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执行客户身份识别的难点及对策

合集下载

浅析银行客户身份识别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银行客户身份识别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银行客户身份识别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客户身份识别是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最前端,决定着反洗钱监控系统操作中可疑交易监测的成效及操作人员可疑交易分析的质量。

由于港澳台地区的地沿性特点突出,导致金融机构在客户身份识别机制上存在一些特有的问题,增加了反洗钱执行机构的履职难度,也影响了反洗钱工作的有效性。

本文通过对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机制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完善机制的建议。

一、客户身份识别概要客户身份识别,也称“了解你的客户”或者“客户尽职调查”,是指金融企业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者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针对具有不同洗钱或者恐怖融资风险特征的客户,采取相应措施,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了解和关注客户的职业情况或经营背景、交易目的、交易性质以及资金来源、资金用途、实际受益人等。

客户身份识别机制主要包括识别的法律要求、识别的情形、识别的主要措施、资料及交易记录的保存及风险等级划分等几个方面。

通过对客户的身份识别,金融机构可以:(一)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防止犯罪资金渗透至金融交易(二)及时发现和科学判断涉嫌违法犯罪的可疑交易。

(三)保证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为执法机关调查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提供必要信息。

二、当前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机制存在的问题第一,涉港澳台客户的身份识别存在技术障碍。

由于地缘因素,珠三角城市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涉港澳台及涉外客户的保单业务数量不断攀升,在客户身份识别上面临的操作障碍也越发增多。

港澳居民的有效身份证件为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该证由公安部委托香港、澳门中国旅行社受理通行证申请,并授权广东省公安厅审批、签发,而现行的身份证联网核查系统只是专门针对我国居民身份信息核查而开发的,无法对涉外金融业务(含涉港澳台业务)客户身份进行识别。

一旦投保意愿产生,保险机构由于工作指导相对分散,并缺乏有效的计算机系统支持,在客户身份识别过程中往往无所适从地给客户造成不便,或触及监管底线,甚至在投保过程中出现法律风险。

银行账户实名制在落实过程中的问题与建议

银行账户实名制在落实过程中的问题与建议

银行账户实名制在落实过程中的问题与建议银行账户实名制是指银行在为客户开立账户时,要求客户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证明材料,并将这些信息录入银行系统进行核实和登记。

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于防范金融风险、打击洗钱和恐怖主义资金等非法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落实过程中,银行账户实名制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其问题与建议进行分析。

问题一:信息录入不准确在实名制落实过程中,一些银行可能对客户身份信息录入不准确,导致无法准确核实客户身份。

这一问题可能源于人为因素,例如忽视核实客户身份证明的真实性,或者数据录入时的疏忽。

银行系统的技术问题也可能导致信息录入不准确。

建议一:加强人员培训和监督银行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实名制重要性的认识,并指导他们正确操作系统录入客户信息。

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和考核,确保信息录入准确无误。

建议二:优化信息录入系统银行应检查和优化信息录入系统,确保客户信息录入的准确性。

可以引入人脸识别、身份证读取等技术,提高信息录入的准确性和效率。

问题二:信息核实缓慢在实名制的落实过程中,由于核实客户身份信息需要通过不同的部门进行,因此可能存在信息核实缓慢的问题。

这一问题可能导致客户开户时间延长,给客户带来不便,并且增加了银行的运营成本。

建议一:设立专门的核实部门银行可以设立专门的身份核实部门,统一负责对客户身份信息的核实工作。

这样可以提高核实工作的效率,并能更快地处理客户的开户申请。

建议二: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银行可以与公安、人口管理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与这些部门的信息对比,加快客户身份信息的核实速度。

问题三:客户隐私泄露风险在实名制的落实过程中,客户身份信息的录入和核实可能涉及大量的个人隐私信息。

如果这些信息泄露给他人,将会给客户带来很大的隐私风险。

建议一:加强数据保护措施银行应加强对客户身份信息的保护措施,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加密技术、权限控制、安全备份等措施,防止客户信息被非法获取和使用。

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

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

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客户身份识别又称识别客户身份或客户身份验证,是指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与其进行交易时,使用可靠的、独立来源的文件数据和信息识别核实客户身份,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不保留匿名账户或明显以假名开立的账户。

客户身份识别是金融机构打击洗钱活动的基础工作,没有有效的客户身份识别,识别和报告可疑交易无从谈起,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也就失去了基础。

特别是金融机构第一次与客户进行交易时,对客户身份的识别工作尤为重要。

然而客户识别工作虽然事关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执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就我们银行机构而言,就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居民身份证件识别目前存在缺陷,假冒伪造身份证方式方法层出不穷,个人开户一般要求出具居民身份证为身份证件,而身份信息系统目前仍存在一些技术缺陷。

身份信息系统偶然会出现技术故障甚至张冠李戴情况,影响到银行员工的审查判断。

此外,身份信息系统资料更新缓慢,身份信息系统无法显示身份证办证日期,银行无法识别客户所持身份证是否已经作废或者挂失。

身份信息系统配套服务功能不强,系统速度慢,银行发出的查询大多无法及时回复,使得银行正常业务流程无法流畅运作,影响了银行对客户身份真实性识别的及时性。

二、是对企业身份证件审核缺乏识别仪器。

客户身份证件审核涉及技监、工商、税务等部门,而金融机构与技监、工商税务等部门尚未形成协作机制,联系脱节,各银行均无识别相关证件真实性的鉴别仪器,需要安排专人上门核实,加大了银行经营成本。

三、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很多客户对反洗钱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不理解,导致出现客户不配合银行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情况。

