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庭教育走进孩子心里,给孩子飞翔翅膀
孩子家庭教育心得体会8篇
孩子家庭教育心得体会8篇孩子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篇1膝下的孩子已过六岁,是我们生命中至亲至爱的六小龄童。
从他呱呱坠地,到呀呀学语,蹒跚学步,到走进幼儿园快乐成长,这一路的风雨携行,让我们对“父母”这个字眼有了更透彻的认识。
古语说的好“要知父母恩,怀中抱儿孙”。
是呀,养育好自己的子女,让他们茁壮健康的成长,是我们的职责与义务,更是爱的传递。
在西开保育院老师的精心呵护与帮助下,在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得到了健康的成长,内心的激动带来了精神的愉悦,让我们尽情享受着成长的快乐,收获着久违幸福。
伴随孩子的成长,在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逐渐有了自己的思考与认识,与大家分享共勉。
一.培养习惯,感受进步人常说“播种习惯,收获性格”。
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将来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伴随孩子的成长,日常生活的行为我们逐渐加以规范。
如言谈举止、行动坐卧,洗脸洗脚等。
教育引导孩子,让劳动成为我们生活的伴侣。
进入大班,孩子开始要写作业了,我们觉得孩子写作业很正常,没什么特别的,但是通过一周的观察,我们几近蹦贵。
看到孩子握笔姿势不规范,写作业不专心,写作业时间过长,且有厌倦作业的情绪,我们都很着急,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呀!于是我们主动与曹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了解到了孩子刚开始写作业的心里特点、应对策略及具体的指导方法。
于是每天放学我们全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我们给孩子讲学习的重要性,写作业的必要性。
巩固握笔的方法、坐姿等,边鼓励边要求,与孩子一起参与写作业活动,孩子心情放松了,幼小的心灵透射出了自信,逐渐有了做作业的意识,有了把作业做完做好的想法。
自去年九月到现在,孩子每天回家能认真完成当天的作业,作为父母,我们就主动陪伴在孩子旁边看书学习,遇到问题能全家一起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不良行为及时要求,及时纠正,渐渐的营造了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在这个氛围的感染下,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喜欢学习了,两次学业水平测试进步也很明显,同时也给孩子带来了莫大的鼓舞。
优秀家庭教育教案《关注心灵,放飞希望》
关注心灵,放飞希望教学目的: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家庭,努力塑造现代孩子的健康心理,完美人格,从而使孩子成为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
教学内容:1、文字导入,由专家统计出现代孩子多数表现出的心理问题。
2、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3、调查原因:为什么孩子有时不听父母话。
4、怎样打开心灵的窗户,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
5、家长们互相交流讨论,明确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教学时间:60分钟教学准备:1、调查、分析,找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2、根据教学内容和调查实际,有计划地写出面授教案。
3、制作面授课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当今,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
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更重视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已被学校的重视,但是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仍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身体锻练轻心理保健的误解。
据专家统计现代的孩子多数表现有以下的心理问题:学校恐惧症、学习障碍、厌学、考试焦虑、吮咬手指、遗尿、偏食厌食、肥胖症、睡眠障碍、撒谎、口吃、多动症、攻击行为、社交退缩等。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1、心理健康是促进孩子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个性重要性的认识。
的确,良好的个性是在生活道路上迈向成功的关键条件。
2、心理健康是增强孩子社会适应性的重要条件。
社会适应水平的高低,正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集中反映。
有些孩子在家里和学校都很“听话”“顺从”,是家长、老师都是很喜欢的孩子,由于经常受到表扬和鼓励,所以心理比较脆弱,一旦地位改变或受到一些挫折常常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应现象,这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
3、心理健康是充分发挥孩子自身潜能、不断完善自我的重要条件。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在自我调节机制的帮助下,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这是个性发展中的最高境界。
典型例子:霍金和张海迪,他们面对身体严重残疾的巨大困难,靠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以惊人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了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使自己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终于成了闻名天下的强者。
走进孩子的心灵 让他们快乐成长
走进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快乐成长作者:李红新来源:《新一代》2013年第09期摘要: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每个老师教书育人的关键。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学困生;教育;转变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126-01教育过程中学困生现象是必然存在的,学困生的转化就成了从教者不可避免的问题。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智力因素的学困生是难以转化的,即“三分天注定”,我们不否认有部分学生的先天素质不够,这是我们无法更改的。
然而“七分靠打拼”后天因素是我们必须探讨的。
