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二则(注释、翻译)
礼记二则-知识点
大道之行也一、课文翻译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注释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为:是,表判断。
与:同“举”,推举。
修:培养。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注释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终: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归宿。
于:在。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原文: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
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外户:大门。
闭:关(门)。
谓:叫作、称作。
大同:指理想社会。
译文: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造反害人的事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大门不关。
这叫作理想社会。
二、问题归纳1.谈谈你对“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理解。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三个分句是对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道”的分述。
“天下为公”是说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选贤与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品德高尚的人和有才干的人担任,“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之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统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翻译及知识点精练卷附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礼记》二则翻译及知识点精练卷课文翻译虽有嘉肴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④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⑤《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大道之行也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⑤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
⑥是谓大同。
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知识点练习《虽有嘉肴》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亲身学习的重要性,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2.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引用论证。
《礼记》二则翻译
22.《礼记》二则
虽有肴食
即使有美味的菜,如果不吃,也不能知道它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好。
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愤图强。
所以说:教与学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只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也不一定要据为己有;(对于)力气,(人们)都厌恶它不出自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人们出门时)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用从里面闩上。
这叫做理想社会。
《礼记》课文原文及翻译
《礼记》二则虽有佳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过别人然后才会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透彻,不通的地方。
所以,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有理解不透彻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中说道:“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解析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赏析《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
八下语文22《礼记》二则
内容探究
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和学的关系 。 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实践出真知,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合作探究
1.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 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 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 这个结论。
今欲致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业, 必归之公(财产公有,按劳分配,人人劳动,人人平等)。 去级界平民族,去家界为天民,去种界同人类,破国界合 大地(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天下大同)。
民
族
、
民
生
——
、
孙 中
民 权
山
字词积累
选贤与能( jǔ ) 讲信修睦( mù ) 矜寡孤独( guān ) 男有分( fèn ) 货恶其弃于地也( wù )
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同“鳏”,老而无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 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 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 定要自己私藏;
因此
造反害人的事 兴起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字词积累
嘉肴( yáo )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
教学相长( zhǎng )
整体感知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一、仲尼燕居原文《礼记·曲礼上》中有记载,一天,孔子的弟子宰予问道:“仲尼燕居,何论?”孔子回答说:“吾得享于庄周之学,抱一之道,得养浩然之气。
”宰予继续问道:“仲尼之德何如?”孔子回答说:“仲尼之德,山川其德也。
”翻译孔子的弟子宰予问孔子:“仲尼(孔子的字)在闲居生活中具体做了哪些事情?”孔子回答说:“我在生活中融入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坚持了一种正直的道德准则,并且深刻培养了崇高的自律精神。
”宰予继续追问:“那么,仲尼是怎样一个人的?”孔子回答说:“仲尼的品德,就好像山川的伟大一样。
”二、子夏问行原文《礼记·学记上》中有记载,子夏问道:“行与之谐乎?”孔子回答说:“不谐。
”子夏追问:“回与之谐乎?”孔子继续回答说:“不谐。
”子夏再度追问:“德与之谐乎?”孔子仍然回答说:“不谐。
”子夏最后追问:“仲尼之德,其可谐乎?”孔子回答说:“可以。
所以远人而不逢也。
”翻译子夏问孔子:“行为与仁德是否一致?”孔子回答说:“不完全一致。
”子夏继续追问:“言辞与仁德是否一致?”孔子继续回答说:“也不完全一致。
”子夏再次追问:“那么,仁德与道德是否一致?”孔子依然回答说:“不完全一致。
”子夏最后追问:“仲尼(孔子的字)的品德,与仁德是否一致?”孔子回答说:“可以。
这就是为什么他可以与众人保持距离而不迎合他人的意见。
”以上内容是对《礼记》中两则经典原文及其翻译的简要介绍。
通过这些对话和回答,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孔子及其思想,从中汲取智慧和启发。
《礼记》二则(知识点梳理)
《礼记》二则(知识点梳理)《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通假字1.学.学半(“学”同“敩(xiào)”,教导)2选贤与.能(“与”同“举”,选拨)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老而无妻)古今异义1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用意,目的)2然后能自强也(古义:勉励;今义:勉强)3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
