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三幕式经典结构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三段式结构的建置
电影剧本结构的定义是:一系列互为关联的事变、情节和事件按线性安排,最后导致戏剧性结局。

这就意味着,故事是从开端向前发展直到结尾,在剧本的前10分钟需要向观众介绍三件事情:谁是主要人物?戏剧性的前提是什么?戏剧性
情境是什么?而这些设置就是为了激发观众的好奇心理机制和对人物的移情心理机制。

在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第一个出现在银幕的人物就是主人公安迪,这是好莱坞电影传统的叙事策略,主人公一定是第一个出现在电影中,而不是过了大半个小时才出现。

《肖申克的救赎》是传统的好莱坞剧情片,选择这样的叙事策略,是为了首先把主人公推出来,从而利用观众对主人公的移情作用和对主人公命运的担忧,把观众引入故事。

当然也有像希区柯克的《精神病人》那样的影片,作为主人公的那个精神病人半个小时后才出现银幕上,这样的电影也同样可以成为经典影片,虽然没有遵循好莱坞传统的三段式叙事规律,但是同样获得了名誉。

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叙事策略在创作电影剧本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有了主要人物,接下来就是建置戏剧性前提,这部影片的戏剧性前提是:安迪被冤枉入狱,他如何才能逃脱这样的命运?戏剧性前提要为剧本引领出一个方向,主人公所有的行为和动作都是为了走向这个方向。

因此,影片中主人公出场遇到的困境就是被冤枉入狱,能够逃离这种命运便成为安迪所有行为动作努力的方向。

他要逃离的是这种没有自由的命运,而不只是逃离监狱而已,逃离监狱是主人公的外在动作,而逃离这种命运才是主人公的内在欲望。

观众之所以看下去,也是为了看看他能不能最终逃离这种命运,或者不能逃离的话,他会经历些什么。

他是最终洗刷冤情被放出来?还是自己逃出来?还是在逐渐适应了监狱的生活?……这有种种的可能性,当然这也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关键。

接下来是对戏剧性情境的建置,戏剧性情境是主人公要完成这个任务的最大障碍,那就是逃离这种命运一定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戏剧性情境一定要跟主人公的冲突相矛盾,是主人公一切欲望动作的阻力。

如果戏剧性情境很优越能够帮助主人公迅速达成所愿,那么这个故事就会平淡无奇。

越是与主人公欲望相悖的戏剧性情境越是能够让观众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关心主人公的命运。

这部影片的戏剧性情境是:逃离这种没有自由的生活似乎不可能!因为,没有人提供他无罪的证据,而监狱的看守很严,他随时有可能被粗暴的狱警打死,活着都成问题……种种这些伏笔告诉观众,安迪逃离这种命运的几率为零,或者是险中求胜。

而越是把这些矛盾障碍设置得很大,安迪想逃离这种命运的欲望和困难也就越大,观众就越关心主人公的命运,于是就越是想看下去。

开端部分如果建置不好故事的人物和情境,就很难引发出悬念勾着观众看下去。

有些电影为了能够在开头吸引观众,往往采用视觉感染力很强令人兴奋的进程,而《肖申克的救赎》
却是采用严密地建置人物和情境完成的,这也是其剧作上的高明之处。

除了以上开端部分的三个问题的建置,还应该做好对结尾部分的建置,好的编剧在动笔之前就知道自己的故事想要一个什么结尾。

结尾和开端是相互联结的,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于电影剧本。

故事的结尾一定是另一个故事的开端,故事的结尾一定是不可逆转的把主人公的生活和命运带入了一个新生活的开始,主人公再也不能回到过去。

如果一部影片讲了一个人为了一个目标折腾了半天最后还是回归了原有的生活,那么观众一定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即便是主人公失败了,真回到了原点,那么经历了整部电影的努力之后,他的生活一定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即便回归了原有的生活,心境上也会是物是人非得到了成长。