学困生形成的后天因素很多,如方法不当,基础差,上课听不懂;身体差,缺课多。
有的厌学,缺乏毅力,自动放弃,家长不管;和家长或教师对立,产生逆反心理而赌气不学,逐渐掉队。
学困生产生最不可忽略的一种原因是家庭因素,家长作为学生的启蒙老师,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它给予学生的影响是无声和厚重的,有的家长打骂孩子,时间长了,他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怨恨久积于心,慢慢放弃了学习,有的不打但语言的折磨不断,精神长期得不到舒缓也会让他们讨厌学习。
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逐步沦为学困生。
所以转化学困生要有家长的协助,多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以矫正家庭教育的误区。
我教的这届学生里有个男孩,看长相属于聪明伶俐的,但看成绩吓一跳,基本属于在小学就被老师放弃的,经常犯错,还有一种看破世界的心里,我看了他的简介,知道他是离异家庭,与父亲一起生活,母亲一栏是空白,开学初要填写家庭的相关信息,我让他把母亲的姓名单位填上,他一概说不知道,有一次因为与父亲发生了争执,离家出走,他的亲人全部出动找他,并在电视上做了寻人启事,几天后他回到了教室。
于是我请他的父亲到校,和他谈了孩子的事情,他父亲说:“在他很小的时候他们就离婚了,这么多年也不让他母亲见孩子,慢慢就失去了联系。
给孩子一双翅膀任其自由飞翔
理论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首诗说:“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
您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他还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新世纪需要独立性强、有自信心、有主见、思维活跃且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幼教工作者迅速改变模式化的思维方式,多去关注一下孩子们那些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表现,并去考查一下他们主宰行为的理由,学会换位思考。
一、给幼儿创设思维空间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培养创造新人的“六大解放”原理,其中一条就是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
在幼儿思维发展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起着重要作用。
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或者是已经把答案说出来的问题,或者是答案只有一个的封闭式提问。
如,以前在树叶粘贴画的活动中,我们会问孩子:咱们用捡来的树叶装饰教室好不好?看看秋天的树叶是不是都变成红色或黄色的呢?孩子们在这种提问的情景下,不用动脑筋就能说出答案。
看似师生互动的提问实际上并没有起到调动幼儿积极思考问题的作用,陶行知教育思想使我改变了陈旧的教学理念,在树叶粘贴画的教学活动中我把提问的方式换成了开放式提问,给幼儿留下思考的空间。
孩子们在捡来树叶后,我问他们:“你想用捡来的落叶做什么?”有的孩子说用树叶拼贴成一幅美丽的画;有的说把树叶放在纸的上面用油画棒画下来;有的说可以用剪刀剪;有的说用来做书签……一个问题引发了孩子们那么多的想法。
正是在这样的开放式提问情景,给孩子创设了自主思维的空间,孩子们可以自由想象、积极思考与别人不同的答案,才得以使我聆听到众多小朋友的心声,培养了幼儿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给予幼儿自主探索和尝试的机会陶行知先生强调指出“养成儿童自我教育的精神,使他们学会学习,掌握独立求知的方法,这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家庭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而家庭教育作为孩子个性和情感发展的重要环境,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如何让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成为了家长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家庭成员应该增强心理健康知识。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行为和情感变化,从而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
其次,建立积极的亲子互动模式。
积极的沟通和互动可以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减少矛盾冲突,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
此外,家长需要给孩子树立正面榜样,教会他们积极应对困难和挫折。
此外,家庭教育也可以通过家庭活动、游戏和传统文化来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在家庭活动中,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各种活动,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分享快乐和喜悦。
同时,游戏也是促进家庭成员情感交流和沟通的好方式。
传统文化可以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
总之,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们的不断努力和实践。
但只有让家庭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要让家长走进孩子心灵 走出教育误区
要让家长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不是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惑呀?有没有?有(家长回答说)孩子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的,怎么办?孩子做作业磨磨蹭蹭,怎么办?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孩子胆小自卑怎么办?孩子暴躁任性怎么办?孩子不吃饭怎么办?孩子老看电视怎么办?太多太多的怎么办!我现在给大家讲个都熟悉的故事:有一天,一个孩子在山坡上放羊,有人问他:你在干什么?我在放羊。
放羊干什么?挣钱!挣钱干什么?盖房子!盖房子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儿子?生儿子干什么?放羊!笑了。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绝大多数人美好的希望都破灭了,转了一圈发现你的孩子依然在放羊!于是,甚至有的家长就说,我们的品种太差,先人没积德,会不会这么说呢?为什么呢?爸爸妈妈都告诉我,现在做父母真累!我问爸爸妈妈们,你们爱不爱自己的孩子?爱!那么,你们知道不知道孩子心目中的爸爸妈妈是什么样的感觉吗?我在西北书城上班,很多孩子都是我的好朋友,他们都会把心里话告诉我,你们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你的痛苦还真的没有开始。
