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综合评价与地基处理试验研究.pptx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PPT课件
2、黄土受水浸湿后,结合水膜增厚进入颗粒之间。
3、黄土中胶结物的成分,以及颗粒的组成和分布,对黄土的
结构特点和湿陷性的增强有着重要的影响。
4、黄土的湿陷性还和孔隙比,含水率以及所受压力的大小有
关!
第5页/共23页
三、黄土湿陷性的判定和地基的评价
(一)黄土湿陷性的 判定
黄土湿陷性在国内外都采用湿陷系数s值来判
n
zs 0 zsi hi i 1
第8页/共23页
n
zs 0 zsi hi
式 中 : 0 — — 根 据 我 国 建 筑 经 验i,1因 各 地 区 土 质 而 异 的 修 正 系 数 。 对 陕 北 地 区
可取1.2,关中地区取0.7,其他地区(如山西、河北、河南等)取0.5; zsi ——第i层地基土样在压力值等于上覆土的饱和(S>85%)自重应
感谢您的观看!
第23页/共23页
n
s si hi i 1 式中:si——第i层土的湿陷系数; hi——第i层土的厚度(cm); ——考虑地基土浸水机率、侧向挤出条件等因素的修 正系数,基底下5m(或压缩层)深度内取1.5;5m(或压缩层) 以下,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0,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可按上
式湿 陷0 取等值级。的 判 定 : 可 根 据 地 基 总 湿 陷 量 s 和 计 算 自
重湿陷量zs综合。
第11页/共23页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
湿陷类型 (cm) 非自重湿陷性 地基
自重湿陷性地基
zs≤7
7<zs≤35
zs>35
s(cm)≤30 30<s≤60
s(cm)>60
Ⅰ(轻微) Ⅱ(中等)
——
Ⅱ(中等) Ⅱ或Ⅲ Ⅲ(严重)
西北地区油气工程中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技术论坛
2 0 1 5 年5 月 ・ 2 6 7・
西北地 区油气工程中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姜 鹏 陈 超 杨 俊 马炳智
7 1 0 0 5 4 ) ( 西安长安 大学工程设计研 究院有 限公 司,陕西西安
适 用性 。
摘 要 : 通过 分析湿陷性黄土的 湿陷机理 ,提 出几种在西北地 区油气工程 实践常 用的地基 处理 方法,并论述其优缺 点以及 关键 词 : 油气工程 湿陷性黄 土 ;湿陷机理 ; 地基 处理
3 . 3 充 分隔 水 法
充分作好建筑物基础 的隔水层 ,使基础湿 陷性黄土地基无 法浸水 , 以达到避免地基湿陷的 目的 。常用的隔水材料有灰土、 油 毡 以及 各种 P VC和 P E膜。这种 方法 常常 用于对 基础 承载 力要求 不高的设施 ,如厕所 、水池 、供水管线等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害 国家财产 安全 ,造成严重 的环境污 染。 2 . 湿陷性黄 土的湿陷 机理 研 究表 明,干 旱条件 下发育的土壤湿 陷性 强,半干 旱和 半 湿润条件 下发 育的土壤湿 陷性 弱,湿润条件 下发育的土壤 不具 湿陷性 。我们 可以认为 黄土 高原 区的湿 陷性黄土是在 西北 部干 冷气候条件 下风尘堆积物经黄 土化形 成。 大量 资料 表明,黄土中 “ 架空孔 隙”和 “ 支架 孔隙”的存 在是黄土 发生湿陷的前提。具有 湿陷性的黄 土结构 是由凝 聚体 ( 集粒 )和碎屑颗粒 构成 的空间结构体系 ,湿 陷性黄土结构 中 的孔 隙,除了存在 着正常配 位的粒 间孔 隙外,还存在着 大量 非 正常配位 的 “ 架空孔隙 ” 。黄土这种特殊的粒状架空结构体系 , 是在干湿 交替、以干旱为主 的气候环境 中堆积 时形成 的,连接 点上 的强度来源于上覆土层 的压 密、少量 含溶 盐离子的水在粒 间接触处所形成 的毛管力,双 电层 中净势 吸引能所 占的优势和 少量胶凝 物质 的分子粘结力等等。由于这 些粘 结力使得 这个粒 状架 空结 构体 系在 天然状态 下是稳定 的,并且有一 定强度 。 外部诱导因素最终导致 黄土发生湿陷。这 些因素主 要有 水 的浸入 和溶解 作用、荷载作用 以及人为活动。当有 水浸 湿黄土 时, 由于水膜的楔入作用、润滑作用及溶解作用引起土颗粒周 围的盐类 结晶胶结作用形成的加 固凝 聚力减小 以至于消失,并 使土 颗粒散化 ,从而造成土体凝聚力的陡然下降,土体的强度 陡然 下降,土体遂发生湿陷。而荷载作用 一般 包括 黄土 自重 荷 载和 工程 建设荷载等附加荷载,在其作用 下使得其内部应力发 生变 化,当剪应力超过抗剪强度 时,就会 引起湿 陷。人 为活动 主要 是指选址不当 、施工扰动、排水不畅或不 当开 垦造 成的水 士流 失,导致 工程 附近 地表 湿陷。 综 上所述 ,湿 陷性 黄土的湿 陷发生是由土壤 内部 固有 的特 殊 因素和 外界适当条件 共同作用 的结 果。 3 .湿陷 性黄 土的地基处理 3 . 1基本消除湿陷性法 此方法通过工程措施对湿陷土层本身进行 处理,改善其 土 壤 结构和 基本特性 ,以达到消除其湿 陷性的 目的。这种 方法的 优 点是施 工方便,费用较低 。缺 点是对 于深 厚湿 陷性黄土来 说 耗 时太长 ,往往影响工期。在产 建中此法 主要 针对 湿陷土层 较 薄 ( 1 O e 以内)的地基土,常用方法有换土 、强夯 、挤密桩等 。 r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要点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要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在各个地区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时,需要特别注意地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重点探讨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的要点。
一、区域特点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区指的是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因潮湿而容易产生陷落和流失现象。
该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土壤多为黄土和粉土,湿陷性较强。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时,需要充分了解地区的地质特点和土壤结构。
二、岩土勘察要点1. 地质调查:充分了解地质构造、土层分布、地下水位等信息,为后期地基处理提供依据。
