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化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高中化学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高中化学公开课”为主题,设计一堂具有互动性、启发性和探究性的化学课程。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化学基础知识,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化学基本原理,掌握相关化学实验技能,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考虑到公开课的特点,课程设计需兼顾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如化学反应、化学平衡、物质的性质等;(2)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掌握科学探究方法,能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分析实验结果;(4)具备一定的化学信息素养,能够查阅化学资料,了解化学研究的前沿动态。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3)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结合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2)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使其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4)通过化学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化学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5)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使其具备开拓进取的价值观。
一堂化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意图——“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
一
堂化学公开课的教 设 பைடு நூலகம் 计 图 思 血
“ 二氧化碳” 教学设计
陈培 培
( 南通市启秀中学 江苏 南通 260) 20 1
摘
要 : 文对一 堂对外课程教 学研讨课 的设计思路和各个教 学环 节的设计 意图作些分析、 讨。 本 研 中图分类号: 6 38 G 3. 文献标识码 : B
对“ 二氧化碳” 的教学设计如下 : 设计思路 : 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 让学 生知 道二 氧化碳 的物理 性质 .了解二 氧化碳 的化学性质。 设计两个探究活动 , 实验验证二氧化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教学难点 】 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 。
【 教学方法 】 实验探究法 、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等。
①演示实验 : 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 倾倒二氧
‘ — —
化学教 与学 2 1 年第 4期 00
4 — 9‘ —
・
教学设计 ・
化碳灭火 ②学生实验 : 二氧化碳溶于水 向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矿泉水瓶中加入水瓶
实验现 象 实验 结 论 用向上排空法收集 C 密度 大 于 空 气 O
紫色石蕊+ 稀盐酸
变红
紫色石蕊+ 盐酸 稀
变红
紫色石蕊 + 稀醋酸
变红
于水生成一种酸。
①二氧化碳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 是
A通人石灰水 中 . B制成干冰 .
( )
③投影呈现 : 雪碧配料表 、 多种碳 酸饮料 , 联 系生 活实 际 。
现象产生原因. 引入课题。 设计 意图: 运用多媒体课件 , 创设情境 , 唤起
碳溶于水不仅发生物理变化 .还发生化学变化生 成碳酸 . 并进一步探究碳酸的不稳定性 。 学生在探 究过程学生 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归纳得出结
高中化学说课稿设计意图
高中化学说课稿设计意图在设计高中化学的说课稿时,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以及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文将详细介绍说课稿的设计意图,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
首先,教学目标是设计说课稿的核心。
对于高中化学来说,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如原子结构、化学反应、化学式和方程式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责任感,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接下来是教学内容的选择。
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应该围绕核心概念和关键技能展开,例如: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包括原子、分子、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变化。
2. 化学反应原理:介绍化学反应的类型、条件和特点,以及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的概念。
3. 化学实验技能:教授学生如何设计和执行化学实验,包括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等。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设计说课稿时,我们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这些方法可能包括: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和原理。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和研究来主动探索化学现象。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4. 问题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资源是支持教学活动的物质和信息基础。
在设计说课稿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1. 教科书和参考书:提供系统的化学知识和信息。
2. 实验器材和化学品:用于实验教学和学生实践。
3. 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利用视频、动画和在线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4. 社区和行业资源:通过参观、实习和讲座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社会和工业中的应用。
化学公开课教案酸碱盐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教案
化学公开课教案——酸碱盐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碱、盐的概念及其特点;(2)掌握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3)学会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酸碱盐的性质;(2)运用对比分析法探究酸碱盐之间的转化规律;(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酸、碱、盐的概念及其特点;(2)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3)pH试纸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酸碱盐之间的转化规律;(2)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pH试纸、指示剂、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等。
2. 教学课件:酸碱盐的性质、转化关系、pH试纸使用方法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酸、碱、盐的概念及其特点;(2)提问:酸碱盐之间有没有联系?它们能否相互转化?2. 探究酸碱盐的性质:(1)分组实验:让学生观察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等溶液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等;(2)实验现象的讨论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酸碱盐的特点。
3. 学习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1)展示课件,介绍酸碱盐之间的转化规律;(2)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酸碱盐之间的转化现象;(3)对比分析:让学生探讨不同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4. 学习pH试纸的使用方法:(1)讲解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原理;(2)演示实验:用pH试纸测定不同酸碱盐溶液的酸碱度;(3)学生操作:让学生自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并记录数据。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酸碱盐的特点及其转化关系;(2)强调pH试纸的使用方法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酸碱盐的知识;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酸碱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调查身边的酸碱盐现象,拍照或绘图,下节课分享。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
初中化学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巧。
3.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
1.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常用试剂。
3.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巧和安全规范。
2.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四、教学方法:
1.讲授相结合,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2.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兴趣。
3.讨论交流,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起源,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实验环节: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等。