我问过一年级的小学生,爸爸妈妈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走进全国各地,从南到北都一个字,“烦”。
烦谁呀?妈妈!烦妈妈唠唠叨叨,天天不许上网,不许玩游戏,不许出去玩,赶快给我好好学习!那爸爸偷偷的笑了。
可不要高兴的太早了,我们又问孩子,那爸爸怎么样呀?烦!烦什么呀!每天都见不着他,好不容易见了他,还喝了酒。
一进家门就问考了多少分?考不好就得挨打。
等着孩子上了中学了,我们问,还是这个字“烦”。
不过他们烦的是升级版,他们说,爸爸妈妈每天重复着同样的话,他们能不能来点新鲜的。
孩子上了高中了,压力大,动力小,每天疲惫不堪成绩上不去,这时候你问爸爸妈妈怎么样,他们还是这个字,烦!只不过是烦的干脆利索!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有代沟!他们根本不理解我们!爸爸妈妈是不是感到非常的委屈?我们自己亲生的孩子,我们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他拉扯大,容易吗?今天为什么成了我们最亲密的敌人了呢?我们中国的爸爸妈妈真是太爱自己的孩子了,爱的是感天动地,爱的是死去活来呀!在这很多灾难的现场,我们都能听到很多感人至深的母爱故事。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传递正能量给孩子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传递正能量给孩子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灵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重视家庭教育,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传递正能量给孩子。
下面是我个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与孩子建立良好沟通的渠道至关重要。
沟通是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桥梁,也是传递正能量的有效方式。
家长可以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理解他们的需求。
同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重视。
这样的沟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递正能量。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和乐观态度。
乐观积极的心态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给孩子树立榜样,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以乐观的心态引导他们面对挑战。
例如,我们可以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和克服困难的经验,告诉他们坚持的重要性,并且相信他们可以克服任何困难。
第三,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亲密的家庭关系。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可以给孩子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的潜能。
家长可以通过增加亲子交流的时间,共同参与家务活动和娱乐活动,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了解和联系。
此外,家长之间的良好关系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夫妻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宽容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和睦的家庭环境,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最后,家长应该做出榜样,传递正能量给孩子。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因此家长的言谈举止和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做出正确的行为示范,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面临困难时保持冷静和理性,对待他人要友善和善良,积极投入社会公益等等。
用自己的言行去引导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受到正能量的感染,成为有价值观、有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人。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以心育心,走进孩子的心灵花园
以心育心,走进孩子的心灵花园作者:王珈佳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8年第12期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自己要有一颗真心,以心育心,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感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用心铺路,以心育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进步,让每个孩子都成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应承担的责任。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会在第一时间记熟每个孩子的名字;并要求孩子们给自己做一个名牌卡,让自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认识所有的孩子;同时,在每节课或课间与孩子接触中,将孩子的特点用简单的两三个词语归纳总结记录在班务工作手册名录上,有了这些先期工作,我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孩子。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点滴的琐碎小事,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我的细心、耐心、爱心,一段时间后,我的身边总会围绕着一些“叽叽喳喳”的“小百灵”。
他们经常来找我聊天,家庭趣事、班级新闻……让我能够及时了解班级动态,并利用晨会、班会,有针对性地对现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教育。
建立交流平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师生对话栏”这一无声交流平台的建立,在倾听学生的心声的同时,尊重学生的意见,维持好师生间的平等交流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相互尊重、自我教育,促进了班风、学风建设。
在学校组织的素质教育竞赛、体育运动会等活动中,学生能以此平台相互推荐、自荐参赛选手,有些选手的产生还在我预料之外,从发掘学生特长和鼓励学生出发,我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愿望,让他们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这种种活动中,得奖学生中常有出乎我的意料。
