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位公差检测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形位公差

目录实验一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1—1直线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2平面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3圆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4圆柱度测量与检验实验二零件位置误差的测量实验2—1 平行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2 垂直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3 同轴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4圆柱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4—1圆柱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4—2圆柱全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端面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1端面圆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1端面全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6 对称度测量与检验实验三齿轮形位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3—1齿圈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3—2齿轮齿向误差测量与检验实验一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1—1直线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直线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直线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平板、支承座、百分表(架)、测量块(图纸一)。
四、实验步骤1、将测量块2组装在支承块3上,并用调整座4支承在平板上,再将测量块两端点调整到与平板等高(百分表示值为零),图1-1-1所示。
图1-1-1 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2、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取8点测量(两端点为0和7点,示值为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1-1-1中。
表1-1-1:单位:μm3、按图1-1-1示例将测量数据绘成坐标图线,分别用两端点连线法和最小条件法计算测量块直线度误差。
图1-1-1 直线度误差数据处理方法4、用计算出的测量块直线度误差与图纸直线度公差进行比较,判断该零件的直线度误差是否合格。
并将结果填入表1-1-1中。
5、分析两端点连线法与最小条件法计算导轨直线度误差精度的高低。
(法)精度高。
实验1—2平面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平面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平面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公差测量专题实训报告

一、实训名称公差测量专题实训二、所属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三、学生姓名、学号、合作者及指导教师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XXX合作者:XXX指导教师:XXX四、实训日期和地点实训日期: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训地点:XXX学院机械工程实验室五、实训目的1. 理解和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熟悉不同测量方法在公差测量中的应用。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深入理解公差与配合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
六、实训原理公差与配合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零件尺寸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偏差范围。
它直接影响零件的互换性和产品的性能。
公差测量是保证零件尺寸精度的重要手段。
七、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 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不同测量方法在公差测量中的应用,如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等。
- 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方法。
2. 实践操作:- 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操作。
- 使用光学仪器、三坐标测量机等高级测量设备进行公差测量。
- 分析测量结果,判断零件尺寸是否符合公差要求。
八、实训环境和器材1. 实训环境:机械工程实验室,具备各种测量设备和仪器。
2. 实训器材:游标卡尺、千分尺、光学仪器、三坐标测量机等。
九、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熟悉各种测量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 确定测量方法和测量方案。
2. 测量操作:- 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操作。
- 使用光学仪器、三坐标测量机等高级测量设备进行公差测量。
3. 数据处理:- 记录测量数据。
- 分析测量结果,判断零件尺寸是否符合公差要求。
4. 总结与报告:- 总结实训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 撰写实训报告。
