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解析及练习测试(13-16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麻雀》 课内外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麻雀》 课内外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一、语段阅读。

麻雀(节选)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1.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反的词语填空。

放松——________ 渺小——________ 安全——________2.老麻雀为什么“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加点的“一种强大的力量”指________。

4.读选文的最后一自然段,猎狗之所以“后退”是因为________,这也从侧面衬托了________。

二、阅读守护大山守护“家”本文节选自记者对护林员段金龙的一段采访。

①穿着橘黄色的工作服,老段步履轻快地走在山中落叶铺成的小路上,用树皮般粗糙的大手拍拍一棵落叶松的树干说:“我小学四年级跟着父辈们种这些树的时候,树苗还不到1米高,现在都碗口粗了,我也老了……”老段名叫段金龙,是一名普通的林区护林员。

说这话时,他已经在神仙山坚守了30年。

“如果能活到90岁,那我就守到90岁。

一天看不见这林子,就浑身不得劲儿。

”他说。

②守护3000多亩山林,30年来事故发生率为零,靠的是老段日复一日不辞辛苦地工作。

山里没有路,但老段每天巡山要走20公里以上。

30年来,老段穿坏的胶鞋已经有300多双。

老段巡山随时都在排查隐患,只要遇到上山的人,他都反复叮嘱防火事项。

夏天多雷雨,老段经常要赶到山上无线电中转台去切断电源。

③护林生活的艰苦,只有老段自己知道。

护林员没有节假日,只有在没米没盐或家里有事的时候才能下山,至少也要10天左右一次。

上山时,要背上够吃半个月的米、咸菜、土豆。

冬季经常大雪封山有一年10月份突然下了一场大雪,老段被困在山上。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 精卫填海 同步课时练 (有答案,含解析)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 精卫填海   同步课时练 (有答案,含解析)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同步课时练第十三课精卫填海一、多音字组词。

少shǎo() shào()为wèi() wéi()倒dào()dǎo()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溺.而不返()A.溺水,淹没B.沉迷2.故.为精卫()A.因此B.原来的,从前的,旧的3.以堙.于东海()A.填塞B.埋没三、比一比,再组词。

帝()曰()溺()衔()啼()日()弱()街()四、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 )A.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B.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C.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五、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精卫填海》中精卫鸟其实是____________变化的,她不甘心自己这样死去,就决心_________填平东海,以免此类悲剧再发生。

2.《精卫填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下面的成语和“精卫填海”意思最为接近的一个是()。

A.嫦娥奔月B.牛郎织女C.夸父逐日D.后羿射日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如何理解人死化鸟填海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小故事复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划线的字的选择正确注音。

少女________(shǎo shào)名曰________(rì yuē)故为精卫________(wéi wèi)2.看拼音写词语。

yán dìnìshuǐfǎn huítóu xián míng yuē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3.形近字组词。

帝________ 曰________ 溺________ 衔________ 返________旁________ 日________ 弱________ 街________ 反________4.解释画线字的意思。

(1)名曰女娃。

________(2)溺而不返。

________(3)故为精卫。

________(4)以堙于东海。

________5.课文整体梳理。

传说精卫因为________而填海,用西山上的________和________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填平了________的故事。

6.翻译句子。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溺而不返。

7.选择填空。

(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A. 《三字经》B. 《山海经》(2)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A. 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 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3)“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 )A. yānB. yīn二、文言文阅读8.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________女娃。

女娃游于________,________,故为精卫,常________,以堙于东海。

(1)按原文填空。

(2)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

(3)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4)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测试题(预习单)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测试题(预习单)含答案

第13课精卫填海--测试题(含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tóu xián míng yuē yán dì shào nǚ
nì shuǐ fǎn huí xián tǔ
二、给句子中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年少(shǎo shào)时应该好好读书,少(shǎo shào)玩电子产品。

2.游泳时遇到溺(lìnì)水应该如何自救呢?
3.玉皇大帝(bìdì)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最高主宰。

