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情结与武士道精神
浅析日本文化中的樱花情结
浅析日本文化中的樱花情结研究日本的樱花文化,对认识日本本民族的民族特点有重要意义。
同时,由于日本人民赋予樱花以特殊的意义,了解日本人民的对樱花的特殊情结,有助于中日两国更好的交流,提高民族认同感。
本文旨在对日本民族中的樱花情节作简要阐述。
日本樱花文化民族性日本乐坛天后中岛美嘉的一首《桜色舞うころ》,以童话般纯净的钢琴音阶,小提琴的悠扬与怅然若失,唱出了樱花纷飞时节,人们的心灵感受,或沉溺其中不可自拔,或忧伤的婉转,或发喧嚣的暴走,或孤寂的徘徊,缕缕绵密萦绕不休。
同样是在讲樱花,不仅在歌曲中,而且书中也是俯拾皆是。
渡边淳一的《樱花树下》,少了樱花淡淡的忧伤,绵绵的情意,而是用缓缓的情节,细致的描写,勾勒出外表柔弱的樱花内心的狂野,以致让人感觉樱花树内心里蕴含的疯狂和绝望。
正如书中所言:“如此的怒放只是为了明天就要凋零。
”樱花何以在日本文化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日本民族为什么对于樱花有如此深层的爱恋?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日本文化中浓厚的樱花情结。
一、樱花的由来樱花又名仙樱花、福岛樱、青肤樱等。
根据日本有关学者编纂的权威性的樱花专著《樱大鉴》记载,樱花原生中国,最早是从喜马拉雅山脉传入日本的。
还有说法记载,日本樱花的祖本是由僧人从云南带回去的,这与有的日本人坚称他们的祖先是云南白族人一样具有探索性不谋而合。
但是,樱花是从喜马拉雅山脉传入日本的,这个似乎更具有可信性。
因为据文献资料考证,中国栽种樱花的历史至今为两千余年历史,早在唐朝时期,诗人白居易在自己的诗中就有描绘樱花的句子:“小园新种红缨树,线绕花枝便当游。
”可见当时樱花已经被移植到庭院、园林。
而日本栽种樱花的历史至今才有千余年。
因此,日本樱花起源于中国是毫无疑问的。
在此,需要一提的是,因为樱花后来成为日本的国花,它在日本受到广泛的关爱,也更受到大量的培养,出现观赏更强的高等品种,而樱花盛行的日本使得樱花在日本的名声盖过我国,这一现象的发展,才导致很多人都有了中国樱花传自日本的假想认识。
什么是日本武士道精神
什么是日本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精神支柱.也是日本的民族魂.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什么是日本武士道精神,一起来看看吧。
武士道精神的简介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究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诀窍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为主君毫无保留的舍命献身。
这种思想也是对传统儒家“士道”的一种反动。
儒家的“士道”讲究君臣之义,有“君臣义合”、“父子天合”的人伦观念,但是日本“武士道”是以为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
武士道重视的是君臣戒律,“君不君”(君暴虐无道)也不可“臣不臣”(臣不尽臣道),尽忠是绝对的价值。
中国的原始儒学是以孝为本,尽孝才是绝对的价值。
如果“父有过”,子“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但是如果“君有过”,臣“三谏而不听,则逃之”。
武士道论者认为,儒家的“士道论”乃在粉饰贪生怕死的私心,慎于人伦而注重主君的道德如何,才选择生死,则面对死却不干脆去死。
唯有纯粹彻底的觉悟死,才是武士道强人之处。
武士道彻底的觉悟死了,他的容貌、言语、起居动作,也就与众不同。
武士社会尊重礼仪,不光是封建社会阶层秩序的尊从,更进一步说“礼仪端正”,才是武士强人一等的表现。
武士要“死的干脆”,君要你切腹自杀你就得切腹自杀,这是日本镰仓武家时代以来的传统。
武士的家训日本武士道的古典称为‘叶隐’(hagakure),是江户时代的佐贺藩(肥前锅岛藩)所传诵的武士道修养书。
“叶隐”就如树木的叶荫,在人家看不见的地方为主君“舍身奉公”之意。
此书是由佐贺藩的藩士山本常朝(Yamamoto Tsunetomo 1659-1710)传述,由同藩藩士田代陈基(Tashiro Tsuramoto)听闻书写整理,在18世纪初的1716年完成‘叶隐闻书’写本,共11卷1200多节,简称‘叶隐’或‘叶隐集’。
卷一、卷二讲武士的心得修养,卷三讲锅岛藩藩祖直茂,卷四讲第一代藩主胜茂,卷五讲第二代藩主光茂(即山本常朝的主君),以及其嫡子即第三代纲茂等,卷六讲锅岛藩古来的事迹,卷七、卷八、卷九讲锅岛藩武士的“武勇奉公”言行,卷十讲他藩武士的言行,卷十一是补遗。
花中樱花,人中武士
花中樱花,人中武士摘要:《失乐园》中描绘的男女主人公渴望爱情,为了真爱最终走向死亡。
他们对爱情的极致崇拜,植根于日本传统的樱花精神和武士道精神。
本文就从这两种精神来谈谈男女主人公久木和凛子的爱情崇拜。
关键词:失乐园樱花武士道精神崇拜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是一首爱的赞歌与哀歌,浸透着日本文化元素,那就是樱花精神与武士道精神。
男女主人公久木和凛子为了自己爱情达到永恒,最终选择了在做爱的高潮刹那用吞食毒药的方式来结束两人紧紧拥抱的肉体的生命,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无限崇拜。
小说描绘的是中年男子久木和女青年凛子,从相识到相恋再到自杀的一个过程。
某出版社主编久木与温柔贤淑的凛子在一次社交场合相识。
他们的家庭拥有共同点——无爱。
两人在生活上的寂寞,使得他们难以抵抗情感的诱惑,在几次见面谈话后,他们便陷入了婚外恋的漩涡中。
凛子的母亲竭力反对,久木也收到凛子丈夫的恐吓信,但是,他们义无反顾、全心全意要厮守在一起,仍然维系这段被世人所耻的婚外恋。
虽然他们的婚外恋情遭到世俗的挤压,但是并不构成摧毁。
他们的自杀不是出于对世俗的反抗,而是出于对于爱情永恒性的极致崇拜,用渡边淳一的话就是一种“绝对的爱”。
