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发展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及稳健性分析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及稳健性分析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是指汽车中发动机、变速器和驱动轴等汽车动力总成部件的组成系统,它对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优化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和提高其稳健性是汽车设计和生产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系统整体重量、系统刚度、支撑件材料选用、降低噪音、减少振动等。
为了实现这些要求,通常需要结合数值分析和实验方法进行优化设计。
在系统整体重量的优化方面,设计师可以采用新型材料或优化零部件设计等措施来减轻体重。
例如,使用降低密度但强度较高的铝合金,或采用轻量化的减震器等。
在系统刚度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系统刚度,例如增加材料厚度、设计增加支撑件数量和位置等方案,同时还可以结合实验技术和数值分析方法,优化系统的刚度。
在支撑件材料选用方面,需要考虑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所处环境的特殊性质,如温度、湿度、腐蚀等,并且应该考虑到材料成本、加工工艺性、可靠性等因素。
这些要素均需在材料选用过程中进行综合考虑。
在噪音和振动方面的优化,需要采用减震、减振等措施,例如在发动机与车身之间设计隔振器,利用减振器改善驾驶稳定性并降低噪音。
同时,还可以采用模拟试验和理论模拟等方法,以确定系统的不同工况下的振动和噪声水平,并加以适当的改善。
此外,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稳健性分析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方面。
系统的稳健性指的是系统能够在各种不确定情况下保持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系统的稳健性分析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负载情况、失效情况和故障情况,并结合设计要求和汽车行驶情况,确定系统的最佳稳健性设计方案。
这一过程需要采用可靠性分析方法,综合评估系统的稳健性。
总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优化和稳健性设计是汽车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不断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期望。
此外,为了实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优化和稳健性设计,需要充分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浅析汽车悬架技术发展
浅析汽车悬架技术发展汽车悬架技术一直是汽车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舒适性、操控性以及安全性。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汽车悬架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更新。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基本原理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浅析汽车悬架技术的发展。
一、历史发展汽车悬架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汽车诞生之初。
最早的汽车悬架技术是由悬挂、弹簧、减振器等组成,目的是减少车辆行驶中的颠簸和震动,提高驾驶舒适性。
最初的悬架系统主要采用钢板弹簧和通用式减震器,这种传统的悬架结构在汽车的起伏中可以提供一定的柔软性,但是对于悬架的调节和控制性能较差。
20世纪60年代,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悬架技术开始向独立悬挂、空气悬架等方向发展。
独立悬挂技术可以使每个车轮独立运动,提高了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空气悬架技术则可以根据不同的路况和载重条件自动调整悬架的高度和硬度,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的悬架系统得到了质的改进,大大提高了汽车的驾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二、基本原理汽车悬架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悬挂系统使车轮与车身隔离开来,吸收路面的颠簸和震动,提高行驶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目前主流的汽车悬架系统主要包括独立悬挂、横臂式悬挂、麦弗逊式悬挂和多连杆式悬挂等。
不同类型的悬架系统在结构和工作原理上有所差异,但都是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和舒适性为目标。
独立悬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悬架系统,它采用独立于车身的悬架组件,使得每个车轮都能自由运动,提高了车辆的操控性能和稳定性。
横臂式悬挂和麦弗逊式悬挂是独立悬挂系统的两种主要形式,它们通过横拉杆、纵拉杆等连接车轮和车身,使得车轮能够自由运动,同时保持了足够的纵向和横向刚度,提高了车辆的操控性能和行驶稳定性。
多连杆式悬挂是一种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悬架系统,它通过多个连杆连接车轮和车身,使得车轮运动的自由度更大,提高了车辆的操控性能和舒适性。
空气悬架技术也成为了现代汽车悬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充气和排气系统来调节悬架的高度和硬度,实现了对车辆悬架特性的自动调节,提高了汽车的驾驶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
发动机悬置技术的发展研究
e 隔离 由于路 面不 平 度及 车 轮所 受 路 面冲 击 引 . 起 的车 身振 动 向动 力总成 传 递 。 理 想 的发动 机 悬置 ,为衰 减 因路 面 和发 动 机怠 速 燃气 压力 不均 匀 引起 的低频 大 幅振 动 ,应 具 有低 频 高 刚 度 、 阻 尼 的 特性 ; 降低 车 内噪 声 , 高 操 大 为 提 纵 稳定 性 , 应具 有 高频小 刚度 、 阻 尼 的特性 。 以 , 小 所
Ke y wor s n i e m o ntn பைடு நூலகம்v b a in;n ie c nto ;a ie c nto d :e g n u i g i r to o s o r l ct o r l v
在现 代 车辆设 计 中 ,发 动机 均 是 采用 弹性 支 承 安装 的 , 称之 为 “ 悬置 ” 。其 基本 功 能是 :
作者简介 : 孙林 峰( 9 6 , , 北廊坊人 , 18 一)男 河 在读 硕士研 究生 , 主要研究方向为 内燃机振动与噪声 控制。
收 稿 日期 :0 9 1 — 3 20—20
第 3期
21 00年 6月
内燃机
I e na mb to ntr lCo usin Engne i s
No 3 .
