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网络文学
互联网创作网络时代的文学艺术
![互联网创作网络时代的文学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52cb6aa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10.png)
互联网创作网络时代的文学艺术互联网创作:网络时代的文学艺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创作逐渐成为了文学艺术的一种新方式。
在过去,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书籍、报纸等传统媒介进行传播,而现在,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创作和分享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
网络时代的互联网创作不仅对文学艺术的传播方式进行了颠覆,还为广大的创作者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开放的创作环境。
首先,互联网创作为文学艺术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度。
传统的文学艺术作品必须通过出版社或媒体机构的审核才能够被传播出去,而互联网创作能够绕过这些传统限制。
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作品,而且并不受到文字篇幅的限制。
这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不受太多的束缚,可以更加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
其次,互联网创作推动了文学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文学艺术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等等。
与传统媒介相比,互联网更容易打破作品形式的限制,创作者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表达方式。
不仅如此,互联网还促进了不同创作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得文学艺术创作更具丰富性和包容性。
另外,互联网创作也加快了文学艺术作品的传播速度。
通过互联网,创作者可以直接与读者进行互动和反馈,消除了传统出版环节的中间环节,使得作品传播更加直接和高效。
同时,创作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博客等平台与读者进行互动,加强了作品的传播与推广。
这种实时反馈的机制,不仅提高了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也使得读者更能感受到作品的魅力与独特之处。
然而,互联网创作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是版权保护问题。
互联网的开放性与自由度使得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容易遭受侵权和盗版的问题,创作者的版权往往难以被有效保护。
其次是质量把控问题。
互联网上大量的作品涌现,水平良莠不齐,读者很难在众多作品中找到高质量的内容。
因此,如何确保在线创作的质量与价值,成为了互联网创作亟待解决的难题。
总结来说,互联网创作给了文学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可能性与机遇,改变了传统创作的方式和模式。
浅谈网络文学
![浅谈网络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7df93d6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e.png)
浅谈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文学形式,通常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呈现,是中国当下热门的文学类型。
特别是互联网时代新兴的虚拟文学,旨在以电子技术宣传故事,以满足未来社会主义网络精神需要。
随着互联网文化引领下的新锐网民,网络文学势头迅猛发展,深受各类读者的喜爱。
若按照其发展脉络,网络文学的历史形式可以概括为"制作"、"发行"和"传播"三个阶段。
其作品,一般包括短篇故事、说说文本、小说系列和游戏剧本等多种文学形式,能够满足不同网络用户的需求。
此外,作品的创作方式更是多种多样,较为常见的是:人物小说、青春偶像文学、历史谜语、穿越武侠之类,这是很多青少年在网络空间中活跃的精神之处。
由于基于网络使用的经济实惠,加上弹性传播在今日社会中比以往更加兴盛,受用户热捧的网络文学功能尚未被认知,成型前便已经存在一定规模的用户。
网络文学的出现,也使普通的青少年读者有机会发挥其创造性,以话语的形式和广大网友相互沟通、分享思想,另外也使得一些想法及作品能够更方便的传播出去,被更多的人欣赏,这也使网络文学呈现出颇具青春活力的状态,让自媒体成为一种生活风尚。
网络文学不仅仅是普通的文本,更是一种情感传播和自我表达的形式,此外也支持各种多样的交互空间,以此达到心理相通的目的。
穿梭在虚拟空间的用户们,能够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并结交新的朋友,为这个时代树立新的精神动力场。
作为中国当下备受瞩目的文学类型,网络文学还有很多有趣的模式和新兴应用,包括互动式游戏、视频剧场等,这些新型文学应用都将为新一代文学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今天,网络文学以其独特性和自由性留驻着许多网民的心中,受到了新老读者的欢迎。
在未来,网络文学将会发展更繁荣,势必将进一步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和精神的发展,让虚拟文学更加普及化,让每一个用户都能体验到想象力的宇宙。
网络小说的文学和艺术
![网络小说的文学和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36af7be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2.png)
网络小说的文学和艺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新兴的行业和领域开始逐渐崭露头角,其中网络文学是其中之一。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互联网上阅读电子书以及进入各种小说网站,网络小说的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
网络小说究竟能否被视为“文学”和“艺术”呢?这让我们思考网络小说是怎样影响文学和艺术的。
首先,网络小说是小说文学的新一份子。
因为网络小说的出现和发展,使得文学可以更加广泛地传播,有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文学,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网络小说打破了传统的出版和阅读模式,使得作品发布的门槛更低,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阅读作品,使得文学作品更加容易被读者所接受,大众化。
网络小说也使得新闻和童话之外的故事能够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这为创新提供了机会和空间。
其次,网络小说的艺术性是值得探究的。
网络小说作为一种更新的文学形式,通过线上发表和具有趣味性的悬疑情节,使其更加有艺术感。
网络小说不仅在故事情节,剧本构思和语言表现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并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时代的文化精神。