4.今天大雾弥漫,不远处的高层建筑都堙(yīn yīng)没在雾气中。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精卫填海》中精卫鸟其实是____________变化的,她不甘心自己这样死去,就决心_________填平东海,以免此类悲剧再发生。

2.《精卫填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课文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故为精卫,________________,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炎帝之少女()。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课后习题答案及题目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课后习题答案及题目

1-8单元需要背诵的内容及课后题梳理《1观潮》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观潮》一课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2 走月亮》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1、“走月亮”的意思是在月夜里散步,本文通过描述“我”和阿妈在秋天的夜晚走月亮的情景,表达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走月亮时的喜悦、幸福之情。

2、“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在表达情感上,这句话反复出现,抒发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的心情。

在文章结构上,这句话作为文章线索,起到了串联全文的作用。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作者:安徒生1、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这是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提的。

虽然环境很差,但是这粒豌豆的态度积极向上,它努力生长,所以长得很好。

2、母亲为什么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这是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提出的。

因为小女孩身体不好,无法像普通孩子那样去户外欣赏美景,而窗边的这株豌豆苗对小女孩来说就如同一个小花园,给她带来了欢乐与生机。

3、掉进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这是针对全文提出的。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与测试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与测试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与测试答案1.《观潮》基础练习一、看拼音,写字词。

1.堤盼2.犹霎风号浪吼二、将下列课文中的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平静号吼荡荡地裂隐现卷地1.风平浪静山崩地裂2.若隐若现扬长避短举足轻重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2.✔3.✔4.✖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江面阳光薄雾2.放学了,走在两旁栽满樟树的林荫道上,呼吸着樟树的香气,仿佛整个人沉浸在梦幻的仙境里,舒服极了。

发展练习四、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1.明珠一样美丽昼夜翻滚2.B3.有的是好几个一起浮到水面上,像一枚枚棋子,大的,小的,圆的,扁的。

2.《走月亮》一、看拼音,写汉字。

1.升填2.稻熟二、选词填空。

1.洒满2.明亮柔和3.运载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1.一条小溪,银波荡漾潺潺的流水声山草和野花的香味2.小水塘愉悦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湖水静的就像——一面镜子金黄色池边像——一圈圈彩带池底的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无数的水池好像——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湖水绿得就像——一块碧玉2. (1)水池大大小小,深浅不一。

(2)形状各不相同。

(3)阳光透过池水射到池底,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

3.我的脑海中浮现了天上的瑶池仙境的画面,像彩虹一样,五彩斑斓,特别好看。

《3.现代诗三首》一、读一读,连一连。

归巢的——鸟儿火红的——斜阳头白的——芦苇甩动的——尾巴做梦的——花牛西山的——青峰二、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1.归鸟夕阳芦苇2.示例:花牛甩着尾巴走在在草地上。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这个动作令我们感受到了花牛的自由自在和快乐。

三、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1. 作者在诗中分别寻问了小花朵、小燕子、大树和小朋友。

2.漫山的野花和嫩绿的小草,大地一片又一片的碧绿,生机勃勃的。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精卫填海》课后作业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精卫填海》课后作业练习题及答案

13 精卫填海第一课时一、在加点字的正确注音后的括号内打“√”。

shǎo()rì()wéi()少.女名曰.故为.精卫shào()yuē()wèi()二、看拼音,写词语。

dìwánɡ nì shuǐ fǎn huí xián tǔ()()()()xián dì fǎn nìyuē()接皇()往()沉()美其名()三、根据课文给写出下面词语的正确解释。

少女:溺:故:堙:四、选择填空。

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A.《三字经》B.《山海经》2.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3.“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A.yānB.yīn第二课时一、辨字填空,组词语。

(1)曰日: 美其名()()记(2)违伟:()反()大(3)弱溺:()亡微()(4)古故:()诗()事二、翻译句子。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溺而不返。

