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5.2 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解读

合集下载

《普通高中2017级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解读

《普通高中2017级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解读

流的大气水平运动。
1.目标定位:合格+等级; 2.教学建议: ①个别版本,需要补充教材内容。 ②尽管是合格+等级,也要按等级考试要求实施教学:强化原理、 模拟实验、图解教学,注重地理现象的阐析。 ③可将选修1-1大气的水平运动内容提前,因为必修一要用到这一 部分内容。
选修Ⅰ课程
选修Ⅰ-1 自然地理基础 选修Ⅰ-2 区域发展 选修Ⅰ-3
环境保护/旅游地理
选修Ⅱ课程
侧重自然领域 ● 宇宙与地球 ● 海洋地理 ● 自然灾害与防治 侧重人文领域 ● 环境保护/旅游地理 ● 城乡规划 侧重技术与实践领域 ●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过渡课程变化及说明 1. 课程结构
必修课程:
地理1、地理2 选修Ⅰ-2 区域发展
理2也占一定比例,还涉及初中地理。
时间: ①合格考安排在高一结束。 ②等级考安排在高三结束,均由山东省自主命题。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必修课程
(一)必修课程及变化
模块 地理1
地理2
开设年级 高一上学期
高一下学期
课时 36*
36
内容标准要点 7
7*
必修课程及变化特别说明
1.减量: 地理1,内容标准要点由18缩减为7; 地理2,内容标准要点由17整合为7。 2.减时: 地理1,可在20课时内完成。 3.新增: ①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②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 的措施。
内容标准
教学内容建议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老师建议:大气的水平运动—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生产生活的 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联系。 风也应该讲,以便理解热力环

五、学业质量——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word文档)

五、学业质量——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word文档)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二)学业质量水平
地理学业质量水平分为四级。

每一级水平主要表现为学生整合不同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复杂程度的情境中运用各种重要概念、思维、方法和观念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征。

水平1至水平4具有由低到高逐渐递进的关系。

水平
质量描述
1 1—1在简单、熟悉的情境中,能够辨识地貌、大气、水、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简单分析其中两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能够辨识人口、城乡、产业、文化等人文理事象的地理特点,简单分析其中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1—2根据提示,能够辨识日常生活区域的某些自然地理要素特征;能够简单辨析日常生活区域内某产业的部分区位因素和特点。

(区域认知)
1—3借助他人的帮助,能够使用遥感影像等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和其他地理工具,对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和相关自然现象进行初步观察,并设计简单的实验;能够收集人口、城乡、产业、文化等方面的人文地理信息,开展社会调查;能够在地理实践中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想法,表现出合作的意识、求真的态度与应用知识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
22—1对于给定的简单地理事象,能够简单分析地貌、大气、水、土壤、植被等自然
地理要素中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解释地球演化、热力环流、水循环等的时空变化
过程,辨识某些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和结果,能够简单分
析人口、城乡、产业、文化等人文地理事象之间,以及它们与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
解释人口分布、城乡内部空间结构、城镇化、产业区位等的时空变化过程,结合某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性质和理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初中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课程。

开设高中地理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备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

”可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提高生命品质为目的,他首次将生命的感受、生命的品位、精神境界作为教育的目标,是地理教育人性化的回归。

基于以上课程目标,新版地理课程标准与03版课程标准相比,变化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课程理念的变化: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内容、地理课程结构;并以地理核心素养为纲更新了教学内容、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倡导培育和创新地理学习方式、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

同时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等均做了调整。

二、地理核心素养1、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三个维度来表述地理课程目标,是对同一学习目标,同一学习个体从不同维度的测量标准,但无论从哪个维度要求和测量,培养人,培养有正确的人地观念、具备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社会责任感的人是最终目标,所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三维目标的升华和概括。

2.什么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地理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

那什么应该成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呢?回归地理学科本身来看:地理学的本质是人地关系,综合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特点,地理实践是地理学习的特色。

所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成为地理课程目标中的共同素养、关键少数素养和高级素养。

也成为在学生学习的时间有限内,需要最重要进行培养的素养。

3.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表现(1)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乘持的正确的价值观。

