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一节数学公开课的实践与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数与形》教案、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数与形》教案、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数与形》教案、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数与形》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图形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识和操作已经较为熟练。

但是,对于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以及通过观察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需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感受数形结合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发现图形中的规律,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自主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2.讨论交流法: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形素材,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2.准备计时器,用于记录每个环节的时间。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要内容和步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如建筑、车辆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学生独立观察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操练(10分钟)根据呈现的规律,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找出其他图形中的规律。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通用22篇)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通用22篇)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通用2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学反思篇1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

其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

为体现课改精神,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上完这节试讲后,我有如下反思:一、将生活引入课堂“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学用的归宿。

任何数的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

”激发兴趣引入课题,1、你在生活中见过用字母表示的符号吗?(如:SOS、P、M、CCTV……)电脑演示2、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简洁明了,容易明白)3、由儿歌引入课题,抓住学生好奇心。

通过这样地教学,学生会惊讶地发现“数学就在我生活中”,无疑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无疑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给学生创设情境,体会意义。

(一)猜年龄1、让学生猜猜老师的年龄。

2、提示:老师比xx大24岁。

3、让学生推算在不同年龄阶段时,老师的岁数是多少岁?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例如:1+24=25(岁)2+24=26(岁)3+24=27(岁)……11+24=35(岁)(二)数数猜猜,发现规律。

1、动手操作,摆出一个三角形。

2、提出问题:摆1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3根)那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摆10个呢?请算一算。

摆a个呢?让学生经历操作和思考,表达和交流等过程,运用学生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反思

导 学 生 多 元 互 动 , 极 参 与 自主 探 知 活 动 与 合 作 交 流 。 在 互 动 积 时 采 用 生 生 互 评 、 生 自评 、 师评 价 等 多 种 评 价 方 式 , 学 生 学 教 使 真 正 地 参 与 到 课 堂 评 价 中 来 , 分 发 挥 了评 价 的 激 励 作 用 。 充 此 , 师 在 课 堂 评 价 时 , 结 合 评 价 内容 及 学 生 学 习 的 特 点 选 教 应 择适 当 的评 价 方式 , 现 课 堂 评 价 的多 样 化 。 实 总 之 , 高 课 堂 教 学 的有 效性 是 一 个 长 期 的: 作 。我 们 作 提 】 为基 层 的教 师 , 不 断 追 求 , 于 实 践 , 到 … 条 既 适 合 自己 又 要 勇 找 促 进 学 生 发 展 的 创 新 之 路 , 而 帮 助 学 生 实 现 快 乐 、 松 和 高 从 轻
备 了两套 方案 . 是 学生归纳 出 了“ 一 O除 外 ” 教 师 会 通 过 更 深 , 层 次 的追 问 来 突 出 这 一 要 点 ; 是 学 生 归 纳 时 没 有 发 现 “ 一 0除
外 ”教师则会 引导 学生借助 一组练 习题 来感悟 “ . 0除 外 ” 必 的
要 性 。对 于 这 两 套 预 设 方 案 , 师 可 以设 定 相 应 的 多 媒 体 课 件 教
角有 大小 , 会 角 的 大 小 与两 边 叉开 的程 度有 关 ;2 情 感 与 态 体 ()
度 目标 : 会 数 学 与生 活 的 密 切 联 系 , 强 学 习 数 学 的兴 趣 . 体 增 培
化简。 一个学牛板演出导。 = :,错了! “ 79 “ ”反过来了! 教奄 ' ’

时 , 于 教 师 给 学 生 提 供 了 多 种 多 样 的 制 作 材 料 : 短 不 一 的 山 长 小棒 、 短 不一的硬纸条等 , 长 因此 教 师 所 设 立 的教 学 目标 的 弹 性 空 间是 : 操 作 与 比较 巾 , 悟 角 的 大 小 与角 的 边 的 长 短 无 在 感

小学数学教师公开课心得体会(通用6篇)

小学数学教师公开课心得体会(通用6篇)

小学数学教师公开课心得体会(通用6篇)小学数学教师公开课心得体会(通用6篇)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师公开课心得体会(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师公开课心得体会120xx年9月24,我有幸观看了五中江慧敏老师和更中程文荣老师的优质视频课。

