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絮凝池设计教案资料
絮凝沉淀池施工设计
(絮凝斜管沉淀—清水池、取水泵房)工艺施工图设计总说明1、工程概况********位于*******,是未来*********。
******采用江水源区域热泵系统,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目,采用集中式区域供冷、供热系统,为*****一期建筑提供集中的冷热源。
能源方案采用电制冷+江水源热泵+冰蓄冷的形式。
考虑到空调尾水量较大,而且水质较好,经过简单处理即可达到中水回用要求,为节省能源考虑在江北城中央公园建设尾水处理池(絮凝斜管沉淀—清水池)一座,通过中水管网,提供给各个用户,以用于绿化用水、冲洗街道。
服务范围为整个江北城道路广场,住宅区、商务区的道路和绿地,道路广场用地****公顷,设计用水定额*****;绿地****公顷,用水定额****,总用水量****。
本次设计规模为****。
中水室外管网已设计完成,本次仅对取水泵房、尾水处理池(絮凝斜管沉淀—清水池)进行设计。
2、设计依据2.1主要基础资料《****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05)《****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目室外管网工程》施工图—****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目尾水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市政设计研究院《****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项目尾水利用工程》(室外管网部分)施工图—****市政设计研究院2.2 主要设计规范及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中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CJ/T-2000)《城市污水回用设计规范》(CECS61:9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泵站设计规范》( GB/T50265-201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2:2001)《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管结构壁管材》(CL/T165-200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年版《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2.3对初步设计文件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根据****号、初步设计及批复意见,应业主要求,本次设计为项目施工图设计。
混合和絮凝池设计说明书
混合和絮凝池设计1.机械搅拌混合池的设计设计基本要求浆板式搅拌器的设计参数搅拌所需功率例1-1 机械搅拌混合池计算2.机械搅拌絮凝池设计设计基本要求设计规定设计计算搅拌器转速计算搅拌器功率计算例 2-1 水平轴式浆板搅拌絮凝池计算例 2-2 垂直轴式浆板搅拌絮凝池计算混合和絮凝池设计存在于水和废水中的胶体物质一般都具有负的表面电荷,胶体的尺寸约在0.01~1.0μm,颗粒间的吸引力大大小于同性电荷的相斥力,在稳定的条件下,由于布朗运动使颗粒处于悬浮状态,为了除去水中的胶体颗粒,在水处理工艺中通常使用投加化学药剂---混凝剂,使胶体颗粒脱稳并形成絮体,这一过程称之为“混凝”;为促使“混凝”过程产生的细而密的絮体颗粒间的接触碰撞凝聚成较大的絮体颗粒,这一过程称之为“絮凝”。
只有当胶体颗粒获得完善的絮凝过程产生稠密的大颗粒絮体之后,才能在后序的沉淀池中藉重力被有效地除去。
絮凝作用有两种形式:⑴微絮凝和⑵大絮凝。
两种絮凝的基本区别在于涉及的粒子尺寸。
微絮凝的粒子范围为0.001~1.0μm,其颗粒的絮凝是基于布朗运动或随机热运动而完成的;大絮凝系指大于1-2μm粒子的絮凝,则是通过诱发的速度梯度和粒子沉降速度差来完成。
为了强化絮凝过程,可投加絮凝剂,絮凝剂可为天然的或有机合成的聚合物。
由于“混凝”和“絮凝”两个过程所要求的水力条件是不相同的,在设计中常被置于混合池和絮凝池两个不同的单元内去完成。
1.机械搅拌混合池的设计设计基本要求对混合池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使投加的化学混凝剂与水体达到快速而均匀的混合,要在水流造成剧烈紊动的条件下投入混凝剂,一般混合时时间5~30秒,不大于2分钟。
但对于高分子絮凝剂而言,只要达到均匀混合即可,并不苛求快速。
混合池的设计以控制池内水流的平均速度梯度G值为依据,G值一般控制在500~1000秒-1范围,过度的(G值超过1000S-1)和长时间的搅拌,会给后序的絮凝过程带来负面的影响。
絮凝沉淀池施工方案
绮凝沉淀池施工方案一、前言絮凝沉淀池是水处理领域中常见的设施,用于去除悬浮物和悬浮胶体,净化水质。
本文将介绍絮凝沉淀池的施工方案,包括设计要点、施工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设计要点1.结构设计–结构类型:选择适合项目需求的圆形、矩形或U形絮凝沉淀池。
