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高中化学极限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7·极限法
极限判断是指从事物的极端上来考虑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该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确定了事物发展的最大(或最小)程度以及事物发生的范围。
例1 :在120℃时分别进行如下四个反应:
A.2H2S+O2=2H2O+2S B.2H2S+3O2=2H2O+2SO2
C.C2H4+3O2=2H2O+2CO2D.C4H8+6O2=4H2O+4CO2
(l)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总压强(P)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2)若反应在压强恒定容积可变的容器内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体积(V)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V前
方法:从反应物全部变成生成物来作极限判断。
解析:(1)在容积固定的容器内,四个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除硫单质外均为气体,
总结:解本题还应用了物理学中气态方程和化学中的阿伏加德罗定律。这是一道物理和化学学科间综合试题,体现了当今的命题方向。
例2 :把含有某一种氯化物杂质的氯化镁粉末95mg溶于水后,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
生成氯化银沉淀300mg,则该氯化镁中的杂质可能是()
A.氯化钠B.氯化铝C.氯化钾D.氯化钙
方法:采用极值法或平均分子量法。
解析:[解法一]:(极值法)
假设95mg全为MgCl2,无杂质,则有:MgCl2 ~ 2AgCl
95mg2×143.5mg
生成沉淀为287mg,所以假设95mg全部为杂质时,产生的AgCl沉淀应大于300mg。
总结:极值法和平均分子量法本质上是相同的,目的都是求出杂质相对分子量的区间值,或者杂质中金属元素的原子量的区间值,再逐一与选项比较,筛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例3 :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反应器中,有一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两侧分别进行如图所示的可逆反应.各物质的起始加入量如下:A、B和C均为4.0mol、D为6.5 mol、F为2.0 mol,设E为x mol.当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以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并且隔板恰好处于反应器的正中位置.请填写以下空白:
(1)若x=4.5,则右侧反应在起始时向(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该方向进行,则x的最大取值应小于.
(2)若x分别为4.5和5.0,则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反应达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 (填“相等”、“不相等”或“不能确定”).其理由是:。
方法:解答该题时,首先要考虑两侧都达到平衡时物质的量必须相等,然后要从完全反应的角度去考虑极大值,因是可逆反应,所以又应小于极大值。至于第(3)问,应从两平衡体系的相互关系去分析,即两体系温度始终相同。
解析:(1)已知左侧平衡时总物质的量为12.0 mol,因此右侧达到平衡时的总物质的量应为12.0 mol。现x = 4.5, 则右侧起始时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4.5 + 6.5 + 2.0 =13。反应在起始时必须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才能使物质的量变成12mol。
确定x
的最大取值应小于多少,可通过两种方法求解。
方法一:假定加入的x molE完全转化时,则D余(6.5 —x/2)mol,F共有(2.0 + x)mol,
由(6.5 —x/2)+
(2.0 + x)= 12.0 ,解得x = 7.0 。则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正反应方向
进行,则x的最大取值应小于7。
方法二:设达平衡时E的消耗量为2amol。
起始时: 6.5 x 2.0
平衡时: 6.5-a x-2a 2.0+2a
因左侧反应混和物总的物质的量为12mol,所以达平衡时右侧反应需满足:
(2)因为这两种情况是在两个不同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的,平衡状态不同,所以A的物质的量也不同。
总结:压强对平衡体系的影响在众多的可逆反应分析中经常出现,此类试题要求考生既要分析平衡状态,又要分析相互影响,有时还要考虑极限值问题。
例4 :pH = 5和pH = 3的两种盐酸,以等体积混合溶液的pH 是()
A.2 B.3.3 C.4 D.8
方法:根据端值及平均值分析。
解析:根据平均值原则,端值一﹤平均值﹤端值二,不可能为A,D,而pH是对c(H+)取负对数后得到的值,不是简单地将pH1和pH2相加求算术平均数,所以不可能是C 。以此答案只能为B。
总结:此题也可根据两强酸等体积混合后巧用pH混= pH小+ 0.3获得结果。
例5 :取3.5 g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若2.5g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应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4 B.40 C.56 D.65
方法:采用极限值分析,找出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范围,而后对照选项获得结果。
例6 :在一定条件下,气体A可发生如下反应:2 A(g) B(g)+3 C(g)。若已知所得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4.25。则A的式量可能是()
A.8.5 B.16 C.17 D.34
方法:采用极值法分析。
解析:假设A物质没有发生反应,则A的式量为8.5。如果A全部转化为B和C,则B、C 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为8.5,A的式量为17。题中反应为可逆反应,故答案为B。
总结:该题利用化学平衡部分的三态进行分析计算也可获得答案,但耗时较多。
例7 :取5.4 g由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组成的混合物,使之与足量水反应,蒸发反应后的溶液,得到8 g无水晶体。通过计算判断此金属为哪一种碱金属。
方法:此题只需用极值法确定R的原子量的取值范围,再对照碱金属的原子量即可判断R 为何种碱金属。
解析:题中的反应有:2R + 2H2O = 2ROH + H2↑,R2O + H2O = 2ROH 。
设5.4 g全部是金属R,R的原子量为x,则R的摩尔质量为x g /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