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三检语文试题评析2018-5
2018 高考语文 全国三卷试卷分析
文言文阅读,包括4道小题。关于范纯礼的这段文字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原文篇幅较长,有1400余字,根据需要做了删节。范纯礼是范仲淹的第三子,生活在北宋中后期,从课内学习情况来看,考生对这一历史时期应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这段人物传记属于典型的文言文作品,有较强的故事性,文字浅显,适合对高中毕业生进行考查。第10题考查客观断句,第11题考查文化知识,第12题考查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第13题考查主观翻译。
复
习
建
议
对于现代文常见的出题类型要谙熟于心,加强理解能力,全面了解小说散文的答题框架;全面了解诗歌鉴赏所需要的知识框架以及细节性的知识点和答题大纲的设计;注重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积累;加强成语、病句等基础知识的训练;着重提高作文的立意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
全国三卷适用地区:云南、四川、广西、贵州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材料内容围绕“互联网+模式对中国图书出版行业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材料一主要介绍了互联网+模式是当今中国图书出版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材料二则借由表格的形式简洁明了地介绍了2010-2015年中国图书出版行业中整体营业额增加,但是实体店营业额的总量增幅较之网店相对较低的现状;材料三则主要介绍借助互联网+模式,中国图书出版行业整体呈现出发展良好的局面。三组材料简明精练,行文条理清晰,总体上通俗易懂。其中7、8题作为客观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与理解能力,而第9题则需要考生掌握社科类文本材料信息筛选与概括的能力。
古代诗歌阅读是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的王建的歌行体作品,以精卫为直接描写对象,但实际上带有一定的现实隐喻性。全诗通过对精卫衔石填海的疑惑开篇,后文接续以精卫的作答以及对精卫填海所遭受之劳苦的描写赞颂了精卫渴望能让海中鱼龙平息而不惜身殒的高尚品格。本诗对于学生整体把握诗篇情感和结构层次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江西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西师大附中2018 届高三年级测试语文试题命题:高三语文备课组审题:高三语文备课组2018.5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
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
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
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
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的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
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
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
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
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
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
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
成都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成都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成都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受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一一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两个挑战。
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2018年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语文卷(参考答案)