三、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女娃。

女娃游于(),(),故为精卫,常(),以堙于东海。

1.按原文填空。

2.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

3.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4.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shào yuē wéi二、帝王溺水返回衔土衔帝返溺曰三、小女儿。

淹没。

因此。

填塞。

四、1.B 2.A 3.B五、游泳溺亡树枝和石块东海第二课时一、(1)美其名曰;日记(2)违反;伟大(3)溺亡;微弱(4)古诗;故事二、(1)它原来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2)溺水而死未能回来。

三、1.名曰东海溺而不返衔西山之木石2.不怕困难,与困难斗争到底的精神3.我在祖国的边疆战士身上看到了这种精神。

【精品】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

【精品】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

第13课《精卫填海》精品配套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专项书写展示。

把下列句子抄写在横格上,注意字距和在横格中的位置。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这一趟旅行最少.(shào)得走三天。

B.沉溺.(nì)网络的危害太大了!C.你应该迷途知返.(fǎn),改正错误。

D.喜鹊把小树枝衔.(xián)入自己的新巢。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B.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

C.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犹如依旧鸦鹊无声山崩地裂B.叶柄架驶垂头丧气无原无故C.庞大大概悄无声息无可奈何D.清晰追问腾云架雾疑惑不解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每逢学校搞活动时,刘辉总是打头阵...,从来不叫苦叫累。

B.碰钉子...的事情在所难免,我们要学会迎难而上,勇于克服。

C.爸爸将车停在十字路口,等到开绿灯...后才走。

D.年轻时候,不栽跟头...,不碰壁,又怎么能成长呢?6.下面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A.课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精卫”是神话中鸟的名字。

B.课文讲述了黄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

C.精卫填海的起因是“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经过是“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D.从精卫鸟誓填东海的行为中,可以感受到它敢于困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坚韧执着的形象。

E.对那些不畏困难、不屈不挠地同困难做斗争的人,我们都可以赞扬他们具有精卫填海的精神。

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三、信息匹配7.选择正确的读音填空。

shǎo shào1.炎帝之少.( )女,名曰女娃。

2.盘子里剩下的水果已经很少.( )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A .炎帝之 /少女 /名曰 / 女娃。
()
六、课内外比较阅读。 语段一
炎帝之少女, 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 以堙于东海。 —— 选自《精 卫填海》
语段二 夸父逐日 ①
B.女娃 /游于 /东海 /溺而 /不返。
C.溺而 /不返 /故为 /精卫。
D .常衔 /西山之木 /石以 /堙于东 /海。 四、理解句意,选择正确的答案。 1.对“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理解正确的一
( )程
( )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精神。
2.给加点字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炎帝之少.女.(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未成年的女孩 (2)溺.而不返 ( )
B .小女儿
A .溺水,淹死 (3)以堙.于东海 (
B .沉溺,沉醉 )
A .土山
B .填塞
三、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质呢?选择恰当的评价打上√。
参考答案 一、 1.shào√ shǎo√ 2.nì√ 3.dì√ 4.yī√n
(1)目标远大 ( ) (2) 气魄非凡 ( )
二、 1.日 曰 弱 溺 反 返 街 衔 2.(1)B
(2)A (3)B 三、 D 四、 1.A 2.A 五、山海经 ·北山经 女娃 溺水身亡 东海 英勇
C.女娃到东海游泳,沉到水中不愿起来。 D .女娃到东海游玩,淹死后没有回来。
玩电子产品。
2.对“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理解正确
2.游泳时遇到溺.(l ìnì) 水应该如何自救呢?
的一项是 ( )
3.玉皇大帝.(b ì dì)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最高主宰。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课《观潮》一、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和同学交流。

答: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观察描写钱塘江大潮。

“潮来前”的景象:江面上很平静,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潮来时”的景象:潮的声大,潮头有数丈之高,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横贯江面。

