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水体及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

合集下载

湖南长沙市湘江环境恶化呼吁全面治理

湖南长沙市湘江环境恶化呼吁全面治理

湖南长沙市湘江环境恶化呼吁全面治理近年来,湖南长沙市的湘江环境逐渐恶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各种污染源不断增加,导致湘江水体质量严重下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因此,迫切需要全面治理湘江环境,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一、湘江环境现状目前,湘江的水质污染已经十分严重。

首先,工业废水的排放严重超标,其中包括重金属、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直接导致水体污染。

其次,农田灌溉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农药和化肥化学物质残留在土壤中,并通过地下水入侵湘江,加剧了水质的恶化。

最后,市区生活污水及垃圾填埋场的产生,进一步加重了湘江水质的污染程度。

二、湘江环境恶化原因分析多年以来,湘江环境恶化的形势屡屡被提醒,然而迟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对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使得公民对环境污染问题缺乏足够的关注。

其次,相关政府部门在环境管理方面的措施不够有力,管理不到位导致治理工作无法有效进行。

最后,一些企业对环保法规的重视程度不高,违规排放和环境破坏行为屡禁不止。

三、全面治理湘江环境的必要性全面治理湘江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首先,环境恶化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湘江是长沙市居民的主要饮水来源,而且周边农田的灌溉也依赖于湘江,如果水质污染过重,将给人们的健康和农作物的生长带来巨大的危害。

其次,湘江是长沙市的重要景观和旅游资源,环境恶化将直接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形象。

最后,湘江的生态环境对于当地动植物种群的繁衍和生存也至关重要,恶化的环境将对生物多样性造成极大的影响。

四、全面治理湘江环境的措施为了全面治理湘江环境,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完善环境保护法规,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使其付出相应的代价。

其次,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公开,及时掌握湘江环境状况,加强舆论监督,推动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提升。

同时,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力度,增加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的数量和处理能力。

2023年湘江长沙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钱慧琳

2023年湘江长沙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钱慧琳

2023年湘江长沙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背景介绍湘江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其流域涉及湖南、湖北、广西等多个省,是这些省份的重要供水源之一。

然而,由于工业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湘江的水质一度受到严重污染,成为全国32条重点监测河流中污染最严重的之一。

底泥是河流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反映水体中污染的历史和现状。

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很大的危害。

因此,对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保护湘江水质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湘江长沙段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了解其污染来源、污染程度及空间分布规律,为环境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样品采集选择沿湘江长沙段的重要采样点,从距离底部10-20cm处采集底泥样品,并用不锈钢工具将其装入铝箔袋中,标注好采样点和采样时间等信息。

样品处理将样品进行空气干燥、过筛、破碎和混合等处理,制备成样品粉末。

然后,将粉末放入石英烧杯中,在高温下进行干燥处理,并取出后进行样品制备。

实验分析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实验设备对样品进行分析和检测,得出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组成。

研究结果污染物种类湘江长沙段底泥中主要检测到的重金属污染物包括铅、镉、铬、汞、铜等。

污染程度通过分析底泥样品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发现湘江长沙段底泥中存在铅、镉等重金属元素超标的情况,其中铅和镉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0.89mg/kg和13.57mg/kg,超标程度较为严重。

空间分布在湘江长沙段的不同采样点中,底泥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其中,铅和镉的含量在流过市区的区域较高,超标程度也更为明显。

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评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湘江长沙段底泥中存在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情况,其中铅和镉的污染程度较为严重。

2.不同采样点的底泥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差异性,中心城区的含量高于周边地区。

湘江衡阳段底泥重金属沉积现状分析

湘江衡阳段底泥重金属沉积现状分析

66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2008N O.08SCI EN CE &TECHN OLOG Y I NFOR M A TI O N资源与环境表1底泥重金属分析方法T a bl e 1A nal yt i cal m et hod of heavy m et al i n t he sedi ment富含重金属元素的底质,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水体的p H 、E h 等条件变化时,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将会释放出来,对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1]。

目前,我国对长江水系河流底质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多集中于长江干流[2],对长江主要支流之一的湘江底质重金属污染状况的研究未见有报道。

本文通过对湘江衡阳段底泥重金属监测结果的分析,研究了湘江衡阳段底泥重金属富集特征并采用瑞典学者Ha ka ns on 提出的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3]评价了该江段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状况。

1研究区段概况湘江是长江主要支流之一,全长836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722亿立方米,在长江主要支流中仅次于泯江。

湘江自祁东归阳清水塘流入衡阳境内,从衡东和平村出境入株洲市,是为湘江中游,长度达266公里。

90年代以来,湘江衡阳段多次出现重金属超标。

根据对湘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和全市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历史资料的综合分析,湘江衡阳段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衡阳市水口山地区的工业企业排污。

衡阳市境内的水口山地区,开采铅锌矿与发展冶炼业已有110余年历史,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铅、锌、铜采掘、冶炼基地之一。

长期以来,区域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处于较高水平。

造成湘江衡阳段底泥中沉积了大量的重金属。

2材料与方法2.1研究项目选取本研究选取毒性大、区域排放量大、底质中富集量相对较高的6种重金属Hg 、P b 、Cu 、Cd 、As 、Zn 作为研究对象。

2.2监测断面布设根据湘江衡阳段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及考虑河流水体重金属迁移对下游水体底质的影响,采样点的布设采用对照点和控制点布设,控制点重点选在含重金属废水入河处(松柏)及其下游(新塘埔)、衡阳市饮用水源地(黄茶岭)及下游(枣子坪、站门前)、出境断面(熬洲);对照点选择远离重金属污染源、基本未受到衡阳境内重金属污染的湘江水口山段上游断面——憩山。

