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处理管理制度
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公司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
第三条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与国家相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相一致。
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协作机制。
第五条公司应设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小组,负责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培训工作。
第六条公司应组织定期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操作性。
第七条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培训和演练等活动应当得到公司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第二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第八条公司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自身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九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应包括以下内容:1. 突发事件应急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2. 突发事件应急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3. 突发事件应急资源调度和协调机制;4.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和处置流程;5. 突发事件事后总结和教训汲取机制。
第十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定期进行,及时跟踪和采纳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技术和经验。
第十一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应当经过公司领导的审核和批准,并及时向全体员工发布。
第十二条公司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电子文档管理系统,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并进行定期备份和归档。
第三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第十三条公司应对员工进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培训,使员工掌握应急预案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四条公司应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操作性。
第十五条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应当模拟真实场景,包括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影响等要素。
第十六条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应当全员参与,各部门协同配合,演练过程应当纪录和评估。
第四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执行和处置第十七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公司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按照预案的工作流程和分工协作进行应急响应和处置。
医院应急突发事件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提高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及医院自身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三、应急组织机构1. 成立医院应急指挥部,负责医院突发事件的总体指挥、协调和决策。
2. 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3. 设立应急小组,根据突发事件类型,成立相应的专项应急小组。
四、应急响应程序1. 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科室或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告医院应急指挥部。
2. 医院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处置,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 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类型,组织相关应急小组开展处置工作。
4. 应急小组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五、应急处置措施1. 保障医疗安全:确保医院正常医疗秩序,保障患者、医务人员及医院自身的安全。
2. 应急医疗救治:组织医疗救治队伍,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并做好伤员转运工作。
3. 防疫消毒:对发生疫情的场所进行消毒,防止疫情扩散。
4. 保障物资供应:确保应急物资、药品等供应充足。
5. 通信保障:确保应急通信畅通,确保信息及时传递。
6. 交通保障:确保应急车辆、交通工具等交通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7. 维护社会秩序:协助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维护医院周边社会秩序。
六、应急恢复与总结1. 突发事件得到控制后,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恢复工作。
2. 对突发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七、奖励与处罚1. 对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导致突发事件处置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八、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突发事件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管理制度突发事件管理制度1. 简介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且在短时间内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等。
为应对突发事件,组织需要建立健全的突发事件管理制度,以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2. 制度建立的目的突发事件管理制度的建立旨在:规范应对突发事件的程序和流程;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效果;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组织形象和声誉。
3. 制度内容3.1 突发事件管理组织机构定义突发事件管理组织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突发事件处理中的责任分工。
3.2 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建立突发事件的预警体系,包括监测、预警、预测等环节;明确不同级别突发事件的预警标准和响应要求。
3.3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等;明确应急处置流程、人员分工、物资保障等内容。
3.4 突发事件演练与评估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检验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演练结果进行评估,并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3.5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沟通规定突发事件信息的汇报及沟通渠道;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和准确。
4. 制度执行与监督4.1 制度落实突发事件管理制度的执行由各级管理人员负责;制度应定期进行自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2 监督机制设立突发事件管理的监督机构;定期对突发事件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确保制度的执行情况。
