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情节复习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情节课件(共21张PPT)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情节课件(共21张PPT)

3.这篇小说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由拍摄视频的年轻 人转变为闸口老汉,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一叙事安排产生 了什么样的效果。(6分)
①(技巧本身)以视频拍摄者的视角叙事,借助旁观者的视角,到闸口 老汉的人物视角转换,使得叙事更加灵活多样,使得作品的表现更有张 力。②(情节上),是内容上的自然衔接,由设置悬念到解开答案,为 后文的老汉袒露心迹做铺垫,前后呼应,使得结构圆融完整;③(人物 上)以闸口老汉的视角讲述留在坝上的原因,更能突显老汉淡泊名利、 热爱家乡、善良热心的形象;④(主题上)赞美了老汉淡泊名利、热爱 家乡、善良热心,体现出他对故乡的浓浓深情。也反映了人们对过去的 怀念,对“自在生活”的渴求。⑤(读者)能够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 阅读兴趣。(答对一点给2分,三点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完成课时作业 对应练习
谢谢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小说有意制造拍摄视频的年轻人与闸口老汉
的“矛盾”,以小见大,表现代际观念的冲突。
表达技巧作
用 B. 闸口老汉引发热度并不令人意外,这反映了人们对过去
的怀念,对“自在生活”的渴求。情节作用 C. 煎饼摊成为网
红“打卡地”,客人突然增多又突然消失,展现了人们网络生活
的突出特点。情节作用
D.文章结尾,情景交融,静谧美好的乡村让老汉内心安定,体现 出他对故乡的浓浓深情。 结尾技巧及作用
C【解析】“展现了人们网络生活的突出特点”错误,煎饼摊 客人的突然消失,是由于打工返城,并非“网络生活”的特 点
2.下列选项中,对第⑤段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人物塑造上,使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揭示了人物心理,
⑦ 闸口逐渐隐匿在暮色中,天光黯淡之后,野地里的小动 物消停了,远处的屋顶开始模糊,稀稀拉拉的路灯亮了起来。 一阵疲倦席上来,饥饿的感觉像是一个号令,催促他别忘记 回家的路。他有条不紊地收拾摊子。他直起腰的时候,右手 习惯地握成拳,在腰上捶几下,坐上三轮。三轮链条转动的 时候各着了挡板,咯吱咯吱地响。路两旁刚刚饱受霜打的乌 青的树,沉寂的灰色沟渠,以及余晖消逝的褐色天边,一切 那么熟悉而安稳。看到沉寂的村子里有零星的灯光,看到自 家的房子了,他会踏踏实实地躺平,在暗夜里长出一口气, 他感觉笃定而心安,良夜尽头,温柔的黎明在等候。(摘编自 《人民文学》,2021年9月期)

《小说情节复习》课堂课件PPT(29张)-优秀课件

《小说情节复习》课堂课件PPT(29张)-优秀课件

情节安排的特点 1.贯穿全文的线索: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2.就全文看:(1)一波三折式(2)欲扬先抑式 (3)倒叙式 3.就开头结尾看:(4)首尾呼应式 4.就开头看: (5)设疑法(悬念法)(6)写景法 5.就结局看: (7)出人意料的结局(欧·亨利式的结尾) (8)令人伤感的悲剧的结局(悲剧式结局) (9)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的结局(喜剧式结局) (10)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的结局
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
悦之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读者或效果角度)
B.主题上,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 映出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10)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结局
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二)情节作用题 常见提问方式: ①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三)情节探究题
• 2013新课标卷⑷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 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 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看法?(8分)

《小说情节复习 》 课堂课件PPT (29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 ⑵故事较复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 交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 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贯通。
情节概括题知识储备
赏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安排
• 1.小说的情节结构 一般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2.情节安排的基本手法 • 叙述的人称——第一、二、三人称(我你他) • 叙述的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A.情节安排上,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 波澜。
B.技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 又

2025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小说的情节与结构

2025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小说的情节与结构

2025一轮复-文学类文本小说:小说的情节与结构【考点梳理】【情节结构手法】一、整体(一)一波三折式:一般用于全篇,多次横生波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二)首尾呼应式:一般用于全篇,开头与结尾有情节的照应使结构紧密、完整。

