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新新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八课声音的高低强弱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8 《声音的高低强弱》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8 《声音的高低强弱》第八课《声音的高低强弱》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2、能说出声音的高低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3、能从对声音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并作出假设;4、能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实验;5、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6、愿意与同学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
重点:能探究出声音的高低、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难点:体会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课前准备:小鼓、鼓槌、纸屑、钢尺、粘有泡沫小球的音叉等教学过程:一、引入:直接进入活动一—认识声音的强弱教师:(出示小鼓,上面撒上红色纸屑)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把咱们的老朋友又带来了,老师敲击小鼓,大家注意倾听、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演示实验:有节奏的敲击鼓面,先小声,再大声,学生倾听、观察学生:交流发现(预测学生会说:声音音量越大,纸屑跳得越高,说明音量越大时,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教师: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也特别的善于分析,说得很有道理。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音叉和钢尺,制造音量大小不同的声音,看看是否会看到相同的现象。
学生小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交流试验现象(预测:拨动钢尺时,钢尺上下摆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大;音叉发声时,音叉的音量越大,泡沫塑料小球跳动的幅度就越大。
)教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振动的幅度越大,音量就越大,我们说声音就越强,否则声音就越弱。
教师:那声音的高低,也就是音调的高低又和什么有关呢,我们继续探究吧!二、声音高低的变化教师:(出示铝板琴)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表示,音调高声音就高,音调低声音就低。
下面我用橡皮锤儿敲击铝板琴上不同的铝板,大家听一听它们发出的音调有什么不同?教师演示敲击,学生倾听思考学生交流发现(随着老师的敲击,音调越来越高)教师:那音调的高低和什么有关呢?下面我们来实验探究吧。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强与弱课件

音强在弱不日思同常考。生:活声中音,的我强们通弱常是把怎轻么重形不成同的的?声音称为声
探索一:拨动钢尺实验
1 像图中那样,把一把钢尺(或塑料尺)的一部分伸出桌 面大约20厘米左右。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另一只手拨动 钢尺的另一端。先轻轻拨动钢尺,听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并观 察钢尺是怎样振动的。再用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的声音和它 的振动幅度有什么关系?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C )的大小可以用来描述声音的强弱。
A.音色
B.音调
C.音量
2.打鼓的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鼓声变强时( A )。
A.鼓面的振动幅度变大
B.鼓面的振动幅度变小
C.鼓面的振动幅度不变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科学研究中,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需要控制变量条件。 ( √ ) 2.用不同的力度敲击玻璃棒,可以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 √ ) 3.不管碗里装了多少水,每次用同样的力度敲击,碗发出的声音都不 会改变。 ( ✕ ) 4.雷声大雨点小,说的就是雷声的强弱。 ( √ ) 5.用不同的力度拨动橡皮筋,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会发生变化,但是声 音的强弱没有变化。( ✕ )
四、探究题。 用不同的力量拨动钢尺、橡皮筋和敲击鼓面,观察并记录现象。
用力大小 振动的幅度大小(可画示意图) 声音强弱
轻轻拨动
幅度小
弱
钢尺
用力拨动
幅度大
强
用力大小
轻轻拨动 橡皮筋
用力拨动
鼓面
轻轻击鼓 用力击鼓
振动的幅度大小(可画示意图) 幅度小 幅度大 幅度小 幅度大
声Hale Waihona Puke 强弱 弱 强 弱 强重复比较几次,我发现:声音的强弱与钢尺振动的 幅度 有关, 振动幅度 越大 ,声音越强;振动幅度 越小 ,声音越弱。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课件ppt

5. 声音的强与弱
聚焦
你能用手发出强音或者弱音吗?
我们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 音的强弱不同
声音的强弱与什么有关呢?
探索
钢尺实验
将尺子一端伸出桌面10厘 米,手用力摁在10厘米的位 置,用大小不同的力度拨动 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 听听钢尺发出声音的强弱。
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变的条件是什么?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下课了!
探索
钢尺实验
实验方法
用不同力度 振动幅度大小 声音强弱 轻轻拨动
用力拨动
你发现了什么?