“久木和凛子的死亡方式不仅是对世俗的逃避和反抗,也是对爱的极致的追寻……他们碰到了一个爱的悖论,那是比世俗、比道德更为要命的悖论。
这样的嘲笑会将他们彻底摧毁,信仰爱情,以爱情为宗教因而与世俗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他们经受得了来自世俗和道德的嘲笑,但却经受不了来自自己信奉的爱情宗教的嘲笑。
那将是对他们最为致命的摧毁——自己灵魂对自己灵魂的摧毁。
” 1全书体现出了从哀物到哀人的文学艺术风格,日本的樱花精神和武士道精神,是男女主人公产生这种爱情崇拜的文化动力。
一、樱花精神下的爱情崇拜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樱花的特点其花期很短,从花开到花落只有十几天,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这种转瞬即逝的美,深刻地影响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与审美感受。
日本歌曲《樱花》唱道:“樱花啊樱花啊,阳春三月晴空下,一望无际樱花哟,花似云朵似彩霞,芳香无比美如画,去看吧去看吧,快去看樱花……”充分表达了普通民众对樱花的爱恋之情。
樱花情结与武士道精神
樱花情结与武士道精神作者:肖娇;曾汝芳;李云;白静;刘丹;李小俞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20期摘要: 作为日本国花的樱花,在日本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日本国民毫无例外的有着强烈的樱花情结。
作为日本奉为国民精神的武士道,同样有着千年的历史,其地位也不可小觑。
然而阴柔绝美的樱花同悲壮冷酷的武士道却同能为日本国人所膜拜,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和渊源呢?本文通过对樱花情结与武士道精神的分析,深层剖析二者之间潜在联系,从其产生的背景以及人们的心理,探讨樱花情结与武士道精神。
Abstract: Cherry, as the national flower of Japan, has immutable position in Japan. Japanese people without exception have strong cherry love knot.While bushido spirit, as the national spirit of Japan, also has a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its position also cannot be underestimated. However the beautiful feminine cherry and cold Japanese bushido which people can worship, how do they contact each oth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cherry love knot and bushido spirit, this paper analyzed deeply the potential link between them, and discussed the cherry love knot and bushido spirit from the background of origin and people’s psychology.关键词: 樱花;武士;武士道精神;国民精神Key words: cherry;bushido;bushido spirit;national spirit中图分类号:G1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237-020引言日本樱花举世闻名,其武士道精神在日本的历史上也是一记浓墨。
日本武士道精神
冈田以藏
在江户三大道场之
一的桃井道场,苦学 “镜
心明智流 ”。接受尊王思
想 ,进入京都后,开始狙
击并斩杀佐幕派人士,即
实施“天诛”,因而被称
为“刽子手以藏”(人斩
以藏),仅有案可察的就
有近二十人。后由于被镇
压,冈田以藏被逮捕并处
以斩刑 。遗言:为你竭尽
一生,却如水泡一样,消
失在晴朗的天空中 。
土方岁三
武士的产生是在平安时代,九世纪中
期开始,一些地方领主开始建立保卫自己
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
装逐渐成熟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
,其基础是宗族和主从关系。到了十世纪
,朝廷无力镇压地方势力的叛乱,不得不
借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更进一步得到
了中央的承认,成为日本的特权统治阶级
。
武士的盔甲
武士的佩刀
展発
武士道在刚出现的时候, 本意是好的,只是到 了后来被人用到了歧路上去,同时也就让周围的人对它产 生了强烈的反感。 为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日本需要用武 士道去激励士气,巩固军队,也需要用武士道去禁锢和统 一国民的思想,为此,他们开足宣传工具的马力,打着“ 拯救日本”的幌子,强行灌输“皇国论”、“大和魂”、 “为天皇尽忠”等思想。 武士道本来就是武士争雄天下 ,崇尚杀戮的非人道伦理观,把军刀当作勇敢与地位的象 征。特别是“武士道,就是对死的觉悟”,这种思维方式 与狭隘民族主义和扩张政策相结合,就把非人性和反人道 发挥到极端,变为虐杀狂和自虐狂。
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这是 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 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武士的自 杀是源于其对自己生命的一种觉悟,一种对自己已经达到顶峰的一种 判断,是一种满足,是对樱花凋谢的凄美的一种向往。
武士道精神
一个对自己的命都不怜惜的人,他又怎么可能怜惜对手的生命?