2018 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语文·参照答案123478101112171819C BD B C B D C D A D C 1. C2. B3. D4. B5.①构造上,经过老韩的初步整理,无名山坡露出“真容”——峻峭多石,表示无名山坡的确不合适种植植物,照顾文本第 2 段对无名山坡的描绘。
( 2 分)②内容上,无名山坡在老韩的逐渐整理之下,种上桃树,表示老韩懂得就地取材,依据山坡的实质状况,制定种植计划;( 2 分)也能够看出他对桃树生长环境的要求如数家珍,表示他的确是个水果种植好手。
( 1 分)7. C8. B9.①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没有跟上国家经济增加的步伐,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的中兴面对困难;②我国拥有悠长的文化传承,却长时间缺乏社会文化气氛;③全世界一体化和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使中国文化有被同化的危险;④青年不认识中国文化,缺乏独立思虑的理性精神,文化自信不够。
(意思对即可得 6 分)10. D11. C12. D13.(1)太行山中有厉害的匪徒,太守戴涉听闻鲍昱是鲍永的儿子,有智慧与谋略,就前去拜会他,请他担任高都长。
(“剧”“就”“谒”各 1 分,判断句1 分,句意 1 分)(2)不过我先前在汝南时,主持审理楚王谋反一事,受牵涉的有千余人,唯恐不可以所有判处他们的罪状。
(“但”“典理”“系”“当”各 1 分,句意 1 分)14.DE15.词中刻画了一位难过、徘徊无奈、忧虑,殷切期望心爱的人从远方回来的女子。
(2 分)“一饷凝情无语”语文第1页(共3页)1写女子有片晌的时间沉思呆滞,静静不语,非常迷惘;而“手撚梅花哪处”则写女子手捻梅花,殊不知该寄向哪处,表现了女子心里的徘徊无奈;“倚竹不胜愁”更是直接点明女子想念心爱之人心里产生的忧虑;“暗想江头归路”写女子想象心爱的人应当从走开时的江头之路回来了吧,表达了对心爱的人深切的想念和殷切的盼归之情;“东去”三句,写女子回想起心爱的人分别时的情形,更添伤心,增强思念。
2018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潍坊市2018年5月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2018.5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正是初夏时节,阳光有些恍惚,有些摇摆。
它醉醺醺地穿行于山野巷陌间,(透露/流露)出对盛夏的一丝幢憬。
山色朦胧,田野青葱。
绿,由高及低,错落有致。
远山是梦里的黛绿,禾苗是清翠欲滴的新鲜。
溪畔的马鞭草、向日葵、矢车菊、金盏菊尽情绽放,(肆意/随意)绚烂。
民居簇新,树影婆娑,庭前的竹子修长而涓秀。
乡村戏台边,怒放的蔷薇(渲染/浸染)着一种自由和热烈的气氛,没有人可以阻挡它肆无忌诞地倾诉。
一条苔痕斑驳的石板路通向村头的水塘。
1.文中加点词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恍惚错落有致B.簇新清翠欲滴C.涓秀树影婆娑D.斑驳肆无忌诞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透露随意渲染B.透露肆意浸染C.流露肆意渲染D.流露随意浸染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远山与青青田园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塘中浮萍零落,荷花含苞;塘边农妇捣衣,孩童嬉水B.青青田园与远山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塘中浮萍零落,荷花含苞;塘边农妇捣衣,孩童嬉水C.远山与青青田园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塘中浮萍零落,亦有含苞的荷花;塘边农妇捣衣,还有嬉水的孩童D.青青田园与远山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塘中浮萍零落,亦有含苞的荷花;塘边农妇捣衣,还有嬉水的孩童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本次世锦赛上,丁俊晖精准的远台进攻让观众不时发出赞叹声,但他充耳不闻,冷静地寻找战机,力求给对手致命一击。
B.青年教师有的讲课水平高,有的科研能力强,半斤八两,高校应该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让他们在擅长的领域中发挥作用。
C.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进程,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2018高考全国III卷语文试卷评析:包罗万象,文化自信
2018高考全国III卷语文试卷评析:包罗万象,文化自信包罗万象,文化自信——2018高考全国III卷语文试卷评析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楚文灵杨榕一、总体评价二、试题分析第一大题第一大题为现代文阅读,分为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三个部分。