给人的印象就是如巨雷般的大潮像千军万马席地而卷,在呐喊、嘶鸣中奔来。

狂潮拍石,如同几里岸边同时金钟齐鸣。

“潮头过后”的景象:潮头汹涌,漫天卷地,余威犹在,恢复平静,水位上涨。

我印象最深的是“潮来时”的景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二、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第二课《走月亮》一、阿妈牵着我“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的头脑中浮出了怎样的画面?课文中还有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同学交流。

提示:山草、野花、月光倒映在溪水里,随着溪水流动着,就像是“流着山草、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这里用了暗喻的手法,把阿妈比作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也就是“我”在天上走着。

这样写形象生动,写出阿妈对我的种种启示和引导,让读者更具体地了解我和阿妈走月亮的含义。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 课内外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 课内外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3课课内外阅读专项训练一、延伸阅读精卫填海在浩瀚的东海上,有一种名叫精卫的鸟。

这种鸟整天忙忙碌碌,到西山上衔来小树枝、小石子,丢到大海里去。

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来,它立志要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把大海填平。

这种鸟原来生长在北方的发鸠山上,它把窝筑在柘(zhè)木和桑树上。

它的形状跟乌鸦差不多,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血红的爪,叫声就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那它为什么要飞到东海来,并且衔树枝和石子想填平大海呢?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古时候,炎帝有个最小的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到东海去游玩,不幸被汹涌的海水吞没了。

女娃死后化成了一种鸟,这种鸟就是精卫。

直到现在,东海边上还留有精卫誓水处——据说女娃就是在此处落水淹死的,所以精卫鸟誓死不饮这里的水。

精卫鸟以它微弱的力量想要填平浩瀚无垠的大海,这当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是,它认定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的精神却是难能可贵的,是鼓舞人奋发向上的。

这大约就是《精卫填海》这则神话故事一直流传的原因吧。

(有删改)1.“浩瀚无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____”画出短文中的一个设问句。

3.精卫是一种怎样的鸟?用“﹏﹏﹏”画出短文中描写它外形的句子。

4.《精卫填海》这则神话故事一直得以流传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精卫填海的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发?请你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

妈妈是最美丽的①清晨,小猫头鹰从窝里掉了下来。

它在林子里爬呀爬,爬得很远很远,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4上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16课

4上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16课

4上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16课【开头】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复习并完成《4上语文同步练习册》第16课的相关习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通过练习,我们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下面是第16课的同步练习题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课文内容回顾】在开始练习之前,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16课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和智慧的故事,主人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解决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问题。

【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本课的主人公是谁?(C)A. 老师B. 同学C. 主人公D. 作者2. 主人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B)A. 求助他人B. 自己思考C. 放弃D. 随机选择二、填空题1. 主人公在故事中表现出了_________和_________。

(勇气、智慧)2. 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_________。

(勇敢面对,积极思考)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主人公解决问题的过程。

答:主人公首先分析了问题的难点,然后通过自己的智慧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最后通过实践验证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成功解决了问题。

2. 你认为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积极思考,勇于尝试,用智慧和勇气去解决问题。

【阅读理解】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

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个勇敢的少年,他的名字叫做小明。

一天,小明遇到了一个难题,这个问题困扰了整个村庄。

他没有放弃,而是决定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深思熟虑,小明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用智慧和勇气,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赢得了村民们的尊敬。

问题:1. 小明遇到了什么问题?答:小明遇到了一个困扰整个村庄的难题。

2. 小明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答:小明通过深思熟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智慧和勇气解决了这个问题。

【结束语】通过今天的练习,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学到面对困难时应有的态度和方法。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精卫填海》课时练(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精卫填海》课时练(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3.精卫填海课时练一、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hǎo shào1.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多少.()困难,谁也说不清楚。