(三)抑扬式:一般用于全篇,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造成落差,使人物特征更鲜明突出,形象更丰满,增加文章波澜曲折之美和吸引力(四)线索1.定义小说的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也是结构全文的脉络,其目的是用来贯穿全文情节,把全文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因此它与结构或层次、情节一道成为作品谋篇布局的重要环节。

2.类型线索的类型主要通过情节与场景,以及所有选材或组织的材料等来反映。

具体在作品中,通常会以人物、事物、事件、地点、时间、感情流动的状况等来分类。

3.结构(1)单线型结构这类作品的情节单纯,线索明晰,自始至终都是围绕中心人物展开情节,这是最简单也最常用的一种线型结构。

尤其因为篇幅短小,常用于中、短篇小说中,甚至长篇小说用得也相对较多。

从人物上说,这种结构一般有一两个主要人物;从情节安排上也只有一条线索。

情节的发展过程是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直至尾声,链条式展开,环环相扣。

(2)双线型结构构成小说情节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

如小说《药》中的“双线”——革命者夏瑜的英勇斗争(暗线)与华老栓一家的悲惨遭遇(明线),由“人血馒头”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3)多线型结构多线型结构是三条以上线索互相交叉、盘根错节构成的一种结构。

其特点是作品中需独自表现的相对平列的人物众多,或是各自代表着一种势力,但又不可或缺。

如《水浒传》中的108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是有的人物是随故事情节的发展交织出现的,而省略了部分章节。

这种结构一般比较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

不过,虽然几条线索看似无缘,但最终都会因围绕主题思想的要求而走到一起,或是集中于矛盾冲突的爆发,最终的结局往往都会联系在一起。

高三一轮复习小说情节专题复习PPT精品课件

高三一轮复习小说情节专题复习PPT精品课件

(2)令人感伤的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令人欢喜的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的喜剧结局能够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 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符合人们阅读的心理预期,容易 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 追求。
2018年全国三卷《微纪元》:分析先行者心理变化过程
着陆前,心情复杂纠结;着陆后,濒临崩溃;意识到画面并非虚拟, 重燃希望。
◎答题模板 模板一:主人公在……时候,在……地点,做了……事情。 模板二: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 模板三: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④……。

8.只要我们用心去聆听,用情去触摸 ,你终 会感受 到生命 的鲜活 ,人性 的光辉 ,智慧 的温暖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能准确 、有感 情的朗 读诗歌 ,领会 丰富的 内涵, 体会诗 作蕴涵 的思想 感情。

4.开篇写 湘君眺 望洞庭 ,盼望 湘夫人 飘然而 降,却 始终不 见,因 而心中 充满愁 思。续 写沅湘 秋景, 秋风扬 波拂叶 ,画面 壮阔而 凄清。

5.以景物 衬托情 思,以 幻境刻 画心理 ,尤其 动人。 凄清、 冷落的 景色, 衬托出 人物的 惆怅、 幽怨之 情,并 为全诗 定下了 哀怨不 已的感 情基调 。
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 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 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复习:分析小说的情节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复习:分析小说的情节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复习:分析小说的情节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为了备考高考语文,阅读小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复习环节,而分析小说情节则是其中的重点。

掌握了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还能够提高分析能力和阅读能力。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复习——分析小说的情节。

一、情节的含义与重要性情节是小说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是精神活动与事件的总和。

小说情节是对毕生经历和成果的高度浓缩,它能够传达出作者的深刻思想,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因此,分析小说情节是读懂和领悟小说内涵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1.了解小说的整体结构在分析小说情节前,要首先了解整个小说的结构,包括小说的主题、情节线、名字、人物等。

了解整个小说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情节,理解小说的故事脉络。

2.把握小说的关键事件小说中的事件可以分为主线和次线,而主线的发展就是小说的情节发展。

因此,要把握小说中的关键事件,理解事件发展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事件背后反映的作者思想。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情节的铺陈往往是由人物行为所推动的。

因此,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他们的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心理,进而分析情节的发展。

4.体会小说的情感倾向情感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情节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在分析小说情节时,要体会小说的情感倾向,理解小说所表达的情感要素,从中分析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三、情节分析练习题及答案1.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命运极其坎坷,同时,故事情节也充满着阴暗的色彩。