反洗钱工作的认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最典型的情况是很多居民对银行严格的身份识别工作不理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此外,一些居民在丢失身份证后不及时办理挂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四、业务繁忙、工作压力大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正常开展。

浅析银行客户身份识别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银行客户身份识别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银行客户身份识别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客户身份识别是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最前端,决定着反洗钱监控系统操作中可疑交易监测的成效及操作人员可疑交易分析的质量。

由于港澳台地区的地沿性特点突出,导致金融机构在客户身份识别机制上存在一些特有的问题,增加了反洗钱执行机构的履职难度,也影响了反洗钱工作的有效性。

本文通过对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机制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完善机制的建议。

一、客户身份识别概要客户身份识别,也称“了解你的客户”或者“客户尽职调查”,是指金融企业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者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针对具有不同洗钱或者恐怖融资风险特征的客户,采取相应措施,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了解和关注客户的职业情况或经营背景、交易目的、交易性质以及资金来源、资金用途、实际受益人等。

客户身份识别机制主要包括识别的法律要求、识别的情形、识别的主要措施、资料及交易记录的保存及风险等级划分等几个方面。

通过对客户的身份识别,金融机构可以:(一)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防止犯罪资金渗透至金融交易(二)及时发现和科学判断涉嫌违法犯罪的可疑交易。

(三)保证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为执法机关调查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提供必要信息。

二、当前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机制存在的问题第一,涉港澳台客户的身份识别存在技术障碍。

由于地缘因素,珠三角城市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涉港澳台及涉外客户的保单业务数量不断攀升,在客户身份识别上面临的操作障碍也越发增多。

港澳居民的有效身份证件为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该证由公安部委托香港、澳门中国旅行社受理通行证申请,并授权广东省公安厅审批、签发,而现行的身份证联网核查系统只是专门针对我国居民身份信息核查而开发的,无法对涉外金融业务(含涉港澳台业务)客户身份进行识别。

一旦投保意愿产生,保险机构由于工作指导相对分散,并缺乏有效的计算机系统支持,在客户身份识别过程中往往无所适从地给客户造成不便,或触及监管底线,甚至在投保过程中出现法律风险。

银行账户实名制在落实过程中的问题与建议

银行账户实名制在落实过程中的问题与建议

银行账户实名制在落实过程中的问题与建议银行账户实名制是指银行在开立账户时,要求客户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并进行核实和验证,以确保账户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银行账户实名制的实施对于防范金融犯罪、保护客户资金安全、维护银行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银行账户实名制在落实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问题分析1.客户资料真实性难核实银行账户实名制要求客户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信息,但是一些客户可能会提供虚假信息或他人的身份信息来开立账户,这就给银行核实客户信息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客户的身份信息来源可能相对单一,难以验证客户的真实性。

2.银行内部管理不严在银行内部,有些工作人员在执行账户实名制时可能并不严格,甚至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

工作人员可能会未经核实就为客户开立账户,或者为了完成任务指标而放松了对客户身份信息的审核。

3.客户信息泄露风险在实名制的过程中,客户需要提供大量的个人身份信息,一旦这些信息泄露,就会给客户带来严重的风险,比如身份盗用、资金被盗等问题。

4.人力物力投入大要落实银行账户实名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核实和验证。

而且还需要更新和维护客户信息,这对银行的运营成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5.客户隐私权受损在实名制的过程中,银行需要收集大量客户的个人信息,这可能会导致客户的隐私权受损。

部分客户可能对此感到不适,甚至担心个人信息被滥用。

二、建议提出1. 完善客户身份信息核实机制建议银行完善客户身份信息核实机制,加强对客户身份信息真实性的审核,采用多种手段对客户身份信息进行全面核查和验证,比如与公安部门、征信机构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核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加强内部管理监督银行应加强对内部管理的监督,严格执行账户实名制政策,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考核,加强对账户开立过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工作人员遵循规定执行。

客户身份识别的难点及建议

客户身份识别的难点及建议

客户身份识别的难点及建议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与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构成了国际反洗钱标准及各国立法确认的洗钱预防措施的三项基本制度,也是商业银行应当履行的“反洗钱三项核心业务”。

其中,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又处于最为基础的地位。

一、客户身份识别的难点(一)客户身份识别的主观能动柜面人员难以有效发挥。

核对是客户身份识别的首要环节。

但是,核对并不意味着金融机构对客户出示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只要进行简单的形式审查即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18条规定,金融机构不得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者与其进行交易,不得为客户开立匿名或者假名账户;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与金融机构建立业务关系或者要求其提供一次性金融服务时,都应当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且第33条对“客户身份基本信息”作出了界定。

这就要求柜面人员对服务的客户进行有效的身份调查,对客户所提供的单位信息、单位地址、职业等基本信息真实性进行判断。

但由于各营业网点客户数量巨大,柜员业务繁忙、流动性强,柜面人员业务能力有差异对客户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判断有相当难度,因此实际工作中很难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客户身份识别很多时候往往仅止于身份形式核对。

(二)身份识别的调查环节社会公众难以有效配合。

反洗钱身份识别工作中柜面需对客户账户交易背景、交易目的、交易实质等情况进行进一步审查,一些客户就会认为侵犯了自己的隐私。

加之社会诚信水平不高,个人信息极易通过各种渠道泄露以及国人低调、内敛不愿露富的心理,导致在身份识别过程中不愿意配合,不愿意提供详细信息的情况。

(三)客户身份持续识别商业银行缺乏必要渠道。

日常业务办理中姓名和身份证号码这两项最为稳定和关键的业务必需信息,但与反洗钱关系较大的职业、国籍、住所地或者工作单位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银行缺乏主动的持续了解和识别渠道,难以有效开展持续识别,基本依赖于客户主动申请变更及客户主动自觉性,对不主动更新的自然人,银行端无有效的识别渠道和方式。