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是一次反思自己、提升自己的绝好机会。

课堂上,老师们围绕生活主题,创设鲜活、开放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交流中分享,使教学、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一是全部采用了活动、探究的教学方式,例如五中的江慧敏老师在和谐、平等、互动、互助的教学氛围中,很好地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境。

二是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整个教学过程活泼、生动、有趣,师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共同分享了成功的喜悦。

整堂课,教师情感真切,学生真情释放。

授课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广大师生以及校内外的资源优势,使教学设计更加合理,教学案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1、老师的引导很到位。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程老师的《散步》一课,城老师的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堂上,程老师先让学生观看视频,然后提出四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教师随即又引导着提出了新的问题,整节课就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探索、发现新知。

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新知,发展思维,完成了教学目标。

教师的有效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保证。

2、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

所听的这二十多节课老师自始至终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听和说的机会,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区分前后》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区分前后》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区分前后》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启蒙数学》第三单元“空间与位置”的第5节“区分前后”。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前后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物体或人的前后位置,并能用前后语言描述。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能够理解前后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区分物体或人的前后位置。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用前后语言描述物体或人位置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前后概念,学会正确区分物体或人的前后位置。

教学难点:用前后语言描述物体或人的位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动物玩偶、水果玩偶、卡片、磁性白板。

学具:每组一套动物玩偶、水果玩偶、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准备一个磁性白板,上面贴有动物玩偶和水果玩偶。

(2)教师邀请一位幼儿到前面,请他描述磁性白板上的动物玩偶和水果玩偶的位置。

(3)引导幼儿关注并理解前后概念。

2.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用磁性白板上的教具,展示前后位置的例子。

(2)讲解如何区分前后,并通过提问方式检验幼儿的理解。

3. 随堂练习(5分钟)(1)分组进行,每组有一个磁性白板和相应的教具。

(2)教师给出指令,幼儿在白板上摆放教具,并描述其位置。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强化正确概念。

(1)教师邀请几名幼儿到前面,展示他们的白板和描述。

六、板书设计1. 磁性白板左侧:动物玩偶、水果玩偶。

2. 磁性白板右侧:前后位置图示。

3. 板书中间:例题及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到家里的物品,描述它们的前后位置。

(2)画一幅画,描述画中人物或物品的前后位置。

2. 答案:(1)例如:电视在沙发的前面,茶几在沙发的后面。

(2)根据幼儿的画作,引导他们用前后语言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前后概念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算24点》的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算24点》的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小学数学公开课教案《算24点》的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算24点》的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教学目标:1.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2、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

3、知道不同的牌可以算成24,相同的牌有不同的算法。

4、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准备:每人九张牌,多媒体课件,铅笔和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师:瞧,老师带来什么?(师出示扑克牌)生:扑克牌。

师:平时看到大人们用扑克牌玩过什么游戏?生:讲师:孩子们你们用扑克牌玩过什么游戏?生:我们玩过算24点。

师:知道怎样算24点吗?生1:只用1到9这九张牌,每次选其中的两张、三张或四张。

生2:用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生3:每个数只能计算一次。

师:对,就是根据几张牌上的数,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进行计算,每个数只能计算一次,算出得数为24。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玩算24点。

(板书:算“24点”)二、层层递进,探究规律1.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师:小朋友们,你能说说哪两个数相乘等于24?生反馈,师板书:师:看,我们可以乘得24、加得24、减得24。

2、第二环节:三张牌算24点师:现在我出8,请你选出两张牌和8“碰”出24。

(拿走3)师:你选的是哪两张牌?怎样算出24?生讲,师板书师:小朋友用加、减、乘、除算出3,再和8相乘得到24,真聪明!师:现在我出6,你选哪两张牌和我“碰”出24?(拿走4)生1:我选2和2,2+2=4,四六二十四。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师:现在给你2、3、4,说说怎样算出24?生反馈师: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用这三组牌算24点时,通常都用到了几几二十四的口诀,小朋友真聪明!师:那这一题该怎样算呢?(点击:3、5、9)同学们在算这一题时还是想几几二十四的口诀吗?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生:3×5=15,15+9=24。