–池体尺寸:确定池体容积和尺寸,确保足够的水力停留时间。
–入口设计:设置合理的入水口和集水系统,防止搅拌和堵塞。
–出口设计:设计合理的出水口位置和尺寸,保证水质均匀排放。
2.絮凝剂投加系统–设计合理的絮凝剂投加位置和方式,确保均匀混合。
–考虑絮凝剂种类和用量,根据水质情况调整投加策略。
3.混合均质系统–设置搅拌设备或其他混合均质系统,确保絮凝剂充分混合、溶解和作用。
–考虑能源消耗和操作维护成本,选择适合的混合方式。
三、施工流程1.现场准备–清理施工区域,确保安全通道和施工空间。
–检查工具设备完好,并准备好施工材料。
2.基础施工–按设计要求对基础进行开挖、浇筑和加固。
–定位设置絮凝沉淀池的位置和高度,确保准确度。
3.结构施工–按设计要求安装组装絮凝沉淀池的各个部件。
–进行密封处理,防止漏水和水质泄漏。
4.系统安装–安装絮凝剂投加系统和混合均质系统。
–进行系统调试和性能测试。
四、注意事项1.安全施工–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合格的安全防护装备。
–操作设备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避免意外发生。
2.环境保护–施工现场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防止污染周围环境。
–合理处理废水和废料,确保施工过程对环境影响最小化。
3.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进行操作。
–做好施工记录和检验报告,确保施工质量达标。
五、总结絮凝沉淀池作为水处理工程中关键的设施,其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操作。
通过合理的设计、施工流程和质量控制,可以确保絮凝沉淀池的正常运行和有效水质净化。
在未来的施工中,我们将继续秉承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为项目的顺利完成贡献力量。
以上就是关于絮凝沉淀池施工方案的相关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sbr池课程设计
sbr池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SBR池的基本原理、设计和运行方法。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SBR池的定义、工作原理和特点,掌握SBR池的设计方法和运行参数,了解SBR池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SBR池进行设计和计算,分析SBR池的运行效果,提出优化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提高学生对废水处理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SBR池的基本原理:介绍SBR池的定义、工作原理和特点,使学生了解SBR池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的优势。
2.SBR池的设计:讲解SBR池的设计方法,包括反应器体积、污泥浓度、污泥龄等参数的确定,以及曝气、搅拌等设备的选型。
3.SBR池的运行管理:介绍SBR池的运行操作流程,讲解运行过程中各项指标的监测与控制,以及运行问题的排查与解决。
4.SBR池的应用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的SBR池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SBR池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应用现状。
5.SBR池的发展趋势:介绍SBR池技术的发展动态,包括新型SBR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讲解SBR池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运行管理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SBR池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SBR池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SBR池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法:学生就SBR池的设计、运行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辅助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水工程教案 第7课
2.折板絮凝池折板絮凝池是在隔板絮凝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得广泛应用。
折板絮凝常采用竖流式。
它是将隔板絮凝池的平板改成具有一定角度的折板。
析板的安装可以是波峰对波谷——“同波折板”,也可波峰相对——“异波折板”,按水流通过折板间隙数,又分为“单通道”和“多通道”。
多通道指,将絮凝池分成若干格子,每格内安装若干块折板,水流沿格子依次上、下流动,在每一格内,水流平行通过若干个折板组成的并联通道。