3.总结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化学反应的原理和类型。
4.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对化学领域的一个实际应用进行调研报告。
六、板书设计:
1. 化学的基本概念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技巧
3.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七、教学资源:
1. 实验室设备和试剂
2. 化学原理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八、教学评价:
1. 学生实验报告和调研报告的评分
2. 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环节表现的评价
3. 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的评估。
化学高中教案设计意图怎么写
化学高中教案设计意图怎么写
教学科目:化学
教学内容:氧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氧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氧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实验操作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氧气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和安排:
1. 引入:通过展示氧气的性状和应用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氧的性质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了解氧气的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
3. 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过程。
4. 分组讨论,总结实验结果,探讨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5. 小结,复习本节课内容,梳理重点知识和难点。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表现来评价学生对氧气性质和应用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化学科学的兴趣程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情况。
教学资源:实验器材、氧气气瓶、PPT课件、教科书等。
注:以上范本仅供参考,具体教案设计意图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教案设计
(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教案设计简介本教案设计适用于化学公开课,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教案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目标设定、教学准备、教学流程和评估。
目标设定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和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所需教学材料:实验装置、化学试剂、实验室用具等。
- PowerPoint或其他多媒体工具。
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 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化学现象或问题引入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出问题或设定学生思考的任务。
2. 知识讲解:- 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
- 结合图示、实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实验演示:- 进行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化学实验演示,展示化学原理与现象之间的联系。
- 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记录。
4. 学生实验:- 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
- 指导学生操作实验装置和使用化学试剂,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记录。
5. 总结归纳:- 通过学生实验结果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巩固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评估- 课堂小测或问答。
- 针对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以上是《化学》教案设计的大致框架,具体内容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本教案设计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进行化学公开课教学。
高一化学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高一化学公开课”为主题,为高一学生提供一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化学教学体验。
通过本次公开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具体包括:回顾化学基本概念,探索化学反应原理,实践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2、教学对象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基础的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化学素养。
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逐渐增强,但同时也面临高中化学知识难度加大、学习压力增多的挑战。
因此,本节课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采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2)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3)熟悉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加热、冷却等,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
(4)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发现化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4)学会查阅资料、进行文献综述,培养科学研究的初步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化学世界的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通过化学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认识到科学发展的两面性,既要看到化学带来的便利,也要关注化学对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影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化学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学案教案5篇模板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考虑,我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加深理解“基团相互影响”的基本思想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对苯酚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高中化学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乙醇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和学情:
1.
新课程有机知识的学习呈螺旋式上升式,而必修2有机化学的内容,都立足于“简单并且与生活和生产联系密切”的有机化合物,在整个有机教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乙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烃的衍生物,通过对乙醇的性质和结构的学习,学生将体会到有机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有多么大的影响。学生能从乙醇的学习中体会到有机学习与无机学习方式的不同,可以说是开启了学习的新视角。
同学们很快用溴水和三氯化铁溶液进行了鉴别,他们认定,产生明显特征现象的为严重污染的水样,但是另外两个水样为什么没有产生现象呢?热烈的气氛一下子静了下来,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他们认为:对于苯酚浓度较高的水样,检测灵敏度还是很高的,但是对于苯酚浓度很低的水样,尤其是接近合格的水样,就无法鉴别了。我顺着提出:还有哪些更灵敏的方法来检验苯酚,请同学们下课后查阅资料。对于严重污染的水样,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你知道吗?日本利用蟹壳来清除工业废水中的苯酚,那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处理?请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意图初中
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意图初中一、引言在中学化学教育中,教学设计的意图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措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以初中化学课程为背景,探讨了教学设计的意图,并提供了相关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知识点整合化学课程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释现象的能力。
在初中阶段,化学课程主要涉及物质的基本性质、化学变化与能量、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需要通过教学设计将不同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
三、培养科学思维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科学思维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方式,来解决科学问题的思维方式。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探究和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释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到化学反应和现象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让他们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借鉴,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评价和及时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和实验报告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同时,教师还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使他们能够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