)4教学相长(古义:教与学,今: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5.教学相长(古:促进,今:增长)6.学然后知不足古义:这样以后;今义:副词,表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7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大路。
)8.是谓大同古义:代词,“这”今义:常用作判断词,或与“非”相对9.货(古:财务,今,商品)10.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孤:古义:幼而无父的人。
今义:父母双亡的人。
11.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归还。
)12.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造反;今义:杂乱,捣乱等。
贼:古,害人;今,小偷,窃贼)13.外户而不闭(古义;门;今义:家)14.不独子其子(古义:子女;今义:儿子)一词多义1学教学相长(学习)学学半(学,同“斅”,教导)3其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指“嘉肴”的)其此之谓乎(语气副词,表示推测,恐怕)2亲不独亲其亲(动词,以……为亲)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4子不独子其子(动词,以……为子)不独子其子(名词,子女)子非鱼(你)庄子与惠子(尊称)5修讲信修睦(动词,培养)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形容词,修长)6分男有分,女有归(名词,职分,职守)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量词,长度单位)7与选贤与能(同举,推荐)相与步于中庭(和)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是欣赏的意思)与朱元思书(给)可据理臆断欤(同欤)8乱盗窃乱贼而不作(作乱)自云避秦时乱(战乱)乱花渐欲迷人眼(繁乱)行拂乱其所为(使…扰乱)=无丝竹之乱耳猿鸟乱鸣(此起彼伏)9故故人不独亲其亲(连词,因此)既克,公问其故(n.原因)温故而知新(旧的)西出阳关无故人(老朋友)目今其祖早故《红楼梦》(死亡,去世)10作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有作为)11闭是故谋闭而不兴(闭塞)故外户而不闭(闩上)12.为:天下为公是不必为己为了13.独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子的人。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原文注释及翻译
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一、相关资料《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而成,共49篇。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方面。
二、课文翻译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知道了(自己的)欠缺,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己督促自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三、注释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肴。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是故:因此。
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思。
自强:自己督促自己。
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四、问题归纳1.开头写嘉肴的作用是什么?以嘉肴喻至道,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说明“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俗易懂。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写出了“学”“教”之后的结果,为下面的观点作铺垫。
3.“教学相长”该如何理解?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教使学有所增长,教人学习又反过来促进教人者知识的积累。
4.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言论有什么作用?引用《兑命》中的言论,证明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使论证更有权威性。
5.试分析《虽有嘉肴》一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论证,最后得出“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五、课文主题《虽有嘉肴》论述了教和学的关系,说明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礼记二则文言文翻译
一、《礼记·中庸》
原文:
中庸之道,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夫庸言庸行,其载于书也,丘也而而知之;夫庸言庸行,其载于经也,孔也而未之知也。
故君子之道,其费也大矣,其为也难矣。
翻译:
中庸之道,其极致之处啊!人们很少能够长久地保持它了。
那些平凡的言语和行动,它们记载在书中,我丘虽然知道;那些平凡的言语和行动,它们记载在经典中,孔子却不知道。
所以,君子的道德修养,其耗费巨大,其实现艰难。
二、《礼记·大学》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翻译:
大学之宗旨,在于彰显光明之德,在于亲近民众,在于达到至善的境界。
明白至善所在,然后才能有坚定的信念;信念坚定,然后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内心宁静,然后才能安心;安心之后,才能思虑周全;思虑周全,然后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
事物都有根本和末节,事情都有开始和结束。
明白事情的先后顺序,就能接近大道。
这两则文献分别阐述了中庸之道和大学之道的内涵。
中庸之道强调平凡中的极致,追求道德修养的极致;大学之道则强调彰显光明之德、亲近民众和达到至善的境界,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这些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
《礼记二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礼记二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原文《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虽有嘉肴1、虽:即使。
2、嘉肴: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3、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4、是故:所以。
5、困:不通,理解不了。
6、自反:反省自己。
7、自强:自我勉励。
8、强:勉励。
9、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0、《兑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11、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12、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大道之行也1、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为:是,表判断。
3、与:通“举”,选举,推举。
4、修:培养。
5、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6、壮:青壮年。
7、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8、孤:幼而无父的人。
9、独:老而无子的人。
10、废疾:残疾人。
11、分(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
12、归:指女子出嫁。
恶(wù):憎恶。
13、藏:私藏。
14、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礼记》二则
是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是以” 连用,相当于所以、因此等 )
惟读书是务( 助词,用在句中,起到 强调宾语的作用,不必译出 )
文言句式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 (“之谓”是文言文中一种比较固定的用 法,是将宾语提前的倒装句,译为“说的 是”。作用:宾语用代词“之”复指一下, 强调宾语。)
课文解读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 的基本特征的?