师:哦,看来我们用三张牌算24点,也可以先算出一个数,再和另一个数相加得24,我们再来看一组,你会算吗?(点击:4、4、7)师:谁来说说该怎样算?生:4×7=28,28-4=24。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精选6篇)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精选6篇)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精选6篇)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精选6篇)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心得体会1在20xx年4月我校数学教师们又迎来了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教学设计现场比赛的。

这次数学教研活动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是教研组长黄连对本次活动做一个的要求,并简单陈述了此次活动的工作安排。

接下来是由各年级组指派一名代表抽签,抽到那一个内容全年级组的数学教师就针对代表抽签的内容进行现场教学设计比赛,时间是30分钟。

最后由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逐一对老教师们的教学设计进行评比,每个年级组评出最好的为一等奖,其次为二等奖、三等奖,并进行颁奖仪式。

此次数学教研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受益匪浅,体会颇深。

以下是我对开展活动的几点体会:一、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本来我认为我有足够的能力去教好小学数学课程。

但是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这远远不够。

人无完人,我们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

对于我来说,我觉得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加强。

如提高学生口算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对教材掌握的深度等等都还有待加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二、不断完善课堂教学。

应该说每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我都会从中汲取到很多好的教学方法。

也就是说,很多数学老师在日常繁重的教学过程中,都在不断地的学习,琢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以,虽然我们的课本不变,但是我们的数学教学方法不是一层不变的。

我需要不断地改变、完善。

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注重实效。

在教学中我追求一个目标让学生学会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不能只搞花样,而没有实效教学。

三、重视评价,关注学生的情感数学并不是简单的计算一下,比较一下后就此结束了,而是一个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

大班数学公开课蜘蛛和糖果店教案及反思

大班数学公开课蜘蛛和糖果店教案及反思

大班数学公开课蜘蛛和糖果店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和排序》第三节《蜘蛛和糖果店》。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过蜘蛛和糖果店的故事,引导幼儿学习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理解多、少和一样多的概念,并能够用相应的词语进行描述。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学会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理解多、少和一样多的概念。

2. 培养幼儿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数量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多、少和一样多的概念,并能用词语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学会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故事书、糖果模型、卡片、贴纸等。

2. 学具:每组一套糖果模型、操作卡片、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播放PPT,讲述蜘蛛和糖果店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数量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操作卡片,讲解如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2)教师示范如何用贴纸表示数量,让幼儿跟随操作。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操作卡片,让幼儿独立完成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任务。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

4. 小结与拓展(10分钟)(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用其他物品表示数量。

六、板书设计1. 故事蜘蛛和糖果店2. 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方法:(1)观察法(2)对应法(3)数数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两组糖果的数量,用贴纸表示。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故事中蜘蛛和糖果的数量。

2. 答案:(1)一样多、多、少(2)示例:用积木、画圈等方式表示数量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达到了预期效果。

但在操作环节,部分幼儿对比较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其他物品进行比较,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比较厚薄》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比较厚薄》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比较厚薄》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启蒙数学》第三单元“比较与排序”中的第二节“比较厚薄”。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厚薄概念,通过直观的物品比较,让孩子感知厚薄差异,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掌握比较厚薄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认识厚薄概念,掌握比较厚薄的方法,并能用语言描述厚薄差异。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比较厚薄的方法,并用语言描述。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厚薄概念,通过实践操作,感受厚薄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厚薄不同的书本、卡片、积木等。

学具:每组一份厚薄不同的物品,如纸张、布料、海绵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幼儿观察教具,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关注物品的厚薄差异。

(2)请幼儿从教具中挑选出厚薄不同的物品,进行展示。

2. 讲解与示范(1)教师用厚薄不同的书本进行示范,讲解比较厚薄的方法。

(2)教师演示如何用语言描述厚薄差异,如“这个书本比那个书本厚”。

3. 随堂练习(1)请幼儿分组,每组挑选一份学具,进行比较厚薄。

(2)幼儿用语言描述厚薄差异,教师进行指导与评价。

(2)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进行经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较厚薄2. 板书内容:厚薄概念比较方法描述语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厚薄物品,进行观察和比较,并用语言描述厚薄差异。