客户身份识别源头风险管控难点及建议

客户身份识别源头风险管控难点及建议
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问题;建议
基本情况
(一)冒名开户数量递减明显 2016 年 至 2018 年, 辖 区 收 集 此 类 风险数据分别为 136 条,56 条,31 条, 三年间下降了 77.2%。其中,风险事件 涉及客户以异地为主,涉及机构以国有 商业银行及邮政储蓄银行居多,并向农 商行和信用联社转移。 (二)异常开户情形呈增长趋势
将优化企业开户服务等同于简化开户流 供相应佐证资料或根据后期交易流水做 信息及时向辖内机构汇总提示,通过搭建
程、缩短开户时间,忽视了防范风险要 进一步判断。三是对表面合规下的异常 信息共享平台,杜绝不法分子跨网点、跨
求与“了解你的客户”原则,放松了客 情形客户,可通过提高客户风险等级, 机构违规办理业务,增强机构可疑案例甄
一一核实,除非异常情况明显,否则开
一是核对客户身份信息时,通过查 障柜员的基本权益,减轻从业压力,创
户成功概率极大。
看客户留存电话归属地、口音、神情等 造有利于从严履职的良好工作氛围,确
(三)认识误区下制度落地难
信息,加强客户身份审核和开卡意图的 保将“人证合一”、“开卡意愿”核实
2017 年 12 月, 中 国 人 民 银 行 印 发 询问。二是对客户的职业、地址、性别、 要求贯彻到位。
良好工作氛围
案例,作为风险提示向机构发布。
(四)投诉机制下强化身份识别难 一是部分机构的投诉处置机制片面
一是监管部门加大对义务机构的政 策辅导与业务指导,加强机构对《意见》
参考文献
强调降低投诉率,即使是客户不配合相 的认识程度和领会深度,推动找准防风
[1] 徐颖 . 对互联网时代个人银行账
关工作,但一句“服务态度不好”就可 险与促服务的平衡点,增强客户身份识 户 管 理 的 思 考 [J]. 金 融 科 技 时 代,2016

银行实务中个人客户身份识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银行实务中个人客户身份识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41商业故事BUS | NESS STORY银行实务中个人客户身份识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黄万银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 重庆 404100摘要:个人客户身份识别不仅关系金融活动的安全与秩序,而且对洗钱、恐怖活动融资等犯罪行为的预防与遏制也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虽然我国对完善个人客户身份信息早已有制度要求,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金融交易方式推陈出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制度要求显得滞后、识别手段单一以及资源不能联网共享等问题。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有必要以金融科技为依托,从服务理念转型、强化内部控制、充分应用科技手段等角度解决实务中的疑难。

关键词:个人客户;身份识别;反洗钱一、个人客户身份识别的重要性 真实、准确的个人客户身份信息是从源头上防范洗钱犯罪活动的重要安全防线。

客户身份识别通过确认客户真实、准确的身份信息,有助于预防、监控和打击洗钱犯罪活动,能有效保护商业银行资金安全,防范金融风险。

个人客户身份识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真实、准确的个人客户信息是识别和报告可疑交易的基础,商业银行通过了解并监测分析个人客户的交易情况、排查可疑交易和涉恐融资活动等,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信息,有利于打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完善的个人客户信息是商业银行合规经营的必要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对商业银行登记和留存客户身份资料提出了明文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有关工作的通知》(银发〔2017〕235号)要求商业银行对特定自然人客户加强身份识别等。

二、实务中个人客户身份识别存在的问题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宣传力度不够,对完善客户信息认识不足。

在实务中,对完整的客户身份信息在反洗钱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有待提高。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有很多客户对反洗钱工作认识不足,对商业银行严格的身份识别制度不理解,不配合银行相关工作开展,个别客户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柜面工作人员执行工作不到位,导致登记客户的基本信息不准确。

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

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

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客户身份识别又称识别客户身份或客户身份验证,是指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与其进行交易时,使用可靠的、独立来源的文件数据和信息识别核实客户身份,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不保留匿名账户或明显以假名开立的账户。

客户身份识别是金融机构打击洗钱活动的基础工作,没有有效的客户身份识别,识别和报告可疑交易无从谈起,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也就失去了基础。

特别是金融机构第一次与客户进行交易时,对客户身份的识别工作尤为重要。

然而客户识别工作虽然事关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执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就我们银行机构而言,就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居民身份证件识别目前存在缺陷,假冒伪造身份证方式方法层出不穷,个人开户一般要求出具居民身份证为身份证件,而身份信息系统目前仍存在一些技术缺陷。

身份信息系统偶然会出现技术故障甚至张冠李戴情况,影响到银行员工的审查判断。

此外,身份信息系统资料更新缓慢,身份信息系统无法显示身份证办证日期,银行无法识别客户所持身份证是否已经作废或者挂失。

身份信息系统配套服务功能不强,系统速度慢,银行发出的查询大多无法及时回复,使得银行正常业务流程无法流畅运作,影响了银行对客户身份真实性识别的及时性。

二、是对企业身份证件审核缺乏识别仪器。

客户身份证件审核涉及技监、工商、税务等部门,而金融机构与技监、工商税务等部门尚未形成协作机制,联系脱节,各银行均无识别相关证件真实性的鉴别仪器,需要安排专人上门核实,加大了银行经营成本。

三、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很多客户对反洗钱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不理解,导致出现客户不配合银行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情况。

反洗钱工作的认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最典型的情况是很多居民对银行严格的身份识别工作不理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此外,一些居民在丢失身份证后不及时办理挂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四、业务繁忙、工作压力大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正常开展。

