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第五章_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大单元“四步复习法”

第五章_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大单元“四步复习法”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大单元“四步复习法”第一步:单元学习目标整合第二步:单元思维导图回顾知识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1.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例题: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阿姆河沿岸是世界上重要的棉花种植区之一。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图中棉花种植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咸海面积萎缩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1)该地区深居内陆,距海洋遥远,降水稀少,形成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多为内流河,径流量小;湖泊多为咸水湖;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且具有耐旱的特征;土壤发育差,以荒漠土壤为主;动物种类少,耐饥渴能力强。

(2)自然环境是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的一个整体。

在内陆干旱区,上、中游大量引水灌溉,会造成下游河、湖水量减少或干涸;地下水水位下降,部分植被会枯死;生物栖息地可能变得破碎,甚至消失;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等。

在大中型灌区,灌溉不当可能会引起地下水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碱化加重。

(3)自然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咸海面积缩小,会使周围气候更加干旱,沙尘增加,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恶化等。

解析:第(1)问,结合经纬度、河流与湖泊分布状况,可知图示功区位于中亚地区。

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从气候、土壤、植被和河流等方面分析。

第(2)问,本问主要从水资源利用不当对植被、土壤、地下水、湖泊以及河流水量等产生的不利影响方面分析。

第(3)问,分析咸海面积萎缩对周围地区土地、生物以及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即可。

2.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例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阴山山脉是一座横亘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掀斜式山脉(即南北两坡极不对称的山脉),阴山南坡沟谷较多,在沟谷出山口位置发育了众多“叠瓦状”河流洪积扇。

人教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讲课文档

人教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讲课文档
B.A→B→C→D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C→F→G→H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 D.C→F→G→H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地域分异规律的直接反应是自然带分布,自然带的标志是 植被,而植被类型与分布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因此自然 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以热量为基础
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针阔混交林(低纬—高纬)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低
纬—高纬)
中部:亚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
两侧: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荒漠←草原←森林
第二十三页,共39页。
读北非五国绿色工程示意图,回答1~2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 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 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
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
化,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第十七页,共39页。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北半球)
纬 度 地 带 性
热量
第十八页,共39页。
经度地带性
水分
第十九页,共39页。
第二十页,共39页。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第二十一页,共39页。
第二十二页,共39页。
南北方向,即纬度变化方向(或经 线延伸)
东西方向,即经度变化的方向(或 纬线延伸方向)
(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 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 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 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 1 - 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 6 - 问题研究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 - 13 -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选填序号)①岩石②生物③大气④土壤⑤植物2.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1)实现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2)结果:自然环境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微思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自然环境中的哪一种循环?[提示]生物循环。

[教材思考]图中有哪几种自然环境要素?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迁移的?提示:图中有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大气中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通过大气降水,生物、土壤、河流和湖泊获得水分补给;大气通过植物蒸腾、土壤和河湖蒸发获得水汽;土壤中的无机盐及养分,通过水的运动被植物吸收。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1.含义: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在自然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拥有了整体功能。

2.内容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特点(1)变化性: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自然环境的演化,是要素间物质迁移的结果。

(2)统一性: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

2.意义: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新学指南)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新学指南)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梳理】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与能量交换(1)类型: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2)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地理环境整体发展演化的基础,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三大循环简图3.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生物循环: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流动,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2)根本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主要体现。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性质指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保持环境稳定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稳定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特点(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2)统一性①含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②表现:某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演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2.意义: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的构成: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生物2.地理要素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4.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演化的过程(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①气候:地方(局部)气候区域干旱化;②地形:平坦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③土壤:土壤受流水侵蚀,失去肥沃的表土层,土壤的肥力逐渐下降;④水文:黄河下游沉积,河道淤高,河流改道;⑤生物:部分自然植被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

5.森林的作用:平衡大气成分,净化空气,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2.自然带的命名规则:热量带+植被类型+带(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3.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1)热带沙漠..带;..气候→→热带荒漠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带(热带雨林带和热带草原带)(2)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3)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4.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形成基础:热量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案例: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热量差异很大,气候类型呈现“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海陆位置形成基础:水分自然带南北延伸、东西更替案例:从沿海向内陆,干湿度差异很大,自然景观呈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地形形成基础:水热(水分、热量)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逐渐更替(类似于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注意:①山麓自然带(基带)与该山地所处纬度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基础知识] 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基础知识] 人教版必修1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淡淡墨梅凌寒独开今岁瑞雪兆丰年莘莘学子壮志凌云明年金秋送喜来[知识点归纳](带★为强化记忆内容)1、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生物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生物循环是指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3、地球早期大气的主要成份是CO2、CO、CH4和氮。