请问,这个小说的情节由哪些元素构成?答案:这个小说的情节由祥子的悲惨命运、社会不公、人性的扭曲、毒瘤般的环境等元素构成。

2.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相识之初,他们对彼此都有很大的偏见,而经过一系列事件之后,他们的关系得到了转变。

请问,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伊丽莎白和达西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有哪些变化?答案: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伊丽莎白变得更加成熟,思想更加开放,胆识更加豁达,而达西则表现出更多对爱情的态度和情感,逐渐摆脱了高傲自大的心态。

【小说复习1】情节(黄2013)

【小说复习1】情节(黄2013)
选 考 题
文学类阅读: 文体:小说、散文 考查内容:分析 鉴赏 探究 实用类阅读: 文体:传记、新闻 考查内容:分析 鉴赏 探究
明确考试方向:阅读二选一
树立规范答题意识
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要树立:
1.文体意识
2.整体意识
现代文阅读的设题,不论是有关 内容的,还是有关结构的,或者是有关
表现手法的,都是着眼于彰显文章主旨,
或者从着眼于表现文章主旨思想的作用
和好处的角度而设计的问题。
3.文本意识
打破现代文阅读的神秘感, “答案就在 原文中” 。要有“瓮中捉鳖”的信念。 如果答题时,不是以文章词句为基础筛 选作者的观点,而是写出通常人们认为的正 确观点,失分就不在少数。 要坚持把词语置于其语言环境中去考察; 同时要尽量用原文中的话或稍加修饰的概括 的话作答。
考纲要求:
2012、2013年《考散文、诗歌、戏剧等文
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
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
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 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 神。
小说de阅读
【答案】(2)(6分) ①具有善良、温婉等传统的女性美;②有责任心,做事认真;③对人生抱有美好 的向往和期待。 【考点】考查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思路分析】人物形象的答题格式是:性格+身份
【答案】(3)(6分)①通过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并置,凸显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②通 过牛与孕妇之间的亲昵行为,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温馨和谐;③通过牛的形像描述,反衬孕妇 作为人具有的能动性和理性的追求。 【考点】考查小说的构思 【解析】文中写了和牛有关的三个场面:怀孕的牛,牛与孕妇的亲昵,牛的形象描绘。这三个场景 都有孕妇在场。考生可从二者的关系中发现牛对表现孕妇性格的作用。

小说专题复习情节教案

小说专题复习情节教案

小说专题复习情节教案教案标题:小说专题复习情节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小说情节,提高学生对于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情节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2. 分析小说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说情节的创作和改编。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小说教材、复习材料、教学投影仪、白板、彩色笔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一段小说情节的片段,引起学生对小说情节的兴趣。

2. 学生回答问题或发表自己对于小说情节的看法。

二、复习小说情节的基本要素(10分钟)1. 教师通过教学投影仪或白板展示小说情节的基本要素,如主要人物、时间地点、起承转合等。

2.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回顾和总结所学的小说情节的基本要素。

三、分析小说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15分钟)1. 教师通过教学投影仪或白板展示小说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的例子,并解释其作用和意义。

2.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自己阅读过的小说中的发展和转折点,并解释其作用和意义。

3. 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说情节的创作和改编(20分钟)1. 教师给学生一段简短的情节描述,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小说情节要素和发展转折点的知识,进行创作和改编。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头脑风暴,确定自己的创作方向和主题。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并互相评价。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和进步之处。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小说,进行情节的分析和改编。

2. 学生可以用创作的方式,将自己的故事情节写成小说或绘制成漫画。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互相评价和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高考语文《小说情节》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小说情节》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小说情节》专题复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泥湾侯发山直到父亲去世,我才解开他身上所有的谜。

我刚刚懂事的时候,曾问过父亲:“大,我的爷爷奶奶呢,我怎么没见过他们?”父亲说:“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