浅议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难点和对策

浅议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难点和对策

浅议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难点和对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首先确立了客户身份识别作为反洗钱的一项重要基础核心工作,随着《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的颁布和实施,其反洗钱“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

近几年来,随着反洗钱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金融机构通过不断强化客户身份识别措施,提高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质量,对客户进行风险等级管理,促进其自身合规化经营,规避洗钱、恐怖融资以及相关法律风险,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客户身份识别手段单一,客户身份证明多样难辩真伪目前,我国对客户身份信息识别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公民身份信息联网核查系统核查客户身份信息,而该系统只能核查居民身份证件信息,对于户口簿、军官证、警官证、外籍护照等合法证件无法进行核查,只能凭感觉对证件真伪进行判断,无法有效辨别这些合法证件正成为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的一大漏洞,并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从近段金融机构上报发现问题中又与假冒、伪造军官证等问题居多。

对公单位客户提供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法定代表人证等法人、企业证明文件由于没有与工商行政部门、税务部门等发证机关联网共享信息更加无法查验,基本上是靠柜台业务员肉眼识别,经营风险增高。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证券业等金融机构)未强制性要求建立与公民身份信息联网核查系统联网核查,因此各保险、证券机构在客户身份信息识别上执行的标准、尺度不一,而车险、财产险等使用的是驾驶证、行驶证、财务报表等客户信息证明文件,对客户身份信息真实性难以把握。

(二)工作业务量大负担重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涉及金融机构业务的很多方面,是一项经常性、具体性的烦琐工作,从开立账户、建立业务联系到办理符合识别要求的业务等,贯穿客户与金融机构发生业务联系的始终。

一线柜台办理业务人员要在海量的工作中分辩需要进行客户身份识别的业务,还要做到“了解你的客户”,要时常关注客户的收入来源、资金流向、账户异常等多方面内容,对于一线柜台人员来说工作压力和负担过重。

商业银行单位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商业银行单位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21年第09期No.09袁2021经济研究导刊“客户身份识别”是反洗钱领域的重要概念,也是商业银行履行反洗钱义务、打击洗钱活动的基础工作。

2007年反洗钱法实施以来,反洗钱工作在商业银行不断深化和发展,客户身份识别在商业银行防范外部欺诈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2019年全国各地相继取消企业账户开户许可证制度以来,客户身份识别在风险防控及账户管理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客户身份识别”也称“了解你的客户”,是指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与其进行交易时,应根据法定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了解客户及其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了解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

一、商业银行单位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存量单位结算账户客户信息质量不高。

早期单位结算账户开户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仅停留在形式审查层面,要求提供单位营业执照、企业代码证、法人及经办人身份证等证明文件,并留存其复印件作为客户身份识别方式,并未进行与可靠信息来源或实际经营地址进行核对,其信息质量令人担忧。

而且,在账户存续期间,除预留银行印鉴变更客户及时到银行办理变更手续外,其他信息变动但未到银行变更账户信息现象比较常见,导致存量账户中大量重要信息与现存证明文件内容不符,如单位名称、营业执照号码、法定代表人与工商注册信息库不一致,证照过期,电话、地址信息与银行及工商登记不符等。

因此,整体来看,单位存量账户客户信息质量有待进一步核实及提高。

2.开户及变更环节客户身份识别不到位。

单位结算账户开户及账户变更环节需对账户证明文件、地址、联系信息等情况进行客户身份识别,所信赖的方式是客户尽职调查。

实践发现,客户身份识别和尽职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账户证明文件仅通过形式审查,未与工商注册平台等信息系统核对;二是单位地址未上门实地核实,真伪不明;三是法人联系电话为代理人提供,未与电信部门或银行系统留存核对,相应的,与法人核实账户开户或变更账户信息意愿的真实性存疑;四是账户实际控制人及受益人核查手段缺失,只能依照营业执照所列注册资本信息进行初步判断,但往往账户实际控制或受益人与账户表面注册信息并不一致。

银行客户身份识别措施_银行进行客户身份识别的风险防范对策经济学论文

银行客户身份识别措施_银行进行客户身份识别的风险防范对策经济学论文

银行客户身份识别措施_银行进行客户身份识别的风险防范对策经济学论文银行实施存款实名制和大额存取现金身份重新识别制度,起始是作为银行结算制度的组成部分进行管理,但自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等一系列反洗钱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以后,银行对客户身份识别这一法律义务做出了进一步的严格要求。

一是银行应梳理完善相关凭证格式设计,并严格按要求对客户进行身份识别。

根据《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对自然人客户的“身份基本信息”及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客户的“身份基本信息”进行了明确规定。

银行机构应对本单位的相关业务凭证进行完善,符合办法对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的基本要求,完整采集客户的“身份基本信息”。

二是严格电子银行业务的客户准入和电子交易的日常监控。

对于客户申请开通网银、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业务的,要重点加以关注,并严格执行客户低了原材料和技术设备的进口价格,给进口企业创造了一个好时机,企业要以此为契机,加强技术改造,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增加技术设备和重要原材料的进口,提升产品结构。

(二)人民币升值情况下银行业应采取的措施辖区各外汇指定银行必须增强金融服务的社会责任感,围绕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及监管要求,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信贷支持,帮助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层次,实现银企双赢。

尤为重要的是,要适应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

(三)人民币升值情况下外汇管理部门应采取的措施外汇管理部门要加快转变管理理念和方式,处理好贸易投资便利化与异常资金流动监管的关系,推动外汇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此外,政府应给予涉外主体更多的政策扶持和优惠政策,改善和优化经济环境,为企业实施资源型经济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李文君)身份识别制度。

