发现患者的脑部有明显形态学改变或肯定的生理生化改变。
虽然患者一般不存在意识和智能方面的障碍,但发作时不仅影响本人的劳动能力,且对家庭和社会也有不良影响。
精神分裂症可按其临床表现分为两大组:一组称作阳性症状,表现为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妄想、幻觉等;一组称作阴性症状,主要是在动力、精力、兴致、情感、礼仪、社交等方面,出现了正常精神功能衰退或缺失,表现为思维贫乏、行为退缩、意志缺乏、不顾礼仪等。
本病的病程在患者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多数患者病程迁延,趋向慢性或精神衰退,但如早期发现并尽早给予合理治疗,则可增加预后乐观的机会。
精神分裂症的危害:精神分裂症不仅仅影响到患者本人,而且常常为他们的家庭带来数不清的困难和痛苦。
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常常不能在社会上、在工作中和在学校里发挥正常功能。
他们的家庭成员可能经常需要从经济上、日常起居上、和情感上对他们进行帮助,并督促他们及时就医和服药。
重性精神病相关知识
“我得了很严重的抑郁症,
特别严重的那种。我很
清楚对于这样的患者来
说,想到要离开人世的时候是特别快乐的,但这是两年 前的事情了。这两年我一直在与医生配合,接受治疗。 谈这个问题其实应该很忌讳,这是个人隐私,但我注 意到,社会上现在对这种病不了解,认为这没什么, 就是小心眼、想不开,其实这的确是一种病。”—— 崔永元
20
整理ppt
告知患者和家属应注意
了解复发的早期表现,以便监控,及时复诊 复发诱因可能是:躯体疾病、明显的社会心理
因素、服药依从性差或药物剂量不足 在维持期应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并定期随访 如病情复发,则应及时调整原维持治疗药物的
种类和剂量,尽快控制发作
21
整理ppt
躁狂症复发的先兆
心情特好,觉得周围的一切都非常美好,以前烦 心的事情一件都没有了
(2)快速药物镇静。
(3)积极处理原发疾病。
适时开始或调整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方案。了解并分析自伤自 杀的成因,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
40
整理ppt
41
整理ppt
此外,若有情绪不稳,睡眠障碍等,则给予对 症治疗。有时调整工作或改换生活环境也可取 得一定效果。
33
整理ppt
危险性评估
应对所有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共分为6级。
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 制止。
35
整理ppt
二级管理对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
病情基本稳定不满1年的患者;
病情基本稳定1年以上但不能按医嘱维持治疗 者;
近6个月内有危险性评估1级的情况。
二级管理要求:从医疗计划开始,逐步增加 生活职业能力康复计划。执行“病情基本稳 定患者” 的随访时间要求。
重度精神病的健康教育内容
重度精神病的健康教育内容
《重度精神病的健康教育》
重度精神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的精神障碍疾病。
这类疾病通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照料,而且可能会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
因此,对于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正确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首先,患者及其家人需要了解重度精神病的症状和表现。
这类疾病常常表现为严重的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定、社交障碍等症状,因此需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此外,重度精神病也可能伴随着自伤、自杀的危险,所以患者及其家人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应对措施。
其次,患者及其家人需要了解重度精神病的治疗方案和可能的并发症。
目前,重度精神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
患者及其家人需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按量服药,配合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和关爱。
同时,他们还需要了解可能的并发症,如药物副作用、康复困难、复发风险等,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和应对准备。
最后,患者及其家人需要了解对于重度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康复环境的重要性。
重度精神病患者需要有一个理解、支持和关爱的社会环境。
家人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疾病带来的种种困难,积极参与他们的康复治疗和社会融合。
同时,社会也需要更多地关注这类患者的需求,提
供更多的康复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在总结,重度精神病的健康教育不仅需要患者及其家人的认真对待和积极配合,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让重度精神病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重返健康快乐的生活。
严重精神障碍的健康知识内容
严重精神障碍的健康知识内容
严重精神障碍是一种临床诊断的精神疾病,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如精神
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等。