Jn 2 1 n.00
-
★ 女
k 士
★ ★
古 ★
★ 舟 士 ★
★
★
★ ★
* ★
★
寸 ★ ★
★
★
★
★ ★ ★ 由
★
啸
★
摘要 : 系统地研究 了发动机悬置 系统 的结 构种类 、 展历 程和研究现状 , 发 针对典型 的悬 置进行 了系统分析 , 中主 其 动悬置 由于其优 良的减振 降噪性能必将 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 发动机悬置 ; 振动 ; 噪声控制 ; 主动控制
浅析汽车悬架技术发展
浅析汽车悬架技术发展汽车悬架技术一直是汽车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悬架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本文将从历史、现状和未来三个方面对汽车悬架技术的发展进行浅析。
一、历史汽车悬架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最初汽车只有简单的轴承和弹簧组成的悬挂系统。
到了20世纪初,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对汽车行驶稳定性要求的提高,汽车悬架技术开始得到更多的关注。
在最初的发展阶段,汽车悬架技术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汽车的行驶舒适性和稳定性,于是汽车悬架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液压悬架技术开始应用于汽车中,这是汽车悬架技术的一个重要突破。
液压悬架系统可以根据路况和车速自动调整悬架高度,提高了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稳定性。
从此以后,液压悬架技术成为汽车悬架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现状在材料方面,现代汽车悬架技术已经开始采用更轻、更坚固的新型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铝合金等。
这些新材料的应用使得汽车悬架系统的质量得到了显著的降低,同时又能够满足汽车悬架系统对强度和刚度的要求,提高了汽车的悬架性能。
在结构方面,现代汽车悬架技术也开始采用更加先进的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如空气悬挂系统、主动悬架系统等。
空气悬挂系统通过气囊来支撑车身重量,可以根据路况和车速自动调节悬架高度,提高汽车的行驶舒适性和稳定性。
而主动悬架系统通过电子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路况和车速,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悬架系统,使车身保持平稳状态,提高了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操控性。
在控制方面,现代汽车悬架技术也开始引入更加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和智能控制算法,如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等。
这些控制系统能够对汽车悬架系统进行精准的控制和调节,使汽车能够适应不同的行驶环境和路况,提高了汽车的行驶性能和安全性。
现代汽车悬架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不仅在技术水平上有了大幅提高,而且在性能表现上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现代汽车悬架技术已经成为汽车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为汽车的性能、安全和舒适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024年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范文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篇一一、引言汽车作为现代社会出行的重要工具,其舒适性和安全性已成为消费者选购车辆的重要考量因素。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振动噪声水平及乘坐舒适性。
因此,对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进行分析,并进行优化设计,对于提升汽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进行探讨。
二、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概述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主要由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系统等组成,其作用是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至车轮,同时起到减震、降噪、提高乘坐舒适性的作用。
该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整车的运行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
三、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1. 振动产生原因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主要来源于发动机的燃烧、气缸内的工作过程、燃油的喷入以及各种力的相互作用等因素。
此外,路面不平、车身结构等因素也会对系统产生一定的振动影响。
2. 振动分析方法针对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分析,可采用理论分析、仿真分析和实车测试等方法。
理论分析主要依据动力学原理和弹性力学原理对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仿真分析则通过建立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对系统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实车测试则是通过在真实环境下对车辆进行测试,获取系统的振动数据。
四、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优化设计1. 设计目标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目标主要包括降低系统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减少噪声等。
通过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可提高整车的性能和品质。
2. 优化设计方法(1)材料选择:选用高强度、轻量化的材料,如铝合金、复合材料等,以降低系统重量,提高刚度和减震性能。
(2)结构优化:通过优化结构布局和刚度分配,使系统在受到外界力时能够快速恢复稳定状态,减少振动。
(3)主动控制技术:采用主动控制技术,如主动悬挂系统、电磁减震器等,对系统进行实时控制,以降低振动和噪声。
(4)仿真分析:利用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预测系统的振动性能,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悬架发展趋势
悬架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悬架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演变。
