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与变阻器市级优质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 沪科版 (21)
九年级物理全册15.1《电阻和变阻器》教案(新版)沪科版
《电阻和变阻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了解滑动变阻器构造知道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和电路符号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最后电阻箱的读数方法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变阻器的使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道理,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欲望。
【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原理及使用【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交流【教学用具】录音机台灯挂图电路示教版灯泡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学生电源开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知识回顾1、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物理量符号:R;単位符号:Ω。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等。
以此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一)变阻器观察电灯发光情况播放多媒体视频调光器可调节电灯的亮度,你知道电灯的亮度是如何控制的吗?观察到的现象电灯亮度可以由亮变暗,也可以由暗变亮。
说明:亮度变化,说明通过电灯的电流发生变化,在电压一定的条件下,电路中的电阻发生了变化。
变阻器:能够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大小的元件叫做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原理实验室中常用的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滑动变阻器电阻箱滑动变阻器构造结构简图电路中符号铭牌意义:铭牌“50Ω,10A”表示什么意思呢?“50Ω”表示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50Ω;“10A”表示该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正常工作电流是10A 。
交流与讨论对照图15-3,与同学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滑动变阻器有A、B、C、D4个接线柱,而接入电路时,如果只需接两个,共有几种接法?(2)在每种接法中滑动变阻器上哪些部分有电流通过?(3)哪几种接法能起到改变电阻的作用?哪几种接法不能?变阻器的连接方法连接A、C与连接A、D效果相同连接B、C与连接B、D效果相同同时连接上面两接线柱,相当于接入一根导线。
15.1电阻和变阻器(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
-准备电阻、电流、电压的概念及关系图表,以帮助学生回顾欧姆定律相关知识。
-收集电阻器、变阻器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实例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准备电阻测量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图表,便于学生参考。
-搜集关于电阻器、变阻器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的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解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R_total = (R1 * R2) / (R1 + R2)。代入数值得到R_total = (20Ω * 30Ω) / (20Ω + 30Ω) = 600Ω / 50Ω = 12Ω。
例题5:变阻器应用
题目:一个电路中有一个电阻R1=20Ω和一个变阻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100Ω,最小电阻为10Ω。如果要将电路的总电阻调整为40Ω,应如何调整变阻器的电阻值?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电阻和变阻器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创意元素:将电阻比作“电路的守护者”,变阻器比作“电阻的调节师”,增强形象记忆。
-趣味图形:在板书中穿插电阻器、变阻器的简笔画,增加视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在本节课中,我尝试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电阻和变阻器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反馈,增强了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八年级学习了欧姆定律,了解到电流、电压与电阻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电阻的本质及其测量方法,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此外,通过学习变阻器的原理,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强物理学习的实用性。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5.1电阻与变阻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5.1节“电阻与变阻器”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电阻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电阻的理解,并引入变阻器的知识。这一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有联系又有挑战,联系在于已有知识可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基础,挑战在于需要学生能够理解抽象的电阻概念,并能够实际操作变阻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包括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小组讨论等,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如问题引导、启发式教学等。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电阻与变阻器的兴趣。例如,我会展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变阻器应用,如电子调光台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注意到电子调光台灯的亮度是如何变化的吗?这是如何实现的?”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知识方面,学生需要掌握电阻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在技能方面,学生应能熟练使用各种测量工具进行电阻的测量,并能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解释电阻的变化规律。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会设计一系列实验活动,如“电阻测量实验”、“欧姆定律应用练习”等,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深化对电阻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电阻和变阻器(第1课时) 教案
《电阻和变阻器》(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电路图符号。
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归纳法”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和表达自己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用具】电池、电阻器、开关、电流表、滑动变动器、电阻率演示器、导线。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水在水管中流动会受到阻力,那么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会受到阻力吗?导线多是用铜做的,特别重要的电器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
铁也是导体,既多又便宜,想想看,为什么不用铁来做导线呢?做一做:比较小灯泡的亮度请说出小实验中,什么量相同,什么不同?归纳总结:在相同的电压下,接入铜丝时,灯泡较亮,表明铜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小;接入镍铬合金丝时,灯泡较暗,表明镍铬合金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大。
实验表明:1、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时会受到阻碍作用;2、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探究新知1.电阻【点拨】(1)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字母R表示。
(2)电阻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Ω)。