七、结语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看出,化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意图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化学教案设计意图大全初中
化学教案设计意图大全初中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通过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实验、讨论和解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过程的安排:
1.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化学实验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3.讨论和解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和解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的知识点。
4.拓展延伸:通过一些有趣的拓展延伸问题,让学生深入探究化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观察和分析,对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
进行评价,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六、布置作业和反馈:布置一些有关化学实验的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及时
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高中化学新教案设计意图
高中化学新教案设计意图教案设计意图:本教案设计旨在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技能。
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包括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等;2. 掌握基本化学实验技能,如称量、溶解、蒸馏等;3. 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精神,注重实际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
教学内容:1. 化学基本概念: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2. 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等;3. 化学实验:称量实验、分离实验、反应实验等;4. 化学应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环境保护等;5. 化学探究: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
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示范、图文结合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基本概念;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3. 课堂讨论: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4. 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实验视频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兴趣。
评价方法:1. 日常表现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实验记录、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评价:评定实验过程、数据处理、分析和结论等;3. 小组合作评价:评定小组讨论、合作实验情况等;4. 考试成绩评价:对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教学资源:1. 化学教材和参考书籍;2. 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3.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4. 学校实验室和教学设施。
希望通过本教案设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愿学生们在化学领域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潜力!。
初中化学教案设计意图模板
初中化学教案设计意图模板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有关化学实验和操作的基本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控制实验安全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有关化学实验和操作的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化学实验和操作的技能掌握。
2. 学生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1. 呈现引导法:通过案例、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探究法: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在实践中探究问题。
3. 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小组或合作伙伴间合作完成实验和讨论问题。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有趣的实验或案例,引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 讲解:系统性地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建立起相应的知识体系。
3.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能。
4. 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在小组或合作伙伴间讨论实验结果和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和规律。
5. 作业:布置有关实验设计或问题解决的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评价方法:1. 实验报告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的记录。
2.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表达。
3.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对实验设计或问题解决的能力表现。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与药品: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验要求准备好实验器材与药品。
2. 多媒体课件:准备好涉及化学知识和实验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理解和展示。
注:以上仅为化学教案设计意图的模板,具体教案内容和教学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初中化学设计意图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设计意图教案人教版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化学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设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内容:1. 化学设计的定义和特点。
2. 化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
3. 化学设计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介绍化学设计的概念和意义,引起学生对化学设计的兴趣。
2. 授课:讲解化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化学设计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3. 实践: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化学设计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
4. 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化学设计作品,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总结化学设计的经验和技巧。
评价方法:1.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报告评价他们对化学设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合作表现和实验结果评价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总结评价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资源:1. 化学设计相关的教材和资料。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
3. 课堂板书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化学设计比赛,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2. 通过与其他科目的结合,开展跨学科化学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研究和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1. 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在化学设计实践中的思考和探索。
2. 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实验设计和操作的技能和素质。
九年级化学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思路
在九年级化学公开课教案中,教学设计思路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良好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果。
在设计思路方面,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知识点和学生背景、任务型教学、多媒体教学、评估方式等。
