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

合集下载

中国前三强

中国前三强
履历
1946年5月 ,钱伟长以探亲为名只身返国,从洛杉矶乘船回到上海,应聘为清华大学机 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1948年受钱学森之邀准备去美国喷射推进研究所工 作,但终因其拒绝放弃中国而忠于美国,未获得签证而未成行,期间他参与创建北京大学力 学系——开创了我国大学里第一个力学专业;出版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开设了我 国第一个力学研究班和力学师资培养班,该班学员大多成为中国从事力学研究和教 学的领 军人物,为我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兵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后世人
钱伟长
个人成就
钱伟长出生于江苏省无锡,是国学大师钱穆的亲侄。“伟长”这个名字就是钱穆给取的。 钱伟长考取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发生九一八事变,钱伟长决定要转学物理系以振兴中国的 军力。系主任吴有训一开始拒绝其转学要求,后被其诚意打动。钱伟长也通过勤奋学习证明 了自己的实力。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获高梦旦奖学金,跟随导师吴有训做光谱分析。 中 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世界一流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跟随导师辛吉研究,用50 天时间完成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他在钱伟长硕士学位评语中选择了难得使用的字 眼,盛赞他是"了不起的好学生,校园中多年未见的优秀人才!"该文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 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内,并受到爱因斯坦的称赞,奠定了其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1942 年获博士学位。 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喷射推进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与钱学森、林 家翘、郭永怀一起,在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教授指导下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工作,参 加火箭和导弹实验,并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国际上成为“钱伟长方 程”。 更为令人惊叹的是,他同林家翘合作的一项研究成果将英国伦敦从灭顶之灾中 拯救出来。时值二战,盟军的参战使德国法西斯作困兽斗,伦敦正遭到德国火箭的威胁,英 国丘吉尔向美国求援。钱伟长、林家翘等人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运行火箭受到干扰缩短 旅程的对策,有效地阻遏了德国的飞弹。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及此事时,不胜感慨,由 衷地称赞:"美国青年真厉害 !"他哪里知道,使他避免厄运的实际上是黑头发的中国青年。 于是,"钱伟长智救伦敦"的传奇故事不胫而走,成为二十世纪科坛上的一段佳话。

钱三强的故事

钱三强的故事

钱三强的故事50年前的1月15日,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向毛泽东、周恩来等面述了中国发展原子弹的可行性,中国的原子能事业从此起步。

作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制的战略科学家、当代最优秀的核物理学家之一,在今年国际物理年启动之日,钱三强的名字再次被展现在他的科研起步之地———巴黎居里实验室的墙上。

钱三强1936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考取了巴黎大学物理学院,被约里奥·居里夫妇选为原子核物理学研究生,对当时的尖端科学核裂变进行研究,有了一系列突破性发现。

最为突出的是,他和夫人何泽慧发现了原子核具有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并从实验和理论做出了全面论述,为人类利用核能源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基础理论。

这一发现被认为是二战后核物理研究的重要成果,西方媒体用这样的题目“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予以称赞。

法国科学院授予了钱三强法国物理学奖,吸收他为国家科研中心研究员。

1948年钱三强坚决返回祖国时,获诺贝尔奖的约里奥·居里夫妇在他的鉴定书上写道:“由我们指导工作的人中,钱三强最优秀。

”钱三强的名字被书写在居里实验室的墙上。

钱三强带着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开拓着中国的原子能事业。

他担任起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后为原子能所)所长,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使我国的堆物理、堆工程技术、放射性同位素制备、高能加速器技术、受控热核聚变等尖端科研都开展起来。

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建立起技术物理系、原子核物理系等,为中国核科学和核工业造就了人才。

在前苏联1960年停止对中国的原子技术援助后,钱三强迅速调集一批优秀科技专家,直接负责原子研究的技术攻关,并为氢弹研制做理论准备,在他的学术组织推动下,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氢弹又爆炸成功。

西方媒体推测,法国国家博士钱三强是中国的核弹之父。

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

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

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作者:bz391发表于:2012-11-101958年8月的一天,时任二机部(核工业部)副部长的钱三强,对一个34岁的青年人说:中国要放一个大炮仗,要调你去参加这项工作。