经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总能发现自己的进步,弥补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利用交流平台,我在表扬的同时,指出个别同学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这使犯错的学生能及时纠正错误,抛弃不良品行,也使其他的同学再也不犯类似的错误。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语: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
于是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变成了每个作为父母都想去做的事情了。
到底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相处的更融洽呢?一起聊天法:想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父母们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和孩子聊天。
没错这也是最直接的方法。
父母可以找一些恰当的借口,每每和孩子聊上几句,用一些话语技巧套到孩子内心的想法。
然后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面对。
一起玩耍法:其实孩子的内心世界很简单。
在他们玩耍,玩玩具的时候内心想法和做法都会有体现的。
这个时候父母注意观察一下孩子,然后和孩子一起玩。
让孩子更亲近自己,那么自然而然孩子在玩的时候有想法都会告诉你的。
鼓励孩子法:这里说的鼓励是父母可以和孩子商量,问询孩子最近有什么喜欢的东西,然后拿过来,可以以此来给孩子鼓励,鼓励孩子讲出心里真实的想法。
我想这样做,孩子不但很喜欢父母,而且也会很乐意讲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让我们做父母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意见交换法:每个孩子其实都是一个“小大人”。
他们也会有自己的空间,也有不想让父母知道的事情。
除非父母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和他们交换。
这也就是古话说的“你想了解别人,别人也一定想了解你”孩子和父母同样不例外。
所以意见交换,让双方公平的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吧!咨询玩伴法:孩子都是很稚嫩的,和谁玩的好,就会和谁说心里话。
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利用这一点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不管是邻居家的玩伴也好,还是自家的兄弟姐妹也罢。
都可以去咨询的。
而且这个方法很见效。
换位思考法:作为大人的我们不仅要和朋友换位思考,也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孩提时代,也可以看看关于孩子的电视或者电影。
相信对父母都会有一定的启发。
从而做好孩子的好玩伴。
最毁孩子的九种家庭教育误区1、按自己的标准塑造孩子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正确的路上走。
即使孩子不适合,或者不喜欢。
给家长的十条建议
给家长的十条建议:让孩子与学习结缘2010年09月08日 09:53 来源:千龙新闻网做家长难,做现代家长更难。
家长最操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
孩子如果不爱学习,有厌学情绪,最令人伤脑筋。
有的家长干脆把孩子完全交给学校。
家长真的一点办法没有吗?如果学校教育是左手,家庭教育就是右手。
只有左右臂一齐张开,才能托起孩子的教育;如果孩子是雏鹰的身躯,学校教育培育了孩子的一只翅膀,家庭教育就培育了另一只翅膀,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飞起来。
作为家长,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孩子爱学习,与学习结缘呢?我从思想观念和具体做法这两方面总结了十条建议:一、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没有天生不爱学习的孩子,不爱学习肯定有原因。
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孩子生理与心理的原因,学校与教师的原因,家长与家庭的原因。
比如,基础不好,上课听不懂,或学习方法不对;人际关系不好,或交友不当;学习动机不明,没有学习动力;不喜欢某个老师的课,排斥这门课,或对老师有成见,或不讨老师喜欢,经常被批评;因为年龄太小就上学,心智不够成熟,学习能力欠佳;夫妻关系不和谐,家庭环境不健康,影响孩子的情绪,无心学习;家长管教太严,要求不当,天性活泼好动,不容易静下心来,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等。
家长要冷静分析原因,不能只看结果和分数,不去探究原因。
原因找到了,再来研究对策,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改变现状。
二、了解个性,因材施教。
如果说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那么教育者就是制鞋人。
目前的学校,可以说还是批量生产统一尺码的鞋子。
一个老师面对五、六十个学生,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不能满足个性化的教学需要,学校要做到完全的因材施教还不太可能。
家长也是制鞋人,甚至更有理由比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从小在你的身边耳鬓厮磨,朝夕相处。
他的脾性特征、生活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爱好专长都心里有数。
只有了解了孩子的个性特点,才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因此,作为造鞋人的家长,更有必要为孩子量脚定鞋,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孩子的一套教育方式——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庭教育方式教案:让家庭成为孩子成长的温馨港湾
家庭教育方式教案:让家庭成为孩子成长的温馨港湾让家庭成为孩子成长的温馨港湾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孩子的第一批老师。
在这个温馨的环境中,孩子的成长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最为深远。
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让家庭成为孩子成长的温馨港湾。