与保持一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都是必考。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原文论证以及综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阅读材料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一文,体现对城市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的思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适合高中毕业水平考生的阅读和理解。
3道题考点各不相同且指向明确,第1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第2题考查分析原文论证的能力,第3题考查综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综合、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及作品意蕴的探究。
阅读材料节选自刘慈欣的小说《微纪元》。
作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刘慈欣擅长展现涉及人类生存的宏大主题,这篇节选的小说正是提供了对未来人类生存方式的思考;同时欲扬先抑的表达技巧也使文章主旨隽永,特色鲜明。
第4题作为客观题,考查的综合性较强,涉及到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涉及到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第5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分析综合;第6题由点及面,考查对科幻小说这一特定文体意蕴的探究。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它是包含图表在内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本题目的文本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文体的基本特征,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原文内容。
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目的性非常明确,文本材料总要基于一定的逻辑进行谋篇布局。
学生在阅读时,应该认识到文本背后的逻辑架构,对其行文内容进行分析。
本试题的材料内容围绕“互联网+模式对中国图书行业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材料一主要介绍了互联网+模式是当今中国图书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材料二则借由表格的形式简洁明了地介绍了2010-中国图书行业中整体营业额增加,但是实体店营业额的总量增幅较之网店相对较低的现状;材料三则主要介绍借助互联网+模式,中国图书行业整体呈现出发展良好的局面。
完整word版,2018年全国三卷语文试卷评讲分析
2018年全国三卷语文试卷评讲分析第5题。
满分六分,平均分四分以上。
大多数学生都能答出先行者落地后的悲伤和看到地球上还有人类后的充满信心两条。
第一条这种忐忑不安很少学生体会到。
有的回答看到地球后的喜悦,有的回答为地球祈祷。
有一些学生不分条作答。
第6题,分值6分,学生得3分者居多。
失分原因:1.没有读懂文章,实话实说这篇文章对高一学生来说很难。
2.没有审准题干,题干是结合文本,谈谈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和幻想。
谈科学和幻想有个前提是科幻小说中,不是抛开前提谈。
好多同学都是泛泛谈幻想和科学的关系。
一般的科学和幻想的关系应该是幻想是基础,在追求幻想的实践中行成了科学,反过来在科学的基础上去形成新幻想,二着互为依托共同发展。
科幻小说是人类对未来生活的展望,或者对未来危机的思考。
它的幻想是建立在目前的科学基础之上的,如科幻小说中人物驾驶的交通工具,使用的武器,都是目前现实的延伸。
所以在科幻小说中,科学是幻想的基础,幻想是科学的延伸,这和泛泛的科学和幻想是有区别的。
3,谈的是两者关系,一定是双方的联系,不是各谈各的,最后才说有联系,二者的联系要说清楚。
4.分点作答还是有学生不做。
这次改卷前忘了说了,下次月考或周练,提前安排,凡是不分点作答的,本题一律零分。
第9题: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不连续性的材料阅读进行信息的筛选,以及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满分6分,平均得分在三四分左右。
主要问题有:1:没有分条作答,不标出序号。
2:字迹很差。
3:答案的相关信息集中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中,大部分同学可以从文段里面找到相关的句子,但是是直接抄下来的,而没有进行答案的梳理和整合。