残忍就是武士道精神的一大特点。武士道很讲究“忍”,要求武士不能流露出任何心里的情绪,但是,残忍却是武士无法掩饰的东西。越讲究“忍”就越残忍,所以残忍也成了武士道精神的弱点。
武士道精神最大的弱点就是不经意间就将对手塑造成这样的高手。
当自己所爱的以及爱自己的亲人、战友在自己眼前牺牲的时候,最怕死的人也会变得不怕死,同时又不会残忍。因为他们是因爱而不怕死。武士道精神熏陶下的武士是因不怕死而残忍。
为什么美军的飞机+大炮打不过小米+步枪的志愿军,因为那群最可爱的人是被多年战争锤炼成的真正的高手。
而一个武士一次被打败往往意味着被杀死,武士道精神显然已经洞察到这一点,因此对活着的武士进行耻辱教育,将“耻”感和“不怕死”辩证的结合起来了。然而,武士道精神虽然一再强调不要有恐惧和喜怒哀乐,但是是无法阻止那些情绪的产生的。他之所以不流露出来,是因为流露出来就是耻辱。因此一个武士表面冷酷但仍然是有害怕的,这个害怕就是“害怕受辱”,当他打败仗时,内心的压力还是很大的。他无法避免这个“害怕”存在,而只要这个害怕存在,就有可能恐惧。而高手是没有那样的恐惧的,所以在心理上高手优与武士。
所以武士的自杀并非如我们所想的是要洗刷耻辱,或是输不起,正相反这是源于其自己对自己生命的一种觉悟,一种对自己已经达到顶峰的一种判断,是一种满足,是对如樱花凋零般的凄美的一种向往。
上学的时候问日本外教,之后也问过好几个日本人,用最简单的话概括武士道怎么说,他们说“武士道是对死的一种觉悟”,武士道的理想境界不是生存,而是死亡,田园终老的武士不是好武士,战死沙场或者自杀才是理想的归宿。
从赏樱中看日本人的生死观
从赏樱中看日本人的生死观摘要:每到春天来临,日本各个电视和报纸上便会报道日本各地樱花盛开的日期,日本的地形呈长条形状,樱花从南部到北部依次开放,日本气象厅每年会预测各地樱花最佳观赏日期,即称为“樱花前线”。
日本民众翘首以待樱花的盛开。
在花季来临之际,日本人会做好饭团和美味的食物与亲朋好友相约在樱花树下,欣赏着漫天飞舞的樱花,小酌一杯清酒,谈谈心,放松下心情,享受惬意的生活。
日本人为何对樱花情有独钟呢?其根本原因是樱花的特性与日本人的精神具有一致性,而樱花盛开的过程恰恰能够反映日本人的生死观。
本文从赏樱活动中浅谈日本人的生死观。
关键词:樱花生死观自杀一、生如灿樱众所周知,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樱花为国花,但樱花早已以国花的身份深入人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比日本人更加喜爱樱花。
樱花是日本的名花,被认为是日本人精神的象征。
赏樱是日本人的习俗,日文称作花见。
赏樱源于奈良时代开始的花祭、花会、花宴和花舞等。
从平安时代起赏樱作为京都宫廷贵族的一种娱乐而流行。
武士时代的足利义满和丰臣秀吉等将军都酷爱赏樱,遂使赏樱亦成为武士的爱好。
在江户时代商人阶级兴起之后,赏樱逐渐扩展到庶民之中,成为人们春季游乐的活动之一。
在今天,赏樱已成为日本的全民性活动,樱花初露姿色,探出花蕾,便会吸引路人驻足观赏。
到了满开之际,粉红色的樱花树下聚满人群,人们推杯换盏,享受着赏樱的快乐。
日本人对樱花的喜爱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0年樱花花环称为东京申奥的标志;日币一百日元的硬币上是樱花图案;日本公安部门警视厅的徽章为樱花型。
除此之外樱花还受到化妆品、家电家器等各大广告商的青睐。
随着经济的发展,樱花周边产品风靡全球,如星巴克樱花系列、樱花饮品、樱花甜品、樱花杯子。
据《人民日报》登载,1982 年3月,日本福冈市为拓宽高速公路将不得砍掉大片樱花树。
当市民得知这一消息时,纷纷到市政府请愿,请求市长宽限几日以让樱花开罢最后一春。
这样一来,随时工期延误了半月,但福冈市却为此沸腾,市民赏到了最后一春的樱花。
从动漫见日本文化
从动漫见日本文化--以《海贼王》为例近年来,日本动漫如《圣斗士》、《名侦探柯南》、《海贼王》、《死神》、《火影忍者》,凭借着优美的画面质量,令人流连忘返的剧情,在中国拥有数不胜数的动漫迷。
动漫有什么特点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日本动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日本动漫的时代性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看出来:一、如今是个学习的时代,鼓励所有人热爱学习。
在《海贼王》中,卓洛因为不能战胜对手Mr.1达兹·波尼斯,差点被杀死,但在受到致死伤害后,参透用剑的要领,最终大败对手。
动漫以这种方式激励日本年轻一代学习进步。
二、《海贼王》塑造的主人公路飞喜欢探险,感兴趣于新奇怪异的事物,越危险的地方越感兴趣。
然而日本年轻一代所缺乏的就是兴趣和勇气,往往是有想法,浅尝辄止,没有明确的目标,习惯随波逐流。
在这种情形下,它的出现部分填补了年轻人的不安,或许成为一种向导,激励年轻人勇敢的追求梦想,哪怕是遥远看是不可及的。
日本动漫的民主性可以从以下方面看出:物哀情结:物哀是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
所谓物哀,主要指隐藏在人物内心深处的悲哀伤感愁苦和郁闷的情绪。
这种哀愁是个人的身世同现实社会的种种矛盾以及无常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物哀的审美意识。
