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异化现象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异化现象探析

摘要:消费本身是为了满足需要,但在西方现代社会中消费却成了目的,创造性的消费需求是幻想的需求,它加剧了人的生存困境,看似自由的消费行为实质上是消极的自由,是一种重占有的生存方式。在充斥着各种消费异化现象的今天,我们提倡把资源的有限性作为研究消费问题的前提,以此来深入研究处于消费社会的人类应当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关键词:消费;消费异化;消费社会;消费文明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消费主义逐渐兴起,传统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异化现象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消费异化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特有的消费形式,异化消费过程中,消费行为的目的发生了变化,消费不再是为了满足人们物质文化和生存的需要,而是为消费而消费,为占有而消费,人成为商品物的工具、奴隶,产生了对身心不利的结果。因此,消费背离了本来的意义,消费异化了。

一、消费异化的形成与实质

消费是人类个体生命得以延续所必需的, 也是社会繁荣进步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实践活动。但是,随着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的消费已不再是昔日单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的消费,相反,人们为了炫耀自己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大肆进行挥霍性的消费,消费主义盛行,进而导致消费异化的产生。

消费异化是人对消费品的价值追求的背离,消费者为生产者和经营者所支配,使人们自觉不自觉的趋从于产品的消费,消费者通过追求挥霍性的时尚消费来展现自己的身份、地位、经济实力,向社会显示自己的优越感,消费者成为消费品的奴仆。消费异化的实质是人自身本质的异化。此时的人们只能在他们的商品中识别出自身,由注重消费品的使用价值转向消费品的时尚价值,时尚成为人们评价消费品价值的重要尺度,致使符合时尚的商品的价格远远超出了其本真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与传统的原始文明时期消费观念完全不同。在传统的原始文明时期,消费是消费品客观性价值的衰退、自然物质结构的不断破坏过程,因而消费品的使用价值也不断地消减直至消失,只要消费品有使用价值就不会退出消费者的消费。然而在工业文明时期,消费品退出消费者的消费不是因为消费品客观价值的衰减,而是消费者主观价值符号价值的衰减,只要商品背离时尚就会被淘汰,造成有限资源的无度浪费,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

消费异化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者对自身价值及自身与商品的关系的错误定位。万俊人认为,人的需求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人的正常生理需求,这决定了基于人的正常生理需求的消费是必要的消费;另一种是人的心理需求,基于人的心理需求的消费也可以称为享受型的消费。人的自然的生理需求是基本恒定的、可以满足的,而作为一种欲望的心理需求却是无法彻底满足的。叔本华认为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它犹如一个无底洞,永远填不满。意识的本质就是盲目的欲望和永不疲倦的冲动。欲望、冲动是无穷无尽的,而满足却是暂时的、

有限的。当一个匮乏得到满足之后,会有片刻的幸福,但不久之后,人又会有新的匮乏,于是就有了新的不满,造成了新的痛苦,痛苦就来源于匮乏。这种无限的循环导致人受控于物,人与物的定位发生了颠倒,人被消费所异化。

炫耀性消费、奢侈性消费不断激起人们的消费欲望,使消费者陷入到无止境的消费循环和消费漩涡之中,把购物和消费当作幸福生活的现实写照。在由欲望引诱而成的消费价值的影响下,人们将消费行为蕴含的伦理道德因素抛掷脑后,只是竞相购买高档商品,无限制地追求物质享受、感官刺激和心理满足感,相互攀比、相互炫耀、挥霍浪费,超越正常的需求而成为一种病态消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消费主义价值观。所谓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就是人们的一种毫无顾忌、毫无节制的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并把消费看作是人生最高目的和最大幸福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消费主义主张消费就是一切,消费并不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了,而变成了生活的全部。消费充斥着人的生活,似乎人就是为了消费而存在,消费成了追求幸福的唯一途径,而拥有消费品的多寡变成了评价幸福的唯一标准。这种异化造成了伦理的失衡,扭曲了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人在消费中被全面异化了。

二、消费异化的表现形式——挥霍型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消费是一种人们在消费领域展开的集自然、社会和文化于一体的综合行为。然而,当消费社会来临,消费成为了一种异化消费。丹尼尔·贝尔在他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这样描述“消费社会”:它“强调花销和占有物质;并不断破坏着强调节约、俭朴、自我约束和谴责

冲动的传统价值观体系。同上述两种社会变化紧密联系的是技术革命,它借助于汽车、电影和无线电,打破了农村的孤立状态,并且破天荒地把乡村纳入了共同文化和民族社会。这种变革的实现使清教主义——一套支撑传统价值体系的习俗——业已终结。”消费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大众消费的兴起,随之而来的就是在消费大众化过程中,消费发生了异化。

消费异化是异化现象在消费领域中的表现,是人们把消费作为一种自我满足的手段,即人们以欲求而不是真实需要作为消费的出发点,从而导致人在消费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理性精神的丧失,使人的本质异化到消费品上的物化状态。消费本质上是人为刺激起来的幻想的满足,是一种与我们的真实自我相异化的虚幻活动。

在我国,以挥霍型消费为表现形式的消费异化现象日益严重。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月,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达8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5%,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国。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国内身家超过1,000万美元的富翁已逾万人,他们的挥霍浪费正肆无忌惮地改写着我们曾经节俭的优良传统。不仅如此,很多的工薪族也勒紧腰带向奢侈进军,出现“月光族”、“富翁”、“新贫族”,在贫富悬殊日益扩大的中国,消费异化得到了广泛传播,而这一切,挥霍浪费是灾难之源。人们无限制地追逐潮流,即便是不需要的也想拥有、也要拥有,过度消费让人们获得了物质上的极大满足,进入了消费异化的时代。这种只顾及时行乐而不顾后果的生活模式,在各个阶级中都存在相当大的市场,中上阶级同

下层阶级一样,都对此感到内疚,因为他们的生活超出了他们的财力,他们过着挥霍浪费的生活,极尽炫耀享乐轻浮之能事。

以挥霍型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为表现形式的消费异化现象,在当前的消费领域中比比皆是,而这种挥霍型消费的后果,就是人类的生存危机。显然,消费社会的消费已经背离了消费的本质,成为一种异化消费。

三、异化消费的心理机制

现实社会中,人们对商品的消费,不仅在于它的使用价值,而主要是消费它们的形象,即从形象中获取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因此,影像就代替了使用价值,成为使用价值的代用品,消费具有了一种符号和影像意义,人们获得某种消费品,根本就不是出于使用的目的,只是为了占有它们,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就成为一种消费动力,即使是对自己无用的商品,也会感到满意,只要它们有炫耀作用,表现了拥有者的身份。人们实际上只是在消费一种幻想,消费成了对人为激发的幻想的满足,成了与人们具体的、实在的自我相离异的幻想行为。弗洛姆说,事实上,我们在吃一个幻想,而与我们所吃的物品没有关系。我们的消费行为根本不考虑我们自己的口味和身体,我们在喝商标,因为广告牌上有漂亮的青年男女在喝可口可乐的照片,我们在喝那幅照片,我们在喝“停一下,提提精神”的广告标语。我们只能通过消费来与客体和世界建立联系,来获得一种身份和建构意义,借助于我们所购买的东西来确定我们是怎样的人,正如西方的一则广告所言“我买故我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