这个大炮仗,指的就是原子弹。

而这个青年人接到钱三强交与的任务后,就开始消失在亲戚朋友的视线里,开始了长达28年的隐姓埋名。

甚至连他的妻子,都不知道他在哪里工作,每天都在做什么。

同时,这个人,也和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以至于中国整个从无到有的核武器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直到1986年6月的一天,他的名字突然同时出现在全国各大媒体的报道中。

一个埋藏了28年的秘密,也随之浮出水面。

这个人就是: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汉族,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的“两弹”元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及氢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奠基者和领导者之一。

在中国一共进行的45次核试验中,邓稼先参加过32次,其中有15次都由他亲自现场指挥。

28年的默默无闻,换来的是中国在世界上响当当的核大国地位。

这一声声巨响的后面,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对于这些,有一个人,很清楚却又不太明白。

他就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

杨振宁是邓稼先的挚友,两人从小就情同手足,并且都在美国留学学习物理,成绩都非常优异,毕业后邓稼先随即回到了祖国。

杨振宁并不知道在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后的一年开始,邓稼先就在中国西北的大漠深处里风餐露宿着,用最原始的办法探寻着原子弹的奥秘。

1971年,杨振宁首次回国访问,在周总理的安排下和二十年杳无音信的挚友邓稼先见了面,杨振宁返程上飞机的时候,向邓稼先问了一句话:听说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研制有美国人的参与,是这样么?邓稼先听了后笑笑,不置可否,只说了句:你先上飞机,我回头再告诉你。

-作为同行,杨振宁无法想象,没有外国人的帮助,年轻的新中国需要付出多大的艰辛才能让中国原子弹、氢弹的巨响震撼全球。

那么邓稼先是如何领导原子弹的理论设计的?又是如何用了少于世界其他核大国几倍的时间完成了氢弹的设计?28年里,他走过了一条怎样的不为人知的道路?这条路里面又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要解开这一个个疑问,还需要从邓稼先的小时候说起。

十位中国之父

十位中国之父

十位中国之父1.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试验成功并爆炸,在国际地位上吹出了中国大国的足迹。

原子弹对当时的新中国非常重要。

面对困难的条件,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研制出了核弹,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2.中国航天之父和导弹之父——钱学森钱学森、,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于2009年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3.中国氢弹之父——于敏1926年出生于天津,他的团队完成了氢弹制造工作,这个速度比苏联快了2年3个月,比法国快了6年6个月,比美国快了5年3个月。

他被亲切地称为“中国土专家1号”。

他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诸多问题,对中国核武器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重要贡献。

2019年1月16日于敏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4.中国激光照排之父——王选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

5.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的科研团队培育的超级水稻,解决了十几亿人温饱问题,可以说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老百姓能不能吃上饭?那么袁隆平院士在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6.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光学之父”,应用光学家,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原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7.钱伟长,被誉为力学之父1他的贡献是在中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军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开创了力学在大学的专业。

8.朱瑞,被誉为炮兵之父誉在炮兵部队中的地位很高,一些高难度的作战任务都是由炮兵来完成的。

朱瑞长期与炮兵打交道,为我国炮兵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我军火箭军军事改革之前,也叫二炮。

9.中国电力机车之父——刘友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铁路电力牵引技术装备研制开拓者之一,湖南株洲电力机车厂高级工程师、电力牵引动力高速研究所所长。

中国原子弹之父

中国原子弹之父

钱三强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一、钱三强: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核物理学家。

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

1946年底,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

1948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

1980年7月24日,钱三强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为题讲课。

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二、主要成就:1、“两弹一星”元勋;2、中国原子弹之父;3、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

努力建设:1954年2月,钱三强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

他首先抓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筹建学部。

经过反复酝酿讨论,他主持起草了筹组学部有关文件。

同时,主持拟订了《学部暂行组织条例》。

科学院各学部成立后,在制订全国科学发展规划,加强学术领导,以及团结院内外科学家,发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国内科学界的重视,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文革”中,学部被迫停止一切活动。

“文革”后,钱三强被任命为中科院党组成员和副院长,立即着手恢复学部的工作。

在当时条件下,恢复学部工作异常艰难。

自1957年后,22年没有增选学部委员,健在的学部委员平均年龄达73岁。

因此,增选一批新学部委员,是恢复学部活动的当务之急。

钱三强亲自组织了选举工作。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推荐、酝酿、协商、评审,1980年11月,选举出新的学部委员283人,学部委员平均年龄从73岁下降到65岁。