例如,魔幻、武侠、科幻等题材吸引人们的极大关注,对架构艺术有很好地补充。
但是,网络小说的艺术性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电子书出版和阅读效率高、成本低,难免会有一些作品涵盖私货等低-level的语言,情节跌宕是大势所趋,而文学的内涵性则不是很重视。
这种商业化的趋势使一些文艺家和艺术家感到担忧,也挑战了整个网络平台的价值判断,可能使我们丧失语言和文化的丰富性。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文学和艺术不应该被眼前商业目光所驱使,而是应该秉持着一种严谨的文艺操守,并尊重广大读者的情感。
我们应该对网络小说文学的前景深入思考和讨论,摒弃狭隘的文艺观念和价值观,唤起文艺对于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性和深刻影响力。
最新 网络文学的艺术审美-精品
![最新 网络文学的艺术审美-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4f0715d4551810a6f5248642.png)
网络文学的艺术审美1审美动机的游戏化不仅如此,网络文学中还出现大量的玄幻网络文学作品,它们在网络文学中独辟蹊径,并迅速风行全国,占据网络小说的主流地位。
较有影响力的有:萧鼎的《诛仙》、红袖添香的《狼群》、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极品公子的《烽火戏诸侯》以及忘语的《凡人修仙传》等。
“玄幻小说”最早的定义出现在1988年香港出版的由玄幻小说先驱作家黄易著作的《月魔》中,出版商人赵善琦在作品的序言中说:“一个集玄学、科学和文学于一身的崭新品种宣告产生了,这个小说品种我们称之为‘玄幻’小说。
”[1]其中的“玄学”“、科学”和“文学”三者的杂糅不乏作者缺乏现实基础的自在想象。
主人公包括巫师、精怪、仙魔等具有超自然能力的人物。
“玄幻小说”的审美受体多为年轻人,他们思想活跃,对未来充满无限遐想,但却面对较大的生活压力,过着单调机械的生活,玄幻小说中奇幻诡谲的超现实世界正为他们提供了发泄的途径。
与玄幻小说同时出现的是相关联的网络游戏的走红。
读者在阅读时难免会由于对小说的喜爱而进入网络游戏世界,或者因为痴迷于网络游戏进而阅读相关作品。
这种阅读本身就是游戏化的。
其次,网络文学中有大量多结局式文学作品。
由于网络的包容性和随意性,很多作家写作时往往采用互动的方式与读者沟通,为迎合不同读者群体需要,满足不同审美受体的口味,就会出现多结局式的作品。
如一度走红的网络小说《宫》就有三个不同的结局。
还有多结局小说《莉姐》,作者在微博中表明自己写的每部小说都有两个结局,因为“不想得罪亲爱的读者”,这样的写作方式改变了文学写作一贯具有的“严肃”特性,读者成为可以影响写作的重要因素。
结局不再是具有各种深刻内涵或者美学意蕴的表现,而是成为大众审美倾向的表达。
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不是以严峻古板的态度对待网络作品的写作,他们用游戏的心态游戏文字,用游戏的立场阅读作品,亦用游戏的态度进行审美。
其实,这都源自于其审美动机的游戏化。
2审美标准的大众化自书面文学诞生之初,由于受到普通大众受教育程度的局限,文学成为社会上层人士的专属物,这一阶层既是文学的受众,也是文学的创作主体。
艺术概论网络文学
![艺术概论网络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5c8f8d936529647d27285298.png)
网络文学本身以及电脑书写和屏幕阅读的活动方式使得读者在 接受时对“交流”这一目的本身的关注大大增强了,其接受期待明 显指向直接和作者进行交流,实现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沟通,而原本
在传统印刷文学的鉴赏中备受重视的“交流”过程中的品味、思索
却因接受环境的变化而大受制约。 因此网络文学读者接受期待的变化是由网络文学自身的种种特 性造成的,是文学活动进入网络虚拟世界时不得不发生的改变,并 且这种改变不仅仅是阅读范围内的改变,同时也会引起文学的创作 的改变,即网络文学的审美功能难于在创设交流过程的回环往复中 实现,必然随着期待视野的变化而转向交流的结果。
3、“交流”: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
材质和媒介是艺术分类的最主要的标志,无论是哪种艺术 门类最终都要归于人类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但是人的思想和情感都具有内在性,人类现有的任何符号 都难于将一个人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全然移植给另一个人, 因此所有的艺术都是立足于自身的传播手段,寻找实现这一最 终目标的出路。
1、“文学场”:小场、大场与中场
“场”本源于一个物理学意义上的概念范畴,发展到今天被各 种领域尤其文学领域所借鉴。一方面是因为在“相互作用的物质之 间的介质空间”这个抽象意义上,“场”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另 一方面,文艺学界对“场”的研究古已有之,从亚里士多德提出过 的环境论,到十九世纪恩格斯的“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再到 二十世纪萨特的“情境论”,都对环境与写作的关系进行了不同层 次的探讨。 “场”可界定为一个微观系统化的合力结构,分为三种类型: 小场、大场、中场。小场和大场是传统写作的一个系统化合力结构。 中场是网络文学活动的一种情态,是一个由作者,读者,以及网络 提供的虚拟场所——BBS所构成的一个动态结构。 其中,BBS作为载体,提供一个各种元素相互作用的整合平台。 “中场”是一个ID们互相作用的结构空间,这个空间由群体的心理 场、“威望场”等等各种层次组成的,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结构。
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14226a775acfa1c7aa00cc71.png)
网络文学一网络文学本课主要内容有:什么是网络文学,演变历史和分类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所谓网络文学,就是被大家认为是网络文学的文学作品,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网络文学是一些上网的人的自由表达形成的文学体系,上网的人不一定就与网络本身有那些特殊的缘分,也不一定要自己的作品只在网上流传,也不一定就拒绝传统表达方式。
就仅仅是我们在网上看到的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是博客等非传统表达手法/文体的东西。
分为玄幻,奇幻,武侠,仙侠,都市,言情,历史,军事,游戏,体育,科幻和灵异等类别。
网络文学兴起的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1991年4月5日,全球第一家中文电子周刊《华夏文摘》在美国诞生,这标志着世界华语网络文学的正式出笼。
1993年起,由遍布世界各国的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办的综合性中文电子杂志大量涌现。
网络文学在经历了不断的发展之后,成为了现代文学的主流之一。
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和传播空间的不断扩大:当今的网络盛行,使得人人能在瞬间得知天下事,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网络。
有的网络写手可以一夜走红。
随着网络小说飞速的发展,读者对作者的要求也愈来愈苛刻。
一些流水账般的小说渐渐淡出了读者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更新稳定、文笔优良、感情真挚的作品。
其实仔细的读一读它们,也会发现很多亮点,受到很多启发,对读者的人生观产生一定影响。