4:不会对得分点进行整合,例如答案第三条是“图书的传播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转变”,很多学生抄的句子“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并且不会受时间的空间的限制”,这样的答案就很啰嗦。
13题:针对此次月考的翻译,着实有些困难,通次改卷发现,第一题得分率比较低,如果严格按照标准答案得两三分是已算高的,还有很多同学交了空白,第二题得分率较高,一般在三到四分也有得满分的。
徐州2018届高三三检语文答案20180502
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I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I.(3分)A2.(3分)B3.(3分)A4.(3分)C5.(3分)D二、文言文阅读(19分}6.(3分)C(厉:同“质”,磨而。
)7.(3分)C(文中指父训,父教。
)8.(1)(4分)外形挺直但影子弯曲,我没有听说这样的情形,先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行为可以延及到政事上,高尚的品行可以对他人有益处。
评分建议:一句1分;语句通顺,大意对即可。
(2)(5分)我听说郭雨山侍奉父亲时,可以说无微不至,只是称赞他父亲的美好时,就不敢用接近于虚妄的过分言辞。
评分建议:“事”、“温”、“邻”、“诬”,语句通顺,各1分。
9.(4分)外和中直;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悉心育人;重视德能;达观世务。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4分)领联写想象中离别后友人改变的容颜,颈联写想象中友人的艰险旅途。
评分建议:每点2分,概括的内容要体现诗句描写的特征:只翻译或脱离内容答情感等,不得分。
II.(6分)《送人游蜀》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以景结情):通过想象锦城的美好春景,劝慰友人不要因别离和路途遥远、艰险而悲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用“元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直接劝慰友人不要因为分别而忧伤。
评分建议:每点3分,手法1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四、名旬名篇默写(8分}12.(8分)(1)匪我1tt期(2)敏于事而慎于言(3)覆杯水于哟堂之上(4)扪参历井仰胁息(5)君子不齿(6)但偿提携(7)弓如霹雳弦惊(8)寄意寒星茎不察语文答案第1页(共2页)2018 届高兰第兰次调研测试语文II (附加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
(10分}21.(5分)弹丸脱手/虽是输写便利/动无留碍/然其精圆快速/发之在手/缆亦未能尽也。
评分建议z每处1分。
22.(2分)山水谢跳4乎分建议:每空1分。
2018年全国卷3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年高考全国3卷语文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语文卷(全解全析)
语文第1页(共6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2018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语文·全解全析123478101112171819C B D B C B D CD A D C1.C 【解析】A 项,时间范围不对,“法律是根本和基石,依法治国是社会控制的根本方略”是在“现代法制国家”,而不是“自古以来”。
B 项,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道德提升人们的精神”,没有说“法律、舆论、宗教、习俗”可以“提升人们的精神”。
D 项,“任何时候,不能强求”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既要提倡‘入乡随俗’……要改变起来,并不容易”。
4.B 【解析】B 项,“一开始就打算在这片山坡上发展副业”无中生有。
5.①结构上,经过老韩的初步整理,无名山坡露出“真容”——陡峭多石,表明无名山坡确实不适合栽种植物,照应文本第2段对无名山坡的描述。
(2分)②内容上,无名山坡在老韩的逐步整理之下,种上桃树,表明老韩懂得因地制宜,根据山坡的实际情况,制订种植计划;(2分)也可以看出他对桃树生长环境的要求了如指掌,表明他的确是个水果种植能手。
(1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情节设置的原因,解答时,可从内容上看它是否起到突出主旨、强化感情、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是否有交代线索、前呼后应等作用。
第4段详写老韩整理陡峭多石的无名山坡并种上桃树,在结构上与第2段呼应,写出无名山坡确实不适宜栽种植物;在内容上凸显人物形象,写出老韩懂得因地制宜,并且是个种桃能手。
6.(1)①第一次采用侧面描写,第二次采用正面描写(动作、语言描写)。
(2分)(2)①第一次“我”并未见到老韩,是旁人告诉“我”老韩在山顶除草,即使桃花山的桃树已开花结果,成为景点,创造了收入,老韩依然坚守农民本色,认真侍弄着自己的桃树,写出了老韩的勤劳、质朴以及对土地的热爱。