2.少.()年是清晨冉冉升起的太阳,是一个国家的希望。

3.大部分同学都准时来到了集合地点,只有少.()数人迟到了。

4.大年初一,男女老少.()都穿戴一新,走亲访友。

二、查字典填空。

1.“溺”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

“溺”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淹没在水里;②沉迷不悟,过分。

用意思①组词:。

用意思②组词:。

2.“衔”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

“衔”可以组词,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

三、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溺:返:故:句子的意思: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衔:理:句子的意思:四、选择题。

1.“炎帝之少女”中“少女”的意思是()A.小女儿B.年少的女孩C.几个女孩2.“常衔西山之木石”的朗读节奏是()A.常/衔西山/之木石B.常衔/西山之/木石C.常/衔/西山之木石3.精卫填海的原因是()A.她向往自由B.她在东海溺水身亡C.她喜欢大海五、根据课文填空。

《精卫填海》中的“精卫”以前的名字叫。

“精卫填海”这个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

(用自己的话写)《精卫填海》选自,书中记载了很多神奇的故事,我知道的还有、、。

六、想象空间。

想象一下,大海看到填海的精卫,会对她说什么,精卫又会如何回答。

试着写一写他们之间的对话。

大海:精卫:大海:精卫:七、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①逐走:赛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想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河。

⑤大泽:大湖。

⑥道:半路上。

⑦邓林:桃林。

1.结合注释,解释下列句子。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解析及练习测试(13-16课)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解析及练习测试(13-16课)

⼩学语⽂四年级上册课⽂解析及练习测试(13-16课)2009-2010学年度第⼀学期学案·语⽂(四年级·上册)13 ⽩鹅学习⽬标:1.认识8个⽣字,会写12个⽣字。

正确读写“⾼傲、郑重、局促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喜欢的段落。

3.了解⽩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法,体会作者⽤词的准确⽣动和幽默风趣。

学习重点:了解课⽂是怎样写出⽩鹅“⾼傲”的特点的。

学法提⽰:通过品读作者喜爱鹅的句⼦,体会作者对⽣命的关爱,对⽣活的热爱,并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风格,在此基础上,背诵⾃⼰喜欢的部分,积累、摘抄好词佳句。

学习准备:1.预习课⽂,⾃学⽣字⽣词。

2.观察鹅,了解鹅的特点。

学习时间:建议⽤2课时。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正确读课⽂,完成下列各题。

1.瞧,我能正确写出本课的⽣字!zhanɡ zh?nɡj?nɡ jùtǎnɡ ru? shì h?u( ) ( ) ( ) ( )pí qi lín jūɡōnɡ yǎnɡ bù zhōu( ) ( ) ( )2.我能选出正确的读⾳,⽤“√”标出。

侍(cì shì)候看(kün kàn)守供(ɡōnɡɡ?nɡ)养⼤模(mú m?)⼤样似(sì shì)的主⾓(ju? jiǎo)3.⾃由读课⽂,想⼀想,这是⼀只什么样的⽩鹅?(⽤课⽂中的词概括)这是⼀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鹅。

(⼆)学习探究1.⾃主、⼩组合作学习,尝试完成下列各题。

(1)在⾃读⾃悟、读通课⽂的基础上,请你说⼀说:读了课⽂,这只⽩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且通过与同学交流,体会出鹅的⾼傲主要表现在哪些⽅⾯。

读了课⽂,我感受到了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13.精卫填海一、看拼音,写词语。

nì xián fǎn huí沉()()接()yuē dì shào美名其()炎()()女二、比一比,再组词。

曰()溺()衔()返()日()弱()街()饭()三、选择填空。

1.这篇课文出自于()。

A.《三字经》B.《山海经》C.《论语》2.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A.精卫自不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B.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3.“以堙于东海”的“堙”的读音是()。

A.yānB.yīn4.“故”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从前的 B原因C所以,因此D故意。

请把下列“故”字意思填入括号。

①对于明知故.犯的行为要严加处罚。

()②这是什么缘故.。

()③故.为精卫。

()④我喜欢听奶奶讲故.乡的事情。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讲述了炎帝的女娃于东海后,变成用西山的填塞的神话故事。