在《海贼王》中,物哀以不同的形式而存在着:一种是以荡气回肠的情节来营造直达内心深处的哀愁;另一种则是以凄婉动人的故事,给人以淡淡的哀愁。
武士道精神:人生短暂,世事无常,在生命最灿烂时有如樱花般随风消逝,成为了日本民族所追求的美。
在日本现今武士的时代早已过去,武士道精神也已经淡化。
但武士道精神下所形成的意志可以战胜肉体的理念则依旧可以在动漫作品中看到。
海贼王中打不死锤不烂的众海贼,不论敌我的实力有多么悬殊,无论身心受到了多大的伤害,自身的信念梦想以及所坚持的正义都会支撑着动漫中的主角无往而不胜。
以小胜大:在《海贼王》中,人物个性有某个共同点,有天赋的普通人,一个拥有普通人所有的惰性或其他不良习性。
武士道精神
江户時代末期の切 腹の様子
武士道残酷的一面 武士道优秀的一面
真正信奉武士道的武士崇尚正直、坚毅、简朴、胆识、礼节、诚实、忠诚 •武士对于耻辱的敏感达到了极端偏执的地步,由偏执而残酷,据说有位 等种种美德。只要武士忠于天职,就能得到荣誉。被敌人团团围住,仍然 商人好心提醒一个武士背后有跳蚤,结果马上被劈成了两半,而理由竟然 英勇厮杀的武士,以武士道的标准看,这样的行为乃是武士由衷忠诚的具 是令人吃惊的简单:跳蚤是生长在畜生身上的,把武士看作是畜生绝对是 体表现。 不能容忍的挑衅与侮辱。 在考虑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时,根本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生死对一切来说, •武士经常残酷的对待俘虏,因为俘虏放弃了武士道。许多武士的敌人在 还在其次,让自己行动发挥效果才是正道。奋力一试,在这个过程中即使 作战后仅仅因为这个原因而遭处决。 得一死,也比毫不尝试来得好,因为武士完全不用考虑自己的得失,而勇 •二战时,日军战败集体自杀;相比之下,在那个时期的中国却出现了无 向前。 数的汉奸与几百万日伪军,这也是中国当时1、武士道忠重于孝的观念使日本人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而不是家庭,日本人可能将周末都奉献给自己的企业而不 是家人。 2、武士道的诚信精神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日 本社会成为高信任度的社会。 3、武士道的勇敢的品德当然还不是日本资本主义的经济伦 理,但是武士道的勇敢品德影响了日本人沉着冷静的生活 态度。
武士道地位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武士道地位的发展
江户時代 之前
江户時代
明治维新 之后
明治時代之 后 :因实行四民 平 ,使武士 的地位被削弱 ,但而 后随着军国主义 江户時代:幕府为了 江户時代之前:主要崇尚个 安定社会 人等、废刀令 , 荣耀与家族名誉 制定诸多武家法 , 规, 讲究个 稳定武士阶级 人实 力,不 的 尚下对 伦常 , 上的 外在上 忠诚也 ,以 也的发 严格 武士道主要 可以分 为三个阶段: 江户時代之前 , 江户時代 , 和明治维新之 后。 展, , 的彻底服从与 武 取缔 就是武士道再度被提倡 的 流行 方式约束对 以下克上, 上不 提升个 敬并被强调成对天皇 的行为 人与家族 ,把社会带向和 的政治威望 平 ,稳定 代表典型 的勇 方向 是。 , 足利尊氏、明智光秀 代表人物是山鹿素行和吉田 。 松荫,这些武家法规,就形成了现在所谓的武士道,这使得武士有了恒常效忠对象。
论黑泽明电影中武士道精神的体现
论黑泽明电影中武士道精神的体现内容提要黑泽明在他的一系列武士电影中都体现了强烈的武士道精神,在这种精神体现的背后,是黑泽明自身对武士道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他将他的观点通过电影的方式,告诉了整个日本民族,并且让世界了解了东方文化特有的魅力。
关键词黑泽明电影武士武士道精神人物塑造引言谈到日本电影导演,我们就不得不谈到黑泽明这个人物。
黑泽明在他50年的电影生涯中共导演了28部影片,他的作品引导了整个50、60年代国际电影艺术的潮流。
1951年他的作品《罗生门》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从而使他得到世界电影大师的荣誉,使他的导演艺术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黑泽明是一位个性鲜明的导演,他之所以能有别于与他同时代的日本导演(今井正、木下介惠),而挤身于世界著名导演之列,是由于他影片中独特的个人特征,这种个人特征就是贯穿他作品的浓烈的武士道精神。
众所周知,武士道精神在日本存在了1000多年,这么多年的文化积淀,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土壤,日本电影也正是受了这块土壤的滋养而成长起来的。
黑泽明的作品同样是植根于这块土壤之上,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积淀,他的作品便不可能有这么独特的气质。
而黑泽明又以自己独到的探索,对这种文化传统作了深刻的挖掘,他热烈追求着自己心目中真正的武士道精神,并以电影的方式,表明自己对武士道精神的态度和领悟。
这种武士道精神在黑泽明的作品中集中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在题材选择上,多以日本武士故事为背景,如著名的《姿三四郎》、《七武士》、《罗生门》、《影武者》等等;其次,在人物塑造上,专注于武士形象的刻划。