2. 土壤性质:通过取样分析,掌握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质,为地基处理设计提供依据。
3. 陷落特征:了解土地的陷落特点和程度,评估土地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三、地基处理要点1. 基础设计:根据勘察结果,设计合适的地基结构和基础形式,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地基加固:采用适当的加固方法,如搅拌桩、灌注桩、土钉墙等,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3. 排水处理:采用合适的排水系统,保证地下水排泄通畅,减少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
4. 地基处理机械:选择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处理机械和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四、施工管理要点1. 土地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土地的保护,避免进一步的陷落和流失。
2. 质量监控: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操作,加强对地基处理质量的监控和检验。
3. 安全考虑:考虑到地基处理过程可能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产生影响,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和保障措施。
纵观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需要全面了解地区的特点和复杂性,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勘察和处理。
只有充分考虑地质、土壤、地下水等因素,合理设计地基结构,严格施工管理,才能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岩土工程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西北地区某市政道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问题探讨
例. 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重要性 . 以供 其 他 类似 工程参 考
< 2 — 1 — 1 > 黄土 状 粉 土 ( Q ) : 段 内均 有 分 布 . 层
厚约 7 1 0 m, 黄褐色 , 直立性好 , 大孔隙发育 。 见 虫 孔、 植物 根 孔 及 白色 钙 质丝 菌 , 略 显层 理 , 土质 整 体 较均 匀 , 局部 夹有 角砾 , 稍密, 稍湿 , 属 Ⅱ级 普通 土 。
力. 以保 证 工 程 的顺 利 实 施
关键 词 : 湿 陷性 黄 土 ; 地基处理 ; 上路床挖除换填法 ; 冲击 碾 压 法 ; 强夯 法 : 灰 土挤 密法
中 图分 类 号 : T U 4 4 4
西 北 地 区广 泛分 布 黄 土状 粉 土 . 随着 西 北地 区 经济 发展 , 建设 工 程越 来 越 多 。但 黄土 在 一定 压 力
属 Ⅲ级 硬土 。 2 . 2 黄 土 的 自重 湿 陷 和 非 自重 湿 陷 类 型 判 定
度. 采 取 以地 基 处 理 为 主 的 综 合措 施 . 防止 地 基 湿 陷对 工程 产生 危害
2 湿 陷 类 型及 湿 陷 等 级判 定
2 . 1 地 层 特 征
当 自重 湿 陷 量 的实 测 值 或计 算 值 小 于 或 等 于
要 以粘性 土 为 主 . 含少量砾石 . 局 部 含 少 量 砖 块 等
根据 《 湿 陷性 黄 土地 区建筑 规范 》 ( G B 5 0 0 2 5 — 2 0 0 4 ) , 湿 陷性 黄 土地 基 的 湿 陷等 级 . 应 根 据 湿 陷量
第 3 1 卷
第 l 4期
甘 肃科 技
Ga ns u Sc i e nc e a nd Te c h no l o g y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探讨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探讨湿陷性黄土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是一种特殊的土壤类型。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特点,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进行探讨。
一、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特点湿陷性黄土地区具有以下特点:1.水分敏感性强:湿陷性黄土在含水量变化时会发生体积变化,造成地基沉降、裂缝等问题;2.强风蚀性:在干燥的条件下,湿陷性黄土容易发生风蚀现象,造成地表的侵蚀;3.抗剪强度低:湿陷性黄土的抗剪强度较低,容易产生滑塌、坍塌等问题;4.土体松软:湿陷性黄土的土体较松软,需要进行地基处理来增加土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二、岩土工程勘察在进行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地层情况: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区,需要了解不同地层的特点和分布,包括黄土、砂岩、泥岩等地层的厚度、分布和工程性质等;2.土体性质:需要对湿陷性黄土的含水量、压缩性、剪切性等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土体的工程性质和变形特点;3.地下水情况:需要了解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和调控措施;4.地质构造:对地质构造、断裂带、滑坡、地震活动等地质灾害因素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地基处理措施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地基处理措施:1.加固处理: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桩、灌注桩、钢片桩等加固处理手段,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2.