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

合集下载

梅洛庞帝的身体观

梅洛庞帝的身体观

知觉、身体与物体1——试论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哲学专业 0411375 何刚指导老师:钱捷摘要:梅洛-庞蒂是二十世纪法国最重要哲学家之一,他反对近代哲学中的身心二元论观点,他用身体主体取代了意识主体,赋予身体以崇高的地位。

梅洛-庞蒂有关知觉与身体问题的论证构成了他的哲学的基础。

在梅洛-庞蒂的现象学中,知觉、身体和物体构成了一个互相联系的三角关系:他认为身体主体运用知觉作用来认识物体,身体通过知觉得以与物体直接的联系;知觉是身体的知觉,是具有物体的对象性的知觉;而物体是作为对象的物体存在于世界中的。

关键词:知觉身体身体不变性物体现象学现象学是这样一种哲学:“在它看来,在进行反省之前,世界作为一种不可剥夺的呈现始终‘已经存在’,所有的反省努力都在于重新找回这种与世界自然的联系,以便最后给予世界一个哲学地位。

”2梅洛-庞蒂作为20世纪的法国现象学家代表之一,在哲学史上有其独特的地位。

早期的梅洛-庞蒂深受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在求学期间,梅洛-庞蒂逐渐对胡塞尔的现象学发生了兴趣,正是胡塞尔的后期现象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促成了他的身体现象学:他在胡塞尔提到的身体概念的基础上关注含混身体这一领域。

通过对胡塞尔的创造性解读与他自己的理论洞见的结合,梅洛-庞蒂认为知觉的主体既不是精神的,也不是物质的,这个主体是精神与物质的结合——身体主体。

梅洛-庞蒂继承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强调重要的是描述,而不是解释。

“相对于作为力量的上帝,我们的生存处于困境之中,而世界是一种堕落,我们除了返回其内之外不可能有什么治疗。

”3我们返回世界是为了重新认识世界,也就是重新描述现象,我们无法解释“作为力量的上帝”,我们所需要做的是把一切现象还原,1这篇论文的完成,我的导师钱捷教授及师姐王亚娟硕士给了我极大的帮助。

钱老师给我们讲解原著并教会我们读原著的方法,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及资料;亚娟学姐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引导我们发现问题,陪伴着我们度过的一个多月的时间。

让-皮埃尔·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身体经验与人类意义的探索

让-皮埃尔·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身体经验与人类意义的探索

让-皮埃尔·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身体经验与人类意义的探索引言《知觉现象学》是法国哲学家让-皮埃尔·梅洛庞蒂于1945年出版的一部重要哲学作品。

该书通过对身体感知和意义生成过程的研究,试图探索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方式。

本文将全面介绍《知觉现象学》这本书并深入探讨其中涉及到的主要概念和思想。

主要内容1.梅洛庞蒂和他的哲学背景–简要介绍梅洛庞蒂的生平和他所在的时代背景。

–探讨梅洛庞蒂如何受到背景中其他哲学思想家(如黑格尔、胡塞尔等)影响,并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2.《知觉现象学》的核心理论–解释什么是“知觉现象学”以及它与其他形式主义哲学流派之间的区别。

–探讨梅洛庞蒂提出的“现象学归纳法”的概念,即通过分析个体的身体经验来揭示人类对世界的理解方式。

3.身体和意义的关系–研究梅洛庞蒂如何将身体作为我们感知世界和构建意义的基础。

–探讨身体与空间的关系、身体与时间的关系以及身体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等方面。

4.意义生成过程和语言–分析梅洛庞蒂对意义生成过程的独特见解,包括他对预整合、感觉运动机能以及借助语言来创造新的意义等观点。

5.《知觉现象学》对其他领域研究的影响–回顾《知觉现象学》出版后对哲学、心理学、艺术和神经科学等领域产生的重要影响。

–讨论接受和争议,《知觉现象学》被引用和发展了哪些新的思想。

结论《知觉现象学》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作品,它挑战传统哲学思维,并探索人类认识世界背后复杂而富有意义的过程。

梅洛庞蒂通过对身体经验和意义生成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世界和人类存在的视角。

该文档详细介绍了《知觉现象学》这本书及其思想内涵,并分析了其中涉及到的主要概念和思想。

读者通过阅读本文可更好地理解《知觉现象学》这部作品并对其在哲学领域中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梅洛庞蒂知觉世界理论的内容与深意

梅洛庞蒂知觉世界理论的内容与深意

梅洛-庞蒂知觉世界理论的内容与深意梅洛-庞蒂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影响了许多领域,尤其是对于权威、科学和现代性的批判,对于当代哲学和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的思想体系非常复杂,其中最为重要的要数他的知觉世界理论。

本文将探究梅洛-庞蒂知觉世界理论的内容与深意,并从西方哲学史的角度深入探讨。

梅洛-庞蒂主张,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基于我们对事物的感知,而不是基于逻辑或理性推理。

他认为,人们看到的、聆听的和触摸的东西,才是真正存在的。

他的知觉世界理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认识论进行了批判。

首先,梅洛-庞蒂反对“表象理论”,即认为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通过表象或思维的形式去把握。

他认为,表象不是存在于我们心目中的映像,而是人们对事物的感知与经验的总和。

他认为,在直接感知之外,我们还会发现事物的内在深度和多义性,因此我们不应该只看事物的外在表象,而应该注重事物的内在本质。

其次,梅洛-庞蒂反对“科学实证主义”,即认为科学可以给我们提供唯一的真理,而且认为科学的方法是有效的。

梅洛-庞蒂认为,科学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去认识事物,科学方法也存在着局限性。

科学方法基于感官信息与逻辑推理,但存在着感知误差和论证漏洞,人们的感官本身也存在着局限性。

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科学方法的局限性,在更为宽广的范畴中去认识世界。

梅洛-庞蒂将知觉世界理论与“存在主义”联系起来,认为我们对世界的体验是完全现实和突破出“我”周围意识形态的存在。

他认为,世界是以身体为基础的,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始终是与身体紧密关联的。

因此,知觉世界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方式,让我们更好地重新建立与世界的联系。

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梅洛-庞蒂构建了他的知觉世界理论。

他认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是来自于逻辑或者理性推理,而是来自于感性的体验。

我们的感知并不是法则化的,不受逻辑推理的限制,也不是一种主观的表现,而是反映了事物的“本质”。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是通过身体的感性经验来达到的。