湘江重金属污染现状、污染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湘江重金属污染现状、污染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环境保护科学第36卷第4期2010年8月湘江重金属污染现状、污染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Analysis on Heavy Metals Pollution Status and Reasons in Xiangjiang River and Discussion on Its Countermeasures刘耀驰1高栗2李志光3刘素琴1黄可龙1李倦生2(1.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沙410083;(2.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长沙410004;(3.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长沙410128摘要湘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湘江流域内聚集了湖南约60%的人口,创造了全省近3/4的GDP。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圈的扩大、沿江两岸矿产资源的开发,湘江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

湘江综合治理不仅关系到湖南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还关系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在对湘江水资源作基本介绍的基础上,着重调查了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己形成的影响,对重金属污染来源与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湘江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湘江重金属污染现状对策A136"trac:t xian西iang Rive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ranches of Yangtze River in China.About 60percent p【’pulati叽of Hunan province lives in Xi帅商i8】【lg valley and 75percent GDP of Htman province is produced here.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i11.±usny and as,4-culture-fast enlargement of the city—circle and excessive exploitation of mine n踟uH瞄。

河流底泥重金属(铜、锌、镉)的污染现状分析及评价

河流底泥重金属(铜、锌、镉)的污染现状分析及评价

河流底泥重金属(铜、锌、镉)的污染现状分析及评价2012届分类号:X522单位代码:10452本科专业职业生涯设计--绿水长流、江山如画姓名刘如学号200810830124年级2008专业环境工程系(院)资源环境学院指导教师邱继彩2012年4 月25 日第一部分职业生涯设计绿水长流、江山如画1 毕业后找工作我是一个当代本科生,是家里最大的希望——成为有用之才,自认为性格外向、开朗、活泼,业余时间喜爱交友、听音乐、外出散步、聊天还有上网。

喜欢看励志文学、经典小说,也喜欢看科普类的杂志或图书。

平时与人友好相处,同学感情基础较好。

喜欢创新的东西,动手能力较强,做事认真、投入,但缺乏毅力、恒心,学习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以致一直不能成为尖子生,有时多愁善感,没有成大器的气质和个性。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我希望找份工作,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在工作中完善自己,在生活中展现自己,未来几年就业门槛越来越高,我觉得应该抓住机遇,找一份适合自己,而且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工作,弥补自己在学生生涯中的不足,减少短板效应带来的弊端。

2 环境工程专业概述及培养方向2.1 专业概述环境工程是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与改善的科学。

环境工程研究的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量的总体。

现在的地球表层大部分受过人类的干预,原生的自然环境已经不多了。

环境工程所研究的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演变。

环境具有多种层次,多种结构,可以作各种不同的划分。

按照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按照人类活动范围可分为村落、城市、区域、全球、宇宙等环境。

环境科学是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研究的。

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和主要任务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在50~60年代侧重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方面。

湘江流域水质污染现状及对策分析

湘江流域水质污染现状及对策分析

湘江流域水质污染现状及对策分析——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王微李寒张静(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秦皇岛066004)【摘要】湘江流域水体由于总氮、总磷、氨氮超标而污染严重,这是由工业、农业、生活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水污染日益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本小组从工业、农业、生活、监测、环保意识等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关防治措施。

【关键词】湘江流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水质污染现状对策分析0.引言洞庭湖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滨湖的风光极为秀丽,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文庙、龙州书院等名胜古迹。

然而,湘江作为一条重要的输入水源,水质恶化严重,在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肆无忌惮地汇入江中,湘江江面呈现出红黄分明的两种颜色。

根据湖南省环保局对湘江水质监测情况,湘江水体处在持续恶化中,尤其自2000年以后,湘江污染呈现出新的特征。

为了根治污染,株洲、长沙、衡阳等地都投入巨资建起了污水处理厂,但目前这些污水处理厂都处于一种停停开开的状况,能保证长期运行的几乎没有一个。

长此下去,如果不确立一种“人人有责”的治污机制,不明确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权利和责任,那么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意识就无法真正深入人心。

笔者在搜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引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湘江水质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其目的是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污染问题的有效对策,还湘江甚至洞庭湖一个美好面貌。

1.湘江概况湘江又称湘水,发源于湖南省永州市九嶷山,流经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至湘阴县后入洞庭湖,最终汇入长江。

干流全长856千米,流域面积9.46万平方千米,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300余条,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

湘江水系地处长江之南,南岭以北,分别以罗霄山脉、衡山山脉与赣江水系和资水毗邻。

湘江流域地势起伏和缓,大多为丘陵与河谷平原和盆地,下游以下与资江、沅江等河流的河口平原相连成为湖南省最大的滨湖平原。

湘江河口散布着的数十个湖泊,大多是洞庭湖的遗迹。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了解湘江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水质调查。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调查过程、结果及建议,希望为相关部门和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查目的与方法1、目的:通过对湘江的水质进行调查,了解其污染状况,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2、方法:在湘江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设立监测点,定期采集水样,对各项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水质指标总体情况:经过对各监测点的水质进行检测,发现湘江的水质总体良好,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其中,上游水质最好,中游次之,下游最差。

2、污染源分析:湘江的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大,对中游和下游的水质影响较大;农业污水主要是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对上游水质影响较大;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较大,对中游和下游水质产生一定影响。

3、水质变化趋势: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湘江的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四、结论与建议1、湘江的水质总体良好,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

近年来,水质呈下降趋势,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2、建议:a)加强废水排放监管,降低工业废水排放量;b)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c)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污水排放;d)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e)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