举例:保定市地表水厂絮凝沉淀池。
如隔板池一样,折板间距应根据水流v由大→小而变,折板间流速也分段设计,分段设计,分段数不宜少于3段,各段流速:第一段v = 0.25~0.35 m/s第二段v = 0.15~0.25 m/s第三段v = 0.10~0.15 m/s折板夹角采用90°~120°,波高一般采用0.25~0.4m。
优点:1)虽然仍属隔板絮凝池,但由于折板改变了水流方向,在折板间,可视为CSTR型反应器,从总体上可看作PF型反应器(推流型),使絮凝效果提高了。
2)缩短了絮凝时间,最短只需6 min,但太短,效果不理想,建议10~15 min为宜。
3)时间短,减小了池容积,节省了投资。
(折板间距小,安装、维修困难,折板费用高,故适用中、小水厂)3.机械絮凝池根据搅拌轴安装位置,分为水平轴和垂直轴式,水平轴的方向有与水流方向平行的,也有垂直的。
单个机械池接近于CSTR型反应器,故宜分格串联。
分格较多,越接近PF型反应器,效果较好,但不能太多。
每池设3~4格以上搅拌机,用隔墙(或称导流墙)分隔数格,以避免水流短路。
搅拌强度随絮凝体长大而逐格减小。
措施:① 调节搅拌机速度逐格递减;② 浆板数或浆板面积递减。
通常采用①方式。
优点:① 可适应水量变化;② 水头损失小;③ 易调节,如配以无级变速机械装置可使反应达到最佳状态。
缺点:① 需机械装置,加工困难。
② 维修量大,故国内采用尚少。
(1)设计要点:1)池数一般不少于两组。
微涡流絮凝反应器设计原理
微涡流絮凝反应器设计原理微涡流絮凝反应器是一种用于液相混合反应的装置,其设计原理基于微涡流技术。
微涡流技术是一种通过引入微观尺度的涡流场来增强反应的传质和传热效果的方法。
微涡流絮凝反应器利用微涡流技术来提高反应效率和产品质量。
微涡流絮凝反应器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微涡流的产生和絮凝反应的进行。
微涡流的产生是通过合理设计反应器的结构来实现的。
在微涡流絮凝反应器内部,通常有多个切向进口,用来引入反应物和溶剂。
这些切向进口会在反应器内部形成旋涡流场,从而产生微涡流。
同时,反应器内部还有一系列的结构设计,如螺旋状结构、分层结构等,用来增加涡流的强度和稳定性。
这些结构的合理设计可以使微涡流得到有效增强,从而提高反应的传质和传热效果。
微涡流絮凝反应器的设计原理还包括絮凝反应的进行。
絮凝是指将微小的悬浮颗粒聚集成较大颗粒的过程。
在微涡流絮凝反应器中,反应物通常是以溶液的形式存在,其中含有微小的悬浮颗粒。
这些微小的悬浮颗粒在微涡流的作用下,会发生聚集和沉降,从而形成较大的絮凝体。
絮凝的过程主要受到两种力的作用,即聚集力和分散力。
聚集力会使颗粒聚集在一起,形成絮凝体,而分散力则会使颗粒分散开来。
微涡流絮凝反应器利用微涡流的流场来增强聚集力,并抑制分散力的作用,从而促进絮凝反应的进行。
通过合理设计微涡流絮凝反应器的结构和调控微涡流的流场,可以实现反应物的快速混合和絮凝反应的高效进行。
微涡流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反应的传质和传热效果,从而提高反应速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微涡流絮凝反应器还具有体积小、能耗低、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多种液相混合反应的领域。
微涡流絮凝反应器的设计原理基于微涡流技术,通过合理设计反应器的结构和调控微涡流的流场来实现反应物的快速混合和絮凝反应的高效进行。
微涡流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反应的传质和传热效果,从而提高反应速率和产品质量。
微涡流絮凝反应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在化工、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机械搅拌絮凝池工艺设计电子教案
机械搅拌絮凝池工艺设计由于处理水量为2500m 3/d ,自用水量为处理水量的5%-10%,共2625m 3/d ,用水量较小,故采用垂直轴式等径叶轮机械搅拌絮凝池。
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109.38m 3/h ,池数n=2座,单池设计流量Q ’=54.68m3/s ,絮凝时间t=15min ,搅拌器的排数Z=3排。
1、絮凝池尺寸设计计算絮凝池的有效容积W=Q't=54.68×1/4=13.67m 3为了配合沉淀池尺寸,絮凝池分成3格,每格尺寸1.8×1.8m ,则絮凝池池深: 1.4m 1.81.8367.13=⨯⨯==A W H 絮凝池超高取0.3m ,总高度为1.7m 。
絮凝池分格隔墙上过水孔道上下交错布置,每格设一台搅拌设备,为加强搅拌效果,于池子周壁设四块固定挡板。
2、搅拌设备(1)叶轮直径取池宽的80%,采用D=1.5m 。
叶轮桨板中心点线速度采用:V 1=0.5m/s ,V 2=0.35m/s ,V 3=0.2m/s 。
桨板长度取1.1m (桨板长度与叶轮直径之比l/D=1.1/1.5=0.73)桨板宽度取b=0.1m每根轴上桨板数4块。
旋转桨板面积与絮凝池过水断面积之比为46%.174.18.11.11.04=⨯⨯⨯ 四块固定挡板宽×高为0.08×0.5m 。
其面积与与絮凝池过水断面积之比为%35.61.41.85.008.04=⨯⨯⨯ 桨板总面积占过水断面积为81%.2335%.646%.17=+,小于25%的要求。