5. 总结突发事件管理制度是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措施,建立健全的突发事件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组织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损失。
组织应认真制定和执行突发事件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和提升其应对能力,以确保在面对各类突发事件时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5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垬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现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1、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阿尔及利亚的方针。
贯彻批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级有关科室和相关人员应勇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
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
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立即启动应急系统。
2、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服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3、医疗组在中心主任的领导下要组织相关科室,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
4、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发现疑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时,应即用电话通知疫情管理人员,疫情管理人员要立即报告中心主任,同时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5、中心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刻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有权要求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人密切得在釆取医学措施时予以配合。
拒绝配合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并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釆样、技术分析和检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6、对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医各项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员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內慼染的发生,倣好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7、中心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信息监测报告任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并定期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
突发紧急事件处理制度
突发紧急事件处理制度1. 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组织内部的突发紧急事件处理制度,以便能够迅速、有序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保障组织及相关人员的安全和利益。
2. 定义突发紧急事件指在日常运作中突然发生的、威胁组织正常运作或人员安全的各种紧急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危机事件等。
3. 突发紧急事态级别划分为便于管理和响应,在本制度中将突发紧急事态划分为三个级别:- 一级:重大紧急情况,对组织运营产生极大威胁,需立即采取行动;- 二级:较大紧急情况,对组织运营产生严重影响,需尽快采取行动;- 三级:一般紧急情况,对组织运营有一定影响,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 紧急事件处理流程4.1. 突发事件发生通知任何员工在发现紧急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向指定的紧急事件通知渠道进行通知,详情见附录1。
4.2. 事件评估与级别划分紧急事件通知接收方应迅速评估事件情况,并划定事件的紧急程度及级别。
4.3. 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根据事件的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机制,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一级事件:立即启动紧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二级事件:迅速调动应急资源,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置;- 三级事件:协调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处置,确保事件不扩大化。
4.4. 事件处置与恢复在应急响应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件发展趋势,并按照预案进行恢复工作。
4.5. 后续跟进与总结在事件处理结束后,应对事件原因、处置情况进行总结和归档,以便今后改进和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5. 附录5.1. 紧急事件通知渠道- 内部员工:通过内部通信系统发送紧急事件通知;- 外部人员:通过事先指定的紧急联系人进行通知。
本文档将在签署后生效,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时的调整和完善。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第三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第四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演练、救援保障和宣传教育等制度。
第五条各级政府应当明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牵头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转。
第六条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规范信息报告的内容和程序,确保突发事件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
第七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
第八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人民群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二章预防与预警第九条各级政府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突发事件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
第十条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体系,明确预警级别、预警发布的主体、预警信息的传播渠道和预警措施等。
第十一条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发布应当及时、准确、权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确保预警信息覆盖到每一个人。
第十二条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制度,明确监测责任主体,加强监测设施建设,提高监测能力。
第十三条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演练制度,定期组织预警演练,提高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章应急处置第十四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救援。
突发事件处理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处理管理制度突发事件是指在组织或社会中突然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不可预测事件。
为了应对突发事件,保障组织或社会的正常运转,制定和实施突发事件处理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突发事件处理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论述。
一、概述突发事件处理管理制度是指组织为应对突发事件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其目的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及对组织的不利影响,并尽快恢复正常运营。