排水处理:可以采用加设排水沟、设置排水管或进行地下排水等方式,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基的湿陷性;3.土体改良:可以采用灰土加固、水泥土加固、土石方加固等手段,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4.地基加固:可以采用碎石填料、地基喷浆、加厚软基等方式,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5.新型地基处理技术:可以尝试利用新型地基处理技术,如岩石爆破成形、地下冻结加固等方法,改善地基的力学性质。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探讨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探讨湿陷性黄土地区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特殊地质类型,其特点是土质较松软,含水量较高,易发生流变变形,对工程建设及地基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就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特点湿陷性黄土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其地质特点主要表现为土层较松软、含水量较高、易受水分影响而产生流变变形。
由于黄土地区的土质本身就不够坚实,再加上水分的影响,往往容易引发地基沉降、开裂等问题,给工程建设带来诸多困难。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可以为后期的工程设计和地基处理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勘察内容主要包括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勘察等。
地质勘察需要详细了解地层的分布和结构,包括土层的厚度、密实度、孔隙水压力、承载力等参数;水文地质勘察则是为了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水位、水质情况等,这些对于地基处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工程地质勘察则需要重点了解自然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包括构造地质、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以便在设计中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地基处理措施的探讨1. 土体改良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土层含水量高,土质松软,常常需要进行土体改良,以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和抗沉降能力。
常见的土体改良方法包括灌芯桩、土钉墙、人工挖孔桩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的抗压能力和抗剪承载力,为工程的安全稳定提供保障。
2. 地基加固3. 地表排水地表排水是指通过排水系统,将地表积水迅速排放出去,以减少地下水位上升及土体松软化的影响。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表排水对于降低地下水位及减少地基沉降具有重要作用,是地基处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四、结语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是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对于工程建设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湿陷性黄土特性及地基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特性及地基处理方法摘要黄土的湿陷现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湿陷的原因和机理与很多要素有关,对它的特性和处理方法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探究了湿陷性黄土的物理性质和湿陷性的判定,并且结合案例,提出了湿陷性黄土的设计和施工处理措施。
关键词湿陷性;判定;处理黄土受水浸湿,在土的自重压力或者附加压力与自重压力总和的作用下,黄土的结构会迅速破坏,发生显著附加下沉,这就是黄土的湿陷性。
湿陷性黄土不论作为结构物地基或者是地下建筑的外围介质,如果对它的湿陷性没有给予充分重视,一旦浸水湿陷,就会产生较大变形,造成地基承载力下降,结构物不能正常使用,安全可靠性受到影响,甚至产生工程事故。
因此,我们必须对湿陷性黄土进行理论研究,寻找设计、施工处理措施。
1 湿陷性黄土的物理性质要研究湿陷性黄土,首先要分析它的物理特性。
湿陷性黄土的物理性质包括它的粒度成分、容重、孔隙比、含水量等,这些物理性质和黄土的湿陷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见表1。
2 黄土湿陷性的判定及地基评价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建设,设计施工时的首要任务是正确评价地基的湿陷性,判定出场地的湿陷类型是自重性型湿陷还是非自重性湿陷。
然后判定出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等级。
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等级在湿陷性、承载力、湿陷敏感程度方面都不尽相同。
我国一般用自重湿陷量和总湿陷量来判定。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自重湿陷量用公式(1)计算:(1)其中:β0—根据我国实践经验,对各地区土质的不同采取的修正系数,例如陕西地区可取1.5,山西、河北等取0.5;δzsj—某土层土样的湿陷系数;hi—地基中土层厚度。
当Δzs>7cm时,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Δzs≤7 cm时,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
总湿陷量则用公式(2)计算:(2)公式中各符号含义如上。
判定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可以根据总湿陷量大小和自重湿陷量,结合规范规定来确定。