五、结论湘江作为湖南省的重要水源之一,其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次调查发现,虽然湘江的水质总体良好,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

为了保护好这一宝贵的水资源,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加强监管、推广生态农业、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加强宣传教育和完善水质监测体系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湘江的水质得到有效保护,为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一、引言湖南省是我国湘江流域的重要区域之一,湘江是湖南省的母亲河,对该省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湘江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给当地经济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威胁。

因此,本报告旨在对湘江水质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以保护湘江水质,提升当地环境质量。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样品采集、现场测试、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等。

我们选择了湖南省湘潭市作为调查样本点,对该地区的湘江河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

三、水质调查结果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湘江水质污染情况严重:在我们的调查样本点,湘江水质呈现明显的污染状态,主要表现为水体颜色混浊、气味异味、富营养化现象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农业非点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

2.重金属超标:调查样本中发现,湘江水体的部分重金属元素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其中镉、铅等重金属的超标情况较为突出。

3.水生态系统破坏:湘江的水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水中生物种类明显减少,鱼类数量和品种减少,对湘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原因分析湘江水质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废水排放不达标:湘江流域工业发达,大量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中,而一部分工业企业对废水处理不力,排放不达标。

2.农业非点源污染严重:湘江流域农业发展较快,农药、化肥的使用不当导致了大量的农业非点源污染,使得水体受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和农药残留的污染。

3.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不完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但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对水质产生了严重影响。

五、改善措施为保护湘江水质,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我们提出了以下措施:1.加强工业污水治理: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排污检查力度,提高工业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鼓励企业采取先进的净化技术来减少废水排放和净化处理。

湖南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与分析

湖南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与分析

湘江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海洋山西麓的海洋坪,自西向东北蜿蜒而下,流经广西兴安、全州2县,在叉江入湖南东安县下江圩,斜贯湖南省境,经永州、冷水滩、祁阳、祁东、常宁、衡南、衡阳、衡东、衡山、株洲、湘潭、长沙、望城等县市,从湘阴县芦林潭入洞庭湖。

干流全长856 km,其中湖南省境内干流长670km,流域面积为85383km2,占全省总国土面积的40.3%,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300多条。

它是洞庭四水中流域面积最大、产水最多的河流。

湘江流域是湖南省的主要经济带,该流域内人口数占全省人口的57.1%,GDP占全省的72.4%,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64.3%,经济总量和工业发展总体水平居全省之冠[1]。

全省矿产开采、金属冶金、化工、建材、轻工、纺织、食品加工和机械等行业大多分布在该区域,如郴州柿竹园、衡阳水口山、株洲清水塘、湘潭岳塘是全省重要的工业区,下游的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长株潭”)更是该流域的核心,经济总量占全省的33.75%。

矿产开发、冶炼和化工等工业活动促进了当地政府的经济发展,但由于采矿和冶炼中的废水、废渣及降尘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湘江流域周围的水体、土壤和农作物受到严重的污染,进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1湘江水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1.1水体中重金属的污染湘江既是纳污水体,又是该流域居民的重要生活饮用水及工农业用水水源。

由于产业结构和工业企业地区分布的不合理,部分江段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了环境功能区规划所允许的纳污能力。

湖南省《“十一五”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待批稿)》中指出:随废水流入湘江的有害物质中以有色金属的“贡献”最大,主要的有Hg、Cd、Pb、Zn、Cu、Cr等重金属。

目前,湘江水污染中的主要重金属污染已由Hg转变为Cd和As。

其入河量分别为:Hg1.17t·a-1,Cd148.55t·a-1,As 81.85t·a-1[2]。

简述湘江水体污染-文档资料

简述湘江水体污染-文档资料

2、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 、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 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3、采样点位的确定
设置监测断面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断面上的采样垂线, 再根据采样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
对于江、河水系,当水面宽≤50m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 面宽50—100m时,在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 面宽>100m时,设左、中、右三条垂线(中泓及左、右近岸有 明显水流处),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湘江总体水质较差。27个水质监测断面中,二类 水质断面只有6个,三类水质断面只有5个,而四 类、五类水质断面有16个,占断面总数的59%;供 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低。
湘江水质监测断面
塑料污染
排污口污染,触目惊心已不能形容湘江现状,湘江 一如一个巨大的染缸,“色彩斑斓”
黑色的
绿色的
湘江干旱情况不容乐观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1、采样点设置原则 (1) 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 础上,根据水体尺度范围,考虑代表性、可控性及经 济性等因素,确定断面类型和采样点数量,并不断优 化。 (2) 有大量废(污)水排入江河的主要居民区、工业 区的上游和下游,支流与干流汇合处,入海河流河口 及受潮汐影响河段,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出入口,湖 泊、水库出入口,应设置监测断面。 (3) 饮用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 、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 球化学异常区的水域或河段,应设置监测断面。 (4) 监测断面位置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 尽量选择水流动平稳、水面宽阔、无浅滩的顺直河段 。 (5) 监测断面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一致,要求有 明显岸边标志。

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及评价——以湘江衡阳段为例

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及评价——以湘江衡阳段为例

第29卷第6期2008年12月衡阳师范学院学报Jo ur nal of Hengya ng Normal Univer sity No.6Vol.29Dec .2008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及评价———以湘江衡阳段为例唐文清1,2,刘 利3,冯泳兰1,曾荣英1,许金生1,张 幸2(11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系,湖南衡阳 421008;21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湖南衡阳 421008;31衡阳市环境监测站,湖南衡阳 410082)摘 要: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发展影响着河流底泥环境和健康质量。