了解严重精神障碍的健康知识,对患者和他们的家人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严重精神障碍的症状和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类型的严重精神障
碍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但一般包括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
及早发现这些症状,能帮助及时就诊和治疗。
其次,家人和患者应该了解治疗严重精神障碍的方法和途径。
常见的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处理情绪和学习应对技巧,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社交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第三,了解如何提供支持和帮助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
提供情感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帮助他们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规律等。
同时,要避免对患者施加额外的压力或歧视,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尊重。
最后,预防严重精神障碍的方法也值得关注。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包括积极
的情绪调节、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等,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此外,提倡社会的关爱和支持体系也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康复环境。
总之,了解严重精神障碍的健康知识对个人和社会都非常重要。
通过更多的教
育和宣传,能够帮助人们消除对精神疾病的误解和偏见,提高对患者的理解和关爱。
同时也应该鼓励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培训和设施的完善,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基础知识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基础知识1、严重精神疾病主要包括哪6种?答:1.精神分裂症 2.分裂情感性障碍3。
偏执性精神病4。
双相障碍5。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6。
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注:精神发育迟滞的一定要伴发精神障碍的才算重精,如果只是精神发育迟滞不伴发精神障碍的不属于重精)2、危险性评估分为多少级、具体每级是什么表现?答:患者危险性评估共分为6级0级:无符号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
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
能被劝说制止。
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包括自伤、自杀。
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
无论在家还是公共场合。
3、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分为?答:稳定患者:指危险性评估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无严重躯体疾病或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的患者.(随访时限要求:≤90天随访一次)病情基本稳定患者:指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的患者.(随访时限要求:1月随访一次)病情不稳定患者:病情不稳定患者,指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
(随访时限要求:2周内随访一次)4、什么是失访?答:在3个月内进行三次随访,均未访到,此患者为失访。
(第一次、第二次的随访只要求有纸质版,不录入系统;第三次随访必须录入国家系统.)5、双向转诊工作要求?1.坚持知情同意原则,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选择权。
2。
对转诊不合作的患者,应尽量争取家属的支持,必要时与街道残联、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和患者单位联系,协助转诊。
3.患者表现暴力、攻击、冲动、伤人或自伤,有肇事肇祸倾向时,可联系辖区派出所协助转诊。
特殊或紧急情况可与专科医院急诊科联系6。
重性精神疾病知识培训20160318
重性精神疾病知识培训一、概述1、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
2、分类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评估1、重性精神病危险性评估分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5级:持千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2、自知力: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恢复程度作为判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病情轻重和疾病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
•※自知力完全:患者真正认识到自己有病,并能透彻地分析哪些是病态表现,愿意配合治疗。