探索
橡皮筋实验
用大小不同的力度拨动 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振 动幅度,听听橡皮筋发出 声音的强弱。
探索
敲鼓实验
用大小不同的力度敲击鼓 面,观察泡沫球的弹跳情况, 感受鼓面的振动幅度,听听 鼓发出声音的强弱。
探索
实验方法
用不同力度 振动幅度大小 声音强弱 轻轻拨动 用力拨动 轻轻拨动 用力拨动
研讨
分析你的记录,你能发现物体振动 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吗?
研讨
我们还能举出哪些事 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 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笔记知识点
声音的强与弱
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小学四年级教案 声音的高低强弱得奖

声音的高低强弱【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明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
2.能说出声音的高低、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3.能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实验。
4.能体会声音的高低、强弱给人们带来的丰富感受,以及科学技术对声音研究的影响。
【学习重点】1.能举例说明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
2.能说出声音的高低、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习难点】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学习过程】一、预习指南(一)预习课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_____决定的,物体振动越_____,音调越_____;物体振动越_____,音调越_____。
2.声音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_____决定的。
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_____来描述,音量大表示声音_____,音量小表示声音_____。
4.声音的高低可以用_____来表示,音调高声音就_____,音调低声音就_____。
二、搜集资料与思考探究(一)搜集资料请你从问题银行存折中取出一个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试着自己搜集材料来解决问题。
(二)理解与应用1.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2.声音的高低和哪些因素有关呢?3.六弦琴、吉他、排箫这些乐器由几部分组成?各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4.说一说制作“六弦琴”小乐器的方法,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
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自制小乐器?【学习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需要努力的地方?【精炼反馈】一、小法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1.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2.拨动橡皮筋力量越大,橡皮筋振动幅度越小,产生的声音越强。
()3.用同样的力敲击大鼓和小鼓,大鼓发出的音量大。
()4.声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物体振动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越强。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高低来进行描述。
()6.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7.物体振动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音量越小。
()8.声音可以用音高和音量来进行描述。
冀人版四年级上册声音的高低强弱

2 声音高低的变化
用橡皮锤敲击铝板琴上不 同的铝板,听一听它们发出的 音调有什么不同。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 表示,音调高声音就高,音调 低声音就低。
实验分析: 同样材料由于大小不同,用相同的力度
敲击时,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铝板琴 声音的高低取决于铝板的长短。 实验结论:
铝板越长,橡胶锤敲击它时,发出的声 音就越低;铝板越短,橡胶锤敲击它时,发 出的声音就越高。
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自制小乐器?
应用与拓展
看得见的声音
利用计算机把说话的声音录制下来,然后用音频软件 播放,视察高低强弱不同声音的振动幅度和快慢的变化。
本课思维导图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 量来描述,音量大表示声 音强,音量小表示声音弱。
实验分析: 用力敲击音叉时,我们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较大,
声音持续的时间也较长;轻轻敲击音叉时,我们听到音 叉发出的声音较小,声音持续的时间也较短。 实验结论: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 大表示声音强,音量小表示声音弱。
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一只手将钢板尺按在桌边,保持钢板尺位置不变,另一只 手拨动钢板尺。用力大,尺子振动幅度也越大,声音也越强; 用力小,尺子振动幅度也越小,声音也越弱。将实验结果记录 下来。
实验现象: 轻轻拨动钢板尺,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小;用
力拨动钢板尺,发出的声音强,振动幅度大。 实验结论:
钢板尺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钢板尺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声 音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冀教版
四年级上
第
二
单 元
8.声音的高低强弱
目录
情境与问题 探究与发现 应用与拓展
情境与问题
科学课上,老师语言生动,声音抑扬顿挫。
2020年秋新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单元测试卷6套含答案

新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位置和运动 (2)第2课运动的方式 (4)第3课运动的快慢 (8)第4课运动和力 (10)第5课运动物体的能量 (12)第6课声音的产生 (16)第7课声音的传播 (18)第8课声音的高低强弱 (22)第9课怎样听到声音 (27)第10课噪声污染 (30)第11课电在我家 (33)第12课让灯泡亮起来 (36)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 (39)第14课安全用电 (41)第15 课认识岩石 (43)第16 矿物 (46)第17课金属的来历 (48)第18课保护矿产资源 (51)第19课太阳与影子 (53)第20课地球的形状 (57)第21课海陆分布 (59)第22课美丽的月球 (62)第23课科学擂台(一) (64)第24课科学擂台(二) (67)2020年秋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6套含答案 (72)第1课位置和运动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举例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需要依靠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来确定。