一般认为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了解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P85案例1)4、★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主要依赖光合作用。

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

5、★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平衡功能也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

6、整体性的两个表现:★①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使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重要表现形式。

(P87案例2)②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发生变化,也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P88案例3)7、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

其中,我们熟知的温度带差异和海陆差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

8、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而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土壤类型。

9、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以植被..10、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有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且基本分布在低纬和高纬。

在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组合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大陆西岸中纬度地带组合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大陆内部中纬度地带组合为两种形式:中部的荒漠带、两侧的草原带。

地理必修一第5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5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5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 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 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植物又向大气中释放氧气,枯枝落叶等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土壤中的有机质,影响土壤的肥力。

- 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 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和无机盐等,将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一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 平衡功能:自然地理环境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例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加强,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相对增强,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例如,在山区,由于地壳运动使山体抬升,随着山体的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加剧,河谷加深,地面坡度增大,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由于植被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气候变得干旱,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相互关联的,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2.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 成土母质与土壤。

- 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例如,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

湘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提纲

湘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提纲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提纲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是圈、圈、圈、圈、圈、圈等自然地理环境圈层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

表现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和相互。

表现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的改变。

表现三: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一)成土母质与土壤1、成土母质是指岩石经过作用后形成的风化物。

它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基础和植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2、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关系密切。

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和较多,含较少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较多,含和较少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较多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特征3、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和。

基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含量高酸性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含量高(二)气候与土壤1、直接影响: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和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与。

2、间接影响:气候通过影响岩石过程、地貌形态以及和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三)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四)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1、海拔高度与土壤:在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带和带,导致土壤的和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

2、坡度和坡向与土壤:坡度和坡向可改变条件和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坡度地表疏松物质侵蚀迁移速度发育土壤厚度陡峭平坦坡向温度状况水分状况阳坡接受太阳辐射能,温度状况。

蒸发量较,水分状况。

阴坡接受太阳辐射能,温度状况。

蒸发量较,水分状况。

(五)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的影响最为突出。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篇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水文等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

(2)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的发展是统一的,每个要素都是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如果某一个地理要素发生了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随之发生变化,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植被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的自然带。

自然带往往以植被来命名。

2.对照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简图【务必识记】:北半球陆地自然带。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66°34’N35°N 23°26’N 25°N 10°N 0°注意:自然带≠气候带≠植被带;自然带=热量带+植被类型+带。

例如:①热带雨林是指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

②热带荒漠气候是荒漠带的典型气候。

③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带1.由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绝大部分是海洋,所以缺失了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海陆分布)2.由于安第斯山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西风,所以南美洲南段西岸是多雨的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大陆东岸是干燥的沙漠(地形)3.受沿岸暖流影响,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而在大陆东岸则受沿岸寒流影响,其分布的纬度较低(洋流)4.因为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的山麓地带出现绿洲景观(水分)5.因为位于来自印度洋的暖湿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以及受沿岸暖流的影响,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地形、洋流)篇二: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纲要新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纲要新必修1

第五章知识纲要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描述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看五大地理要素,即: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2.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主要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来实现的,各要素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相互作用使其具有两大功能----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而且其中某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自然地理环境是有地域差异的。

其特点:(1)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2)体现在不同的尺度上,即规模有大有小。

主要体现在: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1.具体表现——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地理位置不同(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水热组合状况不同→气候类型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不同→自然带。

(各种自然带的名称与气候类型名称之间的联系)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分异基础:热量。

(2)分异规律: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3)表现:a.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b.在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较为明显,而中纬度地区受海陆分布影响,大陆东岸、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自然带不同。

3.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分异基础:水分。

(2)分异规律:平行于海岸线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线方向更替。

(3)表现:中纬度地区表现最明显,植被从沿海向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规律变化。