以下是悬架发展趋势的几个关键点。
首先,悬架技术将更加注重舒适性和操控性。
在过去,悬架系统的设计主要考虑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然而,随着人们对行驶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悬架系统也需要更加注重减少车辆震动和提高乘坐舒适性。
新一代的悬架系统将使用更先进的减震器和空气悬挂系统,以提供更平滑的驾驶体验。
其次,悬架技术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能源效率。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悬架系统也需要采用更加环保和节能的设计。
一些新型悬架系统将使用电动和电液混合的减震器,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此外,也有一些悬架系统将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再次,悬架技术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自动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悬架系统也将越来越智能化和自动化。
例如,一些新一代悬架系统将根据车速、路况和乘客重量等信息,自动调整悬挂高度和硬度,以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驾驶稳定性。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悬架系统将配备传感器和摄像头,以检测路面状况和车辆动态,从而实现自适应调节。
最后,悬架技术将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
随着交通事故的不断发生和社会的安全意识的增强,悬架系统也需要更好地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新一代的悬架系统将具备更高的抗震性能和碰撞保护能力,以减少事故发生时的伤害。
此外,也有一些悬架系统将配备智能安全系统,如预警系统和制动辅助系统,以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和减少事故风险。
总之,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悬架技术也将继续改进和演变。
未来的悬架系统将更加注重舒适性和操控性,更加注重环保和能源效率,更加注重智能化和自动化,以及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可靠性。
悬架技术的发展趋势将为未来的交通运输带来更安全、更舒适和更环保的出行方式。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技术发展现状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技术发展现 状及趋势京博锐志专题培训(一)目录1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介绍2悬置零件种类与性能3动力总成悬置技术发展趋势一、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介绍1.1 悬置系统定义发动机悬置是安装在发动机与汽车底盘之间,用于支撑动力总成和隔 发动机悬置是安装在发动机与汽车底盘之间 用于支撑动力总成和隔 离(减少)发动机振动能量向底盘传播为目的的隔振系统。
一、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介绍1.2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作用 固定并支承汽车动力总成 限位作用 隔振降噪作用 衰减由于路面不平度引起的动力总成的振动。
满足碰撞安全要求handlingM More S ft SoftM More StiffNVHHow do?一、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介绍1.3 纵置悬置系统的布置形式三点悬置系统 皮卡 SUV四点悬置系统 轻卡中卡一、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介绍1.3 纵置悬置系统的布置形式纵置发动机三点悬置系统特点: 主要应用在皮卡、SUV上; 前两个悬置承受动力总成的大部 分载荷; 前两个悬置采用V型布置,弹性 型布置 弹性 中心位于TRA上;后悬置位于 TRA附近; Roll模态、垂直模态解耦;三点悬置系统 皮卡 SUV一、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介绍1.3 纵置悬置系统的布置形式发动机纵置四点悬置系统 可以承受较大的发动机扭矩 前后悬置通过V型布置示弹性中心均布置在TRA上 横向、垂向、绕曲轴方向模态解耦一、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介绍1.4 横置悬置系统的布置形式横置悬置系统的布置形式这些布置有什 么优点?一、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介绍1.4 横置悬置系统的布置形式横置发动机三点悬置系统: 左右悬置布置在TRA上方, 通过动力总成质心; 左右悬置承受全部预载荷; 左右悬置承受全部预载荷 后悬置采用Tbar约束扭矩 后悬置垂直杆的方向刚度很低 容易实现悬置系统的解耦。
一、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介绍1.4 横置悬置系统的布置形式横置发动机四点悬置系统: 左右悬置布置在TRA上方, 通过动力总成质心; 左右悬置承受全部预载荷; 左右悬置承受全部预载荷 前后悬置约束发动机扭矩, 在低档高扭矩下设计限位; 前后悬置的布置方向受力 方向保持一致。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研究发展
2O 年 第 1 期 O7 2 ( 总第 16 6 期)
黑龙 江交通 科技
HEIONGJANG I L I JAOTONG d KE I
No 1 2 0 . 2。0 7
( u o1 ) S m N .6 6
汽 车 动力 总成悬 置研 究 发展
器等) 与车架间的弹性支撑。动力总成悬置最主要的作用 是支撑动力总成重量, 同时隔离发动机的振动 向车身的传
递。
但是橡胶悬置由于工艺简单、 性能可靠、 使用和维修方便等
优点 , 仍在 大部 分汽车上 广泛使用 。 至今
22 液压 悬置 。
理想的动力悬 置应 当在不 同的频率 和振 幅下 有不 同的 隔振性能 : 在发动机低频大振 幅振 动范围 内, 悬置 应有足 够
而液柱在 运动 中产生沿程能量损 失和局部能量损失 , 从而起 到了衰减振动之 目的。 2 12 液压悬置动特性 ..
的结构和性质所决定的。传统橡胶悬置结构如图 1 所示。
液压悬置克服 了普通橡胶悬置 的缺点 , 良的动特性 其优
主要表现为 : 在低频域具有大阻尼 、 高刚度 , 既可有效隔离、 衰
现在汽车发动 机大都是 通 过 弹性支 承安装 在 车架 ( 底
盘) 上的 , 这种弹性支 承在汽车行 业称之 为“ 悬置” 。动力 总 成悬置是指连接汽车 动力 总成 ( 括发 动机 、 合器 、 包 离 变速
轰鸣声 。动力总成 悬置 理想 的动 特性 ( 阻尼和 刚度 的频 变 特性与幅变特性 ) 曲线如图 2 所示。 尽 管橡胶悬置跟理想悬置 比在动特性上还有不少差 距,
211 橡胶 悬置结构 ..
利用橡胶作 为发动 机 的隔 振元 件 , 之先前 采用 的皮 较
现代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发展