解读06学业质量——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解读

解读06学业质量——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解读

学业质量标准一、学业质量标准整体解读1.新增学业质量标准的背景在我们今天的人才选拔机制中,无论是高考还是学业水平测试,都要命题,命题的时候如何把握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水平和层次,这一直是教育界的难题。

如果给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提供了一个参照,无疑能够极大提高命题的科学性。

为了给试题命制一个比较科学、权威的参考,课程标准需要细化,时代呼唤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的“增加”是2017年课程标准的亮点,也是重点。

2.地理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的特点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明确了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地理学科学业质量标准以本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对学生学习的程度作了一个水平划分,从水平1到水平4,根据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最后学习结果的程度,把它划成3—4个层次。

其中,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学业质量水平2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在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命题中要重点理解和把握;学业质量水平4是选择地理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在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中要重点理解和把握。

学业质量水平1和水平3可作为教学过程中阶段性评价的依据。

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学习分层评价体系构建好了之后,在教学过程当中,因为有层次了,有水平划分了,老师就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教学的难易程度,这个学生的教育教学基础是在什么层次上,就按照他这样的程度去培养,这样就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学业质量标准分层解读解读水平1①对于给定地理事象,能够辨识、简单分析,侧重于地理事物的静态分析。

②分为三个层次,可作为教学过程中阶段性评价的依据。

1—1在简单、熟悉的情境中,能够辨识地貌、大气、水、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简单分析其中两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能够辨识人口、城乡、产业、文化等人文理事象的地理特点,简单分析其中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革新。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教育部发布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这一标准明确了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

一、教学目标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对地球系统的整体认知和理解,包括地球构造、地貌、气候、生物圈等。

2、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使其能够运用地理知识来解释和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理解和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球的构造、地图制作和阅读、地球上的气候带和水文循环等。

2、地球环境特征,包括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和地球环境问题的解决等。

3、区域地理与全球问题,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亚太地缘政治等。

4、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和地理信息网络等。

三、教学方式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2、注重实践与应用,注重地理实地考察和调研。

3、注重跨学科教学,将地理知识与化学、物理、生物等科目相结合。

4、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地理模型、卫星图像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地理知识。

四、评价方式高中地理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考试评价,主要包括期中期末考试和小测验。

2、作业评价,包括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地理项目等。

3、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参加讨论、发表观点、主动询问等。

总之,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的实施将为我国高中地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契机,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地球,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解读52课程内容:选择性必修课程——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解读

解读52课程内容:选择性必修课程——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解读

选择性必修课程设置“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三个模块,与必修课程的实施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选择性必修课程是选择本课程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业,考试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也可供对该课程有兴趣的学生选修,计入毕业学分。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围绕当今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趋势,解析不同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形式,说明国际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介绍国际组织的主要类型及其作用,引导学生在拓展国际视野的过程中,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模块内容】
【学业要求】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全球视野中观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解各国相互联系的程度空前加深,全球越来越成为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懂得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解析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理解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明确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具有融入国际社会的积极意愿和开放态度,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1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2017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修订稿)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

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

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3.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和形成过程的要求与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生活等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

4.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

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水平、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水平,全面反映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2017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稿)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

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

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3.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和形成过程的要求与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生活等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

4.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

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水平、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水平,全面反映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中或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解读07实施建议——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解读

解读07实施建议——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解读

实施建议(一)教学与评价建议解读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一体教育建议与评价建议是分开的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整体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如人地观、人口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观等。

教育与评价建议1.重视问题式教学2.加强地理实践3.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4.开展思维结构评价5.关注表现性评价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2.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3.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4.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5.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评价建议1.对地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评价2.对地理技能形成与运用的评价3.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总体解读:2017年该部分内容表述与文字大大精练,对2003年实验版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地理观念、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教学方式、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三条内容进行了删减与修订,融入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中。

1.2017年版的“重视问题式教学和加强地理实践”,其实与2003年实验版的“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相对应,都有给出实例,但又有所不同。

重视问题式教学通过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地理知识框架,并综合地理解、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

加强地理实践是为了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某事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升学生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是为了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从2003年实验版的“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到2017年版的“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体现了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学习,是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之一,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开放空间。

