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整理

合集下载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2)经济学研究途径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

(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

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银行考试--关于公共政策知识的整理归纳

银行考试--关于公共政策知识的整理归纳

关于公共政策知识的整理归纳一、公共政策的性质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当局,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要,所选择的行动方案。

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理解公共政策的特质为:(1)公共政策乃是公共权威当局所进行的活动。

所谓公共权威当局是指对公民个人的行动或私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的行为具有治制权和合法权的机构。

(2)公共政策的选择行动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

一般而言,一项公共政策有一个或一组特定的目标;有一个基本的方针;有一条选定的行动路线或方案。

(3)公共政策是问题导向的。

公共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

(4)公共政策包括了公共权威当局的作为或不作为的行动。

公共政策既包括政府机关“积极”采取行动纲领,对社会生活进行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也包括政府的不行动或不作为。

公共政策的类型(1)管制性政策。

这种政策类型是指政府设定一致性的管制规划和规范,以指导政府机关和标的团体)从事某种活动和处理不同利益的政策。

例如,污染管制政策、交通管制政策、外汇管制政策、出入境管制政策等。

(2)自我管制的政策。

这是指政府并未设定严格的、一致性的管制规划和规范,而仅仅设定原则性的游戏规则,由各政府机关和标的团体自行决定采取何种行动,而政府不加干预的政策类型。

(3)分配性政策。

指政策将利益、服务和成本,义务分配给不同的政府机关和标的团体享受和承担的政策。

如社会福利政策、教育政策、财政补助政策等。

(4)重分配性政策。

指政府将某一标的团体的利益或义务,转移给另一标的团体享受或承担的政策。

如个人收入累进所得税基本上就是对于富有阶层的财产通过累进税率的征收,转移给贫困阶层,以缩小贫富的差距。

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1、政策问题的性质所谓的政策问题,就是经由政策制定者(或分析者)认定,进入政府议程而欲加以解决的公共问题。

当代政府所遇到的治理或政策问题,其性质是复杂的,在范围上亦日益广泛。

依政策分析学家邓恩(Dunn,1994,140--141)的看法,当代的政策问题的性质有下列特性:(1)互赖性(Interdependence)。

2023年公共政策整理

2023年公共政策整理

2023年公共政策整理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措施和行动计划,是政府为民众谋利益、解决矛盾、促进社会进步的工具。

2023年,面对繁荣多元的社会和经济形势,公共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整理2023年的公共政策。

一、经济政策:1.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投资和消费力度,促进经济增长。

2.推动新产业发展,促进数字经济、生物科技和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3.加强对外贸易政策,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实现进出口平衡。

4.完善金融监管机制,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二、社会政策:5.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水平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6.加大医疗卫生投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7.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保障水平。

8.推进农村改革,扶持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三、环境政策:9.实施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能源结构转型,降低碳排放。

10.加强生态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治理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

11.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城市政策:12.加强城市规划,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

13.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14.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水平,提升城市竞争力。

五、就业政策:15.加强就业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就业质量提升。

16.推动创业创新,提供更多创业政策支持,促进就业增长。

17.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劳动者权益保障,实现就业稳定。

六、教育政策:18.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19.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育教学条件。

20.推动教育改革,建设现代教育体系,提高教育公平。

七、医疗卫生政策:21.加大医疗资源投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健康。

22.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效率。

23.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促进医疗卫生均衡发展。

整理讲义-公共政策

整理讲义-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学讲义题目一:公共政策的功能(具体政策说明)一、导向功能导向功能,即指公共政策通过其所具有的特定的强制性的规范,具有对社会公众的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引导作用。

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机构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发的社会公共问题所做出的对社会公众行为的规定和准则,而这一规定和准则不仅是社会公众必须执行和遵守的,而且,由于公共政策的目标本身相对于将发生的行为而言是预设的,具有超前性,从而,通过这一公共政策的强制执行和遵守,将社会公众和社会的发展导向预定的目标。

这样,公共政策为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行动确定了方向,“使整个社会生活由复杂的、多面的、相互冲突、漫无目的行为,能有效地纳入到统一的明确的目标上来,使之按既定的目标有序前进”。

可以说,公共政策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生活的有序化主要依赖于各种社会公共政策的合理制定与实施,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也离不开公共政策。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受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公共政策的影响,没有公共政策的引导,就没有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政策导向功能是指政策引导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朝着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政策导向功能所包含的内容:a、规定目标确定方向。

b、教育指导、统一认识、协调行动、因势利导。

例如先富带动后富政策。

二、控制功能政策的控制功能是指政策对社会总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起到制约或促进作用。