现代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发展一、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设计的发展概述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汽车行业对动力总成的隔振、降噪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较为成熟的六自由度解耦理论和计算方法由Anon、Harison和Horovitz完成的,他们将汽车发动机动力总成和车架视为刚体,将减振橡胶块视为单纯的弹簧,利用发动机动力总成惯性主轴特性和撞击中心理论阐述了如何调整橡胶悬置的安装位置和悬置刚度,使发动机动力总成的前后悬置的振动互相独立,然后分别按照单自由度线性振动系统处理,他们认为系统垂直方向的固有频率与绕曲轴方向的固有频率应小于发动机怠速时相应扰动频率的三分之一,这样可以获得较好的减振效果。
这些较早提出的设计理论对于后人的深入研究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1965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Timpner F.F通过合理布置发动机悬置元件来进行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解耦设计。
他指出通过合理的布置悬置元件,使它们的弹性中心位于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质心处或主惯性轴上,己达到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解耦的目的。
1979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Stephen R.Johnson首次将优化技术应用于悬置系统的设计,以合理匹配系统固有频率和实现各个自由度之间的振动解耦为目标函数,以悬置元件刚度和悬置元件安装位置为设计变量进行优化计算,并推出COEMS软件,结果使系统各振动自由度之间的振动耦合大为减少,同时保证了悬置系统六阶固有频率在期望的范围内。
1982年,R.Racca以限制悬置空间、悬置位置、悬置刚度、固有频率和振动解耦等方面来考虑悬置的减振隔振性能,对传统的FR式悬置系统进行了全面地总结。
1984年,Geck P.E.等人将发动机悬置系统的最主要作用看成隔离低频域振动,这就要求它的侧倾固有频率要低,以吸收发动机不平衡扭矩引起的振动。
因此,他们以侧倾解耦,低化侧倾模态为目标对悬置系统进行优化,并提出了较合理的悬置设计原则。
浅析汽车悬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浅析汽车悬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汽车悬架是指车辆底盘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其作用是支撑车辆重量,吸收道路不平坡造成的冲击力,同时保证车辆稳定性和舒适性。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悬架系统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悬架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首先谈到悬架系统的研究现状。
目前,悬架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悬架结构优化:悬架系统的结构优化是为了提高车辆操控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研究者通过改进悬架的结构,如减小悬架质量、增加刚度和阻尼等手段来提高悬架系统的性能。
2. 主动悬架控制:主动悬架控制是指通过悬架系统中的传感器获取车辆的姿态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调节悬架的工作状态。
研究者通过电子控制单元来实现悬架的主动控制,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和平顺性。
3. 可调阻尼悬架:可调阻尼悬架是一种能够根据不同路况自动调节阻尼力的悬架系统。
通过使用可调阻尼器,可以根据车速、路况和驾驶方式等因素自动调节阻尼力,提高悬架系统的性能。
其次谈到悬架系统的发展趋势。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悬架系统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悬架系统的发展趋势:1. 磁悬浮悬架:磁悬浮悬架是一种通过磁力来支撑和控制车辆的悬架系统。
相比传统的弹簧和阻尼器,磁悬浮悬架能够提供更好的悬架性能和平顺性。
2. 空气悬架:空气悬架是一种通过充气和放气来调节悬架刚度和高度的悬架系统。
通过控制悬架下方的气囊充气量,可以改变悬架的刚度,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3. 扩展式悬架:扩展式悬架是一种能够改变悬架工作范围的悬架系统。
通过扩展或收缩悬架结构,可以改变车轮与车身的相对位置,提高车辆的通过性和越野能力。
汽车悬架是车辆底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悬架结构优化、主动悬架控制和可调阻尼悬架等方面。
未来,悬架系统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磁悬浮悬架、空气悬架和扩展式悬架等方面,以提供更好的悬架性能和驾乘体验。
2024年汽车悬挂系统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汽车悬挂系统市场发展现状一、引言悬挂系统在汽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行驶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高,汽车悬挂系统市场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将探讨当前汽车悬挂系统市场的发展现状,包括悬挂系统的种类、市场竞争格局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悬挂系统的种类汽车悬挂系统主要可以分为传统悬挂系统和电子悬挂系统两大类。
1. 传统悬挂系统传统悬挂系统是指使用液体或气体作为介质进行减震和支撑的系统。
常见的传统悬挂系统包括气垫悬挂、液压悬挂和弹簧悬挂等。
这些悬挂系统因其简单可靠、维修成本低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悬挂系统在提供驾乘舒适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现代汽车对舒适性和操控性的要求。
2. 电子悬挂系统电子悬挂系统是当代汽车悬挂技术的一项重要创新。
电子悬挂系统利用传感器和控制单元对车辆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可以根据路况和驾驶需求自动调整悬挂高度和硬度,提供更好的驾驶舒适性和操控性能。
电子悬挂系统在高端汽车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预计其在整个汽车市场中的份额将逐步增加。
三、市场竞争格局汽车悬挂系统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有几家知名厂商占据主导地位。
以下是市场上一些重要的汽车悬挂系统供应商:1.麦弗逊2.底盘系统3.博格华纳4.杜泽5.古德里奇这些供应商竞争激烈,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新兴的电子悬挂系统供应商也不断涌现,加剧了市场竞争。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悬挂系统市场将继续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电子悬挂系统的普及化:随着电子悬挂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降低,电子悬挂系统将逐渐在中低端汽车中普及,提升驾驶舒适性和操控性能。
