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并能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探索数的规律。

2.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1. 规律的发现和总结。

2. 计算器的熟练运用。

教学准备:1. 计算器。

2.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2. 提问:计算器除了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还可以做什么呢?二、探索规律(15分钟)1. 出示一组数列:1, 2, 4, 7, 11, 16, 22, ...2. 提问:观察这组数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3. 学生尝试找出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4. 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验证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

5.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验证结果。

三、总结规律(10分钟)1. 根据学生的分享,引导学生总结出数列的规律。

2. 规律: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一项加上一个递增的数,递增的数从1开始,每次增加1。

3. 提问:你能用计算器计算出数列的下一项吗?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另一组数列:2, 5, 10, 17, 26, ...2. 提问:观察这组数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3. 学生尝试找出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4. 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验证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

5.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验证结果。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数列规律?2. 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数列规律,并简要说明。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收获。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用计算器探索以下数列的规律,并计算出下一项:a) 1, 4, 9, 16, 25, ...b) 3, 6, 12, 24, 48, ...c) 0, 1, 1, 2, 3, 5, 8,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数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苏教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

苏教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

苏教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各位专家、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小学的**,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这节课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P83页的例题(有变化)、想想做做第14题。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除法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教材首先出示3630=1080,以填表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依据给出的乘法算式,借助计算器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作出猜想。

再列举一些例子,用计算器计算来验证猜想。

我认为3630=1080、3660=2160、36300=10800的积不便于学生比较,就将例题改为373=111、376=222、3712=444等,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比较容易发现规律,提出猜想,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由于研究的是关于运算的规律,势必涉及较大数的计算,为了将学生的思维从繁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使学生更加关注规律的发现过程,所以用计算器作为探索规律的工具。

3.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借助计算器的计算,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课题:数学四年级教材简解:《积的变化规律》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目标预设:1.借助计算器的计算,使学生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能够将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了解这一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探索积是如何变化的,它与原来的积之间是什么关系。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课在设计上我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设计思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

所以本堂课主要让学生自己经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

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着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用计算器计算,你还记得怎么用吗?那老师马上来考考大家,你准备好了吗?37×3=37×12=37×15=同学们算得又快,又准确,真是太棒了!现在请大家把计算器放好,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说说,你有什么想法?(猜想)这个想法多好!同学们也想到了吧!我们发现这三道乘法算式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那到底是什么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用计算器计算,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用计算器计算,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举例:在讲解四则运算时,教师可通过具体例题,如“32 + 57”,演示如何在计算器上正确输入,并解释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
-计算器操作的熟练度:部分学生对计算器按键功能不熟悉,容易按错键,导致计算错误。
-观察规律的敏锐度:学生可能难以从计算结果中快速发现数学规律,需要引导和训练。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计算器应用于生活问题时,学生可能不知如何下手,需要教师指导解题思路。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功能以及它在探索数学规律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计算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计算器的操作热情很高,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还不够熟练,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功能的运用,比如括号的运用和连续计算等。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计算器基本操作的训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用计算器计算,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快速准确计算的情况?”比如购物时计算总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计算器的奥秘。

小学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

小学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

小学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说教材分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教材通过例10先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规律,再利用规律来完成计算。

在探索规律时,有时要根据计算结果寻找规律,但有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如小数除法,小数位数比较多的乘法等,如果用计算器计算省时省力又很准确,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计算负担,便于把主要精力用于寻找规律。

因此教材结合小数除法的学习,专门安排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

说教法、学法1、开课激趣,老师利用缺8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如老师出示一个很有趣的数,让学生想办法很快地记住它?(板书:12345679)然后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这个数乘9得多少?乘18得多少?最后让学生探索规律,体会发现的乐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学生对规律的发现要经历一个观察、对比、分析等过程,所以教学中给学生留足发现规律的时间,先让学生独立发现,再小组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

这样既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又能借鉴同伴的发现结果,还能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同时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3、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索过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自主学,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

通过计算、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说教学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能力。

说教学重难点: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说教学过程:根据这一课的内容,我安排的教学程序:提供材料,开课激趣-自主探索总结归纳独立练习。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计算器来探索数学规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中给出了几个探索规律的例子,如探索平方数、立方数、等差数列等。