他曾经塑造过像姿三四郎这样的武士个体,也塑造过《七武士》中多面的武士群像。
正是由于黑泽明这种强烈的武士意识,加上他独特的个人表达,使他的作品获得一种隽永、深刻的思想,和别具一格的风格。
本文正是试图通过论述黑泽明作品中强烈的武士意识和他独特的个人表达的巧妙结合,揭示黑泽明武士系列电影的独到之处。
一.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的表达与黑泽明的武士系列电影日本武士的形成是在平安时代后期,尤其是在进入镰仓、室町时代以后,日本封建统治阶级中出现了贵族与武士的身份区别。
樱花的文化内涵及其园林应用
参考内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园林设计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 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园林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息和娱乐的场所,更是传承和展 示文化的载体。本次演示将围绕现代园林设计中文化内涵的探索展开讨论,介绍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以及人性化设计、环保设计和艺术性 设计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3)配景设置:在园林设计中,樱花也可以作为配景元素使用。例如,在 公园的湖畔、桥头或草坪上,可以种植一定数量的樱花树,与周围的景色相互映 衬。此外,还可以将樱花与其他植物搭配使用,如红叶石楠、梅花等,形成文化内涵和园林应用价值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深入了解樱 花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园林中的应用价值。通过研究樱花的园 林应用方式,也可以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欣赏和利用樱花提供指导。希望 本次演示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人性化、环保化和艺术性在 设计中的体现
1、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设计师们通过深入研究人的 行为和心理,为园林作品注入更多的人性化元素。例如,设置儿童游乐区、为老 年人配备健身设施、提供充足的休息场所等,使园林作品更加贴近人的需求和喜 好。
2、环保设计
环保设计是现代园林设计的趋势之一。设计师们在设计中注重采用环保材料 和节能技术,同时强调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利用。例如,利用雨水收集系统进行 灌溉,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采用可再生材料和植被,提高作品的环保性能。
2、樱花在园林中的应用方式
(1)专类园设计:为突出樱花的特色,一些公园和景区会设计专门的樱花 专类园。这些专类园通过合理布局和精心搭配不同品种、不同色彩的樱花,营造 出绚丽多彩的樱花景观。同时,专类园内的其他植物配置也会考虑到与樱花的相 互衬托,达到整体的和谐统一。
樱花与日本武士道精神
三月花人交映时,共作嫣然漫天舞——论樱花与日本武士道精神“霪雨霏霏下,樱花色衰香也消,悲叹春去了。
此景此情映我身,风华正茂终也调。
”一首和歌咏尽了樱花短暂之繁华,也道出了日本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樱花,作为日本广为世界所知的象征,以它花开的惊为天人与凋落的轰轰烈烈深深给予世人神秘难解的震撼。
神秘难解的,不是花朵,而是流传已久的灿烂背后一直难以揭开面纱的日本之魂——武士道。
日本武士道,一直是世界各国学者难以诠释的谜团,以它一反世人“渴生”愿望的背道而驰而成为大和民族的标志。
武士道,兴起于藤原氏专权政治背景下的日本,随着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的瓦解和庄园制的发展,日本各地庄园兴起,庄园主为了领土和安全成立了专门负责保卫工作的武士团,随着武士势力的加强,11世纪初期开始这种武装集团超越了庄园范围,武士道自此兴起。
武士道基于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的精神信条,是一个武士基本的信条。
而在此之中最引人注意的,不同于中国传统儒学“仁义礼智信”的,便是日本特有的观念——崇死。
武士道的核心目的在于对君主的绝对忠诚或是武士个人尊严的维护,在当时这样的绝对忠诚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必须的——只有集体才能维护个人的生存,而这种集体需要绝对的忠诚才得以维护。
这种忠诚的极致表达便是赴死,将生命也交予集体,意为已经尽责或自我剖白,是一种气节与荣誉。
正因为以这样的死亡为傲,形成了日本人对面对死亡的淡然与乐观,面对离去也就变得果决、毫不犹豫。