(2)叶轮桨板中心点旋转直径D 0为()[]9m .0900m m 23002300-6000==÷+÷=D叶轮转速分别为sr a d r D s r a d r D s D /425.0min /25.49.014.32.06060v n /743.0min /43.79.014.335.06060v n 061rad/.1min 61r/.109.014.35.06060v n 303320221011==⨯⨯====⨯⨯====⨯⨯==ωπωπωπ桨板宽长比b/l=0.1/1.1<1,查表得10.1=ψ5681.92100010.12g k =⨯⨯==ψρ桨板旋转时克服水的阻力所耗功率:第一格外侧桨板:048kw .05.0-6.04081.0611.1564r -r 408ykl 44341423'01=⨯⨯⨯==)()(ωN 第一格内侧桨板:0.013k w )0.3-(0.4408061.11.1564443''01=⨯⨯⨯=N 第一格搅拌轴功率:kw N N N 061.0013.0048.0''01'0101=+=+= 以同样的方法,可求得第二、三格的搅拌轴功率分别为0.021kw 、0.003kw(3)(4)设三台搅拌机合用一台电动机,则絮凝池所消耗的功率为kw N 085.0003.0021.0061.00=++=∑电动机功率(取η1=0.75,η2=0.7):160kw .07.075.0085.0=⨯=N 3、速度梯度G 及GT 值(按水温20°C 计,μ=102×10-6 kg ·s/m 2)第一格:161011116.4s 105.4102061.0102102-=⨯⨯⨯==W N G μ第二格:1-623s .68105.4102021.0102=⨯⨯⨯=G第三格:1-638s .25105.4102003.0102=⨯⨯⨯=G絮凝池平均速度梯度:1-608s .78107.13102085.0102102=⨯⨯⨯==W N G μ 经核算,G 值和GT 值均较合适。
微涡流絮凝工艺研究
沉淀池微涡絮凝工艺研究及应用【摘要】水质明显特征为冬季低温、低浊,夏季高pH值,水质季节性变化突出,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造成絮体矾花细小松散,絮体沉降性能较差。
针对以上问题,重点对絮凝池进行改造,絮凝池拆除原有折板,更换微涡絮凝球,优化絮凝水力条,提高矾花的密度,提高其沉降性,减小“跑矾”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沉淀池微涡絮凝颗粒数目沉降特性1生产概况和微涡旋理论提出处理工艺为絮凝、沉淀、过滤、加氯消毒。
经过了连续6年多的运行,效果良好。
在设计负荷条件下,出水水质基本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随着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提高,水质变化,特别是季节性低温低浊水现有处理工艺很难实现达标供水,其中絮凝段制约着整个处理工艺。
微涡旋絮凝理论是近些年来给水处理的讨论热门,微涡旋混凝工艺的核心是涡流反应器,其为多孔空心球结构。
涡流反应器具有以下特点:1 无方向性,可直接堆积,无需固定安装,操作简单方便;2 可根据进水水质和工艺需求确定反应器的开孔率和开孔孔径;3 由于反复穿过反应器小孔,水流中会形成大量微小的涡旋;4 在水流冲击作用下,反应器会产生微小旋转,有利于避免积泥现象的出现,也不易被漂浮物堵塞。
根据国内低温低浊水净化技术研究的方向,对国内相关技术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调研,与中国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市政设计院、环保科技公司联合进行进行微涡絮凝工艺研究,以期提升**出水水质、提高水处理能力,降低运行成本,并为二期工程的工艺选择提供技术支撑。
2问题分析**絮凝沉淀处理为折板絮凝和斜管沉淀,近年来**水质季节性变化突出,常年原水浊度为3-8NTU,折板絮凝工艺对低浊水的处理能力有限,造成絮凝效果不好,絮体矾花不明显,沉淀池出水较差,。
**絮凝池絮凝各絮凝段参数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絮凝池的设计絮凝时间、速度梯度等参数不够理想,直接导致絮凝效果不佳,尤其是冬季低温低浊时,实际运行偏离设计范围较多,通过观察絮凝区的矾花形成过程,矾花在前段至后端的全过程内不能形成明显的矾花颗粒,絮凝效果欠佳。
絮凝沉淀池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1.1 西南电力设计院设计的《50-F185S-S5405》施工图;1.2西南电力设计院桐梓电厂2×600MW机组工程《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书》;1.3《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1.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1.6《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土建工程篇)DL/T5210.1-2005;1.7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1.8国家有关安全、防火、消防和卫生规范规定;1.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1.10《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1.11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等进行编制。