(2分)②第二次“我”见到老韩,采用正面描写,写他的动作“端着烟杆”“吧嗒吧嗒地抽烟”,写他的语言“怕啥?谁都不来,山不还在这里么”,反映了老韩朴实、不忘农民之根本。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蚌埠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卷交回即可。
第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初遗民诗人的心态清初遗民诗人的心路历程和心态呈现,大体可以归纳为四种取向,即烈士心态、孤臣心态、隐士心态和游子心态。
这些心态皆与明清易代的巨变紧密联系。
明清易代之时,士人必须做出自己的抉择。
在此情形之下,腆颜事敌、投降变节者有之,杀身成仁者亦有之。
清初,部分士人虽生活在新朝,却耻为新朝所用,其人其节与杀身成仁者同。
像顾炎武、阎尔梅、屈大均、王夫之、冒襄等人,鼎革之际都曾参加过实际的抗清斗争,志在恢复。
当清王朝统治逐步稳定后,他们坚决不仕新朝,且时时系念故国,表现出凛然气节。
我们以冒襄为例,作为“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在明清之际政坛、文坛均有着深广的影响。
他参加抗清运动失败后,又支持过郑成功等人的复明运动,屡拒征召后,隐居在水绘园。
中国传统士人对于自身进退出处非常看重,认为它是事关品行名声的大节,不可稍有差池。
明清易代之祸,尤其又是外族入主中原,使素重“夷夏之辨”的士人们认为是亘古未有之“大变”。
在此等“大变”面前,何去何从,不单事关政治立场的去取,更是人伦道德的抉择。
此时,许多士人选择了坚守,他们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屹立不倒的中流砥柱。
故国既已不复存在,恢复的希望也极为渺茫,然而人格的坚守还在继续。
故国之思是他们的普遍心态,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黄周星等遗民诗人都具有代表性。
他们“悲歌当哭”,以悲怆感怀的笔调,悼念故国,令人不忍卒读。
清初遗民诗人大多参加过抗清的军事斗争。
2018年全国高考III卷语文试卷和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高考III卷语文试卷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
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
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
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
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
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
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含答案
福州八中2018—2018学年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018.11.14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人类要求装饰的动机,人类学家认为是最原始的。
人类学家以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大多数原始民族中,有不穿衣服的民族,而没有不装饰的民族。
我们人类在年幼的时候,喜欢在颈项上围着草珠或野花环之类的东西,在帽子上插一片羽毛,在身上涂些泥土或色彩。
人猿在行走的时候,带着一根绳子,一块破布,一片草皮,或一条枝杈。
他们使用此种“挂布披荆”的办法,以增加自身的快乐。
无疑的,他们这种举动,与人类具有同一目的——是对于装饰发生兴趣的表示。
人类喜爱装饰的倾向,不但在增加自身的快感,还在扮演一个角色,如同做一种游戏般,激动一些群众,博得同情。
这种美化自己,以引起别人的赞慕的行为,为装饰的主要目的。
但是除了满足自己快乐之外,还含有供人欣赏,以激起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作用。
这种原始民族和年幼儿童,无意为了名誉金钱,而获得的愉快之情,是最初的艺术表现。
这个装饰的动机,渐渐普遍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产生艺术运动。
这种艺术运动,有静的和动的两类,腓赫纳说:“前一类的艺术,是经过静态去求快感的,另一类的艺术是经过动态或转变的形式去求快感的。
所以在前者,是借着静物的变形或结合,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而后者,是用身体的运动和时间的变迁,来完成艺术家的目的。
”我们现在就是从静的艺术——造型艺术中的装饰艺术,来做一番研讨。
人既直立了,两手就可以用来抓东西撕东西,同时也就感觉到了东西的质的坚柔、形的大小的区别,并且可以用手将东西堆、砌、聚、散。
久而久之,就有人在坚柔、大小、堆砌、聚散之间,加以变形或结合。
另外一方面,人的两手养成了拥抱、推拒、攀援、攻击的能力,这些举动一有节奏,就能唤起运动的快感。
我们现在要研究的是前一种,用手在东西的坚柔、大小、堆砌、聚散之间,加以变形或结合的艺术。