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来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往往只是进行简单的计算,对于计算器的一些高级功能,如求平方根、立方根等,还不是很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并利用计算器来进行数学探索。

此外,学生在探索规律时,往往缺乏耐心和毅力,容易放弃。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平方、立方等运算,并利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探索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利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并学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所发现的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通过计算器探索出数学规律,以及如何用语言准确地描述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计算器、多媒体课件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索规律:教师给出几个探索规律的例子,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探索,并尝试用语言描述所发现的规律。

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经历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操作,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学会观察、分析、总结数学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3.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精讲精练,巩固知识:对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方法和规律的运用能力。
5.评价激励,提高信心:教学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在本节课中,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操作计算器,积极参与探索规律的活动。但在小组合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依赖心理,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此外,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应适当提高探索问题的难度,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并能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观察、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4.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b.家长可协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3.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数字规律的手抄报,展示本节课所学内容。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解析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解析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解析
例3的教学,出示三道算式后,可以让学生说说算式的特点,再用计算器算出得数,并说说通过
计算发现了什么有
趣的现象。

组织比较
时,既要引导学生把
下面两题分别与第
一题比较,明确算式
中除数、商的变化,
又要适当归纳所发
现的规律,明确:除
法算式中,被除数不
变,除数乘几,商就
等于原来算式的商
除以几。

根据规律直
接填写第二组算式
的得数时,要让学生
具体说说填得数时
的思考过程。

还可以
让学生再写出两道
这样的算式,直接写
出得数,并用计算器
验算。

此外,如果有
学生通过比较或类
推,发现“被除数不
变、除数除以几,商就等于原来算式的商乘几”的规律,.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但不必让所有学生都理解和并完整掌握商的变化规律。

“练一练”可以先让学生说说题中算式的特点,猜一猜其中可能蕴含着什么样的规律,再通过算一算、比一比、填一填等活动,探索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并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除法算式中,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就等于原来算式的商乘几。

还可以把例3和“练一练”中发现的规律,以及商不变的规律整理出来,并告诉学生这些规律统称为商的变化规律,运用这些规律,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分析

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分析

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分析简介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是中学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

本单元主要通过计算器的应用,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并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的计算实验,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计算器进行数据的输入、运算和输出,并能够发现数学问题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2.学会通过计算器探索数学问题中的规律;3.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本单元将首先向学生介绍常见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及使用方法。

学生将学会如何进行基本的数值输入、运算、输出,并能够灵活应用计算器进行各种数学计算。

2. 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通过一系列的实例和问题,学生将运用计算器进行数据的输入、运算和输出,通过观察数据的变化,寻找其中的规律。

学生将学会如何通过计算器来验证数学问题,并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 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还将引导学生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生将学会如何利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数据的输入和计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实践应用: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2.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问题中的规律;3.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操作计算器进行数据的输入、运算和输出;2.如何通过计算器进行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发现问题中的规律;3.如何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估方法1.学生的日常表现:包括上课参与、完成作业情况等;2.小组合作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互动情况和问题解决能力;3.实际问题解决评估: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思考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分析

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分析

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分析教材概述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这一单元中,主要教授学生如何通过使用计算器来探索数学中的规律和特性。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体验和实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可以拓展自己对于数学的认识和思维方式。

此外,本单元还重点讲述了整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认读和排序等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可以通过计算器来完成简单的数学运算。

- 学会通过使用计算器来探索数学规律和特征,从而进一步培养数学思维的能力。

- 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规律,可以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 学会读懂小数的基本形式,并且能够排序和比较大小。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数字的输入、操作符的使用、清零等。

- 通过使用计算器来探索数学规律和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 整数的加减乘除规律,特别是乘法和除法的运算。

- 小数的认读和排序,以及和整数的关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主要在于: - 如何通过使用计算器来完成数学运算的具体步骤。

- 如何通过使用计算器来探索数学规律和特征,并且如何将这些规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 如何从整数的加减乘除规律中发现其特点和规律。

- 如何理解小数的概念和基本形式,以及如何对小数进行排序和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及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数字的输入、操作符的使用、清零等。

