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情节复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情节课件(共21张PPT)

3.这篇小说的叙事视角发生了变化,由拍摄视频的年轻 人转变为闸口老汉,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一叙事安排产生 了什么样的效果。(6分)
①(技巧本身)以视频拍摄者的视角叙事,借助旁观者的视角,到闸口 老汉的人物视角转换,使得叙事更加灵活多样,使得作品的表现更有张 力。②(情节上),是内容上的自然衔接,由设置悬念到解开答案,为 后文的老汉袒露心迹做铺垫,前后呼应,使得结构圆融完整;③(人物 上)以闸口老汉的视角讲述留在坝上的原因,更能突显老汉淡泊名利、 热爱家乡、善良热心的形象;④(主题上)赞美了老汉淡泊名利、热爱 家乡、善良热心,体现出他对故乡的浓浓深情。也反映了人们对过去的 怀念,对“自在生活”的渴求。⑤(读者)能够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 阅读兴趣。(答对一点给2分,三点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完成课时作业 对应练习
谢谢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小说有意制造拍摄视频的年轻人与闸口老汉
的“矛盾”,以小见大,表现代际观念的冲突。
表达技巧作
用 B. 闸口老汉引发热度并不令人意外,这反映了人们对过去
的怀念,对“自在生活”的渴求。情节作用 C. 煎饼摊成为网
红“打卡地”,客人突然增多又突然消失,展现了人们网络生活
的突出特点。情节作用
D.文章结尾,情景交融,静谧美好的乡村让老汉内心安定,体现 出他对故乡的浓浓深情。 结尾技巧及作用
C【解析】“展现了人们网络生活的突出特点”错误,煎饼摊 客人的突然消失,是由于打工返城,并非“网络生活”的特 点
2.下列选项中,对第⑤段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人物塑造上,使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揭示了人物心理,
⑦ 闸口逐渐隐匿在暮色中,天光黯淡之后,野地里的小动 物消停了,远处的屋顶开始模糊,稀稀拉拉的路灯亮了起来。 一阵疲倦席上来,饥饿的感觉像是一个号令,催促他别忘记 回家的路。他有条不紊地收拾摊子。他直起腰的时候,右手 习惯地握成拳,在腰上捶几下,坐上三轮。三轮链条转动的 时候各着了挡板,咯吱咯吱地响。路两旁刚刚饱受霜打的乌 青的树,沉寂的灰色沟渠,以及余晖消逝的褐色天边,一切 那么熟悉而安稳。看到沉寂的村子里有零星的灯光,看到自 家的房子了,他会踏踏实实地躺平,在暗夜里长出一口气, 他感觉笃定而心安,良夜尽头,温柔的黎明在等候。(摘编自 《人民文学》,2021年9月期)
《小说情节复习》课堂课件PPT(29张)-优秀课件

情节安排的特点 1.贯穿全文的线索: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2.就全文看:(1)一波三折式(2)欲扬先抑式 (3)倒叙式 3.就开头结尾看:(4)首尾呼应式 4.就开头看: (5)设疑法(悬念法)(6)写景法 5.就结局看: (7)出人意料的结局(欧·亨利式的结尾) (8)令人伤感的悲剧的结局(悲剧式结局) (9)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的结局(喜剧式结局) (10)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的结局
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
悦之感。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读者或效果角度)
B.主题上,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 映出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10)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结局
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二)情节作用题 常见提问方式: ①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三)情节探究题
• 2013新课标卷⑷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 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 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看法?(8分)
•
《小说情节复习 》 课堂课件PPT (29张)-精品课件ppt(完美版)
• ⑵故事较复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 交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 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贯通。
情节概括题知识储备
赏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安排
• 1.小说的情节结构 一般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2.情节安排的基本手法 • 叙述的人称——第一、二、三人称(我你他) • 叙述的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A.情节安排上,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 波澜。
B.技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 又
2025高考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小说:小说的情节与结构

2025一轮复-文学类文本小说:小说的情节与结构【考点梳理】【情节结构手法】一、整体(一)一波三折式:一般用于全篇,多次横生波折,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二)首尾呼应式:一般用于全篇,开头与结尾有情节的照应使结构紧密、完整。