从现象学的角度看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与黑格尔的感知理论的区别

从现象学的角度看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与黑格尔的感知理论的区别

留于 自我 意 识 , 根 本 没 有 精 神 概 念 的运 动 , 这 就 是 其 现 象 学 的
局限性。
胡 塞尔现象学 中的先验意识 构造一切现 象的先验还原 , “ 应 该 描 述 实在 事 物 . 而不是构造或构成实在事物” , 并 找 到 了 克 服 主 客 二 元 对 立 困境 的 中 间领 域 : 即 主客 混 一 的 “ 身体一 主体 ” 的 知 觉 领域 。他 认 为 , 现 象 学 是 这 样 一种 哲 学 , “ 在它看来, 在 进 行 反 省之前 , 世 界 作 为 一 种 不可 剥 夺 的 呈 现 始 终 ‘ 已经存在 ’ , 所 有 的 反省 努 力 都 在 于 重 新 找 回 这 种 与 世 界 自然 的 联 系 , 以便 最 后 给予世界一个哲学地位” , “ 彻底 的 反 省本 身依 赖 于 非 反 省 生 活
[ 3 ]列 宁全 集( 第 1卷) [ M] . 北京 人 民 出版社 , 1 9 8 4 : 1 1 0 .
学 术 研 究 多样 性 、 个性化 , 首 先 应 归 功 于改 革 开放 、 思 想 解 放 给 史 学 理 论 研 究 创 造 的条 件 , 以 及 注入 的生 机 和 活 力 。“ 国 家
的发展 。
持 唯 物 史 观 的 历 史 与现 实 的科 学 地 位 。
【 参考文献 】
[ 1 ]蒋 大椿 .八 十 年 来 的 中国 马 克 思 主 义 史 学 [ J ] .历 史教 学 ,
2 0 00 , 6 .
[ 2 ]李 大钊 文集 ( 下卷 ) [ M] . 北 京 人 民 出版 社 , 1 9 8 4 : 3 4 7 .
南 I ! I 氟 P h i d i 嘴

梅洛庞蒂的感性知觉近现代哲学中的身体与意识关系

梅洛庞蒂的感性知觉近现代哲学中的身体与意识关系

梅洛庞蒂的感性知觉近现代哲学中的身体与意识关系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是20世纪法国哲学家,也是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对身体和意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感性知觉的概念,为近现代哲学中身体与意识关系的探讨开辟了新的思路。

一、梅洛庞蒂的身体与意识观梅洛庞蒂认为,身体与意识是密不可分的。

身体是我们体验世界的媒介,意识则是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感知。

身体不仅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基础,还通过感性知觉使我们能够直接与世界接触。

梅洛庞蒂认为,意识是以身体为基础的,并且身体和意识是统一的整体。

二、感性知觉的意义与特点感性知觉是梅洛庞蒂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我们通过身体的感知与世界进行直接的接触和交流。

感性知觉使我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超越理性思维和概念的局限。

感性知觉具有情感性、身体性和情境性等特点,它使我们能够直接体验到事物的实在与真实,而不仅仅是通过思维和概念的间接表达。

三、身体与意识的互动与联系梅洛庞蒂认为,身体和意识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身体通过感性知觉使意识能够感知和理解世界,同时,意识通过思考和理性的活动也对身体产生影响。

身体和意识的互动使我们的存在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意识不仅是身体的附属物,也是身体的一部分。

四、身体与意识的界限与超越梅洛庞蒂的观点突破了传统哲学中身体和意识的二元对立。

他认为身体和意识之间不存在明确的界限,而是一种动态的统一与交融。

身体和意识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无法将两者完全分离或割裂。

梅洛庞蒂强调,意识的存在是通过身体来实现的,而身体也通过意识的参与才能完整地感知和理解世界。

综上所述,梅洛庞蒂的感性知觉理论深化了对身体与意识关系的理解。

他认为身体与意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通过身体的感性知觉,我们能够直接与世界进行接触和交流。

感性知觉使我们超越了理性和概念的界限,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地认识事物。

身体和意识的互动与联系使我们的存在变得更加丰富和完整,而身体与意识之间的界限也被超越和打破。

梅洛_庞蒂对空间的现象学理解

梅洛_庞蒂对空间的现象学理解

梅洛-庞蒂对空间的现象学理解关群德摘要:空间的概念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

哲学家们对于空间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

梅洛-庞蒂则指出,应当从现象学的角度来考察空间的存在。

关键词:身体空间现象学Résumé: L’Espace est un problème importent dans l’histoire de la philosophie. Les philosophes avancent quelques conceptions sur l’espace, mais d’après Merleau-Ponty, le problème de l’espace ne peut s’expliquer que dans le point de vue de phénoménologie.空间是哲学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哲学家们对于空间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

但在梅洛-庞蒂看来,它们都没有能充分地解释空间现象。

梅洛-庞蒂指出,总的来看,传统上存在着两种看法:一种是把空间看作是事物之间的一种关系,比如容器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另一种看法是把空间设想为由构成能力的人使事物的位置得以成为可能的方式。

后一种看法是康德的看法,前一种是经验主义的看法。

在梅洛-庞蒂看来,这两种看法都是把空间看成是客观的存在,把空间看成是同质的连续,其结构不依赖于人的身体,和人的身体无关。

但是,梅洛-庞蒂认为这种空间不能真正地解释我们的实际空间经验。

正是基于此,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说道:“我的身体在我看来不但不是空间的一部分,而且,如果我没有身体的话,在我看来也就没有空间。

”[1]这种说法听起来当然有些费解,为什么如果我们没有身体,空间也就不存在了呢?梅洛-庞蒂通过对经验主义和理智主义的空间观念的批评,表明空间既不是经验主义所认为的是属于事物的自在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仅仅是属于人的主观的直观能力,而是人的身体和世界的一种辩证的关联,也就是说,空间的存在不能脱离身体的存在,所谓的客观空间建立在身体的空间之上,因此,可以说没有我们的身体,也就没有空间的存在。

殊安文库梅洛-庞蒂现象学:回归感知,去伸展、探触和经验冒险

殊安文库梅洛-庞蒂现象学:回归感知,去伸展、探触和经验冒险

殊安文库梅洛-庞蒂现象学:回归感知,去伸展、探触和经验冒险The Vision of Saint John (1608-14) - El Greco快节奏的当下,当浏览应用程序或在电子设备上阅读时,你是否注意到自己的身体在做一些奇怪的事情?你是否开始意识到不规则的呼吸模式,以及后背和肩膀有多紧绷?曾有技术专家也注意到了类似的情况,她描述自己早上坐下来处理电子邮件时,呼吸变得很浅,有时甚至会暂时完全停止。