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

典型的例子是计划生育政策.三、协调功能协调功能,即指公共政策对包含于社会公共问题中的各种利益矛盾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社会的人总是活生生的人,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并相应组成为不同的利益集团。

而不同个人以及不同利益集团之间总要发生这样那样的利益冲突,而当这些利益冲突所引发的矛盾成为一个社会普遍的公共的问题时,就必须要靠公共权威通过一定的手段来调节,而公共政策就是一个调节公共问题所包含的利益矛盾的一个有效手段.因为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总是要考虑人们的公共利益,它所解决的政策问题本身是公共性的。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2)经济学研究途径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

(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

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完整版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整理

完整版公共政策分析陈庆云整理

第一章导论:公共政策第一节公共政策的本质一、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1、伍德罗。

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有政治家,既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这个定义对政策内容规定得太窄,并受到政治与行政二元论的影响。

)2、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这个定义侧重于公共政策的价值分配功能,但对价值可以有广义的理解)3、拉斯韦尔与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这个定义强调了政策作为一种以特定目标为取向的行动计划,以及与一般计划的区别,但内涵过于笼统。

)4、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这个定义强调了政策的表现形式,特别提出了“不做n的形式,但它没有严格地指出政府要做的事情与决定做的事情之间存在的偏差。

)5、詹姆斯。

安德森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的一个由目的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有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事务采取的。

(这一定义强调公共政策是政府官员的活动过程,是政府实际做的事情而不是政府打算或将要做的事情,指出了公共政策的动态性和实证性。

但这种理解忽视了价值判断与政策方法的重要性,尤其忽略了政策执行的重要性。

)6、国内学者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

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等。

(这个定义比较全面地指出了公共政策的表现方式,而且突出了它是一种行为规范。

但定义没有把公共政策的本质反映出来。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特征与功能,,一、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政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完整性;政策的过程具有完整性等•2、超前性政策是对未来的一种安排与指南,所以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3、层次性不同的主体制定的不同政策是有主次之分的•4、多样性由于政府职能管理内容的扩大,而引发的政策问题页涉及到诸多领域,从而变得多元化和复杂化.5、合法性政策体现着政府的行为,在法治国家,政府的行为必须依法而行.二、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1、导向功能政策的导向功能是指政策引导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朝着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整理公共政策4

整理公共政策4

第四章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逻辑流程1、划分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主要依据是是否参与并主导公共政策过程。

直接参与并主导公共政策的规划、制定、执行、评估与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称为公共政策的主体;把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政治问题及其发生作用的对象,即社会成员,称为公共政策的客体。

2、公共政策的主体:就是在特定政策环境中,能够把政策要求和政策支持综合、加工、改造、转化为政策产品的系统。

1)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的直接生产者,也就是那些获得法律授权,享有公共权威和公共资源,能够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并充当政策产品法定生产者的机关或职位(个人)。

直接主体主要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组织以及某些领袖人物。

2)间接主体:即那些虽不直接参与政策产品的生产,但由于获得了国家法律的保护或认可,能够通过压力、舆论等方式和渠道,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并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组织或个人。

间接主体主要有在野党、利益集团和选民。

3、公共政策的客体:即公共政策发生作用的对象,或者说,公共政策主体就那些问题制定政策。

从“事”(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人”(政策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个角度来认识政策客体。

4、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公共政策系统是一个内部职能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网络系统。

从结构的角度看,科学化、现代化的公共政策系统是由信息、咨询、决策、执行、评估、监控、反馈七个子系统所构成的社会巨系统。

5、公共政策的环境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过激环境三大子系统构成的。

公共政策系统的环境有三个特点:1)高度的复杂性(使公共政策的制定更为不确定);2)巨大的差异性(不同决策呈现不同的特点);3)历史变异性(需要决策适应时间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

6、国情与国策的关系,是公共政策系统与其环境的关系。

公共政策系统的主体只有以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经济、政治、文化、历史、自然、社会条件和国际环境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特点,特别是政治系统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性质、基本特征、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主要矛盾等综合情况,认真地分析系统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符合规律的基本国策和具体的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笔记整理

公共政策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政策的含义一、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1)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方面P3二、什么是公共政策(1)政策的含义P8三、全民公决:公共政策重要的表现形式四、公共政策的概念梳理五、公共政策的作用P11(1)导向功能(2)管制功能——积极性和消极性(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第二节“公共”概念透视一、公共物品P15特征表现: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灯塔效应”。