满足生存需要, 满足生存需要, 满足精神愉悦的
人人都能得到 人人都能安居 需要,货尽其用,
社会关爱。 乐业。
人尽其力。
3.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中, 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 大同社会安定、和谐的状况的反映,其中 折射出现实社会的黑暗、阴险,这正是人 们迫切追求理想社会的原因。
(7)其 此之谓乎 宾语前置的
表示推测语气。大
标志。
合作探究 展示反馈 1、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句)?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请从文中找出答案?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3、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 作用?
合作探究 展示反馈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1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本文选自《礼记·学记》。题目是编者加 的。《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 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 论文。
虽有嘉肴
议论文
字词学习
嘉肴( yáo ) 弗食( fú ) 自强( qiǎnɡ ) 教学相长(zhǎnɡ) 兑命( yuè ) 学(xiào)学( xué )半
其半《故强也知教是知虽知虽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点大道之行也一、课文翻译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注释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为:是,表判断。
与:同“举”,推举。
修:培养。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注释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终: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归宿。
于:在。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礼记二则的翻译
礼记二则的翻译
礼记二则指的是《礼记》中的两篇篇目,它们的翻译分别为:
1. 《乐记》(Lǐ Jì)
这是《礼记》中的一篇,主要论述了音乐的作用、种类、形式、演奏方式等内容。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早系统阐述音乐的文献之一。
这篇文章向读者介绍了音乐的本质、音律的原理、音乐的分类、乐器的制作和演奏方法等。
2. 《曲礼篇》(Qǔ Lǐ Piān)
这是《礼记》中的另一篇,主要内容是对曲礼(古代祭祀时
的一种舞蹈礼仪)进行解释和阐述。
它描述了曲礼的起源、演变、舞蹈形式、动作技巧以及祭祀时的具体步骤。
这篇文章以清晰的语言和详尽的描述,帮助读者了解古代中国祭祀仪式中曲礼的重要性和规范。
以上是对《礼记二则》的翻译解释,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礼记》二则
内容分析:
3.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阐明了“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三个方面。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故人不独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男有分,女有归。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内容分析:
4.概括出自《大道之行也》一文的成语, 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 的一段,《礼记·学记》是世界教育史 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礼记》相关名言:
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②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③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
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④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⑤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⑥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①天下为公、②矜寡孤独、③老有所终、 ④夜不闭户、⑤选贤与能、⑥讲信修睦、
内容分析:
①天下为公: 原意指天下是公共的。天子之位,
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 政治理想。 ②矜寡孤独: 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③老有所终:
意思是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 或年老时能生活得很好。
内容分析:
⑦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翻译】力气,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 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⑧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翻译】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 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
⑨是谓大同。
【翻译】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通假字:
⑴选贤与能。 “与“矜”同“鳏”,老而无妻。
一词多义:
礼记二则课后文言文翻译
【原文】1. 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岳视诸侯,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
2. 凡祭,天子当祀,诸侯当祀,大夫当祀,士当祀,庶人当祀。
非其所祭,不祭。
【译文】1. 天子祭祀天地,诸侯祭祀社稷,大夫祭祀五祀。
天子祭祀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同三公,四岳视同诸侯,诸侯祭祀自己封地内的名山大川。
2. 凡是祭祀,天子应当祭祀,诸侯应当祭祀,大夫应当祭祀,士应当祭祀,庶人应当祭祀。
不是应当祭祀的对象,就不进行祭祀。
【原文】1. 诸侯于天子,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2. 父之昆弟,称伯父、仲父、叔父;昆弟,称伯舅、仲舅、叔舅。
【译文】1. 诸侯对天子,每年进行一次小聘,三年进行一次大聘,五年进行一次朝见。
2. 父亲的兄弟,称为伯父、仲父、叔父;兄弟,称为伯舅、仲舅、叔舅。