2. 数学规律和特征的探索:通过使用计算器来寻找数学规律和特征,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整数的加减乘除规律:介绍整数的基本特性,并且对加减乘除的规律进行详细的解析。

4. 小数的认读和排序:讲述小数的基本形式,以及如何对小数进行排序和比较大小。

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示范性教学:教师通过示范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并且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计算器来探索数学规律和特征。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引言概述:计算器是现代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还可以通过探索规律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五年级数学课堂中如何利用计算器来探索规律,并提供五个具体的探索方法。

一、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字的逆运算1.1 逆运算的概念和意义在数学中,逆运算是指与某个运算相反的运算。

例如,加法的逆运算是减法,乘法的逆运算是除法。

通过计算器,学生可以输入一个数,然后通过逆运算来求得与之相反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逆运算能力。

1.2 逆运算的实际应用逆运算在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例如购物时找零、解方程等。

通过计算器,学生可以模拟这些实际应用的情境,进行逆运算的练习,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逆运算的拓展应用除了常见的逆运算,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逆运算问题。

例如,给定一个数的平方,通过计算器逆运算求得原数是多少,可以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二、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字的变换2.1 数字的变换概念数字的变换是指通过某种规则将一个数转化为另一个数。

例如,将一个数的个位和十位互换,将一个数的各位数字相加等。

通过计算器的帮助,学生可以快速进行数字的变换,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

2.2 数字变换的规律探索通过计算器,学生可以输入一系列数,然后进行不同的数字变换,观察变换后的数之间是否存在规律。

例如,输入一组数,将每个数的各位数字相加,然后观察相加后的数是否有什么特点,从而发现数字变换的规律。

2.3 数字变换的应用数字的变换不仅仅是为了探索规律,还可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将一个数的各位数字相加,如果得到的结果是9的倍数,则原数也是9的倍数。

通过计算器进行数字变换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数学规律。

三、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列的生成3.1 数列的概念和特点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

通过计算器,学生可以输入数列的前几项,然后通过规律来生成后面的项,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列生成能力。

第十单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第十单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四则运算及一些运算规律,学会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

内容分三段安排:先通过例1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再通过例2探索商不变的规律,最后通过例3教学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并掌握积的一些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能够将这些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会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与人合作交流的价值,逐步形成良好的与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并掌握积的一些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能够将这些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会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探索数学规律的教学时,一方面要让学生探索并掌握规律;另一方面要通过精心设计数学活动的线索(猜想规律――计算给定题组――比较观察中初步发现――自主举例验证规律――交流中确认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索规律的策略与方法。

课时安排1.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1课时2.用计算器探索商不变的规律……………………1课时3.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的简便计算……1课时4.练习七……………………………………………1课时教学内容:课标苏教版第八册83-8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能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及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及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案例分析钟宝小学张娟0、1、2、3、4、5、6、7、8、9这几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组成了一个奇妙的数字王国,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中里有许多有趣的数学规律——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数字黑洞”,落8问题……走进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中《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一课时的教学,我们开始了借助计算器探索有趣的数字规律的趣味之旅。

要让这一教学内容提升学习价值,我们首先要突破教材的束缚挖掘教材资源设计内涵丰富的教学设计;也要反复揣摩发现规律最简单、直观的一面;这一课时内容一直以来停留在老师心中的是实际运用价值不大,所以一笔带过,然而教师适当的拓展题目的难度,教会学生运用规律计算数字较大的计算,使规律具有普遍性,实用价值绽放迷人的芳香。

一、我们首先要突破教材的束缚挖掘教材资源设计内涵丰富的教学设计。

在《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一课时教材设计了探索商的规律:1÷11=0.0909 ,2÷11=0.1818……,3÷11=0.2727……学生观察发现——商都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被除数的9倍。

学生通过这个规律能够很快的写出4~8除以11的得数。

教材在“做一做”中出现探索积得规律的题目:3×7= 21,3.3×6.7=22.11, 3.33×66.7=222.111 ,3.333×666.7=2222.1111 那么教师的教学仅仅止步于教材的安排,留给课堂的只有遗憾,只有进行适当的拓展:设计自然数除以9的规律探索;设计6×7= 42,6.6×6.7=44.22,6,66×66.7=222.111, 9×7= 63,9.9×6.7=66.33,9.99×66.7=666.33……;增添“落8”数学题型探究——1234.5679×9=11111.1111,1234.5679×,18=22222.2222……课堂教学就能在教师的精妙的设计中变得丰富多彩。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_教案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_教案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_教案教学设计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技巧。