•※自知力不全:患者经过治疗,部分地承认有病,但又缺乏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病态表现的能力。
•※自知力缺失:患者在疾病状态下,通常都否认自己有病,拒绝治疗。
3、分类干预※病情稳定:危险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
※病情基本稳定: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面较差。
※病情不稳定: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病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
三、重精患者管理适宜技术1、药物治疗精神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情感稳定剂和镇静催眠药四类。
1)抗精神病药主要治疗幻觉、妄想、思维和行为紊乱等症状2)抗抑郁药和情感稳定剂分别治疗情感性精神病的抑郁状态和躁狂状态,情感稳定剂还有防止双相障碍复发的作用3)镇静催眠药主要用于缓解焦虑、改善睡眠抗精神病药使用原则1)早期、足量、足疗程的“全病程治疗”一般急性期治疗为期2个月左右2)小剂量开始: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高剂量时密切注意不良反应。
重症精神病的健康宣教内容
重症精神病的健康宣教内容
对于重症精神病患者,健康宣教的内容应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疾病认识: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精神疾病的定义、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让他们对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减少对疾病的误解和恐惧。
2. 药物管理:教导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药物,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使用时间和注意事项等,并强调按时服药的重要性。
同时,也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
3. 症状自我监控: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如何识别和应对疾病症状的复发或恶化,例如情绪波动、失眠、幻觉等。
让他们了解在出现这些症状时应该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生活方式、增加锻炼等。
4. 生活方式调整: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的睡眠习惯等。
同时,也要教导患者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5. 家属支持:向患者家属提供支持和教育,让他们了解如何照顾和支持患者,包括提供情感支持、督促按时服药、协助进行日常生活管理等。
6.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他们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社交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等,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7. 定期复查:提醒患者及其家属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在实际宣教中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和调整。
重性精神疾病健康知识
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管理健康知识第一部分精神疾病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坏,最终符合现行诊断标准中的某类精神障碍的诊断。
二、精神障碍有多少种?按现行的国际疾病分类,将精神障碍分为10大类72小类近400种。
10 大类为器质性和症状性,如老年痴呆、脑炎后精神障碍、脑外伤后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如中毒所致精神障碍、酒精依赖综合征、药品毒品滥用;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病;心境(情感)障碍,如躁狂症、抑郁症;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如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应激障碍;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如神经性厌食/贪食、失眠;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如偏执性人格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即通常所说的智力低下;心理发育障碍,如儿童孤独症;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第二部分发现患者可能有精神疾病的行为线索·变得孤僻少语,不愿与别人接触·经常无目的的乱走,出现一些别人无法理解的行为,甚至不知羞耻·无缘无故伤自己,或伤别人,或毁坏东西·动作非常缓慢,做什么事情都很慢,甚至整天躺在床上不动不说话·爱管闲事,或整天忙碌不停,或乱花钱·常毫无原因地大发脾气,什么都不顾忌·哭笑无常,或独自发笑,或扮怪像、做鬼脸·兴奋、话多,说个不停,或吹嘘自己脑子特别聪明·情绪低沉,或常独自流泪,或厌世想死,或焦虑不安·话少、冷漠、对任何事都不关心,对家中亲人也毫无感情·胡言乱语,或自言自语,或说些别人昕不懂的话·认为自己的脑子不受自己控制·多疑,或没有根据地认为别人害他,控制他·极不现实地吹嘘自己才智过人,权重位高·乱说别人追求他,或无故怀疑爱人有外遇·听到别人昕不到的声音,或乱说有人在谈论他·看到或闻到不存在的东西、气昧,或尝到水里或饭里怪昧、毒药昧等·有"羊癫疯" (癫瘸) ,后来出现过精神不正常,如说糊涂话,或躁动不安,或行为反常,呆痴、凶狠任性等·吸毒或吃药成瘾,或经常大量饮酒,不喝就受不了,或喝酒误事·自幼呆傻,不能上学,不会自理生活,或虽能勉强读书,但出现行为反常,如胡言乱语,胡闹毁物等对有上述任何一条症状的疑似病人,需动员家属,或由居委干部、民警陪同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诊断核实。
