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艺术与审美研究方向)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美术学硕士专业介绍_中央民族大学考研网
![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美术学硕士专业介绍_中央民族大学考研网](https://img.taocdn.com/s3/m/68c0852a5a8102d276a22fba.png)
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美术学硕士专业介绍一、专业简介1985年,我校开始在民族学专业下面招收中国少数民族美术(油画)、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国画)以及民族美术史志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核批准,我校获得了绘画艺术研究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后,绘画艺术研究专业改称为美术学。
中国少数民族人物画创作研究是具有本校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在国内美术院校中国画专业中也是独具特色的。
二、培养目标:政治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专业学习要求: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热爱祖国的艺术事业,具有较系统的美术史论知识。
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有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较高的艺术思维观念,理解能力强,艺术想像力丰富,能策划善创意,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能把自己的学习体验在论文和创作中集中反映出来,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操作。
就业目标:培养能从事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创作及艺术理论研究,具备美术教学、艺术市场管理、艺术作品评论、策划经营及编辑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三、授予学位:文学硕士四、研究方向:1.中国少数民族人物画创作研究2.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五、学制与学分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标准学制为三年。
本专业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至少修满3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7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20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且毕业创作展览通过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六、培养方式在导师的指导下,围绕培养方案,制定研究课题,系统进行探讨,课堂教学与社会调研实践相结合;理论研究与艺术创作相结合;采用讲授、讨论、示范、点评、讲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
导师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艺术实践、论文写作、绘画创作、教学实习和社会调查,注重培养提高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f277e36bec0975f565e222.png)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蒙古语言研究方向)一、专业简介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专业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 主要研究方向有: 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研究, 已成为国内外规模最大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研究中心。
1981年国务院第一批硕士、博士授权学科专业审批中,我校获得了藏缅语族语言文学、壮侗语族语言文学、苗瑶语族语言文学专业、蒙古语族语言文学、突厥语族语言文学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1983年获得了藏缅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1986年获得了其他语族语言文学(朝鲜语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各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合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专业。
1995年该专业被确立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
2001年设立了“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该专业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本专业研究领域涉及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印欧等五大语系的80多种语言和30多种文字, 50多个民族的文学和文献学, 具有多民族、多语种、多学科的特有学术平台和综合比较研究及群体优势和鲜明的民族学科特色。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始建于二十世纪50年代初,是我校最早设置的专业之一。
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第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审批,我校获得了蒙古语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开始招收蒙古族民间文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1997年学科专业调整后,蒙古语族语言文学和其他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合并改称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专业。
我专业是中央民族大学的优势、特色学科之一,名师云集、人材辈出。
二、培养目标政治目标: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艺术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
![艺术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e52f0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2.png)
艺术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1. 引言艺术硕士是一种专业研究性学位,旨在培养具备深厚艺术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个针对艺术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性培养方案,以确保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艺术理论知识,同时能够在实践中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
2. 培养目标本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培养学生深入了解艺术学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的能力; -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艺术研究和创作的能力; - 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 培养学生具备在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领域专业技能的能力。
3. 培养课程为了满足培养目标,本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如下:3.1 艺术理论与学科基础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艺术理论和艺术学学科基础的全面了解。
课程设置包括艺术史、美学原理、创作理论等内容。
3.2 艺术创作与实践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和实践的能力。
课程设置包括创作方法、创意思维培养、表演技巧等内容。
3.3 艺术研究与批评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进行艺术研究和批评的能力。
课程设置包括研究方法、学术写作、批评分析等内容。
3.4 专业实训与实习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课程设置包括实习、艺术节、展览等实际项目的参与。
3.5 选修课程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还设有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
