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反思 看张齐华老师的《认识分数》有感_说课稿

合集下载

张齐华《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10篇)

张齐华《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10篇)

张齐华《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设计(10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掌握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其意义。

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已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

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五、教法与学法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

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

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六、教学过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基于这点,我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㈠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

因此我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认识分数》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分数》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1总评:本节课,学生始终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分数,让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这样联结的知识才牢固,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学生主动操作,自主评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被调动并得以释放,学生学得轻松。

同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孩子们都爱做游戏,教师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分食品活动”引入,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动机,吸引他们开展学习活动。

教学时通过涂、折、画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观,亲身经历“分数”的探索过程,切实感悟“分数”的真正内涵;同时,设计了多个层次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践把刚学习的“分数”的概念,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拓展了学生印象中“分数”概念的外延,使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2、让孩子成为学生活动的主人。

数学游戏是全体学生参与,在认识1/2这一环节中,每一位学生都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感悟平均分,并逐步探索出分数1/2,在动手实践中,每一个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并用折一折、涂一涂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或通过自己折一折,发现了哪个分数。

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全体学生又一次通过小组合作用长方形纸折出并涂色你有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了解虽然折法不同,但都时平均分成4份,因此都可以用1/4来表示,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让学生在动手做、用眼看、自主说、认真想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在学生遇到困惑的时候及时引导和点拨。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15篇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15篇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15篇《认识分数》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分数》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1本节课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借助生活中的百分数,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并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课的开始让学生展示收集的百分数素材并进行试读,一方面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既直面学生的认知基础,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经历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探究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语言描述的基础上,用一幅简单的图来表示“棉80%”。

学生在“想---画---说”的过程中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同时也为百分数的意义的表达找到了一个直观形象的展示平台。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体会了百分数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更深入的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另一方面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更直观的认识了百分数。

三、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知道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分数与百分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这节课的难点之一,本节课借助一组素材,让学生在比较中生疑,在争辩中明晰,从而明确百分数只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能表示具体数量。

这种借助矛盾冲突、在相互辩论中完成对概念的建构的做法,也是知识与能力逐步建构的过程。

四、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体会百分数应用的广泛性、简捷性、优越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学生进行生活及健康教育。

在练习的设计中,先设计了判断题,这是基础性练习;接着设计选择合适的数填空,这是一道综合性练习,再接着是一道趣味性的练习,在成语中找百分数;最后出示两条信息,让学生读了之后,谈谈感受,使学生再次体会百分数的应用的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而且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张齐华认识分数视频观后感

张齐华认识分数视频观后感

《认识分数》观后感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张齐华老师的《认识分数》课堂实录,学到了很多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学方法。

《认识分数》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节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通过展示4个苹果2瓶水一个蛋糕,抛出问题“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这一半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引出分数的概念:像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

接着同桌说一说1/2,并折一折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给它的1/2涂上颜色。

在这个环节以及后面学生自主操作的时候有一个亮点就是配上轻音乐,不仅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很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好像给在场听课的教师缓解一下疲劳。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教师着重强调正确用语“平均分”。

得出: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

问题“不同的图形可以表示相同的分数,相同的图形可以表示不同的分数”;“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强调“同样大小的的图形”才能比较它们所表示的分数的大小。

借助观察比较估计图形所表示的分数。

当教师讲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时,只是说1/2的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1表示其中的一份,横线表示平均分。

可以再举几个数让学生说,这样加深学生对分数各部分所代表的意义。

接近课堂尾声的时候,教师把同学们带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学会留意生活中出现的分数,学会认真观察。

法国国旗,五角星,巧克力,黑板报以及身体某个部位都联系到了分数。

最后让学生观看广告,能联想到几分之一,留下课后思考问题。

总之每一堂课都有其独特新颖的地方,也有一些小瑕疵。

观张齐华老师

观张齐华老师

观张齐华老师《认识分数》有感胡萍早就听闻张齐华老师是有名的“数学王子”,于是便找到他的教学视频,看了《认识分数》的示范课,我对数学课的“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一、深度理解教材,把握了“为什么教”。

《认识分数》一节课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起点课,这是个“元认知”的建构问题。

本节课是前面学生学习过的“平均分”的延续,是以后学生学习“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体系中的“承前启后”“螺旋式上升”环节中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学生学习和建构“分数”模块具有“循序渐进”的奠基作用。

张老师在深度理解教材之后,把握了“为什么教”这个问题。

二、准确了解学情,吃准了“教什么”。

学生是一张白纸吗?任由我们做教师的随意涂画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每个学生都有着与从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教学要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入手,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样学起来才会感到亲切。

本节课张老师就是准确地了解了学情:学生从二年级起对于整数范围内的“平均分”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再者,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可以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去探究所学的知识。

固此,我们可以看出张老师把教学目标定在了:1、借助“平均分”“一半”等学生熟稔的知识来理解;2、在经历折纸、涂色、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准确理解“几分之一”;3、多元信息呈现,培养学生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细心评价,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诠释了“怎么教”。