只有这样的故事才会有思想上和情感上的递进。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安迪在经历了整部影片之后,他由寄希望于法律能为自己洗脱罪名,变成了最后运用法律让自己获得自由。

表面看来安迪确实实现了他最初的欲望———自由,但是此时的“自由”已非彼时的“自由”,好的影片结尾一定是让主人公以意料之外的方法实现自己在影片最初时的欲望。

不言而喻,《肖申克的救赎》做到了。

一个传统的三段式结构的剧本一定会有两个情节点把整个故事分成三段结构,《肖申克的救赎》也一样。

那么什么叫情节点?情节点是一个事件,它“钩住”动作并且把它转向另外一个方向,它把故事推向前进。

因此,情节点就是剧本中的两个转变。

仔细分析《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本,安迪蒙冤入狱,第一个情节是第一个监狱之夜同去的一个新犯人被狱警打死了。

第二个情节是他认识了在监狱里什么都能弄到的瑞德并向瑞德买了个小锤子。

第三个情节是他被监狱里号称“三姐妹”的三个男人性强暴。

我之所以称这是三个情节而不是三个事件,是因为这只是主人公的三个监狱生活的体现,并没有因此改变主人公的任何命运,主人公唯一做的就是承受和挣扎。

然而接下来的全影片的第一个事件出现了,在为监狱修补屋檐时,安迪急中生智发挥了自己的金融专业特长为警备队长海利节省了很多要纳税的钱。

从此安迪得到了警备队长的信任,在安迪被“三姐妹”打伤后,警备队长为安迪报了仇,把“三姐妹”的头儿打了个终身残疾,从此,安迪再也不用担心被性骚扰了。

之所以把它称为事件是因为它改变了主人公的生活,并把主人公推向了另外一个生活。

这个事件就是影片的第一个情节点,出现在影片的三十分钟左右,刚好在影片的近三分之一处。

它使主人公由第一段落默默地承受监狱生活转变为融入了监狱生活。

接下来,安迪在监狱里有了地位,建设了监狱图书馆,经历了很多事情,直到汤米出现,安迪看到了自己出狱的一线希望。

汤米能够证明安迪是被冤枉的,但是不幸的是监狱长怕安迪出狱泄露自己洗钱的罪名,杀害了汤米,这一事件使安迪认识到了他在监狱里做得再好,也不可能重获自由,于是安迪决定越狱。

汤米被监狱长杀害出现在影片一小时三十六分左右,在影片三分之二的位置,是影片的第二个情节点,这个事件使安迪不再甘心融入监狱的生活,而是决定通过越狱完成自我救赎。

两个情节点把整部影片划分为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是主人公对监狱生活的认知和承受,第二个段落是主人公逃离监狱生活无望只好融入监狱生活,第三段是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精彩地完成了越狱,获得了重生。

二、三段式结构与人物塑造
结构的功能就是提供不断增强的压力,把人物逼向越来越困难的两难之境,迫使他们作出越来越艰难的冒险的抉择和行动,逐渐揭示出其真实的本性,甚至直逼其无意识的自我。

在三段式结构中,第一个段落要把人物放在戏剧性情境下,这样才能激发主人公的欲望和行动。

《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出场就是被关进监狱,无论是被冤枉还是没有被冤枉,主人公所面对的都是失去一生的自由,在这样的压力下,主人公不得不为自己的人生所担忧。

一个故事的事件结构来自于人物在压力之下所做出的选择和他们采取的行动,而人物在压力之下选择如何行动可以揭示并改变人物。

正是安迪在监狱里承受的种种压力和离开监狱无望,于是安迪选择让自己在监狱的生活过得更好些,他铤而走险帮助警备队长海利,从而获得了更好一点的生活。

在压力下的人物做出了反应,将故事推向了第一个情节点,主人公从此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正是因为主人公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他能够在监狱里发挥自己的专长,汤米才会接近主人公拜其为老师,两人才建立了友谊,然而主人公一手创造的友谊把故事推向了第二个情节点,汤米因为想帮助安迪而被监狱长杀害了,汤米的死再次激发主人公做出反应,于是安迪决心摆脱这种命运,高潮处的越狱段落也便产生了。