2. 通过使用计算器,培养学生发现和总结数学规律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数学计算。

2. 学生能够通过使用计算器发现并总结数学规律。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足够数量的计算器。

2. 准备用于实践探索的数学题目材料,其中包括一些有规律的数列、数学运算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活动教师以问题形式引入课堂活动:“我们经常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

但是,除了进行传统的算术运算,我们能否通过使用计算器来发现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呢?请思考一下。

”Step 2:探索规律2.1. 数列规律教师提供一些有规律的数列给学生,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数列中的数字。

例如,“1,2,4,8,16,32,...”,请学生计算下一个数字是多少,并总结规律。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计算器功能,如乘法、幂运算等,以便更好地发现规律。

2.2. 运算规律教师提供一些带有运算符的数学题目给学生,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例如,“12 + 34 =?”、“56 - 23 =?”、“78 * 9 =?”、“90 ÷ 6 =?”等。

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结果后,可以比较计算结果之间的关系,并总结运算规律。

Step 3:总结规律学生在完成探索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他们发现的规律。

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汇报,或者直接在黑板上整理出总结的规律。

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对所发现的规律进行解释和推理,形成自己的理论,并和其他同学交流。

Step 4:应用规律4.1. 运用数列规律教师提供一些数列的前几项,并要求学生预测后面几项的数值。

学生使用计算器验证自己的预测,并解释推理过程。

例如,“1,4,9,16,25,...”,请学生预测下一个数字是多少,并使用计算器验证预测是否正确。

北京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分析

北京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分析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分析要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普通计算器。

由于生产厂家不同,计算器的键盘设置也会有所不同。

首先要让学生清楚自己所用的计算器上的“开机键”“关机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的位置。

例1研究的是卡片组数中的加法规律。

(1)由于采用的是卡片组数,已经使用的卡片不能再用,这样两个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均不重复。

(2)如果使两个数相加的和最大,组数的规律是:要选择十个数字中较大的八个数字,即O和1两张数字卡片不能使用。

②最大的两张数字卡片分别要放在千位上,次大的两张数字卡片要放在百位上,较小的两张数字卡片要放在十位上,最小的两张数字卡片要放在个位上。

③千位上的两张数字卡片确定后,由于百位、十位、个位上的卡片都可以互换,所以摆法一共有2×2×2=8(种)。

也就是说,类似于2+1和1+2,如果仅仅是交换加数的位置,看成是同一个算式的话,两个数相加的和最大的算式可以组成8个。

在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研讨:(1)如果使两个数相加的和最大,分别需要选用哪八张卡片?(2)千位上、百位上、十位上和个位上分别需要摆哪两张数字卡片?也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准备十张数字卡片,选出其中的八张卡片组成两个四位数,用计算器计算它们的和,用打擂台的形式比较和的大小,直到得出几个和最大的算式,再研究其中的规律。

例2研究的是卡片组数中的乘法规律。

用四张不同的数字卡片,组成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乘积最大的规律是:(1)十位上的两张数字卡片必须是两个较大的数字,个位上的两张数字卡片必须是两个较小的数字。

在这种情况下,所组成的两个乘法算式(a×b和b×a看成是同一个算式),其因数的和相等。

(2)在两个因数的和相等的前提下,这两个因数越接近,积越大。

对于卡片组数中的乘法规律,四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进行教学。

(1)复习“当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面积的变化规律”(三年级下册教材第50页),即:当周长一定时,长和宽越接近面积越大。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教学目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计算器能独立探索、发现规律,在观察中找到规律并应用;2、过程与方法:在独立思考和交流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运用计算器计算,发现算式的规律。

教学难点:能运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商。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图片)小明将要参加一个夏令营活动,爸爸给他买了一个带密码的旅行箱。

他很高兴,但又担心把密码忘记,可怎么办呢?设什么密码好呢?这时爸爸说;”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做完游戏,你就知道设什么密码最好了,即使忘了,也能很快找到它。