6.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分异基础:水热状况的差异。

(2)分异规律:自然景观随高度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

(3)表现: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

相关练习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双选)()A.气候干旱、降水少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C.流水侵蚀严重,风力侵蚀微弱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气候湿热地区发育了有机质含量较低的酸性土壤B.气候干旱地区发育了有机质含量很低的碱性土壤C.火山爆发喷出的尘埃在大气中滞留会削弱太阳辐射和降低当地气温D.生态系统的变化不会影响地貌变化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表面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特征完全相同的区域B.地域差异往往独立于整体性之外C.环境整体性就是说自然环境是不变的D.气候状况会影响植被类型甚至整个生态系统4.在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主要体现森林的哪一种环境效益()A.吸烟除尘,净化空气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降低噪音,美化环境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有关C.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D.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6.下列人类活动不属于趋利避害目的的是()A.在内蒙古草原上大量开荒种植粮食B.在黄土高原上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C.在浙江沿海修建海塘抵御海浪侵蚀,保护海岸D.在澳门有计划地填海造陆,扩大陆地面积7.下列自然带变化,反映水分条件影响较大的是()A.热带季雨林B.阔叶林C.高寒荒漠D.温带森林漠8.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季雨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9.自然带呈南北对称分布的大陆是()A.北美大陆B.亚欧大陆C.非洲大陆D.南美大陆10.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A.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B.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C.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D.南北纬40°~55°之间的大陆东部11.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12.下列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的是()A.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植被不同C.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D.珠穆朗玛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13.关于下图山地所在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北半球的温带B.南半球的温带C.北半球的亚热带 D.南半球的热带14.关于自然带分布的正确叙述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在水分条件下形成的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同时也受到温度条件的影响C.地形高低起伏是非地带性因素,所以自然带的垂直分布是非地带性规律D.各自然带之间都以明显的界线分开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下图所示的对应关系。

必修一第五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复习提纲

必修一第五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复习提纲

必修一第五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复习提纲一.基础知识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地带性分异规律分布规律 概念及特点 成因 举例水平地带性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高纬和低纬地区表现明显) 各自然带与纬线大致平行伸展呈条带状(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纬度高低引起的热量差异, 非洲沿东经200从赤道自南向北的自然带的变化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中纬地区表现明显) 各自然带与经线大体平行伸呈条带状(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距海远近引起的水分差异, 北美大陆部从大陆滨海地区向内陆方向自然带的更替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各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布 海拔高度引起的水热状况的垂直差异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 (2)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3)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间进行 着物质能量交换 地理要素间 相互作用产 生新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理要素:大气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 交换过程: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整体性: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如: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平衡) 自然演变:气候变化、地貌变化统一演变 意义: 保证了自然要素间的协调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如:破坏森林与植树种草引发不同的环境效应)2、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生物发生变化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雪线与坡度陡缓A 、南半球中高纬地区B 、北半球中高纬地区C 、雪线与降水非地带性【完成以下各题】1、中新网珠穆朗玛峰2008年5月8日电 北京时间今天上午九时许,北京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活动获得圆满结束。

高中一年级地理必修1第五章知识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中一年级地理必修1第五章知识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中一年级地理必修1第五章知识点:自然地理
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与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

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中一年级地理必修1第五章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1.组成环境的各个要素,总是力求整体的一致性:
2.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体发生相应改变: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生物循环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属于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2)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
质保持稳定的功能
需要依靠多个地理要素共同完成,即单一地理要素不具备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由多个地理要素变化共同组成的
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相应改变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一年级地理必修1第五章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知识必修一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知识必修一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高考地理复习重点知识必修一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要素通过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自然地理要素通过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展开着物质搬迁和能量互换,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均衡功能――就是所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互换,并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3地理要素的变化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3.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1.生物对大气圈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2.生物对水圈的影响――发生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参予水循环,提升陆地水分状况3.生物对岩石圈的影响――参予沉积岩的构成,大力推进岩石风化,催生土壤构成4自然界的碳循环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分异规律从赤道向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形成基础热量水分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太阳辐射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海陆分布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中纬度地区海拔较高的山地山地的垂直分异热量,水分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一:自然带的分布二: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三、自然拎在横向方向上的分异规律1.山麓的自然拎称作“基带”,由纬度边线同意2.山地自然带谱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大致与基带向较高纬度方向的自然带地带性变化相似,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