本文以湘江(衡阳段)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区内18个监测点底泥的7个指标(Cu 、Zn 、As 、Hg 、Cd 、Cr 、Pb )进行监测调查,参照国内有关标准,建立了适合该区域的底泥污染评价标准,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对检测结果进行污染程度评价。

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底泥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281456,达到5级,为重度污染,其中松柏断面的底泥污染最为严重,说明河流底泥重金属含量与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集约化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湘江中图分类号:X144;X 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08)06—0055—05 随着湘江流域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三废”的排放及居民生活垃圾污染和含重金属的农药、化肥的施用量都逐渐上升,导致该流域内底泥中重金属含量不断增加。

目前,湘江流域已成为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

重金属具有毒性和持久性,为河流底泥中污染最严重的一类。

在自然环境中过度积累,导致河流底泥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甚至空气污染,污染结果不仅造成一些水生生物的灭绝;由于它们不能被土壤微生物降解,在土壤和植物体内不断积累,通过生物链最终人体内积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如人体摄入过量的锌则会出现胃肠炎、贫血、高血压、冠心病,摄入过量铬会导致肝肾受损、鼻穿孔、肺癌等等[1]。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湘江水质调查报告(一)湘江作为湖南省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当地的农田灌溉、居民生活以及工业生产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湘江水质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沿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湘江水质进行了调查,并就其污染原因和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在调查中,我们选择了湖南省长沙市附近的几个重点监测点进行水质采样和分析。

通过采样和实验,我们发现湘江的水质普遍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

首先,水中的重金属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其中铅、汞等有害物质的浓度达到了极高水平,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其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也显著超过了安全标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难以降解,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

在分析湘江水质污染的原因时,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点。

首先,大量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湘江,其中部分企业违反了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标准。

其次,农业活动的过度施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导致了农田径流中的大量养分和有机物进入湘江,从而加剧了水质问题。

此外,城市生活垃圾的乱排和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的排放也对湘江水质质量造成了巨大影响。

为了应对湘江水质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强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执行,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确保其恶劣行为得到严厉惩罚。

其次,农业部门应引导农民合理施肥,实行农田排水系统和农田生态景观建设,减少养分和农药进入湘江。

此外,城市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方面的投入和力度,确保城市生活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湘江水质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报告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和公众的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共同保护好湘江的水质,为当地的生态健康和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湘江水质调查报告(二)作为湖南省重要的水资源,湘江水质的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当地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经过我们的调查与分析,发现湘江水质受到工业排污、农业活动和城市生活垃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湘江长沙段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湘江长沙段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DOI:10.16498/ki.hnnykx.2018.003.017湘江是长江主要的支流之一[1],全长856 km,湖南省境内干流长670 km,流域面积总计85 385 km2,占湖南全省面积的40.3%。

水系由南到北跨越湖南省八个地级市[2],沿途分布全省主要的工业产业,是湖南省主要经济带[3-4],但湘江流域经济的整体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物在部分河段超标频率越来越高[5],造成的环境风险和潜在危害正逐渐增大[6]。

湖南省有色金属冶炼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主要来自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的污染物使湘江水体行业结构型污染特征十分明显[7]。

研究表明,湘江水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重金属污染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具有突发性和爆发性[8],污染问题已经对水源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也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重金属因其在环境中的不可降解性、稳定性及对生物的毒性,成为水环境污染评价的重要指标[9]。

研究以湘江长沙河段为重点研究对象,在检测水体镉、砷、铅及汞4种重金属数据基础上,结合水环境质量标准及水环境功能区划分,通过内梅罗指数法对湘江长沙段水质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10-11],分析湘江水环境主要的污染物及污染程度,为湘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采样点设置依据采样的目标分类和采样断面设置的基本原则[12],用最小数量的断面反映流域内环境污染特征,获取足够代表性信息,考虑实际采样的可行性和方便性,确定由湘江长沙段内上游至下游6个断面[13],分 湘江长沙段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陈 建1,2,周俊驰1,胡旷成1,叶长城1,铁柏清1(1.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2. 湖南省环境保护厅,湖南长沙 410014)摘 要: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对湘江长沙段水体镉、砷、铅及汞四种主要重金属污染物进行检测,并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汞为湘江长沙段水体重金属污染物,所有取样断面检测数据总体超标率为70.59%,其他重金属含量较低,随着水流流向及采样时间的推移,各重金属污染物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分布特征及规律;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作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黑石铺和杜甫阁断面与二级保护区的坪塘断面污水域重金属污染状况属污染及重污染级别,作为工业用水区的丁字镇、霞凝港和三汊矶断面水质基本属于清洁级别,但也出现轻污染。

湘南地区水体污染现状与防治研究

湘南地区水体污染现状与防治研究

湘南地区水体污染现状与防治研究湘南地区是典型的开发型区域,其经济发展快速,但也带来了水体污染的问题。

尤其是在湘江流域,化肥、农药、工业废水等都对水环境造成了影响。

本文就湘南地区水体污染现状进行阐述,并探讨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湘江流域水体污染现状1、农业面源污染湘江流域是农业区,大面积的农业生产、大量的化学肥料和农药使用,导致水体中出现了大量的氮、磷等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往往从水中通过自然界的循环作用传递至植被和动物体内,容易引起生态紊乱和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从而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2、城市污水排放湘南地区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污水排放量也快速增长,以常德市为例,其城区的污水产量就达到约80万吨/日,其中大量污水未经处理就被排放至湘江中,使湘江的水质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达到了重度污染。

3、工业废水排放湘南地区是工业发达地区,大量工业废水也成为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