某项目黄土地基勘探的土工试验资料如表2所示。
由公式(1)计算得(取β0=0.5):=0.5×(0.02+0.013+0.022+0.012+0.031+0.075+0.060+0.012)×100=12.25 cm>7 cm可以判断为自重湿陷性黄土。
黄土湿陷性介绍ppt课件
外在因素——水的浸润和压力作用
当黄土受税浸湿时,结合水膜增厚楔入颗粒之间,于 是,结合水连接消失,盐类溶于水中,骨架强度随着 降低,土体在上覆土层的自重压力或在自重压力与附 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其结构迅速破坏,土粒向大孔滑 移,粒间空隙减小,从而导致大量的附加沉陷。这就 是黄土湿陷现象的内在原因。
1.1湿陷性黄土的特征
黄土是第四纪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 种特殊沉积物。颜色多呈黄色、淡灰黄色或褐黄色; 颗粒组成以粉土粒(其中尤以粉土粒,粒径为 0.05~0.01㎜)为主,约占60%~70%,粒度大小较均 匀,黏粒含量较少,一般仅占10%~20%;含碳酸盐、 硫酸盐及少量易容盐;含水量小,一般仅8%~20%; 孔隙比大,一般在1.0左右,且具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 具有垂直节理,常呈现直立的天然边坡。
2.黄土湿陷性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2.1黄土湿陷性的形成原因
内在因素——黄土的结构特征及物质组成 外在因素——水的浸润和压力作用
内在因素——黄土的结构特征及物质组成
黄土的结构是在形成黄土的整个历史过程中造成的, 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是黄土形成的必要条件。季节性 的短期降雨把松散的粉粒黏聚起来,而长期的干旱气 候又使土中水分不断蒸发,于是,少量的水分连同溶 于其中的盐类便集中在粗粉粒的接触点处。可溶盐类 逐渐浓缩沉淀而成为胶结物。随着含水量的减少土粒 彼此靠近,颗粒间的分子引力以及结合水和毛细水的 连结力也逐渐加大,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土粒之间抵抗 滑移的能力,阻止了土体的自重压密,形成了以粗粉 粒为主体骨架的多孔隙及大孔隙结构。
建筑场地或地基的湿陷类型,应按试坑浸水试验实测 自重湿陷量或按室内压缩试验累积的计算自重湿陷量 判定 当实测或计算自重湿陷量小于或等于7cm时,定为非 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当实测或计算自重湿陷量大于7cm时,定为自重湿陷 性黄土场地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探讨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湿陷性黄土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一种地质现象,其特点是在干燥季节地表土壤干燥开裂,而在雨季则因吸水膨胀而容易发生沉陷现象。
这种特殊的地质特征给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带来了挑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问题日益显现出来。
在工程建设中,如果不充分了解地质条件和勘察地基情况,很容易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甚至安全事故。
深入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该地区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合适的勘察方法和地基处理策略,既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又可以确保工程安全。
本文旨在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进行深入研究,为相关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和指导。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该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湿陷性黄土地区是我国普遍存在的地质问题,其特点是地基土壤含水量高,易发生湿陷变形,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性和风险。
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入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建设者更准确地了解地下情况,预测地基土壤的性质和变形规律,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依据,有效降低工程风险。
探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处理措施可以帮助工程施工者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提高地基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力,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性。
深入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为相关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2. 正文2.1 湿陷性黄土地区特点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区是指地质条件中存在较高含水量的黄土地区,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湿陷性黄土地区土壤含水量高,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膨胀性。
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综合评价与地基处理试验研究