儿童学数学的过程是建立在他们的原有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经同化、顺应、概括、具体化等的心理过程后,实现原有经验对新学习材料的个性化解释,并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

张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正是抓住了这个“理”,才引导学生走上了探究的这个“道”。

(1)找准起点,“一半”引入分数。

“平均分”是学生在“整数分”的过程中经常遭遇的。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11、反思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全面参与举例,动手操作,自我创造等主动探究活动,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并知道了分数单位的含义,整节课教学重点突出,难点也突破的很好,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在整节课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概括及实践能力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实际教学效果基本达到备课时的设想。

2、反思教法情况教法的成功之处是,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举例、分一分、自我创造分数等,来体验得到分数过程,感悟分数的意义。

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和建构。

存在的问题是,在教学中我对留给学生动手、动脑、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把握的不够合理。

3、反思学法指导工作情况在本节课中,我在学生思维训练方法指导的比较到位,学生数学迁移能力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指导的还不够,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的意识和效率还有待于提高。

4、反思问题本节课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1)、个别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还是心有余悸地展开讨论,占用较多时间;(2)教师放手的还不够,在学生进行汇报时,语言表达不是很恰当时,教师有些操之过急,补充的较多;(3)对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指导的不够到位;(4)、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比较缺乏,课堂气氛未能真正调动起来;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不仅收获了很多,也悟出了一些道理。

在认识单位“1”时,学生能先将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表示,这样为认识单位“1”,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概念还是抽象的。

他们形成数学概念,一般都要求有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从许多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通过自己操作、思维活动逐步建立起事物一般的表象,从而分出事物的主要的本质特征。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2分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于细微处见智慧——《分数的认识》教学片断与感悟

于细微处见智慧——《分数的认识》教学片断与感悟
片 断 1 :
师 : 丁 丁 当 当 在 野 炊 的 时 候
师: 不错 . 一 半 是 跟 2有 关 这
系 , 因为 是 把 蛋 糕 平 显 出老 / 师合 理利用课 堂教学 资源 的教 学
艺术 。 ) 片断 2 :
份。还有想说 的吗?
碟《*≯Ⅳ
分数。虽然 二年级 的学生都对 分
l f
生 1 都是平均分 成了 2份 。 :
数没有任何感 受 ,没有说 出合 适
生2 :3张纸 都 是平 均 分 成
有所触动时 , 文本的生命 意义 才会 真正 生存 。在这一 教学环节中 , 于老师 引出了 《 游子吟》 中的 “ 谁言寸草
均 分 成 2份 , 这 一 半 就 是 整 个 蛋 糕的 12 / 。这 句话 太 重要 了 , 师 老
师 :刚 才几位 同学有 的是横 着对折 ,有的是竖着对折 ,( 出 贴
横 折 的 和 竖折 的 纸 ) 老 师 跟 你 们
师 :老 师亲 自来找 刀切 蛋糕
了 。 儿 行 吗 ? 儿 呢 ?( 这 这 移动 鼠标
生 24 :
师 : 怎 么想 到 4的? 你
师 : 一 张 长 方形 纸 , 拿 先折 一
祈 。 把 它的 1 2涂 上 颜 色。 再 /
遇 到 了 困难 ,谁 来 帮他 们 分 食 物?( 多媒体 出示情境 图) 一 生 14个苹果每人分 2 。 : 个
生 2 2瓶 水 每 人 分 l 。 : 瓶

师 : 实这 分 数 中的横 线 、 其 横
线 上 面 的数 .横 线 下 面的 数 都 各

有名称。看书找一找 , 这几部分分 师: 高举你的作 品, 这回真是

观课反思 看张齐华老师的《认识分数》有感

观课反思 看张齐华老师的《认识分数》有感

看了张老师这节《认识分数》一课,我不仅叹服于张老师的睿智和活力,更被整节课的逻辑之密,人文之美而深深折服。

从张老师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如何落实的。

第一,教师从组织者的角度去组织整个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开”则有度,“收”之得法。

如张老师在新课的探索中,操作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悟和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当学生的操作已经达到理解的程度时,老师就及时地进行了抽象。

第二,教师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他对每个环节的过渡方面。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几分之一”之后,老师的一句设问:“表示的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圆,为什么表示的都是1/4。

”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分数”与“整体或单位1”之间的关系。

第三。

在练习环节中,多美滋奶粉广告的引入,真是独具匠心,立意高远。

看过这则广告的老师应该记得,在这则广告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感知分数的产生和变化,更是进行关爱教育的良好范例。

从这节课中,我体会到,要上好数学课,首先应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收集看似平凡的素材。

张老师首先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其次才是一位好老师。

我们的老师如果能像张老师一样从生活的一些细节上品味,那么数学一定会有很多很多好的素材需要我们去开拓的。

张齐华《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

张齐华《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

张齐华《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张齐华《分数的初步认识》观后感《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张齐华老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

在拓展练习时,先出示整数1的线段图,然后出示1/3,让学生先估。

课件移动1/3,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

到1/6时,让学生自己推想。

同学中有的说1/5,有的说1/6,课件移动1/6,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6份。

