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南极地区 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10章》教学课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10章》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027dc0c5da50e2534d7f37.png)
(2)个人行为 低碳生活……
1、到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是北半球的(
A、夏季
B、春季
C、秋季
D、冬季
2、南极地区的海陆分布状况( B )
A、陆包洋
B、洋包陆
D)
3、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 A )
A、长城站 B、中山站 C、和平站 D、东方站
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的内容是: 按时上课,不得无故缺课、迟到、早退。 遵守课堂礼仪,与老师问候。 上课时衣着要整洁,不得穿无袖背心、吊带上衣、超短裙 拖鞋等进入教室。 尊敬老师,服从任课老师管理。 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保持课堂良好纪律秩序。
站
”
的
建
立
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石油污染的海洋
灭绝的大海雀
过度捕杀南极鲸
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每年9月到11月,南 极上空会出现臭氧空 洞,紫外线穿透大气 层,杀伤生物,使全 球变暖
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1)国际合作
1.《南极条约》是目前国际上管理南 极事务唯一的法律依据。规定:南极利 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在南极从事一 切军事活动。
1.世界最大淡水库
占世界淡水70%
2.矿产、能源: 煤、铁、石油 天然气
3.海洋生物:
企鹅、鲸鱼、海豹、 磷虾等
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
钻取冰岩芯的方法,得到 相应历史年代的气温和降水资 料,进而了解远古环境,解开 地球上的未解之谜。
对北极地区大 规模的科学考察
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 其规模远远超过南极地 区。
P98活动2为什么对南极进 行考察?
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 的大仓库,地下埋藏着丰 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 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 海洋生物。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8d85f67cd184254a353596.png)
极地地区思维导图课标内容1.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课标分解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一】目标与策略重点与难点重点: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成因,科学考察的意义及极地环境的保护。
难点:极地投影图的阅读。
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材和学案进行教学。
过程与方法1.教学思路:本节课根据课标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图释导学,让学生体会地理位置对极地独特自然环境的决定作用,尝试通过图文资料对比分析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图文资料进行分析,逐步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在感受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精神的同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流程如下图:2.教学流程教学环节一:情景导入,激趣质疑情境导入:播放纪录片《冰冻星球》节选。
问题引领:看完《冰冻星球》,你认为极地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环境?设计意图:极地地区距离我们的生活遥远,对其独特的环境,学生缺乏了解和感知,通过视频,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在真实的环境、唯美的画面、完美的音乐和解说中感受自然界的神奇与壮美,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获得具体而深刻的感知,并激发学生对极地地区深入了解的兴趣。
教学评价:通过问题直接切入本课的教学重点——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成因,可以看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是否正确。
教学环节二:图释导学,寻果探因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讨论和完成学案,归纳出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成因。
学生活动1:在图中找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找出重要的经线和纬线,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问题引领:在地球上是不是所有的地点都只有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相交?有没有几条经线同时经过的地点?北冰洋和南极洲跨越多大的经度X围?它们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黄河站位于亚洲大陆的什么方向?某某站位于长城站的什么方向?教学评价:考查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和对极地投影图方向判读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十章 极地地区》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十章 极地地区》优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2d385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5.png)
【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是学生在中学阶段首次接触极地地区的知识,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以及极地保护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极地地区的独特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极地环境的保护。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球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地理知识,对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极地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对学生而言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来逐步了解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环境的保护意识,关注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2.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生物适应性以及极地保护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好与极地地区相关的图片、视频、图表等资料。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准备:提前分组,准备讨论和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极地地区的美丽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极地地区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关于极地地区的哪些知识?”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呈现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5e90a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2.png)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极地地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两级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等。