4. 毕业要求为了确保学生能够达到培养目标,考核毕业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相应的考核;•完成一定的创作和研究项目,并撰写论文或创作作品;•参与实践项目,并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证明自己在艺术领域的研究能力和创作水平。
5. 师生关系建设为了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本项目将建立以下措施:•每名研究生将配备一位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创作;•指导教师将定期与研究生进行面对面的学术指导和交流;•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鼓励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和创作成果;•每学期召开导师和学生的培养计划讨论会,确保学生的培养进度和学习计划。
【新祥旭考研】中央民族大学硕士专业介绍:美术学
![【新祥旭考研】中央民族大学硕士专业介绍:美术学](https://img.taocdn.com/s3/m/ac592053b307e87101f6968a.png)
【新祥旭考研】中央民族大学硕士专业介绍:美术学美术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中国画研究方向)一、专业简介1985年,我校开始在民族学专业下面招收中国少数民族美术(油画)、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国画)以及民族美术史志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核批准,我校获得了绘画艺术研究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后,绘画艺术研究专业改称为美术学。
中国少数民族人物画创作研究是具有本校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在国内美术院校中国画专业中也是独具特色的。
二、培养目标:政治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专业学习要求: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热爱祖国的艺术事业,具有较系统的美术史论知识。
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有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较高的艺术思维观念,理解能力强,艺术想像力丰富,能策划善创意,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能把自己的学习体验在论文和创作中集中反映出来,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操作。
就业目标:培养能从事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创作及艺术理论研究,具备美术教学、艺术市场管理、艺术作品评论、策划经营及编辑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三、授予学位:文学硕士四、研究方向:1. 中国少数民族人物画创作研究2. 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五、学制与学分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标准学制为三年。
本专业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至少修满3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7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20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且毕业创作展览通过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六、培养方式在导师的指导下,围绕培养方案,制定研究课题,系统进行探讨,课堂教学与社会调研实践相结合;理论研究与艺术创作相结合;采用讲授、讨论、示范、点评、讲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
导师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艺术实践、论文写作、绘画创作、教学实习和社会调查,注重培养提高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研究方向)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研究方向)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9137a9f8c75fbfc77db2d0.png)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蒙古语言研究方向)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专业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 主要研究方向有: 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研究, 已成为国内外规模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研究中心。
1981年国务院第一批硕士、博士授权学科专业审批中,我校获得了藏缅语族语言文学、壮侗语族语言文学、苗瑶语族语言文学专业、蒙古语族语言文学、突厥语族语言文学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1983年获得了藏缅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1986年获得了其他语族语言文学(朝鲜语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各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合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专业。
1995年该专业被确立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
2001年设立了"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该专业被评为"重点学科"。
本专业研究领域涉及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印欧等五大语系的80多种语言和30多种文字, 50多个民族的文学和文献学, 具有多民族、多语种、多学科的特有学术平台和综合比较研究及群体优势和鲜明的民族学科特色。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始建于二十世纪50年代初,是我校最早设置的专业之一。
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第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审批,我校获得了蒙古语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开始招收蒙古族民间文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1997年学科专业调整后,蒙古语族语言文学和其他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合并改称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专业。
我专业是中央民族大学的优势、特色学科之一,名师云集、人材辈出。
二、培养目标政治目标: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艺术硕士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艺术硕士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0c0ec0551810a6f5248629.png)
艺术硕士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35101)一、培养目标音乐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系统专业知识、高水平技能和一定艺术造诣的高层次应用型音乐专门人才。
培养艺术团体、院校、艺术场馆、电视广播台站、文化馆站、各种音乐媒体、文艺研究单位和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所需要的能够胜任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教学、音乐编辑、音乐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二、招生对象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
四、培养方式培养过程突出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
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的个别课与集体训练及音乐实践等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积极创造音乐实践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
实行导师负责制,并聘请高水平的艺术家配合指导艺术实践。
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年学分制。
五、课程设置课程分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50学分。