准公共物品。

二、公共职能P18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职能。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公共问题四、公共利益P19 含义。

基本标准——公共性、合理性、正当性、公平性五、公共权力P20 含义。

对私人权利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对公共权力而言,“法无授权即禁止”六、公共秩序七、公共治理P23第三节公共政策的分类一、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P24 含义二、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P25 含义。

再分配政策的缺点、包括……三、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理性政策P27 含义。

自我管制性政策——行业委员会四、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P27 含义。

五、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P29 含义第四节政府收入与政府支出一、政府收入P30税收收入(主要)、债务收入、国有企业运营收入、国有财产收入、行政司法收入、其他收入二、政府支出三、公共政策范围P33四、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P35五、政府支出相关理论瓦格纳法则、梯度渐进增长论、经济发展阶段论、非均衡增长理论、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财政幻觉假说、选举权扩大增长论、公共决策中的“排队”理论第五节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一、政府失灵P37含义。

缺点。

表现形式——政府内部性与政府扩张、政府寻租(缺点)、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政府俘获、决策失效、供给低效(原因)二、市场失灵P40含义。

原因——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外部负效应、信息不对称三、契约失灵四、志愿失灵p42 缺陷:慈善不足、非政府组织往往存在家长作风、非政府组织的业余性、非政府组织的局限性五、社会失灵P43(1)三大模型:公地悲剧、囚徒困境、集体行为的逻辑(2)群体非理性:邻避效应、从众效应、搭便车效应、旁观者效应、广场效应、马太效应、黑洞效应、暴民政治第二章政策分析第一节政策分析的基本含义一、政策分析的由来P53二、政策分析的含义P54 含义。

公共政策学七九章政策问题议程内容整理

公共政策学七九章政策问题议程内容整理

九章、公共政策执行一节、政策执行意义、特点和与模型一、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作用公共政策定义分为两类:琼斯等人和格斯顿等人。

336公共政策执行定义公共政策执行特点:导向实务能动权威公共政策执行地位和作用二、政策执行的研究路径的发展337(一)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的由上而下路径:向前推进策略古典行政理论它强调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分立性,偏重政策执行实务与个案研究创始者马克思韦伯主要代表人物艾伦威尔达斯基、杰佛利普雷斯曼自上而下政策执行研究路径的基本命题338 优点缺点(二)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的自下而上路径(20s70)339向后推进策略或草根路径自下而上政策执行研究路径的基本命题代表人物:理查德爱默尔本尼贺杰恩等优点340 缺点(三)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的整合路径(前两者的整合)341 福克斯自上而下单边主义自下而上多边主义莱斯特政策执行整合模式必须克服三项缺点:理论多元、限制性情景、欠缺积累形成代表人物:高金该模式包括的三个变量:因变量、自变量、中介变量施柏丽将腹肌运作类型分为四种类型342三、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模型该模型的内涵343四、基于西方经验的职称证希拉里模型六种理论模型:过程模型互适模型循环模型345 博弈模型系统模型综合模型二节、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执行力347一、政策执行机关特性:执行性服务性权威性法制性二、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348 1.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是政策执行的主体行为2.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是实行政策目标的重要保证 3. 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是塑造政府形象的重要途径349三、政策执行的资源和手段(一)公共政策执行的资源349 它包括1.物质资源2.人力资源3.信息资源4.权威资源5.制度资源(二)政策执行的手段1.行政手段2.法律保障3.经济手段4.思想政治教育手段5.技术手段四、政策执行力(一)政策执行力的概念辨析352(二)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1.执行者因素2.资源因素3.工具因素4.环境因素(三)政策执行力提升的机制创新353 1.优化公共决策机制2.创新政策执行的动力机制3.构建政策执行功能共享机制4.构建政策执行的利益均衡机制三节、政策执行过程与影响执行的主要因素354一、规范意义上的政策执行过程(一)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3551.加强政策认知2.政策执行计划3.进行物质准备4.做好组织准备5.主义制度配套(二)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3561.政策宣传2.政策试验它对于政策执行的必要性体现在357 它包括三个步骤358 3.政策全面推广(三)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1.政策执行监测2.政策执行再决策它包括的方面:359 政策执行作用和意义360二、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一)政策本身与政策执行1.政策的合理性2.政策的具体性3.政策的稳定性361(二)执行主体1.行政执行组织:结构合理、权责明确2.政策执行人员362:利益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因素、能力因素(三)政策对象政策对象具有的特点:1规定性2、受动性3主观差异性就政策对象哪些因素会影响政策执行:利益取向文化心理因素、文化教育程度(四)政策环境1.自然环境3632.社会环境:政治364、经济、文化四节、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一、什么是政策执行偏差定义364 它的表现形式二、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366(一)主观原因执行者素质缺陷、执行机构管理缺陷、政策执行的宣传缺陷(二)客观原因367政策问题、政策质量质量低的表现、政策环境、目标人群三、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矫正政策执行偏差包括3671.加强政策执行的成本-收益分析2.加强在此的认知力度3683.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4.加强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5.加强政策执行的制度创新五节、政策的无效执行与有效执行一、政策失灵与政策的无效执行政策失灵的类型369 多变因素的表现二、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以及机制(一)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369忠实、民主、法治、创新(二)政策有效执行的机制370:1.信息沟通机制 2.公民参与机制3.公共政策的激励、责任与监督机制三、政策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403七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三节.二公共政策的议程设定(一)政策议程的含义与类型291议程通常分为两类1系统议程2.政府议程政府议程的两种分法292(二)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1.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事件问题明朗严重、权威领导、住家预测性发动、正常、民主、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293 2. 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294(三)政策议程区里过程的模型1.外在创始模型2.动员模型3内在创始模型芭芭拉*尼尔森四阶段:议题确认议题采纳议题重要程度排序、议题持续约翰*金登:三源流模型296:问题、政策、政治流汇合政策窗口溢出现象中国学者提出者民主参与两个维度:关门、动员、内参、借力、上书、外压模式。

