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教学设计考试卷.doc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名:

单位:

专业:化学教育

考试科目: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考试分数:

2011年12 月30 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试卷

一、名词解释(总分15分,每小题3分)

1、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整个化学教学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具体说就是对教什么 (教学内容 )和怎么教(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进行设计。

2、教学资源

简单地说,化学教学资源是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的总和。化学教学资源主要是指化学实验室及化学实验仪器、装置、药品,实验员,影像设备及与新课程配套的影像资料,网络及网络教学资源,图书馆及教科书、学生用书、期刊等图书资料,还有教师、学生,工厂、农场、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等。

3、教学评价

化学教学评价是指在一定的化学教学评价观指导下,根据一定的化学教学目标,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手段,通过不同的评价者以及被评价者之间的“协商”,对化学学习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判断并达成共识的过程。

4、迷思概念

迷思概念(misconception)是指学生在接受化学教育之前或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观察、体会和对各种化学现象与化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这些认识和理解大多是非本质的,有别于目前科学家所公认的想法。此种想法,诚如黄幸美(1996)认为其一是学生在概念的表征学习中,因具体程度不足,不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其二是因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尚未成熟,记忆负荷有限,对于问题重要表征编码困难。所以常有错误编码或错误对应的现象,结果导致学习上迷思概念与推理错误的产生。

5、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 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一方面是指有形的媒体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等硬件和相应所承载信息的软件等。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是指无形的、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所用到的全部方法,主要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设计的思想方法。

二、简答题(总分25分,每小题5分)

1、教学设计具有哪些特点?

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理性;(2)、超前性和预测性;(3)、差距性和不确定性;(4)、创造性和想象性;(5)、不具有普适性

2、简述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功能

(1 )促进对科学知识体系的认识

(2 )认识科学的基本过程和活动形式

(3 )认识科学观念、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 )把握科学的进步和演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

(5 )历史展示人类成就的综合的、相互依赖的本质,促进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3、请结合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简述你对“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的理解

化学课程内容是确定化学教学内容的最重要的依据,它为化学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了最基本的范围。化学教学不仅要教知识、教技能,还要教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化学教学内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

基于教科书,又要超越教科书,这是教师使用教科书的基本原则。要全面解读此原则,就要跳出教科书—教师两者关系的狭隘视野,从更广阔的教科书—教师—学生三者关系的视野来进行分析。教师要转换自身角色,成为教科书内容的仲裁人、转译者与开发者;充分挖掘学生的教材资源,让学生成为学习内容的决定者与建构者;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协商,师生在对话中共同建构学习内容。

新课程推出的很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对教师来说是全新的尝试。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有一定难度,非常有必要对他们提供课程资源上的帮助,而教科书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科书对教师来说,更像是铺路石子,而不是绊脚石。

在教科书中心的教学模式下,人们往往孤立地看待教科书,把教科书当成自足的封闭系统,或者只分析教科书一教师间的单向作用,关注教师如何“吃透”教科书,忽视其他重要关系。而超越教科书,就要用更开阔的视野来重新认识教科书,把教科书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要素来看待,在有效处理各种关系的过程中正确使用教科书。教师、教科书、学生三者是教学系统中的最基本要素,教学是三者之间动态交互作用的整体协同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教科书是教学的基础文本,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意义的创造者,学生是教学的最终服务对象。教师有效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也就是三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的过程。三者之间进行互动,就会生发出三对关系:教师与教科书、学生与教科书、教师与学生。教师使用教科书的过程,就是摆正教科书在教学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协调三者之间关系的过程。

从根本上说,无论是把学生因素吸纳到教材资源中,还是与学生进行协商,都是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教科书、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更切合学生的实际,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创设生动活动的学习情境;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化学教科书只是以纸为质地,通过书面印刷的形式而制得的基本教材。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化学课程是指学生通过与化学教学有关的有目的活动所主动获得的全部经验。化学课程有多种具体表现形式,如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各种形式的化学课程按照一定的化学课程设计思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化学课程的特定组合,这种特定组合就是化学课程的结构。化学教材并不是化学课程本身,而是化学课程的具体化,是将化学课程理念和化学课程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一定的呈现方式加以展开和具体化、系统化的材料。化学课程的内容可以按照多种逻辑关系加以具体化,从而形成多种版本的化学教材,也就是“一标多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