2.能说出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需要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和距离。
科学探究1.能从生活中各种运动与静止的现象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2.能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获取有关物体位置与运动状态的科学事实。
3.能运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记录整理信息。
4.能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得出活动结论。
5.能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
科学态度1.能对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能与他人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说出确定运动物体的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孩子荡秋千、人们乘坐热气球观光的图片或影音,公共汽车行驶、飞机在空中加油、地球同步卫星、航天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等影音。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应用与拓展”。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孩子荡秋千、人们乘坐热气球观光的图片或影音。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8声音的高低强弱第一课时教案冀人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8声音的高低强弱第一课时教案冀人版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是一个涵盖了广泛知识领域的教材。
其中,第一课时关于声音的高低强弱是孩子们对声音的基本认识。
本篇文章将围绕这一课时的教案内容展开,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们理解声音的高低强弱的概念。
一、引入:为了引起学生们对声音的兴趣,教师可以准备一段有趣的声音,比如闹钟声、小动物的叫声等,引导学生们聆听这些声音并思考,然后简单地介绍声音的由来和作用。
通过这个引入,激发学生们对声音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探究:1.声音的强弱:带领学生们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提问哪些物品会发出声音。
然后,让学生们根据声音的大小将物品分成两组:声音强的和声音弱的。
让学生举手回答,并解释他们的回答。
教师可以逐个引导学生们思考,例如:这个物品的声音大吗?是什么造成声音的大小差异?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参与讨论,激发他们自己思考声音强弱的原因。
2.声音的高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音乐,然后让学生们聆听并感受音乐的高低声音。
随后,教师提出问题:这首音乐声音高吗?声音低吗?让学生们举手回答,并解释他们的回答。
同时,教师可以示范发出高音和低音,辅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高低。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声音高低的概念。
三、总结与拓展:1.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到了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通过观察和讨论,我们知道物品振动的大小和频率决定了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辨别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2.拓展: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们对声音的理解,可以进行以下拓展活动:(1)声音的制造:让学生们用不同的乐器制造声音,观察和讨论不同乐器的声音高低和强弱之间的关系。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让学生们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并进行实验,验证声音传播的路径和速度。
四、课堂作业:为了巩固学生们对声音强弱和高低的认识,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作业:1.观察家里或学校不同物品的声音,并选择其中的三种物品进行记录和分类,写出声音强弱和高低的排序。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8声音的高低强弱第二课时教案冀人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8声音的高低强弱第二课时教案冀人版科学教案:声音的高低强弱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区分声音的高低强弱,并能说出高音、低音、强音和弱音的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不同的声音进行分类和归纳。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的高低强弱与声源的特点有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幻灯片、图片、音频材料等辅助教具。
2. 学生准备印有声音相关的图片的卡片(如乐器、动物鸣叫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不同高低强弱的声音,引发学生对声音特点的思考。
2. 教师请学生观察一些不同的声音图片,并让学生说出这些声音的特点,如高音、低音、强音和弱音。
二、新知讲解与展示(15分钟)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声音的高低强弱。
同时,让学生听取不同的声音样本,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声音的高低强弱。
2. 教师让学生观察不同乐器图片,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哪些乐器的声音高,哪些乐器的声音低?3. 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和幻灯片展示声音的高低强弱与声源的特点的关系。
比如:细长、松紧或粗粗的弦,和短短、紧紧或细细的弦所发出的声音高低有什么区别?4. 教师通过图片和音频材料展示一些动物的鸣叫声,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动物鸣叫声的特点。
三、讨论与实验(3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不同声音的特点,并要求每个小组就一种声音特点展示。
2. 教师使用幻灯片展示声音实验步骤,并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 实验一:用手指弹击不同材质的容器,观察声音的高低强弱是否有关。
- 实验二:用不同粗细的橡皮筋刮过干净的玻璃杯口,观察声音的高低强弱是否有关。
3.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4.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小组分享,讨论声音的高低强弱与实验材料的特点是否有关。
四、总结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声音的高低强弱与声源的特点的关系,并强调声音的高低强弱是由声源的特点决定的。