这些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重金属等,一旦排放入水体,容易引起水体紊乱。

近年来,湖南省大力监管工业污染排放,但一些小企业仍然存在违规操作、排污等问题,污染严重的情况依然存在。

二、水体污染防治措施1、加强水体管理加强对湘江流域的水质监管,建立一套科学的水体保护制度,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惩罚力度,提高环保法制的执行力度,以此限制企业污染的发生。

2、提高污水治理能力建设污水处理工厂,实现城镇污水的集中处理,提高污水处理后的排放标准,从而保障湘江流域水体的卫生质量。

3、推行绿色农业采用生态农业模式,优化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增加农作物品种多样性,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污染的排放,保护湘江流域生态环境。

4、加强工业污染控制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强化对小型企业的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同时对工业废水排放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抽检,确保工业废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结论湘南地区水体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解决这个问题也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湘江株洲段河流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评价

湘江株洲段河流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评价

湘江株洲段河流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评价丁玮;陈新跃;南茂才【摘要】测定了湘江株洲段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运用了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数据表明:株洲段Cr、Cd、Pb、As和Hg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71.27、10.06、87.66、158.69、0.21 mg·kg-1,分别是长株潭地区底泥背景值的1.19、20.12、3.51、10.58、0.85倍,除Hg外均超过长株潭地区底泥背景值.根据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的计算结果,湘江株洲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为Cd>As>Hg>Pb>Cr;而地累积指数法则表明其污染程度为Cd>As>Pb>Cr>Hg.【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9(047)007【总页数】4页(P123-126)【关键词】湘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作者】丁玮;陈新跃;南茂才【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湖南湘潭 411201;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湖南湘潭 411201;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湖南湘潭 411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2重金属会以固体和液体两种形态同时存在于水体中,并在两种状态中进行互相转换[1]。

当重金属以液态存在于水体时,含量分布受到外界影响较大,无明显规律可寻;但重金属以固态存在于水体时,其形态分布则显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且受外界影响较小。

通过对河流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变化来研究湘江株洲段金属污染的状况,并对其作出评价[2]。

1 样品采集与处理在湘江流域株洲段凸岸处选取位于取扰动层下、第四系砾石层之上的地带作为采样点。

据此在芦淞大桥下游直线距离约350 m处坐标为(N:27°50′58″,E:113°7′4″)的地点进行取样。

所采样品垂直厚度为1 m,自上而下每10 cm取一次样,共采集10个样品[3]。

重金属底泥的污染现状及处理方法

重金属底泥的污染现状及处理方法
Page 3
LOGO
sampler) 表层底泥的采样可使用抓取式采样器( 表层底泥的采样可使用抓取式采样器(Grab sampler)或 钻取式采样器( sampler) 钻取式采样器(Core sampler),深层底泥之采样仅能使用钻 取式采样器水器。底泥之采样必须依其采样目的, 取式采样器水器。底泥之采样必须依其采样目的,以及考量 底泥、污染物质和现场周围环境等特性而定。 底泥、污染物质和现场周围环境等特性而定。
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 Pn
Page 11
LOGO
污染等级划分标准
综合污染指数全面反应了各污染物对底泥污染的不同程 同时突出了高浓度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度,同时突出了高浓度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因此用综合污染 指数判定底泥污染的现状较为客观,污染指数分级见下表。 指数判定底泥污染的现状较为客观,污染指数分级见下表。
Page 17
LOGO
以太阳能为驱动力, 以太阳能为驱动力, 能耗低
涉及植物学和微生物学 等多学科的交叉
以植物为载体, 以植物为载体,修 复工艺简单,对环 境的扰动小
植物修复的特点
单季生物积累量有限, 单季生物积累量有限, 需要年限较长
成本低, 成本低,可对重金属进 行回收, 行回收,易于推广
4.水流紊
厚度
3.溶出碱
度变化
度强度
5.混合污
6.底泥污 6.底泥污
染底泥
染物浓度 污染物浓度与水相平衡浓度存在相关关系 染物浓度
温度的升高,有利于重金属的释放 温度的升高,
7.温度 8.pH值
酸度增高,重金属释放量增大 酸度增高,
Page 5
2.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底 2.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底 泥重金属污染现状

湘江(株洲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生态风险评价

湘江(株洲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生态风险评价

湘江(株洲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生态风险评价陈小威1,刘文华1,刘芬1,文新宇2,郭霞2(1.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2.株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南 株洲 412000)摘 要:采集湘江(株洲段)9个断面的底泥样品,和1个柱状样品,对重金属(Cu 、Pb 、Zn 、Cd 、Ni 、Cr 、Hg 、As )含量进行了检测;并运用地质积累指数法对底泥中重金属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

结果表明,该江段底泥已受到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在霞湾断面达峰值。

Cu 、Pb 、Zn 、Cd 含量为湘江背景值4.6倍~58.8倍,比该江段20世纪80年代均值增高1.71倍~1.96倍;地质积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该江段未受到Ni 、Cr 的污染;Cd 的污染比其他重金属的污染要严重,污染级别为强-极强、极强;重金属的垂直分布表明:大体上,各重金属元素最高值出现在深度0cm ~50cm ,随深度的变化Ni 、Cr 的含量变化不大。