公共政策整理资料

公共政策整理资料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加粗的为重点)1.试述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2.什么是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答: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就是反映这一过程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概念集,如:政策系统、政策环境、公共问题等。

次级概念指的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性概念,如:政策类型的子概念(外交、国防、经济政策等)。

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如:系统分析、系统仿真决策等。

3.哪些类型的决策者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从哪些方面去研究公共决策行为?(参考P6)答:就行为取向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兼及一部分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公共性强的决策行为。

研究方面:公共政策、政策系统、政策过程。

4.古代中国政策研究为什么发达?(参考P24)答:究其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作用。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与路径1.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研究的多学科性?答:公共政策研究的一大特征就是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集中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认识论基础的多样性;第二,学科视角和分析路径上的多样性;第三,在操作层面或者说工具性方法的多样性。

2.简述公共政策研究中系统分析的内容与作用。

答:内容:从系统分析的内容来看,对公共政策系统的分析通常包括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政策系统的目标分析和政策系统的结构分析三个方面。

作用:(1)帮助政策分析人员从整体性的角度理解政策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政策系统加以较;(2)鼓励政策分析人员同时对政策系统的各子系统进行研究,促使政策分析人员注意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层次特点;(3)系统分析强调并突出对未知事物和状态的探索,使人们能够在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预测未来,不断开拓新的领域;(4)系统分析引导政策分析人员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善于转换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看待政策分析中的问题;(5)系统分析促使政策分析人员在考虑政策目标和解决问题所需的要求和条件时,也同时注意考虑协调、控制和贯彻执行等问题,并注意进行从目的到手段的全面调查。

2024公共政策考试小抄(最新整理)

2024公共政策考试小抄(最新整理)

一、名同说明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安排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干脆或者间接的确定作用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实力: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是一种法律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其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集权制:是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6、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7、公共政策监控系统:是指由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组成,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限制的机构。

8、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实行的广泛行动。

9、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须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10、因果理论:(1)把政策确定看成是一种假设;(2)把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实力。

11、管理理论:政策执行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因此,存在管理问题。

12、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13、系统理论:政策执行过程是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输出的过程。

14、演化理论:为政策过程中,都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因此,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15、浴盆模型: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在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三个阶段。

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更,类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二16、公共政策评价:依据肯定事实上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推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确定政策变更、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00318公共政策整理笔记

00318公共政策整理笔记

公共政策笔记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学科名称梳理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4)、决策科学的形成;(5)、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6)、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罗斯威尔。

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

德洛尔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第二节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1.《战国策》;2.《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例;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

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

(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

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2)经济学研究途径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

(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社会价值和资源(利益)的调整和重新分配。

政策不是针对一个人的,而是针对社会全体成员,或是针对一类人、一群人(某一社会阶级、阶层、集团、群体等).然而,社会却没有完全一致的价值和利益的存在,只有团体与个人的价值和利益存在。