该故事表现女娃的精神。

2.解释下列字词和诗句意思。

①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溺: 返:②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之: 曰:能力提升与训练五、课外阅读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在正确的解释下面画“√”。

河渭(河水黄河) 未至(到去) 逐日(追赶驱逐)2.选择画线字的正确意思。

(填序号)①够得上某种程度②充足③脚(1)能够吃得上一顿饱饭,他已经很满足了。

( )(2)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 )(3)偶尔做次足底按摩,对身体很好。

( )3.试着翻译下列句子。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2)未至,道渴而死。

4.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了夸父的哪些优秀品质?点亮智慧与未来六、快乐书写曰衔13.精卫填海答案一、溺衔返回曰帝少二、子曰溺水衔接返回日子弱小街道吃饭三、1.B 2.B 3.B 4. D B C A四、1.小女儿溺水身亡精卫草木土石东海锲而不舍2. ①溺水淹没;返回;女娃一次去东海边游玩,不慎落入海中,再也没有回来。

2021四年级语文上: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2021四年级语文上: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2021四年级语文上: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课本习题参考答案第一课《观潮》一、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和同学交流。

答: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观察描写钱塘江大潮。

“潮来前”的景象:江面上很平静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潮来时”的景象:潮的声大潮头有数丈之高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横贯江面。

给人的印象就是如巨雷般的大潮像千军万马席地而卷在呐喊、嘶鸣中奔来。

狂潮拍石如同几里岸边同时金钟齐鸣。

”;潮头过后”的景象:潮头汹涌漫天卷地余威犹在恢复平静水位上涨。

我印象最深的是“潮来时”的景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二、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第二课《走月亮》一、阿妈牵着我”;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的头脑中浮出了怎样的画面?课文中还有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同学交流。

提示:山草、野花、月光倒映在溪水里随着溪水流动着就像是“流着山草、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这里用了暗喻的手法把阿妈比作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也就是”;我”在天上走着。

这样写形象生动写出阿妈对我的种种启示和引导让读者更具体地了解我和阿妈走月亮的含义。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13课《精卫填海》课时练习(含答案)

【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13课《精卫填海》课时练习(含答案)

13精卫填海一、写同音字.dì 皇()传()nì()水()风xián()接空()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溺.而不返()A.溺爱 B.沉迷 C. 溺水,淹没2.故.为精卫()A.因此B.原来的,从前的,旧的C.老朋友3.以堙.于东海()A.埋没B. 填塞C.淹没三、下面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B.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C.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四、小练笔.精卫日复一日地填海时,与大海有一段对话,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大海:你这只可恶的小鸟,每天往我海里扔石头、树枝干什么?精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卫:我填不平你,还有我的子子孙孙,只要我努力坚持,一定会填平你的!五、课内阅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这个故事中描写的人物叫____________,她化为精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女娃到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B.女娃到东海游玩,沉溺于东海美景不愿返回.C.女娃到东海游泳,不愿起来.D.女娃到东海游水,溺死没有回来.3.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5.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七、课外阅读.嫦娥奔月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所(zhuó)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zhé)令伐树.——选自《淮南子·览冥训》1.“下有一人”指的是 .2.短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月桂的神奇?请你用“”画出来.3.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译文: 4.嫦娥为什么变成了“蟾蜍”?5.对于嫦娥“窃之奔月”的行为,你怎么评价?参考答案一、帝递溺逆衔闲二、1.C 2.A 3.B三、B四、示例:我要把你这坑害人的大海填平. 填平我?休想!我这么大,你填得平吗?我就是填一百年、一万年,也要把你填平!你就别白费力气了!五、1. 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2.A 3.A4.这个故事讲的是女娃变成精卫鸟,填海的故事.5.这个神话故事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精卫鸟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苦、勤奋不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六、1.吴刚2. 常斫之,树创随合.3.后羿的妻子嫦娥把药偷走,飞向了月亮,生活在了月宫里.4.偷吃了灵药.5.偷窃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嫦娥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练习题答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练习题答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一课《观潮》一、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和同学交流。

