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最新高中化学必修一重要知识点超详细点总结(全面)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 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运动。

3.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分为周期和族。

- 周期表示电子能级,族表示最外层电子数。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5.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反应物和生成物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

-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计算1.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中所含基本单位(原子、分子、离子等)数量的物理量。

- 单位是摩尔(mol)。

2. 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是一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是克/摩尔(g/mol)。

3. 气体定律- 波义耳定律:在恒温条件下,气体体积与压强成反比。

- 查理定律:在恒压条件下,气体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 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等体积气体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

4. 溶液的浓度- 质量百分浓度: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百分比。

- 体积百分浓度:溶液中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百分比。

- 摩尔浓度:溶液中溶质的量(mol)与溶液体积(L)的比值。

5. 酸碱滴定- 滴定是通过已知浓度的溶液来测定未知浓度溶液浓度的方法。

- 酸碱滴定是利用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进行的滴定。

三、无机化学1.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理论:酸是产生氢离子的物质,碱是产生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 布朗斯特-劳里理论:酸是质子的供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2. 盐类的水解- 盐类水解是盐在水中溶解后,离子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或碱的现象。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1一.化学实验安全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烧等。

).易燃易爆气体实验时,应注意纯度检查,尾气应焚烧或妥善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将浓碱洒在实验平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再用水冲洗。

皮肤上的浓碱应该是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到眼睛里,用水冲洗,然后用硼酸溶液冲洗。

(5)钠和磷的火应该用沙子覆盖。

(6)如果酒精等易燃有机物在小范围内着火,迅速用湿抹布覆盖。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比如掌握仪器和药物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过滤和蒸发实验1—1粗盐的提纯:注意事项:(1)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蒸馏和萃取3.(1)蒸馏原理:利用不同的沸点去除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3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仪器:温度计、蒸馏瓶、石棉网、铁架、酒精灯、冷凝管、喇叭管、锥形瓶。

操作:连接好装置,通入冷凝水,开始加热。

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现象:随着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度后沸腾,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液体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打开冷凝水,再加热。

⑤溶液不可蒸干。

(2)萃取原理:用一种溶液从它和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萃取溶质。

仪器:分液漏斗,烧杯步骤:①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量取10mL碘的饱和溶液倒入分液漏斗,注入4mLCCl4,盖好瓶塞。

③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④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⑤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从下端口放出下层溶液,从上端口倒出上层溶液.注意事项:A.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4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4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3、胶体:(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二)离子反应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混合物)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

固态电解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2、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如:Al2(SO4)3=2Al3++3SO42-二、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的强电解质(易容的盐、强酸、强碱)写成离子形式。

常见易溶的强电解质有:三大强酸(H2SO4、HCl、HNO3),四大强碱[NaOH、KOH、Ba (OH)2、Ca(OH)2(澄清石灰水拆,石灰乳不拆)],可溶性盐,这些物质拆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一律保留化学式。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全面总结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全面总结

必修1全册基本内容梳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安全(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 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 Cl-+Ag+=AgCl↓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 SO42—+Ba2+=BaSO4↓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必须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是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的基础,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物质的组成与变化1. 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的电荷为正,中子没有电荷,电子的电荷为负。

2.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

3. 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原子核带正电荷,质子的数量决定元素的原子序数。

4. 原子量和摩尔质量:原子量是单个原子相对于碳-12的质量比,摩尔质量是1摩尔(6.022×10^23个实物粒子)物质的质量。

二、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原料和产物,要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2. 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和离解反应等。

3. 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可以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释放能量,吸热反应吸收能量。

4.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受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三、离子与电离1.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2. 电离:物质在溶剂中分解成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电离程度和电离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有关。

四、电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 布居数:能级和轨道上的电子数称为布居数,根据能级和轨道分布的规律,我们可以了解到元素的电子结构。

2.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根据元素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规律,将元素按照性质进行分类的表格。

3. 周期性规律:随着原子序数增加,元素周期表上的性质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例如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等。