“同学们,你们想一起玩这个游戏吗?(想)那好,这个密码箱上的密码是由四位数字组成的,我们就写出4个不同的数字。

师问:你来说说写的是什么数字?可以吗?如果有同学写的是3、6、9、12,这样写行不行?为什么?(这样就有5个数字了)还有什么疑问?数字中有0行不行?(出示游戏规则)规则:任选四个不同的数字,先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再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看哪组写出的算式又对又多。

(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比赛:一个报算式,填结果;另一个同学用计算器算。

)2、采访学生,有什么感受。

师疑惑:你们怎么了?为什么都停笔不算了?(就是那几个数字,来来回回的。

)师:重复,不停地重复。

怎么算都是7641-1467=6174,大家都这样吗?(对)有这样疑问的同学请举手。

师:佩服!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个四位数的密码,它就是6174.即使你忘了也能找到!(介绍数字黑洞)3、揭题:数学是不是很神奇呢,今天这节课,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1÷112÷113÷114÷115÷11(1)请同学们独立用计算器算出这组算式的结果。

【数学教案】四下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数学教案】四下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数学教案】四下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十、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第一课(用计算器探索产品的变化规律)上课时间:4/25累计课时:38内容:教科书第83页,第84页目标:1.让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一个因子不变,另一个因子乘以一个数时乘积的变化规律,掌握这一规律,初步了解这一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探索产品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教学示例(已更改)1、板书:36×3请口头计算结果。

黑板书写:=108继续板书:36×30,问:这题你是怎么算的?360×3呢?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指出:使用初始公式,我们可以更容易地计算以下问题。

如果是36×300呢?……我们只能用其中一个因子乘以10,乘以100吗?2、板书:36×6你怎么计算?(方法1:直接口算。

方法2:108×2)问:你怎么想到用“108×2”算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所以想到积也乘2。

)比较两种方法计算的产品,相等。

看板书说一说: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积也乘2。

你能用这样的公式,用简单的方法计算结果吗?指名学生编题,并说说算的方法。

……重写黑板书写:一个因子保持不变,另一个因子乘以几,乘积也乘以几。

3、看了这些题,你还有别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的公式,发现一个因子保持不变,另一个因子除以几,乘积也除以几。

)二、巩固练习:利用产品变化定律,我们可以简化一些计算。

1、填表: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

2.根据每组第一个问题的公式,直接写出最后两个问题的编号。

前两组以前学生已经练习过,重点交流最后一组:5乘以4等于20,所以80乘以4等于320;5乘7等于35,所以算80乘7等于560。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教学目标1.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在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

二、教学重点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三、教学难点探索发现规律四、教学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1.小组合作,使用计算器。

现在老师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请大家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给每组不同的数字)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每组请两个同学来汇报她们的最终计算结果。

看了以上的结果,大家有什么感受。

学生讨论后明确最后答案都是6174。

同学们最终的答案都是一样的,真的是很神奇,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二)小组交流,探索规律1.探索规律出示例题:1÷11 2÷11 3÷11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指名汇报结果。

1÷11=0.0909……2÷11=0.1818……3÷11=0.2727……观察计算出来的结果,分组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汇报结果: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

2.尝试应用规律你能不用计算,用发现的规律写出后几题的商吗?学生尝试写出后几题的商。

指名汇报计算结果。

4÷11=0.3636……5÷11=0.4545……6÷11=0.5454……7÷11=0.6363……8÷11=0.7272……9÷11=0.8181……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出这几道题的商呢?使学生说出自己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分析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分析文章内容由收集! 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 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分析本单元先教学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同一个数。

再教学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


然积的变化规律研究范围比较窄(只研究因数乘几的情况,不研究因数除以几的情况),商不变的规律研究范围比较宽
(既研究被除数和除数乘同一个数,也研究除以同一个数)。

这样安排有两个原因:一是在积的变化规律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要理解规律的内容,还要学习探索规律的方法,并运用这些学习活动经验继续研究商不变的规律。

把积的变化规律的研究范围缩小一些,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

二是应用这两条规律学习小数和分数知识,积的变化规律一般只需要因数乘几这种情况,商不变的规律则需要被除数、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数两种情况。