”父亲说这话的时候,面无表情,冷冰冰的,吓得我以后再也不敢提这个话题了。

事实上,父亲不是没有见过爷爷奶奶,而是他没有印象了。

我曾悄悄地问过母亲。

母亲说她也不知道父亲的底细,父亲是“流浪”到她们村的,只说自己是个孤儿。

后来,我查了查资料,父亲是1961年来的。

当时,好多人缺吃少穿,四处流浪,父亲所说的话应该属实。

我所在的村子是米脂的一个小山村,有的是土地,只要不惜力气,便饿不死人。

父亲可能是奔着这个来的。

他当时20岁,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

姥爷家没有男孩,看他老实、勤快,便收留了他。

三年后,跟与他年龄相仿的母亲成婚,算是入赘。

我出生后,依照入赘的习俗,姓氏随母。

后来搞运动,父亲因为是外来人口且身份不明成了批斗对象,说他是国民党特务,也有说他是苏联特务的,经常被喊来叫去。

他每次回来,身上少不了带着伤疤。

母亲忍不住哭哭啼啼,他就瞪母亲:“哭啥哭!我还没死呢!”母亲不哭了,却还是不住地抹眼泪。

有一天,那些批斗父亲的人来抄家,从家里的地窖中找到一个保存完好的箱子,打开箱子,里边有一个小包裹——他们以为“铁证如山”,没想到打开包裹,竟是两张烈士证书,一张是爷爷的,一张是奶奶的!至此,大家才知道,我的父亲是烈士的遗孤,我的爷爷和奶奶在抗战中牺牲了。

当时,我已经上初中,不是一般的懂事,我想知道更多的真相,也想为父亲讨个公道。

父亲没好气地对我说:“战场上死的人多着呢,有的连个后代都没有,他们找谁说去?”说实话,我不只是想为父亲要个待遇,也想为母亲、为我讨点好处,看到父亲如此固执,我便死了心。

得知父亲的身份后,村里人才对他另眼相看,不再找他的茬儿。

父亲难得“清闲”,一心一意地开垦荒地,除了下雨、落雪,他都在山上的旮旯角落忙活,这里扒扒,那里垒垒,捡出石头,拔掉杂草,都给弄出大小不等、规则不一的地来。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情节梳理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情节梳理

关联教材:《祝福》的情节结构模式是摇摆式结构
2.外国小说模式
常见模式
内涵解读
“延迟”式 结构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 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 结构张力
“突转”式 在结尾处情节突然向相反的方向转变,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
(欧·亨利式) 都出人意料,但由于前面的情节早已埋下伏笔,因而一切又都在情
1.划分文章的层次,注意抓住文中表明情节变化的标志性词语,先概 括小说情节,再挖掘每一情节背后隐含的人物心理活动。
高考考点一 小说情节鉴赏之 梳理小说情节
知识必备
小说文本阅读的高考命题与解题思维围绕“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四个关键 词进行,因此,需要掌握以下“必备知识”: 一、小说四要素 1.人物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真人为原型,综合其他人的一些 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 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 人物,作者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反映社会生活。 2.故事情节
答案呈现
答案启示
祥林嫂一生的轨迹如下: ①时间在变化,情节在发展,根据时间,抓住
外逃帮佣,初到鲁镇——被人劫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梳理情节
回,被迫改嫁——丧夫失子,再到 ②时间变化了,地点也在变化,抓住场面的变
鲁镇——捐献门槛,未能赎罪—— 化来梳理情节
逐出鲁家,沦为乞丐——祝福之夜, ③概括时可以采用“某人+某事”的答题模式
的脉络。
题干中有“情节”“脉络”“思路 ”和“梳理”“概括”“分析”等 字样
题干问法