第四章1、按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将公共决策体制分为分权制和集权制。

2、公共决策体制类型中独裁制包括宗教领袖型、君主亲政型、军人独裁型、法西斯制。

最高决策权归属于神的决策体制是神权制或君权制。

3、孔多赛标准的概念:选出在运用过半数规则的成对比较选择中击败所有人的候选人。

4、投票规则(1)全体一致规则定义:是指所有投票人都对某项表决的方案投赞成票,一致同意的规则。

在现实中,我们不难见到全体一致规则的例子,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形成决议时,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要中、美、俄、英、法五国同意。

特征:●一票否决●“帕累托最优”缺点:●决策成本过高●鼓励“策略行为”两种形式:讨价还价和弃权(2)过半数规则定义:是指对一项表决方案,需要超过二分之一的投票人赞同方才能通过的规则。

特征:●决策效率高●“少数服从多数”缺陷:●“多数剥削少数”●决策结果未必可靠●投票悖论第五章1、自愿型工具:家庭与社区、自愿型组织、市场强制型工具:规制、公共企业、直接提供混合型工具:信息与劝诫、补贴、产权拍卖、征税和用户收费2、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1)政策目标(2)工具的特性(3)工具应用的背景(4)以前的工具选择(5)意识形态第六章1、政策议程是指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公共政策精华整理

公共政策精华整理

公共政策试题库(1)单项选择100题(2)多项选择100题(3)填空100题(4)名词解释100题(5)简答50题(6)论述50题。

一、单项选择题(100题)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 B )A.勒纳 B.拉斯韦尔 C.德洛尔 D.马克思2. 研究者对政策过程进行_______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公共政策学才有可能产生。

( A )A.直接地或比较直接地 B.认真地、正确地 C.间接地 D.客观地3. 以下那部作品很可能是全世界最早的政策案例著作。

( D )A.《史记》 B.《吕氏春秋》 C.《论语》 D.《智囊补》4. 马克斯·韦伯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为( A )A.文化科学 B.文明科学 C.行为科学 D.经验科学5. 决策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A )A.决策活动 B.组织活动 C.政策执行活动 D.政策制定活动6.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 B )A.公共组织 B.公共政策 C.公共秩序 D.社会伦理7.以下哪个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

( A )A.理性主义 B.渐进主义 C.政治系统 D.精英主义8. “上下来去”模型所依据的哲学认识论是( B )A.逻辑实证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历史辩证法 D.理性主义9. 以下哪种研究是分析哪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政策主体的选择行为的,是怎样影响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怎样。

( D )A.决策行为 B.政策评估 C.政策监督 D.政策过程10.哪种模型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

( A )A.政治系统 B.精英主义 C.混合扫描 D.规范最佳11. 在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史上,对政策过程的研究前期重点是( A )A.政策的制定 B.政策的执行 C.政策的监控 D.政策的评估12. 在公共政策学的发展史上,对政策过程研究后期的重点是( B )A.政策的制定 B.政策的执行 C.政策的监控 D.政策的评估13. 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在总体上是________的体现。

整理公共政策10

整理公共政策10

第十章公共政策的研究及其应用1、公共政策研究组织:是政策科学的研究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和政治与社会活动者共同合作的场所,是融科学、知识和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组织形式。

2、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自身特征:1)从组织功用看,政策研究组织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包括对政策制定系统的功能与组织机构进行改进,从而为产出高质量的政策方案服务。

这是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首要特征。

2)从人员及其知识结构看,政策研究组织是由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学者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前政治活动家、前高级公务员组成的智囊型群体。

3)从体制构成看,政策研究组织实行学科分类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4)从组织运行看,政策研究组织坚持研究、教学(包括培训)、开发(包括咨询)三位一体;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并重。

5)从价值追求和道德要求看,政策研究组织尤其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

6)从组织环境看,政策研究组织必须尽可能地与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政策研究组织起作用的方式是帮助而不是代替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

3、政策研究组织的宗旨:1)帮助决策者发现问题、确定目标;2)为决策者拟制、评估备选政策方案;3)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测和反馈;4)构建分析模型和相关理论,发现公共决策过程中诸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或相关性。

4、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类型:1)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不仅提供咨询意见,还拥有部分决策权力。