这些变化规律在前面的教学里有过渗透,现在作为一个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找其中的规律并应用于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研究的是关于运算的规律,势必涉及较大数的计算,为了不把大量教学资源消耗在计算上,所以用计算器作为工具。

1提供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提示研究的方法和步骤,让学
生通过计算在若干个实例中归纳运算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商不变的规律又指什么?都要学生经过探索自己得出。

教材编写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思想:教材
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

对学生而言,
教材是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极目标”。

(1)第83页例题只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积的变化情况。

研究活动先在教材提供的3 6X30 =1080这个实例上进行,并把因数和积的变化记录在表格里。

然后由学生自己找一些例子,进行类似的实验。

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出积的变化规律。

“想想做做”让学生继续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并初步应用。


1题有两条解题思路:一条是先算出变化了的那个因数是多少,再求积;另一条是根据一个因数乘了几,把原来的积20
也乘几。

两种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能再次体会积的变化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普遍规律。

第3题让学生在购买计算器的实际问题中,联系生活经验和数量关系,通过变化购买的数量,计算相应的总价,感受积的变化规律的合理性。

(2)第84页例题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数与同时除以一个数放在一道例题里教学,这是考
虑到学生有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经验,继续探索商不变的规
律时可以增加问题的容量,提高学习的效率。

例题选择84
00+40=210这个算式为研究载体,是因为它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几、同时除以几可选的数比较多,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
加强对商不变的体验。

例题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的那一个数,要让学生自主选择。

这样,可以交流和呈现商不变的多种实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的那个数不能是0,这是因为除数不能是0。

在8 4 0 0 + 4 0这个除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0,显然是不可以的。

被除数和除数都乘0,除数就变成为0,也是不可以的。

所以,例题及其结论中都指出“0 除外”。

教学时要让学生注意到这一点。

但不要花费过多时间,更不要用这方面的试题去考学生。

(3)商不变的规律可以应用于除法计算。

有些除法有余数,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虽然商不变,但余数变了。

第85 页例题就教学这些内容。

教学被除数、除数末尾都有0,且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让学生看着竖式,联系商不变的规律思考“被除数的末尾为什么只划去一个0”。

理解这个问题要分三步:先是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划去0,然后是为什么被除数末尾只划去一个0,最后是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从而掌握运用商不变的规律使竖式计算简便的方法要领。

教学被除数、除数末尾都有0,且有余数的除法计算,重点
在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10,商虽然不变,但余数变了。

这也
是教学的难点。

教材把这个数学知识置于900元钱买单价40 元的篮球的实际问题里教学,有利于化解难点。

通过还剩20
元这个现实答案,理解余数是20而不是2。

另外,不应用商
不变规律直接计算得到的余数是20;商22乘除数4,只有
加20才能得到900等都能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

2通过练习发展知识。

练习七第1、4题分别应用积的变化规律或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教学的基础知识。

其他的题,在知识内容或知识应用上都有扩展。

第5题里的除法,过去只能依靠笔算,现在可以应用商不变的规律把这些题转化成比较容易的除法题,通过口算得到结果。

而且各题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的那一个数不是习惯的10、100,要根据题中数的特点灵活选择。

如210+
35可以转化成4 2 0 + 70 (被除数和除数都乘2),也可
以转化成30+5(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7),还可以转化成
42+7(被除数和除数都除以5)。

第2题继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从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发展到两个因数各乘一个数,如80X4^(80X
10)X(4X10) 、80X4—(80X20)X(4
X10)。

这样的扩展利于学生以后研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两个因数各乘10,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0 ( 1 0 X 1 0 = 1 0 0 )。

要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积是怎样变化的。

第3 题探索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除以同一个数(0 除外),积是否发生变化。

第 6 题的数量关系里含有被除数乘几,除数不变,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乘几的变化规律。

安排这两题并不是教学更多的有关积、商的变化规律的基础知识,而是增加学生探索规律的题材,激发研究规律的兴趣,培养数学活动的能力。

教学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重过程,不要突出结论。

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是教材的意图。

发现的规律不要强化、不求记忆、不必应用,不能作为基本教学要求考查。

二是不必在积、商的变化规律方面继续扩展,不要增加新的探索题材,不能削弱了本单元着重教学的两条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