她将这个问题称为“屏幕呼吸暂停”(screen apnea)。

也许对我们来说,更为震惊的是,我们常常注意到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体。

这就好像,当我们进入一个数码“空间”,我们的身体几乎消失了。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在线平台竞相将“屏幕上的眼球(eyeballs on screens)”最大化,并从中赚钱这一现象让人有些不安了。

然而,问题不仅在于它描绘了一幅完全机械性的人类有机体的图景,还在于这副脱离现实的图画与我们连续三十分钟完全沉浸在手机里的某些“内容”的真实感受非常吻合。

所以,虽然我们现在知道科技可以劫持大脑,但当我们从身体的角度忽略正在发生的事情时,我们会错过什么呢?The Seine at Bercy (1878) - Paul Cé́zanne20世纪法国哲学家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在现象学传统中颇具影响力,他在把我们的具体化置于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方面走得很深远,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不同视角。

在我们以技术为媒介的生活中,梅洛-庞蒂可以帮助评估我们对跳跃、搏动着的身体的消失以及它被降为纯粹物体的状态所感到的不安。

此外,他还阐明了当我们不把身体作为理解我们与他人关系,以及我们所处的更广泛的生态环境的中心时,我们所忽略的东西。

为了将梅洛-庞蒂的洞见引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可以尝试应用“活在当下”(being present)这个简单的概念——仔细关注当下和当下的经验。

梅洛-庞蒂的知觉分析

梅洛-庞蒂的知觉分析
从 而超 越 了经验 主 义 和理 智主 义 的 知 觉观 。
[ 关键词 ] 觉;知觉 一现 象场 ; 知 原初性关 系;身体 一主体 [ 中图分类号 ] 5 5 5 B 6—9 [ 献标 志码 ]A 文 [ 文章编号 ]10 — 79 2 1 )6 0 7 — 6 0 1 4 9 ( 0 0 0 — 0 2 0
觉” 问题 匕 。 来


分 析 知 觉 与 自然知 觉
梅 洛 一 蒂 的思 想 大体 经 历 了从 描 述现 象 学 向 肉体本 体 论 的转 变 。 早 期 , 同时 在其 著 作 中反 对 庞 在 他 经 验 主义 和理 智 主 义 。 的《 为 的结 构 》 著 专 注 于批 判 心 理 学层 面上 的经 验 主义 假 说 ; 他 行 一 而另 一 专 著 《 知觉 现象 学 》 多地 揭示 了理智 主 义 的错误 , 更 强调 无 法把 “ 在世 之 中” 原 到构 成 意 识 的活 动 中 。 洛一 还 梅
的知 觉概念 。 因此 , 觉对 于经 验论 或联 想 主义来 说是 一 种进 行 构造 的 基本 原子 。 感 这种 知觉 模 式认 为 , 我
们 具 体 的知觉 经验 是建 立在 一些 心理 事件 之上 , 些 事件 在 记忆 和 判断 的帮助 下 , 是通 过人 的联想 活 这 只
动而联 结 起来 。
庞 蒂认 为 知觉 是我 们 和世 界 关联 的最 根本 、 原 始 的途 径 , 最 因此 要 重新 回到 知觉 的原 初意 义 上 , 就是 也
要 回到“ 与 自然 ” 人 的原初 关 系之 中 。 经验 主 义 和理 智 主 义都 歪 曲 了知 觉 现象 。 洛一 蒂 强调 的知觉 但 梅 庞 是 一种 自然 知 觉 。 这种 知 觉不 设 置 自己 的对 象 , 不是 为 了进 行 观察 而和 对 象保 持 一定 的距 离 , 是 和 它 而

梅洛-庞蒂“知觉世界”的“时空性结构”

梅洛-庞蒂“知觉世界”的“时空性结构”
被 ' 筹 泰 蹇 2021年 第 3期
梅 洛 - 庞 蒂 “知 觉 世 界 ” 的 “时 空 性 结 构
沈宇彬/ 文
提 要 :身体 与 时 间 是 梅 洛 - 庞 蒂 在 论 述 “知 觉 世 界 ” 时 极 为 重 视 的 两 个 概 念 。
与 无 法 弥 合 身 体 知 觉 层 面 “裂 隙 ” 的 客 观 时 间 性 不 同 ,现 象 学 时 间 性 给 出 了 一 种 内
另一方面,在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论域中,基于身体实存锚地的知觉主体之形成并非 一蹴而就,它处于现象学时间的动态运作中,在 不 断 的 拆 解 和 构 成 过 程 中 塑 造 “非定在化 的”® 自身。他指出:“我们拥有关于世界的经验,这不是就一种完全决定每一事件的关系系 统而言的,而 是 就 一 种 (其综合无法被完成的)开放的总体性而言的。我们拥有关于我的 经验,这不是就一种绝对主体性而言的,而是就其因时间之流而得以不可分割地拆解和重塑 而言的。主体的统一或客体的统一不是实在的一种统一,而是对于经验视域的推定性统一; 必 须 重新发现(位于主体观念和客体观念下的)我的主体性的事实和初生状态的客体,以 及 (诸观念作为事物而诞生于此的)初始层面。”® 知觉时间性在此扮演着重要角色。第一, 不能按照客观思维下的客观时间考察人对世界的经验,那种实在论模式下所可能引发的机械 论格局无法为梅洛-庞蒂所接受。恰 恰 与 “一劳永逸” 的观念论构想相反,世界经验所塑
某 种 “鸿沟”,以至于梅洛-庞蒂指出在理智主义的信念中,“对象的统一能够被思考为我 们身体的统一的相关物,但不能被体验为我们身体的统一的相关物。”® 他认为在发生学意义 上 ,对立方体的几何学客观构想(包括其诸参考系要素)均源于本己身体的经验,而关于 世界诸轮廓的统一也并非由意识所构成。® 在这一层面上,如果抛开客观视角的构想,仅从 本己身体的实际经验出发,“具有六个相等面的立方体不仅是不可见的,甚至是难以构想 的。”® 可是,在反思分析和客观思维的笼罩下,人们似乎搁置着这一问题。梅洛-庞蒂对此 批评到:“反思分析用对一种绝对客体的思想代替客体的绝对实存,并试图俯视客体、超然 地思考客体,它 (反思分析)摧毁了客体的内在结构。”® 如果理智论视角对立方体的内在 建构无法在与本己身体视域相融贯的层面上成立,那么现实世界中人对立方体的构想如何可 能 ?梅 洛 -庞 蒂 借 助 知 觉 经 验 概 念 指 出 “我 通 过 知 觉 经 验 从 而 钉 人 世 界 的 厚 度 (l’6paiSSeur)