答: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观察描写钱塘江大潮。

“潮来前”的景象:江面上很平静,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潮来时”的景象:潮的声大,潮头有数丈之高,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横贯江面。

给人的印象就是如巨雷般的大潮像千军万马席地而卷,在呐喊、嘶鸣中奔来。

狂潮拍石,如同几里岸边同时金钟齐鸣。

潮头过后”的景象:潮头汹涌,漫天卷地,余威犹在,恢复平静,水位上涨。

我印象最深的是“潮来时”的景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XXX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XXX 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2、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唐·XXX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XXX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如同万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声势赫赫地飞驰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仿佛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第二课《走月亮》一、阿妈牵着我“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的头脑中浮出了怎样的画面?课文中还有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同学交流。

提示:山草、野花、月光倒映在溪水里,随着溪水流动着,就像是“流着山草、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这里用了暗喻的手法,把阿妈比作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也就是“我”在天上走着。

这样写形象生动,写出阿妈对我的种种启示和引导,让读者更具体地了解我和阿妈走月亮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案·语文(四年级·上册)13 白鹅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学习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学法提示:通过品读作者喜爱鹅的句子,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并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在此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摘抄好词佳句。

学习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2.观察鹅,了解鹅的特点。

学习时间:建议用2课时。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正确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瞧,我能正确写出本课的生字!zhânɡ zhînɡjÿnɡ jùtǎnɡ ruî shì hîu( ) ( ) ( ) ( )pí qi lín jūɡōnɡ yǎnɡ bù zhōu( ) ( ) ( )2.我能选出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侍(cì shì)候看(kün kàn)守供(ɡōnɡɡînɡ)养大模(mú mï)大样似(sì shì)的主角(juã jiǎo)3.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用课文中的词概括)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白鹅。

(二)学习探究1.自主、小组合作学习,尝试完成下列各题。

(1)在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你说一说:读了课文,这只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且通过与同学交流,体会出鹅的高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读了课文,我感受到了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方面。

(2)研读课文,感受白鹅的“高傲”。

读课文第五、六、七自然段,尝试着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研读、交流。

如:①“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最可笑的是什么?②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是怎么侍候的?③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的?是怎样具体描写的?④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再次感受鹅的高傲,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展示与反馈。

(1)指名读课文。

(2)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

方法提示:①有感情地朗读1——4自然段,初识鹅的“高傲”,表现在姿态、叫声、步态、吃相几个方面。

同时体会第2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②有感情地朗读5、6、7自然段,总识鹅的“高傲”,感受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及语言风格。

3.作业设置。

(1)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把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抄写下来。

4.达标训练。

(1)我能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左()右()()()不迫不()其()三()一()()()而去一丝()()(2)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侍候——()高傲——()从容不迫—()反义词:郑重——()一丝不苟——()左顾右盼—()5.拓展训练。

读一读,做一做。

人类的朋友——喜鹊喜鹊体态风流潇洒,全身羽毛黑白相间,黑羽毛还闪耀着紫色的光辉。

喜鹊身体后面拖着一条长尾巴,栖息于树枝上时,尾巴还常常上下翘动,十分惹人喜爱。

喜鹊素有“田野卫士”的美名。

每天清晨,它们成群结队地飞到田野觅食,成对地在田间草地上跳跃着追捕害虫,每年能吃掉很多的蝗虫、蝼蛄、松毛虫等害虫。

喜鹊喜欢在大树上筑巢,民间一向认为“喜鹊叫,喜将到”。

而实际上,喜鹊叫是与天气情况密切相关的,不同叫声反映未来不同的天气状况:清晨的时候,如果喜鹊发出婉转的叫声,而且表现出自由自在的神态,还一边跳一边叫,说明晴天将至。