严重精神障碍健康知识宣教 -回复
严重精神障碍健康知识宣教-回复什么是严重精神障碍,如何识别和处理这一问题,以及如何进行相关的健康知识宣教。
第一部分:严重精神障碍的定义和类型精神障碍是指一系列对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显著和持续的不正常影响的情况。
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有不同的分类,其中严重精神障碍是指那些使个体难以独立生活和与他人产生正常联系的情况。
常见的严重精神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重性抑郁障碍、强迫症、自闭症等。
第二部分:如何识别严重精神障碍1. 明显的行为变化:注意个体是否有明显的行为变化,例如突然变得孤僻、易怒、情绪低落等。
2. 思维和言语表达异常:注意个体是否出现思维混乱、语言不连贯、跳跃性思维等症状。
3. 个人照顾能力下降:观察个体是否有自我照顾能力下降的表现,例如穿着不整洁、饮食不规律等。
4. 对外界刺激反应异常:个体对于轻微刺激出现过度反应,或者对刺激反应迟钝,都可以是严重精神障碍的表现。
5. 社交和人际关系问题:个体在社交和人际关系中出现较大的问题,例如无法维持长期密切关系、远离社交活动等。
第三部分:如何处理严重精神障碍1. 寻求专业帮助:如发现有人出现严重精神障碍的症状,应当及时寻求精神健康专业人士的帮助,例如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
2. 提供支持和理解:家人和朋友应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协助病患接受治疗,并且尊重其人格和尽量将其融入正常社交生活中。
3. 配合治疗: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如规律服药、接受心理治疗等。
4. 定期随访和复查:定期带病人进行复查,观察症状是否有好转或者进一步恶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四部分:严重精神障碍健康知识宣教1. 增加公众意识:通过广告、宣传活动等方式,加大对严重精神障碍的认知度,减少社会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和偏见。
2. 提供健康教育: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关于精神健康和严重精神障碍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大众的认知水平。
3. 建立支持体系:建立支持患者家属和关心严重精神障碍人群的组织,提供病友互助、聆听、关爱和康复培训等服务。
重精健康教育知识
重精健康教育知识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1、指导病人正确认识坚持服药的重要性。
定时定量服药,不擅自停药和减药。
2、服药后出现嗜睡、动作呆板、便秘、流延等轻微的副作用,不需治疗处理。
如出现头颈歪斜、坐立不安、四肢颤抖等较重的副作用,就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经治疗后很快会好转。
3、服药后若出现头晕、面色苍白等,应平卧,切不可突然改变体位,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如情况严重必须由医生处理。
4、抗精神病药物的服用时间可与日常的休息睡眠规律相配合。
服药后应适当地小睡。
5、饮食宜清谈,营养合理,吞咽困难时可进软食或流质。
6、平时应多饮水,禁饮咖啡、浓茶,少饮酒。
7、服氯氮平者,应定期复查血常规。
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1、指导病人正确认识坚持服药的重要性。
定时定量服药,不擅自停药和减药。
2、服药后出现嗜睡、动作呆板、便秘、流延等轻微的副作用,不需治疗处理。
如出现头颈歪斜、坐立不安、四肢颤抖等较重的副作用,就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经治疗后很快会好转。
3、服药后若出现头晕、面色苍白等,应平卧,切不可突然改变体位,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如情况严重必须由医生处理。
4、抗精神病药物的服用时间可与日常的休息睡眠规律相配合。
服药后应适当地小睡。
5、饮食宜清谈,营养合理,吞咽困难时可进软食或流质。
6、平时应多饮水,禁饮咖啡、浓茶,少饮酒。
7、服氯氮平者,应定期复查血常规。
重性精神病健康教育知识1、指导病人正确认识坚持服药的重要性。
定时定量服药,不擅自停药和减药。
2、服药后出现嗜睡、动作呆板、便秘、流延等轻微的副作用,不需治疗处理。
如出现头颈歪斜、坐立不安、四肢颤抖等较重的副作用,就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经治疗后很快会好转。
3、服药后若出现头晕、面色苍白等,应平卧,切不可突然改变体位,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如情况严重必须由医生处理。
4、抗精神病药物的服用时间可与日常的休息睡眠规律相配合。
服药后应适当地小睡。
5、饮食宜清谈,营养合理,吞咽困难时可进软食或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度精神病常识普及重度精神病指由于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发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严重异常的病。