常用单位:兆欧(MΩ),千欧(kΩ)。
1kΩ=103Q 1MΩ=103Ω1Ω的含义:当导体两端电压为1V,通过的电流为1A,这段导体的电阻为1Ω(3)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用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如调节收音机和电视机音量大小的电位器,调光台灯的控光旋钮,改变灯的亮度。
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结合课件,让同学们阅读信息窗中常见用电器的电阻阻值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提出问题: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a.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b.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粗细有关c.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形状有关d.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e.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2023最新-初三物理变阻器教案(优秀6篇)
初三物理变阻器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要怎么写呢?为朋友们整理了6篇《初三物理变阻器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初三物理变阻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能改变电阻的原理.2.知道滑动变阻器所标规格的含义,会识别滑动变阻器规格,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使之改变电路中电流.3.知道电阻箱用途,会读出电阻箱示数.4.知道变阻器和变阻箱电阻变化的区别和特点.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使用电学仪器的技能和良好习惯.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建议教材分析从理论在实践应用出发,由一个实际问题的提出引入新课。
本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其使用,由于变阻器的部件较多,接法又有多种,因此变阻器是初中电学教学的难点之一,为此,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方案已作过调整,在电学问题中不出现变阻器三个接线柱同时接入电路的情况,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加以注意.本节的另一内容电阻箱由滑动变阻器特点引出。
教法建议本节宜采用联系实际,注意观察,对照和思考,仔细观察变阻器,做到实物、结构示意图和符号三者相对照.教师引导、启发、示范,学生观察、亲自操作.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归纳出变阻器的使用规则.引入本节课题时,创设奇趣的物理情境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突出变阻器的作用,有效地减小教学坡度,加深学生对变阻器的构造、原理的认识.可以由滑动变阻器特点引出电阻箱,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特点等对比教学.教学设计方案引入新课演示1 出示收音机,选择某一台,调节音量控制旅扭,音量发生变化.为什么调节音量开关时,喇叭音量会变化?1.旋电视机的亮度旋钮,荧光屏上的图像会变明变暗.2.一幕话剧开始了,剧场里的照明灯是怎样由亮变暗?演示2 出示滑动变阻器,告诉学生它叫滑动变阻器,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将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让学生观察小灯泡亮度,指出亮度变化都是由于滑动变阻器起作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电阻和变阻器》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2.猜想假设:
3.设计实验:
思考:
(1)实验中怎样“显示”电阻的大小?
(2)怎样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横截面积?
导体材料?
器材介绍
4.进行实验:
序号 1 2 3 4 5 材料 镍铬 镍铬 镍铬 铁 铜 长度/cm 50 25 50 50 50
横截面积 /mm2
电流大小/A
0.8 0.8 3.2 0.8 0.8
演示4
将灯泡灯丝接入电路中,加热灯丝,观察小灯 泡亮度的变化。
实验电路
实验结论
导体的电阻受到温度的影响。
5.交流总结
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有关, 还受到温度的影响。
200 Ω 2×105Ω =_____k 1.0.2MΩ =______ 2.一段由若干股组成的铜芯线,当抽去它其中的几股后,这段铜 芯线的电阻将( A ) A、变大 C、不变 B、变小 D、无法确定 D )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 《电阻和变阻器》 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15.1电阻和变阻器
演示1 两只同样多水的水杯底部各连一根玻璃管,松开夹 子,观察水流的快慢。
现象说明:水在不同水管内流动时,受到的阻力不 同。
演示2 把镍铬丝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小 灯泡的亮度变化。 实验电路
3. 下列措施中,不可能改变导体电阻大小的是( A.改变导体的长度 B.改变导体的材料 C.改变导体的横截面积 D.改变导体在电路中连接的位置
4.某实验小组利用电路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 验,将a、b、c、d四段导体分别接入电路.经过测量,得到下 表所示数据. (1)实验中通过比较电路中电流 的大小,判断导体电阻的大 小; (2)为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控制 长度和横截面积 相 同,材料不同的导体进行实验; (3)选取导体 b c (填导体代号)对比可知:导体电阻大小 与导体横截面积有关.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5.1 电阻和变阻器 教案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第十五章探究电路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设计意图: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要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种教学资源,结合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具有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电阻在电路中的符号;2、了解变阻器的构造,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3、知道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在“交流与讨论”中,培养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识。
2、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道理,激化学生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欲望。
重点与难点:重点:1、电阻、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电阻的概念及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用电阻定律演示器演示实验,将导线A、B代替灯泡连入上述电路,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两次接入表的示数不同。
师提出问题:两次实验用的都是一节干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那么导线中的电流大小为什么不同呢?二、新课教学:(一)、电阻可通过三分钟快速阅读然后抢答的方式,使学生掌握课本上关于电阻的基本知识:符号、单位、单位换算、图形符号等。
提出问题:在不同的地方需要不同的电阻,怎样得到不同的电阻?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师引导学生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的猜想,因为对于电学知识掌握有限,关于电路中的一些现象学生接触较少,要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提出合理的猜想。
学生的猜想大体有:电阻可能与导体材料、长度、粗细等有关。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方案:控制变量法,师请学生回答具体应该如何实验?回答: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时,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可以研究电阻与材料有没有关系;固定材料、横截面积时,可以研究电阻与长度有没有关系。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5.1电阻和变阻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5.1电阻和变阻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1. 我通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电阻现象,如灯泡的亮度与电阻的关系,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电阻的存在。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2. 在讲解电阻的概念时,我不仅给出了电阻的定义,还详细解释了电阻的计算公式R = V/I。