五、化合价与化合物1. 化合价:化合价是1个原子中价电子对于该原子与其他原子化合所表现出来的价值。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全面总结高中化学必修1 涵盖了众多重要的知识点,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基础。

下面就来为大家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

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过滤: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例如,分离泥沙和水。

蒸发:用于从溶液中得到固体溶质。

比如,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

蒸馏:利用沸点的不同分离互溶液体混合物。

像制取蒸馏水。

萃取和分液: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另一种溶剂中提取出来;分液则是将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同的液体分离开。

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n):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单位是摩尔(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NA):约为 602×10²³ mol⁻¹,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均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个。

摩尔质量(M):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Vm):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标准状况下(0℃,101 kPa),Vm 约为 224 L/mol。

物质的量浓度(c):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物质的分类简单分类法:包括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和浊液。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2、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书写时要遵循“写、拆、删、查”的步骤。

3、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具有氧化性。

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三、金属及其化合物1、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如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新版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超全)按章节排布

新版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超全)按章节排布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 Fe(OH)3 溶 胶、 Al(OH)3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3、胶体的制备
水解促进法:FeCl3+3H2O(沸)= Fe(OH)3 (胶体)+3HCl
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 、HCl、HBr、
HI 、HClO4
酸 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一元酸:HCl、HNO3

按电离出的 H+数分 二元酸:H2SO4、H2SO3

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KOH、
Ca(OH)2

按强弱分 弱碱:NH3·H2O、Fe(OH)3
说明:A、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荷,但胶体都是电中性的。胶粒带电的原因:胶体中 单个胶粒的体积小,因而胶体中胶粒的表面积大,因而具备吸附能力。有的胶体中的胶粒吸 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有的则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胶体的提纯,可采用渗析法来提纯 胶体。使分子或离子通过半透膜从胶体里分离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渗析法。其原理是胶体粒子 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和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但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故不能用滤纸 提纯胶体。
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分类及转化
一、物质的分类
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 等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高中化学必修一章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章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章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共分为8个章节,分别是: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与化合物、物质的量与化学反应、气体与溶液、热化学与能量守恒、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与社会。

下面是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1. 物质的组成:
- 纯物质与混合物
- 常见的纯物质和混合物
-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 原子的基本结构
-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
- 原子序数、原子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3. 化学键与化合物:
- 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概念和特点
- 离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态的概念
4. 物质的量与化学反应:
- 摩尔与物质的量
-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 摩尔质量与摩尔体积的概念- 气体的摩尔体积与比容定律
5. 气体与溶液: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 溶解度和溶液浓度的概念-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
- 溶液的稀释和浓缩
6. 热化学与能量守恒:
-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内能、焓和焓变的概念
-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方程式- 燃烧反应和燃烧热
7.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 物质的物理状态和性质
-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晶体结构和晶体的特点
- 分子结构与分子间力的影响
8. 化学与社会:
- 制药工业与化学
- 环境保护与化学
- 工业生产与化学
- 农业与化学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章节中的核心内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模式,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重点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重点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重点归纳高中化学必修一是重要的基础化学课程。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许多基础概念和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重点进行归纳总结。

1. 原子、分子和离子原子是最基本的化学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起来的粒子。

离子是由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形成的带电粒子。

在学习化学中,我们需要了解原子的组成、元素的周期表、离子的命名规则等。

2. 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和摩尔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一种形式,它描述的是原始物质转化为产物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它记载了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摩尔是化学物质的计量单位,它表示物质中粒子(原子、分子或离子)数的数量。

在学习化学反应中,我们需要掌握反应类型、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式以及计算摩尔数等。

3. 酸碱理论和pH值酸碱理论是研究酸碱反应的化学理论。

酸是指能够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指能够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酸碱反应中,酸和碱中和后会产生水和盐。

pH值是酸碱度的一个指标,它用来衡量溶液的酸碱程度。

在学习酸碱理论和pH值时,我们需要掌握酸碱的定义、酸碱指示剂的作用以及计算pH值等。

4.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位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电子转移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原子或离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

电位是一种用来描述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方向和强度的物理量。

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和电位时,我们需要掌握氧化还原的定义、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荷转移过程、电位差的作用以及计算电位差等。