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材料三2013年,日本参议院通过《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此外,文部科学省增加了学校辅导员和护理员的数量,扩充学校咨询机构及校园社会工作者的规模,并设置 24小时不间断服务咨询电话,以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
澳大利亚专门建立了政府组织和网站,帮助学校解决欺凌现象,同时将反对欺凌、骚扰、歧视、暴力的教育列入教学大纲。
每年三月的第三个星期五,是国家命名的“反欺凌日”。
中国学校普遍对校园欺凌行为不愿承认也不愿正视,但也有些民间机构开始自发地进行校园欺凌行为的干预。
广州市“青年地带”于 2012年启动了反校园欺凌服务项目,他们与政府合作,对海珠区12所学校每校派驻两名社工。
“青年地带”正在筹备开发一个名为“校园零欺凌”的 APP,希望能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青少年、家长和教师的互动,普及预防及应对校园欺凌的信息,实现对校园欺凌真实情况的评估。
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难题,也是全世界关于青少年成长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
B.校园欺凌方式多种多样,呈现出隐蔽性与帮派化的特点,归根到底其实都是成人社会的映射。
C.产生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涉及青年自身和教育环境,外部环境的状况直接导致了校园欺凌现象的产生。
D.目前我国“反校园欺凌”只能依靠民间机构,随着时代的变化,“反欺凌”的新手段也应运而生。
5.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材料一显示,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欺凌成为校园欺凌的一种主要方式,这种间接欺凌的伤害远大于直接欺凌。
B.材料一显示,由于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楼梯拐角、厕所、寝室等几乎没有外力控制的环境,所以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
C.材料二中专家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应对、处理孩子间的冲突,正确宣泄情绪。
D.材料三显示,发达国家对校园欺凌现象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这些都值得我国借鉴。
2018年全国三卷语文试卷评讲分析
2018年全国三卷语文试卷评讲分析第5题。
满分六分,平均分四分以上。
大多数学生都能答出先行者落地后的悲伤和看到地球上还有人类后的充满信心两条。
第一条这种忐忑不安很少学生体会到。
有的回答看到地球后的喜悦,有的回答为地球祈祷。
有一些学生不分条作答。
第6题,分值6分,学生得3分者居多。
失分原因:1.没有读懂文章,实话实说这篇文章对高一学生来说很难。
2.没有审准题干,题干是结合文本,谈谈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和幻想。
谈科学和幻想有个前提是科幻小说中,不是抛开前提谈。
好多同学都是泛泛谈幻想和科学的关系。
一般的科学和幻想的关系应该是幻想是基础,在追求幻想的实践中行成了科学,反过来在科学的基础上去形成新幻想,二着互为依托共同发展。
科幻小说是人类对未来生活的展望,或者对未来危机的思考。
它的幻想是建立在目前的科学基础之上的,如科幻小说中人物驾驶的交通工具,使用的武器,都是目前现实的延伸。
所以在科幻小说中,科学是幻想的基础,幻想是科学的延伸,这和泛泛的科学和幻想是有区别的。
3,谈的是两者关系,一定是双方的联系,不是各谈各的,最后才说有联系,二者的联系要说清楚。
4.分点作答还是有学生不做。
这次改卷前忘了说了,下次月考或周练,提前安排,凡是不分点作答的,本题一律零分。
第9题: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不连续性的材料阅读进行信息的筛选,以及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满分6分,平均得分在三四分左右。
主要问题有:1:没有分条作答,不标出序号。
2:字迹很差。
3:答案的相关信息集中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中,大部分同学可以从文段里面找到相关的句子,但是是直接抄下来的,而没有进行答案的梳理和整合。
4:不会对得分点进行整合,例如答案第三条是“图书的传播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方式也发生转变”,很多学生抄的句子“图书出版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传播,并且不会受时间的空间的限制”,这样的答案就很啰嗦。