从容为生,从容赴死,这样的从容使得日本武士“生死无差”,形成了类似佛教的生死观——有常与无常。
樱花正是符合了这种日本武士道的精神。
首先,樱花的辉煌在于万千花朵同时绽放的绚丽与气势。
由于日本的岛国环境,自古以来常有自然灾害,使得日本人民在面对困难时自发的凝聚,而日本武士道中忠君思想更是强调了这种极度忠于团体的行为。
一枝独秀难为春,樱花齐放时的满树繁华正与日本武士不惜集体牺牲以求得一个团体的荣耀相呼应,或是胜利时的气势,或是败北时的悲壮。
试论樱花在日本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时。樱花通过与其它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结合,可使的日本文化 中樱花随处可见。比如在花道方面,很多插画艺术或者盆栽艺 术均将樱花作为题材,也就是将樱花木放置于特定容器内,从 而对樱花自然环境进行模仿,成为自然精致的一种缩影,这精 巧的美感符合日本人审美理念。此外,日本民族对于樱花的热 爱也能够体现出崇尚简洁、余韵的理念,表现了日本人对残缺 美的爱好倾向 [2]。
三、樱花与日本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意识 对于樱花性格表现出的双重性而言,其实质就是日本人的 主观观念在樱花上的一种映射,由于日本人对樱花存在这种主 观看法,也就表现出日本人在性格上表现出多面性或者两面性, 日本人不但能够通过樱花感受生活中的欢乐以及丰收的预示, 并且也能够从中感受人生无常及死亡恐惧。对于日本国民表现 出的这种矛盾性格,可通过“耻辱文化”进行解释。由于日本 并非一神论国家,在道德判断方面的标准主要就是世人如何看 待相关行为,若这种行为被世人唾弃,则这种行为也就是不道 德行为,反之,这种行为也就与道德符合,由于这种“间人道 德”的存在,使得外部因素对自身行为规范会产生一定约束。 另外,在日本人的道德意识中,樱花也是武士道的象征,武士 道是以儒家精神及佛教精神为来源的,这种武士道精神的根本 来源就是日本人所崇尚的自然神道。樱花作为一种自然植物, 其本身与思想及精神并无联系及沟通,然而在樱花被符号化之 后,则樱花这种自然界的的树木也就是具备人的主观性及时代 特点。在近代日本不断扩张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樱花的象征 意义被滥用,被当作军国主义象征,导致日本人民思想被误导, 这一点就是樱花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中比较消极的一个方面。但 是,在批判樱花作为文化符号中消极因素时,对于樱花作为武 士道精神符合所具备的积极因素也应当充分认识,在此基础上 才能够对樱花的文化符号意义及樱花所具备的象征意义更好认 识,从而能够对樱花在日本传统文化的地位更好体会 [3]。 四、结语 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很多实体事物均成为文化符号,而樱 花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为能够更好了解及认识日本传统 文化,应当对樱花所具备象征意义加强认识及了解,从而更好 认识樱花所均的文化内涵,这对于更深入研究日本传统文化十 分有利。 参考文献: [1] 宋杰 . 日本的樱花文化 [J]. 科技视界,2015(11):99+194. [2] 沈红霞 . 浅析日本文化中的樱花情结 [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33):9. [3] 张洪红 . 试析日本传统文化中樱花观的变迁 [J]. 外语学 界,2012,1(00):262-270. 作者简介:刘姝含 (1997.01) 女,汉族,吉林省四平市,本科 在读,吉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日樱花文化的相同点与相异点
中日樱花文化的相同点与相异点作者:陈永岐来源:《人民论坛》2016年第20期对当代日本人而言,如果说“花”,那便是指樱花了,可见樱花在日本人心目中是多么的独特。
日本民族的血液之中无时无刻不在涌动着樱花情结,并且作为民族的象征,已经深深地扎根进了日本的文化中,形成了种种独特的意象。
在中国,樱花有很长时间的栽种史,在古老籍册中,我们可觅到樱花的点点芳踪。
“樱花”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李商隐的诗句:“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此后也有诗人多次提及。
然而就是一种樱花,在中日文化中却存在着不同的内涵,不同的意象。
日本文化中的樱花意象樱花是日本的国花,也是日本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美学记号之一。
日本人对于美的意识与樱花有着紧密的联系。
《古今和歌集》是日本第一部勅撰和歌集,收录了《万叶集》之后的优秀和歌约1100首,歌集中咏樱和歌的确切数量一直存有争议,然而可以归纳出樱花意向大致有四种,分别是咏叹孤独,将其与日本武士道精神联系在一起,日本民族的集体意识以及叹息人生无常这四大类别。
早在日本奈良时期、平安时期,很多歌人就开始使用樱花作为广泛的题材而被大量地记录进和歌,但是早期樱花在日本受欢迎程度远远低于梅花等,《万叶集》中收录樱花题材的诗远远低于梅花。