关键词:湘江(株洲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中图分类号:X8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2009(2011)01-0042-05Evaluation of Pollution Situation and Ecological Risk for Heavy Metals inSediment of Xiangjiang River (Zhuzhou Section )CHEN Xiao⁃wei 1,LIU Wen⁃hua 1,LIU Fen 1,WEN Xin⁃yu 2,GUO Xia2(1.The Chemical Industry Department of Xiantan Institute ,Xiantan ,Hunan 411201,China ;2.Zhuzho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Zhuzhou ,Hunan 412000,China )Abstract :Heavy metals (Cu ,Pb ,Zn ,Cd ,Ni ,Cr ,Hg ,As )were detected in the samples which werecollected in nine cross sections and one vertical section at Xiangjiang River of Zhuzhou.Ecological risk was eval⁃uated by index of geoaccumulation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ediment of Zhuzhou section had polluted se⁃riously and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at Xiawan was the highest among all samples.The concentrations of Cd ,Pb ,Zn and Cd reached 4.6~58.8times higher than background values of Xiangjiang river ,and 1.71~1.96timeshigher than the heavy metal values during the 1980s.There were on evidence of Ni and Cr pollution by evalua⁃tion of the geoaccumulation index.Cd was the top pollutant and pollution level had reached high⁃highest or the highest.The highest values of the heavy metals were found in the vertical section samples between 0cm and 50cm except Ni and Cr.Key words :Xiangjiang River of Zhuzhou section ;Sediments ;Heavy mental pollution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收稿日期:2010-07-20;修订日期:2010-11-20基金项目:特殊类型河流污染防治与水质改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基金资助项目(2008ZX07212-001-06)作者简介:陈小威(1986—),男,湖南岳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分析化学与绿色化学工艺。

湘江流域水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

湘江流域水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
水 利水 电工 程建 设 中 ,湘 江流 域 与 20世 纪 80 年代 相 比 ,优 势种 以鲤鱼 、鲫 鱼 、黄 颡鱼 、鲶 鱼等定 居 性 鱼类 为 主 ,青 、草 、链 、鳙 、鲢 等 江湖 洄 游 性 鱼类 种 类 比例 相 对较 低 。随 着湘 江 流 域特 别 是 湘 江干 流 的梯 级 开发 ,由于水 生生 态 系统水 生生 境条 件改 变 、 建造 大 坝 的阻隔效 应 以及水 库调 峰运行 等 对水 生生 物 多样 性 的不 利 影 响嘲,鱼类 洄 游 通 道建 设 不 足 ,导 致 中华鲟 、胭 脂鱼 等洄 游性 鱼类 的种 群数 量急 剧下 降 ,鲥 鱼 几近 灭绝 ,四大家 鱼 产 卵场 衰退 ,鱼 类 资源
路 等带 来 了重大 影响 。
3 湘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对策
全 、生产 用水安 全 、生态 用水 安全 为重 点 的水资 源 保护工程 ,要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 、水 生态保护与修 复工程 、面源和内源控制工程 、水资源监测 工程和水资
水 资源保 护 措施应 通过 工程 和非 工程 措施 相结 源保护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工程等措施纳入规划[)】。
湘 江
流 域 水 资 源 保 护
底泥污染治理 排污超标治理 水生态破坏治理 地下水超标治理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化学修复 I
____________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一
生物修复

排污 口整治 1
污水深度处 理
没立保护河段I 生生态修复工程I 节水技术推广l
一 些 隔水 断 层 “复 活 ”变成 导 水通 道 ,导致 地 质 灾 害 源管 理促 进水 资源 可持 续利 用 ,保 障 湘江 流域 经济

湘江水体及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

湘江水体及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

湘江水体及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与修复技术罗玉梅(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摘要:湘江是湖南最大河流,为长江主要支流之一。

湘江流域集中了湖南省60%的人口和7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亦承载了60%以上的污染,是目前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圈的扩大、沿江两岸矿产资源的开发, 湘江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

湘江综合治理不仅关系到湖南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 还关系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在对湘江水资源作基本介绍的基础上, 着重调查了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己形成的影响, 对重金属污染来源与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湘江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对策与修复技术。

关键词:湘江重金属污染现状修复技术1 引言湘江是湖南最大河流,为长江主要支流之一,在湖南永州市区与潇水汇合,开始称湘江。

湘江自西向东北蜿蜒而下,流经广西兴安、全州两县,在叉江入湖南东安县下江圩,斜贯湖南省境,经永州、冷水滩、祁阳、祁东、常宁、衡南、衡阳、衡东、衡山、株洲、湘潭、长沙、望城等县市,从湘阴县芦林潭入洞庭湖。

干流全长856 公里,其中湖南省境内干流长670 公里,流域面积为85 383 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国土面积的40.3%,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300 多条。

它是洞庭四水中流域面积最大、产水最多的河流。

湘江流域是湖南省的主要经济带,该流域内人口数占全省人口的57.1%,GDP 占全省的72.4%,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64.3%,经济总量和工业发展总体水平居全省之冠,亦承载了60%以上的污染,是目前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

湘江干支流两岸大中型工矿企业达到1600多家。

湘江上游的郴州主要是矿产原料供应地,而重化工业基本集中在株洲、衡阳和岳阳等中下游区域。

沿江分布的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工业废水和废渣等大量排入湘江。

根据湖南省环保局湘江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湘江水质自上世纪94年代以来恶化日趋严重,主要污染来源是工业污染和生活废水污染,其中工业排放的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

湘江长沙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钱慧琳

湘江长沙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钱慧琳

2014年湘江长沙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评
价钱慧琳
钱慧琳杨双波朱燕彬赵静芳黄萌吴然陶洋李儒强
(长沙医学院公共卫生系,湖南长沙 410219)
【摘要】为了解2014年湘江长沙段丰、枯水期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在对湘江长沙段污染现状详细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积累指数对湘江长沙段底泥重金属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分析。