在我看来网络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许多原来不可想象的事情,现在都成了现实。
网络强有力的渗透令我们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不知不觉中,它已经成为我们活的一部分。
网络改变我们的阅读生活,网络阅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信,未来,文学网站的运作机制将更加规范有序,网络文学作者队伍将更加理性,更加成熟。
面对数字时代一日千里的发展,网络文学必将更加健康、更加茁壮地成长。
二如何评价网络穿越?从一开始网络小说被比作“厕纸文学”.到后来各种文学网站纷纷创立的网络原创小说栏目.每年都要由知名作家评选出中国年度最佳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特点分析
![网络文学的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50a6fe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df.png)
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它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网络文学在形式、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网络文学以网络为媒介,具有良好的传播性。
网络文学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存在,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到全球,受众覆盖面极广,传播速度快,可以实现文学作品的快速传播。
二是网络文学具有较强的互动性。
在网络文学中,作者可以与读者进行双向交流,读者可以对作品进行评论,也可以参与作者的创作,形成一种互动的创作模式。
三是网络文学具有自由的创作空间。
网络文学以电子文本的形式存在,可以极大地拓展文学创作的空间,作者可以利用网络文学的特点,结合网络技术,在文学创作中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创造出更为丰富的文学作品。
四是网络文学具有良好的可视性。
网络文学作品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作品的内容,从而更容易理解作品的主题。
总的来说,网络文学具有良好的传播性、互动性、自由的创作空间和可视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改变了人们对文学的认知。
网络文学的分析2
![网络文学的分析2](https://img.taocdn.com/s3/m/a24aefd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6.png)
网络文学的分析一、网络文学的定义网络文学,指新近产生的,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和传播媒介的,借助超文本连接和多媒体演绎等手段来表现的文学作品、类文学文本及含有一部分文学成分的网络艺术品。
其中,以网络原创作品为主。
二、网络文学的特点网络文学具有多样性、互动性和知识产权保护困难的特点。
它需要借助强大的网络媒介。
它的形式可以类似传统文学,也可以是博文、帖子等非传统文体。
实时回复、实时评论和投票是网络文学的重要特征。
由于网络文学传播的便捷,导致知识产权不易受到保护。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互相渗透的有机体系。
不少传统文学通过电子化成为了网络文学的一部分;网络文学的作者也都接受过传统文学的熏陶。
同时,网络文学通过出版进入了传统文学领域;并依靠网络巨大的影响力,成为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影响到传统文学。
此外,网络文学还有以下特点:1. 网络创作的自由性。
2. 作品内容的情感化、个性化。
3.流动、多样的艺术形态。
4. 全息开放的结构模式。
5.作品信息的资源共享和传递的即时性。
网络文学作为文学生产的新兴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征,快节奏、高速度。
三、网络文学的分类网络文学分为三类样态:一类是已经存在的文学作品经过电子扫描技术或人工输入等方式进入互联网络;一类是直接在互联网络上“发表”的文学作品;还有一类是通过计算机创作或通过有关计算机软件生成的文学作品进入互联网络,如电脑小说《背叛》,以及几位作家几十位作家甚至数百位网民共同创作的具有互联网络开放性特点的"接力小说"等。
人们所说的网络文学多是指在网上“发表”的文学作品,包括那些经过编辑、登载在各类网络艺术刊物(电子报刊)的作品,电子公告栏(BBS)上不经编辑、个人随意发表的文学作品,以及一些电子邮件(E-mail)中的文学作品。
这种网络文学又被“榕树下”等网站称为“网络原创文学”。
较有影响的文学网站有“文学城”、“榕树下”、“中文网络文学精粹”、“黄金书屋”、“碧海银沙”、“莽昆仑”等网站。
浅论网络文学的艺术特征
![浅论网络文学的艺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6026861ddccda38376baf27.png)
浅论网络文学的艺术特征新的技术必然带来新的现象,由计算机网络与文学联姻所滋生的“网络文学现象”,正在改变着传统汉语文学的发展格局。
网络文学研究也日渐从自发走向自觉,在理论界兴起了一股“网络文学研究”热。
至今,“网络文学研究”似乎已修成正果,俨然已成为一门新的学问。
然而,纵观目前网络文学研究的现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网络文学界定首先,就是我们应该如何界定网络文学?对于网络文学,可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从广义上看,网络文学是指经电子化处理后所有上网的文学作品,即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文学都是网络文学,这样的网络文学同传统文学仅仅只有媒介载体的区别;在中观的意义上,网络文学是指网络上的原创文学,即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首发的文学作品,这个层面的网络文学不仅有媒介载体的不同,还有了创作方式、作者身份和文学体制上的诸多改变;最能体现网络文学本性的是网络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制作的作品,这类作品具有网络的依赖性、延伸性和互动性,不能下载作媒介转换,离开了计算机网络就不能生存,它将网络文学与传统印刷文学完全区分开来,这是狭义的网络文学,也是真正的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起源于都市化的知识民间,可以看作是流于“键盘”和“指头”的“新民间文学”。
很多网络写手不是要当作家,他们只在于一种宣泄,一种表达,是民间大众用网络写作表明自己存在的一种话语方式。
传统写作被体制、范式和惯例所束缚,又被少数文化精英所垄断,圈外的绝大多数文学钟情族无法参与其中。
而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参与的平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回归,是文学成为原生意义上文学的一个突破,是文学生产力的一次大解放。
但是,无可否认,网络文学带有其固有的局限性。
互联网只是一种媒体,一种数字化载体,它无从改变文学的文化身份和审美本性,同时,网络文学原创者素质的参差不齐,造成许多作品的稚嫩和粗糙,并使之相对于传统文学,缺乏一种深沉的价值底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网络文学界定为由网络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制作的作品,这类作品具有网络的依赖性、延伸性和互动性,不能下载作媒介转换,离开了计算机网络就不能生存,同时它具有创作民间大众性,及有别于传统文学的创新性。