5. 碳的化学碳是有机化合物的基础,有机化学研究的就是碳的化学性质。

在碳的化学中,我们需要了解碳的化合价、有机化学的分子式和分子结构、碳的单元基团以及烃类、醇类、醛类、酮类等常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以上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重点的归纳总结。

学生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解概念、掌握实际应用和联系、进行实验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化学知识的水平和应用能力。

2024年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2篇)

2024年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2篇)

2024年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____年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____字)1. 化学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

2.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荷,围绕原子核的能级中运动。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而成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数表示原子层次,族数表示原子的外层电子数。

4. 化学键:化学键是由原子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连接。

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静电力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共价键是由电子的共用而形成的化学键;金属键主要存在于金属元素中,是由自由电子形成的。

5.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反应物位于化学方程式的左边,产物位于化学方程式的右边。

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可以用系数表示物质的摩尔比例。

6.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的量或产物生成的量。

速率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来确定。

7. 摩尔质量和化学计量:化学变化中物质的量的变化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摩尔比例来确定的。

摩尔质量是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摩尔数之比。

8. 气体:气体是一种物质状态,其特点是体积可压缩,容易扩散。

气体的性质可以通过状态方程来描述,最常用的状态方程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9. 溶液: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一种混合物。

溶剂是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

10. 酸碱中和与pH值:酸碱中和是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pH值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pH值越小,溶液越酸;pH值越大,溶液越碱。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别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获取的系统,叫分别系。

被分其他物质称作分别质(能够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别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别剂(能够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别系的比较分别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点可否经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均匀、透明、牢固能没有NaCl 、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牢固能有Fe(OH)3 胶体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牢固不能够没有泥水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各样各样的化学变化,依照必然的标准能够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 )依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能够分为:A、化合反应(A+B=AB )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2 )依照反应中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3 )依照反应中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点: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相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可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定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其实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 、SO3 、CO2 )、大多数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本质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它不但表示一个详尽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种类的离子反应。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分类分散系是指将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而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则称为分散剂,也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溶液、胶体和浊液是三种常见的分散系,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以及有无丁达尔效应。

例如,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小于1nm,外观均匀、透明、稳定,且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比如NaCl和蔗糖溶液;而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外观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例如Fe(OH)3胶体;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例如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根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其中,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化学变化可以分为四类:化合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置换反应(A+BC=AC+B)和复分解反应(XXX)。

2.化学变化还可以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来进行分类。

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分子反应则是指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化学变化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其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2.离子反应1.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和盐。

而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则被称为非电解质。

需要注意的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在于能否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导电。

此外,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例如铜、铝和石墨等,而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CO2)以及大部分有机物则属于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式的一种方法。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超详细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具有固定的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物质的量- 摩尔(mol):物质的量的单位,定义为一物质中包含的粒子数等于12克纯碳-12中原子数的集合。

- 阿伏伽德罗常数(NA):1摩尔物质中所含粒子数,约为6.022 x 10^23。

3. 化学反应- 反应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通常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等。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5. 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H+)的供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 水溶液pH: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 = -log[H+]。

二、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表- 周期:元素按原子序数增加排列成行。

-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至第2族和第13至第18族的元素。

-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至第12族的元素。

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3. 配位化合物- 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

- 中心离子:通常为金属离子,能接受配体的孤对电子。

4.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氧化物、酸、碱、盐:非金属元素与氧、氢、金属或其他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

5.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金属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合金的性质等。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烃:仅由碳和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 衍生物:烃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形成的化合物。

2. 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一个原子或基团被另一个取代。

- 加成反应:两个或多个分子结合形成一个更大的分子。

- 消除反应: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脱离,形成双键或三键。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是我国高中化学课程中的第一个模块,主要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和化学计算三个部分。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组成的。

3.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碳元素为主要组成元素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是非碳元素为主要组成元素的化合物。

4. 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是发生化学反应前已经存在的物质,生成物是在化学反应中新生成的物质。

5.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摩尔数与生成物的摩尔数是以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系数为比例关系。