突发事件处理管理制度包括了事件报告与响应、责任与权限、信息管理、资源调配、应急指挥等多个方面。
二、事件报告与响应1. 事件报告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人员应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的性质、地点、时间、影响范围等。
报告方式可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形式。
同时,要求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的信息接收与记录机制,确保信息快速准确传达。
2. 事件响应在收到事件报告后,主管部门应立即启动紧急响应程序。
首先,要将事件的风险等级评估与分类,确保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案。
其次,组织相关人员,包括专业人员、事故应急小组等,进行紧急处置工作。
最后,及时通知上级主管和相关部门,保持沟通与协调,以确保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责任与权限1. 应急责任与权限在突发事件处理管理制度中,应设立明确的责任与权限机构,明确每个职责人员的责任范围和权限。
这样可以确保事故处理过程中的决策及时有效,协调工作有章可循。
2. 指挥体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突发事件指挥体系,明确指挥与协调机构。
根据事件的性质与规模,设立主指挥人员、分指挥人员及各责任小组,协同作战,高效决策,确保各方面工作的流程性、可操作性和管理性。
四、信息管理1. 信息采集与分析突发事件发生后,各部门应根据工作职责,及时采集事件相关信息,包括现场情况、人员伤亡情况、资源需求等。
同时,要建立信息分析与研判机制,根据实际情况评估事件的发展趋势,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反馈。
2. 信息共享与发布通过信息传递与共享平台,与上级主管部门、相关组织和社会各界建立及时高效的沟通渠道。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以下简称“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风险,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公司正常的经营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突发事件是指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影响公司正常经营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偶发性事件。
第三条公司应对突发事件应当坚持以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公司各职能部门。
第二章突发事件范围第五条按照危急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本制度所称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一)公司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主要出资人业务运营、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出现重大信息安全事故,可能引发私募基金管理人经营风险,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二)公司或其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从业人员等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行政监管措施和纪律处分措施,或者因违法犯罪活动被立案调查或者追究法律责任;(三)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规定的中止办理、终止办理情形,或者出现异常经营情形的;(四)公司或其管理私募基金的资产被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主要出资人或有关人员转移、藏匿到海外或异地无法调回的;(五)公司或其管理的私募基金涉及重大诉讼、仲裁等法律纠纷,或者存在重大经济损失或民事赔偿风险,可能影响正常经营或者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六)公司管理的私募基金触发巨额赎回且不能满足赎回要求,或者投资金额占基金净资产50%以上的项目不能正常退出的;(七)公司面临被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注销或被司法机关、监管部门调查认定不再符合登记规定的;(八)国内或国际重大事件或重大政策变化可能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九)自然灾害或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等造成公司经营业务受到重大影响;(十)公司披露的信息出现重大遗漏或错误,可能对公司或投资者利益造成重大影响;(十一)出现重大负面舆情,可能对市场秩序或者投资者利益造成严重影响;(十二)其他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影响公司正常经营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处置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处置管理制度一、引言突发事件处置管理制度是指针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政府或相关部门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旨在快速、有效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造成的影响。
二、突发事件分类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事件、卫生事件、交通事故等多个类型。
每类事件都需要对应的处置管理制度来应对,以保障应急响应的时效性和效果性。
三、立法层面的突发事件处置管理制度在法律层面上,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突发事件处置管理法律法规,如《突发事件应对法》、《防灾减灾法》等,明确了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职责和权限,规范了处置流程和应急机制,保障了突发事件处置的法律性和规范性。
四、机构和人员设置突发事件处置管理制度中需要明确各级应急管理机构的设置和相关人员的职责。
通常,政府会设立领导小组或指挥部来组织和协调处置工作,在各级组织内设立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指挥调度、信息收集和发布等工作。
同时,还需要设置专门的应急救援队伍和培训合格的应急人员,以应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
五、信息收集与处置流程突发事件处置管理制度中的信息收集和处置流程是关键环节。
信息的及时获取对于决策精准和快速反应至关重要。
政府应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监测和报送体系,及时获取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发展趋势和受影响范围,以便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六、危机公关与舆情管理突发事件常伴随着大量的媒体报道和公众关注,因此,在突发事件处置管理制度中,危机公关和舆情管理也必不可少。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测和应对机制,及时发布准确、透明的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稳定公众情绪,提高公众对当局的信任度。
七、应急资源调度与分配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种物资和人力资源需要快速调度和分配。
在突发事件处置管理制度中,应明确资源调度和分配的流程和原则。
同时,要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建立起与民间救援组织、企业、志愿者等的联动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资源来支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5篇)
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为提高我公司安全生产效率,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应急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利益作为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我公司对应急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按法人-安全生产负责人-作业人员三个层次分级负责。