3.2003年实验版“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只是指出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差异的多种教学方式。

2017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修订稿)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

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

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3.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和形成过程的要求与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生活等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

4.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

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水平、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水平,全面反映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普通高中2017级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解读

《普通高中2017级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解读

(二)地理1内容标准和教学内容建议说明
内容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 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 教学内容建议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运用资料,从太阳辐射、太阳活动两个方 面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目标定位:合格考试
2.教学建议:
①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不能缺失。 ②可补充地球的自转,地转偏向力在地貌中有用;区时在初中学 过,高中可深化理解。
地理1教学实施的建议
1.新情况新问题: 内容---瘦身; 难度---简约; 课时---弹性极大。 2.教学策略: ⑴ 开慢车,重视过程中的经历与感悟。减速、减载、补缺 失。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强化实践教学;强化情境教学(3 步教学法);补充(删减)的地理成因。 ⑵ 整合地理1与选修1-1。如讲地球时,可整合地球的自转 ;讲地貌时,可整合内外力作用;讲大气时,可整合大气水 平运动—风;讲水循环时,可整合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 关系等。 (3)将地理2部分内容调整到上学期。给地理2更多课时, 给合格考复习留有余地。
理2也占一定比例,还涉及初中地理。
时间: ①合格考安排在高一结束。 ②等级考安排在高三结束,均由山东省自主命题。
二、必修课程
(一)必修课程及变化
模块 地理1
地理2
开设年级 高一上学期
高一下学期
课时 36*
36
内容标准要点 7
7*
必修课程及变化特别说明
1.减量: 地理1,内容标准要点由18缩减为7; 地理2,内容标准要点由17整合为7。 2.减时: 地理1,可在20课时内完成。 3.新增: ①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②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 的措施。

解读5.2 选择性必修课程——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解读

解读5.2 选择性必修课程——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解读

解读05 课程内容5.2 选择性必修课程一、整体变化选择性必修课程新版变化:名称由“必修模块”变为“选择性必修模块”,共6学分108课时。

内容上,分为四个主题,分别是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

优点:清晰地分块有利于教师系统地把握教材,对于知识的理解分块更加容易。

首先给出了本节主题的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有利于教师把握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了解本主题的大致内容。

然后按照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三部分详细展开说明。

内容要求给出了内容目标,然后详细列举了每一模块的具体内容,细分到了具体的知识点和方法。

教学提示按照知识模块给出对于具体的教学建议,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建议。

学业要求按照知识模块给出具体的教学目标,主要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

二、具体变化1.主题一:函数总的来说,数列部分增加了“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具有证明的功能,它将无穷的归纳过程根据归纳公理转化为有限的特殊演绎(直接验证和演绎推理相结合)过程。

因此,理解数学归纳法对学生有一定的困难。

一元函数导数及其应用部分直接删掉“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而对“微积分”进行了重新整合,由于微积分的大部分内容对于高中学生比较难以理解,作为课程内容出现的也不多,因此,此段内容的讲解可以将重点放在介绍数学家的生平、微积分思想和方法的发展轨迹以及微积分在数学中的地位和微积分的发明对于科学发展的意义上。

最后给出的教学提示给出具体的教学建议,比如:“应特别强调数列作为一类特殊的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探索等差数列与一元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联系”,“在一元函数导数及其应用的教学中,应通过丰富的实际背景和具体实例引入导数的概念”“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收集、阅读数列方面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导数在研究函数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会导数的意义”等;学业要求也给出对此部分知识需掌握的方向和程度,比如:“理解通项公式对于数列的重要性”,“掌握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的关系;能够运用数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导数是一种借助极限的运算,掌握导数的基本运算规则,能求简单函数和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能够运用导数研究简单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能够利用导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微积分创立过程”等,重点提升数学抽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学建模和逻辑推理素养。

解读52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解读

解读52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解读

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一、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的基础总体来看,2017年版的选择性必修1的特点是:2017年版2003年实验版变化1.1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变化1:强调了结合实例1.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变化1: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改成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更加准确。

1.3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变化:删掉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强调内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及与人类的关系。