学部工作恢复了生机。

由于种种原因,1980年后10年未增选学部委员。

钱三强考虑再三之后,于1990年5月7日,向李鹏总理写了一封言真意切的署名信。

历史趣谈谁是真正“中国原子弹之父” 邓稼先还是钱三强

历史趣谈谁是真正“中国原子弹之父” 邓稼先还是钱三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谁是真正“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还是钱三强导语:“中国原子弹之父”的说法自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由法国传入中国,自始至今,有关此说的争论不绝于耳。

“中国原子弹之父”是个““中国原子弹之父”的说法自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由法国传入中国,自始至今,有关此说的争论不绝于耳。

“中国原子弹之父”是个“舶来品”“中国原子弹之父”这个说法是在1965年由法国传入中国的。

1965年7月,钱三强收到法国营养学校原秘书、督学巴杭德邮寄的法国《科学与生活》1965年6月号上的一页剪报文章《在中国科学的后面是什么》。

文中写道:“中国的科学研究工作是由中国科学院领导的。

北京原子能研究所的领导人是曾在巴黎大学Sorbonne部学习过的物理学家钱三强博士。

他才真正是中国原子弹之父。

”这是目前所见“钱三强是中国原子弹之父”的最早版本。

根据《钱三强年谱长编》记载,是年,法国《科学与生活》又刊出一篇报道中国核科学研究的文章,认为中国“最重要的核专家,是钱三强博士”。

在当时,即便是私人信件,只要是从外国寄来的,都要由组织上收拆。

巴杭德的这封来信,由原子能所首先拆看,后报“科委八局”,再转二机部七局,最后批转给钱三强的秘书。

这么一圈批阅下来,我们可以确定,“中国原子弹之父”说从1965年开始就已被圈内人知晓并在国内传播。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6月18日,法国法新社科学编辑赛尔日•贝尔发表文章写道:“人们认为钱三强是中国的核弹之父。

”同一天,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文章说:“没有哪个国家进展得有这样快。

法国爆炸第一个原子弹比中国早四年,但是仍然没有试验氢弹……关于参加这项计划的人物,外人知道很少,但是这个生活常识分享。

钱三强:中国的原子之父

钱三强:中国的原子之父

钱三强:中国的原子之父
在中国科学史上,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做钱三强。

他不仅是我国原子能科技事业的优秀开创者和奠基者,更是“两弹一星”工程的重要推动者。

他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原子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钱三强,这个名字在中国几代人的心中闪耀着光芒。

他曾在居里夫妇的指导下进行研究,与其夫人何泽慧一同发现了举世瞩目的“铀核三分裂和四分裂”,因此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妻”。

他的这一发现,不仅为中国,也为世界的核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钱三强的伟大并不仅仅在于他的科学成就。

他更是一位有着崇高爱国精神的科学家。

1948年,他和夫人放弃了在国外的优裕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回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这种为了祖国,舍弃一切的爱国精神,让人深感敬佩。

钱三强回国后,他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的原子能事业中。

他组织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成功研制,使中国进入了航天强国的行列。

他的这一贡献,不仅使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尊重,更为中国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钱三强的一生,都在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而奋斗。

他的爱国精神、科研精神、创新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的一生,就是一首赞美科学、赞美祖国、赞美人民的壮丽诗篇。

钱三强,这位中国的原子之父,他的故事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让我们铭记他的贡献,学习他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写作内容和风格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作文要求进行调整。

钱三强的小故事

钱三强的小故事

钱三强的小故事篇一:(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发明家成长故事_中国的“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在现代中国技术发展史上,钱三强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他用执著求索的一生,为中华民族的原子能事业奠定了宝贵的基础,并以自己的智慧为党中央确定“两弹一星”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他的工作精神和道德风范,成为几代科技工作者的光辉楷模。