重度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精神分裂: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病。
早期主要表现为性格改变,如不理采亲人、不讲卫生、对镜子独笑等。
病情进一步发展,即表现为思维紊乱,病人的思考过程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言语零乱、词不达意。
此外,比较典型的症状,还有妄想与幻觉。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与个性特征等各方面互不协调、相互分裂的疾病,是精神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
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以15-35岁发病最为常见。
此病为功能性精神病,即按当前的医学科学水平,还未能发现患者的脑部有明显形态学改变或肯定的生理生化改变。
虽然患者一般不存在意识和智能方面的障碍,但发作时不仅影响本人的劳动能力,且对家庭和社会也有不良影响。
精神分裂症可按其临床表现分为两大组:一组称作阳性症状,表现为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妄想、幻觉等;一组称作阴性症状,主要是在动力、精力、兴致、情感、礼仪、社交等方面,出现了正常精神功能衰退或缺失,表现为思维贫乏、行为退缩、意志缺乏、不顾礼仪等。
本病的病程在患者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多数患者病程迁延,趋向慢性或精神衰退,但如早期发现并尽早给予合理治疗,则可增加预后乐观的机会。
精神分裂症的危害:精神分裂症不仅仅影响到患者本人,而且常常为他们的家庭带来数不清的困难和痛苦。
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常常不能在社会上、在工作中和在学校里发挥正常功能。
他们的家庭成员可能经常需要从经济上、日常起居上、和情感上对他们进行帮助,并督促他们及时就医和服药。
研究发现:在常规临床治疗情况下,5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愈后的第一年内复发,80%的患者在5年内复发。
对患者及其家庭来说这个复发比率简直是灾难性的。
但是,控制良好的临床研究表明:应用抗精神病药物预防复发,一年后可将复发率降低到平均16%。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实际复发率与研究复发率的巨大差异呢?虽然许多研究都表明精神病阳性家族史、不良病前人格、反复发作的精神分裂症、病程较长的精神分裂症、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种类等等都影响复发率,但是在临床工作中高复发率的主要原因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足,而药物治疗不足的原因有:(1)患者方面未能遵医嘱服药,例如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持怀疑的态度,不承认有病或害怕药物副作用。
(2)医生方面医生往往没有认识到抗精神病药物预防复发的指征。
往往医生所建议的维持治疗的时间太短或应用过高的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后者引起令患者十分难受的副作用。
最重要的是,医生们极少向精神分裂症病人和他们的家属讲解有关抗精神病药物在预防复发中的必要性。
许多医生想当然地认为:那些伴有认知障碍并且不愿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他们5分钟的权威劝说下就会对他们言听计从地服用数年的抗精神病药物,这未免太天真了。
其实,若欲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的顺应性,就应当积极地并且专业化地教育并促动病人及其家属。
显然,改善复发率的根本因素在于医生,对医生的教育是当务之急。
即便是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例如德国,尚有30%-40%的精神科医生完全缺乏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危险性程度的知识,另有30%——40%的医生低估了复发的危险性。
(3)患者家属方面个别家属生怕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损伤”患者的大脑,将患者“吃傻”,因而不听医生再三的劝说,过早减量或者停药造成患者复发。
有的家属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
此种家属需要医生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向患者家属讲明复发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并说明复发的病人在经过恰当的治疗后其工作能力和社会功能仍然恶化,大多数患者在其恢复一年后仍不能达到复发前的功能水平。
研究发现:社会功能与患者急性复发的次数呈负相关(即:复发次数越多,社会功能越低),提示疾病复发会引起患者社会功能的残损。
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预防复发,适用于所有罹患了精神分裂症的病人。
仅有的例外是那些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要比疾病复发后果还要严重的病人和精神病诊断尚有疑问的病人。
经验结果表明:90%的病人在没有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的防护下会复发;复发的社会后果要比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所带来的危害更加严重。
小王自从升上高三之后,成绩每下愈况,每天一回家便躲在房间里不出来,而且几乎很少跟父母说话,也越来越少与朋友联络。
一开始王妈妈以为小王是因为升学压力太大,而出现暂时不适应的情况,岂料小王的状况每下愈况,整日神情怪异,自笑自语,甚至好几天不洗澡。