十、实验结果1.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熟悉了不同测量方法在公差测量中的应用。
3.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深入理解了公差与配合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性。
公差精密测量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公差精密测量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精密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公差的概念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公差测量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内容1. 公差概念及分类在实训开始前,我们对公差的概念、分类以及公差带进行了详细的学习。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公差是尺寸允许变动的范围,它是保证零件互换性和协调配合的重要条件。
2. 精密测量仪器使用实训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种精密测量仪器的使用:(1)千分尺:用于测量零件尺寸的微小变化,精度可达0.001mm。
(2)百分表:用于测量零件的直线度和跳动,精度可达0.01mm。
(3)量块:用于校准和测量尺寸,精度高,可达0.0001mm。
(4)投影仪:用于放大零件的形状和尺寸,便于观察和分析。
3. 公差测量操作在掌握精密测量仪器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以下公差测量操作:(1)测量零件尺寸:使用千分尺、百分表等仪器,测量零件的长度、宽度、高度等尺寸,并记录测量结果。
(2)测量零件直线度:使用百分表,测量零件的直线度误差,并记录测量结果。
(3)测量零件跳动:使用百分表,测量零件的跳动,并记录测量结果。
(4)测量零件形状误差:使用投影仪,放大零件的形状,观察和分析形状误差。
4. 公差测量数据处理在测量过程中,我们记录了大量的测量数据。
为了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我们学习了以下方法:(1)计算平均值:将测量数据求和,除以数据个数,得到平均值。
(2)计算标准差: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标准差,以评估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
(3)绘制直方图:将测量数据绘制成直方图,直观地观察数据的分布情况。
三、实训结果与分析1. 零件尺寸测量结果通过对零件尺寸的测量,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零件长度尺寸:L1 = 100.000mm,L2 = 100.005mm,L3 = 100.008mm。
(2)零件宽度尺寸:W1 = 20.000mm,W2 = 20.005mm,W3 = 20.008mm。
形位误差和表面粗糙度测量实验结果及分析

形位误差和表面粗糙度测量实验结果及分析
形位误差和表面粗糙度测量实验可以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和仪器,因此实验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实验结果和分析:
形位误差实验结果:
形位误差实验通常通过三坐标测量仪或者影像测量仪进行,常用的参数包括平面度、圆度、直线度、平行度、垂直度等。
实验结果一般以数字形式给出,例如:
平面度误差:0.005mm
圆度误差:0.003mm
直线度误差:0.008mm
平行度误差:0.007mm
垂直度误差:0.006mm
形位误差的实验结果可以直观反映出被测物体在各维度方面的精度和准确度,进一步为后续的工艺加工提供基础参数。
表面粗糙度实验结果:
表面粗糙度实验通常使用表面粗糙度测试仪器进行,常用的参数包括Ra、Rz、Rq等。
实验结果一般以数字形式给出,例如:
Ra值:0.25μm
Rz值:3.25μm
Rq值:1.68μm
表面粗糙度的实验结果可以直观反映出被测物体表面的平滑度和粗糙度,对于一些需要精确表面加工的产品或部件而言,这些参数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分析:
形位误差和表面粗糙度都是反映被测物体精度和准确度的重要参数,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对比,可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加工工艺,提高被测物体的精度和准确度,最终提高产品的质量。
实验分析报告 形位公差

实验报告形位公差————————————————————————————————作者:————————————————————————————————日期:2目录实验一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1—1直线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2平面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3圆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4圆柱度测量与检验实验二零件位置误差的测量实验2—1 平行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2 垂直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3 同轴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4圆柱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4—1圆柱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4—2圆柱全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端面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1端面圆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1端面全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6 对称度测量与检验实验三齿轮形位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3—1齿圈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3—2齿轮齿向误差测量与检验实验一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1—1直线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直线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直线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平板、支承座、百分表(架)、测量块(图纸一)。