钱三强,原名钱秉穹,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

小秉穹出世九个月后,母亲带他进了北平,跟父亲一起住进了孔德学校。

孔德学校当时在北平是相当有名的,与北京大学三院紧邻着,许多北大的知名学者教授,如沈兼士、马裕藻、周作人等都担任孔德学校的校董。

钱玄同也是校董之一,因此就居住在这里了。

小秉穹天性聪明,又加上深受父亲的熏陶和孔德校风的感染,自幼养成了爱好读书的习惯,什么书他都喜欢读读,读不明白就问,四五岁时就装满一小肚子知识了。

六岁时他上了孔德学校。

由于他上学前受过启蒙,学校就根据他的实际文化程度而让他直接插入二年级了。

孔德学校的校长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办校方针与其他学校有所不同,虽然没有提出“爱校如家”之类的口号,但实际上一直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

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高低班关系,都要求尽量做到亲密无间。

因此,当时许多名门大户,都将子弟送到孔德学校学习。

譬如,杰出学者、书法家沈尹默的儿子和女儿全上孔德,著名剧作家齐如山家至少有八九个孩子是孔德的毕业生。

孔德学校是个十年一贯制的教会学校,为了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取得优秀成绩,学校设立免学费的奖励,全班中第一名的全免学费,二三名的免一半学费。

所以,学生认真读书,你追我赶,好一派好学上进的气氛。

小秉穹自幼受父亲言传身教,素有争胜之心,奋发之意,所以,各门功课一直是上等。

小秉穹不仅学习成绩好,思想品德好,而且身体十分强壮。

个头矮小(他在班上年龄最小)的他却是体育场上的健将,他身强、手强、力强,他的最要好的一个同学于是就给他取了个外号叫“三强”。

中国核弹之父——钱三强

中国核弹之父——钱三强

纪念中国的核弹之父——钱三强今日的名人纪念馆主要聊的是钱三强。

钱三强在1913年10月16日生于浙江湖州,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

1946年底,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

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

他在中国科学院担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并于195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9年6月26日,苏联共产党中央来信,拒绝提供原子弹的有关资料及教学模型。

8月23日,苏联又单方面终止了两国签定的新技术协定,撤走了全部专家,在苏联专家撤走后,周光召在国外召集数十名海外专家、学子,联名请求回国参战。

他们归国后先后参与主持了理论的研究与实验研究工作。

1964年,所研制出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网上纪念馆和事件纪念馆均有详细介绍。

钱三强30多岁时已经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实验物理学家,如果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公认其在该领域会更有建树。

然而,回国后,他无条件地服从党和国家的需要,放弃自己心爱的科研工作,以主要精力从事科学组织工作,为别人创造了施展才华的条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正是由于钱三强等老一辈科学家坚持不懈地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鼓励、信任、教诲和示范作用,在我国核科学技术领域中,有一大批年轻人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青春才华和毕生精力,默默无闻地奉献给国家和人民期盼的事业。

人物评价钱三强不仅为原子弹的研制做出了贡献,也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为培养中国原子能科技队伍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腾讯网评)就是这样的清华走出来的优秀“老兵”,抱着“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报国梦,生动诠释了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精神。

(新浪网评)钱三强的一生,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有人生的理想和规范。

物理学家名人故事:钱三强-作文

物理学家名人故事:钱三强-作文

物理学家名人故事:钱三强钱三强于年月日出生于浙江绍兴。

他是我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中国两弹一星之父。

钱三强的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

钱三强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在北京,曾就读于我国近代一流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任校长的孔德中学,他的文化基础知识非常扎实,有广泛的自然科学常识。

青年时期就出国留学,于年获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他毫不停步地继续深造,给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

不久与同一学科,志同道合的才女何泽慧结婚,共同拜读在约里奥门下。

夫妻二人携手共进,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被导师骄傲地向世界科学界推荐。

不少国家的学术期刊刊登了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

同年法国科学院就向钱三强夫妻颁发了物理学奖。

在年的夏天,夫妻两人酬志满怀地回到了生他养他的祖国,决心为祖国建设出力献身。

年北京刚刚和平解放,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拨给了他万美元,要钱三强借出席法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之际,订购有关原子能方面的仪器和相关资料,为以后的开发利用原子能做准备。

钱三强激动得热泪盈眶,深深地感到了自己有用武之地,中国科技事业的春天即将到来。

从新中国诞生之日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

他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了副所长、所长,他为发展我国核力量出谋划策,精心设计制订了核事业的发展规划。

他亲自参加了前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提出了很多符合我国国情的合理化建议。

他积极吸纳了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核科学家,包括了他的夫人何泽慧、邓稼先等优秀人才,让这些人到核武器研制的各个环节,充当领军人物,掌握科研的主动权。