2. 答案示例:我的书本比我的笔记本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比较厚薄的方法,但部分幼儿在用语言描述时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引入其他比较概念,如长短、高矮等,让幼儿进行综合比较,提高其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中班数学公开课《认识半圆形》教案(附反思(1)

中班数学公开课《认识半圆形》教案(附反思(1)

中班数学公开课《认识半圆形》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图形的认识》第三节《认识半圆形》。

详细内容包括:半圆形的定义、特征、分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能够理解半圆形的概念,掌握半圆形的基本特征,会正确识别和分类半圆形。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图形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积极参与的良好学习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半圆形的分类和应用。

教学重点:半圆形的定义和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半圆形模型、图片、实物(如半个苹果、半个橙子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半个苹果和一个完整的苹果,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提问:“这两个苹果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大?哪个更小?”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半圆形的概念。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教具展示,讲解半圆形的定义和特征。

(2)教师举例说明半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3. 例题讲解(5分钟)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各种图形,让幼儿找出半圆形。

(3)幼儿用学具动手制作半圆形,加深对半圆形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认识半圆形2. 内容:(1)半圆形的定义(2)半圆形的特征(3)半圆形的分类(4)半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找出生活中的半圆形,并画下来。

(2)用彩笔画出一个半圆形,并剪下来。

2. 答案:(1)生活中的半圆形:半个苹果、半个橙子、半个饼干等。

(2)画出的半圆形:自由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幼儿对半圆形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教学内容讲解和例题讲解环节,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其空间想象力。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幼儿对半圆形的分类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其他半圆形,如半个球体、半个瓶子等。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开心农场》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开心农场》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开心农场》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详细内容为“开心农场”。

通过参观农场,让幼儿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主要包括数数、分类、比较等基本数学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熟练地进行110的数数,并能够用数字表示出来。

2. 培养幼儿对物品进行分类、比较的能力,提高幼儿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的表示和物品的分类比较。

教学重点:110的数数、数字的认识、物品的分类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开心农场场景布置、动物玩具、水果蔬菜模型、数字卡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数数:引导幼儿数一数农场中有多少只鸡、鸭、兔子等。

(2)分类:让幼儿将水果、蔬菜等物品进行分类。

(3)比较:引导幼儿比较农场中的动物和植物的大小、数量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发画纸和画笔,让幼儿在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农场动物或植物。

(2)让幼儿用数字卡片表示出画中的物品数量。

(3)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主题:开心农场2. 内容:(1)数字110(2)物品分类:动物、植物(3)比较:大小、数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的开心农场,并用数字表示出各种动物和植物的数量。

2. 答案示例:画出一个农场,其中有5只鸡、3只鸭、2头牛、4匹马等,然后在旁边用数字卡片表示出各物品的数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参观真实的农场,观察农场中的数学现象,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中班数学公开课《认识半圆形》优质教案(附反思

中班数学公开课《认识半圆形》优质教案(附反思

中班数学公开课《认识半圆形》优质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形状世界》第三节《认识半圆形》。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半圆形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常见半圆形物体;掌握半圆形基本特征,如对称轴、面积等;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能够认识半圆形,解其基本特征,并能够找出生活中半圆形物体。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半圆形对称轴概念,学会通过观察、比较识别半圆形。

教学重点:掌握半圆形基本特征,能够找出生活中半圆形物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半圆形模型、图片、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有趣情景:小兔子在公园里玩耍,发现很多半圆形物体。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小兔子发现哪些半圆形物体?它们有什共同特点?2. 教学新课(10分钟)(1)讲解半圆形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半圆形模型,解其特征。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找出生活中半圆形物体,加深对半圆形理解。

(3)小组讨论:半圆形对称轴在哪里?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半圆形?3.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例题:请找出下列图形中半圆形。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正确答案。

(3)讲解解题思路,强调半圆形特征。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出示练习题:找出教室里半圆形物体。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3)反馈答案,讲解易错点。

5. 小结与拓展(5分钟)(2)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除半圆形,还有哪些形状可以由两个完全相同图形组成?六、板书设计1. 《认识半圆形》2. 内容:(1)半圆形概念及特征(2)生活中半圆形物体(3)半圆形对称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里半圆形物体,并描述它们特点。