五个类型:1是隶属于国家和政府最高长官的政策研究机构eg:白宫办公厅、总统顾问委员会2是隶属于最高政治或政府机关的决策咨询机构eg: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3是隶属于政党的政策研究机构eg:中国中央政策研究室4是直属于国家和政府某一部、委的政策研究机构eg: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所属的人事科学研究院5各级地方政府直属的政策研究机构2)半官方的政策研究组织:按照它与决策系统的距离和关系,三个类型:1是政府资助建立的决策咨询机构2是政府有合同关系的政策研究组织3是与政府部门对口挂钩的研究咨询机构与组织3)民间的政策研究组织:四大类型:1是研究经济和国内公共政策问题2是研究对外政策问题3是研究军事问题4是研究国际性公共问题5、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领导体制的模式:1)直线型:管理权限集中;规模较小的公共政策研究组织采取这种形式。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2024)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2024)

引言概述:公共政策是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行动和决策,旨在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公民福祉。

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学科,涉及政府、市场、公众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本文将总结公共政策学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正文内容:一、公共政策的概念和特征1.公共政策的定义2.公共政策的特征a.公共性b.法律性c.广泛性d.建设性二、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1.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a.问题识别与定义b.政策制定c.政策实施d.政策评估2.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者a.政府部门b.利益相关方c.公众参与三、公共政策的评估与调整1.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和方法2.政策评估的因素和指标3.政策调整和改进的方式a.修改政策目标b.调整政策措施c.修正政策执行方式四、公共政策的影响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公共政策的影响力和效果评估2.政策对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力a.社会福利政策b.教育政策c.卫生政策d.环境保护政策五、公共政策的国际比较与案例分析1.国际公共政策的比较研究a.政策目标和导向b.政策措施和执行c.政策影响和效果2.国际案例分析a.国家级公共政策案例b.地方级公共政策案例总结:公共政策学是研究公共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的一门学科。

本文通过概述公共政策的定义和特征,详述了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评估与调整,及其对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还通过国际比较和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公共政策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深入了解和掌握公共政策学的知识,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公共政策,为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贡献。

公共政策整理重点

公共政策整理重点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5)“不惠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

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2、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1)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既对重商主义进行了严峻的批判,又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偏见,力图证明刚刚诞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合理性,证明只有分工进一步发展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反对一切阻碍经济自由的政策和学说,并提出了一套理论和经济政策。

2)他有关政策与市场关系的理论对整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经济自由是它的基本观念。

3)在研究方法上,他以经济人的利已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的基础。

3、克劳塞维茨的贡献: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认为应当把战争或战争中的各个战局看成一条完全由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战斗所组成的锁链,并把每一个战斗都看成这条锁链中的一个环节。

他认为要取得相对的优势,即在决定性地点上巧妙地集中优势兵力,就往往必须准确地选定决定性地点并使自己的军队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向,就必须有决心为了主要的东西而不惜牺牲次要的东西。

这样,他就正确地设定了战略、策略和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研究中“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部情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予以修正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4、马克思的贡献:1)他的全部理论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与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国家各个发展阶段的元政策和各项基本政策,甚至为各个领域的部门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整理————————————————————————————————作者:————————————————————————————————日期:公共政策是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过程。

它包括执政党、政府为主团体、公众参与的公共政策规划制定过程,政府为主、市场参与的公共政策执行实施过程,公众为主、中介机构、政府配合的公共政策评估过程。

公共政策活动的基本性质•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取向•以政府及其公共部门为主体•以公共权力的运用为依托•以科学民主决策为生命•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公共政策的主要特点•公共性与政治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效率性与公平性的统一•强制性与合法性的统一一般社会中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管制功能——以政策条文规定禁止的行为,以惩罚处理违规行为;•引导功能——通过政策引导人们行为达到既定目标,其中既有正向引导也有负向引导;•调控功能——通过政策对利益行为调节控制,其中包括正向的和负向的调控、积极的和消极的调控;•分配功能——通过政策解决谁分配和如何分配,以及怎样分配的问题。

转型社会中公共政策的特殊功能•一是转型社会公共政策的维持社会均衡稳定的功能•二是转型社会公共政策的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功能•三是转型社会公共政策的促进社会变革求新的功能公共政策制定主体公共政策制定的决策主体,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主体,公共政策制定的咨询主体。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公共政策执行的责任主体,公共政策执行的协调主体,公共政策执行的操作主体,公共政策评估主体公共政策客观评估主体,公共政策主观评估主体公共政策客体•公共政策客体层次:公共问题状况,与公共问题相关的行为体,相关行为体的利益;•公共政策客体状态:支持政策的客体,顺从政策的客体,抵制政策的客体。