2.轻量化设计:为了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少车辆重量,汽车悬挂系统将趋向轻量化设计。
新型材料和结构设计的应用将使得悬挂系统更加紧凑、高效。
3.智能化和自动化: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悬挂系统将具备更多的智能功能,如智能调节、自动适应路况等,为驾驶员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
基于动力总成质心位移及转角控制的悬置系统优化设计
基于动力总成质心位移及转角控制的悬置系统优化设计悬置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支撑车身,缓冲路面震动,使乘坐舒适、行驶稳定。
而悬置系统的性能又受到动力总成的影响,其中质心位移及转角控制是悬置系统优化设计的重要方向。
质心位移指的是汽车质心的位置发生变化,其对悬置系统的影响非常大。
一般来说,质心后移会增加车辆的稳定性、改善悬置系统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但也会增加车辆的惯性,导致行驶效率降低;而质心前移则恰恰相反。
因此,在悬置系统优化设计中,需要考虑质心位置的合理性,以达到最佳性能和舒适性的平衡。
转角控制是悬置系统另一个重要的设计方向。
车辆转弯时,悬置系统需要对车身进行稳定的控制,以确保行驶安全和舒适性。
转角控制主要通过悬架的结构和调整悬架的刚度、阻尼等参数实现,以确保悬架在不同的路面状态下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响应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悬置系统的最佳性能,还需要优化悬架的结构和材料。
最近,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开始使用高强度材料和新型悬架设计,以提高悬架的强度和刚度,提高车辆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使用新材料和新设计,可以降低车辆的油耗和排放,并提高驾驶体验和乘坐舒适性。
总之,在悬置系统优化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质心位移及转角控制等因素,结合汽车的结构和材料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性能和舒适性。
只有不断研发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和期望。
为了实现悬置系统优化设计,需要使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其中,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是最常用的一种。
通过CAE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汽车的结构和悬置系统的性能,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开发成本和周期,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品质。
在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中,动力总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动力总成不仅影响车辆的动力性能,还影响质心的位置和转角控制等参数。
因此,在悬置系统的设计中,需要对动力总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例如,调整发动机的位置和形态,使质心位置更加合理,以提高行驶稳定性和响应速度;还可以通过调整传动系统的参数,提高转弯时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
现代汽车底盘四大系统工作原理
现代汽车底盘四大系统工作原理现代汽车底盘系统的四大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和轮胎/轮毂组合。
这些系统共同确保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操控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关于现代汽车底盘四大系统工作原理的详细解释。
一、悬挂系统悬挂系统是现代汽车底盘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系统,它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悬挂性能和驾驶舒适性。
悬挂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减震和支撑车辆,以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并保护车辆及乘客免受颠簸和震动。
悬挂系统通常由弹簧和减震器组成。
弹簧负责支撑车身重量并提供支撑性,而减震器则负责减少车辆在行驶中的颠簸和震动。
当车辆行驶在不平坦的道路上时,弹簧和减震器能够减少车身的晃动,保持车轮与地面的贴合度,从而提升行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二、转向系统转向系统是汽车底盘中用来控制车辆行驶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作用是将驾驶员的方向盘操作转化为车轮的转向动作,以使车辆按照驾驶员的意愿进行转向。
转向系统通常由转向齿轮、传动轴、转向拉杆和转向节等部件组成。
当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转向齿轮会传递转向力至传动轴,再通过转向拉杆和转向节使车轮发生转向。
这样,驾驶员就可以通过操纵方向盘来控制车辆的转向。
现代汽车转向系统通常配备有助力转向装置,使得操纵方向盘更加轻松和省力。
三、制动系统制动系统是现代汽车底盘中用来控制车辆停车和减速的重要系统。
它通过将驾驶员的制动指令传递至车轮上的制动盘和制动鼓,来实现车辆的制动操作。
制动系统通常由主缸、真空助力器、制动盘/制动鼓、制动片/制动鞋、制动液和制动管路等组成。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主缸将制动液传递至制动盘或制动鼓,使制动片或制动鞋对车轮进行制动。
这样,车辆就会减速或停车,以确保行驶安全。
四、轮胎/轮毂组合轮胎和轮毂组合是现代汽车底盘中直接与地面接触的部件,它们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车辆的驾驶稳定性、操控性和抓地力。
轮胎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对地面的牵引和支撑作用,并通过胎面的花纹和胎侧的侧面刚度来提供足够的抓地力和操控性。
《2024年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范文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及优化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性能对于整车舒适性和稳定性越来越重要。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固定发动机、变速器等重要部件,同时通过减震和隔振技术来降低系统振动对整车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案。