苏州市公开课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说课稿+教学反思

苏州市公开课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说课稿+教学反思

苏州市公开课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说课稿+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这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数对与点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根据物体的位置画出相应的图形。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这一概念,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接触。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对的表示方法还不太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能够熟练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对表示游戏中小动物的位置。

2.讲解新课:讲解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的概念。

3.实践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用数对表示不同物体的位置,并互相交流心得。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及应用。

5.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第一个数字 - 列第二个数字 - 行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练习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教学实践小结(3篇)

数学教学实践小结(3篇)

第1篇一、前言数学教学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结合本人数学教学实践,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在课前,我认真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明确教学目标,掌握知识点。

(2)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风格等,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3)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等。

2.课堂实施课堂实施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注重基础: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启发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5)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增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课后辅导课后辅导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后,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个别辅导: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3)家长沟通: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公开课《节余多少钱》教学设计和反思

公开课《节余多少钱》教学设计和反思

公开课(节余多少钱)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1开展从图中猎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的能力,探究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究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打算: 相关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1.你们平常都和谁一起生活?谁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你的爸爸、妈妈呢?2.你平常都帮家里人做了哪些力所能及的事?3.你们家里的钱一般都花在什么地方?〔买菜、买水果、买米、、、、、、〕对,这就是你们家每个月必需要用的生活费。

师:刚刚和同学们聊天的时候,老师了解我们班的同学真能干,会帮家里人做许多家务事。

老师也认识了一个小朋友,他叫小刚,他也和大家一样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有一天,他踢完球回到家时,看到了奶奶在洗衣服,,这时候小刚会想些什么?〔生:帮奶奶洗、帮奶奶晒衣服、给奶奶捶背、买台洗衣机、、、、、〕我们来看看小刚是怎么想的?〔出示小刚想法,齐读〕这节课我们就来帮小刚解决买洗衣机的问题吧!〔揭示课题,板书:买洗衣机〕一.谈话交流,激趣引新。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寻找相关数学信息:师:要买洗衣机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数学信息(出示课件)请你说生:要了解一台洗衣机多少钱?小刚家有多少钱?师:能不能都拿去买洗衣机?生:不能师:还要了解什么信息?生:还要了解他家每月的生活费。

2.梳理信息,觉察问题:〔一〕梳理信息.师:看来要买一台洗衣机需要的数学信息还真不少:(师边讲解边出示信息:〔1〕、依据奶奶家的实际情况,奶奶决定买一台价值620的洗衣机。

〔2〕、奶奶年纪大了,挣不了什么钱,还好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每月都寄钱回来。

〔3〕、依据了解奶奶每月的生活费是750元。

)〔二〕觉察问题.师:现在请大家认真看看我们搜集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爸爸、妈妈每月一共寄回多少钱?〔2〕、买完洗衣机后,还剩多少钱?〔3〕、每月的生活费需要750元,每月可以剩下多少钱?〔4〕、剩下的钱够不够买洗衣机,如果不够怎么办?师:你们真爱动脑筋,提的问题真不少,下面咱们就先来解决这个问题〔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一:(出示问题一:每月可以节余多少钱师:谁来说说要求每月节余多少钱你该怎么列式谁能列出综合算式〔生说师板书:586+412-750〕师:586+412求什么“750〞表示什么?为什么要“-750〞?生:说算理。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轮子歌》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轮子歌》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轮子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数学教材第三章《有趣的图形》中的第五节《轮子歌》。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通过《轮子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圆形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圆形,知道圆形的基本特征,如没有角、边界是曲线等。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圆形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3. 提高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圆形,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物体(如车轮、硬币等)、画有圆形的卡片、轮子歌挂图、彩色笔等。

2. 学具:画纸、彩泥、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物体,如车轮、硬币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画有圆形的卡片,讲解圆形的基本特征,如没有角、边界是曲线等。

3. 主题活动:《轮子歌》(1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轮子歌》,边做圆形动作,培养幼儿对圆形的兴趣。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泥,引导幼儿用彩泥制作圆形,并粘贴在画纸上。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轮子歌》2. 板书内容:圆形的基本特征:没有角、边界是曲线轮子歌歌词及动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彩泥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圆形物体,并画在画纸上。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圆形的认识程度较高,但在动手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圆形的制作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幼儿用圆形进行创意绘画,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认识圆形及其基本特征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小班数学公开课小熊糖果店教案反思(1)