(三)抑扬式:一般用于全篇,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造成落差,使人物特征更鲜明突出,形象更丰满,增加文章波澜曲折之美和吸引力(四)线索1.定义小说的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也是结构全文的脉络,其目的是用来贯穿全文情节,把全文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因此它与结构或层次、情节一道成为作品谋篇布局的重要环节。
2.类型线索的类型主要通过情节与场景,以及所有选材或组织的材料等来反映。
具体在作品中,通常会以人物、事物、事件、地点、时间、感情流动的状况等来分类。
3.结构(1)单线型结构这类作品的情节单纯,线索明晰,自始至终都是围绕中心人物展开情节,这是最简单也最常用的一种线型结构。
尤其因为篇幅短小,常用于中、短篇小说中,甚至长篇小说用得也相对较多。
从人物上说,这种结构一般有一两个主要人物;从情节安排上也只有一条线索。
情节的发展过程是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直至尾声,链条式展开,环环相扣。
(2)双线型结构构成小说情节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
如小说《药》中的“双线”——革命者夏瑜的英勇斗争(暗线)与华老栓一家的悲惨遭遇(明线),由“人血馒头”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3)多线型结构多线型结构是三条以上线索互相交叉、盘根错节构成的一种结构。
其特点是作品中需独自表现的相对平列的人物众多,或是各自代表着一种势力,但又不可或缺。
如《水浒传》中的108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是有的人物是随故事情节的发展交织出现的,而省略了部分章节。
这种结构一般比较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
不过,虽然几条线索看似无缘,但最终都会因围绕主题思想的要求而走到一起,或是集中于矛盾冲突的爆发,最终的结局往往都会联系在一起。
高三一轮复习小说情节专题复习PPT精品课件

(2)令人感伤的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令人欢喜的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的喜剧结局能够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 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符合人们阅读的心理预期,容易 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 追求。
2018年全国三卷《微纪元》:分析先行者心理变化过程
着陆前,心情复杂纠结;着陆后,濒临崩溃;意识到画面并非虚拟, 重燃希望。
◎答题模板 模板一:主人公在……时候,在……地点,做了……事情。 模板二: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 模板三: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④……。
•
8.只要我们用心去聆听,用情去触摸 ,你终 会感受 到生命 的鲜活 ,人性 的光辉 ,智慧 的温暖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能准确 、有感 情的朗 读诗歌 ,领会 丰富的 内涵, 体会诗 作蕴涵 的思想 感情。
•
4.开篇写 湘君眺 望洞庭 ,盼望 湘夫人 飘然而 降,却 始终不 见,因 而心中 充满愁 思。续 写沅湘 秋景, 秋风扬 波拂叶 ,画面 壮阔而 凄清。
•
5.以景物 衬托情 思,以 幻境刻 画心理 ,尤其 动人。 凄清、 冷落的 景色, 衬托出 人物的 惆怅、 幽怨之 情,并 为全诗 定下了 哀怨不 已的感 情基调 。
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 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 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复习:分析小说的情节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复习:分析小说的情节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为了备考高考语文,阅读小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复习环节,而分析小说情节则是其中的重点。
掌握了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还能够提高分析能力和阅读能力。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复习——分析小说的情节。
一、情节的含义与重要性情节是小说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是精神活动与事件的总和。
小说情节是对毕生经历和成果的高度浓缩,它能够传达出作者的深刻思想,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因此,分析小说情节是读懂和领悟小说内涵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1.了解小说的整体结构在分析小说情节前,要首先了解整个小说的结构,包括小说的主题、情节线、名字、人物等。
了解整个小说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情节,理解小说的故事脉络。
2.把握小说的关键事件小说中的事件可以分为主线和次线,而主线的发展就是小说的情节发展。
因此,要把握小说中的关键事件,理解事件发展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事件背后反映的作者思想。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情节的铺陈往往是由人物行为所推动的。
因此,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他们的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心理,进而分析情节的发展。