结论:湘江长沙段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从总体的污染程度分析,各种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为CdZnPbCu,污染的地区和时间差异大,各采样点污染程度为:橘子洲大桥西黄泥塘乔口,且枯水期大于丰水期。

环境有关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水域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恶化。

关键词湘江长沙段;重金属污染;地积累指数
※基金项目: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14年湘江长沙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作者简介:钱慧琳(1991—),学生,预防医学专业。

通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江水体及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与修复技术罗玉梅(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摘要:湘江是湖南最大河流,为长江主要支流之一。

湘江流域集中了湖南省60%的人口和7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亦承载了60%以上的污染,是目前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圈的扩大、沿江两岸矿产资源的开发, 湘江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

湘江综合治理不仅关系到湖南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 还关系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在对湘江水资源作基本介绍的基础上, 着重调查了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己形成的影响, 对重金属污染来源与原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湘江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对策与修复技术。

关键词:湘江重金属污染现状修复技术1 引言湘江是湖南最大河流,为长江主要支流之一,在湖南永州市区与潇水汇合,开始称湘江。

湘江自西向东北蜿蜒而下,流经广西兴安、全州两县,在叉江入湖南东安县下江圩,斜贯湖南省境,经永州、冷水滩、祁阳、祁东、常宁、衡南、衡阳、衡东、衡山、株洲、湘潭、长沙、望城等县市,从湘阴县芦林潭入洞庭湖。

干流全长856 公里,其中湖南省境内干流长670 公里,流域面积为85 383 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国土面积的40.3%,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300 多条。

它是洞庭四水中流域面积最大、产水最多的河流。

湘江流域是湖南省的主要经济带,该流域内人口数占全省人口的57.1%,GDP 占全省的72.4%,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64.3%,经济总量和工业发展总体水平居全省之冠,亦承载了60%以上的污染,是目前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

湘江干支流两岸大中型工矿企业达到1600多家。

湘江上游的郴州主要是矿产原料供应地,而重化工业基本集中在株洲、衡阳和岳阳等中下游区域。

沿江分布的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工业废水和废渣等大量排入湘江。

根据湖南省环保局湘江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湘江水质自上世纪94年代以来恶化日趋严重,主要污染来源是工业污染和生活废水污染,其中工业排放的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

“十五”规划以来湖南的汞、福、铬、铅排放量位居全国首位;砷名列甘肃之后居第二位。

湘江长株潭河段是湘江干流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段,该河段除了有清水塘和竹埠港两个重要工业区外,还分布着包括机械、化工、钢铁、冶炼和轻工业在内的五百多个污水重点排放行业该河段每年的工业废水排放量超过两万八千万吨,排放量占湘江流域总排放量得57%,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COD,氨氮化合物、汞、锅、砷以及六价铬。

2011年3月,国务院已批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未来治污资金总额将达595亿元。

2 湘江水体及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近年来,由于湘江沿岸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口增长,特别是采选、冶炼、化工等高污染企业多分布于湘江两岸,重金属污染物入江量大幅度增加,湘江水体和底泥中污染物不断累使湘江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湘江流域已成为我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区域,直接影响到流域内4000万人口的生活用水安全。

2.1重金属与重金属污染概述物理学上,重金属一般是指密度大于或者等于5g/cm3的金属,如铜(Cu )、汞(Hg),铅(Pb )等;某系类金属元素,如砷(As)、硒(Se),因为其环境效应和对生命体的毒性作用,在环境科学的研究中,也被称为重金属元素。

我国制定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CGB15618-1995)中,检测项目包括:铬、铜、汞、铅、砷、铬、锌、镍。

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汞、福,砷、铬、铅、彼、镍、银作为一类排放污染物,二类排放物中包括铜、锌、锰。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水质常规指标中“毒理指标”包括砷、锅、铬、铅、汞、硒。

以上标准中提到元素物质一般被默认为重金属物质。

重金属污染是指由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环境污染。

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并容易在动植物体内富集,对生物机体造成巨大的危害。

对植物,重金属污染物通过土壤、水、空气进入植物体内,因其难以排除植物体外,而在植物体内富集;不同植物对不同重金属物的忍耐度不同,但其超过其忍耐度时,便会产生病变状,表现为植物体态畸形、变色甚至死亡,并可能对其果实产生不可逆的损害,造成植物的绝产。

重金属可以通过食物、饮水、呼吸甚至是皮肤接触进入到动物或者人类体内。

重金属在动物或者人类体内积累,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可能会对动物或者人类的神经、排泄、运动、生殖等系统造成损害,进而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机制,乃至引起生物的死亡。

必须指出的是,有些重金属属于微量元素而被生物体所必须,缺少或者量不足都会影响生物的健康;但如果摄入量过大,也会对机体造成损害。

2.2重金属污染历史重金属污染是湘江最显著的特征, 其污染由来已久, 1966 年检测出Cr、Pb、Mn、Zn、As, 1971 年部分江段饮用水重金属超标, 同年11 月衡阳发生了中国环境史上第一次因重金属超标而停水数天的事件; 1978 年, 中科院地理研究所指出, 湘江已成为国内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

环境重金属累积引起的历史污染造成湘江重金属重要原因之一。

湘江流域矿业开采历史悠久,重金属积累问题同样十分严重。

以水口山冶炼地为例,水口山矿藏自宋代发现以来就有开采,主要以银矿开采为主;明朝时期开采发达,也主要以银矿和硫磺为主,铅锌矿石大多被抛弃;清朝时才收为官办,于1896年建立水口山矿务局,后几次更迭,现成为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距今已有110余年历史。