我强调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电阻的计算方法。
二、变阻器的原理和接线方法1. 在介绍变阻器的原理时,我详细解释了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即通过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我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图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原理。
2. 在讲解变阻器的接线方法时,我详细演示了如何正确地连接滑动变阻器,并强调了接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避免接触不良和短路等问题。
三、实验探究的重要性1. 在实验探究环节,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值下的电流和电压,验证电阻的计算公式。
我强调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仪器。
2. 在实验操作中,我特别关注学生的操作细节,如如何正确连接电路、如何读取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数值等。
我还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避免触电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2. 在反思环节,我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实验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我强调了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和严谨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案:15.1 电阻和变阻器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在这份教案中,我将详细阐述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导入、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影响因素以及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电阻的基本知识,理解变阻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5.1电阻和变阻器教学设计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5.1电阻和变阻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电阻是电流流过导体时遇到的阻碍,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其计算公式为R=U/I,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2. 电阻的性质: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相同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导体,电阻相同;相同材料和横截面积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相同材料和长度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 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变阻器是一种可以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来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装置。
其作用是在电路中起到调节电压和电流的作用,以满足不同电路需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掌握电阻的性质。
2. 了解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学会使用变阻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电阻的性质,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
难点:电阻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电阻测量仪、滑动变阻器、电阻箱。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阻现象,如灯泡的亮度与电阻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性质。
3. 例题讲解:运用PPT展示典型例题,讲解电阻的计算和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电路中的电阻值。
5. 变阻器教学:讲解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演示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6.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
8.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电阻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电阻的性质,变阻器的原理和作用。
七、作业设计答案:灯泡的电阻为10Ω,电阻器的电阻为15Ω,并联后的总电阻为6.67Ω。
15.1电阻和变阻器(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沪科版)
教案:15.1 电阻和变阻器学年:20232024学年学期:九年级上学期教材:沪科版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第一节,具体内容如下:1. 电阻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电阻的影响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3. 变阻器的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2. 掌握电阻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实际电路中电阻的变化原因;3. 了解变阻器的原理,学会使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电阻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2. 电阻的影响因素,特别是温度对电阻的影响;3. 变阻器的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电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等电路实验器材;2. PPT课件;3. 学生实验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验器材,提出问题:“为什么电阻器能够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2. 知识讲解:讲解电阻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电阻的物理意义;讲解电阻的影响因素,特别是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讲解变阻器的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电阻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利用电阻的影响因素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利用电阻的影响因素,分析实验中电阻的变化原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5.1 电阻和变阻器一、电阻1. 概念: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2. 计算公式:R = V/I3. 影响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二、变阻器1. 原理:改变电路中的电阻2. 应用:调节电压、电流,保护电路等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电阻器能够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2. 填写实验手册,记录实验中电阻的变化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电阻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变阻器的原理和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解电路中的电阻概念,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电阻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等。
物理:14.1《电阻和变阻器》教学设计(沪科版九年级).doc
《14.1 电阻和变阻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一)、内容和地位:本节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电阻的概念,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及其应用。
通过信息窗介绍几种家庭用电器的电阻值和不同材料电阻值的比较等内容。