创新教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探究声音的高低

创新教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探究声音的高低在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中,有一章节是关于声音的高低的探究。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孩子们可以通过实践和观察,了解声音的高低的物理性质,探究声音的特点以及声音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会科学知识,培养出良好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课前准备在上课前,需要对教学材料进行准备,包括:教材、幻灯片、视频、实物展示、录音设备等,以便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同时,还需要准备一些小玩具,如口哨、吹笛子等,以便于在实践中帮助孩子更加深入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引入在教学的开始,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引入这个话题:一是通过视频或录音让孩子们听一些声音,让他们猜测声音的来源和特点;二是让孩子们亲自体验声音,用小玩具制造不同高低的声音,让他们自己感受声音的变化。
三、知识讲解在引入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幻灯片或实物展示等方式,向孩子们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特点等基本知识。
其中,可以涉及一些科学术语,如频率、振幅等,让孩子们了解到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为后面的实践打下基础。
四、实践探究在了解了基本知识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声音的高低。
具体做法可以是:让孩子们用小玩具制造不同高低的声音,并且通过录音设备,让他们观察声波图谱的变化;或者让孩子们在教室里找到不同高低的声音,并且用手或者小玩具制造出相似的声音,让他们更加亲身体验声音的差异。
五、总结归纳在完成实践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问题的提出,让孩子们自己总结和归纳所学的知识。
例如:声音的高低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声音的高低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让孩子们自己总结所学的知识,并且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这样创新的教学方式,孩子们可以更加轻松、自然地学会知识,同时培养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0年秋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课件 1.6 声音的高与低

1.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之间有何关系?
• 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 振动越慢,声音越低。
2.你认为发声物体的声音高低变化有怎 样的规律?
发声物体越小、细、短,发出声 音越高;反之越低。
3.观察下图中的物体,推测它们发出的声 音高低将会怎样变化?
6 声音的高与低
声音有高有低。高低不同的声音是 怎样产生的?
小组实验一
敲击铝片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仔细观察铝片琴的结构,高低不同的声音 是怎样产生的?
小组实验一
敲击铝片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仔细观察铝片琴的结构,高低不同的声音 是怎样产生的?
小组实验二
吹口琴,使它发出 高低不同的声音。
小组实验二
吹口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仔细观察口琴的簧片,思考声音高低和 簧片有什么关系。
仔细观察口琴的簧片,思考声音高低和 簧片有什么关系。
簧片较厚较长, 声音低; 簧片较薄较短, 声音高。
小组实验三
不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钢尺振动快慢有什么变化? 发出的声音会怎样改变?
小组实验三
钢管越细,声音越高
编钟越小,声音越高
声音的高就越高; 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小学科学8声音的高低强弱(教案)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8声音的高低强弱(教案)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目:小学科学年级:四年级上册主题:声音的高低强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关系;学生能够区分不同声音的高低强弱。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描述和比较声音的高低强弱;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证明物体振动与声音的有关。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关系;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比较声音的高低强弱。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关注。
教师可鼓励学生分享平时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同声音,如雷声、汽车声、鸟叫声等,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2. 观察与实验(30分钟)a) 教师可准备一些不同的发声材料,如鼓、小号、笛子等,让学生逐个观察并试听发声材料,记录每个发声材料的声音特点:高低强弱。
b) 接下来,教师选择其中一个发声材料,如鼓,并与学生一起来实验,寻找与鼓发声密切相关的物体。
c) 学生可在实验过程中运用手触摸、眼观察、耳辨别等感官,观察鼓发声时的物体振动情况。
同时,学生也要记录感受和观察结果。
3. 讨论与总结(15分钟)a) 学生们将自己的观察结果整理并做出总结。
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有什么关系?b) 教师可以给出合适的提示,如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越低,物体振动得越慢等。
4. 练习与应用(15分钟)a) 教师可出示一些声音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的特点选择正确的声音描述词,如高、低、强、弱等。
b) 学生可再次观察不同的发声材料,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选择合适的声音描述词。