(一)公共课(8学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2学分英语 2学分艺术原理 2学分艺术创作方法研究 2学分(二)专业必修课与专业实践课(27学分)专业必修课程 6学分专业实践类课程 21学分(三)选修课(6学分)音乐类 4学分人文类 2学分(四)艺术实践与学术活动(9学分)专业比赛 3学分田野考察与观摩 2学分学术活动 1学分中期汇报音乐会 3学分课程要求:1.攻读艺术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必须保证参加每门课程80%的课时学习,才能参加该课程的考核和学分。
2.在读期间须参加艺术实践与学术活动。
参加本方向的专业比赛(校级以上)2次以上;田野考察与观摩4次以上;学术活动6次以上,才能获得该课程的学分。
3.必须完成上述规定的各类学位课程学分并通过艺术实践及外语达标要求。
六、毕业考核音乐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申请者,在修学规定课程和获得规定学分的同时,须完成专业能力展示和学位论文答辩的毕业要求。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35f74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0.png)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一、引言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我国高级艺术人才的培养重点,旨在培养具有广泛人文素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兼具艺术实践和学术研究能力的高级艺术专门人才。
本指导性培养方案将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和创作能力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加强学术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广泛的人文素养;2.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3.培养学生具备艺术实践和创作能力,能够从事高水平的创作和表演;4.培养学生能够在艺术研究领域具备较高的学术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学术研究并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承担领导和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式1.课程教学:通过系统的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开设有创新意义的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和学术研究。
2.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包括创作实践、表演实践、设计实践等。
同时,强调实践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计划1.课程设置:本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
2.专业核心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实践能力。
包括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创作等课程。
3.专业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深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综合实践课程:包括实践教学和科研训练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作和表演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
五、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在培养期间须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并通过答辩获得学位。
六、培养监测与评估1.学科导师:每位学生将配备学科导师,负责学生的学科指导和培养监测。
2.学术委员会:设立学术委员会,由相关专家组成,负责对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学位论文进行评估。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79650771fe910ef12df892.png)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1952年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的基础上集中了原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部分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建立了研究部。
这是建国后创建最早的民族学科教学与研究中心,也是当时中国顶尖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民族史学家和人类学家最密集的地方。
此后参与了民族识别工作、参与了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编辑出版了《民族问题译丛》及《中国民族问题研究集刊》。
此后,由于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民族学曾一度处于停顿状态。
1977年后,民族学专业开始恢复,并于1978年在当时的民族研究所招收了第一届硕士研究生。
1981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中央民族学院列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民族学专业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1983年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被国家教委批准认定为重点学科,1995年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了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得了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民族学通过研究文化认识人类的本性和各民族特点,提高人的文化自觉意识,促进国内外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推动平等团结和可持续发展,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华民族在世界上和平崛起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民族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系统而又深入的文化理论和对国内外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掌握,在当今文化产业创意研究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民族学与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民族学与中国少数民族现代化问题的研究与教学,是本学科研究的重点,也是其主要特色。
本专业在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文化产业创意研究、国内外民族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和海外华人研究、宗教文化研究等方面有较深厚的学科基础。
二、培养目标政治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尊师重道,遵纪守法,求真务实,积极为和谐社会建设,特别是为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发展服务。
专业学习要求:学习勤奋,治学严谨,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熟悉本学科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
民族学培养方案