在化学公开课教案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知识点和背景。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是不同的,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我们应该对学生的预备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扩充。
我们应该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例如设计探究型学习任务,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究和思考。
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也有助于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在公开课教案的设计中,应该将任务型教学纳入考虑。
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强调学生实践、探究、交际与反思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化学实验课程。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探究化学反应的规律和机理,培养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在实验课程中也能够加深在化学实践中意义的理解和基本技能技巧。
在化学公开课的教案设计中,多媒体教学也需要关注。
多媒体教学除了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外,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在教学中也可以利用课件等多媒体资料,增加语言表现和视觉效果,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设计的评估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评估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找出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在评估方面,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评估形式,如测验、作业等,让学生能够巩固练习,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在设计化学公开课教案时,需要考虑多方面,才能使得教学效果理想。
教学的设计应该不断地深化和完善,使得教育不断地更新突破,教育事业迎来新的发展。
一堂化学优质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2) 师生活动 1 (建立溶液的概念) ①学生汇报所配制的溶液的名称 。 ②引导学生从宏观 、微观的角度分析 2 种溶液 形成的原因 。 ③模拟动画演示 :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氯化钠溶 液的过程 。 ④引导学生分析 (体验) 2 种溶液的特征 。 ⑤由蔗糖 、食盐溶液的形成过程及特征 ,推出溶 液的初步概念 。 ⑥学生设计实验 ,证明“几种物质也可以分散到 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 、稳定的混合物”。 ⑦学生自己建立溶液的完整概念 。 [ 设计意图 ] 蔗糖 、食盐 (主要成分为氯化钠) 是学生熟悉的 2 种物质 ,设置学生自己动手配制蔗 糖 、食盐溶液 ,师生共同分析形成过程 ,共同分析溶 液特征等教学活动 ,目的是为溶液概念的建立提供 丰富的感性材料 。溶液概念的建立 ,注意到了学生 生活经验的体验 ,遵循了由宏观到微观 、由个别到一 般的认知规律 。 (3) 师生活动 2 (建立溶质 、溶剂的概念) ①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 ②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 ③学 生 总 结 出 溶 液 、溶 质 、溶 剂 3 者 之 间 的 关系 。
烧条件的理解 ;演示“能燃烧的手帕”则是为引出“灭 火的方法”,把燃烧与灭火建构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 原理 ;而接下来的投影内容则有利于学生在知识应 用中发现不足 ,及时得到评价与反思 ,以完善对新知 识的理解与掌握 。 4 教后体会
在倡导探究性学习的今天 ,学习情景的创设是 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 ,好的学习情景不仅能使学 生产生探究的原动力和内在需求 ,还能引导学生将 所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生活感受和经验 联系起来 ,促进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 和思想碰撞 。但情景创设的目的必须明确 ,是为了 让学生发现问题 ,产生疑问 ,不能简单得如蜻蜓点 水 ,也不能复杂得深不可测 ,更不能以思考题代替情 景创设 ;关键是要找到学生新旧知识结构中的衔接 点 。教学情景中所蕴涵的问题正是在这个衔接点上 摩擦碰撞而产生的 。一旦这一核心问题被学生发 现 ,它将引领整堂课的探究方向和氛围形成 。学生 的探究活动是“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主体组成部分 , 重在引导学生愿意并能够进行科学探究 ,通过探究 过程 ,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掌握 科学探究的方法 。所以实验设计可偏向于“定向探 究”,应具有层次分明 、操作简便 、现象明显 、趣味性 强 、易于得出结论等优点 。但要使学生真正把新旧 知识建构成有效的 、内化了的 、适合于自我的认识 , 反思引用又是必不可少的 。没有反思就没有提高 。 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不足 ,分析评价 , 以评价促反思 ,从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完善 。
一堂化学优质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堂化学优质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陆子君
【期刊名称】《化学教育》
【年(卷),期】2007(28)7
【摘要】江苏省教研室和江苏省化学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11月21~24日在江苏省盐城中学教育集团盐城市初级中学举办了江苏省初中优质课观摩评比活动。
我市缪徐老师所授“溶液的形成”一课获得江苏省初中化学优质课一等奖的第一名。
现将本堂课设计思路和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作些分析、研讨。
【总页数】3页(P32-33,35)
【作者】陆子君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教学研究室,226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一堂优质课的教学分析 [J], 朱山立;刘海莲
2.一堂化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意图——"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J], 陈培培
3.如何设计一堂化学实验优质课 [J], 梁龙泉
4.如何设计一堂化学实验优质课 [J], 梁龙泉;
5.基于“主体”教学思想的教学探析——一堂获奖优质课的教学案例思考 [J], 林蓉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学教案中的设计意图_1
化学教案中的设计意图教学设计就是预选构思并表达关于教学活动目标、过程和结果的想象的观念结构和活动方案的过程。
它能够使教学理论准确地转化成实践,使教学效果具有较多的可预见性。
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一是通过特殊的认知活动形成具体的教学理念,二是通过技术设计把具体的教学理念转变、物化成教学工作方案。
——吴俊明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教学设计的内涵、类型和一般步骤;2.领悟化学教学设计的理念和基本要求;3.知道化学教学设计的层次性;4.掌握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环节、步骤及方法;5.初步学会应用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进行简单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5课时6.1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所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对化学教学方案做出的一种规划。
6.1.1 化学教学理念6.1.1.1 化学教学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6.1.1.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6.1.1.3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6.1.1.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6.1.1.努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增长发展潜能6.1.1.采用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增强发展的信心6.1. 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目标是化学教学活动所预期要实现的最终质量标准,它具有层次性,如图6-1所示。
图6-1化学教学目标的层次化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对于目标的要求和描述作出了具体的说明。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基本构成要素,正确地陈述教学目标。
6.1. 化学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系统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各种方法,有效地组织内容,确立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模式和程序等的综合操作系统。
化学教学策略是化学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行为准则和组织依据,是化学教学方法的精髓和灵魂。
化学高中教案设计意图模板
化学高中教案设计意图模板
课程标题:化学高中课程
教案设计者:XX老师
设计意图:
1. 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知识体系:通过教学内容的有机串联,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化学知
识体系,让他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化学概念之间的关联和逻辑。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
实验能力和观察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科学精神。
3.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设计生动有趣的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习化学变得更加有趣和启发性。
4. 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各种类型的问题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设计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合作