4、应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应急预案及措施的管理,便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5、加强宣传,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公司员工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能力:提高员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领导机构及职责公司总经理是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指挥官,负责领导、研究、决定和部署企业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2、常设工作机构及职责我公司应急工作的常设工作机构是安委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安委会)全面负责公司各项安全和制度、例行检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订与落实、突发事件的直接指挥等工作,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负责向总经理汇报情况、启动公司应急预案、调派应急人员、处理具体应急工作。
3、对外联系公司办公室负责对外媒体的应对与联络工作,对媒体的反馈信息和应对办法负责。
4、应急工作的具体实施公司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上报和应急工作中的指挥与具体处理,对本公司、部门的突发性事件的上报、内部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实施工作负责主要责任。
三、预测、预警公司安委会要健全和完善公司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机制。
加强对监测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明确监测信息报送渠道、时限、程序: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危害及趋势做出预测,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开展风险分析,职患于未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突发事件处置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处置管理制度一、引言突发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且对社会公共安全、生命财产安全等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故或事件。
对于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置是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此,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处置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总则1. 突发事件处置管理制度的编制和实施适用于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
2. 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和责任分工,促进快速、有序、高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3. 制度的执行应充分考虑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三、突发事件的分类与级别1. 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和影响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2. 一级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影响范围广泛,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3. 二级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威胁,需要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4. 三级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威胁,需要及时处置。
四、突发事件处置的程序与责任1. 突发事件的发生,应立即向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汇报,并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2. 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和处置工作。
3.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级别,制定详细的处置方案,并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
4. 各责任人应按照方案要求,积极主动地履行工作职责,确保处置工作的高效进行。
5. 一旦突发事件得到控制和解决,应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完善制度和机制,提高应对能力。
五、相关资源的调配与支持1. 在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及时调配社会资源,保障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突发事件的处置,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援助。
3. 媒体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应准确、客观地传递信息,避免造成社会恐慌和不必要的困扰。
六、处置工作的评估与反馈1. 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应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处置效果、效率和执行情况等。
2. 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用于改进和完善制度。
3. 高效处置和良好评估结果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表彰奖励,以激励更多人员积极参与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第三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级有关科室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
第四条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应急组织与指挥第五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国务院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组成,国务院主管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第六条突发事件发生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成立地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担任总指挥,负责领导、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三、预防与预警生事件的预防工作,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和报告制度,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第九条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十条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传染病、食物和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工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准确地发布预警信息。
四、应急处理与救援第十一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立即启动应急系统,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理和救援。
突发事件报告与调查处理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报告与调查处理管理制度一、引言突发事件是指在正常的工作或生活过程中突然发生的、具有一定影响或可能产生后果的事件。
突发事件可能是自然灾害、事故、疫情爆发、社会安全事故等。
对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以及其他组织来说,建立健全的突发事件报告与调查处理管理制度是确保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的关键。
二、突发事件报告制度突发事件报告制度是建立在信息共享和通报的基础上的,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快速、准确的信息传递和共享。
首先,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人员应立即启动报告程序,将事件相关信息通过事先确定的渠道传递给上级机构。