本节在内容组织上,将“过程与方法”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
探究和实验贯穿全节始终。
学生在本节学习中将会经历多方面的动手实验操作,较全面的感受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若干要素,如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等。
该节也是电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是对前面电流、电压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是后面“欧姆定律”的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在电学实验占重要地位,学好电阻和变阻器,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又为今后的学习特别是做电学实验必要的准备。
以下是本节的知识结构:(二)、教学目标的确定:《物理课程标准》中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
”根据这一要求,本节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1)认识导体的电阻,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关系、以及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2)经历科学探究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活动中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动脑的科学素养,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培养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如何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即如何采用变量控制的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最终归纳得到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二、教法学法1、教法:问题式导学,2、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自学、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合作探究。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面“了解电路”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一些常见的电现象,也掌握了一些研究物理的方法,对电流、电压有一定的理解,但对于电阻还较为陌生,至于哪些因素会影响电阻的大小,更是知之甚少,所以本节课将从电阻概念的介绍引入课题,重点是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究过程的若干环节,体验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尤其是领会变量控制的方法在实验中的实施和在探究此类问题中的重要性。
15.1电阻和变阻器(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全一册初三物理同步备课(沪科版)
教案:15.1 电阻和变阻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的初三物理同步备课,主要涉及第15章的第1节,即电阻和变阻器的相关知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算公式、影响电阻的因素、变阻器的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影响电阻的因素来分析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变阻器的原理,学会使用变阻器,并能够设计简单的电路。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响电阻的因素、变阻器的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计算方法、变阻器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阻器、变阻器、电路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阻现象,如灯泡的亮度与电阻的关系等。
2. 知识讲解:讲解电阻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电阻的因素。
3. 实验演示:进行电阻实验,让学生观察电阻值的变化,验证影响电阻的因素。
4.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电路中的电阻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拓展:介绍变阻器的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变阻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主要包括电阻的计算公式、影响电阻的因素、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使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值。
① 电阻的概念是什么?② 影响电阻的因素有哪些?③ 变阻器的原理是什么?如何使用变阻器?2. 作业答案:(2)电路设计: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使用变阻器调节电阻值。
(3)问题回答:① 电阻的概念是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
② 影响电阻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4.1 电阻和变阻器
课题14.1电阻和变阻器课型新授课课时 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A、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电阻的电路图符号。
B、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归纳法”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从猜想到制定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的探究过程。
(3)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态度和表达自己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识;在交流讨论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从猜想到制定实验方案的过程,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2) 学习难点:实验方案的制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准备滑动变阻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生活经验:1.听收音机,调节音量控制按扭,音量发生变化.为什么调节音量开关时,喇叭音量会变化?2.旋电视机的亮度旋钮,荧光屏上的图像会变明或变暗.3.一幕话剧开始了,剧场里的照明灯由亮变暗;而结束时又有暗变亮。
上述生活中例子,都有一个相当于滑动变阻器的元件.这节我们就研究它的作用、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二、滑动变阻器1.探究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问题:自己动手设计电路图将干电池、灯泡、铅笔芯、开关、导线连接起来,之后观察灯泡是否会亮,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灯泡的亮度。
学生基本上能够将电路连接起来,在探讨改变亮度上,很多学生都能够想到改变电阻的大小,但是改变的方法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说可以改变干电池的个数,有的学生想到改电阻的长度。
这时老师就告诉学生实际生活的电源的电压220V 是确定的,不能改变的,所以只能改变电阻(铅笔芯)的长度。
下面请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电路,并将连接铅笔芯的导线一端打开,并使其在另一端滑动,观察灯泡的亮度与接入的铅笔芯的关系。
发现问题: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长,灯越暗,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短,灯越亮(接入铅笔芯的长度不能太长)。
先请学生思考然后回答,最后老师总结:电源的电压不变(控制变量法),铅笔芯越长,电阻大,电流小;铅笔芯越短,电阻小,电流大,所以通过改变铅笔芯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的电流,这就是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5.1电阻和变阻器-变阻器 教案
(1)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实物:瓷筒、电阻丝绕成的线圈、金属滑片P、金属杆、支架、四个接线柱。
学生思考,观察
学生观察
回答:最大电阻20欧,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1.5A
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
学生小组实验
填写实验表格
学生上黑板连接
学生回答
学生标电流
学生回答:变亮、变暗
学生讲解
学生观察,回答
左边小组学
生上来分析
右边小组代
表上来分析
转:电阻丝长度变化时,为什么灯的亮度也变化了呢!谁来解释一下。
学生分析:
PPT:
很好!现在,我想使灯泡变得暗些,更暗…,该怎么做?