某天晚上吃完晚饭后,小王竟然像突然发狂似的,脱光衣服在家里跑来跑去,并声称看到阎罗王要夺取他的性命,而父母便是牛头马面,于是便拿起菜刀想要追杀父母。
最后,在一团混乱当中,小王被送入医院急诊,经精神科医师诊断的结果是:“精神分裂病”。
什么是精神分裂病?精神分裂病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
一般来说,十五岁到二十岁是最常发病的年龄。
它主要的症状包括思考、知觉、情感、行为等多方面之广泛障碍。
在发病之初,病人可能出现成绩或工作表现一落千丈、社交退缩、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前兆,就如以上小王一开始出现的征兆,称为“潜伏期”。
在潜伏期阶段,若未予以适当的处置,病情便会更加恶化,而衍生出幻觉 (看到或听到一些不存在到的刺激)、妄想 (脑海中坚信一个不合理、脱离现实的信念)、语无伦次、行为怪异等症状,就如同上述小王发病时的表现,这称之为“活跃期”。
许多家属因为缺乏对精神分裂病的认识,往往错过了“潜伏期”的警讯,而一但到了“活跃期”时,病人多半已处在严重的发病状态中了。
由于精神分裂病的症状相当特异且戏剧化,所以早期常被认为是“中邪”或“妖怪附身”,或被冠上“疯子”的称号。
时至今日,经过精神医学的不断研究,已指出精神分裂病也是疾病的一种,有其脑结构或生物化学的病因,更可能有其遗传基础,可透过适当的药物来加以治疗。
若病人与家属皆能配合医嘱,用心投入治疗计划,病人对疾病与环境的适应能力应能慢慢好转。
如何照顾罹患精神分裂病的家人?身为精神分裂病患者的家属,在照顾病人时,有下列几点必须注意。
一有前兆,马上治疗。
精神分裂病的患者在发病或复发初期,常有许多前兆显现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前兆在前面已有提及;身为家属,应提高警觉,一发现徵兆,立即送医治疗,以免错过治疗时机。
配合医嘱,充分沟通。
目前对精神分裂病的治疗,已发展出许多有效的抗精神病剂。
为防止症状再度恶化,许多病患必需长期服药。
然而,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会拒绝吃药,究其原因,可能有下列几点:第一、许多药物可能会产生副作用 (如眼球上吊、流口水、肌肉僵硬、颤抖等);第二、每日服药太麻烦;第三、吃药象徵病人的角色。
这些原因并非无法解决。
针对第一点,家属可协同病人向医生反应副作用的问题,一起讨论是否换药或是否加开解药之问题,目前精神科有许多解药可用来处理副作用之问题,以减缓病人因服药所造成的不适。
针对第二点,通常每天必须服用的是口服药,若对病人不太方便,可建议医师改用长效针剂,每隔几周施打一次,便可同样达到治疗效果。
针对第三点,家属可向病人解释:“精神分裂病是一种疾病,就像心脏病、高血压、或糖尿病一样,患者必须按时服药才能维持身体健康;同理,精神分裂病的患者也必须按时服药才能维持心理健康。
”这种类比的建议方式,通常对病人很有说服力。
疏处情绪,提供支持。
精神分裂病患者的挫折因应能力通常较正常人差,因此在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时,便可能造成恶化,因而不能承担太大的工作任务。
正因如此,许多精神分裂病患者对自己缺乏自信,认为自己没有价值,对家人不仅没有贡献反而拖累家人。
另有许多病患生活懒散,整日在家中闲晃睡觉,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还有些病患害怕面对世人的眼光,而不敢重新面对社会。
更有些病患期望自己的心智功能能够回复到病前的水准,结果发现事与愿违,而造成更大的挫折感。
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家属在一开始时,应尽量减少病人的心理负担,同时也不要对病人有太高的期望;随著病人功能的慢慢好转,家属才渐渐提高期望;倘若病人不断比较自己在病前与病後功能之差异,而心生挫折,家属可鼓励病人改变比较的基准,比较刚发病时和目前康复状况的差异,以营造进步的感觉。
其次,病人的病况好转,不见得代表病人的症状完全消失,倘若病人有残存的症状出现,家属不宜大加指责,而应以较宽容的态度来接纳病人的病情。
此处的接纳,并不代表纵容。
为了鼓励病人表现出较多的适应性行为并减少不适应性行为,家属可与病人共同订立行为约定,规范哪些行为是“适应性行为”(如与人互动、协助家务等),可加以鼓励,哪些行为是“不适应性行为”(如随意大小便、喧闹、乱打电话骚扰别人等),应加以警惕。
再者,为鼓励病人循序渐进地进入社会,以减少心理障碍,家属可以让病人在谋职之前,先经历医疗机构的日间留院病房、社区复健中心、或私人复健机构,待适应之后,再投入职场与社会环境中。
家属也可以将家中许多压力较小的家事 (如扫地、清洗厕所等),委由病患处理,让病患自觉对家里有贡献,以提升其自信心与自我效能感。
最后,精神分裂病患的安置与复健,应由医疗人员、家属、与病人三者合作完成,缺一不可。
另外,家属在照顾病患的过程中,势必尝尽各种艰辛的滋味;许多家属奋不顾身地照料病患,却没想到自己也需要得到支持与肯定。
倘若家属在照顾病人的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或挫折,可随时向医院的精神科医师、社工师、或心理师寻求专业或情绪上的支持与援助。
家属也可以透过医院所举办的家属座谈会来认识其他家属,互相支持鼓励,形成稳固的社会资源网络。
毕竟,一个人要先把自己照顾好,才有馀力再去照顾别人。
警惕人格心理扭曲杀死4名同学的马加爵,在人们印象中已成了恶魔般的人物。
而河南杀人狂魔杨新海,杨的作案手段凶狠残忍,先后有67条无辜生命丧于他手。
纵观马、杨的杀人动机与犯罪经历,不难看出其在心理卫生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从而导致人格强烈扭曲。
他们是一种社会“怪胎”,审视产生这些“怪胎”的原因,我们不能不想到关于心理健康的问题,想到我们教育的得与失。
讲究卫生,保持健康,这是常识。
可是,不少人一提到健康就只想到加强锻炼、增加营养、预防疾病等,这些无疑都是重要的。
但是,这并不是“健康”的全部含义。
人的一生,难免遭受各种矛盾与挫折,因而心理因素也同样危害人的健康。
假如一个人身体健壮,却缺乏理性,人格异常,那怎能说他“健康”?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解释是: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