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综合评价与地基处理试验研究引言西北地区是我国黄土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其中湿陷性黄土因其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综合评价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并提出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湿陷性黄土是指其在水分变化下引起显著体积塑性变形的黄土。
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具有以下特性:1. 高含水量湿陷性黄土的含水量较高,常在液态状态下存在。
由于吸附力、毛细作用等因素,黄土颗粒与水分子间存在较强的黏结作用,使得黄土表现出较高的塑性和粘性。
2. 显著的膨胀性湿陷性黄土在含水量增加时会发生膨胀,体积塑性变形明显,可导致地面沉降和结构破坏。
湿陷性黄土的膨胀性是由其颗粒结构和黄土矿物成分所决定的。
3. 塑性变形能力强湿陷性黄土具有较强的塑性变形能力,易形成可塑性流动层。
当工程上施加载荷时,黄土会发生流动,导致地基沉降。
塑性变形能力是湿陷性黄土不稳定性的主要表现之一。
4. 含砂量较高湿陷性黄土通常含有一定量的砂粒,并具有较高的含砂量。
砂粒对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产生较大影响,更易引起结构沉降和地面变形。
地基处理试验研究为了解决湿陷性黄土引起的工程问题,需要进行地基处理试验研究,以提高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1. 固结预压法固结预压法通过施加垂直荷载,使湿陷性黄土在初期固结,减小其孔隙比和含水量,降低其膨胀性和塑性变形能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大型基础工程。
2. 加固处理法加固处理法主要是利用灌浆加固、土工合成材料、桩基础等方式加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抗震和抗变形能力。
通过增加地基的强度和刚度,降低黄土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膨胀性。
3. 隔离处理法隔离处理法通过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设置隔离层,将黄土与结构物隔离开,减小湿陷性黄土对结构物的影响。
隔离层可以采用高强度的土工合成材料或混凝土板等。
4. 排水处理法排水处理法通过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设置排水系统,将地下水排泄,减小黄土的含水量和湿陷性。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探讨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探讨一、引言湿陷性黄土地区,是我国一些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区域。
由于其地质条件的特殊性,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对于工程建设至关重要。
本文将着重探讨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湿陷性黄土地区的特点湿陷性黄土地区在地质条件上存在着较为特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层松散: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土层通常比较松散,含水量高,可塑性强,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
2.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由于土层松散和含水量高的特点,湿陷性黄土地区在雨水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地基沉降较大:由于土层松散和含水量高的特点,湿陷性黄土地区在建筑物施工后容易出现地基沉降等问题。
湿陷性黄土地区具有土层松散、易发生地质灾害和地基沉降较大等特点,这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岩土工程勘察1.地质勘察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地质勘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地质勘察主要包括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确定地层的性质和分布规律,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地基处理提供依据。
工程地质勘察主要包括对地质灾害和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较为常见,因此应对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充分的预测和评估。
四、地基处理措施1.预处理在进行地基处理前,可以采取对地基进行预处理的方式,主要包括土体加固、排水处理等,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加固处理3.排水处理由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地下水位较高,为了减少地基的沉降和变形,可以采取排水处理的方式,主要包括地基排水、建筑物排水等,以减少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
五、结论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十分重要,地质勘察的结果直接影响后续的工程设计和地基处理,因此应对地质、水文、工程地质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
浅析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及其工程地基的处理方法
可 将 其 分 为 局 部 垫层 和 整 片 垫 层 。 当 仅要 求 消 除 基 底 下 1 ~
3 湿 陷 性 黄 土 的 湿 陷 量 时 ,宜 采 用 局 部 或 整 片 土 垫 层 进行 m 处 理 ;当 同 时要 求 提 高 垫 层 土 的承 载 力 或增 强 水 稳 性 时 , 宜 采 用局 部 或 整 片 灰 土 垫 层 进 行 处理 。 垫 层 的 设 计 主 要 包 括 垫 层 的厚 度 、 度 、 实 后 的 压 实 宽 夯12 Nhomakorabea 密 法 .