小班数学公开课小熊糖果店教案反思(1)

小班数学公开课小熊糖果店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主要内容为小熊糖果店的情景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5,学习数量概念,理解简单加减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掌握数字15的认识,理解数量多少的概念。

2. 培养幼儿运用简单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15的认识,简单加减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数量概念的建立,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熊糖果店模型,数字卡片,糖果模型,加减法题目卡片。

学具:幼儿用数字卡片,糖果模型,画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小熊糖果店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糖果店的物品,激发幼儿兴趣。

2. 数字与数量的认识(10分钟)教师发放数字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数字的名称。

通过糖果模型,让幼儿感知数量的多少。

3. 简单加减法(10分钟)教师通过小熊糖果店的情景,出示加减法题目卡片,引导幼儿理解加减法概念,并进行实际操作。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两个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幼儿参与讨论。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幼儿独立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6. 小组合作交流(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完成一道加减法题目。

让幼儿相互交流,分享解题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5的书写。

2. 简单加减法的算式。

3. 小熊糖果店情景图。

七、作业设计(1)找出家中的数字15物品。

(2)用糖果模型进行简单加减法运算。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熊糖果店的情景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超市或便利店,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和数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中班数学公开课南瓜爷爷找邻居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公开课南瓜爷爷找邻居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公开课南瓜爷爷找邻居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第二节《南瓜爷爷找邻居》。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10,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实践活动,让幼儿学会比较和排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数字110的认读,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2. 培养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进行简单的排序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学会比较和排序。

教学重点:数字110的认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南瓜爷爷玩具、数字卡片、磁性白板、挂图、故事书等。

2. 学具:数字卡片、磁性白板、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南瓜爷爷玩具,讲述南瓜爷爷找邻居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数字,激发学习兴趣。

2. 数字认读与大小比较(10分钟)(1)展示数字卡片,教幼儿认读110的数字。

(2)通过磁性白板,展示数字的大小顺序,引导幼儿理解数字大小的概念。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例题:请幼儿帮助南瓜爷爷找到相邻的数字邻居。

(2)讲解解题步骤,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排序。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2)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团队协作实践活动(1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完成一幅数字排序画。

(2)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给予指导。

(1)邀请各小组分享自己的排序画。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10的认读2. 数字大小比较3. 南瓜爷爷找邻居例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帮助南瓜爷爷找到更多的数字邻居。

答案:略2. 扩展练习: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玩数字排序游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指导。

2. 在实践活动环节,鼓励幼儿多动手、多思考,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中的反思性实践和研究

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中的反思性实践和研究

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中的反思性实践和研究结题研究报告实验学校名称: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2009-10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市级重点课题《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中的反思性实践和研究》研究报告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中课题组执笔:田金品一、课题概念的界定及意义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研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反思型教师的过程;初中数学新课改过程中开展反思性教学研究,其目的是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解决课改活动中所遇到的困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在探索中提升教师教学实践合理性与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研究的过程中努力做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反思性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初中数学新课改中反思性教学研究包括“对教学行动的反思”和“在教学行动中的反思”。

前者发生在行动前或行动后,后者发生在行动中。

在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反思研究中,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来研究。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及创新之处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一词成为了国外教师教育研究使用频率很高的专业术语,“反思型教师”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

反思教学很快影响世界各国的教学。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反思性教学”以来,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本地区尚无统一标准来指导反思教学实践与探究活动。

本课题组设想通过与初中数学新课改学科整合,将一些反思性质的理论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反思与调整。

这种研究也适合我们学区、学校、教研组的特点;在我们这样建校时间短、起点高、社会期望值大的学校,一个数学教研组有十几位教师,而每位教师可以说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学校,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如何把自己的特色和苏州的教育特色、高新区(也是新苏州人聚集较多的地区)的教育特色相融合;如何使本教研组中占80﹪之多的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打造一精品数学教师团队,就必须将教师的个别学习转变为团队学习,将普通的备课上可转变为反思性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追求教育合理性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