3.山地所在纬度越高、海拔越高,其横向自然拎五音越繁杂,数目越多。

4.林线是指山地森林带上限。

一般地,山地阳坡林线较高,阴坡林线较低;迎风坡林线较高,背风坡林线较低;北半球,山地南坡的林线一般较高。

5.雪线是指山地积雪冰川带的下限。

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修一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别性一、知识梳理: 地理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扩展:自 然 因素间进行物质 互换门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地 理 与能量的互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能 还能够惹起哪些自然地 环 境 地理因素间互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能理环境因素的变化。

的 整 作用产生新功能体性自然地理环境详细 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陆地自然带: 陆地上不一样的地区, 因为所处的 ________地点和 __________ 地点互不同样,分别拥有必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__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 _________________ 和土 壤种类,而且据有必定的宽度,呈带状散布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 _________________变化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更替,受____________ 的影响,以 ________________由赤道到 为基础而形成两极的地横穿大陆的自然带:_______________带、 域分异规表 ____________带、 _____________带律现中 大陆东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自纬 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然度 大陆西岸: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 地 陆地 带落叶阔叶林带 理 地区 大陆内部: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带、环 环亚热带和温带荒漠带境 境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了 的 的差 地从沿海向有规律的地区分异,其基础是 _____________ 异 域内地的地 的变化 ______________带、 性分域分异规表现:从沿海向内地分别异 律_______________ 带、 ________________ 带, 规在中纬度表现显然律山脉从山麓到山顶 _____________差别很大而形成的垂直地区分异山地的垂 表现:山麓与 _______________一致,垂直带直地区分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川异规律带谱相像山地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量越多,垂直带谱越 ____________非地带性 陆地环境受海陆散布,陆地水,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散布规律表现的不完好或 分异规律不显然称为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高一地理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复习
提纲
1 生物演化史:地球出现(46 亿年前)→化学演化→生命出现(约30 亿年前)→生物演化
(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变了大气性质(无氧环境→有氧环境)。

生物发展阶段(见教材P67 表格)
2 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原因:环境变迁、灾变事件。

3 人类演化与环境: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同时又能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增强,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问题。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7)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必备知识一、自然环境的组成1.物质组成: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2.主要环境能量:地球内能和太阳能。

3.组成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1)整体性的含义:指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2)自然环境的内在联系: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3)表现: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可形象地比喻为“牵一发而动全身”。

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1)表现: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整体性效应。

(2)强弱:取决于各组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理系统不断发生变化,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系统结构就会遭到破坏,重新建立起新的系统结构,产生新的功能,形成新的平衡。

三、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1.整体性的意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2.人类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微思考]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提示:使当地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减少,土壤肥力增加,空气湿度增大,温差减小等。

[图表点拨] 教材第105页图5-3和图5-4,两图展示出不同空间尺度上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一般来说,全球尺度、全海洋尺度和全大陆尺度等属于大尺度范围,而局部地区则属于小尺度范围。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大多比较清澈,枯水季节流量也较大。

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

到了明清以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复习优选PPT文档

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复习优选PPT文档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环境的概念
陆地表面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壳(岩 石、地貌)、大气、水、生物和土壤等地理要 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 整体。狭义的地理环境就是指陆地环境。
2、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通过 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过程,进 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 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3、世界陆地自然带(律
定义
主要成因
由赤道到两极的 地域分异(纬度 地带性)
自然景观和自然带沿着 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 律的更替,与纬线大体 平行
3、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概念
它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 成有机质的能力
它是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 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 保持稳定的能力
性质
形成 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 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 交换,将生物、大气、水、 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 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 机物
⑴ 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
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 3、地理要素总相互是作用产力生新求功能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
自第然五地 章理自环然境地拥理①有环各境我个的地整国理体要性西素与本差北身异不性内具备陆的功地能 区,受深居内陆的海陆位置的作用, 4狭、义地的理地环理境环整境形体就性是成的指表陆了现地环干境。旱的大陆性气候,而由于气候干旱,使得这里 的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无不呈现出 ⑴ 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1、如何描述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
从自然地理特征的五大要素考虑(气候、地形、土壤、生物、水文)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节:
1、自然带的概念
2、课本图5.6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3、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3)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带性;
(4)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4、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
5、影响垂直自然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相对高度:山地的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带谱可能越复杂
(3) 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6、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1)降水(降水多少,迎风坡、背风坡)
(2)气温(纬度高低,季节差异,阳坡、阴坡);
7、影响某地区物种是否丰富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