二、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概述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主要由发动机悬置、变速器悬置等组成,其结构形式和性能直接影响整车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道路不平、发动机运转等因素,动力总成会产生振动和噪声,这些振动和噪声会通过悬置系统传递到车身,影响整车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三、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一)振动来源及传递路径汽车动力总成的振动主要来源于发动机运转、道路不平等因素。
这些振动会通过发动机悬置、变速器悬置等传递到车身,进而影响整车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二)振动问题分析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由于设计、制造和装配等因素,可能会产生以下振动问题:1. 悬置系统刚度不足,导致系统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过大变形;2. 悬置系统阻尼不足,导致振动衰减缓慢,影响整车的舒适性;3. 悬置系统与发动机、变速器等部件的连接不紧密,导致振动传递到车身。
四、优化设计方案(一)提高悬置系统刚度为了提高悬置系统的刚度,可以采用高强度材料制作悬置元件,同时优化悬置系统的结构形式,使其能够更好地承受外力作用。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悬置系统的支撑点数量来提高其整体刚度。
(二)增加悬置系统阻尼为了增加悬置系统的阻尼,可以在系统中加入液压减震器等装置。
这些装置能够有效地吸收和消耗振动能量,从而降低整车的振动和噪声。
(三)优化连接方式为了确保悬置系统与发动机、变速器等部件的连接紧密可靠,可以采用先进的连接方式和技术。
例如,可以采用高强度螺栓、焊接等方式来确保连接部位的牢固性和密封性。
此外,还可以在连接部位设置减震垫等装置,以降低振动传递到车身的幅度。
汽车悬挂系统的发展与改进
汽车悬挂系统的发展与改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汽车悬挂系统在技术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发展与改进。
本文将探讨汽车悬挂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对汽车行驶体验和安全性的重要影响。
一、初期悬挂系统在汽车产业刚起步时,悬挂系统主要采用简单的弹簧和减震器组合。
这种传统的机械悬挂系统虽然简单可靠,但对于道路上的颠簸震动无法有效的缓解,导致驾驶舒适性较差。
尤其在高速行驶或不平坦道路上,驾驶员容易感受到明显的颠簸和不稳定。
二、气垫悬挂系统为了提升驾驶舒适性,汽车制造商开始采用气垫悬挂系统。
气垫悬挂系统利用可调节的气压来减震,从而更好地隔离车身和道路之间的震动。
这种系统大大提高了驾驶员的舒适性,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道路条件和驾驶风格进行调节。
然而,气垫悬挂系统相对复杂,成本较高,同时需要额外的维护,因此并未广泛应用于普通家用汽车中。
三、液体悬挂系统为了克服气垫悬挂系统的成本和维护难题,液体悬挂系统逐渐崭露头角。
液体悬挂系统采用液体来减震和隔离车身与道路之间的震动。
液体悬挂系统通过使用特殊的液体和阀门来实现对悬挂系统的控制。
这种系统具有良好的沟通性能,并且成本相对较低。
液体悬挂系统也具有可调节性能,能够根据驾驶条件和个人偏好进行调节,从而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
四、电子悬挂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悬挂系统成为了汽车悬挂系统领域的重要创新。
电子悬挂系统利用传感器、控制单元和电动执行器来实现对悬挂系统的准确控制。
这种系统能够快速感知道路条件和车身动态,并根据实时数据对悬挂系统进行调整,使得车辆对道路的响应更加迅速和稳定。
电子悬挂系统还可以根据驾驶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提供更加舒适和激动人心的驾驶体验。
五、主动悬挂系统近年来,主动悬挂系统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汽车悬挂系统的发展。
主动悬挂系统利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和执行器,能够主动感知并调整车辆的悬挂状况。
这种系统可以根据驾驶条件和路面情况进行实时调整,从而提供最佳的悬挂效果和驾驶稳定性。
主动悬挂系统在高速行驶和弯道驾驶中具有显著的优势,不仅提供了更好的操控性能,还使驾驶更加安全可靠。
现代汽车悬架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汽车悬架技术的发展趋势肖永清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现代汽车悬架系统的种类、结构特点、功能与工作原理;介绍了汽车悬架系统的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汽车悬架结构原理发展趋势1.汽车悬架系统的种类、结构特点与功能所谓汽车悬挂,就是指汽车车身和车轮弹性地连接起来的机构。
俗称汽车的避震、悬挂和悬架的意思都一样,都是指车轮与车身之间的连接物,避震是通俗叫法,而悬挂和悬架均是"学名"。
悬架是将车身与车桥、车轮弹性相连,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力和力矩,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并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以保证汽车正常行驶时的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目前多数汽车的悬架都是被动式悬架,即汽车的车轮和车身状态只能被动地取决于路面及行驶状况以及汽车的弹性支承元件、减振器和导向机构。
汽车上的悬挂结构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左、右车轮用一根刚性轴连起来并与车身相连的叫非独立悬挂。
常见卡车使用的钢板弹簧避震系统就是非独立悬挂。
它具有结构简单、强度高、稳定性好、容易制造、维修方便、轮胎磨损小和价格低廉等优点。
其缺点是当汽车在高速或在不平路面行驶时,容易颠簸,使人感到不舒服。
另一种是左、右车轮不连在一根轴上,而是单独通过悬挂与车身连接的叫独立悬挂。
往往轿车的舒适性比卡车好, 是因为这些车采用了独立悬挂,其结构是用轻便的杠杆、摆臂代替了整体车轴,当一侧车轮驶入凹凸不平路面时,不会牵动另一侧车轮而引起冲击振动,这就提高了乘座舒适性。
但采用独立悬挂后也相应使结构复杂,成本上升。
常见的独立悬挂结构型式有:螺旋弹簧双横臂独立悬挂、扭杆式独立悬挂、滑柱摆臂式独立悬挂和麦弗逊式独立悬挂等。
现代轿车的前轮都采用独立悬挂,后轮虽然比前轮采用独立悬挂的要少,但中、高级轿车一般都是四轮独立悬挂。
雪铁龙有一种液压悬挂,它是用一个液压筒代替一组弹簧和减震器。
液压筒根据中央控制器的指令来调整自身的工作情况。
而中央控制器是按车身上的传感器所收集的资料信息计算后发出指令的。
汽车学院-悬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悬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汽车悬架系统是指车身、车架和车轮之间的一个连接结构系统,而这个结构系统包含了避震器、悬架弹簧、防倾杆、悬吊副梁、下控臂、纵向杆、转向节臂、橡皮衬套和连杆等部件。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悬架的作用是弹性地连接车桥和车架,减缓行驶中车辆受到由路面不平引起的冲击力,保证乘坐舒适和货物完好,迅速衰减由于弹性系统引起的振动,传递垂直、纵向、侧向反力及其力矩,并起导向作用,使车轮按一定轨迹相对车身运动。