公共政策价值要素•公共政策价值要素具有多样性:追求社会秩序、追求社会民主、追求社会效率、追求社会公平、追求社会伦理、追求社会安全。

•公共政策价值要素具有层次性:核心价值、近核价值、次要价值。

公共政策资源要素•软资源要素:社会制度资源要素、社会组织资源要素、社会文化资源要素•硬资源要素:人力资源要素、物力资源要素、财力资源要素。

政府掌握的信息、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公众需求的信息、公共政策调查的信息公共政策信息利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要避免和减少信息的失真。

信息失真是指信息在传播中被截留或被扭曲,与信息源不一致。

解决的办法是减少传播层次、防止人为过滤。

•二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指委托人掌握的信息比代理人掌握的要少。

解决的办法是应该对代理人展开博弈,委托人利用第三方印证。

公共政策中政务公开的依据和环节•政府电子政务公开的依据是法律规定的人民的知情权、政治上实现民主的基本条件。

•发展政府政务公开需要研究下列环节:政务公开的范围、政务公开的途径、政务公开的程序、政务公开的制度化。

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别•强制性的政策工具:权威、命令、管制•协商性的政策工具:协商、谈判、合同•引导性的政策工具:诱导、说服、扶持、能力培养等。

公共政策问题的外显特性出现问题情境和客观事实,已经为多数人所觉察,现实状况与人们的利益期望相冲突,一定的团体和组织已经产生行动,问题必须由政府的政策来解决。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客观性、主观性、人为性、交互性、变动性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三种模型•外在创始型——由非政府团体创始,经扩散至公众议程,再介入政府。

•政府动员型——由政府领导人及机构创始,再扩散至公众议程,再进入政府。

•内在创始型——由政府机构创始,扩散至认同团体,向决策者施加压力,进入政府。

确定公共政策目标的原则和功能•确定公共政策目标的原则是实事求是原则、面向未来原则、系统协调原则、明确具体原则、符合伦理原则。

•公共政策目标的功能是为拟定和选择政策方案确定方向,为政策评估提供标准。

公共政策的合法化有两个含义。

一是由合法的机构宣布公共政策的采纳,二是通过合法的途径公布已经确定的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执行中调整的原因公共政策在实施中发生调整的原因有:政策目标发生改变、政策环境发生改变、政策资源发生改变、政策的局限性暴露、政策的负面作用加大。

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则一是非零起点的原则。

二是双重优化的原则。

研究公共政策评估的意义•有三方面意义:一是通过评估才能知道实施的公共政策有有达到预期目标;二是通过评估才能最终知道制定的政策正确与否;三是通过评估才能积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的经验。

社会系统核算式政策评估运用社会指标体系对主观和客观的社会状况变化进行监测。

社会指标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综合的;可以是全国范围的,也可以是一个地区的。

运用社会系统核算方法可以比较政策执行产生的效果。

但这一方法有其缺点。

指标的任意性、只有结果没有过程、许多政策综合效果缺乏单项政策结果。

社会审计式政策评估对政策项目的投入、产出及影响间的关系进行审计监测。

可以确定政策结果不好究竟是投入不足引起的,还是资源或服务偏离了预定标的群体或受益者引起的。

社会审计主要监督资源分离和资源转换。

这种评估方法有一定的针对性,但不能考虑其它政策的影响作用。

社会实验式政策评估控制政策过程中的行为者的行为来评价政策效果。

政策的社会实验通常分为三组:一组是政策实施组(实验组);一组是控制不实施政策组(控制组);一组是随意组(对照组)。

对三组结果加比较。

这种方法一是较为复杂,二是容易导致被观察者的行为不变异。

公共政策固化的原因与消极因素•导致一项政策固化的因素:1、政策目标的长期性,2、政策效果的持续性,3、政策稳定的合法性,4、政策变动的复杂性。

•一项政策过度稳定的弊端:1、导致利益分配固化,2、产生既得利益群体,3、产生保守拒绝革新。

4、阻碍资源更合理配置。

公共政策终止的障碍有下列障碍:政策终止的组织障碍,政策终止的心理障碍,政策终止的集团障碍,政策终止的法律障碍,政策终止的成本障碍。

公共政策分析的实质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提供公共政策规划的必要知识、理论和模型;提供公共政策过程的必要信息并对各种已有信息加以综合,协调多方面的立场;提出解决公共政策问题的某些合理的建议;对已经选择的方案和行动进行可行性论证。

公共政策分析的功能公共政策分析提供方法和工具主要是为了减少公共政策的失误;公共政策分析提供知识和协调手段主要是为了提高公共政策决策效率;公共政策分析从价值和后果进行思考主要是为了提供较好的政策建议。