四、实验步骤1、将测量块2组装在支承块3上,并用调整座4支承在平板上,再将测量块两端点调整到与平板等高(百分表示值为零),图1-1-1所示。
图1-1-1 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2、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取8点测量(两端点为0和7点,示值为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1-1-1中。
表1-1-1:单位:μm 测点序号0 1 2 3 4 5 6 7 计算值图纸值合格否两端点连线法最小条件法3、按图1-1-1示例将测量数据绘成坐标图线,分别用两端点连线法和最小条件法计算测量块直线度误差。
图1-1-1 直线度误差数据处理方法4、用计算出的测量块直线度误差与图纸直线度公差进行比较,判断该零件的直线度误差是否合格。
实验二 形位误差测量——(三) 平行度、垂直度测量实验

实验二形位误差测量
(三) 平行度、垂直度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平行度、垂直度的测量,了解定向公差综合控制被测要素方向和形状的能力。
2、熟悉常规测量的方法,培养操作动手能力。
二、实验内容
1、测量面对面的平行度。
2、测量线对面的平行度。
3、测量面对面的垂直度。
4、测量线对线的垂直度。
三、实验仪器
平板、直角尺、(方箱)、可涨心轴、指示表架、指示表、等高V形块。
四、实验方法
以平板模拟平面基准,可涨心轴模拟孔轴线基准,用直接测量方法,由指示表读数通过简单计算,获得各项测量误差值。
五、实验步骤
1、面对面的平行度测量:
(1)将被测零件放置在平板上,在整个被测表面上按规定测量线进行测量,如下图所示。
(2)取指示表的最大最小读数之差作为该零件的平行度误差。
2
(1)将被测零件放置在平板上,被测轴线由心轴模拟,在测量距离为
3、面对面的垂直度误差测量:
(1)
(2)间隙小时看光隙估读误差值,间隙大时可用塞规片测量误差值。
4、线对线的垂直度误差测量:
(1)基准轴线和被测轴线由心轴模拟,将零件放置在等高V 形支承上。
如
M 2。
(3)计算垂直度误差:
1
-M 2| 六、将测量记录填表2-3
平行度、垂直度测量记录表3-1
七、思考题。
形位公差的检测

实训三形位误差检测一.实训目的掌握平行度、垂直度、跳动、同轴度、平面度的测量方法二.实训器具大平板、水平仪、V型铁、偏摆仪、百分表(千分表)、磁性表座、厚薄规、被测工件等三.测量说明及方法要合理选用百分表和千分表,若公差值≥0.01mm,选用百分表测量,若被测工件的形位公差值<0.01mm,则用千分表检测。
1、平行度误差测量:平行度误差常用的方法有打表法和水平仪法。
这些方法是采用与理想要素比较的检测原则。
2、垂直度误差测量: 常用垂直度测量方法有光隙法(透光法)、打表法、水平仪法、闭合测量法等。
本次以光隙法测量垂直度,用光隙法测量简单快捷,也能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
3、测量同轴度误差时,可用通用测量器具检测,常用的方法有芯轴打表法、双向打表法、壁厚差法,光轴法、径向圆跳动替代法。
本次测量是以径向圆跳动替代法测量。
4、跳动误差是被测表面基准轴线回转时,测头与被测面作法向接触的指示表上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
5、测量平面度的具体方法和测直线度的方法基本相同,主要用间隙法、打表法、光轴法和干涉法。
本次实训主要以打表法测量平面度误差。
四.实训步骤1、平行度误差测量:① 测量前,擦净平板2和零件1,然后按图一将被测零件1的基准面放在平板2上,并使被测零件(附图一或附图三)的基准面和平板工作面贴合,(最薄的厚薄规不能塞入两面之间)。
这样,平板的工作面既是被测零件的模拟基准,又是测量基准,两者重合。
图一图二② 将百分表装入磁性表座3,把百分表测量头放在被测平面上,预压百分表0.3---0.5mm。
并将指示表指针调至零。
③ 移动表座3,沿被测平面多个方向移动,此时,被测平面对基准的不平行度由百分表(千分表)直接读出,同时记录所有读数。
④ 将所有读数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即为平行度误差。
⑤ 作出实训报告。
2、垂直度误差测量:① 按图二所示,将被测件(附图一)的基准平面和检验角尺放在检验平板上,并用塞尺(厚薄规)检查是否接触良好。
公差测量实训报告

公差测量实训报告本次实训是关于公差测量的实践课程,旨在使我们掌握测量公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精度、公差的定义、符号、表达以及测量方法等知识,并进行了实际测量和数据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本次实训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公差的概念和表现方式;3. 学习利用钢尺、游标卡尺进行公差测量,并进行数据处理;4. 培养精密加工的意识。
二、实验原理公差是指与同一尺寸或角度相关的一组尺寸或角度值之间的差异量,其中设计公差是设计者为了保证零件性能和装配要求而规定的公差;制造公差是在制造过程中个体差异所引起的,主要是机械加工、热处理等因素所造成的误差。
公差有三种表现方式:① 数字法:数字表示上下限公差,如:5+0.02,-0.03。
② 符号法:符号表示上下限公差,如:5 H7,5 m6。
③ 字母数字法:字母代表公差等级,数字代表基本尺寸,如:H7。
3. 公差的测量方法① 两点法:以两个部分的两个基准面为基础,用示值卡尺或高度规等进行测量。
② 最大值法:以所测量尺寸的最大值来表示上限公差,用千分表等进行测量。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材料:视力表。
2. 器材:钢尺、游标卡尺、同轴度指示仪。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熟悉公差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测量方法。
(2)将测量材料和器材摆放整齐,检查无误后方可开始实验。
(1)使用钢尺测量视力表的长度。
(3)使用同轴度指示仪检查视力表的同轴度。
3. 数据处理(1)分别计算出视力表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的平均值和方差。