其次,上级机构接收到报告后,应及时向更高级别机构传递信息,确保信息连线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最后,报告制度还应包括信息的搜集和记录,以便进行后续的调查和分析。
三、突发事件调查处理制度突发事件调查处理制度是确保对事件进行全面、客观、科学处理的重要环节。
首先,在事件发生后,应立即成立专门的调查组织,由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知识的人员担任,负责搜集事实、分析原因。
其次,调查组织应采用科学、全面、客观的方法进行调查,避免个人主观意识对调查结果的干扰。
最后,调查组织应编制详细的调查报告,包括事件经过、原因分析、调查过程等,以便后续的处理和教训总结。
四、突发事件处理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处理管理制度是对事件进行及时、科学、有序处理的重要依据。
首先,对于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处理程序和预案。
其次,各级组织应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后果制定应急响应措施,确保事件得到快速、有效的处置。
最后,突发事件处理管理制度还应包括事件的跟踪与监督,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处理措施。
五、突发事件报告与调查处理管理制度的优势建立健全的突发事件报告与调查处理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应对能力。
首先,通过及时报告和信息共享,可以减少事件因信息不畅引发的延误和错误。
其次,通过科学、客观的调查,可以分析事件的根本原因,为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经验和教训。
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及报告制度
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及报告制度一、引言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面对突发事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构建应急处理机制和报告制度,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应急处理机制1. 组织架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构建需要健全的组织架构。
我国政府成立了应急管理部,各级政府也设立了相应的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
此外,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也要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的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
2. 预防预警预防预警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对各类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前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同时,要加强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测和预警,确保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 应急处置应急处置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关键环节。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救援工作。
同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4. 救援救治救援救治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重要任务。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开展伤员救治和受灾群众救助工作。
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5. 社会动员社会动员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重要支撑。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民的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救援工作。
同时,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援助,帮助受灾群众度过难关。
6. 舆论引导舆论引导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重要环节。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同时,要加强网络信息管理,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确保社会稳定。
三、报告制度1. 报告体系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报告体系,明确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确保突发事件信息的及时、准确、全面报告。
危机处理与突发事件管理制度
危机处理与突发事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企业内部危机处理与突发事件管理工作,保障员工和企业资产的安全,提高应对危机的本领和效率,特订立本《危机处理与突发事件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
第二章危机管理体系第一节危机管理职责1.企业领导层应严格履行危机管理职责,包含但不限于订立应急预案、指定责任人员、调配资源、决策危机处理方案等。
2.危机管理责任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负责订立和实施危机管理措施,并定期组织危机演练。
第二节危机管理流程1.发现危机事件后,相关员工应立刻向上级报告,并依照预先订立的应急预案开展危机处理工作。
2.危机管理团队应快速召开紧急会议,对危机事件进行评估,订立危机处理方案。
3.执行危机处理方案的过程中,要与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协调资源,排出干扰。
4.在危机处理过程中,要保持对外沟通的透亮度,及时向公众、媒体和相关方面发布信息,防止谣言和恐慌扩散。
第三节应急预案的订立和演练1.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制度,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更新。
2.应急预案应包含但不限于危机处理流程、责任人员名单、资源调配方案、信息发布方式等具体内容。
3.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及时修订完善。
第三章突发事件管理第一节突发事件的定义和分类1.突发事件指在正常运营过程中蓦地发生的事件,可能对企业造成重点影响,包含自然祸害、网络安全事件、意外事故等。
2.突发事件依照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最为紧急和严重。
第二节突发事件管理流程1.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人员应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并向上级报告情况。
2.企业领导应立刻召开紧急会议,评估事件的影响和紧急程度,并指定责任人员构成突发事件管理团队。
3.突发事件管理团队应对事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订立应对措施,并及时组织实施。
4.在事件处理过程中,突发事件管理团队应保持信息畅通,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布指示和通知。
5.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后,应进行事件总结和评估,及时修订应急预案,以提升应对本领。
突发事件应急事故处理制度
突发事件应急事故处理制度一、概述本文档旨在建立和规范突发事件应急事故的处理制度,以确保有效应对突发事件,降低事故风险和后果。
二、定义突发事件指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具有不可预见性、突发性和危害性的不安全事件。
三、应急事故处理流程1. 接到报警: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任何人员都有责任及时报警。
2. 确认情况:相关人员要迅速确认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必要时可以组织调查小组进行调查。
3. 预警和疏导: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及时向相关人员发出预警通知,同时进行疏导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4. 应急响应:依据预案进行应急响应工作,包括事故现场救援、善后处理等。
5. 事故调查和分析:事故发生后,组织调查小组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和责任,提出改进措施。