2.会用地区、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两极地区的学习兴趣2.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表格对比,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和总结归纳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一是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的环境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3.读图分析能力和技巧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利用南北两极的地图,使学生两极地区所处的位置、环境特点2.通过经纬网,培养学生读图判断方向的能力3.设计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自己创设学习情景增加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认识图片上的动物吗?他们是企鹅和北极熊,大家知道他们生活的地方在哪里吗?南极和北极。
大家对他们生活的环境了解多少呢?大家说的都非常好。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的学习极地地区的地理知识。
学生看图说出动物的名称、生活的地方,并说出自己对其了解的生活环境的特点。
新课教学一、极地地区的自然特征1.极地地区的基本概念极地地区到底在哪里呢?展示两极地区地图,让学生分辨南极和北极的地图。
极地地区的范围大致在哪里呢?请大家在两幅图上找出极圈,并标出其纬度,最后。
学生回答南极和北极。
学生分辨南极和北极的地图。
学生在两幅图上找出极圈,并标出其纬度,说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纬度范围a.南极地区南极地区的中心是哪一点?南极地区以海洋还是陆地为主?具体是什么洲?南极洲所跨的经度是多少度?南极地区周围是哪些大洋?从南极点向太平洋向什么方向走?向大西洋向什么方向走?向印度洋向什么方向走?最后请大家归纳从南极点只有向什么方向?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极地地区
![极地地区](https://img.taocdn.com/s3/m/5ae5a0ddce2f0066f53322e9.png)
极地地区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地理课程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
本节的学习目的是认识极地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人类对两极地区的利用及两极地区面临的问题。
教材通过一系列的地图、图片、文字,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各种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读图技能的要求,也体现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追求。
二、学情分析本章是七年级第十单元的内容,其教学对象是初一级学生。
学生有如下特点:1、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了独立学习地理的思维和能力;2、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3、有一定的自主性,但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强,需要一定的指导与帮助;4、处于课堂自控能力培养阶段;5、有一定的分析与判断能力,能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
根据以上的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用一些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如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教学过程中以实图等感官冲击,增强学生的印象;注重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不断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
(3)学会运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2、过程与方法:(1)学生收集资料,并根据要求对资料进行筛选、归纳、汇总。
(2)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图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点。
(3)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两极自然环境的了解,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3)通过资料及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科学家们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be8c1f5b8f67c1cfad6b824.png)
让学生理解科学家不畏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质疑导法
人们对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活动越来越多,到极地地区考察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更好地保护极地地区,请同学们畅谈自己的观点,为保护极地地区献计献策。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
通过讨论,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检测导效
1、中国南极长城站邻近的南极半岛(D)
A.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B.东临大西洋、西临印度洋
C.东临印度洋、西临太平洋D.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2、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有(A D)
A.南极洲是未来南半球联系三大洲大陆的捷径
B.七大洲中只有南极洲才有极昼极夜
学生充满好奇,准备领取任务,进行探究。
通过预设任务,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带着兴趣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自学导疑
出示本节课的自学提纲:
1、展示课件:科学家赴南极考察录像,思考各国科学家为什么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2、为什么说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3、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26材料。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两个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思考:我国的两个南极考察站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建站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