在客户随后通过电子渠道发生的交易,也要采取科技手段和必要的人工分析,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加以密切关注。

2023上客户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检查总结、改进措施

2023上客户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检查总结、改进措施

2023上客户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检查总
结、改进措施
总结:
本次对2023年上半年客户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进行了检查。

通过检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1. 客户身份识别流程不够严格,存在识别不准确的情况。

2. 缺乏有效的客户信息核对和查对机制。

3. 缺少完善的身份证件验证工具。

4. 部分员工对客户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缺乏清晰的认识。

改进措施: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并改进客户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 完善客户身份识别流程,明确每一步的操作要求,确保准确识别客户身份。

2. 建立有效的客户信息核对和查对机制,确保客户信息的准确
性和完整性。

3. 引入可靠的身份证件验证工具,辅助员工进行客户身份识别。

4.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客户身份识别与查对
制度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的认知。

5. 定期进行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的检查,确保其有效运行并及
时发现问题。

以上是对2023上半年客户身份识别与查对制度检查的总结和
改进措施。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的落实,相信可以提高客户身份识别
与查对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商业银行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问题和建议

商业银行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问题和建议

示相 关信 息 是否 需更 新 ,在 黑名 单 中的客 户 前来 办理 业 务时 ,系统 自动 弹 出提示 等 。反
洗钱的客户身份识别信息还可 以与账户管 理 、客户 分级 及市 场营销 相关 联 、共 享 。
(四)加 大风 险等级划分力度 ,进一步 防 范客 户 身 份 风 险 。应 严 格 按 照 反 洗 钱 法
(四)客户身份重新识别流 于形式 。客 户 身 份 信 息 动 态 变 化 从 客 观 上 要 求 对 客 户身 份信 息进行持 续 、重 新识别 ,适 时开 展客 户尽职 调查 。对于客 户变更 重要信 息 、交 易行为异 常 、实 务涉 及可 疑交 易等 情况均应进行客户身份信息 的重 新识别 , 然 而 对 于 重 新 识 别 中 开 展 客 户 尽 职 调 查 来查实具体情况 的工作力度较弱 ,多数情 况只是 依据客 户 口头的说 明进 行 客户身 份 信息的重新识别 ,当前商业银行开展 的 客 户 尽 职 调 查 多 数 只 是 限 于 初 次 识 别 时 的核对 、核查和 留存客户 的有效 身份证 明 文件 ,未完全依据“了解你的客户 ”的原则 开展客户身份持续、实质 的审查 。
数据 信 息十 分重视 交 易对 手 资料 的获取 ,而 在 目前环境 下,商业银行、提供支付中介服 务的清算机构都是以交易为 目的,以交易能 够实时清算 为首要考虑 ,交易传输信息中不 可 能 附加太 多与 交易无 关 的客 户信 息。因此 造 成交 易对 象 的身份信 息难 以获取 。
律 、规 章的要求 ,依据“了解 你 的客 户 ”的
原则,对存量客户进行风 险等级划分 ,划分
过 程 应将 初 次 识别 客 户 时 获 取 的客 户 直 接 的身 份信 息 与 客户 尽 职 调 查 时获 取 的 客 户

客户身份识别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客户身份识别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次不 够全面 ,体 系不够完 整。 反洗钱法 和 管 理办法 》 的颁 布 ,从法 律和部 门规章 的层面上 对金融 机构客 户身份 识别 义务作 了补充和 完善 ,对 客户 身份识别 范围和方式 作 了更加 明确 的规定 ,使金融机 构在客 户身份识 别 中有 了明 确的监管 规则依据 。 2 .客户身 份识别 由形 式审查变为 实质审查 关 于储 蓄存单 、存折密 码更换 手续 有关 问题 的批复》 和 中国人 民银 行关于办理存单 挂失手续有 关问题的复 函》

定 程度上 为核 查系统 留下 了隐患 ,导致 银行 核查 系统的
求 。新 的监 管规 则扩大 了银行 业金融 机构 客户 身份识 别的 实施效 果有所 削弱。
范 围 ,将 其从 柜 台业 务扩 大 到 非 柜 台业 务 。 管 理 办 法
2 .相 关监 管 规则 在新 的上位 规 则 颁布 后 尚未 废 止或
融机构 客户 身份识别 和客户 身份 资料 及交 易记 录保存 管理 办法 》 ( 以下简称 《 管理办 法 )等法律 法规的 颁布实 施和 公 民身份联 网核查 系统 的建立运 行 已满 两年 ,这使得 金融 机 构对客 户身份的识 别有 了可靠依据 ,技术手 段也相 应提
高 。但在运 行中仍存 在一些 问题 ,需要 银行业 金融机 构尽 快予以 解决 。
度作 出明确规定 。
5 .客户 身份识别 的法律 责任更加 明确 监 管规 则 增加 了金 融机 构 客 户身 份识 别 的 罚则 。 反
“ 反洗 钱 法 和 管理 办法 颁 布后 ,要 求 金融 机 构
在 以开立 账 户等 方式 与客 户建立 业务 关 系时 ,“ 当识 别 洗钱 法 》第三 十二 条规定 金融 机构 “ 应 未按 照规 定 履行客 户

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存在的难点及相关建议

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存在的难点及相关建议

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存在的难点及相关建议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又称“了解你的客户”或“客户尽职调查”,与报告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并称为各国反洗钱立法确认的洗钱预防措施的三项基本制度,而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又处于基础地位。

因此,反洗钱国际组织和各国反洗钱立法均对其进行了详细规定,我国也不例外。

《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以及《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等反洗钱法律法规均对客户身份识别制度有所涉及。