导读_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电影观——探析《电影与新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导读_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电影观——探析《电影与新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导读_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电影观——探析《电影与新心理学》的理论意义导读: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电影观——探析《电影与新心理学》的理论意义电影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影像、音效等多种元素将故事情节呈现给观众,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而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电影观认为,电影观看并不仅仅是属于感官生理的过程,而是一种主观主体与电影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一种“看得见”的感觉体验。

在《电影与新心理学》一书中,莫里斯·梅洛-庞蒂提出了他独特的电影观点。

他认为电影中呈现的图像并不是简单的静态物,而是通过时间的流逝和动态变化来呈现给观众的。

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会通过自身的感觉经验对电影中的图像进行解读和理解。

这种解读和理解是主观性的,观众与电影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客观客体的关系,还包含了主观主体的活动。

在电影中,我们并不仅仅只是被动地接受画面和声音的刺激,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参与其中。

例如,在观看一场激烈的打斗戏时,观众可以通过身体上的紧张和情绪上的激动来与电影情节产生共鸣。

这种共鸣并不仅仅是对画面感官上的刺激,更是对故事情节内涵的理解和情感体验的表达。

莫里斯·梅洛-庞蒂认为,电影观看是一种身体的感觉体验。

观众通过他们自身的身体来感受电影中所展现的世界。

例如,观众在观看一部恐怖片时,可以通过自己的心跳加快、手心出汗等身体上的反应来感受到电影所带来的紧张和恐惧。

这种感受不仅仅是意识层面上的,更是从身体感官到情感体验的全方位参与。

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电影观点中,强调了身体和感觉的重要性。

他认为观众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客观存在来看待电影,而是通过自身的感觉体验来理解和参与其中。

电影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而是与观众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观众的身体感官和电影中的视听元素相互结合,共同创造出了观影的独特体验。

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电影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理解电影。

直觉现象学

直觉现象学

直觉现象学直觉现象学不是关于世界的科学,甚至不是一种行为,不是有意识采取的立场,梅洛-庞蒂(1908-1961)是法国现象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从直觉现象学现象入手,采用胡塞尔的描述的方法,而不是解释的方法,说明人是如何认识实在事物的。

他认为直觉现象学是认识的起点,阐明我们对世界中的直觉现象学中的非反省。

我们在认识客体的时候,重要的是体验,而不是我们所掌握的科学和知识。

用知识和科学来认识世界的方法,梅洛-庞蒂称之为“客观思维”。

客观思维不能在直觉认识方面有所作为。

例如,一位对视觉规律了如指掌的心理学家,在认识实在事物方面,并不比毫无心理学知识的人更加准确。

梅洛-庞蒂发展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比胡塞尔更清晰地阐明现象学的观点,被誉为胡塞尔的最好解释者。

然而,梅洛-庞蒂的哲学是多元的。

他受到海德格尔的影响,他的现象学以存在主义为基础,在强调主观体验的同时,试图克服存在和意识、自在和自为,主[intuition] 直观感觉;没有经过分析推理的观点。

直觉是指不以人类意志控制的特殊思维方式,它是基于人类的职业、阅历、知识和本能存在的一种思维形式。

直觉具有迅捷性、直接性、本能意识等特征。

直觉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贯穿于日常常见的文字,报纸,杂志,图像和预感(做梦)存在于日常生活,事业和科学研究领域。

对直觉的理解有的是人类的第六感觉直觉。

直觉类似大自然中的空气当你想捉到它的时候它会消失得无影无综,当你不在意的时候,它会像神来之笔给予你意想不到的意外和惊喜。

直觉突现于人类的大脑右半球逻辑思维方式它能对于突然出现在面前的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的一种迅速识别、敏锐而深入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

简言之,直觉就是一种人类的本能直觉现象学之一。

所谓“直觉”,不过是由脑中若干记忆碎片,与五感接收到的信息,综合在一起,跳过逻辑层次,直接将这些信息中和的结果,反射到思维之中,其结果的准备程度,在很大方面取决于一个人的判断能力。

梅洛_庞蒂及其_知觉现象学_

梅洛_庞蒂及其_知觉现象学_

分类号:B F86中华读书报/2002年/01月/23日/第015版/世界图书梅洛-庞蒂及其 知觉现象学姜志辉在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中,胡塞尔开创的现象学堪称巨擘。

胡塞尔把现象学叫做 描述心理学 ,认为我们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只应该对我们直接体验到的现象进行描述,但不主张解释现象的因果关系,应该把一切经验、知识或先入之见搁在一边,以免影响我们对事物的体验。

这个哲学流派出现以后,在欧洲很快流行开来,在法国尤受推崇并盛行不衰。

1945年,与萨特齐名的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出版了他的博士论文和主要著作 知觉现象学 。

这本书的问世是现象学哲学运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梅洛-庞蒂发展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

有的学者认为,梅洛-庞蒂比胡塞尔更清晰地阐明了现象学的论点,将他誉为胡塞尔的最好解释者。

梅洛-庞蒂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是重新学习如何看待事物。

换句话说,就是应该用现象学的观点来看待事物。

知觉现象学 的基本论点就是:知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开始,是其它认识活动的基础。

梅洛-庞蒂继承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强调重要的是描述,而不是解释。

正如 知觉现象学 这本书的名称所表明的那样,梅洛-庞蒂的哲学从知觉研究着手。

在心理学中,知觉的定义是人或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但梅洛-庞蒂的哲学中, 知觉具有更广泛的含义。

他认为知觉就是去体验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物,这种体验甚至包括对人本身的体验,因此,他所说的知觉事实上就是直觉。