矿业开采当时,可能不存在或者很少出现重金属污染现象,但是长时间的积累和沉积,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物长时间积累,含量过高,如果不对其采取相应的技术处理,在出现较大的水文现象时,如短时间大雨冲刷、大面积的河底采砂,可能就会造成湘江流域水质重金属污染的再次发生。

2006年湘江福污染事件后经调查便是在对霞湾港进行清淤过程中处理不当,致使底泥中积累的福再次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2.3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作为全球极具盛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湖南有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居全国前3位,其中铅、锌、锑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因高耗水、高排污特点,冶金、化工等行业大多依水而建。

在湘江流域,分布着株洲冶炼集团、水口山集团、中盐株化集团、湖南海利化工集团、湘潭电化集团以及华菱钢铁集团旗下三大钢铁企业等国内行业规模名列前茅的企业,大部分为中国“一五”计划和“三线”建设时期布点的老工业企业,这些“大块头”以及数以万计的冶金、化工、建材、轻工、机械等中小型企业,也就成为湘江治污的重点和难点,并产生了郴州三十六湾、衡阳水口山、株洲霞湾港、湘潭竹埠港4大治污“主战场”。

目前,湘江水污染中的主要重金属污染已由Hg 转变为Cd 和As。

其入河量分别为:Hg 1.17 t·a-1,Cd 148.55 t·a-1,As 81.85 t·a-1。

据湖南省环保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 年-2007 年,湘江流域所设的40 个省控水质监测断面,2006 年超标断面为56%,2007 年为50%[4]。

湘江水系的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郴州、衡阳、株洲、湘潭四个江段。

郴州位于湘江支流(耒水、春陵水等)的上游,拥有143 种矿产资源,被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

矿产开采和冶炼活动所产生的废水量很大,仅县属以上21 个矿山的废水排放量就高达2 375×10 m3 a-1。

据统计,郴州境内有85%的河流汇入湘江。

郴州境内的河流中大多数金属元素均超过了地面水或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如Cd 超过排放标准约1.2~9 倍[5]。

衡阳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湘江呈南北向纵贯市区,径流长61.25 km。

此江段分布了水口山矿务局等厂矿28 个,排入湘江的废水量为2 752×10 m·a-1,尤以水口山四厂和铅锌矿所排废水中的重金属超标最为严重,常宁市水口山铅锌矿,享有“世界铅都”、“中国铅锌工业的摇篮”之美誉。

湘江在衡阳段有蒸水和耒水汇入,在蒸水河两岸分布有化工厂、纺织厂、造船厂、酿酒厂、造纸厂等大小工厂近百家,工业废水排放量达3 526×10 m·a-1。

此外,部分工厂的废渣及居民生活垃圾的倾倒造成蒸水中含有大量的毒物和病原体。

孙树青等曾对湘江干流水环境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湘江干流衡阳以上江段水质良好,衡阳以下江段水质较差。

株洲市工业密集,是全国有名的工业污染区,主要有株洲冶炼厂、化工厂、水泥厂、氮肥厂、塑料厂等210 家排污企业,其中189 家企业被列入污染企业名单。

据统计,该工业区平均每天生产粉煤灰、炉渣、有色冶炼渣等工业废渣近4 000 t,其中株洲冶炼厂的废渣场,堆存了200 多万吨冶炼废渣,占地约23 公顷。

据报道,该冶炼区2003 年排放Hg、As、Cd、Pb 等有毒重金属34 吨,占全市有毒重金属排放量的90%以上。

包晓风等认为“十五”期间湘江株洲段水体中Cd 和As 的污染指数分别从2001 年0.220 和0.125 上升到0.431和0.353,上升幅度也较大。

湘江干流湘潭段分布于湘潭市境东侧,境内全长61 km,沿途有较大工业废水排污口15 个,日污水排放总量在1.50 t 以上,秦普丰等[9]依据2001-2005 年的水质监测资料,结果表明,湘江湘潭段在所监测的指标中,Cr6+、Cu 和Zn 等未超标;Pb、CN、COD Mn和BOD5等偶尔超标;Hg、Cd 和As 等经常超标。

2.4底泥中重金属污染随着工业废水和人类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水体底泥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

对湘江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如20 世纪80 年代初,张立成等,代昭华等,陈喜保和章申,毛美洲等,童霆,王晓丽分析了湘江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Cu、Cd、Pb、Zn 等的含量和赋存状态,发现湘江流域沉积物重金属净化的主要动因是重金属与碳酸盐及铁锰氧化物的共沉淀,并认为沉积物中Cd 的污染等是重要环境污染问题。

曾小敏等曾对湘江干流河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和状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点污染区域霞湾港重点污染因子Cd, Cu, Pb, Zn形态特征为:Cd, Zn主要趋向于与F e-Mn水合氧化物和碳酸盐结合;Pb主要于铁锰氧化态和残渣态为主;而Cu趋向于与有机质结合,残渣态含量也较大。

对于霞湾生物有效性分析,霞湾各重金属铁锰氧化态Cd, Pb, Zn的含量较高,铁锰氧化态对生物的有效性比较复杂;Cd和Zn的碳酸盐态含量较高,当水体pH值降低时,碳酸盐态的金属离子游离出来,易于被水体中的生物吸收富集,容易对环境造成影响;霞湾除了Cu的有机硫化态含量较高外,其它金属含量均较低,有机态的Cu对周围的生态系统构成一定的威胁;四种金属除Cd的可交换态含量较高外,其它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很低,可交换态最易为生物所利用、毒性最强,所以霞湾Cd的生物有效性不可忽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