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实践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实践课程二、课程性质:必修三、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实践专业知识;2.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

四、课程安排1. 课程时间:每周两节课,共计36周;2. 课程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演练、案例研究等;3. 考核方式:平时表现占30%,期末项目占70%。

五、教学内容1. 理论学习- 介绍实践课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探讨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

2. 实践演练-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培养实践能力;- 安排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熟练掌握技能。

3. 案例研究- 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深入讨论案例背后的原因和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教学方法1. 实物展示:通过实物展示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3. 实践操作:安排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实践能力;4. 研讨课:开展研讨课程,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主要教材:《实践课程教材》-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论文、案例分析等八、考核方式-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 期末项目: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实际项目,并进行书面报告和口头答辩。

九、教学团队- 主讲教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 助教教师:负责辅助教学及学生指导。

十、总结实践课程作为重要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践课程教学,不断提升自我,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1.1 课程名称:自动化专业课程1.2 课程代码:AUTO1011.3 学分:31.4 先修课程:无1.5 授课对象:自动化专业学生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自动化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具备自主学习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的未来高级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3.1 自动控制系统基础3.1.1 自动化定义与发展历程3.1.2 自动控制分类与基本概念3.1.3 传感器与执行器3.2 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3.2.1 信号与系统3.2.2 时域与频域分析3.2.3 系统稳定性与鲁棒性3.3 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节3.3.1 PID控制器3.3.2 控制器参数整定3.3.3 频率响应与校正3.4 高级自动化技术3.4.1 模糊控制3.4.2 神经网络控制3.4.3 自适应控制四、教学方法4.1 理论授课4.1.1 教师讲授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4.1.2 提供相关案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4.2 实验教学4.2.1 提供实验设备与软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2.2 定期组织实验报告讨论与评审4.3 课堂讨论4.3.1 设计小组讨论4.3.2 学生提问与解答4.4 个人学习4.4.1 学生独立阅读与复习4.4.2 在线学习资源的利用五、考核方式5.1 作业5.1.1 完成指定课后作业5.1.2 准时提交作业报告5.2 课堂表现5.2.1 参与课堂讨论5.2.2 准时到达上课地点5.3 实验报告5.3.1 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 5.3.2 报告格式规范,内容详尽 5.4 考试5.4.1 闭卷考试5.4.2 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六、参考教材6.1 《自动控制系统导论》赵丹著6.2 《现代控制工程》李舜华著6.3 《自动控制原理与设计》李斌等著七、教学进度安排7.1 第一周:7.1.1 自动控制系统基础概述7.1.2 传感器与执行器介绍7.2 第二周:7.2.1 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基础7.2.2 时域与频域分析7.3 第三周:7.3.1 系统稳定性与鲁棒性7.3.2 PID控制器设计7.4 第四周:7.4.1 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7.4.2 频率响应与校正技术7.5 第五周:7.5.1 模糊控制基础7.5.2 模糊控制器设计7.6 第六周:7.6.1 神经网络控制理论7.6.2 神经网络控制器设计7.7 第七周:7.7.1 自适应控制基础7.7.2 自适应控制器设计7.8 第八周:7.8.1 复习与总结7.8.2 期末考试八、教学团队本课程将由资深自动化专业教师担任授课与辅导工作,保证教学质量。

航海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航海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航海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航海力学(54学时)英文译名Navigational Mechanics课程号:21201820二、学时总学时54学时其中:授课48学时实验6学时三、考核方式考试四、适用专业船舶驾驶专业(本科四年)五、课程简介本课程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基础及流体力学基础三个部分。

介绍了静力学基本概念与公理,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材料在轴向拉压,剪切,挤压,扭转和弯曲时的应力分布;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基础。

六、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是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静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能使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为后继专业课程(“船舶原理”、“船舶设备与结构”、“船舶操纵”等)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七、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一)静力学部分1.静力学基本概念与公理主要内容:刚体、平衡与力的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与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图。

教学要求:熟悉并理解静力学公理;掌握约束性质并能正确判断约束力与约束反力的方向;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能正确的画出受力图。

2.平面汇交力系主要内容: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与解析法;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及解析条件。

教学要求:理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结果;能用几何法和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能应用几何法和解析法求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

3.力偶理论主要内容:力矩的概念与计算;力偶的概念与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教学要求:掌握力矩的计算;熟悉力偶的概念与平面力偶的性质;掌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4.平面任意力系主要内容:力线平移原理;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简化结果;合力矩定理;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物体系的平衡、静定与静不定。

教学要求:理解力线平移原理;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方法及简化结果;熟练应用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解单体和物系的平衡问题;了解静定与静不定的概念。

《海洋与人类》-课程教学大纲

《海洋与人类》-课程教学大纲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海洋与人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0080031课程名称:海洋与人类英文名称:Ocean and Human Beings课程类别:公共课学时:16学分:1适用对象: 全校本科生考核方式:考察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本课程重点关注海洋基础知识、海洋与人类的渊源、相关国际热点问题,以及海洋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交叉研究。