一、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存在的难点(一)主观方面1. 金融机构对于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不足,认为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只见成本不见收益,对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认识程度不高。

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主要由为客户办理柜面业务的柜员完成,由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客户数量巨大,柜员日常业务繁忙,流动性强,缺乏反洗钱专业知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客户身份识别往往满足于形式核对。

2. 社会公众的反洗钱意识尚较淡薄,客户的不配合令金融机构处境两难。

由于反洗钱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还不长,社会公众的反洗钱意识淡薄,对洗钱犯罪的危害认识不够,特别是《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实施之后,对客户身份识别的要求从对有效证件核对的“形式审查”提升到对账户或客户的交易背景、交易目的、交易性质等情况的“实质审查”。

对此,一些客户认为银行侵犯了自己的隐私。

另由于社会诚信整体水平不高,个人身份信息极易通过各种渠道泄漏,以及国人低调、内敛、不愿露富的心理因素,金融机构的客户往往不愿提供详细信息。

(二)客观方面1. 公民身份联网核查系统更新较慢,功能尚不完善。

身份证是基本的客户身份证明文件。

公民身份联网核查系统目前仍存在一些技术缺陷,如系统字库差异,无法识别繁体字、异体字和生僻字,经常导致无法查询;系统经常无法反馈照片或显示照片不存在,使身份证核查功能大打折扣;系统无法显示身份证办证日期,银行无法识别客户所持身份证是否已经作废或者挂失等。

如何处理银行工作中的身份验证问题

如何处理银行工作中的身份验证问题

如何处理银行工作中的身份验证问题在银行工作中,身份验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准确地验证客户的身份对于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技术的进步和欺诈手段的不断更新,银行工作人员面临着许多身份验证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处理银行工作中身份验证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一、加强身份验证措施为了保护客户的利益和银行的信誉,银行应该加强身份验证措施。

首先,银行应该要求客户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文件,如身份证、护照或驾驶证。

其次,银行可以使用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或面部识别,以确认客户的身份。

此外,可以采用双因素认证,要求客户提供两种不同的身份验证方式,如密码和手机验证码。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大大减少身份验证问题的发生。

二、教育客户保护个人信息身份验证问题中的一大挑战是客户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不足。

许多欺诈行为是通过获取客户的个人信息来实施的。

银行可以通过提供教育材料、举办培训会议或在网站上发布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提示来提高客户的意识。

客户需要明白他们在何时何地应该提供个人信息以及如何防止个人信息被盗用。

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客户了解并防范身份验证问题。

三、建立强大的反欺诈系统为了更好地处理身份验证问题,银行需要建立强大的反欺诈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使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识别异常活动和欺诈行为。

通过监控客户的交易记录、网络行为和地理位置等信息,系统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银行可以与其他金融机构、执法机构和安全技术公司合作,共享欺诈信息和经验,从而更好地应对身份验证问题。

四、定期更新身份验证方法身份验证技术和欺诈手段都在不断演变和更新。

为了跟上这些变化,银行应定期评估和更新身份验证方法。

银行可以组织专门的团队或雇佣专业的外部机构来研究新的身份验证技术和欺诈手段。

通过采用最新的技术和手段,银行可以更好地应对身份验证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五、积极应对身份验证问题无论采取了多少防范措施,身份验证问题仍然可能发生。

关于商业银行有效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商业银行有效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商业银行有效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几点思考作者:陈琛来源:《经营者》 2019年第18期陈琛摘?要?反洗钱工作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的工作义务。

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作为防范洗钱风险的首道屏障,不仅可以有效识别风险点,将洗钱风险扼杀在业务的伊始阶段,还可以为后续客户身份的持续识别和重新识别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做好反洗钱工作的前提。

但同时,有效地识别客户身份也是开展反洗钱工作一直以来的难点之一。

2019年4月,FATF发布了我国反洗钱第四轮互评的结果,结果指出我国义务机构在客户身份识别、验证措施和持续尽职调查方面存在明显缺陷。

近年来,在人行等监管机构的反洗钱工作检查中,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也一直是处罚的“重灾区”。

更加有效地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的迫切之举。

关键词?商业银行?身份识别?客户信息一、当前客户身份识别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在初次建立业务关系阶段客户提供的部分信息的真伪难以验证通常情况下,个人客户到柜台开立I类银行卡账户,会按照银行的要求填写九大类客户基本信息。

其中,职业、联系方式及地址等项出现偏差的情况较多,多表现为在有职业的情况下标写无业,联系方式及地址故意填错等。

公司客户初次与银行建立业务关系时,基本信息一般按照社会统一信用代码证上的信息进行填写,但商业银行由于人力有限,难以做到实地核查的全面覆盖,容易导致银行备案的客户信息与公司证照一致,但公司证照信息与公司实际经营的信息不一致。

无法杜绝空壳公司,一家会计公司代理开立多个账户,法人与公司经营无关,实际受益人信息虚假等情况。

(二)外籍客户身份证件及个人信息识别难度大目前,商业银行的柜台在开户业务的身份证件验证环节中,普遍使用七合一身份验证仪器,该仪器可以读取带有芯片的身份证件,如居民身份证、新版港澳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等。

但对于无芯片的护照仍主要依靠人工识别,这对于一线柜台人员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

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

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最新客户身份识别是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第一道防线,是反洗钱工作的基础,对金融机构有效开展反洗钱工作意义重大。

客户身份识别也称“了解你的客户”,即履行及洗钱义务的机构了解客户的真实身份,“了解”包括3个方面内容: 了解客户本人的真实身份;了解客户的交易目的、交易性质、资金来源和用途;了解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