系数 和 承 载 力 设 计 值 的 确定 等 方 面 。垫 层 设 计 的原 则是 既要
满 足建 筑 物 对 地 基 变 形及 稳 定 的 要 求 , 要 符 合 经 济 合 理 的 又
要 求 。 同时 , 要 考 虑 以 下几 方 面 的 问 题 : 还
( )局 部 土 垫 层 的处 理 宽 度 超 出基 础 底 边 的 宽度 较 小 , 1 地 基 处 理 后 。 面 水 及 管 道 漏 水 仍 可 能从 垫 层 侧 向渗 入 下 部 地
层 : 非 自 重 湿 陷 性 黄 土 场 地 , 须 是 压 缩 性 较 低 的 非 湿 陷 在 必
用 , 桩 间 土 得 以挤 密 , 而 形 成 复 合 地 基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使 从
此 法 不 得 用 粗 颗 粒 的 砂 、 或其 它 透 水 性 材 料 填 入 桩 孑 石 L内 。
1 湿 陷性黄 土地 基处 理方 法
1 1 垫 层 法 . 垫 层 法 是 先 将 基 础 下 的湿 陷性 黄 土 一 部 分 或 全 部 挖 除 ,
高 的地 区形 成 “ 皮 泥 ” 象 。 而 出 现渗 漏 。 这 些 都 将 是 影 橡 现 从
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措施
湿陷性黄土湿陷特性及地基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湿陷特性及地基处理方法摘要:湿陷性黄土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土,如果在建筑地基建设的过程中,发现地基之中存在有这样的湿陷性的土,如果处理的不够得当那么就会对地基的建设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湿陷性黄土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相继出现许许多多的病害,正是因为湿陷性黄土具有这么多的实际危害,所以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要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相关特征以及一些早期的处理方式进行相关的探讨,这对于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发展来说是非常的重要的,本文就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些具体特征来制定相关的施工方案,并对相关的处理对策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对策分析引言湿陷性黄土在受到水的浸湿之后,黄土本身的结构就会受到巨大的破坏,当黄土的结构被破坏之后,黄土整体就会呈现出一种迅速下沉的趋势,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土壤中的结构物质带来巨大的破坏与影响,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地基以及与地基相关的结构物质发生大幅度的沉降、拆裂、倾斜,情况严重的话还会对实际的使用质量和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
1、概述黄土是中国分部较广的区域性特殊性土,湿陷性黄土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保持土的原始基本单元结构形式不被破坏的能力,湿陷性黄土在其结构强度未被破坏或软化的压力范围内,表现出压缩性低,强度高,但受水浸湿后,力学性质将发生较大变化,具体表现为强度降低、软化、湿陷等特性,对工程建筑安全性有较大的影响。
某省西部黄土丘陵与东部黄褐冲积平原的交接地带,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郑州市以京广铁路为分界线,以西地区土层具有湿陷性,湿陷性黄土深度约3.5m~15.0m2、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2.1垫层法垫层法是一种浅层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传统方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使用较广泛,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施工简便等特点,处理厚度一般为1~3m,通过处理基底下部分湿陷性黄土层,可以减小地基的湿陷量。
处理厚度超过3m,挖、填土方量大,施工期长,施工质量不易保证,选用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
黄土地基处理ppt课件
1.概述
1.3 黄土地基处理目的: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主要取决于湿陷性黄土的特殊性质,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变形包括压缩 和湿陷性两种。
当基底压力不超过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时,地基的压缩变形很小,大都在其上部结构的容 许变形值范围以内,不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湿陷变形是由于地基被水浸湿引起的 一种附加变形,往往是局部和突然发生,且不均匀,对建筑物破坏性大,危害严重。
2.1 黄土地基湿陷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内在原因:
黄土的结构特征及 物质成分