一.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孩子的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的影响,在家里,父母可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比如:孩子每天早上可以自己整理被褥或者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工具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家里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二. 和孩子沟通俗话说,“言传身教”。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十分重要,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和关怀。
父母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尊重孩子的态度和看法,同时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肯定,让孩子逐渐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 塑造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影响因素,当一个家庭的氛围温馨和谐,孩子才有一个安全、和睦的环境成长。
因此,父母要在家里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可以在家庭中适当的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家庭共同看电影、出去旅行等等,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下体验到家庭的温馨。
四. 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根据不同阶段孩子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应该让孩子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家长应该用温暖的方式去引导孩子学习新知识,帮助孩子发掘自身的潜能。
五. 重视孩子的学习在孩子的成长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家长不能忽略这一点。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也要适时的进行适度的督促和鼓励。
在孩子的学习方面,家长应该尽量去了解孩子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出适合孩子的学习计划。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家庭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温馨港湾。
为此,父母要从根本上入手,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和孩子积极交流沟通,营造家庭氛围,还要根据孩子的情况采取合适的家庭教育方式,特别是要重视孩子的学习,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2,为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
浅谈家庭教育心得体会----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插上一双自信的翅膀内容提要: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倾注了父母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父母数不清的欢乐。
孩子一天天的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小儿童,他们的变化带给父母一个个的惊喜。
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父母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父母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父母?关键词:家庭教育孩子快乐成长心得体会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父母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父母数不清的欢乐。
作为一位母亲,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女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女儿从小到大,在老师面前总想做一个完美无缺的孩子,但却适得其反,表现为顾虑太多,自信心不足。
通过对家庭教育课题的研究,针对女儿的成长过程,我谈谈自己的如下做法:一、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当好慈祥父母亲,及时解疑答难,正确引导孩子。
我们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
同时,我家非常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
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时,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
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
同时,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我们从不用过多的课外培训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
二、适当表扬和鼓励对孩子教育时,多给孩子些鼓励和表扬能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家庭教育之我见
家庭教育之我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是天下父母的心愿,每位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都能优秀发展,茁壮成长,但是,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培养,家庭教育对少年儿童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此,我结合自己的切身实践和体会,谈谈自己对家庭教育的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关注孩子的成长“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好,比什么都重要,孩子的事情比自己的事情更重要,为孩子就是为自己。
”作为家长,我们应时刻关注孩子,关注孩子的点滴成长。
1、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我们在给孩子提供必要的衣、食、住、行的同时,更应该无微不致地关心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平时,我们不仅要从生活上关心的孩子:教育孩子不暴食暴饮,不挑食,不吃不卫生的小食口,经常喝开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育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早晚刷牙、勤换衣服勤洗澡讲究个人卫生。
另外,还要从学习上关心孩子。