加长电阻丝!(PPT)但这样电阻丝太长,操作起来不方便,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想想。
很好!
我们就把电阻丝绕在绝缘白瓷筒(PPT)。
由于在绕的过程中,电阻丝紧密接触,我们就在电阻丝表面涂上绝缘油漆,构成线圈。再把像小夹子一样的金属滑片卡在一根金属杆上。
可以小组讨论,其他同学找错纠正。
2、恩,那么请你用红笔标出电流流过电阻丝的路径;
3、同学们,帮他看一看对不对?
4、请你告诉同学们,滑片向A(或B)端移动时,灯亮度的变化情况。
还有不同接法的同学吗?
好!请上讲台来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同上引导
除了以上接法,我们还有其它接法吗?
九年级物理《14.1电阻和变阻器》教学设计-沪科版
《14.1 电阻和变阻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一)、内容和地位:本节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电阻的概念,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及其应用。
通过信息窗介绍几种家庭用电器的电阻值和不同材料电阻值的比较等内容。
本节在内容组织上,将“过程与方法”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
探究和实验贯穿全节始终。
学生在本节学习中将会经历多方面的动手实验操作,较全面的感受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若干要素,如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等。
该节也是电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是对前面电流、电压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是后面“欧姆定律”的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在电学实验占重要地位,学好电阻和变阻器,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又为今后的学习特别是做电学实验必要的准备。
以下是本节的知识结构:(二)、教学目标的确定:《物理课程标准》中对本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
”根据这一要求,本节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1)认识导体的电阻,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关系、以及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2)经历科学探究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活动中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动脑的科学素养,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培养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如何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即如何采用变量控制的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最终归纳得到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二、教法学法1、教法:问题式导学,[理由:使学生学习的方向、目标明确;使自主探究学习得以落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问题的难度降低、分解,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良好的看书习惯;同时也是小组合作交流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阻和变阻器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式电阻及其单位。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3、了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原理,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
电流。
4、知道变阻箱的读数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到制定实验方案,接着到进行实验的探究过程,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经历变阻器的制造过程,体会物理的发展经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交流与讨论”中,培养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从猜想到制定试验方案的过程,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对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的掌握。
【教学用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小灯泡、铅笔芯、铁丝、金属导线若干、电流表、媒体教学平台、声卡、网卡等。
情境引入:
教师带电动玩具并让学生开动,然后接入电阻(铅笔芯)再次开动,让学生发现(动作、声音、灯的亮度)两次的不同,从而认识铅笔芯对电流的阻
碍作用,引入电阻。
(由简单的活动引入,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电阻的存在)
学习新课:
一、电阻:
电流简单对比水流,认识电阻——学生自学课本第64页并完成同步学习第113页“填一填”的题目。
认识生活中的电阻及电灯泡的电阻(大约十几欧姆)——比比谁记得更准(练习)——生活中的定值电阻(网卡等上的电阻)
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活动:电动玩具的电路中接入不同电阻(粗细、长短不同的铅
笔芯以及铁丝)观察玩具发生的变化。
(进一步认识电阻的阻碍作用,并为学生的猜想“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创设情景)2、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猜想(教师板书)——设计实验(教师提出问题1、怎样显示电阻的大小?2、怎样精确的显示电阻的大小?)——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分析得结论(学生展示自己的结果)(用铅笔芯、铁丝实验使学生养成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的习惯,并使其认识到物理就在身边)
3、看课本“信息窗”中的一些材料的电阻值。
并回答生活中的电线
为什么铁线较少?
4、能力拓展:用饮料瓶探究液体的电阻。
三、滑动变阻器:
(一)感受变阻器的制造过程
1、用铅笔芯设计个可以改变灯泡亮度的电路,并实验。
A、你是如
何改变小灯泡亮度的?B、使用铅笔芯电阻器的感受?
2、老师和学生一起用电阻丝制造变阻器。
(二)认识滑动变阻器(多媒体展示)
(1)结构(2)工作原理(3)使用方法
3、活动: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的亮度,练习使用变阻器。
4、电阻箱
展示实物——学习读数(多媒体)
四、课堂反馈:
我学到了:
我印象最深的:
我还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