(2)利用公差的表现方式计算出视力表各部分的公差,并将测量数据与公差进行比较,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部位|长度(mm)|宽度(mm)|厚度(mm):-:|:-:|:-:|:-:1|150.01|22.55|2.5012|150.02|22.54|2.5003|150.00|22.52|2.502平均值|150.01|22.54|2.501方差|0.0002|0.0006|0.00012. 公差分析视力表采用了数字法来表示公差,其参数如下:宽度公差:22.5+0.05,-0 mm从测量结果可以看出,视力表各部分的尺寸均接近于设计公差规定的范围,但存在一定误差,可能是测量器材或者操作技能的原因所致。
项目二、形位公差检测

端 面 全 跳 动
1.指出以下各图a、b、c、d中形位公差代号标 注的含义。
2.将下列形位公差要求分别标注在图上。 (1) φ32圆柱面对两φ20圆柱公共轴线的圆跳动公差
为0.015 mm; (2) φ32轴颈的圆度公差为0.01 mm;
(3) φ32左、右两端面对两φ20公共轴线的端面圆跳动 公差为0.02 mm; (4) φ32键槽中心平面对φ20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 0.015 mm。
•对被测要素的数量说明,应标注在形位公差框格的上 方;
•其它说明性要求应标注在形位公差框格的下方; •如对同一要素有一个以上的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的要求, 其标注方法又一致时,可将一个框格放在另一个框格 的下方;
•当多个被测要素有相同的形位公差(单项或多项)要 求时,可从框格引出的指引线上绘制多个指示箭头并 分别与各被测要素相连。
3.将下列形位公差要求分别标注在图(a)、(b)上。
1)图(a)的形位公差要求: (1) φ圆柱面对两φ公共轴线的圆跳动公差为0.015 mm; (2) φ轴颈的圆度公差为0.01 mm; (3) φ左、右两端面对两φ公共轴线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2
mm; (4)键槽φ中心平面对φ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0.015 mm。
mm的圆的
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论轮廓线上。
6.面轮廓度 面轮廓度公差用于限制一般曲面的形状误差。
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 st s0.02 mm的 球的两包络面之间的区域,诸球球心应位于理论轮廓面上。
(四)位置公差
位置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的方向或位置对基准所允许 的变动全量。位置公差分为定向公差、定位公差和跳动 公差。
公差带是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 t 0.02
实验一 形位公差测量仪测量圆度、圆柱度

实验二形位公差测量仪测量圆度、圆柱度一、实验目的圆度与圆柱度误差属于形状误差的范昉。
对于叵I转体零件,为,保证表面的精度,•般会对圆度和圆柱度误差都提出限制要求。
圆度和圆柱度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本实验是利用形位公差测量仪对这两种误差进行测量。
通过该实验,能达到如下目的:1.理解形位公差测量仪的结构和原理2.掌握形位公差测屋仪的使用步骤,能独立完成对应精度的测量。
3 .加深对圆度和圆柱度公差与误差的定义及特征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形位公差测量仪(包括测量工作台、电感测微仪、多功能形位数据采集器)、测量工件三、实验原理电感测微仪是一•种能够测量微小尺寸变化的精密测量仪器,它由主体和测头两部分组成,配上相应的测量装置(例如测量台架等),能够完成各种精密测量。
利用电感测微器把所测得的工件表面不同位置的数据点传入到多功能形位数据采集器中,在利用通讯方式将采得的数据实时送入计算机当中,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形位误差处理程序对这些数据进行评定处理,最后得出相应形位误差项目的测量评定结果。
四,实验步骤1.采集数据准备工作。
(1)采集器与有关设备的连接(2)开机、时间设定及复位(3)测量仪器选定按“仪器”键,在第二位显示窗上依次循环显示“A”、“B”、“C”、“D、本实验选择“A”,即表示连接的为电感测微仪。
(4)仪器档位按“档位”键选定所用仪器的测量档位。
按键后,在第三位显示窗上依次循环显示档位序号。
根据轴的加工精度,本实验选择档位“3”。
(5)截面数设定按“截面”键后,设定两位数,圆度设定为01,圆柱度设定为04。
(6)测点数设定按“测点”键后,按实际测量点数设定三位数,可设为024-144点。
(7)跨距的设定按“跨距”键后,设定为三位数,如为圆度,可为任意三位数,如为圆柱度,按实际测最截面间距设定。
(8)进入采集状态按“采集”健,采集器进入数据采集状态。
2.进行采集数据按“采数”键进行采数。
每按“采数”铤一次,蜂鸣器连响两声采集一个数据,测点数显示加I,待第1截面各测点采数完毕后,显示第2截面第I测点值。
2018-2019-平面度实验报告-实用word文档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平面度实验报告篇一: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实验报告平面度误差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 了解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原理及千分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平面度误差的评定方法及数据处理。
二、实验设备:平板、带千分表的测量架等。
三、测量原理用指示表测量平面度误差,对角线法进行数据处理,即通过被测表面的一条对角线作另一条对角线的平行平面,该平面即为基准平面。
偏离此平面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绝对值之和为平面度误差。
四、实验步骤1、将被测零件、带千分表的测量架放在平板上,并使千分表测量头垂直指向被测零件表面,压表并调整表盘,使指针指在零位。
2、按图所示,将被测平板沿纵横方向均布画好网格,四周离边缘10mm,其画线的交点为测量的9个点。
同时记录各点的读数值。
图 1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图2五、数据处理:用对角线法进行数据处理(1)令图2中的 a1—c1为旋转轴,旋转量为P。
则有a1a2?Pa3?2Pb b2?P b3?2P1c1 c2?P C3?2P图3a?2P(2)令图4中的 a1——3为旋转轴,旋转量为Q。
则有a1 a2?Pa3?2Pb1+Qb2?P+Qb3?2P+Qc1+2Qc2?P+2Q C3?2P+2Q图4(3)按对角线上两个值相等列出下列方程,求旋转量P和Qa1=c3+2P+2Qa3?2P=c1+2Q把求出的P和Q代入图4中。
按最大最小读数值之差来确定被测表面的平面度误差值。