第1章 网络文学写作基本概念
![第1章 网络文学写作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62bb587b58fafab069dc02be.png)
第1章网络文学写作基本概念(上)(一)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爱好者、网络写手1.网络文学:利用网络载体发表,且进行作者与读者即时互动的文学。
2.网络文学爱好者: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文学创作的作者。
3.网络写手:能够从网络文学中获得足够维持生计的稿酬的网络文学爱好者。
(二)网络文学的定义1.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网=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络=联络,即时互动;文学二字就不多说了。
网络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最重要特征,就是作者与读者及编辑联络、沟通、互动的时候,会对作品产生影响,作者可能会根据编辑或读者的意见、建议,修改文章,改变情节。
2.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对比(1)内容: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在内容上其实差别不大。
(2)载体:传统文学——实体书、报刊和杂志;网络文学——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
(3)沟通:传统文学——寄信、签名售书和讲座;网络文学——线上互动。
现在看的是连载,读者会有选择性地挑选排版好、内容优秀的作品;你写得不好,我大可以换读别的小说。
(三)网络写手的价值体现方式1.千字稿酬:千字稿酬是指1000字能够得到多少稿费的计算方式,一般是在网文作品被买断及出版实体书时会用到这种方式计算稿酬。
2.订阅:网络文学的订阅是按照千字0.03~0.05元的价格。
衡量作者稿酬一般可以用简单的平均订阅估算,即所有订阅次数除以总章节字数,再乘以一个章节的单价。
千字0.03元,如果平均每章节订阅次数达1万,那就是千字300元,作者能拿到手的大概是六成,也就是千字180元,一个月写20万字,那就是3.6万元。
3.衍生版权:衍生版权一般是指繁体和简体出版,由于游戏、影视、动漫等衍生版权目前偏少,特别是影视,明星对影视的影响远比作品对影视的影响大。
所以衍生版权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网络写手的价值判断标准。
4.月收入:月收入是网络写手每个月所获得的稿费。
网络文学创作原理
![网络文学创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229586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b.png)
网络文学创作原理网络文学创作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融合了传统文学的创作理念和网络时代的特点,具有自身独特的创作原理。
在网络文学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充分理解并运用网络文学创作原理,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吸引读者,产生影响。
首先,网络文学创作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文学形式,需要与时代保持同步,反映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和思潮。
创作者应该关注当代人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念,将这些元素融入作品中,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只有这样,作品才能引起读者共鸣,产生持久的影响力。
其次,网络文学创作要注重情感共鸣。
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灵魂,网络文学更是如此。
创作者应该深入人心,挖掘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中,使作品充满温度和共鸣。
只有情感真挚、饱满的作品,才能触动读者的内心,引起共鸣,产生情感共鸣。
再次,网络文学创作要追求创新。
网络文学的发展速度极快,创作者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不断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叙事方式,使作品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
创作者可以尝试在文学作品中融入多媒体元素,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此外,网络文学创作要注重互动性。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具有强大的互动性。
创作者应该积极与读者互动,倾听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作品,使作品更加符合读者的口味和需求。
同时,创作者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作品的推广和宣传,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到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中来。
总之,网络文学创作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艺术。
创作者需要深刻理解网络文学创作的原理,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为网络文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创作者们能够在网络文学创作中,不断追求创新,不断挖掘人性的深层次,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
《网络文学概述》课件
![《网络文学概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e07406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f.png)
网络文学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共生共利
网络文学与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合作,共同推动发展, 实现双赢局面。
衍生产品
网络文学作品可衍生出电子书籍、影视剧等产品, 成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的发展趋势
1 跨媒体发展
2 跨界合作
3 人工智能应用
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 发展推动了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
网络文学的流派与类型
1
玄幻奇幻
以神话、传说等元素为基础,构建奇幻的虚构世界。
2
都市情感
以当代都市生活为背景,展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故事。
3
历史传记
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背景,展现历史人物的传记和故事。
网络文学的写作方式与技巧
1 即时创作
网络文学常采用即时创作 方式,作者可以根据读者 的反馈及时修改和更新作 品。