每天督促孩子的学习,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一段时间,我女儿做作业总是不集中,特别好动,一会儿要去吃东西,一会儿要上厕所,总要找借口离开一会儿,见此情景,我对女儿说:“你能坚持学习10分钟吗。
”她说:“这太简单了,当然可以。
”第二天,我对女儿:“你真了不起,你已经进步了,明天你能继续努力,坚持20分吗。
”“好啊”女儿高兴地说。
如此坚持了一段时间,女儿果然改掉了好动的习惯,做作业再也不乱动了。
2、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我们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的品德,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孩子学会做人。
我们常说:“先成人后成才。
”但是,今天不少家庭教育中的“溺爱”行为,培养了一些骄扬跋扈、自以为是的“小太阳”。
他们缺乏同情心,没有关心他人的意识和行为,更不会宽容别人和原谅别人。
在不涉及大是大非的情况下,同情和宽容是最为人所称道的品质。
而我们孩子却大都不具备这样的品质,往往是你骂我一句,我就得打你一下,你打我一下,我就得打你十下,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给女儿讲一些诚信道德故事,教育女儿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要从小做一个正直的人、宽容的人、有爱心的人等等,使孩子逐渐地体会宽容,感受宽容,从而真正学会宽容别人,原谅别人。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系列讲座心得体会【7篇】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系列讲座心得体会【7篇】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系列讲座心得体会篇110月28日下午,实验小学明德楼能容纳三四百人的大会议室里座无虚席。
家长们有幸受学校邀请,聆听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张志刚老师的“做真正会爱孩子的家长”家庭教育讲座,各位家长专注聆听、积极互动、认真笔记,获益颇丰。
讲座中,张老师以幽默风趣、接地气的语言、亲子沟通的真实案例,向各位家长传递家庭教育的经验。
在两个小时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我有以下感悟:1、家长的成长比孩子的学习更重要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所以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关注孩子的成绩、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正因为过度的关注造成了很多意识不到的问题,而我们的用心良苦,往往达不到想要的结果。
听了张老师的讲座,我茅塞顿开,其实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优秀,我们是忽视了自己的成长和学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焦虑。
2、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受挫能力更重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树立良好的家风和榜样。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心得体会自己先做一做。
善于学习,懂得孩子发展的规律,渗透正向的能量。
家庭和睦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爱自己、爱家人,在孩子面前维护配偶的正面形象,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使孩子获得安全感、幸福感。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杜绝过度溺爱,教会孩子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伤害自己,不破坏环境,不伤害他人。
让孩子知道出现错误就要接受惩罚。
3、学会真正的爱孩子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是我们的方式是否正确?要做到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和孩子做同一件事,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陪伴。
改变自己的观念,改掉焦躁的习惯,改变语言模式,努力培养拥有有趣的灵魂、健康的身体、会探索的孩子,而不是听话的孩子。
短短两个小时的讲座,家长们听的津津有味,许多经验之谈让我如醍醐灌顶,感慨良多。
借用张志刚老师的话“让自己快乐是一种美德,让别人快乐是一种功德!”让我们从爱自己、快乐自己开始,做一名愿意学习、愿意成长的家长,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改善家庭环境、呵护孩子健康成长!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系列讲座心得体会篇2今天幼儿园老师让家长们观看家庭教育大讲堂组织的直播讲座《读懂双减政策,助力孩子学习》,尽管是中途进场,只听了一部分内容,但是老师提出的若干观点还是让我受益匪浅,正好也在班级群里分享,在此也记录一下:1、提升语言艺术,给孩子正向赋能。
家庭教育《走近孩子,了解孩子》教学设计(范文)
家庭教育《走近孩子,了解孩子》教学设计家庭教育《走近孩子,了解孩子》教学设计家庭教育《走近孩子,了解孩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走近孩子的生活,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
2、教育孩子,走近孩子。
二、教学重点:走近孩子的生活,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生理心理特点,适当给予指导。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师:走近孩子才能走进孩子,也许你正在为你两周岁的乖儿子整天的翻箱倒柜、追打耍闹而烦恼,可能你正在为刚上中学的娇女儿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愿和你们说话而气愤,或许你正在为读高二的儿子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频繁与异性同学交往而担忧,今天我们来走近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师:可以这样说,自从这个小天使降临后,他(她)便成了你们一生的牵挂。
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你的种种不解、困惑,也随之而来:活泼好动的儿子经常被幼儿园老师认为孩子太疯向你告状;儿子每次十分钟的作业都要磨蹭半个小时才能完成;名列前茅的女儿总把自己的心事藏进那个带锁的日记本里;刚读高中的女儿经常参加集体Party,是不是已经早恋了?其实家长的这些担心都是正常的,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父母想了解孩子多一点,无非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