![民族学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4fecc5360cba1aa811da4a.png)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八、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时间备注必修课公共必修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543第1学期第一外国语1444第1、2学期学位核心课程民族学调查方法543民族学理论与方法543第1学期语言人类学543第1学期东西方文化比较543第3学期宗教文化543第1学期北方民族文化543第1学期南方民族文化543第1学期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第二外国语722各专业开设专业选修课门数不限。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由选修,获取规定的学分外语口语与听力722外语阅读与写作722专业选修课人类学名著导读362第1学期历史民族学362第1学期海外华人研究362第3学期新疆民族历史文化研究362第2学期穆斯林文化研究362第2学期蒙古族文化362第2学期伊斯兰教研究362第2学期婚姻家庭与亲属制度362第2学期族群理论与民族认同362第3学期文化产业创意研究362第4学期边政学362第3学期法律文化研究362第1学期社会统计学362第1学期民族人口学与世界民族362第3学期其它必修环节开题报告第4学期实践调查1第4学期补修课程体质人类学跨学科、同等学力考取者须修读至少2门以上本专业本科阶段核心课程,西方社会思想史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九、必读书目序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01《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黄淑娉、龚佩华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02《文化人类学理论流派》夏建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03《民族学通论》(修订本)林耀华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04《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宋蜀华、白振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05《文化人类学》林惠祥商务印书馆1991年06《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墨菲商务印书馆1991年07《文化人类学调查》汪宁生文物出版社1996年08《中国民族学史》(上卷)王建民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09《中国民族学史》(下卷)王建民、张海洋等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文化格局与人的表述》王铭铭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11《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72年12《古代社会》摩尔根商务印书馆1977年13《世界民族概论》李毅夫等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年14《初民社会》罗维商务印书馆1935年15《社会人类学方法》拉德克利夫-布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16《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博厄斯华夏出版社1999年17《科学的文化理论》马林诺斯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18《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拉德克利夫-布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19《萨摩亚人的成年》马格丽特·米德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20《文化模式》本尼迪克特华夏出版社1987年21《文化的科学》怀特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22《努尔人》埃文斯-普里查德Oxford U. Press1940年23《结构人类学》(第一、二卷)列维-斯特劳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1999 24《文化与交流》利奇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25《文化的解释》格尔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26《中国民族概论》宋蜀华陈克进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27《江村经济》费孝通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28《金翼》林耀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29《西太平洋的航海者》马林诺斯基华夏出版社2002年30《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马尔库斯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31《文化人类学教程》孙秋云民族出版社2004年32《从结构到解构》弗朗索瓦-多斯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33《人类学关键词》叶舒宪等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4《文化管理手册》高占祥吉林人民出版1991年一、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学专业高级人才,要求学生拥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素养,具有献身科学和关怀社会的精神,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艺术学硕士培养方案
![艺术学硕士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e4ddd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1.png)
艺术学硕士培养方案1.掌握艺术学领域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具备深入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2. 具备较强的创新和批判思维能力,能够在艺术学领域进行学术创新和理论创新;3. 具备深厚的艺术实践经验和技能,能够在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4. 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在跨领域艺术创新和实践中发挥作用;5. 具备较强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能够在国际艺术学领域发挥作用。
二、培养要求:1. 课程学习:学生需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
2. 学术研究:学生需完成一篇独立完成的学术论文,并通过答辩。
3. 实践训练:学生需参与规定的实践活动,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并通过考核。
4. 学位论文:学生需完成一篇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三、课程设置:1. 艺术理论基础课程:包括艺术哲学、艺术史、美学、文化研究等。
2. 艺术实践课程: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影视制作、音乐等。
3. 艺术创新与批判课程:包括艺术管理、艺术评论、艺术策展、艺术研究等。
4. 跨学科课程:包括跨学科艺术、数字艺术等。
四、实践训练:1. 实习:学生需参加规定的实习活动,了解相关工作领域的实际情况,积累实践经验。
2. 项目实践:学生需参与规定的项目实践,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提升实践能力。
3. 科研训练:学生需参与规定的科研项目,参与学术研究,提升科研能力。
五、学位论文:学生需完成一篇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研究方向应为艺术学领域的前沿课题。
论文应具备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六、毕业要求:学生需完成所有规定的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和学术研究任务,并通过相关考核和答辩,最终完成学位论文。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获得艺术学硕士学位证书。
艺术学硕士培养方案
![艺术学硕士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485fa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4.png)
艺术学硕士培养方案艺术学硕士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备深厚的艺术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进我国艺术事业的创新、发展和繁荣而制定的。
本方案力求全面、系统、科学,以适应不同专业领域的需求,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2. 培养目标本硕士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1) 具备深厚的艺术理论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够独立开展艺术创作和研究工作。
(2)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敏锐的艺术鉴赏能力,能够为社会和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3) 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跨学科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国内外艺术事业的发展需求。
3. 培养方式和要求(1) 培养方式本硕士培养方案采取学术导师制和实践导师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学术导师负责学术研究和教学指导,实践导师负责实践工作和职业导向。
(2) 培养要求本硕士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学术研究和实践创作,同时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和跨学科能力。