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以上设计意图,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学习平台,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
化学知识基础,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堂化学公开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作者:陈培培
来源:《化学教与学》2010年第04期
摘要:本文对一堂对外课程教学研讨课的设计思路和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作些分析、研讨。
关键词:教学研讨课;设计意图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4-0049-03中图分类号:G633.81文献标识码:B
doi:10319/j.issn.1008-0546.2010.04.019
20世纪80年代,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李庾南老师摘取了全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金钥匙”奖,从此这把“金钥匙”便开启了启秀教育科研的大门。
2009年12月10日,在李庾南老师的主持下,学校举行了“建构高效课堂促进学力发展”的大型对外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活动宗旨之一是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合作、自主生成、自主建构的过程。
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对“二氧化碳”的教学设计如下:
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设计两个探究活动,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仅发生物理变化,还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并进一步探究碳酸的不稳定性。
学生在探究过程学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合作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另外,通过一系列的视频、动画,启发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物,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同学互助合作,发展学力。
3.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及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教学用品】教学媒体、启普发生器、集气瓶、试管、镊子、表面皿、酒精灯、吸管、干冰、蜡烛、火柴、矿泉水瓶、蒸馏水、紫色石蕊小花、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北极孤岛》,思考视频中现象产生原因,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身边常见物质——二氧化碳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联系生活实际,分析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
①通常条件下,二氧化碳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转变为无色液体,继续降温加压会变为雪状固体,实物展示干冰,并强调干冰的特点:易升华。
③提问:干冰是冰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分子角度解释两者的不同,从根本上认识两者的区别,走出生活中的认识误区。
(2)通过实验,分析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
①演示实验: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倾倒二氧化碳灭火
②学生实验:二氧化碳溶于水
向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矿泉水瓶中加入水瓶一半体积的蒸馏水后,立即旋紧瓶盖震荡。
③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二氧化碳的性质:
(3)探究活动1(二氧化碳与水的化学反应)
①学生实验:将紫色石蕊小花浸入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小花变红。
②引导学生思考:紫色石蕊变红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案,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设计思路
●作出猜想:
(1)水使紫色石蕊变红;
(2)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
●实验验证: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共同分析。
●得出结论:猜想1、2不成立;猜想3成立。
(4)探究活动2(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及该物质的性质)
①演示实验:向紫色石蕊小花上分别喷洒稀盐酸、稀硫酸、稀醋酸
②实验结论:紫色石蕊遇酸变红,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一种酸。
③投影呈现:雪碧配料表、多种碳酸饮料,联系生活实际。
④学生实验:烘烤红色石蕊小花,得出碳酸的不稳定性。
设计意图:通过系列实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中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感受科学的本质和实验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实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中获得学力的发展。
(5)学生实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
用吸管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观察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没有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的情况下,利用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行二氧化碳的检验,引导学生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教师提供素材,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①二氧化碳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通入石灰水中
B.制成干冰
C.溶入水中
D.进行光合作用
②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水中溶有石蕊)呈现______色,然后加热上述溶液呈现的
色()
A.紫色、蓝色
B.蓝色、紫色
C.紫色、红色
D.红色、紫色
③长期使用的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会有一层白色物质,该白色物质是什么?如何形成?
④为了使刷过石灰浆(其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的墙壁快点干燥,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
为什么刚开始墙壁反而变得更潮湿?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在学生掌握二氧化碳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对人类健康、环境产生危害
(1)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二氧化碳性质,思考并交流二氧化碳的用途
投影呈现: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对应的性质
灭火:利用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人工降雨、冷藏食物:利用干冰升华吸热
化工原料(制汽水):利用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并生成碳酸
温室肥料:利用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
(2)引导学生学习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相关安全知识
①动画呈现:“死狗洞”(学生思考、交流现象产生的原因)
②投影呈现: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③联系实际: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其中的CO2含量是否会对生命构成威胁呢?(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3)引导学生学习温室效应的相关知识
①动画呈现:温室效应原理
②视频呈现:温室效应的危害
③学生思考讨论: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有效措施,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中,利用他们对二氧化碳已有的认识(经验性常识)出发,带领学生深入学习科学知识,进而进一步思考生活中的常识性问题,树立起科学观念,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创设问题的情景,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通过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对人体、气候的不良影响,来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二氧化碳,加强安全环保意识。
五、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活动的过程,整体建构二氧化碳的性质。
(2)师生共同小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总结出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自然科学的一般方法,使学生的学力进一步获得发展。
六、拓展延伸
(1)介绍活泼金属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反应,让学生了解不是所有火灾都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
设计意图: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必备的消防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在学生已有知识:氧气→二氧化碳的基础上,反问:二氧化碳→氧气如何实现,进而给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设计意图:以脑筋急转弯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氧气与二氧化碳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同时也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