2、工程概况2.1高密度絮凝沉淀池为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2×600MW)机组工程中一个单位工程,位于厂区化学水区域,结构形式为现浇砼箱型结构。
本工程结构为现浇钢筋砼箱形基础,箱基底板厚0.65M,池壁板厚0.50 M ,底板顶标高-1.15M;±0.00M相当于黄海高程933.6m。
砼强度等级:垫层:C15;池体:C30,抗渗等级W6,抗冻等级F50。
2.2主要工程量3 施工准备及应具备的条件3.1开工前须具备的资料:3.1.1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1.2 工程设计施工图纸;3.1.3施工区域内无障碍物;3.1.4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水准点及平面布置图;3.1.5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签署同意的开工报告及施工方案。
3.2施工准备工作:3.2.1施工前进行场地平整工作,确定运输通道及弃土点;3.2.2做好测量控制点、水准点及桩位的复核、放样工作,并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检查认可,边坡开挖轴线定位点及水准点设置在不受临时设施及机械运行影响的地方,做到牢固可靠;3.2.3根据施工要求做好施工临时设施的搭建工作;3.2.4 组织设备、机具进场,并布置好施工场地;3.2.5检查有关资料是否齐全,并组织有关人员对各项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问题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予以修改和补充。
7. 涡流(选学)-教科版选修3-2教案
7. 涡流(选学)-教科版选修3-2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涡旋流的定义、产生方式及其常见表现形式。
2.掌握涡流的产生原理、运动规律及其相关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涡流的产生原理与运动规律。
2.涡流的分类及其常见表现形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涡流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涡流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讲解涡流的定义及其产生方式(15分钟)涡流是流体在流动时产生的旋转流动形态,其产生方式通常有涡街、涡混等。
涡流可以分为稳定流与不稳定流,稳定流为长期存在的定常涡流,比如旋转子后的螺旋流;不稳定流则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短暂涡流,比如在流体输送管道中的涡街。
3. 讲解涡流的产生原理及其运动规律(20分钟)涡流的产生原理是由于流体流动速度的不均匀和方向的变化导致的压力分布不均而产生的旋转流动。
涡流的运动规律有两个基本方向,即顺旋涡和逆旋涡,此外,涡流还有分离涡、绕流涡等多种形态。
4. 涡流的分类及其常见表现形式(25分钟)涡流可以分为自由涡流和受限涡流。
自由涡流是没有任何障碍物干扰的涡流,常见的表现形式有自由涡街和大涡。
受限涡流是受到障碍物干扰的涡流,常见的表现形式有旋转子后的螺旋流等。
5. 实验展示(30分钟)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涡流的产生原理和运动规律,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实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用水流和果汁混合物展示不同形态的涡流,第二个部分通过油墨涂抹和风扇吹风展示涡流稳定性的差异。
6. 归纳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记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涡流的定义、产生方式、分类及其运动规律,以及实验展示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涡流的认知和掌握,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但是,在实验展示部分,由于设备问题,部分学生无法亲身参与实验,建议在后续教学中改善设备条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微涡流絮凝在矿井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篮 注 区 一 × 、 三 = 二 I _ ,
4 . 4 4 m3 h n h 。 涡 流 反 应 区 采 用采 用 A B S工 程 塑 料 材 料 ,
采用重力方式排 泥。
2工 艺 说 明
I t
'
t
4经 济 效 益 分 析
图 2 微涡流絮凝反应原 理