6. 整改和完善制度: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及时进行整改和完善应急事故处理制度,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四、责任和追责1. 公司领导层对突发事件应急事故负最终责任,必须提供所需资源和支持。
2. 各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参与应急事故处理工作。
3. 对于未按照应急响应流程进行处理的人员,将依据公司规定追究相关责任。
五、培训和演练为提高员工应急事故处理能力,公司将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活动,包括应急知识培训、模拟演练等。
六、宣传和倡导公司将通过内部宣传和倡导,让员工树立应急意识,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结束语本制度将为突发事件应急事故处理提供明确和规范的指导,确保安全和稳定经营。
各部门和员工应密切合作,共同落实制度要求,并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措施。
公司突发事件行政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突发事件的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公司及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司正常运营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第三条公司应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明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程序和责任分工,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第二章应急预案体系第四条公司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第五条综合应急预案:全面规定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原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
第六条专项应急预案:针对特定类型的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恐怖袭击等,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和操作程序。
第七条现场处置方案:针对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制定现场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人。
第三章应急组织体系第八条公司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由公司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下设办公室和各专项工作组。
第九条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的协调、监督和检查。
第十条各专项工作组根据应急预案的职责分工,负责相应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第四章应急响应程序第十一条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第十二条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根据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决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第十三条启动应急响应后,各专项工作组应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第十四条应急处置过程中,应确保信息畅通,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处置进展情况。
第五章应急保障措施第十五条人力资源保障:确保应急队伍的充足和应急人员的培训。
第十六条资金保障:设立应急专项资金,用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
第十七条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确保应急需要。
第十八条技术保障:建立应急技术支持系统,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六章应急恢复与重建第十九条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应急指挥部应及时组织评估,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公司突发事件管理制度
公司突发事件管理制度1. 背景突发事件是指在正常经营和运作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不可预测的紧急情况,可能对公司的人员、财产和声誉造成损失。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公司的稳定运营,制定本公司突发事件管理制度。
2. 定义本制度中,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安全事故等因素引发的紧急情况。
3. 目标- 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最小化突发事件对公司业务和声誉造成的影响;- 保障公司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响应能力。
4. 突发事件管理流程4.1 报告和评估阶段- 员工在发现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向上级主管报告;- 公司应组织专业人员对突发事件进行评估,确定事件的性质、规模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4.2 应急响应阶段- 公司应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和决策;- 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小组,负责具体的应急工作,包括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物资保障等;- 各部门应配合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和应急小组的工作,并做好内外部沟通和协调。
4.3 恢复与总结阶段- 突发事件结束后,公司应及时组织恢复工作,评估损失和影响,并制定恢复计划;- 公司应对突发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完善突发事件管理制度。
5. 应急培训和演练- 公司应定期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培训,提高员工的危机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公司应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测试应急响应流程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6. 管理措施- 公司应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公司应制定详细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更新和修订;- 公司应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如加强安全教育、检修设备等;- 公司应建立突发事件的记录和报告制度,便于事后分析和管理。
以上是公司突发事件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希望能为公司安全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突发事件处置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处理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规范和加强企业突发事件的处理管理工作,提高应急响应本领,维护员工安全和公司利益,订立本《突发事件处理管理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员工和相关部门,包含但不限于突发事件的防备、应急响应和后续处理流程。
1.3 突发事件指人为或自然因素引发的无法预见、蓦地发生、具有较大影响的紧急情况。
包含但不限于自然祸害、安全事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
二、突发事件防备2.1 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风险点的监测和分析。
2.2 每个部门应设立专人负责突发事件的防备工作,订立相应的防备措施,并定期进行演练和检查。
2.3 企业应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突发事件防备和处理的认得和应对本领。
2.4 企业应建立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协调本领。