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等活动,拓宽国际视野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4. 培养课程本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领域的需求和教学实践,具有鲜明的学术和实践特色。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1) 艺术理论课程:包括艺术哲学、美学、艺术史、文化研究等。
(2) 艺术创作课程: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影像、音乐、舞蹈、戏剧等。
(3) 实践工作课程:包括实习、工作坊、艺术项目实践等。
(4) 学科交叉课程: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 师资力量本硕士培养方案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包括国内外知名学者和艺术家。
他们具有丰富的学术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
6. 学位授予学生符合毕业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并经过答辩,由学校颁发艺术学硕士学位证书。
7. 结语本硕士培养方案是我国艺术硕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和推动作用。
我们相信,通过良好的教育培养,我们将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推动我国艺术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697227f01dc281e43af022.png)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壮侗苗瑶语族语言研究方向)一、专业简介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专业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 主要研究方向有: 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献研究, 已成为国内外规模最大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研究中心。
1981年国务院第一批硕士、博士授权学科专业审批中,我校获得了藏缅语族语言文学、壮侗语族语言文学、苗瑶语族语言文学专业、蒙古语族语言文学、突厥语族语言文学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1983年获得了藏缅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1986年获得了其他语族语言文学(朝鲜语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各语族语言文学专业合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专业。
1995年该专业被确立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
2001年设立了“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该专业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本专业研究领域涉及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印欧等五大语系的80多种语言和30多种文字, 50多个民族的文学和文献学, 具有多民族、多语种、多学科的特有学术平台和综合比较研究及群体优势和鲜明的民族学科特色。
壮侗语族、苗瑶语族语言研究方向始设于1984年(由于苗瑶语师资条件限制而暂与壮侗语族合为一个方向),研究领域涵盖华南、西南及东南亚的壮、布依、傣、侗、水、黎、仡佬、泰、老挝以及苗、瑶、畲族等30多种民族的语言与文化。
该方向主要培养壮侗语族、苗瑶语族语言研究以及汉语与壮侗语族、苗瑶语族语言比较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人才。
二、培养目标政治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
业务目标:具有扎实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熟悉我国的国情和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现状,有较高的理论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熟练地使用一门外国语来阅读及翻译国外相关专业的书籍和资料。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a6f6ce856a561252d36fad.png)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一、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其中教育管理培养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体育)培养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相关课程专任教师;学科教学(物理)培养中学物理课程专任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学(音乐)培养中小学相关课程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各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国策。
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学风严谨、积极进取、协同创新。
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准。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具有良好的学科素养,能够根据学科发展前沿和发展趋势,不断丰富自身的结构知识,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采用适当的方法,不断的发现和认识教育管理的特殊规律。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具有解决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教育问题的能力,具备胜任民族地区学科教学及管理的素质和水平。
4.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及时掌握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
并能在民族地区,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实践中去。
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具备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并能够学会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教育信息的处理和交流。
6. 培养具备健康的心理、真挚的情感、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身体素质的新型教育管理人员。
不断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更好的承担教育管理者的责任。
7. 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教育理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基础理论。
并能在民族地区的教育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
二、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学习年限为2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培养方案与个人培养计划
![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培养方案与个人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9affacf0910ef12d2af9e789.png)
一、制订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依据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和本文的要求,制订所在学科的硕士生培养方案,包括对硕士生进行课程(及环节)学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两方面的要求。
学科培养方案要明确规定硕士生获得所在学科学位应必修和选修的课程(或环节)及学分;要提出论文选题要求、论文进展情况,检查方式和论文应达到的标准等。
硕士生必须满足所在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方能申请学位。
学科培养方案应由所在学科讨论通过,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审核、备案。
创作实践研究方向硕士生按照专业要求和特点与导师制定培养方案与培养计划。
1、学位要求课程(或环节)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不少于40学分(其中考试不少于2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程8学分,基础理论课程7学分,学科专业要求课程15学分,必修环节10学分。
学位要求学分内包含7学分外语课程学分。