但从目前金融机构开展的客户识别工作情况来看,客户识别工作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一、社会诚信体系尚处于建设阶段,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建设不健全。

个人信息被一些机构和个人滥用、泄露牟利的报道屡见不鲜,导致客户对金融机构“了解客户”要求存疑虑及反感,普遍不愿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导致金融机构真实、准确收集客户身份信息存在现实困难;同时,客户提供的职业、住所、收入等方面的证明文件也存在权威性、有效性等操作难题,难以做到常态化;同时客户信息在各金融机构间也未能做到有效整合。

二、客户识别缺乏有效核实措施。

目前金融机构采集客户身份基本信息主要依靠客户主动提供。

对于职业、联系方式、住址、工作单位地址等私密性较强的信息,若客户未如实提供,金融机构缺少有效核实手段和措施,因此存在相当比例的虚假或不实信息。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提出建议如下:第一,制订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指引,明确信息证明和核实标准,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一是明确提出金融机构对职业、联系方式、地址、资金来源等关键信息的证据佐证和核实义务;二是确立各种证件、文件的审查指导性原则和标准,划定真实性和有效性底线,确保客户身份识别基本质量的逐步完善和提高。

第二,构建协调配合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由反洗钱主管部门主导,建立金融机构间协调配合、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帮助金融机构解决查验信息的困难,提高银行业反洗钱效率。

同时,反洗钱主管机关加强信息共享平台中涉及的客户信息的保密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相关信息泄露,切实保证银行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正常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执行客户身份识别的难点及对策摘要:客户身份识别是商业银行在履行反洗钱义务中的基础工作之一,是金融机构反洗钱活动的第一道关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本文旨在分析这些困难和问题,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历史根源,从商业银行外部及内部两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银行;客户身份识别;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大额和可疑交易数据报告、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信息是反洗钱工作的三大基础性工作,其他反洗钱工作都是建立在这3项工作之上开展的,其中客户身份识别是反洗钱工作的核心要求,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也称“了解你的客户”(know your customers,KYC)或“客户尽职调查”(CHS-tomer due dilizence,CDD),是指金融机构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或与其进行交易时,应当根据法定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同时,了解客户的职业情况或经营背景、交易目的、交易性质以及资金来源等。

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反洗钱实践说明,客户身份识别是金融机构反洗钱活动的第一道关口,在防范洗钱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88年1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关于防止犯罪分子利用银行系统洗钱的原则声明》提出了“客户身份识别”原则、1997年9月,在《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进一步丰富了“客户身份识别”原则的内涵,确立了“了解你的客户”原则。

1999年的《核心原则方法》对核心原则进行进一步阐述,列出了一系列的基本和附加标准。

巴塞尔委员会的指导文件对充分发挥银行业在反洗钱工作中的预防和控制作用,有效防止洗钱者利用银行进行洗钱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美国在《1970年银行保密法》中明确了“客户身份识别”的要求,在《1986年控制洗钱法》中进一步推动了银行机构对该原则的实施,使之成为美国社会在反洗钱斗争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任何人到银行机构开设账户必须提供身份证明、个人报税号码、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职业、配偶等详细的个人资料。

任何法人实体到银行机构开设账户,都要提供企业登记证明、报税号码、地址、电话、业务范围、开业历史和主要负责人等资料。

银行还可以利用身份证手册、电话簿、支票查询系统等社会资源进一步核实客户身份。

我国自2000年由国务院发布《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要求个人客户开户时出具有效身份证件。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2003年4月25日公布了《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这些监管规章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商业银行反洗钱的法律框架,其中很多条款规定体现了KYC的原则。

2006年,我国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重新制定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取代了2003年的规章。

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明确了商业银行客户身份识别的具体要求。

一、商业银行执行客户身份识别的难点(一)客户身份证件真假难辨商业银行在办理个人开户业务或其他需出示身份证件的业务时,允许客户出示多种身份证件,包括身份证、户口本、军官证、武警证、护照、港澳台通行证等,柜台业务人员不能够掌握全部证件的真似辨别方法。

只有对居民身份证的识别技术和手段较为成熟,可以通过人民银行会同公安部建立的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或居民身份证鉴别仪等方式加以核实。

但人民银行于2007年推出的“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由于种种原因易产生问题,主要包括:部分人的信息未录入到信息库,信息不匹配,具体情况比如无照片、照片不是最新的,部分返回的客户身份证照片信息是十几年前的照片;性别有误:姓名与身份证件号码不符;姓名与身份证号码相符,但与照片不符,等等。

(二)自然人客户身份的持续识别障碍《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在与客户的业务关系存续期间,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持续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关注客户及其日常经营活动、金融交易情况,及时提示客户更新资料信息。

客户先前提交的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已过有效期的,客户没有在合理期限内更新且没有提出合理理由的,金融机构应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

但在实际业务中,客户身份持续识别存在很多困难:1、自然人的客户身份持续识别渠道和方式十分缺乏。

自然人客户群庞大,银行一般只关注姓名和身份证号码这两项最为稳定和关键的业务必需信息,而日常变更可能性大、与反洗钱关系较大的职业、国籍、住所地或者工作单位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银行缺乏主动的持续了解和识别渠道,难以有效开展持续识别,基本依赖于自然人客户主动申请变更及客户主动自觉性,对不主动更新的自然人,银行也缺乏有力的制裁措施。