篇二:2平面度误差测量的实验报告平面度误差测量的实验报告一实验内容及目的:1.学会用千分表测量一个平面的平面度2..学会千分表的使用二实验仪器:千分表:测量范围0—1mm. 最小分度值0.001mm 0级大平板三实验原理:千分表是利用齿条齿轮传动,将测杆的直线位移变为指针的角位移的计量器具。
形位公差测量实验报告

形位公差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形位公差是机械制造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深入理解形位公差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掌握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技巧,提高对机械零件精度的评估能力。
二、实验原理形位公差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
形状公差是指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如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等;位置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对称度等。
测量形位公差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与标准的对比,确定实际零件与理想形状或位置的偏差。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综合测量法。
三、实验设备和工具1、三坐标测量机2、游标卡尺3、千分尺4、百分表5、平板6、直角尺7、芯轴8、量块四、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熟悉实验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清洁测量工具和被测零件,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直线度的测量选择合适长度的被测轴类零件。
将零件放置在平板上,使用百分表沿着轴线方向移动,测量轴表面的直线度偏差。
记录测量数据,并计算直线度误差。
3、平面度的测量选取一块平板零件作为被测对象。
用千分尺在平板的不同位置测量厚度,通过比较各点的厚度差值来评估平面度。
4、圆度的测量选择一个圆柱零件。
使用游标卡尺在不同的截面位置测量直径,计算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之差,即为圆度误差。
5、圆柱度的测量对于同一圆柱零件,在多个截面测量直径和轴的直线度。
综合分析数据,得出圆柱度误差。
6、平行度的测量准备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零件。
将百分表固定在一个基准平面上,表头接触另一个被测平面,移动表头,测量平行度偏差。
7、垂直度的测量选取一个轴和一个平面作为被测对象。
用直角尺和百分表配合测量轴与平面的垂直度。
8、同轴度的测量对于具有同轴要求的轴类零件,使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各轴段的轴心坐标,计算同轴度误差。
9、对称度的测量以一个具有对称结构的零件为例,使用游标卡尺或千分尺测量对称部位的尺寸差异,评估对称度。
精密形位误差的测试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精密形位误差的测试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习精密形位误差测试的方法和步骤;2.掌握精密形位误差数据的处理方法;3.了解精密形位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
实验仪器与材料:1.精密测量仪器(如三坐标测量仪);2.待测试零件。
实验步骤:1.准备待测试的零件,并对其进行表面清洁处理,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2.将待测试零件放置在三坐标测量仪的工作台上,并进行初始定位;3.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对待测试零件的形位误差进行测量,如平面度、圆度、直线度等;4.根据测量结果,将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处理;5.根据实验要求,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形位误差的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指标;6.根据形位误差的统计指标,对待测试零件的加工质量进行评估。
数据处理:1.对测量数据进行去离群值处理,排除异常值对数据结果的干扰;2.计算形位误差的平均值,即所有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数,用于评估待测试零件的整体形位误差;3.计算形位误差的标准差,用于评估待测试零件的形位误差分布的离散程度;4.绘制形位误差的统计图表,如直方图、箱线图等,以直观展示数据分布情况;5.根据形位误差的统计指标,评估待测试零件的加工质量,并提出改善建议。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处理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待测试零件的形位误差平均值为X,标准差为Y,表明待测试零件的整体形位误差较小/较大;2.待测试零件的形位误差分布较为集中/分散,表明待测试零件的加工精度较高/较低;3.形位误差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特征上,如圆度误差较大、直线度误差较小等;4.待测试零件的形位误差对其功能和性能的影响较小/较大,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并掌握了精密形位误差测试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形位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要求高精度的工件加工,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改善形位误差。
实验二 形位误差测量——(二)径向圆跳动、全跳动、端面圆跳动实验

实验二形位误差测量(二)径向圆跳动、全跳动、端面圆跳动实验一、实验目的:跳动测量是生产实践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测量方法,检测方式简单实用,又具有一定的综合控制功能。
本实验的目的是:1、掌握形位公差检测原则中的跳动原则。
2、形状误差不大时,用以代替同轴度测量。
3、分析圆度误差与径向跳动的各自特点。
二、实验内容:1、模拟建立理想检测基准。
2、径向圆跳动、全跳动、端面圆跳动的测量。
3、根据指示表读数值,确定各种跳动量。
三、实验仪器:偏摆仪、测量表架、指示表。
