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小学作文存在问题的理论与对策
在语文教学中,最令我头疼的是写作教学,每每布置了一篇作文,对同学们来说,要吗无话可说,勉强的凑字数,交差完事。要嘛知道写什么写作的对象很清楚,可就是思路混乱,语言表达不够逻辑,中心不突出。另外就是有部分同学也有一定的写作功底,可就是对写作的深度挖掘的不够深刻。让人感觉上作文课太难。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作文的本质在于表达和交流,表达和交流什么?是自己“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收获或积蓄。用什么来表达?是语言文字。怎样表达?要根据日常生活即现实交际的需要,根据不同的交际的目的和不同的交际对象,创造性的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其实,作文并不是什么神秘艰难的事。关键在于:
第一,有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感受与积蓄;
第二,有没有真正掌握足以用来自由表达自己感受和积蓄的语言材料;
第三,有没有真正形成自主交往的意识和根据不同的交际需要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的交际经验或能力。
也就是说,需要具备基本的认识积累基本功、语言文字基本功和应对基本功。要使作文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认真反思并解决好这三个问题
。从《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目标定位来看,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重情感态度,把懂得为什么而作,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放在首位;
二是重过程,强调观察、感受、积累习作素材,重视选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
三是提倡自主写作,降低要求,减少束缚,鼓励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
具体地讲,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低起点,宽要求”到“文通字顺”
低起点,宽要求就是对小学生作文的内容要求不要过高,健康,有趣,无害即可。初学作文的学生走不稳当,脚印歪歪扭扭是正常的,这时,如果对他们的要求过高过严,一则事实上达不到,二则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入门、认路,是“描红”。这时的学生作文,用成年人的眼光看,觉得“不怎么样”,“没多大意思”是正常的,小学生作文能由无变为有,就是一个飞跃,就是一个进步。这时,教师应当充分肯定他们的首创精神,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保护他们的作文积极性,并因势利导,尽早使学生的作文由无序变有序,而切不可恨铁不成钢,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使教学双方都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当然,“宽要求”并不是一味地对学生放任自流。根据作文内容的要求,学生如果能写出有一定意义的文章更好,如果不能,大可不必难为学生,只要内容健康,学生又觉得有趣、愿写,就可以让他们写。培养兴趣最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谓的文通字顺就是说,初学阶段,一定要让学生的自由度大一些,这对培养作文能力是很有益的。在对作文内容要求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表达基本功的要求严一些,以使小学生作文中的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错别字多等毛病得到尽早解决。
(二)处理好两个动态平衡的问题
首先,要处理好“主体作用”与“主导作用”动态平衡。要有效的发挥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练笔中的主导作用。不能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是小学生认识特点决定的。要大面积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习作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现实交际行为、身心和语言能力发展的规律相适应。作文教学需要进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精神领域,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在进行哪些主导交际活动,他们是怎样感知世界和认识自我的,现有的阅历和语言储备情况怎样,进行书面表达交流时有哪些困难需要克服,有哪些潜能可以开发利用。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主导活动和阅历增长,量入为出,量体裁衣,按需分配,宏观设序。让学生在他们言语交际的总体结构中发展语文运用能力。不能一箱情愿,只按照作文的知能要素任意切割分解,人为地编造训练系列。
再者,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动态平衡。小学作文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教师“教”的动态过程和学生“学”的动态过程。努力实现两个动态过程的平衡,使两个动态过程同步展开,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理想境界。要充分发挥学生习作练笔的主体作用。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走出教师导、学生作的“奉命作文”和“应试作文”的怪圈,充分发挥学生习作练笔时的主观能动性。作文教学必须增强开放意识,这种意识关键在于教师转变观念,即有大语文观的观念。有让学生写放胆文的观念,有让学生自由表达的观念。坚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观念,正如大纲要求的“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开展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
(三)做好沟通与转化
学生有话而不会表达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帮助学生做好读与写、说与写、思维与表达之间的沟通工作,读、说与思维是作文的基础,但有了这个基础不见得写作文就没问题了,如同有了五谷不一定就有美酒一样。读、说与写作,思维与表达属于不同的认知方式。要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必须采取一些科学的教学手段,以促使两种能力的转化。在作文教学的诸多重点、难点问题中,这里的“沟通”与“转化”当属其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但事实上,我们的作文教学在这个重要的环节上则明显地用力不足,且方法不当。我认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好三个“转化”:
读说——转化——写。说话就是作文。为了解决学生害怕作文的问题,首先要教育学生,作文并不难,作文就是说话,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只要把自己想说的话用笔记下来就是好作文。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说话写话,听写默写等项训练,采取上说话课,你说他写,你读他记,自说自记等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已的心里话。
思维—转化——写。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尤其是知觉社会的能力还很差,尚处于“自我中心”“生理自我”向“去自我中心”“社会自我”过渡的阶段。但他们有思维,会想象,想象往往不受客观事物的制约,思维比较丰富独特,奇思妙想经常涌现,教师要善于激发他们的想象,让他们大胆、无拘无束地去想,并由此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实践——转化——写。作文教学向生活化贴近,作文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帮助学生做好学生的前期准备工作。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