三、突发事件应急响应3.1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部门应立刻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重要包含以下步骤:• 3.1.1 快速评估事件情况,确定事态严重性和紧急程度。
• 3.1.2 启动应急通知系统,及时通知各相关部门和人员。
• 3.1.3 组织成立应急指挥部,确定责任人和成员,订立认真的应急处理方案。
• 3.1.4 快速调集必需资源,打开应急处理行动。
• 3.1.5 统筹协调各方资源,订立合理的工作分工和协作机制。
3.2 应急响应中的各级责任人应依照相应的职责和权限,乐观参加并推动应急工作的开展。
3.3 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急响应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各类演练活动,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本领和反应速度。
3.4 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严禁发布不实谣言,及时供应真实有效的信息,避开引发恐慌和不良社会影响。
四、突发事件后续处理4.1 突发事件发生后,企业应快速评估事件对企业及员工造成的影响,并依照预案有序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4.2 应急处理工作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4.2.1 救援和伤员救治工作。
突发事件处理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处理管理制度一、引言突发事件是指在正常的社会运行过程中,突然发生并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等产生重大影响的意外事件。
突发事件的出现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处理管理制度,来有效应对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减轻其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
本文将详细分析突发事件处理管理制度的构建和运作。
二、突发事件处理管理制度的意义1. 社会稳定突发事件处理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高效应对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的稳定状态。
通过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反应和应对,可以减少事件蔓延的可能性,提升社会的安全感,维护社会秩序。
2.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突发事件常常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通过突发事件处理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从预防、应对、救援、恢复四个方面,全面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 社会信任建设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公众对政府的应对能力和公信力会产生影响。
建立健全的突发事件处理管理制度,可以提升政府的应对效能,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促进社会各界的互信与和谐发展。
三、突发事件处理管理制度的构建1. 突发事件预防机制通过制订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对各类突发事件进行预防。
加强对重点区域、特定行业和涉及人员的监管,提升突发事件预警系统的建设和运作,确保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以保障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快速、准确的响应。
这包括建立由各级部门组成的应急指挥体系、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规定应急响应的程序、要求和措施等。
3. 突发事件救援和救助机制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展开救援和救助工作,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关键。
建立突发事件救援和救助机制,包括组建专业的救援队伍,建立协同配合的救援网络,提供适当的救援装备和资源,制定专业化的救援流程和标准等。
4. 突发事件恢复与重建机制突发事件发生后,恢复重建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恢复与重建机制,包括制定恢复与重建计划、明确各级部门的责任和合作机制,提供适当的援助资源和资金支持,推动灾后恢复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字…2012‟2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突发事件处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处臵突发事件和保障经营安全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维护公司正常的经营秩序和稳定,保障广大投资者合法利益,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国证监会《证券、期货市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及《公司章程》、《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有别于日常经营的,已经或可能对公司的经营、财务状况以及对公司的声誉、股价产生严重影响的、需要采取应急处臵措施予以应对的偶发性事件。
第三条公司应对突发事件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公司个职能部门以及公司控股子公司、分公司遭遇突发事件时的处理。
第二章突发事件范围第五条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一)治理类1、公司大股东出现重大风险,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2、大股东之间在公司治理和发展方向存在重大争议;3、公司与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之间发生重大争议或诉讼;4、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涉及重大违规甚至违法行为;5、决策层对公司失去控制;6、公司资产被大股东或有关人员转移、藏匿到海外或异地无法调回;7、其他重大事件。
(二)经营类1、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2、公司面临退市风险;3、公司因重大质量事故等无持续经营能力;4、涉及重大经济损失或民事赔偿风险;5、其他事件。
(三)政策环境类1、国际重大事件涉及上市公司;2、国内重大事件或政策的重大变化涉及上市公司;3、自然灾害造成公司经营业务受到影响;4、公司内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等事故灾难造成公司正常经营受到严重影响;5、公司涉及重大行政处罚风险;6、其他事件。
(四)信息类1、公司股价异常波动;2、公司发布的信息出现重大遗漏或错误,对市场造成了重大影响;3、社会上存在不实的传言或信息,给公司造成了严重影响;4、可能或已经造成社会不稳定,引发投资者群体上访或投诉事件等;5、报刊、媒体对公司问题集中或不实报道;6、其他事件。
第三章突发事件处理的基本原则第六条突发事件处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合法、合规、诚实、信用;(二)及时、积极;(三)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四)保护投资者利益、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公司经营及形象的影响。
第四章组织体系第七条公司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第八条公司成立突发事件处臵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应急小组”),由公司董事长任组长,董事会秘书任副组长,公司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小组成员协助组长及副组长的工作。
第九条应急小组是公司突发事件处理机构,统一完成公司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分为五个系统进行,主要职责包括:(一)决策系统:为突发事件处臵过程中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公司董事长担任。
在整个过程中统揽全局,并把决策意见传达给执行系统。
(二)执行系统:担当公司新闻发言人角色,执行谈判、交涉、协调工作,由董事会秘书担任。
(三)咨询系统:由公关顾问和法律顾问组成。
(四)运营系统:由运营中心及其他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
(五)信息调查、整理系统:由公司负责信息搜集的工作人员担任,负责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状况和可能对公司造成的危害。
(六)各系统除了各负其责外,还要做好沟通工作,互相配合。