悬架决定着汽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现代汽车十分重要的部件之一。
一、悬架的过去:在马车出现的时候,为了乘坐更舒适,人类就开始对马车的悬架——叶片弹簧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
在车轮上首先使用钢质弹簧悬架的是18 世纪的法国人, 那是一种扁平状的单片弹簧。
1 7 6 3年, 美国的特雷德韦尔取得螺旋弹簧悬架的第一个专利。
而螺旋弹簧悬架直到20世纪初才得到应用。
1 8 7 8年, 法国勒芒的大阿米迪博利发明了钢板弹簧独立悬架,1 8 9 7年, 世界上第一个有记录的简单的减振器由美国的吉明发明。
并于1 8 9 9年,由美国一个名叫哈德福特的人制成了特鲁芬特摩擦阻尼件的变型结构, 并将其装到他的奥斯莫比尔汽车上。
这是汽车上的第一个减振器。
1 9 0 6 年, 美国威廉·布鲁什首次将前螺旋弹簧和车轮上的减振器结合在一起1 9 0 8年, 法国的霍迪立设计出第一个实用的液压减振器。
1 9 0 9年, 英国考文汽车厂研究成功第一个以压缩空气作为弹簧的减振器。
1 9 2 1年, 美国的利兰汽车公司生产出第一个使用扭杆弹簧悬架的汽车。
随着汽车的技术的进步,20世纪里汽车悬架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和应用,各类被动悬架在整车上获得了应用。
而由于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的要求,又发展出了独立悬架,半主动悬架,主动悬架等新技术。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汽车在半主动和主动悬架的研究方面起步晚,与国外的差距大,绝大部分采用被动悬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发展一、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设计的发展概述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汽车行业对动力总成的隔振、降噪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较为成熟的六自由度解耦理论和计算方法由Anon、Harison和Horovitz完成的,他们将汽车发动机动力总成和车架视为刚体,将减振橡胶块视为单纯的弹簧,利用发动机动力总成惯性主轴特性和撞击中心理论阐述了如何调整橡胶悬置的安装位置和悬置刚度,使发动机动力总成的前后悬置的振动互相独立,然后分别按照单自由度线性振动系统处理,他们认为系统垂直方向的固有频率与绕曲轴方向的固有频率应小于发动机怠速时相应扰动频率的三分之一,这样可以获得较好的减振效果。
这些较早提出的设计理论对于后人的深入研究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1965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Timpner F.F通过合理布置发动机悬置元件来进行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解耦设计。
他指出通过合理的布置悬置元件,使它们的弹性中心位于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质心处或主惯性轴上,己达到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解耦的目的。
1979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Stephen R.Johnson首次将优化技术应用于悬置系统的设计,以合理匹配系统固有频率和实现各个自由度之间的振动解耦为目标函数,以悬置元件刚度和悬置元件安装位置为设计变量进行优化计算,并推出COEMS软件,结果使系统各振动自由度之间的振动耦合大为减少,同时保证了悬置系统六阶固有频率在期望的范围内。
1982年,R.Racca以限制悬置空间、悬置位置、悬置刚度、固有频率和振动解耦等方面来考虑悬置的减振隔振性能,对传统的FR式悬置系统进行了全面地总结。
1984年,Geck P.E.等人将发动机悬置系统的最主要作用看成隔离低频域振动,这就要求它的侧倾固有频率要低,以吸收发动机不平衡扭矩引起的振动。
因此,他们以侧倾解耦,低化侧倾模态为目标对悬置系统进行优化,并提出了较合理的悬置设计原则。
1987年,H.Hata和H.Tanaka对怠速工况下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优化悬置刚度的效果不如优化位置好,因为刚度只能控制振幅,不能控制相位;车身弯曲共振频率应高于怠速频率,且越大越好;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共振频率应小于2/1倍的怠速频率。
1990年,M.Demic以悬置点响应力和响应力矩为目标函数,对悬置系统位置与特性进行了优化,该方法具有适合橡胶悬置和液力悬置的优化设计的特点。
1993年,John Brett提出了一种和传统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设计理论不同的方法——最小响应设计方法。
他的方法是以车厢的振动响应最小为设计目标,而不像传统的设计方法以合理的汽车动力总成的刚体模态为设计目标。
1999年,Tsuneo Tanak等人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纳入整车模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描述了降低怠速时整车振动的方法。
国内汽车行业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近年来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吉林大学,清华大学,一汽技术中心,二汽等有关单位结合不同国产车型的结构、特点,从不同角度对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提出改进方案的同时,也逐渐提出了自己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吉林大学史文库和林逸以Audi 100轿车为研究对象,认为其发动机悬置支承在弹性基础上。
在建模计算分析时,考虑了弹性基础的作用。
通过四端参数理论,重点分析了弹性基础在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方面的影响,得到了如下的结论:发动机悬置支承基础的弹性作用是悬置在高频域隔振效果变差的原因。
阎红玉和徐石安应用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能量解耦方法进行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
他们根据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能量分布得到系统的解耦的能量指标,并以该能量指标为优化设计目标,以系统的固有频率为约束条件,应用DSFD(转动坐标轴直接搜索可行方向法)算法进行优化计算。
并对某一轻型货车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优化计算表明,仅通过调整悬置刚度参数可提高解耦水平。
徐石安根据传递函数分析振动的方法,探讨了发动机模型简化的理论基础、隔振和解耦的关系,以及更适合于计算机寻优的解耦方法。
上官文斌和蒋学锋以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固有频率为目标函数,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法。