可见,人物的行动与故事的结构是相互作用的,结构使人物有了压力和动力,人物的动力可以推动结构的铺陈。

整个故事的结构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同时人物塑造也是搭建结构的一部分。

三、三段式结构与主题
结构是为抒发主题服务的,往往有些影片特殊的结构就是一种深刻的主题,还有一些影片结构是隐藏在故事之下的,结构通过对故事的讲述传达了主题。

《肖申克的救赎》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的结构不但隐藏在故事之下传达了主题,而且结构本身就是一个深刻的主题。

首先看《肖申克的救赎》的整个故事,结构是传统的三段式结构,讲述了主人公安迪被冤入狱最终逃离监狱的故事。

正义最终战胜邪恶。

但是这只是这部影片的浅在意义,其深层涵义则来源于三段式结构。

在悉德·菲尔德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曾把两个情节点划分的三段分别称为:建置、对抗和结局。

建置意在指开端部分前三十分钟对人物和规定情境的建置,中间的对抗部分写人物如何与阻力作斗争,结局讲述矛盾的化解。

再看《肖申克的救赎》的三段故事走向,影片的第一段讲述的是安迪入狱,一心希望能够逃离。

第二段讲的是逃离监狱无望,安迪逐渐融入了监狱生活。

第三段讲的是安迪看透了即使他能证明是被冤枉的,这个监狱也不可能放他出去,于是安迪成功的越狱。

《肖申克的救赎》的三段应该称为:逃离、融入、逃离。

值得研究的是《肖申克的救赎》的三段与悉德·菲尔
德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的三段有类似的地方,那就是第一段落和第三段落的行为走向相同,第二段落的行为走向与第一、三段落相反。

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段落是和解,那么第二段落肯定是对抗,第三段落则又会回归和解。

《肖申克的救赎》的第一段落是对抗,第二段落是和解,第三段落则又回归对抗。

这便是好莱坞传统剧作的一种结构规律,只有这样的结构才能形成突转和波荡,否则整个故事一个行为走向就会显得平淡无奇。

研究《肖申克的救赎》的深层涵义其实是一种人生的写照,主人公进监狱的过程就像是一个婴儿进入人生的过程,先后经历了孩提时:反抗来到这个世界;中年:融入这个世界;老年:离开这个世界。

于是,返回头来看整部影片的某些情节安排才会恍然大悟,为什么“三姐妹”对安迪进行性强暴不安排在第一个情节点之后,而安排在第一个情节点之前,因为“三姐妹”对安迪进行性侵犯意味着这个社会对孩子的性教育,只有放在第一段落才合适,监狱里的规矩和犯人之间相处的规则都如同整个社会生存的一种规则,包括性在内。

孩子进入整个人生,首先是带着内心的恐惧去观察生活,并且带有一丝反抗,虽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抗衡。

这就像主人公安迪刚进监狱的样子,内心恐惧想逃离,但是又没有能力,他接受了这个监狱的教育,包括性教育,最终步入成熟,开始融入监狱生活。

第二个段落则是人逐渐融入了社会,被社会所用。

主人公安迪在影片的第二段落近乎一个监狱里的白领,他在监狱里如鱼得水的工作着。

放佛我们的人生,成年阶段开始慢慢融入这个社会。

第三个段落就像看透世间一切的老人,有足够的能力摆脱这个人生获得重生。

安迪逃离了监狱生活,在海洋的彼岸获得了重生。

整部影片证明,智慧和正直可以让一个人的人生得到真正的自由,我想这就是《肖申克救赎》所阐述的更深一层的人生思考。

整个《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个人生的写照,很少有这样的影片能够把影片做出双层的故事涵义,然而《肖申克的救赎》做到了,成为一个经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