1.4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变化:阐述更加详细,实际没有变化1.5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变化:新增了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1.6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变化:不算新增的内容,之前是在水循环里讲,现在单独提出来了1.7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变化:字面上增加了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实际上2003实验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对人类活动的影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

高中地理新课标2017解读

高中地理新课标2017解读

高中地理新课标2017解读2017年的高中地理新课标为学生提供了几大重大变化,包括:1.强调地理学科的新使命,提倡学习者认识环境、发掘其背后深刻原因;2.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3.重视学习者形成语言思维能力;4.重视学习者对现实世界进行探究,培养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强调学习者综合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培养学习者在不同领域思考问题的能力;6.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发展,提倡学习者以科学的态度客观地看待世界与自身。

这些新的变化使高中地理课程更加全面,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社会。

了解高中地理新课标后,我们也可以把视野投向教师。

针对新的教学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必须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在新的教学框架下,老师可以重点引导学生根据环境,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及分析社会问题;激发良好的思考习惯及分析能力;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运用之前学习的知识结合自身的特点去时刻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把握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信、勤奋、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

为了有效实施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师需要注重使用合适的技术、工具等,将现代技术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融入地理教学中。

例如,使用多媒体资源来增强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适当引入模拟游戏,帮助学习者理解某一特定地理问题;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推行现场实践,培养学习者观察力和把握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这些采取的措施,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有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实践,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为了有效地实施高中地理新课标,学校除了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外,还要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及学习环境,安排充足的学习资源,提供科学,贴切,创新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过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更加有效的实施高中地理新课标,从而更好的融入全球化社会。

2017版地理课程标准

2017版地理课程标准

2017版地理课程标准
2017年版教育部地理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能力培养
1、培养地理知识和理论素养:学习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客观认识与处理地理现象和管理地理问题的能力,持客观和科学的态度来进行分析、判断,能用系统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世界的复杂多样性。

2、培养实践能力:具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图绘制等实验和技术手段,能有效收集、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对地理现象和过程进行模拟、推理以及预测的能力,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有效的专业作用。

3、培养文化教养: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实践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学生要具有自然与世界关系的国际观,从客观、建设性的角度加以认识,认识到自然、生态功能以及文化丰富多样性,并从历史、文化、艺术以及其它任何视角加以理解,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与创造力,让学生学会调节心理情绪,学会释放能量。

二、各科实践教学
1、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及数字地理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和数字地理技术,指导学生熟悉地理学的理论并加深地理现象、空间结构与动态变化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模拟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实践技能。

2、开展公共服务类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地理学的实践特点,让学生开展调查与研究,利用国家或社会空间发展的动态情况,以及各种实践资料,开展反映社会的公共服务类实践。

3、面向未来的现代知识、能力培养和实践:地理学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知识体系,融合了许多科学技术,它能够体现管理者进行社会发展决策的实际性和可行性,并且可以辅助致富发展、节能减排、旅游体验和城乡规划等现代现象。

因此,培养具备各类能力敏感度与创新能力的学生,是未来地理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一、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的基础
总体来看,2017年版的选择性必修1的特点是:
①是对地理1的延伸和补充,地理1处于描述、理解层面,选择性必修1处于解释、分析层面。

②强调自然地理环境的系统性和发展演变对人类的影响。

③注重分析现实问题。

④在旧版基础上,更加重视自然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过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加入了对生态脆弱区、资源枯竭地区和大城市辐射区的学习,是针对我国环境、资源、能源问题和城市发展现状,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增加了流域综合协作开发内容,从部分到整体,培养学生全球化视角。

三、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总体来看,2017年版的选择性必修3的特点是:
①侧重于环境教育
②大部分为新增内容,小部分属于现行教材地理3区域地理内容。

③结合具体事例,体现了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

④资源问题、耕地问题、领海问题、碳排放问题,均是我国近些年面临的重大问题。

作为课程学
习,更具现实意义。

⑤引导学生从国家安全和国际合作高度看待环境、资源问题,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国家情怀、全球视野,以及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四、选修课程
①内容有所增减,主题更明确。

②文字表达更准确,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③加入政治地理和地理野外考察两大模块
④一方面加强了地理课程的选择性;另一方面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创设
富有特色的学习方式,也体现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