年我国决定靠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原子弹,这时钱三强已兼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由他担任我国研发原子弹的技术总负责人、总设计师,他精心设计,严把质量关,不放弃任何一点疏漏和细小环节,并像当年第二代居里夫妇培养他和何泽慧那样,倾注全部心血培养新一代科学带头人,他的这些远见卓识的战略作法在两弹一星的研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研制质量,加快了研制速度。

小学素材物理学家名人故事:钱三强个人简介

小学素材物理学家名人故事:钱三强个人简介

物理学家名人故事:钱三强个人简介钱三强于1913年10月16日出生于浙江绍兴。

他是我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中国两弹一星之父”。

钱三强的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

钱三强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在北京,曾就读于我国近代一流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任校长的孔德中学,他的文化基础知识非常扎实,有广泛的自然科学常识。

青年时期就出国留学,于1940年获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他毫不停步地继续深造,给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

不久与同一学科,志同道合的才女何泽慧结婚,共同拜读在约里奥门下。

夫妻二人携手共进,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被导师骄傲地向世界科学界推荐。

不少国家的学术期刊刊登了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

同年法国科学院就向钱三强夫妻颁发了物理学奖。

在1948年的夏天,夫妻两人酬志满怀地回到了生他养他的祖国,决心为祖国建设出力献身。

1949年北京刚刚和平解放,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拨给了他5万美元,要钱三强借出席法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之际,订购有关原子能方面的仪器和相关资料,为以后的开发利用原子能做准备。

钱三强激动得热泪盈眶,深深地感到了自己有用武之地,中国科技事业的春天即将到来。

从新中国诞生之日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

他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了副所长、所长,他为发展我国核力量出谋划策,精心设计制订了核事业的发展规划。

他亲自参加了前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提出了很多符合我国国情的合理化建议。

他积极吸纳了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核科学家,包括了他的夫人何泽慧、邓稼先等优秀人才,让这些人到核武器研制的各个环节,充当领军人物,掌握科研的主动权。

1960年我国决定靠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原子弹,这时钱三强已兼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由他担任我国研发原子弹的技术总负责人、总设计师,他精心设计,严把质量关,不放弃任何一点疏漏和细小环节,并像当年第二代居里夫妇培养他和何泽慧那样,倾注全部心血培养新一代科学带头人,他的这些远见卓识的战略作法在“两弹一星”的研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研制质量,加快了研制速度。

中国原子弹之父

中国原子弹之父

中国原子弹之父
佚名
【期刊名称】《作文通讯(个性阅读版)》
【年(卷),期】2009(000)007
【摘要】从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邓稼先的前途可谓一片光明,他完全可以留在
那里,且拥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待遇,但他毅然回来建设仍一穷二白的祖国,他说:“中国的原子弹事业才是我的事业。

”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笑着回答道:“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总页数】1页(P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3.7
【相关文献】
1.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 [J], ;
2.“中国核弹之父”钱三强为何不能亲见原子弹上天 [J], 李崇寒;
3.究竟谁是中国原子弹之父?——记参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功勋科学家 [J], 张开善;
4.“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传记出版世界上第一个揭开原子弹秘密的人 [J], 李希平
5.怀报国之志建宏图伟业——记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简介

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简介

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简介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生于浙江湖州,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钱三强生平简介钱三强是个很厉害的人物,他是一个科学家,一个很伟大的科学家。

钱三强为了中国核武器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贡献不是任何一个科学家都可以取代的。

钱三强,他是两弹一星元勋,他是中国原子弹之父,他更是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

所以说,钱三强这个人对于中国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核武器事业的这个方面。

他的名字三强就是来源于,他是家里的老三,又是个身强力壮的人,所以从小的时候开始,就有人叫他三强了。

所以说,钱三强就是这样来的。

钱三强曾经到国外留学过,可是,后来他还是回国了。

因为在他的心里,祖国是很重要的。

他的心里,满满的都是他的祖国。

他想把自己的一身本领跟知识献给他的祖国,让自己的祖国更加强大跟富有。

后来,他通过自己的不断地努力,终于成功了。

钱三强被誉为两弹一星元勋,也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还是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

他对于祖国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热爱祖国的心是日月可鉴的。

关于钱三强简介,就是上文这些了。

他是个科学家,一个对于自己的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他说的一句话就代表着他的心,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