根据废 水 的特点 和用 水水质要求 ,来水 首先进 入 沉砂 池 ,去除颗粒 比较 ^ = = 7 大 的煤 颗粒后 ,其 中进入 调 节池 进 行 水 量 调 节 和 均 质 。调 节池 中设置 预曝气 间歇供 气 , 防止悬浮 图 1 微涡流絮凝器进出水 S S 系统 , 物 沉淀 , 废水 经过调节后 , 测 定值 通 过 泵 提 升 到管 道 混 合 器, 通过投加絮凝剂 , 使废水 与絮凝剂 充分 混合后 , 进入微涡 流澄 清器 。 在该设备中出水 中 , 悬浮物浓度 大大 降低 , 进入上流式 曝气 生物滤池。 去 除 悬 浮 物 和 微 量 有 机 物 后 进 入 铁 锰 离 子 去 除 器 ,将 铁 、 锰 氧化后 出水进 入水箱 ,然后用泵 把水 泵入 列管式静 态混合器 , 同 时投加 絮凝剂 。完全混合 的水进 入接触凝 聚过滤器 、 活性碳 过滤 器。 彻底将悬浮物处理到回用标准后进人 回用水池投加二氧化氯 消 毒 后 回用 至 使 用 点 。
生 大量废水 , 主要包括 : 煤炭开采过程 中地下地质性涌水 ; 为安全 生产 而排 出的 自然地 下水 ; 井下采煤生产过程 中洒水 、 降尘 、 灭火 灌浆 、 消防及液压设备产生 的含煤尘废水… 。 矿井水是一种煤矿特 色 的污染源 , 同时又是 一种 宝贵 的水资源 。
1水 量 水 质
3 . 2微 涡流 絮凝 器 工 艺 原 理 当水 流 穿 过 微 涡流 絮 凝 器 壁 面 的大 量 孔洞 时 ,形 成 无 数 微 小 我 国是 以煤 炭 为 主 要 能 源 结 构 的 国家 , 煤 炭 在 开采 过程 中 产 旋 涡 , 根据 现 代 混 凝 理论 , 微 涡旋 有 利 于水 中 细小 颗 粒 的 迁 移 和 碰
絮凝-学生版资料
架桥、网捕
33
硫酸铝混凝区域图
卷扫絮凝
再稳 吸附脱稳
硫酸铝 pH5.5~7.7
聚合铝
吸附卷扫联合 pH4.5~9.5
34
氯化铁混凝区域图
pH4~9
35
pH和碱度对混凝影响
➢胶体表面电荷:等电点 ➢NOM表面官能团电离:中性偏酸性去除 ➢混凝剂形态:水解消耗碱度 ➢絮体表面电荷 ➢混凝剂溶解度
36
NOM对混凝影响
NOM比无机胶 体颗粒需中和 更多电荷
37
优化混凝
混凝剂筛选、剂量、pH
强化混凝
优化混凝剂及混凝条件以达到
最大TOC去除,相应降低消毒副产物。
优化混凝
整体评价,优化混凝剂及过程,
包括: TOC去除、浊度去除、过滤性能、残 留金属浓度和操作费用等。
38
常用混凝剂
一、无机混凝剂
铁盐形成的絮体比 铝盐絮体密实,但 腐蚀性强,有颜色。
➢ Mackenzie L. Davis. Water and Wastewater Engineering. McGraw-Hill,2010.
2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Engineering
➢Water Treatment Engineering To make water more acceptable for a desired end-
3
原水
混凝剂 絮凝池
给
沉淀池
水
过滤池
处 理
常
消毒
规
清水池
流
程
用户
4
污水二级出水深度处理
5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涡流式絮凝池工作原理
涡流式絮凝池工作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涡流式絮凝池的工作原理,保证让你一听
就懂!
你知道吗,涡流式絮凝池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盒子!想象一下,水就
像是一群调皮的小孩子,在这个魔法盒子里尽情地玩耍、互动。
当水流进涡流式絮凝池的时候,就好像孩子们来到了一个新的游乐场。
在这里呀,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水旋转起来,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旋转
木马一样。
这个旋转可不得了,它让水中的杂质啊,颗粒啊,都开始碰撞、聚集。
哎呀呀,这就好像小朋友们在玩闹中不小心撞到了一起,然后就手牵手成了好朋友一样。
比如说,水里的那些小泥沙颗粒,在这旋转的过程中就抱成了团。
然后呢,涡流式絮凝池还有一些特别的设计,让水的流动变得更加特别。
这就像是给游乐场设置了各种有趣的障碍和通道,让小朋友们的玩耍变得更有意思。
水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地翻滚、搅动,那些团聚在一起的杂质颗粒就变得越来越大啦。
“哇塞,这也太神奇了吧!”你可能会这样惊叹。
没错呀,就是这么神奇。
你想想,如果没有这个涡流式絮凝池,那些杂质颗粒都分散在水里,多不好处理呀。
但有了它,就把难题变得简单多啦。
所以说啊,涡流式絮凝池真的是太重要啦!它就像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超级英雄,在为我们处理水的问题上立下了大功。
我觉得我们真应该好好感谢它呢,让我们能用上干净的水。
大家觉得呢?。
水课程设计250万人生活用水回转式隔板絮凝池设计
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如何解决水资源匮乏,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水处置工作者的一个难题。
水是动植物和人的身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另外,人类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水。