4.体会小说的情感倾向情感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情节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在分析小说情节时,要体会小说的情感倾向,理解小说所表达的情感要素,从中分析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三、情节分析练习题及答案1.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命运极其坎坷,同时,故事情节也充满着阴暗的色彩。
请问,这个小说的情节由哪些元素构成?答案:这个小说的情节由祥子的悲惨命运、社会不公、人性的扭曲、毒瘤般的环境等元素构成。
2.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相识之初,他们对彼此都有很大的偏见,而经过一系列事件之后,他们的关系得到了转变。
请问,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伊丽莎白和达西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有哪些变化?答案: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伊丽莎白变得更加成熟,思想更加开放,胆识更加豁达,而达西则表现出更多对爱情的态度和情感,逐渐摆脱了高傲自大的心态。
【小说复习1】情节(黄2013)

文学类阅读: 文体:小说、散文 考查内容:分析 鉴赏 探究 实用类阅读: 文体:传记、新闻 考查内容:分析 鉴赏 探究
明确考试方向:阅读二选一
树立规范答题意识
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要树立:
1.文体意识
2.整体意识
现代文阅读的设题,不论是有关 内容的,还是有关结构的,或者是有关
表现手法的,都是着眼于彰显文章主旨,
或者从着眼于表现文章主旨思想的作用
和好处的角度而设计的问题。
3.文本意识
打破现代文阅读的神秘感, “答案就在 原文中” 。要有“瓮中捉鳖”的信念。 如果答题时,不是以文章词句为基础筛 选作者的观点,而是写出通常人们认为的正 确观点,失分就不在少数。 要坚持把词语置于其语言环境中去考察; 同时要尽量用原文中的话或稍加修饰的概括 的话作答。
考纲要求:
2012、2013年《考散文、诗歌、戏剧等文
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
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
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 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 神。
小说de阅读
【答案】(2)(6分) ①具有善良、温婉等传统的女性美;②有责任心,做事认真;③对人生抱有美好 的向往和期待。 【考点】考查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思路分析】人物形象的答题格式是:性格+身份
【答案】(3)(6分)①通过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并置,凸显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②通 过牛与孕妇之间的亲昵行为,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温馨和谐;③通过牛的形像描述,反衬孕妇 作为人具有的能动性和理性的追求。 【考点】考查小说的构思 【解析】文中写了和牛有关的三个场面:怀孕的牛,牛与孕妇的亲昵,牛的形象描绘。这三个场景 都有孕妇在场。考生可从二者的关系中发现牛对表现孕妇性格的作用。
小说专题复习情节教案

小说专题复习情节教案教案标题:小说专题复习情节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小说情节,提高学生对于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情节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2. 分析小说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说情节的创作和改编。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小说教材、复习材料、教学投影仪、白板、彩色笔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一段小说情节的片段,引起学生对小说情节的兴趣。
2. 学生回答问题或发表自己对于小说情节的看法。
二、复习小说情节的基本要素(10分钟)1. 教师通过教学投影仪或白板展示小说情节的基本要素,如主要人物、时间地点、起承转合等。
2.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回顾和总结所学的小说情节的基本要素。
三、分析小说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15分钟)1. 教师通过教学投影仪或白板展示小说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的例子,并解释其作用和意义。
2.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自己阅读过的小说中的发展和转折点,并解释其作用和意义。
3. 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说情节的创作和改编(20分钟)1. 教师给学生一段简短的情节描述,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小说情节要素和发展转折点的知识,进行创作和改编。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头脑风暴,确定自己的创作方向和主题。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并互相评价。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的不足和进步之处。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小说,进行情节的分析和改编。
2. 学生可以用创作的方式,将自己的故事情节写成小说或绘制成漫画。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互相评价和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高考语文《小说情节》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小说情节》专题复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泥湾侯发山直到父亲去世,我才解开他身上所有的谜。