钱三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为了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做出了贡献。

钱三强的故事钱三强这个名字就是来得很有意思的。

因为钱三强他是家里的老三,他从小就是身强力壮的,他还热爱锻炼身体,所以他就被称为钱三强了。

所以说,他连名字都是来得如此精彩的。

那么钱三强的故事更应该是精彩无疑的了。

接下来,大家就可以看到关于钱三强的故事了。

他的父亲钱玄同样是一个很有名的人,他是中国近代的语言学家。

钱三强的妻子何泽慧也是一名物理学家,她跟她的丈夫是真的志同道合了。

钱三强曾经到法国去留学了,在那里他学到不少的科学知识。

可是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回到了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是他的祖国。

钱三强

钱三强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原名钱秉穹,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组织领导者之一。

生于浙江绍兴,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7年留学法国,在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

1948年回国后,他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计划局局长,二机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他作为原子能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科技计划地制定者,对中国原子能事业、“两弹一星”计划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2年6月28日逝世。

钱三强出生在浙江湖州的一个书香世家,不满4岁就开始天天站在祖父的书桌前认字背书。

他的父亲是钱玄同,青年时代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学习。

回国后,先在一些著名的中学任国文教员,后到北京担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大学教授,是我国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

他由于接受了章太炎、秋瑾等革命党人的思想影响,竭力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随后他又与陈独秀、李大钊、严复、胡适等一批有进步思想的教授一起,投入了新文化运动,是进步刊物《新青年》的积极支持者和轮流编辑。

葛罗夫斯1968年,费尔柴得半导体的两位创始人戈登·莫尔和罗伯特·诺以斯决定开始属于他们自己的事业,很快安德鲁加入进来。

加州山景市有一家电子工厂正好搬出,英特尔搬进了这座厂房,开始招兵买马,生产第一批内存芯片。

当时启动资金是由一位有名气的有钱人阿特·洛克所出,但这些资金在运作中只是杯水车薪。

生产程序必须分成三步走,芯片组装人身着大棉服,英特尔的早期工程师将瓶装水拖进工厂,芯片就是这样做成的。

"有很多幽灵浮游在这里。

"英特尔总裁安德鲁·葛罗夫看着31年前英特尔创建时期的工厂厂房说,"这里的一切让我十分怀念,但是我得了一个教训,就是永远不要再创建一个新事业。

对我来说,一次足矣。

""安德鲁和我对我们早年创业的看法不同,"莫尔说,"对我来说,事业发展很顺利,我们发展得比我想的快。

钱三强:中国“核弹之父”

钱三强:中国“核弹之父”

钱三强:中国“核弹之父”作者:来源:《党史天地》2016年第14期“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的发现者、“两弹一星”突出贡献者、“中国原子弹之父”、“中国的居里夫妇”、“科技界的三钱”、“交叉学科倡导者”……种种头衔,无不昭示着钱三强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巨大贡献。

然而,这位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核弹之父”的归国博士,却未能亲眼看到中国核弹爆炸成功的场面……“属牛的孩子,还真有一股牛劲”钱三强原名钱秉穹,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共产党员。

钱三强的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

钱三强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

1930年,17岁的钱三强以优异的成绩被北大理学院录取为预科生。

入学后,他把所有课余时间都用来学习,短短半年之后便通过了英语考试,连父亲钱玄同也不禁暗叹:“属牛的孩子,还真有一股牛劲。

”有一次,清华教授吴有训来北大讲授近代物理,他那与众不同的讲法、生动的课堂实验,让钱三强渐渐产生了对物理学的热爱,加之“外界环境又是日本侵略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而政府却不抵抗,当时的南京政府也没按《建国方略》的蓝图来建设中国。

内部与外部因素加在一起,使我放弃了学电机工程的初愿,决心入物理系了”。

1932年秋,钱三强考入清华大学重读一年级,师从叶企孙、吴有训、赵忠尧等教授。

对于钱三强的行为,钱玄同未作任何评说,只是别出心裁地写了“从牛到爱”4个大字送给他,寓意有二:一是勉励三强发扬属牛的那股子牛劲,二是鼓励他在科学上不断进取,向牛顿、爱因斯坦学习。