到了幕府时期,日本武士道精神开始盛行,樱花成为了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象征,战死和殉死成为了樱花在日本文化中的一个独特意象。
到了江户时期,因为日本国学家的广泛推崇,樱花开始在日本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土壤中扎根,比如日本的特攻飞机也以樱花来进行命名,而很多日本的军歌也是反映了樱花的主题,例如《步兵的本领》、《啊,红色的血在燃烧》、《同期之樱》等军歌,都是对樱花主题的充分反映。
《古今和歌集》的樱歌中,樱花的意象凝结在“无常孤独”层面上的比较多,大部分表现的是四层内涵,第一是爱情的无常,第二是美好东西的易逝,第三是不被人赏识,第四是孤独。
在歌集中,对于樱花的特写镜头并没有做具体的描写,大部分都在对樱花进行整体的描绘,而几乎没有独立的意象。
浅析日本武士道中的樱花情结
浅析日本武士道中的樱花情结本文主要分析了日本武士道与樱花之间的关系,就两者相通之处做了探讨。
认为武士道中的樱花情结使刚性十足的武士道带有了一丝柔婉、凄美,它为我们更全面、深入地认识日本武士道精神提供了一个别样的路径。
标签:日本;武士道精神;樱花情结提起日本的武士道,人们常常想到的是血腥、残忍和杀戮。
而提起樱花,人们则会想到圣洁、柔美和浪漫。
武士道和樱花似乎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事物,但事实上,在日本,人们却习惯于用樱花来比喻武士,因为樱花与武士有一种特殊的勾连,它们之间有着许多相同的气质,这些气质也体现了日本的民族精神、价值取向及其审美追求。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深受日本人的喜爱,它在日本人的生活和精神中占居着重要的位置,日本人认为樱花是生命最重要的象征——“宁愿短暂,只要灿烂”。
樱花盛开时璀璨耀眼,圣洁美好,往往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但它的花期比较短,一般只有四至五天,盛开之后,还不曾残败,常常就已经落英满地了。
当樱花飘落之时,会令人有昨夜还曾灿烂、今朝已随风逝去之感,悲凉、感伤之情油然而生,因此,繁华逝去的悲凉基调也就根植于日本人的心底。
樱花匆匆地开放、凋谢,短暂而凄美,似乎没有一丝丝的犹豫和留恋。
日本人欣赏樱花的美,欣赏樱花的壮烈,也欣赏它的毅然、决然,这对武士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樱花转瞬即逝的美,影响了日本武士对生命的理解。
日本武士认为自己的一生,应该生如樱花,即使短暂,也要像樱花一样灿烂,绽放美的极致,假如死,也要像樱花一样,果断离去,仿佛落花一瞬,凄美壮观。
此外,武士佩刀的刀鞘上还常常装饰有华丽的樱花,花熏杀气,赋予杀伐如花的一种生命韵味。
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死亡是美的化身,它把肉体与灵魂和谐地融于一体,就像樱花陨落时的璀璨悲壮,令人神驰,所以,日本有句谚语:花是樱花,人是武士。
武士是日本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化的产物。
武士一词,最初见于721年元正天皇的一份诏书。
这份诏书正式承认武士的存在,提到武士和武艺,并且提倡、鼓励尚武精神。
日本动漫文化-论文
日本动漫文化日本动漫凭借着优美的画面质量,令人流连忘返的剧情,深深地吸引了广大的中国朋友。
许多中国的小孩子,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甚至是大学生,都是日本动漫的忠诚粉丝。
《圣斗士》、《名侦探柯南》、《海贼王》、《死神》、《火影忍者》等一部部优秀的动漫作品,凭借着他们各自富有传奇色彩的主人公形象,以及精彩的故事情节,在我国拥有数不胜数的动漫迷。
那么,日本的动漫文化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日本的动漫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首先,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动漫强国。
其动画发展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日本动画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917—1945——萌芽期、1946-1973——探索期、1974—1989——成熟期、 1990至今——细化期。
其次,日本动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日本动漫的时代性可从两个方面看出来:从动漫题材上看时代性:二战后动漫的发展来看,题材的变化比较明显。
战后初期日本人急需精神重建渴望摆脱外国势力干预的时代背景下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漫画家手冢治虫。
他的崛起预示着日本漫画世界新时代的到来。
他的代表作之一1952 年开始连载的《铁臂阿童木》中,手冢治虫赋予了小机器人纯真善良勇敢百折不挠的精神内涵。