四、实验方法:调整偏摆仪两端顶尖同轴,以两顶尖的轴线模拟公共基准,被测工件对顶无轴向移动且转动自如,采用跳动原则,看指示表读数,确定跳动量。
具体检测方法见下表。
五、实验步骤:1、径向圆跳动测量:(1)将指示表安装在表架上,指示表头接触被测圆柱表现,指针指示不得超过指示表量程的1/3,测头与轴线垂直,指示表调零。
(2)轻轻使被测工件回转一周,指示表读数的最大差值即为单个测量截面上的径向跳动。
(3)按上述方法在若干个正截面上测量,分别记录,取各截面上测的跳动量中的最大值作为该零件的径向圆跳动。
(4)将测量记录填表2-2。
2、径向全跳动测量(1)按上述方法在被测工件连续转动过程中,同时让指示表沿基准轴线方向作直线移动。
(2)在整个测量过程中,指示表读数最大差值即为该零件的全跳动。
(3)所测数据填表2-2。
3、端面圆跳动测量(1)将指示表测头与被测的台阶表面接触,注意指示表指针指示不得超过指示表量程的1/3,指示表读数调零。
(2)轻轻转动工件一周,指示表读数最大差值即为单个测量圆柱面上的端面圆跳动。
(3)按上述方法,在任意半径处测量若干个圆柱面,取各测量圆柱面上测得的跳动中最大值作为该零件的端面圆跳动。
(4)所测数据填表2-2。
六、实验记录表表2-2 径向圆跳动、全跳动、端面圆跳动实验记录七、思考题1、工厂的生产车间常用径向圆跳动测量来判断零件的圆度误差,同轴度误差是否合格,说说其中的道理。
实验补充-形位公差

对角线平面法
以对角线平面SDL
作为评定基面的方 法。 fDL=dmax-dmin
平面度误差的检测——评定方法(续)
3、最小二乘法
以实际平面上各点到该平面的距离平方和为最小的理想平
面作为评定基面。
fLS=dmax-dmin
平面度误差的检测——评定方法(续)
和三远点平面法。
1、三远点平面法
0
6 0
-3
-2 0
0
-3 -8
三远点平面
以三远点平面STP作为评 定基面的方法。 fTP=dmax-dmin
dmax、dmin是测得点相对三远点 平面的最大、最小偏离值。di 在平面上方取正,下方取负。
平面度误差的检测——评定方法(续)
2、对角线平面法
2、最小二乘法
i 1
n
zi2 min
以使实际直线上各点到该直线的距离平方和为最小 的一条理想线为评定基线。则误差曲线相对该理想 直线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到该理想直线的纵坐标距离 之和即为被测直线度误差值f。f=dmax+dmin
直线度误差的检测——评定方法(续)
3、最小区域法
根据最小条件的原则,作两条平行直线包容被测 误差曲线,则两平行直线之间的纵坐标距离即为 被测直线符合最小条件的直线度误差值f。 其评定结果小于或等于其它两种评定方法。
则误差曲线相对该理想直线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到该理想直线的纵坐标距离之和即为被测直线度误差值ffdmaxmin直线度误差的检测评定方法续min根据最小条件的原则作两条平行直线包容被测误差曲线则两平行直线之间的纵坐标距离即为被测直线符合最小条件的直线度误差值f
精密形位误差的测试与数据处理实验报告(2015年最新)讲解

实验一 正弦尺测莫氏锥度一、实验目的熟悉正弦尺测量锥体塞规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正弦尺测莫氏锥度。
三、实验仪器及器材正弦尺、莫氏锥度、千分表(表架)、量块。
四、测量原理图2-1 测量示意图根据锥体量规的标号,可从手册中查出相应的锥度αtg K 2=,则αsin 可以求出。
为了使锥体塞规装到正弦尺上后,其母线平行于基面——平板,故在正弦尺下(锥体小头的圆柱下)要垫起高度h 。
可由下式计算:α2sin ⨯=L h式中L 为正弦尺二圆柱轴心线间距离。
实际上工件的锥度K 可通过查表查出,从αtg K 2=中导出2442sin K K+=α,则量块组高度h 按下式直接计算。
244KLKh +=仪器说明:L=100mm(200mm) B-宽面式(窄面式)五、实验步骤1. 根据被测锥度塞规的公称锥角2α及正弦尺柱中心距L ,由 h=Lsin 2α计算量块组的尺寸,并组合好量块,在正弦尺下(锥体小头的圆柱下)要垫起高度h 。
本实验选用4号塞规,查表得2α=2°58’ 31’’=2.9753°,则h=Lsin 2α=100*sin2.9753°=5.19 mm ,选用4+1.19的量块组合。
2. 将圆锥塞规稳放在正弦尺的工作面上(应使圆锥塞规轴线垂直于正弦尺的圆柱轴线),选取a 、b 两测量点,这里a 、b 两点的固定距离用一个宽度l =10 mm 的量块保证。
3. 用带架千分表测出a 、b 两点高度差H ∆。
在被测圆锥塞规素线上距离l 的a 、b 两点进行测量和读数,将指示表在第一参考点处前后推移,记下最大读数。
测量的指示表的测头应先压缩1~2 mm 。
重复15次,取平均值。
4. 按lHK ∆=∆算出锥体误差,再根据查表所得K ∆来判断适用性。
六、实验记录在试验过成中记录的数据如表2-1所示。
表2-1 莫式锥度测量数据表序号1 2 3 4 5 6 7 8 9 10 a 点0.904 0.896 0.897 0.905 0.906 0.903 0.904 0.902 0.906 0.903 b 点 0.934 0.936 0.941 0.943 0.944 0.938 0.941 0.941 0.943 0.940 序号11 12 13 14 15 a 点0.904 0.903 0.899 0.901 0.900 b 点0.9380.9440.9360.9370.936七、数据处理及实验分析1.在a 点处千分表测得的15组数求平均值:0.00430.0040.0030.0050.00620.00330.0020.0010.0010.9000.9022()15mm ⨯+-+-++⨯+⨯++-++=()()()在b 点处千分表测得的十组数求平均值:0.0340.03630.04130.04320.04420.03820.0400.0370.9000.9395()15mm +⨯+⨯+⨯+⨯+⨯+++=2. a 、b 两点高差为:0.93950.90220.0373()m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 实验一 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1—1直线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2平面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3圆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4圆柱度测量与检验实验二 零件位置误差的测量实验2—1 平行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2 垂直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3 同轴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4圆柱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4—1圆柱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4—2圆柱全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端面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1端面圆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1端面全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6 