从那以后,钱三强以“从牛到爱”为座右铭,人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整整相伴了60年。

1936年,钱三强以优异成绩毕业后,担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严济慈的助理,从事分子光谱方面的研究。

就在钱三强担任助理员期间,一个令人激动的机会降落在他头上。

在严济慈的推荐下,钱三强参加了中法教育基金委员会组织的考试,成功得到去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学习的机会。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作者:姜士冬来源:《快乐作文(3.4年级)》2021年第06期同学们一定知道钱三强是中国原子弹之父,但是你们知道钱三强这个名字的来历吗?快从下面这篇文章中寻找答案吧。

钱三强,浙江绍兴人,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

钱三强在核物理研究中获得多项重要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发现了重原子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并对三分裂机制做出了科学的解释,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

钱三强本来叫钱秉穹,有一次,一个体质不如钱三强的同学给他写信,信中自称“大弱”,称呼他为“三强”。

这封同学之间互称绰号的信,恰巧被钱秉穹的父亲钱玄同看到了。

“你的同学为什么叫你‘三强’啊?”父亲疑惑地问道。

“因为我排行老三,喜欢运动,身体强壮,所以大家就都叫我‘三强’了。

”钱秉穹回答。

父亲一听,觉得很好,他说:“我觉得这个名字不错,‘三强’还可以解释为立志争取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父亲的认同下,从此以后,钱秉穹就正式改名为钱三强了。

钱三强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钱玄同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字音韵学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钱三强,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思想文化上的熏陶。

192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即将中学毕业的钱三强接触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建国方略》等几本思想进步的书籍。

钱三强读后,深有感触,他认为要使国家摆脱屈辱,走向繁荣富强,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工业。

于是,他暗下决心:“我要学工科,以后做一名机电工程师!”1930年秋天,17岁的钱三强被北京大学理学院录取为预科生。

两年后,他成功考取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钱三强走进了当时世界上原子核科学研究最先进的机构之一——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

他的导师,就是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元素镭的居里夫妇。

钱三强的刻苦学习得到了居里夫妇的赞扬,也受到了当时清华大学他的同班同学,也是核物理领域的研究者何泽慧的青睐。

[总结范文]钱三强是什么之父

[总结范文]钱三强是什么之父

[总结范文]钱三强是什么之父钱三强是什么之父精选阅读(一):钱三强是:中国的原子之父精选阅读(二):“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逝世1992年6月28日,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著名科学家钱三强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新中国成立后,他从研制原子弹、氢弹,到中国整个高能物理科学的发展,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99年9月,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钱三强追授了由515克纯金铸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彰了这位科学泰斗的巨大贡献。

1992年6月28日,杰出科学家、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中科院学部委员、中科院特邀顾问、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钱三强同志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出生于浙江绍兴。

原籍湖州。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7年赴法国留学,在约里奥·居里夫妇指导下从事原子核科学研究,获得重要研究成果,个性是发现铀核三分裂现象,深化了人类对核裂变的认识。

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6年获得法国科学院德巴微物理学奖金,先后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导师。

1948年夏,钱三强和夫人放下优裕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回国,为祖国的强盛而奋斗。

他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钱三强热爱祖国,艰辛开拓,毕生致力于祖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个性是为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制,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科学院学部的建立与发展,为培养和吸引人才,为国际学术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钱三强同志是一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也是一名立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他坚决拥护并发奋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他坚决拥护并发奋实践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指示和“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钱三强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在全国科技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评价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衷心爱戴。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佚名【期刊名称】《青年与社会:中》【年(卷),期】2007(000)0Z2【摘要】钱三强,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

他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16岁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2年,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6年,钱三强毕业后,担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所长的助理。

翌年,他通过公费留学考试,在卢沟桥的炮声响起之际,以报国之志赴欧洲,进入巴黎大学居里试验室做研究生,导师是居里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

1940年,钱三强取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又继续跟随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

1946年,他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

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

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

同年,法国科学院还向钱三强颁发了物理学奖。

【总页数】1页(P39-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26.1【相关文献】1.钱三强与中国原子弹 [J], 葛能全2.钱三强:从清华走出的"中国原子能之父" [J], 祝嘉;杨思柳3.“中国核弹之父”钱三强为何不能亲见原子弹上天 [J], 李崇寒;4.究竟谁是中国原子弹之父?——记参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功勋科学家 [J], 张开善;5.怀报国之志建宏图伟业——记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
一、钱三强: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核物理学家。