6. 原子实:原子实是指原子核和其周围的电子云。

7.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由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的化学性质组成的表格。

8.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特点: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将元素排列的,在周期表中,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布,可以看出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

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记号。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式及其反应系数组成。

3. 化学反应的平衡: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系数来表示的。

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处于一种稳定的比例关系时,称为化学反应达到了平衡。

4. 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物质的量之间的计算和化学反应的应用。

5. 原子量和分子量:原子量是指元素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分子量是指分子中各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6. 摩尔和摩尔质量: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摩尔质量是指一摩尔物质的质量。

最新-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复习(通用6篇)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最新-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复习(通用6篇)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复习(通用6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是编辑午夜为大家整理的6篇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复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必修一篇一第一单元1——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

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最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2,氢化物越稳定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的量:用于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单位为摩尔(mol)。

2. 摩尔质量:指1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摩尔(g/mol)。

3. 阿伏伽德罗常数:1摩尔物质中所含粒子数,约为6.022 x 10^23 mol^-1。

4.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升(mol/L)。

二、化学反应基础1. 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其比例关系的式子。

2. 化学计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3.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特征为氧化数的变化。

4. 酸碱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水和盐的反应。

三、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2. 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周期性变化。

3. 族(组):周期表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的垂直排列。

4. 周期:周期表中按照电子层数排列的元素水平排列。

四、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3.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4. 分子的几何形状:由原子在空间中的排列决定,如VSEPR理论。

五、溶液与溶解度1. 溶液:一种或多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2.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特定溶剂中能溶解特定量溶质的能力。

3. 饱和溶液:在给定条件下,溶质已经达到最大溶解量的状态。

4. 溶解度积(Ksp):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离子浓度乘积的常数值。

六、酸碱理论1. 布朗斯特-劳里(Brønsted-Lowry)理论:酸是质子(H+)的供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2. 酸碱指示剂:能够根据溶液酸碱性改变颜色的物质。

3.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数值,pH = -log[H+],其中[H+]是氢离子浓度。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摩尔和化学计量。

4. 基本的量和质关系: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二、物质的微观结构1. 原子的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2. 原子结构模型:Rutherford核模型和玻尔轨道模型。

3. 原子核的特性:相对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

4. 元素周期表:周期律、主族和副族、周期趋势和同位素。

三、化学键的形成与分解1. 价电子和离子键:价电子的数量和价层的填充规律。

2. 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的概念、价电子对和多重共价键。

3. 金属键和离子键的特性:金属的性质和离子键的离子晶体结构。

4. 化学键的强度和化学键的能力。

四、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结构:物质的颗粒和物质的间隙。

2. 固体的结构:晶体和非晶质。

晶体的分类和晶体结构。

3. 液体的结构:液体的流动性、表面张力和粘性。

4. 气体的结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的压力。

五、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和速率表达式。

2. 化学平衡:平衡状态、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3. 平衡的移动:Le Chatelier原理和影响平衡的因素。

4. 平衡的应用:平衡的工业应用和平衡的环境应用。

六、电解质溶液和电化学1. 电解质溶液:电离和电离度。

强酸和强碱。

2. 电导性和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电导率和离子移动性。

3. 电化学和电解池:电化学反应和电解池的结构。

4. 金属的电化学性质:金属腐蚀和电化学法保护金属。

七、酸碱性与盐类1. 酸碱的概念:Arrhenius理论和Brønsted-Lowry理论。

2. 酸碱中的氢离子:pH值、酸碱指示剂和酸碱滴定。

3. 盐类的形成:酸中和反应和酸酸中和反应。

4. 盐类的性质:盐的离子性、水合物和盐的溶解性。

八、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碳原子和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12/2
原创精品资料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12/2
原创精品资料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12/2
原创精品资料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12/2
原/2
原创精品资料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12/2
原创精品资料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12/2
原创精品资料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12/2
原创精品资料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12/2
原创精品资料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12/2
原创精品资料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12/2
原创精品资料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12/2
原创精品资料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12/2
原创精品资料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12/2
原创精品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