公共政策分析人员的类型有三类公共政策分析人员。

政治型公共政策分析人员、技术型公共政策分析人员、职业型政策分析人员。

政治型公共政策分析人员的特征政策分析的中心动机是争取个人地位和个人影响,政策分析的成功标准是形成有利于自已的政治同盟者,政策分析的主要技术是沟通与协调,政策分析中关心短期的效果,对政策分析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有较强的政治倾向。

技术型公共政策分析人员的特征政策分析的中心动机是争取以政策为取向的研究机会,政策分析的成功标准是表现工作品质以满足自我,政策分析的主要技术是讲究细节与专业知识,政策分析中关心长期的效果,对政策分析采取客观的立场。

职业型公共政策分析人员的特征政策分析的中心动机是追求实现个人政策偏好的机会,政策分析的成功标准是接受了能实施的政策从而有利于受益人,在政策分析中讲究知识、沟通与协调的技术,在政策分析中注意长期与短期的平衡,对政策分析采取政治与分析结合的立场。

公共政策分析人员的知识素质包括•政策理论方面的知识;政策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有关社会发展评价指标方面的知识;有关社会价值方面的知识;关于事物边界范围方面的知识麦考尔-韦伯的内容过程分析模式将公共政策分析区分为:内容分析、过程分析和描述性分析、规范性分析两大方面。

形成四种主要的政策分类类型:内容规范性分析、过程规范性分析、内容描述性分析、过程描述性分析。

沃尔夫的政策执行分析模式主要若干步骤:1、收集资料(定量)、确定政府机构内在关系(软件),2、利用上述资料建立研究领域中各种变量间的关系,3、依靠直觉和对目标的敏感建立模型说明变量间关系,4、提出可选择方案,包括现有基准性方案、他人建议、分析者方案,5、预测结果与目标对照,力求在规定的费用下目标最大化。

邓恩的政策信息转换分析模式1、通过经验方法分析,提供的信息是描述性的解释因果关系(回答政策问题是否存在);2、通过评价方法分析,提供的信息是评价性的决定政策的价值(回答解决该项政策问题是否值得);3、通过规范方法分析,提供的信息是指导性的提出政策的行动(回答杂解决该项政策问题该怎样做)公共政策行动预测分析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名义群体法、德尔斐法、电子会议法。

头脑风暴法又称为头脑激荡法(brainstorming)。

这一方法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在群体决策中,互动群体会对个人形成压力,迫使他们产生从众行为,从而妨碍科学的决策。

头脑风暴法的实质是在群体内部观念产生的过程形成一定的程序,让每个人畅所欲言,从而克服互动群体中产生出来的妨碍创造性方案形成的从众压力,努力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在典型的头脑激荡法中,一般邀请6至12人围坐在一起,群体负责人先用简单明了的方式将公共政策问题告诉大家;然后,在给定的时间内,让每个人自由发言,尽可能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这段时间里,讨论者56论是听到对自己有启发性的观点,还是认为是稀奇古怪的看法,一律都不得加以评论;讨论中所有建议的方案都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等所有人的政策方案都提出来以后再进行分析。

名义群体法(nominal grouptechnique)又可称为限制群体法。

这种方法的实质是既在群体内发挥每个人的独立作用,防止过分的从众行为;同时又允许有一定程度的沟通,以便吸收群体智慧的优势。

其运行程序是:首先,将群体成员聚集在一起,但不马上进行讨论,而是让每个人写下自己对解决既定的公共政策问题的意见。

其次,群体成员一个接一个地向其整个群体陈述自己的政策方案,组织人员用记录纸或记录板将每个人的方案都记录下来。

第三,群体成员对每个人的政策建议进行讨论与评价,其中可以就某些建议进行必要的咨询与说明。

最后,群体成员独自对表述出来的政策建议进行排序,排序最靠前的、选择最为集中的政策方案就是决策的结果。

德尔菲法是20世纪60年代(1969)由兰德公司与道格拉斯协作创立的专家函询预测法。

德尔菲法的特点:匿名登录、匿名答复、匿名统计,不需要群体成员相互见面,从而有利于专家独立提出自己的方案预测意见;能将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分散状态的专家集中到同一个决策达程之中,从而大大节省了把这些专家集中到一块的费用;可以多次将问卷填写的结果再告诉群体成员,从而有利于信息反馈与思想沟通,也有利于预测结果的统计。

德尔菲法也有其不足:使用这种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而不适合于快速决策;使用这种方法不容易在群体成员之间产生相互激励与启发,因而不太容易产生较多的解决政策问题的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