5. 小结与反思(10分钟)学生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a) 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有什么关系?b)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如何判断声音的高低强弱?四、课堂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声材料并进行小调查,记录下同一发声材料不同产生的声音特点,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声音的高低强弱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声音的高低强弱》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声音的高低强弱》是音乐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表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声音的高低强弱,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表达形式,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并培养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二、设计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声音的高低强弱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培养学生对不同声音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培养其音乐审美情感。
三、设计内容:1. 知识点讲解:首先,老师将向学生介绍声音的高低强弱的基本概念,包括音高、音量等。
然后,通过实际的听音练习,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辨别声音的高低强弱。
2. 听音练习:老师将准备一些具有明显高低强弱变化的音频材料,让学生进行听音练习。
学生需要仔细聆听,准确地判断每个声音的高低强弱,并进行记录。
3. 声音排练: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后,老师将给学生布置声音排练任务。
学生需要根据具体的乐谱,准确地演奏出各种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以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4. 听力测试: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将设计一些听力测试题目,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其高低强弱。
通过这些测试,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
四、设计方法:1.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讲解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视频和音频材料,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声音的高低强弱。
2. 听力锻炼:通过听音练习和声音排练,让学生不断接触不同的声音变化,并进行辨别和模仿,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3. 小组合作: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帮助、合作,共同完成声音排练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4. 实践操作: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声音排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加深他们对声音的理解和记忆。
五、评价标准:1. 参与度: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包括主动回答问题、认真听讲等。
2. 知识掌握:测试学生对声音的高低强弱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包括声音的判断和辨别能力。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声音的强与弱》

5.声音的强与弱【教材简析】声音的强弱是声音的一个重要属性。
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将用不同的力度拨动他们熟悉的钢尺和橡皮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探索影响物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的本质。
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振动幅度不同时发出的声音的强弱不同,从而认识物体的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这种关系的建立,是在学生收集了多种物体振动幅度不同时,发出声音强弱也不同的信息对比中实现的。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声音已有了基础性的认识。
他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传播并且人耳如何接收,也学会了对多个发声物体进行观察、记录,寻找规律。
那为什么我们会听到各种强弱不同的声音呢?这些强弱不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同样也是四年级学生非常乐于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将“物体的振动状态”与“发出声音的强弱”联系起来是本课的重点,借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与我们的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难点:能如实观察并记录物体的振动幅度,并与发出的声音强弱相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一段音频(可在计算机上播放)、教学课件。
学生:1把钢尺或塑料尺、1根两端固定了的橡皮筋、1面鼓和鼓槌、几粒黄豆、学生活动单,(以小组为单元,材料充足,可2人一组)。
【教学过程】一、聚焦: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一段音频]1.感受音量的小游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举例说明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
2.能说出声音的高低、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科学探究
1.能从对声音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并作出假设。
2.能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实验。
3.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4.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对探究声音的高低和强弱产生兴趣。
2.能认真观察,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与同学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体会声音的高低、强弱给人们带来的丰富感受,以及科学技术对声音研,究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音叉、橡皮锤、铝板琴、小鼓、钢板尺、系有泡沫小球的细绳、纸屑少,许、长方形硬纸片、齿轮组、粗细相同的皮筋6根、长尾夹6个、相同的玻璃杯,7个、水槽、胶带、抹布等。
学生准备
硬板纸小纸盒、剪刀、笔2根、《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本课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活动3和“应用与拓展”。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的,物体产生的声音是不同的,但即使同一个物体,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播放,高低、强弱不同声音的音频。
)刚才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提问:声音的强弱、高低与什么有关呢?