这样,梅洛-庞蒂的知觉与柏格森的直觉就有一定的联系。

人本身不仅仅是进行知觉的主体,而且也是被知觉的主体。

梅洛-庞蒂把知觉当作认识的起点,试图阐明我们对世界知觉中非反省的特点。

如果说反省是客观的,那么非反省就是主观的。

人们在认识客体的时候,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体验的方法,也就是现象学的方法;另一种是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科学去进行认识的方法,如心理学家用视觉规律来解释人如何产生深度知觉。

后者是现象学加以摈弃的方法。

梅洛-庞蒂在 知觉现象学 中称之为 客观思维 。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笔记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笔记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笔记
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是法国哲学家,他的知觉现象学是他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下面是关于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的一些笔记和概念:
1. 身体性:梅洛庞蒂认为,人的知觉与身体紧密相连,我们通过身体与世界进行感知和理解。

身体被理解为一个主动和感知的存在,而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观察者。

2. 意义与感知:梅洛庞蒂认为,感知不仅仅是外界输入的信息,而是我们通过感知将世界赋予意义。

我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感觉,而是主动地对感觉进行解读和理解。

3. 语言与知觉:对于梅洛庞蒂来说,语言并不是知觉的源头,而是从知觉中产生的。

语言是我们对感知经验的表达,但感知经验本身可以超越语言的界限。

4. 环境与空间:梅洛庞蒂强调环境和空间对于我们的知觉和理解的重要性。

我们的感知经验受到环境的影响,并且通过环境中的空间来定位和理解事物。

5. 感知与身体动作:梅洛庞蒂认为,感知和身体动作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通过身体的动作来与世界进行互动,并通过这种互动来获得更深刻的感知。

这些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和思想。

他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人类感知经验和与世界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从知觉到身体——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

从知觉到身体——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

【 要 】 洛 一 蒂 的 现 象 学 是 以 知 觉 为 起 点 的 。 这 一 基 础 之 上 , 洛 一 蒂 强 调 身 体 的 作 用 和 价 值 梅 摘 梅 庞 在 梅 庞
洛 一 蒂 早 期 研 究 借 助 于 知 觉 . 而 将 身体 从 意 识 哲 学 的 阴 影 中 解 放 出 来 。 且 为 了避 免 胡 塞 尔 的 “ 我 论 ” 庞 从 并 唯 困境 , 还 提 出 了 “ 体 间 性 ” “ 界 之 肉” 概 念 。 在 其 后 的 研 究 中 . 洛 一 蒂 发 现 自 己并 不 能 够 真 正 避 他 身 、世 等 而 梅 庞
【 键 词 】 觉 ; 体 ; 言 ; 人 ; 混 ; 逆 性 ; 体 间 性 ; 生 ; 存 关 知 身 语 他 含 互 身 共 共 【 图 分 类 号 】B5 5 中 6 【 献标识 码 】 文 A 【 章 编 号 】 6 1 5 01 2 0) 2 0 8 — 4 文 1 7 — 1 ( 01 0 — 0 7 0
安 徽 警 官 职 业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 h i c t n l g fPoieo ies o ra o An u Vo ai al l e o l fc r o Co e c
从 知觉 到身 体
梅 洛 一 蒂 的 身体现 象学 庞
张 中
( 旦 大 学 ,上 海 复 203) 0 43
免 自 我 中 心 主 义 . 以 他 就 开 始 关 注 语 言 问 题 一 他 希 望 通 过 语 言 来 理 解 世 界 和 他 人 只 是 这 些 并 不 能 解 决 自 所 我 与 他 人 、 在 及 其 理 解 的 困 难 。 以 他 最 终 只 能 强 调 共 存 与 共 生 。 之 。 洛 一庞 蒂 的 哲 学 强 调 一 种 “ 存 所 总 梅 交 织” “ 逆性 ” “ 置” 知觉 的基础 地位 . 是 一种 “ 混 的哲 学” 、互 的 配 和 它 含

《2024年导读_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电影观——探析《电影与新心理学》的理论意义》范文

《2024年导读_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电影观——探析《电影与新心理学》的理论意义》范文

《导读_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电影观——探析《电影与新心理学》的理论意义》篇一导读_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电影观——探析《电影与新心理学》的理论意义一、引言莫里斯·梅洛-庞蒂,这位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以其对知觉现象学的深入研究和贡献,为电影理论界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在他的著作《电影与新心理学》中,梅洛-庞蒂从知觉现象学的角度出发,对电影艺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独特的电影观。

本文旨在导读这部作品,探究其理论意义,以期为读者提供新的思考视角。

二、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背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主张从知觉体验出发,关注个体与世界的互动关系。

他认为,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桥梁。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梅洛-庞蒂对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试图从知觉现象学的角度探讨电影的本质和意义。

三、《电影与新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在《电影与新心理学》中,梅洛-庞蒂首先分析了电影的感知特性。

他认为,电影通过影像、声音等多媒体元素,为观众创造了一个丰富的感知世界。

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通过感知与电影中的角色、场景进行互动,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此外,梅洛-庞蒂还强调了电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认为电影能够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四、理论意义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电影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它为电影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传统的电影理论往往关注于电影的叙事、表演等方面,而梅洛-庞蒂则从知觉现象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电影的感知特性和心理机制,为电影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次,梅洛-庞蒂的电影观对心理学领域产生了影响。

他的理论强调了感知与情感的关系,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最后,梅洛-庞蒂的电影观对当代艺术创作具有指导意义。

它提醒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要关注观众的感知体验和情感共鸣,从而创作出更具感染力和个性的作品。

五、结论总之,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电影观为电影理论界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身心关系——从胡塞尔动感理论到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

身心关系——从胡塞尔动感理论到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

身心关系———从胡塞尔动感理论到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毛燕妮 陶渝苏【摘要】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和胡塞尔的《危机》《观念2》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承继关系,其中对身心关系的探讨是这种承继关系的核心问题。

胡塞尔认为,人的感知实际上是自由意志支配下的身体活动,在此身心是一体的。

胡塞尔动感理论对身心一体的初涉,为超越笛卡尔身心二元论作出极具创见性的贡献。

然而,囿于意识哲学和知识论的束缚,胡塞尔最终仍然没有彻底摆脱身心二元论。

梅洛-庞蒂从存在论的角度提出:身体在世界中的活动、行为的意向性以及身体性的知觉体验才是现象学的最原初状态;在“在世之在”的初始条件下,身心必然是浑然一体、不分彼此的。

这使他在处理身心合一问题时获得比胡塞尔思想更加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动感;身体;在世之在;习惯性身体中图分类号:B516 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23)03-0092-07作者简介:毛燕妮,贵州兴仁人,哲学硕士,(贵阳,550025)贵州大学传媒学院讲师。