4、天然实验室
四、极地考察
1、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长城站、中山站
2、北极考察
五、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了解我国在南极地区科学考察方面的成就,我国和平利用南极地区的主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2ce74a27284b73f2425039.png)
极地地区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南北两极特殊位置、范围。
运用资料认识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2.举例说出极地地区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3.了解极地科考意义和我国主要考察站。
了解极地环境保护,树立环保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特殊的位置和独特的自然环境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感受企鹅和北极熊的生活环境。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极地地区,板书第五节极地地区(二)新课:以丁丁去极地考察为线索,让学生认识极地地区。
一、知识储备--认识极地地区1展示.南北极地区图,请同学们找出两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及周围的大洲和大洋。
(南极地区是指以南的地区,以为主,被哪三大洋包围,北极地区是指以北的地区,以为主,被哪三大洲包围,北极圈穿过世界最大的岛是。
)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是高纬度地带,接受的热量少,是地球上的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过渡:因为特殊的纬度位置使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更为独特,板书独特的自然环境二、极地探险——独特自然环境1.读课本48页两则资料,结合地图请同学们说说北极地区对未来交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被三大洲所包围,是北美洲到亚洲和欧洲的空中捷径。
2.读课本48页,结合资料分析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引导:南极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冰层厚度2000米,周围的海洋上有冰山,冰山是陆地上的冰川断裂下滑漂浮在海面的冰川。
是丰富的固体淡水资料,具有:冰雪高原:之称。
3.读课本48页,根据图中资料分析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酷寒,干燥,列风。
引导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仍有生命存在,说出最代表的动物是什么?4读课本资料,分析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引导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周围被三大洲包围,受海洋的影响,气温比南极高,降水比南极多,风速比南极小。
5.用南北两极企鹅对话,总结.比较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用两个学生扮演模拟企鹅和北极熊的对话。
引导:从海陆差异,海拔高低分析南样自然环境的差异。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南极地区教案设计.pdf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南极地区教案设计.pdf](https://img.taocdn.com/s3/m/31fef26e19e8b8f67c1cb9f8.png)
学生在微机室搜集相应资料,课后进行相关知识的系统整理,出好墙报,还可借机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七年级上册中《世界的气候》是重点章节,知识的运用 比较到位,学生分析南北极的气候特点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可持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南极地区 教案设计
影响。
探究三: 师投影显示两极地区的图片,引导学 生阅读课文 93-95 页,读图,完成思 考题:
合作 探究
极地 自然 特征
1.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以什么颜色为 永恒的基色?与其他地区在景观上最 显著的区别是什么? 2.南极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南极地区 为何如此寒冷呢?南极地区为什么有 “冰雪高原” 、“白色沙漠” 、“风库” 等称号?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3.北极地区的气温与南极相比有什么 样的特点?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 区要冷得多?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南极地区 教案设计
三、 教学设计 (1 课时 )
设计者:
审核者 :
课题
解读 课标
解读 学生
极地地区
课
1 执教者
时
不规定必学区域,是本课程标准的总原则,但所学的“地区”中,有一个例外,即规
定“极地地区”为必学内容。这是因为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它地区来说具有明显
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站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能力的内容,读图能力弱的学生在判断极地地区方向上还存一定的困难,还有待提高。
【当堂达标】
1. 极地地区包括 ___________地区和 ___________地区。 南极地区是指位于 ___________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 __________ 洲及其周边的海域。 北极地区是指位于 ___________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 __________ 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洲的部分地区。 2. 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 ______的地区, 即使在暖季 (每年 ____月到次年 ____月)也非常严寒, 素有“ ____________”之称。还被称为地球上的“ _________荒漠”、世界的“ ____库”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极地地区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极地地区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213e0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7.png)
第十章极地地区课题极地地区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能够在南北极地区图上辨别极地地区的范围、位置及经纬线特点和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差异。
3、了解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难点:南北极地区两地的自然差异。
教学过程一、考点梳理1.南极气候特征:(1)酷寒: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被称为“冰雪高原”。
(2)干燥:降水少,被称为“白色荒漠”;(3)烈风:风力大,被称为“风库”。
2.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原因:南极地势更高;南极地表冰层更厚。
3.对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暖季11月——次年3月,也就是北半球的冬季。
原因是:此时南极地区是暖季,气温较高,并且是极昼,便于采光。
▲北极地区图:⑴在北极点附近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逆时针。