我刚刚懂事的时候,曾问过父亲:“大,我的爷爷奶奶呢,我怎么没见过他们?”父亲说:“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
”父亲说这话的时候,面无表情,冷冰冰的,吓得我以后再也不敢提这个话题了。
事实上,父亲不是没有见过爷爷奶奶,而是他没有印象了。
我曾悄悄地问过母亲。
母亲说她也不知道父亲的底细,父亲是“流浪”到她们村的,只说自己是个孤儿。
后来,我查了查资料,父亲是1961年来的。
当时,好多人缺吃少穿,四处流浪,父亲所说的话应该属实。
我所在的村子是米脂的一个小山村,有的是土地,只要不惜力气,便饿不死人。
父亲可能是奔着这个来的。
他当时20岁,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
姥爷家没有男孩,看他老实、勤快,便收留了他。
三年后,跟与他年龄相仿的母亲成婚,算是入赘。
我出生后,依照入赘的习俗,姓氏随母。
后来搞运动,父亲因为是外来人口且身份不明成了批斗对象,说他是国民党特务,也有说他是苏联特务的,经常被喊来叫去。
他每次回来,身上少不了带着伤疤。
母亲忍不住哭哭啼啼,他就瞪母亲:“哭啥哭!我还没死呢!”母亲不哭了,却还是不住地抹眼泪。
有一天,那些批斗父亲的人来抄家,从家里的地窖中找到一个保存完好的箱子,打开箱子,里边有一个小包裹——他们以为“铁证如山”,没想到打开包裹,竟是两张烈士证书,一张是爷爷的,一张是奶奶的!至此,大家才知道,我的父亲是烈士的遗孤,我的爷爷和奶奶在抗战中牺牲了。
当时,我已经上初中,不是一般的懂事,我想知道更多的真相,也想为父亲讨个公道。
父亲没好气地对我说:“战场上死的人多着呢,有的连个后代都没有,他们找谁说去?”说实话,我不只是想为父亲要个待遇,也想为母亲、为我讨点好处,看到父亲如此固执,我便死了心。
得知父亲的身份后,村里人才对他另眼相看,不再找他的茬儿。
父亲难得“清闲”,一心一意地开垦荒地,除了下雨、落雪,他都在山上的旮旯角落忙活,这里扒扒,那里垒垒,捡出石头,拔掉杂草,都给弄出大小不等、规则不一的地来。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情节梳理

关联教材:《祝福》的情节结构模式是摇摆式结构
2.外国小说模式
常见模式
内涵解读
“延迟”式 结构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 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 结构张力
“突转”式 在结尾处情节突然向相反的方向转变,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
(欧·亨利式) 都出人意料,但由于前面的情节早已埋下伏笔,因而一切又都在情
1.划分文章的层次,注意抓住文中表明情节变化的标志性词语,先概 括小说情节,再挖掘每一情节背后隐含的人物心理活动。
高考考点一 小说情节鉴赏之 梳理小说情节
知识必备
小说文本阅读的高考命题与解题思维围绕“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四个关键 词进行,因此,需要掌握以下“必备知识”: 一、小说四要素 1.人物
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真人为原型,综合其他人的一些 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 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 人物,作者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反映社会生活。 2.故事情节
答案呈现
答案启示
祥林嫂一生的轨迹如下: ①时间在变化,情节在发展,根据时间,抓住
外逃帮佣,初到鲁镇——被人劫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梳理情节
回,被迫改嫁——丧夫失子,再到 ②时间变化了,地点也在变化,抓住场面的变
鲁镇——捐献门槛,未能赎罪—— 化来梳理情节
逐出鲁家,沦为乞丐——祝福之夜, ③概括时可以采用“某人+某事”的答题模式
的脉络。
题干中有“情节”“脉络”“思路 ”和“梳理”“概括”“分析”等 字样
题干问法
小说复习情节结构-2023年高考语文小说复习专题课件

——情节结构(以《祝福》为例)
命题角度一 情节
“情节概括”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这类试题往往立足全文设题,考查对全文的故事情节的概括。
题型一:概括小说情节
知识储备:①情节的运行方式/小说的基本结构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②情节切换:是否发生转折(或意外)要做到:①情节发展前后环节清楚。 ②舍去细节概括情节。 ③语言简洁明了。
思考:《祝福》从什么角度来叙述故事?有何作用?问题本质:
情节叙事手法的作用
情节结构手法
类别
释义
作用
悬念
设疑、设置悬念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
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伏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提示或暗示。
思考:《祝福》用倒叙的方式来叙述有什么作用? 问题本质:
参考答案:
1.情节安排上,把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有一定吸引力。
3.主题上,先写祥林嫂在祝福中死去,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更突出(或深化了、升华了)反封建主题。
2、人物塑造上,先写祥林嫂在祝福中死去,更能突出人物的悲惨命运。
类别
优点、作用
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第一人称的作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进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第二人称的作用:这种写法像是“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读时令人倍感亲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一句话概括本选段的故事情节
玉堂春帮助王顺卿成功返乡, 并设计换回自由身。
红旗谱
练习:划分段落概括大意,感受朱 老巩的英雄壮举。