2 互动交流
作者与读者之间通过评论 和交流,共同打磨作品, 形成合作创作的模式。
3 多媒体运用
网络文学可以运用图片、 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 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
传播方式
写作方式
网络文学改变了传统文学的传播 方式,提供了更广泛的传播渠道。
网络文学的兴起促使传统文学作 者借鉴互联网创作方式,创新写 作模式。
网络文学将更多融入音频、 视频和虚拟现实等技术, 实现多媒体体验。
网络文学将与游戏、影视 等领域进行跨界合作,实 现内容共享与交融。
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对网络 文学的创作、推广和阅读 产生深远影响。
网络文学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
网络文学具有传播快速、互动性强、创作自由等优点。
缺点
网络文学可能存在版权问题、低质内容泛滥等缺点。
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8c56491eb7360b4c2e3f64a0.png)
四、网络文学发展之原因
网络文学的发展,究其原因在于网络媒体的传播,网络 媒体不仅具有传统媒体的特点,并且有自己的优势,有传统 媒体无法比拟的特点。网络媒体的特点: 1、覆盖范围广泛 。通过互联网络发布广告信息范围广, 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网络文学借此拥有了同样的高 强度的传播效果。 2、信息容量大。在INTERNET上广告主提供的信息容 量是不受限制的。网络文学的数量种类上更是丰富多彩。 3、视听效果的综合性。网络是伴随着新科技发展起来 的。网络文学具有了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它在声音、画面、 音乐、动画等角度共同形成了一种三维空间和虚拟视觉,实 现了视听读的完美统一,甚至在触觉方面给读者以全面的震 撼。 4、实时性。网络文学创作者可以即时将最新的文学创 作传播给读者,读者可以回复或留言参与创作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篇幅
一般是20万字以下的是短篇,中篇在20-60万字,长篇在60万 字以上,其中100万字以上的为超长篇。
三、网络文学的创作
网络文学创作的主体称之为网络作家或网络写手。 他们的创作目的一般是: (1)以在网上传播从中得到自我满足。 (2)以网络平台作为进入传统媒体的跳 (3)不考虑作品的最终命运,顺其自然。 (4)拒绝传统媒体,自始至终以壮大网络文学为目的。 今天的网络文学尽管可以不以纸媒的发表为最终目 的,但无法拒绝也不会拒绝传统媒体,甚至可以说基本 上都将以传统媒体为指向。这正是网络文学不成熟的表 现。自由的、随意的、无功利的网络文学才应是网络文 学的最高形式,最终发展目的。 网络文学在经历了不断发展之后,成为了当代文学 的重要形式之一。
载体
(1)网站(论坛)纯粹以发表和交流写手的作品为目的,有 时还会办一份电子刊物什么的,但不和传统媒体接触。 (2)网站(论坛)以类似于传统媒体的手段推销写手的作品。 (3)传统媒体在网络上寻找适合纸媒的作品后出版。 (4)利用自由的,无偿的,平民性的写作平台——博客,增 加广告收入。 还有一种是网站(论坛)购买传统媒体作品的版权在网上进 行付费下载(阅读),不能归入网络文学。
网络小说的艺术表现与叙事手法
![网络小说的艺术表现与叙事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c7fcb9d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a.png)
网络小说的艺术表现与叙事手法网络小说作为当今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在不断发展中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叙事手法。
它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表达手段吸引了广大读者,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
本文将围绕网络小说的艺术表现与叙事手法展开讨论。
一、网络小说的艺术表现网络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引起了广泛关注。
首先,网络小说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
与传统印刷版小说相比,网络小说通过插图、配乐等方式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角色产生共鸣。
其次,网络小说以其独特的表达语言和风格展示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
虚构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等不同类别的网络小说在叙事风格和语言用词上都有所差异,给读者呈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这些不同风格的网络小说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使网络文学成为当代文化的一部分。
最后,网络小说在情感表达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网络小说以其真实的情感刻画和具体的描写方式打动了读者的心,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网络小说中丰富的情感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及作品中角色的内心世界。
网络小说在表达情感方面具有突出的艺术特点,使读者能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共鸣。
二、网络小说的叙事手法网络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展示了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艺术魅力。
首先,网络小说常常采用非线性叙事方式,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束缚,使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多样。
通过回溯、想象、跳跃等手法,网络小说让读者在故事中抓住重点,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内涵。
其次,网络小说常常采用多视角叙事的方式,突破了单一视角叙事的局限。
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切换,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故事的发展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多视角叙事不仅使作品更富有层次感,还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深意。
最后,网络小说运用了虚构与真实相结合的叙事手法。
通过虚构元素的渗透,网络小说在艺术上注重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使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
网络文学的特点
![网络文学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bfea57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0.png)
网络文学的特点