对称度测量与检验实验三 齿轮形位误差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3—1齿圈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3—2齿轮齿向误差测量与检验实验一 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1—1直线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直线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直线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平板、支承座、百分表(架)、测量块(图纸一)。
四、实验步骤1、将测量块2组装在支承块3上,并用调整座4支承在平板上,再将测量块两端点调整到与平板等高(百分表示值为零),图1-1-1所示。
图1-1-1 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2、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取8点测量(两端点为0和7点,示值为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1-1-1中。
表1-1-1: 单位:μm 测点序号 0 1 2 3 4 5 67计算值 图纸值 合格否两端点连线法最小条件法3、按图1-1-1示例将测量数据绘成坐标图线,分别用两端点连线法和最小条件法计算测量块直线度误差。
图1-1-1 直线度误差数据处理方法4、用计算出的测量块直线度误差与图纸直线度公差进行比较,判断该零件的直线度误差是否合格。
并将结果填入表1-1-1中。
5、分析两端点连线法与最小条件法计算导轨直线度误差精度的高低。
( 法)精度高。
实验1—2平面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平面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平面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平板、支承座、百分表(架)、测量块(图纸二)。
四、实验步骤1、将被测零件2(测量块)用调整座支承在平板上,调整被测表面最远三点,使其与平板等高(百分表示值为零);图1-2-1所示。
图1-2-1 用百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 图1-2-2 被测表面布点数据图2、按图1-2-2所示布点测量被测表面,将测量数据填入图1-2-2中。
五、数据处理方法一:近似法在测量数据中取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所测量平面的近似平面度误差,并填入括号中( )。
与图纸二中平面度公差(0.06)比较,并将合格与否的结果填入( )中。
方法二:计算法1、最小条件法三角形准则:三高一低或三低一高,图1-2-3所示。
图1-2-3 三角形准则图2、数据处理用平面旋转方法进行坐标变换,获得最小条件(三高一低或三低一高)。
1)平面旋转方法事例,图1-2-4所示。
图1-2-4 平面旋转坐标变换图2)将被测数据进行平面旋转,获得最小条件(三高一低或三低一高),图1-2-5所示。
图1-2-5 被测数据平面旋转坐标变换图3、最高点值与最低点值差值的绝对值即为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值( )。
与图纸二中平面度误差(0.06)比较,是否( )。
4、比较近似法与计算法测量平面度误差的精度。
( 法)精度高。
实验1—3圆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圆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圆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圆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圆度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V形块、平板、测量轴(图纸三)。
四、实验步骤1、将被测零件放在V形块1上,并用V形块2轴向定位,图1-3-1所示。
图1-3-1 百分表测量圆度误差2、用百分表(架)放在被测零件某一截面点上(百分表应有示值,并调零),零件回转一周过程中,百分表读数的最大差值的一半为该截面的圆度误差。
3、按上述方法选择五个截面测量圆度误差值,将测量数据填入表1-3-1中;表中截面的最大误差值为该零件的圆度误差。
表1-3-1 单位μm4、将圆度误差值与图纸三中的圆度公差(0.05)比较,将结果填入表1-3-1中。
实验1—4圆柱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圆柱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圆柱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圆柱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圆柱度误差.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V形块、平板、测量轴(图纸三)。
四、实验步骤1、将被测零件放在V形块1上,并用V形块2轴向定位,图1-4-1所示;图1-4-1 百分表测量圆柱度误差2、用百分表(架)放在被测零件某一截面点上(百分表应有示值,并调零),零件回转一周过程中,测量一个截面上的最大与最小值。
3、按上述方法选择五个截面测量圆柱度误差值,将测量数据填入表1-4-1中;4、用表1-4-1中所有数值中的最大值减最小值再除2,即为该零件的圆柱度误差。
表1-4-1 单位:μm5、将圆柱度误差值与图纸三中的圆柱度公差(0.06)比较,将结果填入表1-4-1中。
实验二 零件位置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2—1平行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平行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平行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平行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平行度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平板、测量块(图纸二)。