工农业生产也离不开水,水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
在农业生产中消耗的淡水是人类耗水总量的60%—80%,工业也需要大量的水进行生产。
另外,水在内河和海洋运输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自然界中淡水量不到总水量的1%。
据21世纪城市水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透露,联合国已经把我国列为世界上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人均用水量是世界人均用水量的30%左右。
人类此刻用水量愈来愈大,且污染愈来愈严重,这就要求咱们要保护水资源。
饮用水的安全问题也很重要,人们对源水进行一系列的处置后饮用。
在20世纪初,饮用水净化技术已经形成了,此刻被人们普遍称为常规处置工艺的处置方式,即: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和消毒。
这种常规处置工艺至今仍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是目前饮用水处置的主要工艺。
另外,最近几年来,由于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污水排放量持续增加,水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各城市都迫切需要新建或改建污水处埋厂。
本文只对回转式隔板絮凝池的设计做一些说明。
回转式隔板絮凝池的特点隔板絮凝池是应用历史悠长、目前仍常应用的一种水力搅拌絮凝池,有往复式和回转式两种。
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改良而成。
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内,水流作180度转弯,局部水头损失较大,而这部份能量消耗往往对絮凝效果作用不大。
因为180度的急剧转弯会使絮体有破碎可能,特别在絮凝后期。
回转式隔板絮凝池内水流作90度转弯,局部水头损失大为减小,絮凝效果也有所提高。
隔板絮凝池通常常利用于大、中型水厂,因水量过小时,隔板间距过狭不便施工和维修。
隔板絮凝池长处是构造简单,管理方便。
缺点是流量转变大者,絮凝效果不稳定,与折板及网格絮凝池相较,因水流条件不甚理想,能量消耗(即水头损失)中的无效部份比例较大,故需较长絮凝时间,池子容积较大。
水平轴式机械絮凝池设计培训讲学
水平轴式机械絮凝池设计水平轴式机械絮凝池设计 1. 已知条件:池宽B 8.2m ,絮凝时间t 16min ,采用水平轴式机械絮凝池,设计两 座,设计流量 Q 33075m 3 / d 1378.13m 3/h 0.3828m 3 /s 。
2. 设计计算:⑴池体尺寸:① 每池容积:W 色 1378.13 16367.5m 360 60② 池宽B : 与沉淀池宽度对应,池宽B0.2m)③ 池长L :取有效水深H 3.7m ,则L —BHL 12m ,则实际絮凝池容积为364.08 m 3。
⑵搅拌设备:絮凝池分为3挡,每挡有3根搅拌器。
① 叶轮直径。
叶轮旋转时,应不露出水面,也不触及池底。
取叶轮边缘与水面及池底间净空 h 0.15m ,贝U :D H 2 h 3.7 2 0.15 3.4m② 叶轮的桨板尺寸。
桨板长度丨 愛 丄空 2.5m ,桨板宽度取3b 0.2m ,其中 1/D 2.5/3.4 0.735 0.75,满足要求。
③ 每个叶轮上设置4块桨板,每排搅拌器上桨板总面积与絮凝池过水断面积之比:桨板总面积 2.5 0.2 4 3 6m 2,过水断面面积:8.2 3.7 30.34m 2,两者之比为19.78%<25%满足要求。
④ 搅拌器转数n 与角速度。
n 。
如, 別,第一排叶轮D o D oV 1 0.55m/s ,第二排叶轮 V 2 0.4m/s ,第三排叶轮 也 0.2m/s ,其中 D o 2.7 0.2 2.7m 。
贝U:8.2m (包括导流墙厚367.5 12.11m ,取8.2 3.7第一排搅拌器转数m晋詐3-28r/min,2v1 2 0.550.367 rad / s ;1D o 2.7第二排搅拌器转数n260v260 0.4 2.39m/ s ,D 3.14 3.42 0.267 rad / s ;第三排搅拌器转数n3 60v360 0.2 1.19m/ s ,D 3.14 3.430.133rad / s。
涡流池施工方案-正讲解
涡流池施工方案-正讲解1. 引言涡流池是一种用于处理废水和污水的设备,具有高效处理污水的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涡流池的施工方案,包括材料准备、施工步骤和常见注意事项。
2. 材料准备在施工涡流池之前,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涡流池的设计图纸和规格说明书;- 投料料斗和输送设备;- 适当数量的混凝土、钢筋和其他建筑材料;- 施工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水泥搅拌机、电焊机等;- 安全设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3. 施工步骤3.1 准备工作- 根据涡流池的设计图纸和规格说明书,确定施工位置并进行场地准备;- 搭建施工所需的临时设施,如脚手架、工棚等;- 检查并确保所准备的材料和设备符合要求。