但是父母的唠唠叨叨,耳提面命又着实让我们的天使烦透了,这其中就有一个艺术在里面。
作为父母,面对孩子较难理解的举动,不应只一律责备,而应尝试用一颗少年的心,去理解和开导他们。
因为只有有了沟通和理解,才能打开心扉,慢慢建立桥梁,将其纠正过来。
每一个父母都想走进自己孩子的心灵,但是事实上有99%的父母没有做到,而且还得到了相反地回报。
这些都是我们父母和孩子的代沟作用的结果。
要想走进孩子必须先得走近孩子,这是我想要强调的。
可能很多父母要问,2、讨论:我们怎么走近孩子?家长代表发言:我们天天的吃住都在一起,甚至连上学我们都要送到教室门口。
二年级爸爸们请走到孩子心里去
二年级爸爸们请走到孩子心里去摘要:一、引言: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二、现状:二年级爸爸的教育困惑和挑战三、方法和建议:如何更好地走进孩子心里四、实例分析:成功案例和经验分享五、结论:爸爸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正文: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父亲开始重视家庭教育,尤其是在孩子二年级这个关键时期。
然而,许多爸爸们在面对孩子的成长问题时,往往感到困惑和无助。
本文将针对二年级爸爸们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提出一些实用性的建议,帮助爸爸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一、引言: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角色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父亲的教育方式和母亲有所不同,他们更多地通过户外活动、游戏和动手实践来教育孩子。
这些方式不仅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独立和责任感,还能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爸爸们有责任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二、现状:二年级爸爸的教育困惑和挑战然而,现实生活中的爸爸们在教育孩子时,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张,很多爸爸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
其次,教育观念和方式的差异,导致爸爸们在教育孩子时,感到力不从心。
最后,缺乏亲子沟通技巧,使得爸爸们难以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
三、方法和建议:如何更好地走进孩子心里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爸爸们需要掌握一些实用的教育方法和建议。
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爸爸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1.增加陪伴时间:尽量在孩子放学后、周末和节假日陪伴孩子,参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活动。
2.倾听和理解: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学会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期望,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育孩子承担责任: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能力。
5.注重以身作则:作为父亲,要以身作则,做一个孩子的榜样。
四、实例分析:成功案例和经验分享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爸爸成功地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教育方式值得借鉴。
观看家庭教育百日谈观后感
观看家庭教育百日谈观后感这个节目一开始就像个大磁铁一样把我给吸住了。
里面讲了好多实实在在的例子,那些家庭就像一面镜子,让我能照见自己家的模样。
比如说,有个家庭的孩子特别叛逆,不爱学习,就知道玩游戏。
家长呢,一开始就知道吼啊,骂啊,结果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这就跟我邻居家似的,他们家那阵儿也是成天鸡飞狗跳的。
这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面对孩子的问题,不能像个炮仗一样一点就着。
节目里还提到了沟通的重要性。
这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孩子内心那扇神秘的大门。
以前我总觉得跟孩子说话嘛,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就得了。
看了节目才知道,我这是大错特错。
得听孩子说,真正走进他们的小世界才行。
有个家长分享说,他每天都会和孩子有个“谈心时间”,不管多忙,这个时间雷打不动。
孩子在这个时候可以畅所欲言,把学校里那些高兴的、不高兴的事儿一股脑儿地倒出来。
我当时就想,我咋没想到呢?我和我家那小崽子聊天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的,难怪孩子有时候不爱跟我说话呢。
而且呀,这个节目还强调了家长要以身作则。
这就好比你想让孩子变成一个爱读书的小书虫,你自己就得先捧起书来。
不能一边让孩子看书学习,一边自己在那儿抱着手机刷短视频。
我想起我自己,老是要求孩子早睡早起,可我自己呢,晚上熬夜追剧,早上起不来。
孩子肯定心里想:“哼,你都做不到,凭啥要求我呀?”这就像在孩子面前立了个坏榜样,人家孩子能听话才怪呢。
再说说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吧。
节目里讲了好多方法,可有意思了。
就像教孩子自己整理房间,从怎么叠被子开始,到把玩具摆放得整整齐齐。
这就像是在给孩子的小翅膀上添羽毛呢,让他们慢慢学会自己飞翔。
我家孩子都挺大了,可我还老是帮他干这干那的,这不是在阻碍他成长嘛。
看了节目之后,我就决定要狠狠心,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家庭教育走进孩子心里,给孩子飞翔的翅膀【摘要】在高考指挥棒和独生子女居多的时代,家庭教育成为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话题和任务,如何克服教育误区和教育短视现象,如何成就自己的孩子、成就家庭的幸福是家长不懈的追求,也是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呵护孩子引导孩子
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孩子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家庭的状况也不尽相同,家长的学历素质也有很大的差距。
在当今高考盛行的时代,关于教育孩子,孩子的学习问题,都在牵挂家长的神经,考验着家长的耐力和智慧。
作为一名教师经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摸索,结合自身教育孩子的经历,结合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谈谈自己的一些教育思考和感想,以便和大家沟通与交流。
一、怕孩子走弯路,过分打预防针,易禁锢孩子的思维张力