小说复习情节结构-2023年高考语文小说复习专题课件

小说复习情节结构-2023年高考语文小说复习专题课件
2023高考语文小说复习
——情节结构(以《祝福》为例)
命题角度一 情节
“情节概括”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这类试题往往立足全文设题,考查对全文的故事情节的概括。
题型一:概括小说情节
知识储备:①情节的运行方式/小说的基本结构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②情节切换:是否发生转折(或意外)要做到:①情节发展前后环节清楚。 ②舍去细节概括情节。 ③语言简洁明了。
思考:《祝福》从什么角度来叙述故事?有何作用?问题本质:
情节叙事手法的作用
情节结构手法
类别
释义
作用
悬念
设疑、设置悬念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
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伏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提示或暗示。
思考:《祝福》用倒叙的方式来叙述有什么作用? 问题本质:
参考答案:
1.情节安排上,把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有一定吸引力。
3.主题上,先写祥林嫂在祝福中死去,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更突出(或深化了、升华了)反封建主题。
2、人物塑造上,先写祥林嫂在祝福中死去,更能突出人物的悲惨命运。
类别
优点、作用
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第一人称的作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进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第二人称的作用:这种写法像是“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读时令人倍感亲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知识储备:情节的作用 • (1)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推动情节发展;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 的兴趣;使整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照应前 文XX情节;为后面的XX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 下伏笔; • (2)对整个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的作用: • 刻画了人物XX更加鲜明的性格;或表现了XX 的人物性格;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 (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升华主题。
• 3、一句话概括本选段的故事情节
玉堂春帮助王顺卿成功返乡, 并设计换回自由身。
红旗谱
练习:划分段落概括大意,感受朱 老巩的英雄壮举。
• 第一部分(1)冯兰池要砸古钟。交代了故 事的起因、地点。 • 第二部分(中间部分)朱老巩护钟。 • 其中包括:准备护钟、舍命护钟、护钟失 败三个层次。 • 第三部分(最后六节)朱老巩含恨去世。
示例: 角度1:使人物形象更丰满。醉酒的行 为使读者对勤劳、质朴、善良的巴尔塔 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 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 的复杂性。 角度2: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 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又 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已曲折生动; “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 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此外, 还可从“使主题更加丰富”“使环境更 具典型性”等角度去探究。)
对于第1种提问方式: (一句话、简明的语句分点)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常用答题模式: “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 (用主谓句) 例如: 五一节董师傅在校园内领小翠游湖。
(二)对于第2种提问方式: 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解题指导】
1、梳理小说的脉络,实际就是概括小说的情节发
(2011年江西卷)参考答案: 心动 → 紧张 → 惊恐 → 慌乱 → 失望 → 轻松
﹢ 或者:①刚看到绿色小包时,很心动;②当准备 靠近小包时,心里一阵紧张;③但走了两步,觉 得惊恐;④发现别人捡走小包后,开始心里一阵 慌乱;⑤不久又站在原地发呆、失望;⑥最后如 释重负,变得轻松。
1、通览全文,讲出故事梗概
展过程。
2、梳理小说的脉络,可从情节发展角度、人物角
度、线索角度以及时间空间角度等几个方面考虑。
3、要做到:①情节发展前后环节清楚。
②舍去细节概括情节。
③语言简洁明了。
情 节 复 述
梳理本篇小说的脉络,可以从如下角度去进行: (1)情节角度。看本文事件发展:沧州遇故 人——密谋害林冲——买刀寻仇人——看守草 料场——夜宿山神庙——血溅山神庙。 (2)人物角度。看主人公心理变化:沧州遇 故 忍辱苟安——买刀寻仇 怒火中烧——接管 草料场 随遇而安——血溅山神庙 奋起反抗。 (3)事发空间变化角度。沧州遇故人——酒 店密谋害林冲——接管草料场——山神庙杀仇 人
近几年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试题 ★ 常见题型: 一、情节概括题 二、情节鉴赏题
三、情节探究题
考点一、把握故事情节
• 情节类的具体题目类型
• 1、情节梳理概括: •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 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 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 面); • 2、情节鉴赏: • ②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 ③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 • 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 用; • 3 情节探究: • 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 ⑥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作业2: 《曹操献刀》中安排曹操逃亡途中 杀死吕氏一家这个情节,有什么作 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角度 谈谈你的见解。
• (2)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 层次清晰。
•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 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 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 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 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 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 题型: • (1)关于某个情节设置或安排的 处理,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例:(2011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 个奇特的下午》【〖哥伦比亚〗加卡列 尔· 加西亚· 马尔克斯】》) 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 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 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角度 谈谈你的见解
• 文章因情节而生动,古人说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就 是情节的重要影响,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来学习小说中的情节 类试题。
最短的荒诞小说: • 有一个面包走在街上,它觉得自己很饿, 就把自己吃了。
世界最短科幻小说: • 最后一个地球人坐在家里,突然响起了 敲门声„„
小说的考点
合肥168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考点一、小说的情节结构
•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 表现主旨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 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 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 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一般 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 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 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梳理、概述故事情节 教学目标: 1、熟悉小说情节概括的高考题型。 2、掌握小说情节概括的方法。
1、关于情节的概括题型
一、高考试题常见提问方式:
1、(一句话、简明的语句分点)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4、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5、简要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考查概括小说局 部情节的能力)
2011年大阅读比较
题号 分值 2011年考查内容 11 5 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12 5 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13 7 对小说中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赏析句子并分析其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14 8 小说的结尾部分安排有什么作用