第十条应急小组在通过引导媒介进行事件公正报道的同时,还要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业绩、产品和服务的特色以及企业文化等进行说明。
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对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进行适当的介绍,或是对与事件有关的产品或服务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第五章预警、预防机制第十一条公司应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各种因素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根据突发事件监测结果及突发事件预控的程度对突发事件进行确认。
第十二条公司各部门、各下属公司及分支机构负责人作为突发事件的预警、预防工作第一负责人,定期检查及汇报部门或公司有关情况,做到及时提示、提前控制。
第十三条公司各部门、各下属公司及分支机构责任人应保持对各类事件发生的日常敏感度,不断地监测社会环境的变化趋势,建立信息搜集、识别、整理系统。
以国家政策、行业动态、竞争企业、竞争产品、资本市场确定为重要的监视方向,收集整理并及时汇报可能威胁公司的重要信息,并对其转换为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和危害进行评估。
第十四条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第十五条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事项、应采取的措施等。
公司预警信息的传递主要由公司各部门、各下属公司及分支机构责任人负责向分管副总经理进行汇报,然后由分管副总经理协同有关人员对信息进行分析及调查,确定为有可能导致或转化为突发事件的各类信息须予以高度重视并立即向公司总经理、董事长报告,必要时提出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
第十六条当预警信息被董事会秘书确定为需披露的信息后,则及时按照有关信息披露制度规定进行披露。
第六章突发事件的处理第十七条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急小组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制订的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臵,控制事态。
第十八条应急小组确定突发事件后,应根据突发事件性质及事态严重程度,及时组织召开会议,决定启动专项应急预案,并针对不同突发事件,调整相关部门加入工作小组,及时开展处臵工作。
(一)治理类突发事件主要处臵措施:1、对大股东出现重大风险及大股东之间存在的重大争议,应约见大股东或其负责人员,请其予以配合,并详细了解事情的进展情况;2、对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涉及重大违规甚至违法行为,应协助公安部门做好案件的查处工作;3、加强与投资者关系的管理,积极应对投资者的咨询、来访及调查。
对外公告电话认真接听,对善意的建议性的电话要感谢对方。
整理每天的电话记录,制作每日电话内容日志;4、按照规定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二)经营类突发事件主要处臵措施:1、彻底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必要时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审计或评估;2、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谈话及控制;3、暂时公司的重大投资等经营活动;4、对于公司经营亏损或面临退市,积极与各方相关部门或机构进行沟通,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如定向增发、重组等;5、按照规定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三)环境类突发事件主要处臵措施:1、深入调查、了解目前环境包括国际、国内重大事件、政策变化、自然环境详细情况以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程度;2、召开总经理办公会议,讨论在上述情形下,公司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造成的影响;3、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及时提交有关处理意见,并上报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予以调整经营策略及投资方向;4、对于自然灾害或社会公共事件对经营项目已经造成严重影响,则公司应立即派出相关领导亲赴现场进行紧急处理,并及时上报现场处理情况;5、按照规定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四)信息类突发事件主要处臵措施:1、了解真实情况,分析不良信息影响程度;2、按照规定做好信息披露工作;3、对不实信息作出澄清或更正,尽量减少不良信息的影响;4、建立良好的内部信息沟通渠道,保证对外信息口径的一致;5、追查相关责任人,并要求其改正,情形严重者诉之法律处理;6、关注投资者,做好投资者的咨询、来访及调查工作。
第十九条经应急小组决定,公司可以邀请公正、权威、专业的机构协助解决突发事件,以确保公司处理突发事件时的公众信誉度及准确度。
第二十条突发事件结束后,应急小组应尽快消除突发事件的影响,并及时解除应急状态,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同时总结经验,对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评估突发事件处理的效果,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二十一条应急小组拟定关于善后事项的处理意见,包括遭受损失情况以及恢复经营的建议和意见,按规定需要上报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应上报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二条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人员要恪守保密原则,有关突发事件处理工作中的情况,不得随意泄露;要忠实履行职责,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坚决服从公司统一安排,不得损害公司利益及形象。
第二十三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公司应及时将事件情况、已采取的措施、联络人及联系方式等通过电话上报贵州证券监督管理局、深圳证券交易所及有关部门,并根据要求书面报送有关情况,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应急处臵过程中,公司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涉外突发事件已经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的突发事件信息的报送,根据要求随时上报。
第七章应对突发事件的保障工作第二十四条公司及各部门及各分、子公司及分支机构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工作需要和各项应急处臵措施的顺利实施。
(一)通信保障。
在处臵突发事件期间,公司的值班电话及工作小组成员的手机必须保证畅通,确保与各部门的联系。
(二)队伍保障。
应急小组有权利根据突发风险处臵工作的需要,召集参与处臵人员,被召集人必须服从安排。
(三)物资保障。
公司相应部门应做好突发事件处臵工作的物资保障,准备好相关设施、设备及资金、交通工具等。
(四)培训保障。
公司本部及所属单位要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等常识,增强应急意识,提高应急处臵能力。
对负有应急管理职责的人员,要有计划地进行应急预案和应急知识的专业培训工作。
第八章突发事件的处理评价第二十五条处理评价工作是突发事件管理的最后环节。
公司应对危机所造成的损失和教训进行总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调查:调查危机发生的原因,究竟是公司内部经营管理机制上的原因,还是起因于公司外部的不可控因素;(二)总结:对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进行反思研究,对所采取措施的得失进行全面总结;(三)评价:对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理阶段中的每项工作做出客观的评价,为下一步的突发事件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四)整改:对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处臵措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整改,弥补突发事件发生整个过程的漏洞。
第九章奖惩第二十六条公司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十七条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公司给予表彰和奖励。
****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十八条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员,公司将对其给予批评、警告、直至除名的处分,并且可以向其提出适当的赔偿要求;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