网络文学是指采用电子文本、视频等传播媒介,以Internet网络为便捷发表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文学。
互联网网络的普及,使网络文学的发展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被认为是三大文体文学的继承者之一。
网络文学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是网络文学的发表形式丰富多样,具有便利性质。
传统媒介如广播、报纸、杂志及书籍等大都具有纸质形式发表文章,而网络文学则具有更加便利的特点,可以采用电子文本、及视频等传播媒介,直接面向网络用户发表文章,可以更加迅速的传播出去,使得发表在网络上的文章更快更全面的被网络用户接受和传播。
二是网络文学具有连接性质,与传统文学不同。
网络文学可以通过html文件表达创作者的意图,以及引用作品中使用了超文本标记语言,以及使用动画、绘画等形式,可以形成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连接,创作者可以根据读者的反馈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
三是网络文学的传播更加广泛。
由于网络的发达,使得作品的发表可以更全面、迅速的传播出去,作者可以将作品面向全球用户发表,网络文学的推广范围极大的拓展了作品的传播范围,极大的提高了作品的关注度。
四是网络文学能够更有效的传递信息。
相对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采用动态图像、文字、声音或者视频等媒介,能够更形象的传递作者的观点,更能抓住读者的眼球,使得作品能够更有效的传递信息给读者。
总之,网络文学具有发表形式便捷、与读者对话连接性、传播范围广、迅速传播信息等特点,为文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是新的文学创作模式的发展趋势。
第一讲 网络文学概述
![第一讲 网络文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9436e3d25022aaea998f0f91.png)
•
网络文学,由于其载体是现代化的网络,对其传播速度有着促进作用。 但由于并不是人人都能上网,所以对于网络文学的普及造成了一定的阻 碍。而传统文学由于是以纸张为载体,所以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的阅读, 但传播速度远不及网络文学快。 由于网络文学兴起于网络,而相对来说中国的网民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轻 人,所以现在的网络写手的年龄还都比较年轻,而大多数网络写手的写 初衷只是由于一时兴起,所以作者几乎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写作功力 不是很高。在网络文学中有一大部分是言情类的小说。会被很多人盖上 “没有深度”的帽子。而且网络文学的语言都很“时尚”,会使有些中 、老年人会发出“看不懂”的感慨。而相比之下,传统文学由于出现时 间早,发展时间长,所以大多数传统文学作家都具有很强的写作功力, 而且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有很多传世之作。
十大原创中文网站最受欢迎三大题材
搞笑题材
四、网络文学作品内容 • 3.网上文学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来源于文 学网站,也来自其它网站的文化、文学、 娱乐栏目和新闻板块。 • 包括:栏目的链接类信息、文学知识类信 息和文学研究类信息三种。
五、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特点比较
• 1、网络写手与传统作家的几点比较
多为情感类,大家畅所欲言, 思路开阔,不需要顾及舆论压 力
相比之下,更注重对社会背景的 描写。作者有一定经验,写做功 力较扎实。
形式多样,不仅仅是小说和散文 之类,作家需要面对很大的舆论 压力
内容 特点
2、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发表过程中的几点比较
网络文学 从投 稿至 发表 时间 发表 过程 读者 情况 成本 传统文学 时间较长,几个月甚至几年 发表在一般的月刊杂志上, 至少要提前2个多月投稿 将成文寄到出版社,经编审的层层审 批、校对才能发表,往往耗时很久 各个年龄段,各种人群,文化程度参 差不齐 图书定价
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b16bf846e518964bcf847c90.png)
内容 特点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发表过程中的几点比较
网络文学 传统文学
从投 稿至 发表 时间
发表 过程
短则几分钟,长丌过2天 自由发表,几乎未经过修改 ,尽量保证做这些作品的原汁 原 味
时间较长,几个月甚至几年 发表在一般的月刊杂志上, 至少要提前2个多月投稿
将成文寄到出版社,经编审的层层 审批、校对才能发表,往往耗时很 久
网络写手与传统作家的几点比较
网络文学 思想 特点 年龄 特点 语言 特点 开放、前卫、叛逆、时尚 出生在七、八十年代的 年轻一代 综合知识含量较高,紧跟时代 潮流。但因为作者没有经过与 业培训,所以写作功力参差丌 齐 多为情感类,大家畅所欲言, 思路开阔,丌需要顾及舆论压 力 传统文学 较保守、也有向前卫发展的趋势。 但总体看来,对时尚、生活、资讯 及流行趋势丌如网络的传播速度快 各个年龄段 相比乊下,更注重对社会背景的描 写。作者有一定经验,写做功力较 扎实。 形式多样,丌仅仅是小说和散文乊 类,作家需要面对很大的舆论压力
读者 情况
成本
基本上是30岁以下 经常上网,能较快接受网络
网费
各个年龄段,各种人群,文化程度 参差丌齐
图书定价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优势比较
网络文学
1、流传速度快 2、思想等各个方面活跃 3、语言加入多种时尚元素,符 优 合 时代特点,易被现代的年轻人 势 接受,更重视思想境界 4、随想而写,思维跳跃性强 5、资源共享,公益性较强 6、刚刚兴起丌久,有一定成长 空间
第一 从文本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层面
传统文学的文本,大多都是由纯粹的文字构成,少数是由图画加文字构 成(如几米的图文书)。
网络文学的“文本”,已经丌能简单地把它完全归为文本。它可以把文 字不声音、动画、摄相剪辑等多种艺术方式结合起来,呈现在读者面前 的就再也丌仅仅是传统文学的单一呆板文字符号,而是有声有色,图文 幵茂,声像俱备,绚丽多彩,变幻多姿的丌同媒体交融为一体的新文学 形态,它实现了多样方式的综合。
网络文学和艺术创作介绍
![网络文学和艺术创作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3ee8d2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6.png)
网络文学和艺术创作介绍网络文学和艺术创作是两个不同领域的艺术形式,两者融合在一起时可以产生独特的反响,引起读者或观众的共鸣。
网络文学是指利用互联网或电子通讯工具创作、传播、评价及阅读的文学作品,是由互联网技术所推动的一种新兴文学形式。
而艺术创作则是指通过各种形式表达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并以此来导入读者的世界观。
艺术创作不仅注重表现力,更追求表达的真实性与深刻性。
网络文学和艺术创作这两者结合应用得当,可以发挥出最真实、最自然而生的艺术效果。
在网络文学中,人物形象和情感体现常常是该作品能否获得成功的必要元素。
其中艺术创作的魔力在于,可以借助各种表现手法,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具体、完整,从而激起读者对角色的共情。
同时,也是艺术创作能给网络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增色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去感受到网络文学和艺术创作的结合。