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家长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是担心孩子不能自己处理好学习与生活,过分干预孩子。
这样的孩子可能失去自我过于依赖父母,或者变得懒惰或者逆反。
作为家长我们要意识到,教育本身并不是一种艰苦的负担,让孩子自由探索、自己去思考,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个性丰富的人。
即使孩子在人生的路上遇到挫折,在心灵上受到些许创伤,但起码在今后他有了吃一堑长一智的教训,才能奋发图强,战胜挫折,达到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
作为家长拉孩子的手过紧,孩子就可能失去自由发展的空间,一方面束缚孩子的主动性,也会扼杀其心灵的创造精神。
这些孩子只知道听从大人的吩咐,不敢大胆地去尝试和创新,自己缺乏主见,也不敢有自己的见解和要求,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渐渐丧失。
父母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即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了无生机。
所以,父母的爱护不能成为孩子的束缚,孩子必须通过活动和真正的成就感,来发展他们积极的自信心以及独立的自我形象,因此过分说教容易禁锢孩子的思维张力。
二、在比较中挫伤孩子,使孩子变得脆弱
中国的家长最善于比较,孩子是否成才也是家庭的一张重要名片。
在比较中孩子应该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有比较才能从善如流,但在比较中孩子有了压力、嫉妒、敌对、说谎和相互诋毁。
当家长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孩子发展滞后了,就会给孩子提出更严厉的要求,甚至否定自己的孩子。
家长比的很累,孩子比出了自卑。
父母如果总是过于强调孩子的不足,而不能用关爱和欣赏的眼光去关注孩子的点滴成长,这只会把一个健康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虚弱的孩子。
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应多向孩子传递正向期望或积极的信息,能够最有力地促成孩子在学业上、在生活等方面成功,而不要过分地去盯着孩子的一次考试或分数,应摈弃短视把眼光放长远些,相信自己的孩子,学会等待孩子成长,懂得尊重自己的孩子。
三、过于关注孩子的分数,使孩子失去修复空间
我国的高考制度使家长很矛盾,有心想让孩子发展兴趣,轻松愉快中学习和成长,但现实中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一次次的考试,因此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但作为家长如果过于重视每次考试分数的话,孩子就会有窒息的感觉,毫无隐私可言,失去自我修复的空间。
家长如果过分关注孩子的分数,孩子在心理上有压力容易产生疲惫、紧张及焦虑等情绪。
聪明的家长懂得孩子的心理给孩子减压,引导孩子实现自我;当然也有一些家长盲目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中,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一旦孩子的考试成绩没达到自己的期望,就会使孩子成为家长情绪的牺牲品,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
作为教师我建议每个家长应给孩子适度的空间,不要盯得太紧,让他自己去总结经验,修复挫折给心理带来的失落,为自己的继续前行积蓄正面力量,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而不是喋喋不休的指责和说教。
我们家长一定要记住:你给孩子提供住宿、衣物、爱外还必须提供安全的环境,学会适度适时进行教育,在精神上给予他们翱翔的翅膀,引导他们朝着负责任的人生轨迹飞行,而不是过于短视地督查分数到骨髓里。
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在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
四、家长居高临下,过于强势
有一些孩子他的家庭条件优越,父母经营的事业也比较成功,这样家庭的孩子要么像父母一样也很优秀,要么很弱势。
优秀的孩
子是因为在父母身上学会了拼搏与进取,而弱势的孩子往往和父母的教育不当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有些家长在外很累,到家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或过于强调自己的成功,在孩子面前说话语气和态度过于强势。
当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时横加指责,或过于强化孩子的不足和缺点,使孩子在心里产生自卑感、受挫感以及给父母丢脸的罪恶感等。
这些孩子往往把自己的困惑闷在心里,害怕暴露缺点遭到父母的鄙视与奚落,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在学习上屡次失败以惩罚自己的父母,家庭关系会日益恶化。
针对以上现象,建议家长转换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孩子一同成长,一同进步,千万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
孩子有自己成长发育的历程,如果用期待和欣赏的眼光去看他,就会发现他每天都在变化。
孩子的前途就在家长的眼光里,家长每天都应充满期待,用类似于对宗教的虔诚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其次,一定要培养和呵护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来源于对自己优势的确认,确认自己的优势是人的“精神生长点”,赞扬能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乐于不断保持并发扬下去。
称职的父母必须独具慧眼,把握孩子的这一最重要的“精神生长点”,不时地在身边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要做孩子的建议者,让孩子做决策者,当孩子快乐时,他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舒展着——他会茁壮成长的。
再次,做一个表率的家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思想水平、文化修养、道德情操、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都会在孩子心灵
上留下印迹,有些甚至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所以作为家长无论做事做人,还是言谈举止都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总之,教育无小事,愿家长朋友多看一些教育心理学书籍,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增长教育智慧,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力、行动力、表达力、意志力等方面下工夫。
让家庭教育走进孩子的心中,当孩子茁壮成长打拼新天地时,作为家长会感到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