⑵大洋: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北冰洋大洲:A 北美洲 B 欧洲 C 亚洲(3)AC的分界线:E 白令海峡。
▲南极地区图:(1)用箭头标明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
(2)图中的海洋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
(3)我国两个科学考察站A 长城站,B 中山站,(注:位于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其中,A 长城站位于极圈以外,无(有或者无)极昼极夜现象。
(4)A点在B点的西北方,C点在B点的东北方。
二、巩固练习2021年10月在北极圈论坛大会上,《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所提出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再次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
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北极航道叙述正确的是( ) A .沿线地区可看到成群的企鹅 B .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C .最佳通航时间为每年的1月前后 D .提升了马六甲海峡的航运价值2.关于北极航线所联系的①②③大洲,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大洲地形分三大南北纵列带名称 地球自转方向范围 中心 代表动物特殊名称 科考站南极地区顺时针 南极圈以南的区域陆地 (南极洲)企鹅 “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长城站(极圈外)、中山站、昆仑站(纬度最高)、泰山站北极地区逆时针 北极圈以北的区域海洋 (北冰洋)北极熊气温比南极高 黄河站B.②大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C.③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奉基督教D.①②③洲都地跨寒温热三带2022年4月26日中国南极科考队圆满完成了第38次科考任务,本次科考历时173天。
人教社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课件
![人教社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02ee8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9.png)
是 ① ,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③ 。
C国家和A国家均有广阔的森林,两
国的气候均以温__带__大__陆__性 气候为主。
7.阅读下图,完成要求。 ⑴图中所示是北极地区还是南极地区?请在图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图中所示的地区是南极,转动方向:顺时针 ⑵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大洋名称。 大洲:① 大洋洲 ,② 南美洲 ,③ 非洲 ; 大洋:④ 印度洋 ,⑤ 太平洋 ,⑥ 大西洋 。
图10.1南极地区
除了严寒之外,南极地区还被成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 库”,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不足5 毫米;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北极地区虽然不像南极那么寒冷,大部分地区 却也是终年冰封。 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 -20 — -40°c之间,8月份的平均气温也是有-8°c。北极 地区的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地区高得多,一般年降水 量介于100—250毫米之间。北极地区的风速远不及 南极,北冰洋沿岸的平均风速仅为10米/秒。
冰天雪地的两极地区,也有生命的存在。严寒 的气候条件也使得那里的生命几乎都有特殊的生存 本领。每到暖季,成群的企鹅聚集在南极大陆沿海 一带,构成南极著名的自然景观(图10.3),如果 说企鹅是南极的象征,那么有资格代表北极世界的, 当然是北极熊了(图10.4)。
“我是南极的主人。我有流线型的躯体,你看我像不像身穿白衬衣、 黑燕尾服的绅士?我经常站立,所以,前肢已经退化成游泳的鳍状肢。 为了抵御严寒,我皮肤下面有厚厚的脂肪保护层。”
课后练习:读图填空题(1—7) 1.北极地区包括_北__冰___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洲、_欧__洲___、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2.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是_南__极__地___区_,素有“ 冰__雪___ 高原”之称。 3.南极地区被称为地球上的“冰__雪__高__原___ ” “白_色__沙___漠___ ”和“风库”。 4.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是_北__极__熊____,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是__企__鹅_____。 5.我国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 和昆仑站 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都在2月,因 为2月是南极的 暖 季。
地理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 极地地区(学生版)
![地理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 极地地区(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8abe62e9284ac850ad0242c4.png)
地理极地地区学生姓名授课日期教师姓名授课时长知识定位【课标要求】1、通过读图,说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2、学习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并能分析其成因。
3、了解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现状,加强保护两极地区的环保意识。
【重难点】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及气候特点难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现状。
知识梳理一、南极地区(一)南极地区的位置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陆1.经纬度位置(1)南极地区几乎都在()以内;(2)南极地区跨360°经度,南极半岛(60°W)与火地岛隔海相望。
2.海陆位置(1)南极大陆被()、()、()环绕;(2)南极大陆离其他大洲较远,与南美洲隔();(3)主要半岛和海洋:罗斯海、威德尔海、南极半岛、南设德兰群岛、乔治王岛。
你会判断吗?1.如何判断大洲大洋名称判断三大洋方法:南极半岛尖端对着(),西边(),东边大西洋(顺时针方向),尖端反方向印度洋。
2.根据南极地区图,标出自转方向,找出范围及重要地理事物。
长城站建于 1985年2月15日,位于乔治王岛上(62°S,58°W);中山站建于 1989年2月26日,位于东南极大陆(69°S,76°E),临近印度洋。
3.平分东西半球的情况下,如何认识长城站和中山站。
长城站位于()半球,南极圈以外;中山站位于()半球,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3.地形(1)南极地区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被称为冰雪高原,冰川的平均厚度为2000米。
(2)南极大陆常年被冰雪覆盖,冰盖平均厚度为2000米,最厚的地方4800米。
总贮冰量为2800万立方千米,也就是说,地球上的90%的冰雪集中在南极,72%的淡水储存在南极。
(3)南极地区的冰的体积占世界冰总体积的90%;南极洲的冰如果全部融化,世界海平面将升高50~70米。