• 第一部分(1)冯兰池要砸古钟。交代了故 事的起因、地点。 • 第二部分(中间部分)朱老巩护钟。 • 其中包括:准备护钟、舍命护钟、护钟失 败三个层次。 • 第三部分(最后六节)朱老巩含恨去世。
示例: 角度1:使人物形象更丰满。醉酒的行 为使读者对勤劳、质朴、善良的巴尔塔 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 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 的复杂性。 角度2: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 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又 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已曲折生动; “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 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此外, 还可从“使主题更加丰富”“使环境更 具典型性”等角度去探究。)
对于第1种提问方式: (一句话、简明的语句分点)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常用答题模式: “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 (用主谓句) 例如: 五一节董师傅在校园内领小翠游湖。
(二)对于第2种提问方式: 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解题指导】
1、梳理小说的脉络,实际就是概括小说的情节发
(2011年江西卷)参考答案: 心动 → 紧张 → 惊恐 → 慌乱 → 失望 → 轻松
﹢ 或者:①刚看到绿色小包时,很心动;②当准备 靠近小包时,心里一阵紧张;③但走了两步,觉 得惊恐;④发现别人捡走小包后,开始心里一阵 慌乱;⑤不久又站在原地发呆、失望;⑥最后如 释重负,变得轻松。
1、通览全文,讲出故事梗概
展过程。
2、梳理小说的脉络,可从情节发展角度、人物角
度、线索角度以及时间空间角度等几个方面考虑。
3、要做到:①情节发展前后环节清楚。
②舍去细节概括情节。
③语言简洁明了。
情 节 复 述
梳理本篇小说的脉络,可以从如下角度去进行: (1)情节角度。看本文事件发展:沧州遇故 人——密谋害林冲——买刀寻仇人——看守草 料场——夜宿山神庙——血溅山神庙。 (2)人物角度。看主人公心理变化:沧州遇 故 忍辱苟安——买刀寻仇 怒火中烧——接管 草料场 随遇而安——血溅山神庙 奋起反抗。 (3)事发空间变化角度。沧州遇故人——酒 店密谋害林冲——接管草料场——山神庙杀仇 人
近几年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试题 ★ 常见题型: 一、情节概括题 二、情节鉴赏题
三、情节探究题
考点一、把握故事情节
• 情节类的具体题目类型
• 1、情节梳理概括: •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 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 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 面); • 2、情节鉴赏: • ②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 ③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 • 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 用; • 3 情节探究: • 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 ⑥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作业2: 《曹操献刀》中安排曹操逃亡途中 杀死吕氏一家这个情节,有什么作 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角度 谈谈你的见解。
• (2)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 层次清晰。
•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 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 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 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 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 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 题型: • (1)关于某个情节设置或安排的 处理,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例:(2011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 个奇特的下午》【〖哥伦比亚〗加卡列 尔· 加西亚· 马尔克斯】》) 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 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 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角度 谈谈你的见解
• 文章因情节而生动,古人说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就 是情节的重要影响,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来学习小说中的情节 类试题。
最短的荒诞小说: • 有一个面包走在街上,它觉得自己很饿, 就把自己吃了。
世界最短科幻小说: • 最后一个地球人坐在家里,突然响起了 敲门声„„
小说的考点
合肥168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考点一、小说的情节结构