他们引入了扭轴的概念,并在扭轴坐标系中建立悬置系统的振动方程,对悬置系统进行优化,其优化参数可直接用于设计。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周舟,王晓光等人运用Adams/View建立某轿车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在建模过程中,通过定义高阶传递函数实现对悬置的动刚度和损失角特性的模拟;在仿真过程中,通过刚体模态分析、动力总成质心位移和转角计算以及典型工况的仿真,成功地预测了悬置系统的性能。
上海交通大学马海军,赵建才等人针对某国产轿车的橡胶悬置系统,应用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动力总成橡胶悬置系统六自由度的动力学模型,将悬置元件的平动位移和角位移作为重点比较对象,讨论了悬置元件的安装角度和刚度系数对上述性能参数的影响。
重庆大学周昌水,邓兆祥等人以某前置前驱四缸四冲程横置发动机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Maxwell模型对橡胶悬置和液压悬置进行动力学参数化并实现其频变特性,在Adams/view中建立悬置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与整车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通过模态解耦优化,提高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主要激励方向的模态解耦程度。
合肥工业大学方锡邦,陈树勇等人应用Adams软件,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六自由度的动力学模型。
采用模型参数化分析方法,讨论了悬置的性能参数对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以悬置的性能参数为设计变量,以系统振动传递率最小为目标函数,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
东南大学的张蓓蓓,张启军等人应用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刚度矩阵解耦法,向的振型解耦,对悬置参数进行优化计算,实现了发动机悬置系统沿Z向和x以达到控制整车振动的目的。
浙江大学叶向好,郝志勇等人运用MATLAB的强大数值分析和矩阵运算,对发动机总成悬置系统动力学建模和理论分析,在合理匹配悬置系统固有频率的过程中,引入了六自由度能量解耦原理,根据能量分布矩阵对某一发动机的悬置参数进行了改进设计。
南京理工大学王显会,李守成等人应用ADAMS软件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合理配置各阶固有频率;综合运用弹性中心理论和能量解耦方法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
清华大学范让林,吕振华等分析了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激励、质量矩阵、刚度矩阵各元素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阐释了系统弹性解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性。
应用V形悬置组的弹性解耦原理,论述了目前普遍应用的三点式悬置系统在弹性解耦设计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悬置布置设计匹配的有效方法。
这些作者提出的分析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方法,以及悬置系统支承参数的设计、优化方法,基本都是对悬置系统的固有频率进行配置,使之移出激励的激振频率范围;对系统各自由度进行解耦设计;使支承处的动反力最小进行设计。
都是针对动力总成低频隔振进行的。
二、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的发展状况一个多世纪以来,发动机悬置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过程。
最初发动机是直接刚性的连接在车架上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要求的提高,汽车开发者在发动机与车架之间加入了各式各样的元件,如软木、皮革、钢弹簧等,但隔振性能还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
到了1920年,随着人们对橡胶的认识水平的提高,最初的橡胶悬置元件开始在汽车上得到了应用。
此后,各种成分和形状的橡胶悬置被研制出来,以求能最有效的减小发动机与车架之间的振动传递。
橡胶具有很多优点:橡胶的弹性模量比金属的小,隔振效果显著;橡胶件的形状不受限制,各方向的刚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具有空间弹簧特性,能承受多向载荷;利用内摩擦产生的阻尼,能较好的吸收振动和冲击能量,所以兼有弹簧和阻尼器两种作用;容易与金属牢固的粘结在一起,大大简化了固定和支承结构,使悬置的整体质量降低;且结构简单,价格低廉,适合成批生产。
一般来说,天然橡胶综合的物理机械性能较好,而合成橡胶能满足某些特殊的要求。
防振橡胶要求有良好的消音、隔振及缓冲能力,能耐一定的温度、性能稳定,制造方便、易于制成所需形状,单位面积的承载能力大以及使用寿命长等。
图1 橡胶悬置的结构型式橡胶悬置的弹性特性与结构型式、自由表面形状、橡胶硬度等因数有关。
按其结构型式橡胶悬置基本可分为三类:剪切型,压缩型,复合型,如图1所示。
压缩型负荷大,体积小,相对复合型来说结构简单,但对压缩—剪切刚度比有限制,一般要求大于4。
不同形状的橡胶悬置,用于不同车型的前支承或后支承,结构型式一旦完成,可以通过改变橡胶硬度来改变弹性特性。
图2 橡胶悬置的机械模型图3 橡胶悬置的动刚度曲线橡胶悬置可以由图2所示由Swanson建立的模型表示,它由一个弹簧和一个粘性阻尼构成。
因为阻尼的原因橡胶悬置的动刚度在高频时会比在低频时显著增加,如图3动刚度曲线所示。
橡胶悬置的这个特点使得要设计一个满足所有要求的悬置很困难。
高刚度大阻尼悬置在低频时可以提供很好的隔振性能,但在高频时性能很差;而低刚度小阻尼可以很好的隔离噪声,却在低频时降低了隔振性能。
随着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和平顺性的的要求越来越高,纯橡胶块的结构已不能满足要求。
人们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具有附加质量的橡胶悬置和并联液力减振器的橡胶悬置。
附加质量的橡胶悬置是利用附加质量吸收发动机悬置系统的振动,采用的是动力吸振器原理。
并联液力减振器的橡胶悬置是利用液压阻尼来增加悬置阻尼。
六十年代,通用公司申请了第一个液力悬置专利。
到了七十年代末,大众公司开始在Audi上应用液力悬置。
随后的二十年里,世界上各大汽车公司都相应的研究开发了用于不同汽车的液力悬置系统,其控制方式也从被动控制式液力悬置发展到主动控制式液力悬置,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比于橡胶悬置,液力悬置具有良好的动特性,它能满足汽车不同的减振降噪要求:在低频大振幅时有较大的阻尼,可有效衰减汽车振动;在高频小振幅时又具有较低的动刚度,可以降低车内噪声,特别是降低车腔共鸣声。
图4 某汽车动力总成液压悬置结构1. 联接螺柱2. 金属骨架3. 橡胶主簧4. 缓冲限位盘5. 解耦盘6. 惯性通道入口7. 惯性通道体上半部分8. 惯性通道9. 惯性通道体下半部分 10. 底膜 11. 底座12. 安装定位销13. 联接螺栓 14. 空气室 15. 气孔 16. 补偿孔液压悬置的基本原理如图4所示。
当橡胶主簧承受动态载荷上下运动时,产生类似于活塞的泵吸作用。
当液压悬置受到低频、大振幅的激励时,如果橡胶主簧被压缩,上腔体积减小,压力升高,迫使液体流经惯性通道被压入下腔;如果橡胶主簧被拉伸,上腔体积增大,压力减小,下腔内液体流经惯性通道被吸入上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