陶渝苏,四川长宁人,哲学学士,(贵阳,550025)贵州大学哲学学院二级教授。

胡塞尔的动感理论是对传统的感知理论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将感知展显为一种综合活动,由此超越了传统经验论的观点;二是它第一个提出了作为感觉器官的身体是一个心理物理统一体的思想,即身心一体的理论。

这直接导致了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并深刻影响了当代法国哲学。

但胡塞尔束缚于意识哲学的框架和知识论的问题性,未能彻底解决身心问题。

梅洛-庞蒂从存在论的视角出发推进了身心问题的探讨,他肉身化身体的概念实现了存在论意义上的身心合一。

一在经验论传统中,人们在认识发生问题上一直遵循刺激-反应这样一种被动的解释模式。

康德提出先验论,以先天综合解释认识的发生,试图突破传统的解释模式。

他认为,先天的认识形式是经验的可能性条件。

在先验感性论阶段,时间和空间作为纯直观形式,是感性直观之所以可能的先验条件,也是数学先天综合判断之所以可能的先验条件。

【转】存在、语言与历史:梅洛-庞蒂对海德格尔的读解

【转】存在、语言与历史:梅洛-庞蒂对海德格尔的读解

【转】存在、语言与历史:梅洛-庞蒂对海德格尔的读解从50年代起,梅洛-庞蒂就意识到了《知觉现象学》立论的根据尚不充分。

他发现这本著作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是不可解决的,因为它们仍然是从意识与对象的区分出发的[①]。

他对现象学的理解还是胡塞尔式的描述现象学,即现象学“直接描述我们实际的体验,而不管它的心理变化以及因果解释”[②]。

然而,人们不能满足于只描述这些现象,还必须更多地考问它们,重返存在场。

在海德格尔基本本体论的影响下,梅洛-庞蒂开始质疑起了只对呈现出来的现象进行纯粹描述的现象学观念。

从此,世界的开放只是存在的隐匿与敞开。

而且,被描述成意向活动的结果的现象属于存在意义的个体化。

为此,在《知觉现象学》之后,梅洛-庞蒂打算从一种新的本体论出发为现象学奠定基础。

不过,对于梅洛-庞蒂来说,不通过读解海德格尔,是无法形成一种新的本体论的。

1958-1959年,梅洛-庞蒂在法兰西学院开设了“哲学的可能性”的课程,对海德格尔的主要著作进行了一系列的读解。

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海德格尔感兴趣的问题是有关存在、语言与历史的关系。

首先,海德格尔意识到了在胡塞尔那里存在着生活世界与构成意识之间的内在矛盾。

胡塞尔认为先验自我既从属于生活世界,又构成了它。

因为即使事物不能被界定为笛卡尔意义上的“赤裸裸的物体”(blo?e Sachen),它们是为我们而存在的,但是它们也不是最后才给予人的构成意识的。

恰恰相反,事物都是根据生活世界才得到理解的。

先验的东西不再是构成意识的专属,它是人(作为构成意识的携带者)与事物之间的可逆与交织,因为人与事物不是独自存在的,而是相互共存的。

那么,怎么来解释人与事物之间的共存呢?显然,仅仅靠回到作为隐匿目的的构成意识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种新的本体论,追问存在意味着什么。

在本文中,我们想要说明梅洛-庞蒂是怎样通过读解海德格尔来锻造他的本体论概念的,并进而指出两人之间的差异。

一.从“此在”到“存在”在50年代,对海德格尔的思想演变有一种流行的解释:即存在着一种从此在分析论(人学)到“追问存在”(神秘主义)的转变。

读书《知觉现象学》细览(1)

读书《知觉现象学》细览(1)

读书《知觉现象学》细览(1)写在开头:笔者对梅洛-庞蒂的兴趣也是自其身体哲学与知觉现象学开始,按理说这种跨越式阅读会有诸多的问题,因为笔者本身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局限以及一些可能的哲学史上的争端的不清晰导致的误解,但是阅读和思考不会等待万事俱备,书总是越读才越厚,同样的,误解有时能转化成为真正的理解,误解不是知识性的颠覆,而是对一种含混的一体两面的认识。

不过这也只是笔者的一种说辞罢了,如果有兴趣还是去找一些更权威的书和学者来引导或解读本书以及梅洛-庞蒂的哲学思想。

笔者计划对每一章都做一份大致的笔记,书主要采用的是商务印书馆的《梅洛-庞蒂文集》第二卷《知觉现象学》(2021年版),主编是杨大春和张尧均(译者除了两位以外还有关群德),商务本还有一版姜志辉的译本可供参考。

由于看不懂法语,所以如若需要主要参考英译本,给英语原文的地方都是出自Donald A. Landes的英译本,给法语原文的地方就是45年版,不过是pdf上复制黏贴可能偶尔会复制不清,笔者尽量避免,主要供会法语的读者参考。

这一系列公众号文章也只是对自身读书的一个记录,方便日后回顾,也是想要做一个新的公众号写作尝试,错漏之处,还请多多担待。

补充:本文其实本来打算把前言部分都作出一些注疏,做一个细致的浏览,但没想到仅仅五个自然段已经写了近万字,主要是后三个自然段的理解和补充,所以也不是没有挖坑不填的可能,但前言部分剩下的8个自然段还是会尽量更完的。

一、本书的基本情况在开始之前,对于整本书的基本情况还是要做一个基本的交代,本书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Phénoménologie de la perception),出版于1945年,应当说梅洛-庞蒂的思想就如同他自己声称的那样暧昧(或“含混”)。

本书应当是接在《行为的结构》之后阅读,在中译本的《行为的结构》有一篇瓦朗斯写的序言《一种含混的哲学》(笔者不清楚法文原版的情况,应该也是有的,此序如若可能也会写一个粗读文章),里面就提到“然而,在我们看来从阅读《行为的结构》开始更为可取。

《2024年导读_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电影观——探析《电影与新心理学》的理论意义》范文

《2024年导读_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电影观——探析《电影与新心理学》的理论意义》范文

《导读_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电影观——探析《电影与新心理学》的理论意义》篇一导读_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电影观——探析《电影与新心理学》的理论意义一、引言莫里斯·梅洛-庞蒂,这位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以其独特的知觉现象学理论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他通过《电影与新心理学》一书,将这一理论引入电影研究领域,为电影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旨在导读其知觉现象学电影观的理论意义,探究其在电影艺术和理论研究中的价值。