•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 表现主旨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 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 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 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一般 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 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 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梳理、概述故事情节 教学目标: 1、熟悉小说情节概括的高考题型。 2、掌握小说情节概括的方法。
1、关于情节的概括题型
一、高考试题常见提问方式:
1、(一句话、简明的语句分点)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4、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5、简要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考查概括小说局 部情节的能力)
2011年大阅读比较
题号 分值 2011年考查内容 11 5 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12 5 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13 7 对小说中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赏析句子并分析其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14 8 小说的结尾部分安排有什么作用
√
小说的考点
考点一、把握故事情节
考点二、概括主题内容 考点三、理解小说标题 考点四、注意环境描写 考点五、揣摩人物形象 考点六、品味语言特色 考点七、分析写作技巧
2009、2010年大阅读回顾
题号 分值 2009年考查内容 11 4 概括故事情节; 12 7 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13 6 分析表现手法; 14 8 探究小说意蕴。 题号 分值 2010年考查内容 11 5 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12 6 景物特点及作用; 13 6 拟题并说明理由; 14 8 评价小说内容。
练习:梳理课文,写一个情节提纲(主要概括 朱老巩为护钟和地主冯兰池的矛盾斗争)。
• 1.矛盾起因:地主冯兰池要砸掉古钟; • 2.矛盾发展:朱老巩决心拼死护钟; • 3.矛盾再发展:朱老巩、严老祥和冯兰 池在钟前的激烈斗争; • 4.矛盾高潮:朱老巩中调虎离山之计, 护钟行动失败; • 5.结局:朱老巩含恨离世。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结尾 作用的个性化探究。 【错答举例】这样安排的作用一是使巴 尔塔的性格有了多侧面的表现;二是使 主题表达更深刻、更丰富。 【病因诊断】有见解而无阐释,缺乏深 度分析。 【解题指津】可以从情节波澜起伏的角 度,从人物形象或性格心理的影响和塑 造的角度,从主题的表达与深化的角度, 从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角度等方面,结 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提出有个性和创意的 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阐述。
•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 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 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对情节安排的评价
• 1、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
• 故事梗概:明朝时,名妓女苏三和吏部尚书之 子王景隆结识,改名玉堂春,誓偕白首。王景 隆在妓院被老鸨诈尽钱财后轰出,苏三私赠银 两,使回南京。王景隆走后,老鸨把苏三骗卖 给山西商人沈洪作妾。沈妻与人私通,毒死沈 洪,反诬告苏三。县官受贿,判苏三死罪。解 差崇公道提解苏三自洪洞去太原复审。途中苏 三诉说自身的遭遇,崇公道加以劝慰并当亲人 对待,由此苏三推翻了曾在受刑之时说出的 “洪洞县中无好人”的说法。后王景隆考取官 员,回山西巡视,反了苏三冤案,喜结成亲。
《祝福》 情节——内容————
• • • • • •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祥林嫂凄然死去 祥林嫂初到鲁镇 祥林嫂被迫改嫁 祥林嫂再到鲁镇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顺序
倒 叙
(四)对于第5种提问方式:简要概括人物的 心理变化过程。(考查概括小说局部情节的 能力) 【解题指导】: 考查概括小说局部情节的能力。 1、这种题型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2、要抓住小说文本中相对应的内容来筛选、 分析、概括。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 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 矛盾冲突; • ②把握分析情节是手段,而不是小说鉴 赏的目的,是为提供环境、展现人物以 及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
探讨:本文“开合有度、曲折有致”的情节, 对刻画玉堂春的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吗?请结 合相关情节谈谈你的见解。 本文通过曲折的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1)玉堂春心系王三,重逢后助王三回家,表 现出她虽身在风尘之中,却多情坚贞。 (2)玉堂春设计与王三庙里相见和用钱财偷偷 资助他,以及巧令苏淮和一秤金立下赎身文书, 可见她是一位有智慧有勇气的女子。 (3)玉堂春当街叫屈开骂,反映她泼辣的一面。
1、整体把握,概括情节,补充以下内容。
• • • • 一、三姐情伤,金哥仗义试真情。 二、 , 。 三、誓偕白首,玉堂春叫屈开骂。 四、 , 。
夫妻相聚
玉姐巧计助情郎
痛斥身世
玉姐施计立文书
概括故事情节
• 2、课文开合有度,曲折有致,请按事情的 发展顺序概括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