如黄土的湿陷性到 非湿陷性的过渡是 通过粘粒含量的增 加而确定的,黄土 湿陷主要由结构性 和压缩性两个力学 性质决定。
外在原因:
受水浸湿
如管道漏水,地 面积水,生产和 生活用水等渗入 地下,或由于降 水量较大,灌溉 渠和水库的泄露 或回水使地下水 位上升
三、结构措施 指结构形式尽可能采用简支梁等对不均匀沉降不敏感的結构。改变结构形使刚度增加 ;
对长度大且体形复杂的建筑物,采用沉降缝將其分为若干独立单元,从而使建筑物适应或减少不均 匀沉降所造成的危害。
3.2 不同建筑物类别的处理措施:
在桥梁工程中,对较高的墩、台和超静定结构,应采用刚性扩大基础、 桩基础或沉井等型式,并将基础底面设置到非湿陷性土层中。
禹州-长葛段湿陷性黄土分布长度52.853km,需进行处理的渠38.438 km。其 中,采用土挤密桩处理的有11段,累计长4.99 km,采用强夯处理的有23段,累计 长11.915 km;采用重夯处理的有5段,累计长 1.913 km;采用强夯+土挤密桩处理的 有11段,累计长6.695km;采用凸块振动碾处理的有 19 段,累计长12.925km。
施工验 收
施工流程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探讨
湿陷性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处理措施探讨摘要: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湿陷性黄土地质,湿陷性黄土虽然具备土体原始单元结构形式不被破坏的能力,然而在遇水后期结构会遭到破坏,其强度降低表现出软化和湿陷等特征。
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需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勘察,为建筑打好扎实的地基,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
对此,本文探讨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处理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岩土工程勘察;防水措施引言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大部分地区。
湿陷性黄土在天然湿度下,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体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危害性大。
对于建造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高层建筑,可用的地基处理措施为采用强夯法、挤密法全部或部分消除湿陷量,或采用桩基础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
强夯法在市区因震动大使用受限制,灰土挤密桩结合CFG桩的二元桩复合地基已在湿陷性场地高层建筑地基湿陷性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桩基础因造价较高并未在湿陷场地大量应用,随着大中城市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抑制扬尘污染,土方工程进度受限严重,已不能满足当前工程项目正常周转的要求,少污染、工期短、质量容易控制的桩基础就成为部分项目湿陷性地基基础的更优选项。
1湿陷性黄土的特征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黄土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大华北平原及东北的南部部分地区。
黄土主要由流水冲刷、搬运后再堆积或风力搬运而成。
黄土地区的土壤在外在压力的作用下,其内部的水份受到挤压导致结构发生一系列改变从而形成特殊的土体结构,这就是湿陷性黄土的由来。
所以沉降性是该土体最显著的特征,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沉降最为明显。
2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对工程建设的影响黄土浸水会产生湿陷变形,由于变形量大、变形速度快、变形极不均匀等特点,会使基础产生大面积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导致湿陷性土层上承载的烟囱、塔台、信号塔、水塔等高耸建筑物严重倾斜,建筑物的墙面开裂,桩、柱、梁、杆等承重结构破坏,严重者会直接导致建筑物发生突然性垮塌,造成无法修复的毁坏以及人员伤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试验结果
16
桩身浸水期轴力、侧摩阻力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0
Q(kN)
2
-100 -50 0 0
2
50 100 150 200 250 P(kPa)
4
4
6 8 10 12 14 16
h(m)
6 8 10 12 14 16 h(m)
6
3.2 岩土工程条件 在勘察深度58m内所揭露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风积和冲洪 积形成黄土状粉土、细砂、粗砂以及卵石组成。 ②层黄土状粉土 ③层卵石 ④层黄土状粉土 ⑤层卵石
7
3.3 场地黄土湿陷性评价 勘察过程中,重点是查明厂区黄土状粉土的湿陷性,
尤其对深层黄土状粉土的湿陷性进行分析评价。初步设计 阶段在厂区共布置探井7个,探井深度在25.8~48.0m, 因地层中砂、卵石等夹层多,探井开挖采取了支护措施, 保证了深部黄土状粉土取样质量及试验、评价要求。
10
11
现场实测黄土湿陷量与室内土样试验结果
12