3.2 施工过程- 根据设计要求开始施工,包括混凝土的浇筑和钢筋的安装;- 检查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标准,确保符合相关的规定;- 在涡流池的上部和周围建立临时支撑结构,以防止倾倒或崩塌的风险;- 进行涡流池的内部抛光和清洁,以确保正常运行和高效处理污水;- 完成涡流池的施工后,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测试,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性能标准。
4. 注意事项在涡流池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防止混凝土和钢筋的质量问题,确保施工的强度和稳定性;- 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以确保施工质量;-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必要的安全设备;- 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查和测试,确保涡流池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5. 结论涡流池施工方案的实施需要准备适当的材料和设备,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质量和安全标准,以确保涡流池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处理污水。
以上为涡流池施工方案的正讲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涡流絮凝池计算
1、已知条件
设计流量Q=20000(m 3/d )=833(m 3/d )。
2、设计计算
先按池数为n=4计算。
(1)圆柱部分横截面积f 1。
上圆柱部分上升流速采用v 1=5mm/s ,则
f 1=13.6Q nv = 8333.645
⨯⨯=11.56(m 3) (2)圆柱部分直径D 1。
D 1= =3.84(m ) (3)圆锥部分底面积f 2=
833360040.7⨯⨯=0.826(m 3) (4)圆锥底部直径D 2。
D 2= = (m )
采用D 2=0.356m ,则
圆锥部分实际面积f 2=0.0962(m 2)
圆锥部分底部入口处实际流速v 2= 23600f Q n = 833360040.0926
⨯⨯=0.601(m/s ) (5)圆锥部分高度H 2。
H 2= D 1/2=1.92(m )
(6)圆锥部分高度H 1。
底部锥角θ=40°,则
H 1= 12D D cot(/2) 4.81()2
m θ-= (7)池底立管高度H 3。
池底立管高度H 3=0.678m (按350m m ×350mm 钢制三通计算)。
(8)每尺容积W 。
W=D 12 2222212112123D ()312H D D D D H D π
⎡⎤++++⎣⎦=42.7(m 2) (9)絮凝时间T 。
T=60nW Q =60442.712.3(min)833
⨯⨯= T ﹥10min ,故需原尺寸进行调整。
由上述计算方法可知,增加池数n 可减少单池容积W ,从而使絮凝时间T 减小,下面按照n=6计算,v 1与v 2不变。
18337.71()3.665f m =
=⨯⨯
1 3.14()D m ==
2
833
0.055() 360060.7
f m ==
⨯⨯
20.26()
D m
==
则取D2=0.30m,则
圆锥部分底部实际面积
2
2 0.071()
f m
=
圆锥部分底部入口处实际数据依次为
2
833
0.55(/) 360060.071
v m s
==
⨯⨯
H2=1.57(m)
H1=3.9(m)
H3=0.58(m)
W=23.3(m3)
T=10(min)
此絮凝池符合要求。
(10)水头损失h。
池中每米工作高度的损失(从进水口到出水口)h0=0.03m,则h=(h0+ H1+ H2+ H3)=0.03.×(3.9+1.57+0.58)=0.18(m)(11)GT值。
水温t=20℃时,u=1.29×10-4(kg·s)/m2,速度梯度为
1
53.85()
s-
=
GT=530.85×10×60=3.23×104
(在1×104~1×105内,符合要求)
平(竖)流隔板絮凝池:
优点:效果好、构造简单
缺点:容积较大、水头损失较大
回转式隔板絮凝池
优点:效果好、构造简单、管理方便、水头损失小
缺点:池体较深
涡流絮凝池
优点:反应时间短、容积小、造价低
缺点:池体较深、圆锥形底部不易施工、反应效果差
机械絮凝池
优点:效果、水头损失小、适应水质、水量变化能力强 缺点:部分设备位于水下,维护较困哪
网格絮凝池
优点:效果好、反应时间短、水头损失小
缺点:末端底部可能集泥、网格上可能应滋生藻类而堵塞
有效面积11
3.6Q f nv =
直径1D =
截面积223600Q f nv =
底直径2D =
高度2112
H D =
底高度121cot(2)2D D H θ-=
池容积22221211221233()312W D H D D D D H D H π
⎡⎤=
++++⎣⎦ 反应时间60/T W n Q =⨯⨯ 水头损失2
0123()2v h h H H H g
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