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

1946年底,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

1948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

1980年7月24日,钱三强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为题讲课。

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二、主要成就:
1、“两弹一星”元勋;
2、中国原子弹之父;
3、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

努力建设:
1954年2月,钱三强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秘书长。

他首先抓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筹建学部。

经过反复酝酿讨论,他主持起草了筹组学部有关文件。

同时,主持拟订了《学部暂行组织条例》。

科学院各学部成立后,在制订全国科学发展规划,加强学术领导,以及团结院内外科学家,发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国内科学界的重视,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文革”中,学部被迫停止一切活动。

“文革”后,钱三强被任命为中科院党组成员和副院长,立即着手恢复学部的工作。

在当时条件下,恢复学部工作异常艰难。

自1957年后,22年没有增选学部委员,健在的学部委员平均年龄达73岁。

因此,增选一批新学部委员,是恢复学部活动的当务之急。

钱三强亲自组织了选举工作。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推荐、酝酿、协商、评审,1980年11月,选举出新的学部委员283人,学部委员平均年龄从73岁下降到65岁。

学部工作恢复了生机。

由于种种原因,1980年后10年未增选学部委员。

钱三强考虑再三之后,于1990年5月7日,向李鹏总理写了一封言真意切的署名信。

他写道:大家对我国人才“断层”问题深表关切和担忧。

人才断层不仅表现在中层,还表现在高层,例如代表我国最高学术荣誉称号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也面临这种状况。

6月2日,李鹏总理在办公室约见了周光召院长,就学部工作进一步听取情况汇报,进行研究。

同年11月16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科学院关于增选学部委员的请示,还规定增选学部委员每两年进行一次。

自此,学部工作开始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实践,学部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同时,也为在我国实行院士制度创造了条件。

推动发展:
1980年,中国科技界出现了“加强软科学,发展交叉科学,提倡学科交叉”的认识热潮。

当时身为中国科协副主席的钱三强,以鲜明的态度积极支持。

他在第一次全国交叉科学学术讨论会上,作了《迎接交叉科学新时代》的演讲。

这次演讲被公认为交叉科学发展史上的“著名演讲”,受到广泛重视。

1986年9月,中国科协成立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联盟工作委员会,钱三强兼任
该委员会主任委员。

委员会的任务开宗明义:加强软科学、交叉科学、管理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宣传和培训活动,加强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联系,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987年后的一段时间,包括科学技术、教育、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哲学、新闻出版等在内的知识界,出现了联合交叉大讨论的热潮。

这一热潮的发起者,就是钱三强领导的促进联盟委员会,特别是由他亲自策划并主持的系列“科学与文化论坛”。

一开始,钱三强就“论坛”的宗旨作了说明:“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确定包括科技与教育、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在内的新文化观念,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分认识科技在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把科技知识的传播同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把数以百万计的科协成员变成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钱三强的设想,迅即得到钱学森、于光远、郑必坚以及指挥家李德伦、作曲家吴祖强等人士的热情支持。

从1988年5月25日首次“科学与文化论坛”举办,到1989年“五四”前夕结束,共举行了5次,每次都是各界有识之士踊跃列会,争相论谈,气氛十分活跃,推动了科学与文化相互促进和融合。

培养人才:
钱三强30多岁时已经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实验物理学家,如果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公认其在该领域会更有建树。

然而,回国后,他无条件地服从党和国家的需要,放弃自己心爱的科研工作,以主要精力从事科学组织工作,为别人创造了施展才华的条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在科研工作中,钱三强注意发挥青年的主动性,放手让他们大胆探索,在一些关键之处给以指点;他注意引导和鼓励青年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即使是不成熟的或萌芽状态的,他总是给以热情支持,并一起讨论,逐步完善;他以平等态度与青年交往,经常以自己的经验教训和亲身体会,帮助青年少走弯路。

每年新大学生、研究生到所里报到,他都要亲自给大家做报告,鼓励走又红又专的道路。

正是由于钱三强等老一辈科学家坚持不懈地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鼓励、信任、教诲和示范作用,在我国核科学技术领域中,有一大批年轻人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青春才华和毕生精力,默默无闻地奉献给国家和人民期盼的事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