4.气候(1)():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5°C以下,极端气温达-88°C以下;(2)():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5mm以下,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mm;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RJ下册教案 第10章极地地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RJ下册教案 第10章极地地区](https://img.taocdn.com/s3/m/669c96a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c.png)
第十章极地地区根据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本章是七年级下册最后一章,是所学世界地理区域的最后一个区域,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区域。
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区域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因此本章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基本知识,更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关注两极地区,把两极地区同太空、海洋并列起来,称其为人类待开发的三大领域。
从认识世界、面向未来考虑,两极地区这一章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这些内容在安排上有一个递进的内在联系,且以寒冷贯穿始末。
首先,极地地区气候寒冷,终年冰封。
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得这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但人类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因此,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读图等地理学科能力,以及对地球的运动、世界气候分布等基础知识,但一学期过后,学生可能有所遗忘,且之前的认识世界过程中也未运用到地球的运动相关知识,未能从南北极点的视角俯瞰地球;在学习极地地区这节课程之前,虽然已经学习过如何认识地区,有一定的知识技能,但极地地区的内容相较前面学习的地区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因此,从整体来说,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可能没有那么容易。
教学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科考站、开发与保护。
教学难点:学会在极地地区的地图上判断方向,比较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极地地区的景观视频,请同学们猜一猜视频中展现的是哪里的景象。
教师过渡: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二、探究新知(一)独特的自然环境1.把学生分成A、B两组,请A组同学观察教材“南极地区图”,B 组同学观察教材“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任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ff5dcf50e2524de5187ef2.png)
——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新课标第一网
[承转]: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
【知识点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自学探究]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
1.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
——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2.结合课本及有关材料,探究:两极地区气温有何不同?在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
——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极景观:厚厚的冰层,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知识点三】极地地球的环境保护
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
讨论:1.除乱捕滥杀外,极地地区还面临着那些环境问题?
——
2.面对这最后一片净土,人类采取了哪些措施加以保护?
——长城站在西经60度,南纬60度附近。中山站在东经70度,南纬70度附近。
4.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
——2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最高。
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5.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
——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地地区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极地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我国南极科考站的名称和位置。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搜集著名的探险家斯科特和阿蒙森的探险故事和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秦大河等六国科学家穿越南极的资料及图片,我国长城站、中山站、雪龙号考察船的
图片,编制成演示文稿。
教学器材:多媒体设备、南极矿产图
教学课件:资料和图片的演示文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生在课下搜集资料、图片并进行整理,在教师指导下选取典型事例制成多媒体演示文稿,向同学们介绍探险家的勇敢精神,现代科学家的勇于奉献、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可选的典型事例:
挪威探险家阿蒙森、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中国科学家秦大河等六国科学家横穿南极的事迹。
我国科学家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事迹。
二、教师号召同学们向科学家学习,同时提出分小组讨论的问题:
科学家们为什么要到极地去科学考察?
极地地区丰富的资源应如何利用?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不拘泥于教材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独创意识。
如:南极大陆今后可以成为南半球航线的中间基地;南极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有力地证据;极地地区丰富的资源应各国平均分配或扶助贫困国家等。
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他们反复查找地图,特别是我国在南极建立的二个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我国的南极科学考察都在2月份进行。
为了使学生重视读图,在最后可以设计一个探究题目: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到南极去旅游的愿望会很快实现。
请各组设计一个从北京到极地去的旅游路线图,三组同学设计去北极、另外三组设计去南极。
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多的使用地图,同时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新。
【教学点评】
这节课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注重地图的使用。
学生查阅的资料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取典型事例制成文稿,学生介绍时要声情并茂具有感染力。
在最后的探究活动中,一定要让学生把设计的线路图进行展示、说明设计思路、并让其他同学对其进行点评,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