二、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概述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强调对世界的感知与理解。

他认为知觉不仅是身体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还是心灵与身体之间的重要联系。

在这种观念下,个体通过身体和环境的互动来认识世界,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到感官体验,还涉及认知、情感、意愿等复杂的心理活动。

三、《电影与新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在《电影与新心理学》一书中,莫里斯·梅洛-庞蒂将知觉现象学理论应用于电影研究。

他认为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能够反映和揭示人类知觉和认知的复杂性。

他强调电影的感知过程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通过电影的视觉语言和叙事结构,可以探究人的内心世界和感知体验。

四、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电影观及其理论意义莫里斯·梅洛-庞蒂的电影观具有以下理论意义:1. 强调身体与心理的统一性:梅洛-庞蒂认为电影中的视觉元素和叙事结构应与人的身体和心理活动相统一。

这种统一性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影片的内涵和意义。

2. 重视电影的感知过程:梅洛-庞蒂关注电影的感知过程,包括观众的视觉体验、情感反应等。

他认为这些感知过程对于理解电影的审美价值和心理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3. 探索电影的心理功能:梅洛-庞蒂认为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还具有心理治疗和情感疏导的功能。

通过电影的视觉语言和叙事结构,可以引导观众思考和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洛·庞蒂(MaureceMerleau-Ponty),法国著名哲学家,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知觉现象学的创始人。

曾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求学,后来主持法兰西学院的哲学教席,与萨特一起主编过《现代》杂志。

主要著作有:《行为的结构》、《知觉现象学》、《意义与无意义》、《眼和心》、《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等等他被称为“法国最伟大的现象学家”,“无可争议的一代哲学宗师”。

梅洛·庞蒂1908年3月14日出生在法国西南部罗舍福尔的一个天主教家庭,祖父是一位医生,父亲则是一位军官。

父亲去世,梅洛·庞蒂和母亲、哥哥、妹妹生活在一起,在一个封闭的亲密氛围中长大,以至于后来还很迷恋其童年生活。

1926年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在大学期间,梅洛·庞蒂与年龄稍长的萨特、尼赞、雷蒙?阿隆、伊波利特初步相识,不过只是后来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这些结识为日后的诸多恩怨埋下了伏笔。

1930年获得学士学位;获得哲学教师资格证书;1947年开始兼任高等师范学校讲师;出版《人道主义与恐怖》,涉及到马克思主义问题、人学问题等,在苏联问题上保持一种含混姿态:既批判极权主义,又批判西方的自由主义,同时对苏联的许多做法(诸如对布哈林的审判)表示同情。

萨特正是在梅洛·庞蒂的这些文章影响下逐步走向马克思主义的。

1951年在第一届国际现象学会议上作了题为《论语言现象学》的报告;开始撰写《世界的散文》,目的是为了回应萨特的《什么是文学》。

针对萨特严格地区分散文和诗歌,并且要求文学介入社会和政治的立场,梅洛·庞蒂认为伟大的散文也是诗歌,语言并不是透明的工具。

这两个作品以及他在索邦大学和法兰西学院的讲座开始了语言学转向,这不仅深化了他自己的哲学,而且对于整个现象学运动的进展,甚至对结构主义运动的出现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1945年出版其代表性著作《知觉现象学》。

从《知觉现象学》来看,他无疑是胡塞尔现象学最好的解释者,同时也发挥和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天才思想。

《知觉现象学》的探讨方式是这样的:以胡塞尔后期的发生现象学为整个理解的中枢,然后一方面用胡塞尔发生现象学再去重新解释胡塞尔早期、中期的东西,如还原、意向性等等,认为这两者差别特别大,但是并不一定矛盾;另一方面,则是合乎道理,合乎理路地突破了意识现象学的藩篱,达到了“身体”的现象学,实际上是身体和意识没有根本区分开的那样一种身-心现象学。

他关注的主题是身体与性爱。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简介梅洛·庞蒂喜欢用手跟手的触摸来打比方:当我的左手和右手相碰触时,右手有碰触左手的感觉,左手有碰触右手的感觉,但这两种感觉却混沌而不可分——在这里,我身体的两部分互为对方的主体,也互为对方的客体,我的身体向自己显示自身,达到内在与外在彼此交融的状态。

梅洛·庞蒂用“身体-主体”的概念,告诉我们身体和主体其实是同一个实在,身体既是存在着,被经验着的客体现象,又是经验着,意识着的主体。

身体各部分主客关系的交替、可逆显示,便证明着我就是我的身体,我的身体就是我。

物质和精神其实在我这里是同一的,并不是像笛卡儿等二元论者所宣称的那样,精神和肉体是平行关系或主宰关系。

梅洛·庞蒂受胡塞尔“生活世界”的观念的影响较深。

“生活世界”的观念宣称:我们用语言、用科学规律、用理性分析所描述的世界,是内在于意识的,经过了反思后的世界,而不是我们最初感知的世界本身。

梅洛·庞蒂把“生活世界”的概念改造成为“知觉世界”。

在我们用理性对这个世界进行反思、描述以前,世界其实就已经呈现在那里了——那是个最朴素的,最原初的、与人的知觉有最直接关联的生活世界。

举个例子,我用手抚摸一块布料,就会立马有一种感觉呈现出来,那种感觉是不可言说的,是绝对真实的,饱满的知觉。

但当我把这种感觉与抚摸其它布料的感觉进行比较后,当我在心里用语言来描述这种感觉后,那种感觉便已经经过了我们意识的改造,被赋予了规定性,可描述性——它已经不是原来那种真实饱满的知觉了,而是被抽象化为近乎单调的概念。

梅洛·庞蒂认为,知觉是先于意识的,知觉材料并不是意识的对象,而是身体-主体与外物接触时,外物对身体-主体最原初的呈现。

知觉事先于意识反思的。

梅洛·庞蒂认为过去传统的理性主义和经验论者,所研究的那个有各种规定性的世界,是经过了意识反思的。

反思并不是一种再呈现,而是一种主动改造——人所反思的那个世界,已经不是那个原初的世界了。

这种反思会给哲学带来怎样的困境呢?就是——世界到底是本来就有的呢,还是我们人自己想象出来的?这就是实在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在梅洛·庞蒂眼里,两派论者所争来争去的那个世界根本就不是生活中经历的那个原初世界,而是被反思了,被规定了的世界,是值得怀疑其真实性的。