【原文】1. 天子适诸侯,诸侯迎于境,舍于郊。
天子当临,使诸侯待于国中。
2. 诸侯见天子,入门,北面;见诸侯,入门,东面。
【译文】1. 天子前往诸侯国,诸侯在国境迎接,天子住宿于郊外。
天子亲自莅临,让诸侯在国内等待。
2. 诸侯觐见天子,进入大门后,面向北;见诸侯,进入大门后,面向东。
【原文】1. 天子召诸侯,诸侯祖而有司,遂见;诸侯相见,入门,北面;见天子,入门,东面。
2. 诸侯之邦,其礼一也。
大夫之礼,虽异,不得过其君;士之礼,虽异,不得过其大夫。
【译文】1. 天子召唤诸侯,诸侯祖服并让有司陪同,随后觐见;诸侯相见,进入大门后,面向北;见天子,进入大门后,面向东。
2. 各诸侯国的礼仪,都是一样的。
大夫的礼仪,虽然有所不同,但不能超过自己的君主;士的礼仪,虽然有所不同,但不能超过自己的大夫。
【原文】1. 诸侯于天子,不敢面相,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 君子敬其在位,爱其在官,而不敢忘其民也。
【译文】1. 诸侯对天子,不敢面对面相见,如果君主视臣子如草芥,那么臣子就会视君主为仇敌。
2. 君子尊重自己的职位,爱护自己的官职,而不敢忘记自己的民众。
第20 篇 《礼记》二则
第20篇《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知识盘点一、重点字词1. 通假字学学半______同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2. 古今异义(1)不知其旨.也古义:________,今义:意义、目的(2)故曰:教学..相长也古义:________,今义:“教书”或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3. 其他重点实词(1)虽有嘉.【.F.】.肴.【F】嘉:________________肴:________________(2)弗.【F】食弗:________________(3)虽有至道..至:________________道:________________(4)弗学.【F】,不知其善.【F】也学:________________善:________________(5)教然后知困.困:________________(6)然后能自反..也反:________________自反:______________(7)然后能自强..【F】也强:________________自强:______________(8)教学相长..也相长:______________(9)学学.半学:________________二、句子翻译1.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三、文意理解◎内容理解1. 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统编教材“思考探究”) ◎写作特点2. 文章以“嘉肴”“弗食”开篇,有什么作用?金题演练(2020原创)阅读《虽有嘉肴》,完成1~5题。
(14分)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虽有嘉.肴嘉:_____________(2)弗.食弗:_____________(3)不知其旨.也旨:_____________(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___________2. 下列句中加点字与“然后能自强也”中“也”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盖竹柏影也.B.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 安能求其千里也.D. 不足为外人道也.3.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反思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qiǎng 勉励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 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同“敩”(xiào),教导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 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儒家推崇的上古 时代的政治制度 施行
天下是公共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品德高尚 同“举”, 才干出众 培养 推举
选 贤 与 能,讲 信 修 睦。
译: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 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 以......为亲 父母 以......为子 子女
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废疾 者皆有所养,
······的人
译: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 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 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职守、职分
女子出嫁
男有分,女有归。
译: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
译: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 据为己有。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 疼爱自己的子女,
有终老的保障 有终老的保障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译:要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 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
同“鳏”, 老而无妻 老而无夫 幼而无父 老而无子
矜 、寡 、孤 、独、
《礼记》
虽然
味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最的道理
好处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 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 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
困惑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 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译: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 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图谋之心闭塞
而不会兴起
作乱害人 兴起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 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兴起。
从外面把门带上 用门闩插上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 因此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 不是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