2、历史遗留的非实名证件客户清理困难。

我国实名制开立银行账户推行前存在大量非实名证件客户(假名、匿名自然人账户),距今时间较长,无法联系相关客户更新资料,基本一直未得到发现和纠正。

自然人客户存款账户不用后,不将账户销掉而是弃之不用的现象普遍存在。

3、个人开立的银行账户非本人使用。

有些地区存在开立银行卡发放福利或送礼现象。

商业银行不能限制客户的开户数量,个人客户可以同时拥有多个银行卡账户,这就造成了个人开立的银行账户非本人使用的情况。

只要客户不办理大额现金存取、挂失、强制改密等需出示身份证件的业务,该卡即可正常使用。

(三)客户信息资料不能有效统一按照反洗钱工作相关规定,要求银行建立以客户为主体的客户身份资料保存及交易系统,即首先建立客户,客户下面包括多个账户。

目前,部分商业银行未能改进核心系统达到这一工作要求。

一是依然使用以账户为主体的核心系统,同一客户开立的账户之间没有勾稽关系,业务系统不能主动提示客户在本行是否有账户、是否开立过账户,客户可以用不同身份证件在同一银行开立不同账户,商业银行不能对新、老客户进行主动有效识别,如要获得该信息,只能通过查询客户号或身份证号码等人工手段得知,工作效率低:二是银行未实现数据大集中,各省级分行基本实现辖内数据共享,但全国范围内即跨省之间的异地客户信息不能共享,我国又存在人员异地流动大的特点,客户信息不能得到有效的整合和统一。

(四)商业银行系统内信息不共享存在制约客户身份识别的技术障碍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金融领域被广泛应用,银行卡、个人账户通存通兑业务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受商业银行系统内信息不对称制约,基层商业银行对异地持卡人的职业信息、信用信息并不了解,持卡人缴存的现金来源、用途只能以口头询问为主,为洗钱行为留下了余地,跨区域犯罪分子利用银行卡可以轻而易举从银行提、存所需资金,实现洗钱的目的。

(五)不能识别代理业务客户真实身份,客户签名真实性难监督《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规定“金融机构应采取合理方式确认代理关系的存在,在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要求对被代理人采取客户身份识别措施时,应当核对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登记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

但在实际工作中,银行工作人员很难识别出是否本人办理业务。

银行的个人业务现金存、取凭证和转账凭证。

均设计有“经办人签名”栏。

《票据法》规定“在票据上的签名,应当为该当事人的本名”,从业务真实性和明确法律责任等角度,银行非票据类的业务凭证也应签经办人真实本名。

但在日常工作中,很多银行或存(取)款人在办理代理业务时,为回避应按规定履行的客户身份识别和资料保存义务,许多代理人在“经办人签名”栏并不填写本人姓名,而是直接填写被代理人即账户(银行卡)户主的姓名,这样从银行的业务凭证上只能反映出账户(银行卡)户主本人在自己账户上存取资金,掩盖了代理关系信息,银行的事后监督部门和人民银行由于对签名真实性不能有效识别,也难以发现和认定上述行为。

以贪污贿赂犯罪为例,如果行贿人未在银行业务凭证“经办人签名”签自己姓名,而是直接填写受贿人的姓名,在银行业务凭证上就掩盖了行贿的事实,就会给反洗钱资金监测、可疑交易发现,以及司法机关的案件侦查带来不利的影响。

(六)难以获得有犯罪目的客户的真实信息有犯罪目的客户一般不会如实全面反映个人信息,非法资金也都隐瞒其真实来源。

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很难通过观察识别出表面合规合法手续和交易背后的犯罪。

(七)交易对象的身份识别更加困难反洗钱数据信息十分强调交易对方资料的获取,而在目前环境下,商业银行、提供支付中介服务的清算机构都是以交易为目的的,以交易能够实时清算为首要考虑,交易传输信息中不可能附加太多客户信息等与交易无关的信息。

因此造成交易对象的身份信息难以获取。

二、商业银行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之对策(一)商业银行外部工作建议1、进一步改进有效身份证件的管理和识别。

将公安部门管理的户口簿、护照、台港澳通行证、机动车驾驶证等公民身份信息,全部纳入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实现公民身份信息的完全对接。

普及各种身份证件知识,提高临柜人员的证件识伪、防伪水平。

2、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惩戒力度。

强调冒用他人名义签名的法律责任,将冒用他人签名者列入个人信用“黑名单”,纳入高风险等级客户管理。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审核。

对怂恿或放纵客户冒名签名的银行机构,要按规定严肃处理。

3、加强对公民的宣传力度,走出认识误区。

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使其真正理解“反法钱是每个公民应尽义务”的涵义,排除客户不愿填写私人真实信息的情绪,配合商业银行做好客户身份识别工作。

4、应建立单个客户账户数量限制机制,控制代理他人开户数量,同时建立账户退出机制。

企业客户每年需通过年检并向银行更新资料等方法保持账户的活跃性,而个人客户往往开立一个账户使用一两次后就不再使用,商业银行也往往为了扩大发卡量不断推荐客户开立多个账户。

应出台相应政策限制无序发卡的行为,在不影响个人客户使用的前提下控制个人客户的开立账户个数,控制个人客户代理他人的开户数量,避免犯罪分子利用他人的洗钱行为。

(二)商业银行内部工作建议1、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的账户管理模式。

尽快实现从分散管理模式向集中式管理模式的转变,确立客户号的统驭作用,实现同一客户各类银行账户在行内系统统一管理,也包括企业客户间的关联系统。

已实行统一管理模式的要完备系统技术,增加客户身份信息的系统自动提示功能,比如已开户客户再次办理业务时,系统可以提示相关信息是否需更新,在黑名单中的客户前来办理业务时,系统自动弹出提示等。

2、商业银行应结合监管要求制定适应自身业务的客户身份识别操作流程,将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有机地溶入到银行业务流程中,明确各部门、各业务环节、各岗位在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内容和责任,确保各项客户识别工作落到实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