一些有影响力的网络文学作品,如当年十年磨一剑的《择天记》、《全职高手》等,其经典人物形象、底蕴深厚的故事情节、宏大的背景设置等等,都是艺术创作所带来的最大贡献。
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平台。
不仅可以用更先进的科技让艺术品的表现形式更加清晰,而且还能够让读者或观众与之进行真正的互动。
传统的书画艺术常常只能在静态的图像或文字中展现,而现在人们可以透过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将艺术品的表现形式更加具体化和立体化。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网络文学和艺术创作的结合正在悄然发生变革,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任何艺术创作的美学,无不依托于先进的科技和技术手段,这为了艺术家打开了新的一扇门,也为我们这些读者和观众提供了更好的审美体验。
总结来说,网络文学和艺术创作相互激发、相互渗透,两者的结合能够为读者带来更加丰富、多元、饱满的精神享受。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们期待更多的作家、艺术家可以接触高新科技,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网络文学和艺术创作推向更新、更加出色的高度。
网络文的艺术揭示创作中的秘密武器
![网络文的艺术揭示创作中的秘密武器](https://img.taocdn.com/s3/m/f7902310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6a.png)
网络文的艺术揭示创作中的秘密武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网络文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文学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表达形式,成为了一种崭新的创作艺术。
在这种新的创作领域中,有一些秘密武器可以帮助作家们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首先,网络文学的秘密武器之一是多媒体元素的运用。
相比于传统文学形式的纯文字叙述,网络文学在创作中加入了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
通过插入一段音乐,读者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绪;通过插入一张图片,读者可以看到作者所描绘的场景;通过插入一个视频,读者可以更生动地体验作品中的故事。
这些多媒体元素的运用,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还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其次,网络文学的秘密武器还包括了跨媒体拓展的能力。
相比于传统文学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达上,网络文学可以跨越不同的媒体形式,拓展出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比如,一个网络小说可以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不同形式的作品。
这种跨媒体拓展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读者,也能够让作品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扩大。
通过在不同媒体上的呈现,作品的触达范围更广,读者也能通过不同的媒体形式更全面地了解作品。
此外,网络文学的秘密武器还涉及到了即时互动的特性。
网络文学的创作和传播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作者和读者之间可以进行实时的交流和互动。
在某些作品中,作者会邀请读者参与到故事的创作中,通过读者的反馈和意见来进一步完善作品。
这种互动能够增加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参与感和共鸣,也能够激发作者更多的灵感和创作动力。
互动性的特点使得网络文学成为了一个活跃的文化社区,吸引了大量的文学爱好者共同参与其中。
最后,网络文学的秘密武器还包括与社交媒体的结合。
如今,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家们可以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作品的片段、素材或者背后的故事来引起读者的兴趣。
社交媒体上的分享和传播也能够迅速扩散作品的知名度。
同时,通过社交媒体上的互动,读者可以与作者和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形成一个共同的创作和阅读社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交流”: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
网络文学读者的期待视野相对于传统印刷文学是发生了变化的, 而这种变化源于网络文学接受环境的变化。网络文学所处的虚拟世 界,对交流的彰显使得身处其中的文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文学本身就是为交流而生的,它最基本的交流关系就是作者和读者 这一对主体。
纸面文学使这一对交流主体的关系被文本从中间割断了,一切 的变化由此而生,审美的功能就在割断的交往关系中体现出来,读 者对传统纸面文学的接受,主要的审美体验是从交往过程的变幻、 创造中得到的。
如果说传统的小场与大场是各个元素相继作用的空间,那么中 场就是各个元素共时作用的空间。作者的创作过程与读者的阅读过 程同时进行,作者心理与读者心理在BBS这个场里相互作用。
中场也不像大场那样三种运行原则并行不悖。在这里传统的权 力原则基本处于“失语”状态,而精英原则处在边缘,一种民间江 湖原则成为一种主流原则。民间江湖原则与精英原则并行,由此诞 生出一种新的文学写作方式——“中场写作”。
网络文学的其他特征如多媒融合性等,也使它可以更好地满足 读者的交流渴望。因而,交流的渴望在读者整个期待视野中的地位 大大上升了,成为读者在浩瀚的文本世界中选择阅读的基本标准。
与此相对的是阅读其他方面地位的下降,电脑书写和阅读的方 式使先前那种对文学体味鉴赏的方式大大削弱了。但是这种局限性 并不一定会限制网络文学发展,相反会给它带来未来发展的契机, 所以读者期待视野中所凸现的交流渴望,正预示着网络文学未来的 发展方向。
文学的传播方式是文学传播的指技术手段;它受制于传播载体,与传播渠 道有关,会影响到传播范围与传播效率。主要包括语音传播、书写传播、印刷 传播、网络传播。
文学的传播渠道是指文学传播的机构和体制;与传播管理相关;同时会影 响到文学接受心理感受。包括人际关系传播、商业发行传播和大众媒体传播。
1、文学传播的机制与功能
2、中场的团体属性——准江湖
中国的网络虚拟生活带有非常浓厚的民间江湖色彩。人类文化 形态大体可以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大类;前者包括主导文化、 精英文化和流行文化,而后者主要表现为民间文化;民间文化是潜 藏在三种显性文化之下的一种文化形态。
它与大众文化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点,它同样属于社会阶层的 基础层面,但它不是大工业的现代产物,而是几千年历史的集体无 意识在民众心理的积淀。
第二节 网络给文学提供的“审美场”
一、文学传播的历史沿革与网络文学的回归意义
1、文学传播的机制与功能 2、文学传播的历史演进 3、网络文学的回归意义
二、虚拟中的交流渴望
1、排行榜中的作品形态分析 2、“交流”:网络文学凸现的精神本质 3、“交流”: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
三、网络文学的“中场”写作