(二)感知声音,作出假设
1.演示:先轻轻敲击音叉,再用力敲击音叉,反复3次,倾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2.讲解: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大表示声音强,音量小表,示声音弱。
3.假设:你认为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声音的强弱可能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物体振动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就强;物体振动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就弱。
)
(三)实验观察,获取事实
1、掌握方法。
出示:实验方法的幻灯片,要求学生理解、记忆。
(1)音叉发声强弱的实验方法。
①把系有泡沫小球的细绳用胶带固定在音叉叉股顶端。
②用橡皮锤轻轻敲击另一个叉股,观察泡沫小球振动的幅度及音叉发声的,大小。
③用橡皮锤使劲敲击叉股,观察泡沫小球振动的幅度及音叉发声的大小。
④实验反复进行3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小鼓发声强弱的实验方法。
①在小鼓鼓面上放一些纸屑。
②轻轻敲击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高度及鼓声的大小。
③用力敲击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高度及鼓声的大小。
④反复实验3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钢板尺发声强弱的实验方法。
①用手将钢板尺按在桌,边,让尺子伸出桌外15厘米。
②用手指轻轻向下拨动,钢板尺,观察尺子振动的幅,度及发出声音的大小。
③用手指用力向下拨动,钢板尺,观察尺子振动的幅度及钢板尺发声的大小。
④实验反复进行3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实验观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9页中。
(四)分析事实,得出结论
1.汇报:你是怎样实验的?观察到什么现象?
2.讨论:音叉、小鼓和钢板尺发出较强或较弱的声音时,它们振动的幅度,有什么相同点?
3.结论: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五)活动总结,拓展延伸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我们知道了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声音的强,弱。
高低不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演示:敲击铝板琴上不同的琴板,让学生观察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讲解:当敲击不同的琴板时,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调来表示,有的音调高,声音比较尖锐,叫做高音;有的音调低,听上去,比较低沉,叫做低音。
3.提问:声音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实验观察,记录现象,掌握方法。
,出示:实验方法的幻灯片,指导学生理解、记忆。
(1)钢板尺发声高低的实验方法。
①将钢板尺按在桌边,让尺子伸出桌外15厘米。
②用手指向下拨动钢板尺,辨别音调高低,观察尺子的振动
③调整钢板尺的位置,使其伸出桌外的长度缩短为5厘米。
④用相同的力拨动钢板尺,辨别音调高低,观察尺子的振动。
⑤实验反复进行3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2)橡皮筋发声高低的实验方法。
①把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长度相同的塑料尺上,用,铅笔把橡皮筋支起来。
②用手指轻轻拨动细橡皮筋,辨别音调高低,观察橡皮筋的振动。
③用相同的力拨动粗橡皮筋,辨别音调高低,观察橡皮筋的振动。
④实验反复进行3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纸片发声高低的实验方法。
①用手拿住纸片的一端,把另一端搭在齿轮组的大齿轮上。
②转动手柄,使大齿轮转动并拨动纸片,辨别音调高低,观察纸片的振动
③用相同的速度转动手柄,使小齿轮转动并拨动纸片,辨别音调高低,观察纸片的振动
④实验反复进行3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实验观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观察,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9页中。
(三)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1.交流:你是怎样进行实验的?观察到什么现象?
2.讨论: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3.结论: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髙;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四)设计制作,巩固运用
1.明确任务。
引导:(播放音乐会视频)人们弹奏各种乐器就是利用声音高低强弱的变,化来演奏出动听的音乐。
我们也做一个“六弦琴”或其他小乐器,来体会其中的奥秘吧! 2.设计方案。
(1)出示:六弦琴、吉他、排箫等乐器实物或图片。
(2)讨论:这些乐器由几部分组成?各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要求:可以设计一种或几种小乐器,把设计的方案用图和文字呈现出来。
(4)设计:学生分组设计。
(5)汇报:引导学生按种类分别展示小乐器方案,并相互补充与评价,,形成几种统一的制作方案。
3.制作乐器。
出示“六弦琴”等小乐,器的制作方法。
学生根据制,作方法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弦琴”或其他小乐,并将制作好的乐器的照片贴,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9页中。
4.展示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各自的作,品,并从结构合理、造型美观、音调高低区别明显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五)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1.引导:我们刚才在实验中观察到了物体振动的幅度和快慢会影响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计算机音频软件在播放声音时,则可以把声音转换成波形图来直,观表现。
2.播放:计算机音频软件播放声音时呈现的波形图。
3.讲解:波形图纵向的高度代表振动的幅度,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波形图横向的疏密代表振动的快慢,声波越,密说明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髙;声波越稀疏说明振动得越慢,音调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