主要内容包括:(1)介绍海洋科学各个分支的基本概念,例如海陆分布、海岸与海底地形、海气相互作用、海水物质组成、海洋生态系统等;(2)阐述海洋与人类社会形成演化的关系,以及海洋科学在国际政治、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如环球航行与地理大发现、全球气候变化、海军与海权争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渔业资源和能源开发等;(3)展望未来,讲述人类认识海洋和发展海洋事业的重要性;(4)未来海洋科学发展的趋势,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IntroductionThis course will focu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ocean and humans and will be constituted of the following sections. (1)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ocean sciences will be first introduced, including the ocean topography, interaction between ocean and atmosphere, the constitution of sea water, and ocean biology system, etc. (2) The influence of ocean on the evolution of human and human society will be taken 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is course, including the relations of ocean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global warming, resource exploitation, coastal zon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tc. (3) The future prospect of ocean and humans will be presented in the end of the course.1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天津大学《(课程名称)》课程教学大纲(四号黑体)

天津大学《(课程名称)》课程教学大纲(四号黑体)

天津大学《××××(课程名称)》课程教学大纲(四号黑体)(以下正文:题头为加黑小四号宋体,内容为普通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学时分配:授课:上机:实验:实践:实践(周):授课学院:适用专业:先修课程: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二、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的内容)三、教学内容(分章节说明,包括实验、实践内容)四、学时分配五、评价与考核方式(多种考核方式需注明所占比例)六、教材与主要参考资料(分条目列出,需注明名称、主编或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如需细化实验学时内容,请填写附表)附表: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TU Syllabus for XXXX(Times New Roman 四号)(以下正文:题头为加黑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内容为普通小四号Times New Roman,1.5倍行距)Code: Title:Semester Hours: Credits:Semester Hour Structure Lecture:Computer Lab:Experiment:Practice:Practice (Week):Offered by:for:Prerequisite:1. Objective(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的内容)2. Course Description(对本课程的概述)参见:/catalog/search.cgi?search=3.091&style=verbatim 3. Topics(详细的教学内容,分章节说明,包括实验、实践内容)4. Semester Hour Structure6. Text-Book & Additional Readings。

《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名称):
课程代码:
学分/总学时:
开课单位:
面向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注:课程性质需阐明本课程的学科范畴、研究对象及在相关培养计划中的课程类型;课程目的要阐明本课程在相关培养计划中的作用及对学生后续课程学习的作用;课程任务要阐明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知识、能力或技术水平。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
三、学时分配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1.×××××××××××××××(×学时)
[1]…………。

基本要求:
2.×××××××××××××××(×学时)
[1]…………
基本要求:
3.…………
五、教材及学生参考书
教材:
1、《××××××》×××主编××××出版社××××年出版
参考书(3-5本):
1、......
六、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七、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八、其它说明(如果没有说明,就不要)
撰稿人:审稿人:
年月日年月日。

教学大纲普遍模板

教学大纲普遍模板

教学大纲普遍模板1. 课程概述
1.1 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
1.2 课程代码
{课程代码}
1.3 学分
{学分}
1.4 学时
{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1.5 先修课程{先修课程名称} 1.6 授课对象{年级/专业}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具体知识目标} 2.2 技能目标{具体技能目标} 2.3 情感目标
{具体情感目标}
3. 教学内容
3.1 教学模块
{模块一/模块二/.../模块N}
3.2 教学子模块
{子模块一/子模块二/.../子模块N} 3.3 教学内容
{具体教学内容}
4. 教学方法
4.1 授课方式
{授课方式,如:讲授、讨论、实验等}
4.2 教学工具
{教学工具,如:PPT、教材、实验设备等}
4.3 互动环节
{互动环节,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反馈等} 5. 考核方式
5.1 平时成绩
{占比,如:30%}
5.2 期中考试
{占比,如:30%}
5.3 期末考试
{占比,如:40%}
5.4 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如: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
6. 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进度安排,如:每周授课内容、作业布置与截止时间等} 7. 参考教材与资源
{参考教材、文献、网络资源等}
8. 课程负责人与助教
8.1 课程负责人
{姓名、职称、联系方式}
8.2 助教
{姓名、联系方式}
9. 课程反馈与改进
{学生对本课程的意见与建议,以及课程负责人和助教对课程的改进措施}
{conten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思政”版)
课程编号: 英文课程名称:
学时数:学分:
课程类别:适用专业:
(注:含实验、上机学时的课程“学时数”填写格式为“总学时数/实验(或上机)学时”,学分仍填写课程的总学分。


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课程教学应达到的要求,以及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说明。

即:结合课程内容,阐明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运用,与不同种类课外学习活动(习题、作业等)的配合,以明确教师组织教学的主体教学思路。

在此基础上,明确通过教师教学使学生应达到的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较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该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先修、后续关系、在知识点上有交叉的课程之间的分工等)
教学大纲
一、理论教学部分
要求:按章写出各章主要内容、知识点,明确该章讲授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可以用“了解”、“理解”、“掌握”等层次表述该章节的教学目标)。

二、实验教学部分
各实验名称及主要内容
四、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XXXX》,XXX编著,XXXX出版社,XXXX年XX月。

2.《资料名称》, XXXX出版社,XXXX年XX月。

《课程名称》参考教案设计
(“课程思政”版)
授课要点:
教学周次/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专业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思政育人目标
要求:根据课程专业教育要求,有机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十九大精神等内容。

二、教学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2.本节主要内容
3.思政内容融入点
要求:简述课程教学中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领域。

4.教学重点
5.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与条件要求
要求:简述课程教学中为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例如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等策略手段,以及授课过程所需要的教学条件需求,如多媒体、现场参观等。

六、学习评价
七、教学反思
要求:结合“课程思政”育人内容,重点对目标达成度、内容结合度和学生学习评价反馈,进行教学自我感悟与评价。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课程名称》教学大纲思政改革对照说明
一、教学大纲说明
二、教学大纲
4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