13题:针对此次月考的翻译,着实有些困难,通次改卷发现,第一题得分率比较低,如果严格按照标准答案得两三分是已算高的,还有很多同学交了空白,第二题得分率较高,一般在三到四分也有得满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参考答案: • 6. (3分)C(厉:同“砺”,磨砺。) • 7. (3 分 )C( 文 中 指 父 训 , 父 教 。 ) • 8.(1)(4分)外形挺直但影子弯曲,我没有听说这样的情形,先生孝敬父母、 友爱兄弟的行为可以延及到政事上,高尚的品行可以对他人有益处。 • 评分建议: 一句1分;语句通顺,大意对即可。 • (2)(5分)我听说郭雨山侍奉父亲时,可以说无微不至,只是称赞他父亲的 美好时,就不敢用接近于虚妄的过分言辞。 • 评分建议:“事” 、“温” 、“邻” 、“诬”,语句通顺,各1分。 • 9.(4分)外和中直;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悉心育人;重视德能;达观世务。 •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 阅卷要求: • 8.⑴直其表而影曲者,吾未之闻也,先生孝友可以施于政,尊行可以加 人。(4分) • “直”译为使动;“者”代“的人、的事、的情形”;“吾未之闻”译为 宾语前置,或前面已译出“者”,宾语“之”承前省;“施”“加”译为 施展、施加等;只要语句通顺,都可以。 • ⑵吾闻君子之事亲也,可以无所不至,独称其亲之善,则不敢溢词以邻于 诬。(5分) • “君子”可不译,也可译为“郭璧斋的儿子”。“无所不至”可译为“没 有什么地方没有做到”。“溢词”可译为“溢美之词”。 • 9.“悉心育人”只要概括到有教育人的意思即可。“重视德能”“达观世 务”根据文中“夫以先生之德之能,于科名何与轻重?其达观内外,何尝 不明青紫如糠秕?”而来,不能简单概括为“淡泊名利”,所以答“淡泊 名利”之类,不得分。
• 其达观内外,何尝不 明青紫如糠秕?然终 不自画,诚欲有所白 于时,而又恶夫庸庸 者,一蹶而不复振, 乃借恬退之名,以文 陋而售其巧。故思有 以厉之耳。以志则如 彼,以遇则如此,此 岂尽有司之咎哉?盖 所谓天也。
他的修身和行事如此达观,哪里不 明白那高官显爵就像是谷糠一样微不 足道?然而最终却没有自已限制自己, 实在是想对当世有所陈述,又厌恶那 种平庸无所作为,遭受一次挫折以后 就再也振作不起来的人,于是借着淡 于名利安然退隐的名义,用简陋的文 章来展现他的巧思。所以我想一定是 有什么在磨砺他。以他那样的志向, 却有这样的遭遇,这哪里全部是朝廷 的过错呢?大概就是所说的天意吧。
• 四人,季者早殇,二长者并穷 约不得怡。独朱氏妹所处稍裕, 而少遘痼疾,又离娩厄以死, 何命之不淑也!妹卒以八月晦 日,不逾月而吾祖母弃养。国 藩窃禄京朝,发一家书而两遭 期功之丧,又何痛也!于是泣 识其略,使咏春追埋清幽,且 叙其内外家之系而声以铭诗, 以宣吾辈(悲)。
我有四个姐妹,老三未成年而死亡, 两位大姐都穷困心情不愉快。只有 嫁给朱氏的小妹生活得稍微宽裕一 些,然而她小时候患有经久难治愈 的病,又遭遇难产而死。为什么命 运这么不好呢!小妹在八月三十日 去世,不到一个月我祖母也去世了。 我在京城任职,写一封家书而遭遇 了两位亲人去世,又是多么痛苦啊! 于是哭泣着写下了朱氏妹的事略, 让妹夫朱咏春追加埋入坟墓,并且 写了一首叙述她娘家婆家世系的铭 诗,用来表达我的悲伤。
•
前年是乙未年,正好遇到皇帝广施恩德, 前岁己(乙)未,恭遇栗 (覃)恩,臣僚得荣其亲。 臣子们可以使父母获得荣耀。当时郭璧斋 维时先生之家(冢)嗣观亭 先生的长子郭观亭前辈从翰林升为西曹, 前辈,既由翰林官西曹,两 按照先例朝廷要给郭观亭父辈和祖父辈封 世封赠如例。而先生犹以有 号。但是当时郭壁斋先生正在准备秋试, 事秋试,迁延不得请。于是 于是拖延没有能够得到封号。而当时郭壁 先生橐笔乡闱,十馀役矣。 斋先生已经参加乡试十几次了,跟随他交 从游之士得其口讲指画,或 往的读书人获得他的指点,很多人都仕途 皆扶摇直上。而现亭前辈昆 得意;郭观亭(和郭雨山)兄弟都得到了 仲皆得庭训,而翔步词林, 他的家教,考试得中进入了翰林院,一后 后先辉映。独先生黜抑良久, 一前互相映照;唯独郭璧斋先生长期以来 曾不一骋骐骥不足,固可解 没有考中,不曾能够像千里马一样放足驰 乎?夫以先生之德之能,于 骋,这种情况本来可以解释吗?凭借郭璧 斋先生的德行和能力,与科举考中而取得 科名何与轻重? 的功名相比哪个轻哪个重?
• 天欲厚之,则不如韫于石 而光愈远;丛之丰草之中 而荫愈广,而枝愈蕃。向 使先生假鸿渐之羽,激昂 云路,扬厉中外,讵不快 于志而裨益于时?精神有 时而竭,福荫有时而单, 是亦琢玉研木之说也。谓 能优游林泉,颐神弥性, 如今日也乎?谓能泽流似 续,光大门阀,如今日也 乎?
上天想优厚地对待他,就不如把玉藏在石 头中而玉的光芒照得更远;把大树放在茂 盛的草丛之中而树荫更广大,树枝更繁茂 (而不是把璞玉剖开把大树砍伐作为贡品 献给朝廷)。假如郭璧斋先生借着鸿鹄的 羽翼在云间昂扬高飞,内外都意气风发, 难道不也是心志舒畅并且对当世有所帮助 吗?(然而)精气元神总有枯竭的时候, 福分和恩荫也有单薄的时候,这也就是 (我先前说的)把璞玉剖开把大树砍伐的 道理一样啊。哪里还能像今天这样在树林 和山泉之间闲适地生活保养精神元气呢? 哪里还能像今天这样恩泽流布延续使门第 显赫盛大呢?
• 君子之于友也,可以无所不至, 道扬世德,则不敢虚述以近于 谀。余悉先生嘉言笃行稔矣! 今欲敷陈盛美,颂祷庞祺,深 惧其谀也,故不具论。第论天 之生材,此丰彼吝,大有权衡。
(可以什么事情都做,只是 不敢虚构陈述从而接近阿谀 奉承。我对郭璧斋先生的美 好的言辞淳厚的品行非常熟 悉啊!现在我想要详尽地陈 述他的美德,颂扬祝福吉祥, 但却深深地害怕是阿谀奉承 啊,所以就不具体陈述了。 只是议论一下上天让人材降 生,在这个方面优厚就会在 那个方面吝啬,具有非常严 格的法度。