四、实验步骤1、将测量块置在平板上,图2-1-1所示。
图2-1-1百分表测量平行度误差 图2-1-2平行度误差测量线路图2、按图2-1-2所示线路测量被测表面,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1-1中。
表中的最大值减最小值,即为该零件的平行度误差。
表2-1-1 单位:μm3、将测量出的平行度误差与图纸二中的平行度公差(0.06)进行对比,将结果填入表2-1-1中。
实验2—2垂直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垂直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垂直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垂直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垂直度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平板、测量轴(图纸四)、支承座(图纸五)。
四、实验步骤1、将测量轴装入支承座中,按图2-2-1所示置于平板上,。
图2-2-1百分表测量垂直度误差 图2-2-2垂直度误差测量线路图2、按图2-2-2所示布点测量被测表面,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2-1中。
表中最大值减最小值,即为该零件的垂直度误差。
表2-2-1 单位:μm3、将测量出的垂直度误差与图纸二中的垂直度公差(0.05)进行对比,将结果填入表2-2-1中。
实验2—3同轴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同轴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同轴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同轴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同轴度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滑座、底座、测量轴(图纸三)。
四、实验步骤1、将百分表(架)、滑座、底座组装成测量仪,并将测量轴装在滑座的两个顶尖上,用微调螺丝定位。
图2-3-1所示。
图2-3-1 百分表测量同轴度误差2、分别用百分表放在垂直基准轴线的径向截面1、2、3、4、5点位置上,旋转被测零件,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3-1中。
表中各点的最大差值即为该零件的同轴度误差。
表2-3-1 单位:μm3、将测量分析出的同轴度误差与图纸三中的同轴度公差(0.06)进行对比,将结果填入表2-3-1中。
实验2—4圆柱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4—1圆柱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径向跳动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径向跳动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径向跳动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径向跳动误差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滑座、底座、测量轴(图纸三)。
四、实验步骤1、将百分表(架)、滑座、底座组装成测量仪,并将测量轴装在滑座的两个顶尖上,用微调螺丝定位。
图2-4-1所示。
图2-4-1 百分表测量径向跳动误差2、在被测零件回转一周过程中百分表读数最大差值,即为单个测量平面上的径向跳动误差。
3、沿轴向选择5个测量平面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4-1中。
表中各点的最大差值即为该零件的径向跳动误差。
表2-4-1 单位:μm3、将测量分析出的径向跳动误差与图纸三中的径向跳动公差(0.05)进行对比,将结果填入表2-4-1中。
实验2—4—2圆柱全跳动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圆柱全跳动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圆柱全跳动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圆柱全跳动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圆柱全跳动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滑座、底座、测量轴(图纸三)。
四、实验步骤1、将百分表(架)、滑座、底座组装成测量仪,并将测量轴装在滑座的两个顶尖上,用微调螺丝定位。
图2-4-2所示。
图2-4-2百分表测量圆柱全跳动误差图2、将百分表与圆柱面最高点接触,再将百分表调零。
在被测零件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过程中,百分表缓慢地沿基准轴线方向平移,测量整个圆柱面,其最大读数差值为圆柱径向全跳动误差。
并填入括号中( )。
3、与图纸圆柱全跳动公差(0.06)对比,判断圆柱全跳动是否合格( )。
实验2—5端面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1端面圆跳动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端面跳动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端面跳动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端面跳动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端面圆跳动。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平板、测量轴(图纸四)、支承座(图纸五)。
四、实验步骤1、将测量轴装入支承座中,按图2-5-1所示置于平板上。
2、被测零件在端面某一直径上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旋转,在回转一周过程中,百分表的最大和最小读数之差,即为测量端面在该直径上的圆跳动。
图2-5-1百分表测量端面圆跳动图 图2-5-2端面圆跳动误差测量图3、分别在端面选择4个测量点,图2-5-2所示,将测量数椐填入表2-5-1中。
表中各点的最大差值即为该零件的端面圆跳动误差。
表2-5-1 单位:μm4、将测量分析出的端面圆跳动误差与图纸四中的端面圆跳动公差(0.05)进行对比,将结果填入表2-5-1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