如果喜鹊在树上飞飞落落,乱叫乱吵,鸣声参差不齐,表现出烦躁不安的样子,预示阴雨天即将来临。

看来,喜鹊不仅是田野卫士,还是天气预报的传达者。

我们人类当然欢迎这样的朋友。

(1)用“~~”画出描写喜鹊外貌的句子。

(2)用“——”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3)为什么说喜鹊是人类的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链接丰子恺(1898—1975)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恺,浙江崇德(今桐乡)人。

他一生涉猎文学、绘画、音乐、翻译、书法等各个艺术领域,并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其最负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子恺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种。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案·语文(四年级·上册)14* 白公鹅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学习重点:通过阅读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学法提示:本课同《白鹅》一样,也是一篇描写小动物的文章,学习本课,我们可以借鉴《白鹅》的学习方法,同时对两课加以比较,找一找两课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习准备:1.充分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文插图或相关课件。

学习时间:建议用1课时。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正确地朗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我能给带点字选择恰当的读音,并打“√”。

海军上将.(jiünɡ jiànɡ) 率.领(shuài lǜ) 直奔.鱼竿(býn bân) 层层涟漪.(yÿ qí) 勾当.(dünɡ dànɡ) 扇.动翅膀(shün shàn)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自己发现了白公鹅都有哪些特点,然后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学习探究1.自读自悟,尝试完成下列各题。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白公鹅的,分别介绍了白公鹅的哪些方面的特点。

通过仔细读课文,我发现课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介绍白公鹅的。

阅读提示可先读读旧课内容,再读读新课内容,画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3)两位作者为什么都把吃相和玩相写得很详细?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2.展示与反馈。

(1)指名读课文,讨论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白公鹅的?(2)交流课文写了白公鹅的哪些方面的特点?从哪些段落能够体会出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从不同的方面来谈,在交流的同时感情朗读。

课文体会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作业设置。

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4.达标训练。

(1)仔细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它走起路来( ),仔细掂( )着每一步。

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再()掌蹼,就像()张开的()一样;然后()一会儿这个姿势,再()地把脚掌()地上。

通过车辙凌乱而泥泞的路时,它也那么(),身上的()一根细翎都()一点污泥。

就是狗在身后追赶,这只鹅也决不( )。

它总是()地、()地挺着长长的脖子,好像头上顶着一罐水。

①按课文内容填空。

②这段文字是从哪几方面具体描写白公鹅走路慢条斯理的?注意体会那些描写白鹅动作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我也会用“慢条斯理”这个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完《鹅》和《白公鹅》这两篇文章,看看作者在描写白鹅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拓展训练。

读一读,做一做。

画眉鸟画眉这名字,让人一听就会猜疑:画眉,是不是这种鸟的眉毛好像画上去的?对,画眉鸟的眼睛外面,有白色的圈,就像谁用巧手描绘出的一样,那么美丽,那么动人!它的体形比啄木鸟小一点,全身披着棕色的羽毛。

它的嘴特别长,足有二三寸。

它总喜欢蹦来蹦去,可真讨人喜欢!画眉吃食最有意思。

我把一条青虫隔着笼子扔给它,只见它歪着头仔细看动静,觉得喂食人没有恶意的时候,就伸长脖子一下子叨起。

捕到食物立即缩回脖子,站在木棍上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它的脖子一伸一缩,不到两秒钟,就把虫子吃进去了。

画眉高兴的时候,它就站在木棍上伸长脖子,放声高歌——“喵喵”地学猫叫;“咯咯咯”地学笑声;“嘀哩嘀哩”地学各种小鸟叫。

人们工作忙碌了一天,听到它的歌声,会消除疲劳哩!(1) 作者写画眉鸟的外形,抓住了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章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画眉鸟的叫声对人产生了什么作用?说说作者对画眉鸟有怎样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