而在最真实的世界面前,所有哲学家都得保持沉默。

那个世界就是“知觉世界”。

知觉世界几乎是以顿悟的方式霎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人的身体深深根植于世界之中,与外物“遭遇”、对话——这就是人的生活。

由于身体就是主体,生活同时就被人所知觉。

知觉的来源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最初都是无条件地被人感知的,是没有经过人的意识审查的,是先于意识的。

所有这些知觉圆融为一个大的环境,大的背景,即“知觉世界”。

知觉世界是一种先验的人的结构性生活,而不是一个纯粹实体。

所谓结构性,就是说,知觉世界已经包含了生活中的一切事实形式,但这种结构性是模糊的,圆融的,不可言说的,是意识世界中各种事物规定性和可描述性的最终来源。

这种先验结构,以自然世界的结构为基础,同时,人的精神主体性——包括人对他人的知觉,对整个文化世界的知觉(应该是文化潜意识吧),都被融合在自然世界中,使知觉世界成为了一个人意识活动的大背景、大环境。

“知觉世界始终是一切理性、价值和存在(被描述的具体存在物)的先行的基础。

”在我们使用概念做精确区分,在对其意义作出解释以前,意义就已经存在于知觉世界之中了。

所以,知觉世界不是纯粹的外界环境,而是人的因素(包括生理的和文化的)和外物的因素相互能动作用的结果。

故知觉世界不是被人纯粹创造,也不是被外界纯粹给予,而是一种人与外物的对话。

在这里,人与世界彼此开放,全方位交流,交流的内容被记入知觉世界中。

就好比两位学者对坐而谈,假如学者甲随身带了笔记本,可以随时记录谈话内容(象征人拥有感知能力),而学者乙无意记录(象征无感知能力的外物),但学者甲并不会只记录自己的观点,也不会只记录对方的话语,而是会记录双方互动的交流、交锋和共识。

两位学者的地位是彼此平等的,无主客之分。

知觉世界好比笔记本的记录,它不会单方面记录人或外物,而是会记录人和外物平等交流的双边过程——即人在世界上的的存在情况。

所以,在知觉世界里,主体与客体的对立是不存在的。

梅洛·庞蒂用世界的“肉身化”来说明外物与人的交流——人固然是知觉世界的前提,但在知觉世界里,人不仅能感知到自己的身心情况,而且能感知到外物的情况,就好像外物也被纳入了我的身体,我的身体向外界延伸。

不过,就好似感知左手需要右手的触碰一样,感知外物也需要人的触碰,而且左手触碰右手的知觉来自于双方,人接触世界的知觉也同样来自双方。

以上是对人与外物关系的解释。

而梅洛·庞蒂还解释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胡塞尔所说的“交互主体性”。

正如前所述,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是封闭对立,而是开放交流,人与人的关系也是如此。

好比两位学者都带了笔记本,他们在谈话作记录的同时,还会交换笔记,交流对这次谈话的看法。

没有一个人的知觉角度是绝对的,独立的,个人可以站在别人的角度,人与人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

自我与他人的这种“可逆性”,说明了意义、真理、价值是多元的,也是可以交流、转换、融合的,这使政治上的对话和更广泛的社会交往成为可能。

梅洛·庞蒂还谈论了语言和思想的可逆性。

传统的二元论认为,思想是内核、内容,语言是外壳、形式。

语言常常不能恰当表达思想,导致思想和语言的分离。

梅洛·庞蒂却认为思想和语言是意识活动的两个方面,它们本质是统一的。

他区分了“使用过的词”和“正在使用的词”。

人在最初发明某个词的时候,就把自己的思想固定在了那个词上,并流传下去成为具有固定含义的“使用过的词”。

在发明词的那一瞬间,思想和语言是同一的。

后人在重新使用那个词的时候,会遇到与前人相似而不同的生活情境。

这样,“使用过的词”又变为“正在使用的词”,被后人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从而与该词从前的词义有所差别,但仍与被重新使用时的新思想相一致。

在诗人身上,这种词语的内涵更新以一种非常灵活的方式进行着···这样,“使用过的词”与“正在使用的词”相互转化,它实际上就记录着人类意识的历程,表现着人类思想的不断更新。

在晚期著作中,梅洛·庞蒂把语言、思维所展现的世界称为“可见的世界”,而知觉世界的本源则为“不可见的世界”。

“不可见的世界”其实就是人在世界中的的“存在”(Being)。

“存在”不是实体,而是一种先于意识的结构性领域,这种结构就是人与世界“对话”的先验形式。

“存在”是一种“活语言结构”,是语言表达和思维活动,即“可见的世界”的来源和境域,是人与世界关系背后的最终“本体”。

与康德提出的不可知觉的“物自体”本体相比,“存在”本体是可知觉的,却与“物自体”一样是不可描述的,不可见的。

而且,如果说“物自体”是完全与人的存在无关的,物的自在实体的话,那么,“存在”则是与人息息相关的,外物与人共在的结构,是不纯粹的“物自体”。

存在结构的不可见性,表明了人不可能认识纯粹的外在世界,人的认识其实是一种对世界的“介入”,实质上改造了世界。

量子物理学中的粒子“测不准原理”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

在“可见的”和“不可见的”世界之间同样存在着可逆性。

“不可见的”因素被意识反思,转变为“可见的”经验和意义。

而“可见的”经验和意义会导致关于世界的理想的新观念,即思想和词义的不断更新,进而为人的未来开辟新的实践领域——这样,“可见的”经验和意义又完成了向不可见的人的在世“存在”领域的转化。

梅洛·庞蒂赞扬了艺术对“存在”的直接表达性,认为不拘于形式规定的它,表达了一种先于反思的,世界的原初结构。

与之相对应的是梅洛·庞蒂对现有操作性的科学的批评,他认为操作性的科学只知道“可见的世界”,却忽视了与最真实的“不可见的世界”的可逆性转化——即只重视规定性的经验,不重视主动性的实践和创造。

梅洛·庞蒂对“可逆性”的广泛使用,体现了其哲学的“模糊性”——二元对立的模糊。

他是想以此来明确:包括人在内的世界,其基质只有一种,就是他所谓的“肉体”。

“肉体”是“存在”结构唯一的元素,没有主体和客体之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