具体要求如下:1)公共必修课程(8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 1学分(考试)●第一外国语 7学分(考试)2)基础理论课 (10学分)3)学科专业要求课程(不少于15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12学分)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以及相关的跨学科专业课程4)必修环节(7学分)●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1学分(考查)●学术活动 1学分(考查)●社会考察 1学分(考查)●读书笔记 2学分(考查)●教学考核 2学分(考查)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5次以上学术活动。
每次应填写《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并附不少于500字的小结,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申请答辩前交研究生院培养办记载成绩。
必读书目由指导教师指定,不得少于40本,其中理论类研究生要求写出15本读书笔记,创作实践类研究生要求写出10本读书笔记,每篇读书笔记不少于1000字,教学检查前完成。
2、非学位要求课程(或环节)硕士生按以下方式选修的课程属于非学位要求课程。
1)补修课程。
凡欠缺所在学科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硕士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本科主干课程。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030405)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030405)](https://img.taocdn.com/s3/m/cf46ebe3daef5ef7bb0d3c20.png)
北京服装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含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培养方案为适应我校学科不断发展的需要,从现代社会对高层次人才所具有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出发,在保持和发展原有学科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我院艺术学科与工科并存的特点,科学、系统地设计研究生学习的课程、学术活动、科研及论文等培养环节,从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出发,修订出符合我校研究生教育本身规律的培养方案。
具体内容如下:一、培养目标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针,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型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热爱祖国,具有为祖国科学事业献身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精神,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和创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3.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学习年限脱产学习时间为2.5 – 3.5年。
三、学分要求每位艺术学、法学、管理学硕士研究生需修满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21学分,培养必修环节3-5学分(包括教学实践2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及艺术学理论专业读书笔记2学分),其它为非学位课学分。
每位工学硕士研究生需修满28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7学分,培养必修环节3学分(包括教学实践2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其它为非学位课学分。
学分基本构成如下:1.学位课:(1)必修课: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研究生选修,其他研究生必修);自然辩证法(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研究生必修,其他研究生选修)②基础外语(英语精读)课5学分(外国留学生选修,为非学位课。
其他研究生必修);③艺术学、法学硕士研究专业必修课:中国民族艺术专题研究(2学分)必修;美学(1.5学分)、艺术哲学(1.5学分)、艺术设计史(1.5学分)、设计方法论(1学分)、中外文化比较(2学分)五门课程,若设置为学位课则必修;④工学硕士研究生必修一门数学课2-3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艺术与审美研究方向)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以培养少数民族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研究人员为明确目的,把理论学习视为学习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中国艺术史"、"中国艺术概论"、"美学概论"是本专业的重要的方法论课程。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理论就是根据历史和现实,从古今中外大量的少数民族艺术创作的实践经验中把这些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出来,用以指导艺术家的创作实践。
由中央民族大学完成的国家艺术理论类的科研项目有:《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中国少数民族岩画》等,奠定了少数民族艺术理论的基本体系,使我校的少数民族艺术理论研究在全国同类研究中具有很高水准,也是我校极具特色的理论专业之一。
这些理论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形成更丰富、更完善的体系。
通过对少数民族艺术理论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较系统、较全面的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基本原理、原则,把握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创作思想,进而树立起正确的艺术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将来能够创作出鼓舞人的艺术作品,实现少数民族艺术的真正繁荣。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就是一门具综合性、注重理论研究的专业。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从产生、发展到走向成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异彩纷呈,绚丽多姿,是中华民族艺术学苑囿中引人注目的佳畦,更是充满永久魅力的芳草地。
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学不仅可以关照到整个华夏艺术的丰富内涵和完整体系,而且可以领略到各民族团结、创造的历史经验。
深入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学,对于推动各民族共同创造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将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本专业于1997年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在少数民族艺术研究领域,该专业是全国培养综合性、高层次艺术理论人才的专业,已作为重点学科列入国家教委制定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211工程"计划中,也是全国民族艺术专业中进入"211工程"的学科。
二、培养目标
政治目标:培养拥护党和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事业、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专业学习要求:系统掌握学科基本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理论与田野调查实践相结合,具备既能研究普通少数民族艺术问题,又能解决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业目标: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从事少数民族艺术史和艺术理论教学科研;文化艺术事业管理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三、授予学位:法学硕士
四、研究方向
1. 少数民族艺术史
2. 少数民族艺术与审美
五、学制与学分
标准学制为三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应至少修满36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5学分(公共必修课7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
理论与田野调查实践相结合。
七、论文撰写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期刊上至少公开发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一般为3-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