• 试验区复查孔揭示的地层可知,该区②层黄土状粉土的厚 度为13.5~14.3m。根据分层沉降标观测结果,6m深标沉 降量为87.3mm,说明6m以下土层仍然具有自重湿陷性; 9m深标沉降量为25.6mm,因9m深标离试坑进水源较远 ,沉降量受到影响,可认为9m深标沉降量仍较大,可能 到达50mm左右,说明其下土层还有部分自重湿陷;12m 标管沉降已很小,累计沉降14mm,说明其下土层已基本 不具自重湿陷性。根据各深标的实测情况,判定试验区黄 土层的自重湿陷下限为12m左右,结果与室内实验结论② 层底部13.5m~14.3m相差不大。
19
(2)钻孔挤密桩复合地基(DDC工法)
• 试验桩间距分为1.0m、1.2m两种,均按等边三角形布置 。设计成孔直径400mm,夯扩至直径600mm,桩体材料 选用2:8灰土,根据试验区地层确定桩长13.2~15.1m。
17
桩身加载期轴力、侧摩阻力
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Q(kN)
2
-150 -100 -50 0 0
50 100 150 200 250 P(kPa)
2
4
4
6
6
8
8
10
10
12
14
16 h(m)
12
14
16 h(m)
18
• 各层地基土的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及桩端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如下: • ②层黄土极限负摩阻力标准值: qsik=-45kPa(实测中性点深度比0.5
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综 合评价与地基处理试验研究
太原理工大学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
1
汇报内容
• 1 火力发电厂主要特点 • 2 湿陷性黄土区的发电厂建筑物分类 • 3 兰州高阶地湿陷性黄土特征与地基处理 • 4 兰铝自备电厂湿陷性黄土特征与地基处理 • 5 兰州Ⅱ级阶地湿陷性黄土特征与地基处理
8
探井湿陷量计算结果
9
3.4 现场试坑浸水试验
• 现场浸水试验设计试坑坑深0.5m,坑底面积 30 m×20 m 。根据浸水试验各标点的沉降观测结果,试验场地的黄土 自重湿陷性较明显。
• 坑内浅标点现场实测黄土湿陷量与室内土样试验结果(未 考虑地区土质差异系数)见下表,其中室内试验数据根据 施工图勘察结果,选择靠近试验区的J326、J328和J344 号探井土样结果,现场浸水试验选择Q29和Q30两个浅标 结果。
13
Hale Waihona Puke 3.5 地基基础方案• (1)灌注桩 • 厂区主厂房、烟囱等主要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及变形有较
高的要求,根据本工程岩土工程条件,需要采用桩基础穿 透全部湿陷性土层并提供足够的承载力。 • 在③层卵石连续分布且达到一定厚度的区域,选择③层卵 石作为桩端持力层(短桩方案)。初步设计阶段进行了人工 挖孔扩底灌注桩试验,采用Φ=1000mm,扩底1800mm的 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试验结果显示,单桩竖向抗压承载 力特征值与③层卵石厚度相关性较大,见下表。
室内土工试验表明,具有自重湿陷性的地基土层为② 层,湿陷下限位于②层的底部;在无③层的场地地基土中 ,④层顶部的地基土具有湿陷性,湿陷下限深度达30m; 在常规压力下(10m深度以下,采用饱和自重压力),④ 层地基土无湿陷性;在大压力下(压力值大于饱和自重压 力的59%),④层地基土具有轻微的湿陷性。
5
3 兰州高阶地湿陷性黄土特征与地基处理
3.1 工程概况 国电兰州热电厂扩建工程场地位于兰州市西固区东南
约5.0km的范家坪村,一期装机容量2×300MW。厂区所 处地貌单元为黄河右(南)岸Ⅳ级阶地,地形较开阔,阶 面宽度约3km,阶面从北向南呈阶地状缓慢升高,地势上 由南向北倾斜,地面标高为1596.0~1611.3m。场地地层 上部主要为第四系风积和冲洪积形成黄土状粉土具自重湿 陷性。
3
• 大型火力发电厂主要建构筑物均为乙类建筑,都应进行地 基变形计算,且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 。
• 当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上部结构的需求,会导致地基失稳 ,使建筑物出现局部或整体破坏;地基变形过大或发生不 均匀沉降,会导致建筑物产生倾斜、开裂或局部破坏,影 响建设工程的正常使用。
4
2 湿陷性黄土区的发电厂建筑物分类
); • ②层黄土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qsik=90kPa; • ③层卵石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qsik=160kPa; • ③层卵石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ik=3400kPa。 • 在③层卵石层分布不连续或缺失的区域,采用⑤层卵石作为桩端持力
层(长桩方案)。当选择⑤层卵石作为桩端持力层时,由于其埋深较大 ,采用人工挖孔桩,需要对上部的砂、卵石层考虑进行必要的支护措 施。因采用⑤层卵石作为桩端持力层的灌注桩桩长一般为短桩方案桩 长的2倍以上,单桩承载力可以满足设计需要。
2
1 火力发电厂主要特点
• 火力发电厂厂房结构上部受荷条件复杂、对地基强度、变 形、稳定都有较高的要求,并且,随着我国电力建设步伐 的加快和电力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型火力发电厂(单机容 量≥600MW)的项目所占份额日益增多,但相对来讲厂址 的条件也越来越复杂。目前,600MW、1000MW机组已 成为我国电网的主力机组,大容量机组火电厂对土建设计 、地基处理、基础设计及施工技术都提出了更高、更新、 更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