小说的考点
考点一、把握故事情节
考点二、概括主题内容 考点三、理解小说标题 考点四、注意环境描写 考点五、揣摩人物形象 考点六、品味语言特色 考点七、分析写作技巧
2009、2010年大阅读回顾
题号 分值 2009年考查内容 11 4 概括故事情节; 12 7 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13 6 分析表现手法; 14 8 探究小说意蕴。 题号 分值 2010年考查内容 11 5 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12 6 景物特点及作用; 13 6 拟题并说明理由; 14 8 评价小说内容。
练习:梳理课文,写一个情节提纲(主要概括 朱老巩为护钟和地主冯兰池的矛盾斗争)。
• 1.矛盾起因:地主冯兰池要砸掉古钟; • 2.矛盾发展:朱老巩决心拼死护钟; • 3.矛盾再发展:朱老巩、严老祥和冯兰 池在钟前的激烈斗争; • 4.矛盾高潮:朱老巩中调虎离山之计, 护钟行动失败; • 5.结局:朱老巩含恨离世。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结尾 作用的个性化探究。 【错答举例】这样安排的作用一是使巴 尔塔的性格有了多侧面的表现;二是使 主题表达更深刻、更丰富。 【病因诊断】有见解而无阐释,缺乏深 度分析。 【解题指津】可以从情节波澜起伏的角 度,从人物形象或性格心理的影响和塑 造的角度,从主题的表达与深化的角度, 从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角度等方面,结 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有个性和创意的 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阐述。
•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 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 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对情节安排的评价
• 1、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
• 故事梗概:明朝时,名妓女苏三和吏部尚书之 子王景隆结识,改名玉堂春,誓偕白首。王景 隆在妓院被老鸨诈尽钱财后轰出,苏三私赠银 两,使回南京。王景隆走后,老鸨把苏三骗卖 给山西商人沈洪作妾。沈妻与人私通,毒死沈 洪,反诬告苏三。县官受贿,判苏三死罪。解 差崇公道提解苏三自洪洞去太原复审。途中苏 三诉说自身的遭遇,崇公道加以劝慰并当亲人 对待,由此苏三推翻了曾在受刑之时说出的 “洪洞县中无好人”的说法。后王景隆考取官 员,回山西巡视,反了苏三冤案,喜结成亲。
《祝福》 情节——内容————
• • • • • •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祥林嫂凄然死去 祥林嫂初到鲁镇 祥林嫂被迫改嫁 祥林嫂再到鲁镇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顺序
倒 叙
(四)对于第5种提问方式:简要概括人物的 心理变化过程。(考查概括小说局部情节的 能力) 【解题指导】: 考查概括小说局部情节的能力。 1、这种题型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2、要抓住小说文本中相对应的内容来筛选、 分析、概括。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 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 矛盾冲突; • ②把握分析情节是手段,而不是小说鉴 赏的目的,是为提供环境、展现人物以 及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
探讨:本文“开合有度、曲折有致”的情节, 对刻画玉堂春的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吗?请结 合相关情节谈谈你的见解。 本文通过曲折的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1)玉堂春心系王三,重逢后助王三回家,表 现出她虽身在风尘之中,却多情坚贞。 (2)玉堂春设计与王三庙里相见和用钱财偷偷 资助他,以及巧令苏淮和一秤金立下赎身文书, 可见她是一位有智慧有勇气的女子。 (3)玉堂春当街叫屈开骂,反映她泼辣的一面。
1、整体把握,概括情节,补充以下内容。
• • • • 一、三姐情伤,金哥仗义试真情。 二、 , 。 三、誓偕白首,玉堂春叫屈开骂。 四、 , 。
夫妻相聚
玉姐巧计助情郎
痛斥身世
玉姐施计立文书
概括故事情节
• 2、课文开合有度,曲折有致,请按事情的 发展顺序概括情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