高三三检语文试题评析
2018-5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1.(3分)A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 知道。形容人所共知。不言而喻--言:说明;喻:了解,明 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长江后浪推前浪 ---比喻新出现的有一定积淀积累的人事物等推动旧的人事物 等的在某方面的发展等情况。也可指有一定资历的新人新事 胜过旧人旧事。这山望着那山高--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 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 参考答案: • 10.(4分)领联写想象中离别后友人改变的容颜,颈联写想象中友人的艰 险旅途。 • 评分建议:每点2分,概括的内容要体现诗句描写的特征:只翻译或脱离 内容答情感等,不得 分。 • 11.(6分)《送人游蜀》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以景结情):通过想象锦 城的美好春景,劝慰友人不要因别离和路途遥远、艰险而悲愁;《送杜 少府之任蜀州》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用“ 元为在歧路,儿女共沾 巾 ” ,直接劝慰友人不要因为分别而忧伤。 • 评分建议:每点3 分,手法 1 分,分析 2分;意思对即可。
• 本年某月,先生六十寿辰。次嗣君雨山, 与余为同年发*(友),谬相知爱。将称 觞介寿,嘱余以言侑爵。吾闻君子之事 亲也,可以无所不至。独称其亲之善, 则不敢溢词以邻于诬。君子之于友也
今年某月,正好是郭璧斋先 生的六十岁生日。他的二儿 子郭雨山,和我是同一年考 中进士的友人,他对我非常 了解和错爱。他将要举杯庆 祝郭璧斋先生的生日,嘱咐 我写一篇文章来助酒兴。我 听说君子侍奉父母,可以什 么事情都做,只是称赞父母 的美好时,就不敢用溢美之 词从而接近虚妄;君子友爱 兄弟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 送人游蜀 马戴 • 别离杨柳陌,迢递蜀门行。 • 若听清猿后,应多白发生。 • 虹霓侵栈道,风雨杂江声。 • 过尽愁人处,烟花是锦城。 • 10.请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4分) • 1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尾联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尾联在 抒情方式上的不同点。(6分)
• 阅卷要求: • 10.严格按照评分建议阅卷,重在纠偏学生以翻译代概括,或以情感代内 容的错误做法。“改变的容颜”也可为“衰老的外貌”,“艰险旅途” 也可为“变幻的天气”等,只要能围绕内容,并写出特征即可,只是翻 译诗句,不得分。 • 11.需写出抒情方式的不同,并要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只写表达 豁达的人生态度,不得分,即使写,前面也必须交代表达怎样的情感。
• 第9题文言文内容概括,满分4分,学生平均得分1.43。 • 答案给了5点,一点一分,答对4点得满分。 • 问题:1、大多数学生能回答出前两点:外和中直;孝敬父母, 但第二点友爱兄弟基本回答不出。2、不少同学不能扣住题目中 的“为人处事”,胡编乱造,把能想到有关性格特点的词都写 上。3、对文意理解有误,不能准确把握文章内容。4、回答内 容要点有重复,有遗漏。5、书写较差,影响阅卷。建议:强调 学生的审题意识,加强训练,规范答题。
我的年伯郭壁斋先生,上天对待他大概是优厚 的了!先生年少时攻读诗书,树有远大的志向。 成年以后,(因是官员子孙而)增补为博士所 教授的弟子成员,不久就凭借优秀等第而成为 廪生。然而多次考试不中,以贡生的资格进入 国家设置的最高学府。到京城参加考试,仍然 没有考中。暂时代理几个月当阳县的掌管学校 的官员,儒学知识丰厚,一致像影子一样跟随 他学习。他在乡间居住(做百姓)时,与人交 往和气而内心正直,为人并不凶恶但是人们却 害怕他,以至于演唱杂剧的伶人们都不敢进入 他居住的乡里。谚语说:“桃树和李树不说话, 但人们峰拥而至从而树下自然形成了一条小 路。”外形挺直但影子弯曲,我没有听说这样 的情形,先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行为可以 延及到政事上,高尚的品行可以对他人有益处。
• 第8(1)满分4分,学生平均得分2.35分。 • 存在的问题:(1)翻译不准确,“影曲”译成“内心”, “直”译成“正直”(2)翻译不全面,“孝友”只译一个方 面(3)没有注意特殊句式 • 建议:训练学生踩点意识,通顺意识,学会把握文言翻译的 原则,规范答题。
• 第8(2)本题平均分较低,满分5分的翻译,平均分仅仅1.48分。 • 评分情况:总体来说,答题情况较差,学生多没有读懂句子,导致答案 乱写,语句不通,前后矛盾。具体来讲,“事”译为“侍奉”、“无所 不至”译为“无微不至(没有什么地方没有做到)”两个点得分较好; 而“溢”翻译成“过分(溢美)”,答正确的学生十不足一;“邻” (接近)、“诬”(虚妄)几乎没有同学能翻译出来的,所以能得4分或 5分的同学,屈指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