1、“文学场”:小场、大场与中场 2、中场的团体属性——准江湖 3、中场的写作心态——演示与互动
3、“交流”: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
材质和媒介是艺术分类的最主要的标志,无论是哪种艺术 门类最终都要归于人类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但是人的思想和情感都具有内在性,人类现有的任何符号 都难于将一个人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全然移植给另一个人, 因此所有的艺术都是立足于自身的传播手段,寻找实现这一最 终目标的出路。
网络是自由的,可匿名的,BBS上群体可以自发组合。在这个 虚拟的群体中,当最先进的技术(网络)可以释放最深久的历史性 格时,当官方话语和精英话语不能任意表现时,民间江湖色彩就表 现的尤其明显;而且论坛越大,BBS上的群体越是庞大,江湖色彩 就越浓重,比如 “宗派性”、“权力崇拜”和“江湖义气”等等。
网络作为一种虚拟的空间,是因着人在这个空间中的交往实践 建构的,也是人在这个空间中一切交往实践的“场”。处于这个 “场”中的网络文学,作为文学活动来看,必然也是一种虚拟的交 往,交往的双方就是文本的作者和文本的读者。
同时,由于“交流”的渴望是这个虚拟世界中交往行为主体的 一种内在驱动力,处于这个文化氛围中的网络文学,其创作和阅读 的行为必然要受到这种内驱力的影响。
3、“交流”: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文学在公共的话语空间中逐渐退居到比 较边缘的地带,作家或者蛰居在私人化的创作中,与社会之间的 联系成为真空状态,或者受物质利益的驱遣谄媚于市场营销专家 们设想的大众趣味,文学似乎真的路越走越窄,门庭越来越冷落。
但是网络文学阅读的丰富景观表明:不是文学本身被当下的社 会遗忘,而是印刷文化的弱势导致了传统文学落寞;不是文学本 身不再是人们的渴求,而是传统文学创作群体与阅读群体的疏离 造成了两者间的交流不能对接。
“场”可界定为一个微观系统化的合力结构,分为三种类型: 小场、大场、中场。小场和大场是传统写作的一个系统化合力结构。 中场是网络文学活动的一种情态,是一个由作者,读者,以及网络 提供的虚拟场所——BBS所构成的一个动态结构。
其中,BBS作为载体,提供一个各种元素相互作用的整合平台。 “中场”是一个ID们互相作用的结构空间,这个空间由群体的心理 场、“威望场”等等各种层次组成的,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结构。
2、中场的团体属性——准江湖
BBS这个平台由斑竹和网友共同组成,斑竹对帖子具有置顶、 修改、和删除的权力,因此斑竹成为这个场的权力者。而各个网 友会因为相互性情、爱好、修养等各个因素互相结合成为一个个 的小团体,各个团体内部虽然时有分化,但对外具有稳固的一致 性,具有“集团内聚力”。
文学传播的职能
文学传播的发表职能; 文学传播的流通职能; 文学传播的检选职能。
文学传播的作用:
从个人行为向社会行为的转换; 从生产活动向消费活动的转换; 社会管理机制的介入; 传播媒介与传播对象以及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互动。
2、文学传播的历史演进
文学的口头传播方式
文学的口头传播有两种,一是不经过书写记录的单纯的口头传播, 二是经过书写记录的附加的口头传播。
1、文学传播的机制与功能
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传播是指文学作品创作完成后借助一定的载 体,运用一定的传播方式,通过一定的社会渠道,促使作品扩散与 存续,达到扩大影响,实现阅读的目的。
文学的传播载体是指文学作品得以记载和传播的物质外壳,它是文学作品 的外在形式,规定了作家的书写方式与读者的阅读方式,也影响到文学作品的 传播方式与渠道。主要包括口语、简牍、绢帛、纸张、电子模拟和电子数字。
各艺术门类的传播手段不同,它们所寻到的出路也不同, 因而艺术性和审美功能的向度也不同。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艺术都是“戴着脚镣跳舞”。
3、“交流”: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
文学也不例外,传统纸面文学之所以将审美的视线集中在含 蓄、蕴藉上,就在于纸面的、文字的传播方式对作者和读者之间 表意传情的限制。
“言不逮意,文不尽言”,这是文学的“千年一叹”,也许 当纸面文学诞生之初,适应了口传文学的人们会感叹文学丧失了 原有的许多艺术审美功能,但是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之后,纸 面文学终于因着自身的限制而寻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审美 之途,正是在“言不逮意,文不尽言”中留下所谓的“空白”形 成让读者反复思考的“召唤”结构,读者可以在过程中体验美感, 文学的世界成为人类享受思维乐趣的家园。
在虚拟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一种交互主体的交往 关系,而且由于虚拟世界相对于现实世界的独特性,使这种交往为 实现主体间相互真诚的交流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同时这种交往又是 以现实为根基的,故人们仍可依据现实中的某些原则来实现虚拟中 的理解和沟通。
3、“交流”: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
网络文学因其自身的情感性特征而成为人们进行真诚交流的重 要方式,原本处于潜层的交流目的在整个文学活动中重被发掘出来。 作者从文本的帷幕后走出,成为读者可以直接交流的对象,作者- 读者的交流关系重新接合起来了,文学回归了交流的本质。
所谓“中场”,是指在BBS这个网络平台上进行文学活动的环 境,是一个由作者、读者、作品、中介机构以及BBS这个平台所链 接起来的一个虚拟空间。
1、“文学场”:小场、大场与中场
中场虽然包括了小场与大场的所有因素,但是这些因素并不是 按照小场或者大场的传统运作模式进行运动,而是被“整合”到一 个双层的环节当中——读者反馈与作者创作被整合在一个环节,中 介机构的出版发行的效应考虑被提前于网络上进行了试验和考察。
网络文学本身以及电脑书写和屏幕阅读的活动方式使得读者在 接受时对“交流”这一目的本身的关注大大增强了,其接受期待明 显指向直接和作者进行交流,实现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沟通,而原本 在传统印刷文学的鉴赏中备受重视的“交流”过程中的品味、思索 却因接受环境的变化而大受制约。
因此网络文学读者接受期待的变化是由网络文学自身的种种特 性造成的,是文学活动进入网络虚拟世界时不得不发生的改变,并 且这种改变不仅仅是阅读范围内的改变,同时也会引起文学的创作 的改变,即网络文学的审美功能难于在创设交流过程的回环往复中 实现,必然随着期待视野的变化而转向交流的结果。
艺术是属于时代和人民的。信息时代寻求高技术与高情感的统 一,信息时代的艺术理应满足人民大众这一正当的精神需求。
高技术与高情感的统一靠审美主体间的互动交流得以实现,网 络文学所显示的虚拟中的交流渴望恰恰表明:网络文学自身特点 与历史对它的期待正相吻合。
1、“文学场”:小场、大场与中场
“场”本源于一个物理学意义上的概念范畴,发展到今天被各 种领域尤其文学领域所借鉴。一方面是因为在“相互作用的物质之 间的介质空间”这个抽象意义上,“场”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另 一方面,文艺学界对“场”的研究古已有之,从亚里士多德提出过 的环境论,到十九世纪恩格斯的“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再到 二十世纪萨特的“情境论”,都对环境与写作的关系进行了不同层 次的探讨。
2、“交流”:网络文学凸现的精神本质
网络文学最早是从网站的BBS和专题论坛等虚拟社区中发展起 来的,可以说它的“原型”是一种文学化了的“交流”文体。
随着网络文学的不断发展,它逐渐吸取传统文学的诸多营养, 文学性、审美性日益增长。但是, “背靠网络,面朝文学”的网 络文学,相对于传统文学来说,“网络”是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