这正好满足了当时战后日本人精神需要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成功改变了日本国民认为漫画“幼稚”的偏见。
从动漫风格上看时代性:开创日式风格动漫的人依旧是手冢治虫。
他在铁臂阿童木中利用电影运镜手法,使漫画映像有了革命性的变革,同时也确立了以剧情为重点,不追求图象效果,看重角色的塑造,这一独特的日式创作动画风格,从片中可以看到主人公阿童木的勇敢热情。
阿童木是“机器”,他的遭遇是每个孩子成长中都会经历的理想化的幻想与现实的“青春痘”,还有无奈的妥协作者与读者平心静气地对话,像师生更像朋友整个动画的风格,既简朴又明快。
日本动漫的民族性体现在这些方面:物哀情结,武士道精神,以小胜大。
物哀情结:物哀是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
死狂日本武士道的精神底色
死狂日本武士道的精神底色武士在日本明治时代,是社会转型的中坚力量;武士道在日本社会近代化和现代民主化的过程,承担了重要的历史角色。
作为日本人的精神底色,要想了解日本人和日本文化,首先就要直面武士道。
在此,我想另辟蹊径,在谴责反省之余,尝试进入它的文化深层,做一次审美之探险,因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以“丑”作为他们的精神抗体,并以此与全人类的普世价值相抗衡。
记得知堂老人说过,日本文化的特点是美。
我们也可以不妨对日本文化做一次审美式的阅读。
记得一位朋友曾提醒过,文明不可以互释,但文化可以互比互赏,因此在阅读本文之前,我想提个醒,预置好对“丑恶”的免疫,而且由于武士道命题属敏感重地,也希望读者能给它一个冰镇的冷静理解。
武士道来源:从《叶隐闻书》谈起武士起源于镰仓幕府,“武士道”在江户时代才出现,这与一个人和一本书有关。
那是一个樱花满开的季节,期醉来拜访古丸。
古丸吟俳:“辞浮世何处洗尘的山樱”,期醉答和:“正寻找白云和目下之花”。
古丸是武士山本常朝的俳号,期醉是田代阵基的俳号。
这一年是1710年,江户幕府颁布武家法度,从此禁止武士切腹殉主。
这时山本常朝52岁,田代阵基33岁,他们的初会,是带着俳谐禅寂的心情开始的,看得出是因基于复兴古典武士道的使命而结缘,7年之后,终于完成了一部日本武士道之经典,书名为《叶隐闻书》。
《叶隐》就这样在颇为神秘的黑土原里,在两个武士的惊世对话中完成了。
书的形式采用论语体,与儒门《论语》相似,以山本常朝的言论为主,兼录他人的言行,所以又称《叶隐论语》,或《叶隐论语摘抄》。
12世纪平安时代,诗人西行曾吟樱花诗一首:“隐于叶下,花儿苟延不败,终遇知音,欣然花落有期。
”据说这首诗给田代阵基一个美好的启示,便欣然取“叶隐”为书名;另说书名取自武士作战时要将自己隐藏于茂密的树叶下之意。
其实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是一个武士美姿的象征性隐喻,以叶隐身,是武士达到“死狂”的最高境界,是进入“无我”之境。
到底什么是武士道精神?
到底什么是武士道精神?第一章序所谓武士道精神是一种不成文之法,是历代的武士们口耳相传下来的,或是由知名的武家人士记录下来,成为后来武士们的人生格言。
武士道不是一种清洁的精神,它是一个阴翳的民族,在偏狭的岛屿中产生的一种复杂、混乱和极端的生存意识,以及情感倾向。
在狭隘的生存空间中,它有能力保留品格或附庸风雅,但当它发展开来后,它表现出来的是其极其残忍的一面,从而导致世界性灾难,二战就是极端的典型。
当前的形势是,日本人自傲于经济强国的身份,正在努力把一切成功根源归因于日本的传统。
而日本的传统,最强盛的就是武士道。
所以,了解日本,从武士道入手是一条捷径。
我会去看武士道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武士道是日本民族的精神食粮,有必要去看看。
二是、它的神秘感,我以前总感觉武士的高尚,武士的忠诚,是这两点,引导我走近武士道,但结果出乎意料。
我所崇敬的武士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日本的发展,但它实质上毕竟不过是一种极端落后、狭隘的思想,它是束缚人类思想的枷锁。
于是决定写下这篇文章,为的是解解心头之恨,如若对某些人产生一定的帮助,那我就跟高兴了......第二章兴起1200年左右,日本出了一个名满天下的法师。
他的一生是奔波劳碌的一生,因为他是说艺人,而且也是一名武师,他生活全部就是刀和文学。
他的刀如同他的文章一样有名,他到处讲述武士的故事,讲故事时身旁总有一把琵琶,于是人们就叫他“琵琶法师”。
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在道路上奔波,足迹遍及日本各地。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他的刀锈了,但笔却更加锋利。
他的文法如同他手中的刀刃,华丽、任性、痛快淋漓,他可以惊人的不顾事实,但他的满怀豪情和个人行为的确成了武士最初的形象。
传说,琵琶法师在晚年,为了磨练自己的刀,砍断了上百棵白桦。
而在他有生之年,却未曾找到对手。
那时的琵琶法师未曾找到对手,决不是武士太少,而是他的刀术太高。
在他那个年代,武士已成为一个阶层,在民间已广为流行,到处可见腰别长刀,头挽发髻、身著真垂的武士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