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的教学设计_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想》的教学设计_模板
《我想》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诗:读准这首诗中出现的“花苞、柔软、柳絮、蒲公英”等词语;理解“汲取”、“篷帐”等词语;自由轻松地朗读诗歌。
2、悟诗: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3、仿诗:了解诗歌特点,学会用换词、嵌入等方法仿写诗歌。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诗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写儿童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重点词语的卡片、抒情轻音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首诗:《我想》(板书并提醒学生注意“我”字的写法,第 4 笔是提,杜涵博同学尤其要注意。)
二、读诗
(1、)简介作者:高洪波,笔名向川,当代诗人,散文家。著有大量儿童诗集和散文集等。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歌《我想》,曾获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2、)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3、)小组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4、)出示“花苞、柔软、柳絮、蒲公英”等词语,正音。
(5、)再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标出这首诗共有几节?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悟诗
1、交流:这首诗共有几节?
你不理解的词语有哪些?说出来,共同交流。
2、你最喜欢哪一节?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3、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4、在朗读这些动词时,语气稍重些,突出出来。
5、每节诗中有一个关键词,分别是:小手、脚丫、眼睛、自己。在朗读时,这些词语可以读得清晰、响亮些。
6、诗歌的最后一节告诉我们什么?(《弟子规》中这样教导我们:出必告,反必面。我们外出前,一定要跟父母打招呼,说清楚去哪里,去多长时间,何时返回等。这既是有礼貌、懂事的表现,更是对父母的尊重。)
5、《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就像变魔术一样,处处体现了孩子的异想天开!童年多么美好!多么幸福自由!
6、读诗,读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伴乐诵读)
三、仿诗
1、仿说
(1 )读过这首小诗,你有没有表达自己想法的冲动?老师知道,你们不仅是可爱的小学生,还是伟大的魔术师呢!来,像插图中的小姑娘一样,背靠柳树,坐在柔软的草地上,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大胆说出心中的想法!
( 2 )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3 )鼓励学生找到关键词,比如:头发、眉毛、鼻子、耳朵、嘴巴、胳膊、双腿等,与诗中词语交换;再用上合适的动词,来仿说小诗。
(4 )指名说,教师和其他同学边认真听,边及时提出肯定或整改意见,提示学生及时记录关键词,为自己创作整首诗做准备。
2、仿写
把所想象到的画面写下来。(一节即可)
把你写好的小诗读给大家听。其他人认真聆听,可以及时补充。
四、作业
1、试着写一首完整的儿童诗《我想》,并发到自己的博客里。
附:(板书设计:)
我想……
《我是什么》优秀教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生生互动合作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这种多项互动合作是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提的问题成为教师的资源,从而实现教学的多向互动合作。
如:我在教学《我是什么》这一课时,充分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抛出大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学生纷纷抢着回答。
生1:我会变成汽、云,变成雨。
生2:我还会变成雪、雹子、露珠和霜。
我接着追问:如果你是它,你最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请找出来与小组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于是,教室里一片热闹的场面。他们有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争着说;有的绘声绘色地表演起来……
师:选你喜欢的段落来读。
生3:(读第一自然段)我想变成云,因为云轻飘飘的。
生1:"漂浮"是什么意思?
生4:就像小船在水上漂。
师:你真行。
生5:什么是红袍?
生6:"红袍"就是我穿着红衣服。
生7:我知道,白衣服就是白云,黑衣服就是乌云,红袍就是朝霞。
师(微笑):你们知道的真多。老师也来说一句,红袍就是指早晨天边的朝霞和晚上的晚霞,也叫夕阳。下面请喜欢云的小朋友带着对云的喜爱读一读这一段。
生2:老师,我喜欢雨。(生2读有关雨的句子。)
生4:我来考考你,那你知道雨是怎么来的吗?
生2:是云碰到冷风才变的。
生8:老师,我想是云在和冷风打架打输了,它哭了,这样就下雨了吧。……
一节课下来,学生自由地选择他们所喜欢的来读,期间,课堂中充满了想象,充满童真。他们敢于问,敢于想,敢于说,敢于评。完完全全地走进大自然中,用他们的语言去与大自然说话。他们懂得课文写的"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在海洋里跳舞、唱歌。"中"睡觉"是水平静的样子;"散步、奔跑"是水在流动;"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滚及它发出的声音。
评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由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强调活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堂课的教学,既依托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由教师的大问题:我会变成什么?如果你是它,你最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引出学生对"云、雨、雪、霜……"的喜爱,而产生了许多的小问题:"漂浮"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红袍?我来考考你,那知道雨是怎么来的吗?……整堂课以学生的自问自答为主,教师的点拨、指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浓入文本,由感而想,由悟而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教师也真正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2.使学生养成勤动脑的学习习惯。
3.继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用正确地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想说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理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编故事。
教学准备:说话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曾经学过一则故事,它讲的是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的事情,有谁记得吗?(学生齐说)
有谁还能把这个故事再给大家讲一讲呢?(指名学生说,其他的学生可以作适当的补充)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把这个故事讲完,大家认为怎么样?(揭示我们今天的作文题目:狐狸和乌鸦(续写))
二、指导
1、简要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弄清楚狐狸是怎样骗取乌鸦嘴里的肉的,乌鸦为什么会上当。
(板书:狐狸狡猾
乌鸦爱听奉承的话)
2、出示练习提供的材料,指名学生读。
(自从被狐狸骗走了到嘴的一块肉,乌鸦一直很后悔。有一天,乌鸦又得到一块肉。当它在一棵大树上歇脚的时候,碰巧又被出来寻找食物的狐狸看见了。)
3、学生自由读材料,思考:乌鸦一直很后悔,它会想些什么呢?假设你就是那只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