张老师问答对的学生:“你怎么一下子就估对了,有什么窍门?”学生说:“1/3是下面的2倍。

”张老师马上总结:“借助观察比较估计,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这句评价语言简练而到位。

细细品味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张老师不仅是真心赞美学生,更是以精心诱导学生。

他的评价不但融入了真挚的感情,更渗透了学习方法策略的引导,不只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对或错,还知道了自己的“好”或“妙”在哪儿。

毋庸置疑,这样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比起“棒!棒!你真棒!”不知要强过多少倍。

新课程提倡“将数学学习回归生活”,让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起来。

张老师就十分注重将数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整合,学生在他的课堂上不只是听数学、看数学、练数学,而是做数学、玩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他的课堂练习便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课的尾声,张老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某奶粉的电视广告,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一看来了8个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9个人。

问题是: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设计这样一个练习,使我非常惊奇。

我觉得张老师真的具有敏锐的“生活数学”的洞察力,时时有把数学融入生活的意识。

学习数学就是学习“数学化”——解读名师张齐华《认识分数》一课

学习数学就是学习“数学化”——解读名师张齐华《认识分数》一课
得 了 全场 4 0 0 0多 名 听 课 老 师 的
学的产生 与发展本 身就是一 个数 学化 的过 程 ,人们 从手指 或石块
既关注 数学事实 , 也关注、 利用 了
孩子的 生活经验 ;并将学 生的生 .
的集合形成数的概念 , 从测量 、 绘
画 形 成 图 形 的 概 念 ,这 是 数 学
维普资讯
走进课堂 ’ 名师谭堂
学 习 数学 就 是 学 习
金秋 十月 ,我有幸 在安徽 黄 山参加 了 “ 国第 七届深化 小学 全 数学改革观摩交 流会” ,听了来 自全 国各 地 的 3 2位 老师所 上 的 精 彩的数学课 ,真 可谓是百 花齐 放 、精 彩纷呈 ,让 人 目不暇 接 、 美 不胜 收 ,其 中江苏张齐华 老师 上的 《 认识分数》 一课 ,更 是博
均分成 2份 ,每 人这块蛋 糕 的一
半。
学课 堂的, 比如在 上这节 课前学
生 已有分 东 西 、分 得 的每 份 同样
师 : 是 一 半 吗 ? 另 外这 一边 这
呢?
多的生活经验 ,张老 师在 教学 时
生 : 是 这 个 蛋 糕 的一 半 。 也
・பைடு நூலகம்
膏年 教 师 2 0 ・T 3 06 / 4
师 :这 一份 是 1 2 另 一 份 /.
呢?
生: 先对折 。 师: 你们觉得是 1 2吗?有没 / 有不 同的折法? ( 动 画 演 示 三 种 涂 色 方 师
平均 分给 2个人 , 每人 分到 1 。 瓶
( 画演 示 。 ) 动 师 :像 这 样 分 得 的 每 一份 同
板书 : 把一个蛋糕平均 分成 2 份, 每人分得多少? 全体齐答 : 一半

听张齐华老师课心得

听张齐华老师课心得

听张齐华老师课心得听张齐华老师有感听《中国教育梦—-全国教师教育活动》课有感胡宗然周日一天,我亲临名师课堂会场,真是美美的饱餐了一顿教学盛宴,感觉自己收获颇丰。

特别是张齐华老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听完他的课之后才深切感受到什么是完美、精湛,同样对比之下,才知道自己的课是多么的青涩。

张老师对课的追求实在是太完美了,但是完美的同时却是那么让人刚到放松。

幽默的语言,亲切的笑容,精巧的设计实每一处都是那么引入注目。

昨天,他讲的是《用字母表示数》一节课,同时对我们泰安张云老师的课做了简单的讲评。

刚一开始就觉得张老师真的是与众不同,深深地吸引着我,张老师的课堂中老师是那么的潇洒,学生也是那么的轻松,总觉得他是游刃有余。

特别是教给学生举手的细节,更是让学生还没上课就完全进入了一个完全放松又非常兴奋的状态。

轻易的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也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而“高手就是这样,以不变应万变”看似很随意的一句话,是那么富有哲理,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真正的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整堂课中,师生中时刻充盈着那种亲切融洽的气息,令我尤为印象深刻的是张老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语言,这些语言随时随处可见,贯穿了整节课。

“高手”“绝对是高手”“真不错!”“你知道的可真多!”“说的真好啊!”等等。

这些听来随意的语言,但老师的评价却是适宜和到位的,但这些看似平凡的语言,这种评价艺术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却在学生的心里却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

第二环节中教师动手操作,学生用字母算式表示出这个过程。

看似简单的a +5= a +5,却让学生惊讶不已,他们认为左右两边是一样的,老师说他们是不一样的,全班级的学生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更加引起学生的深思。

左边的a是指存钱罐a元,5是指钱罐5元,左边是算式,右边是结果。

通过读法的不同,深刻的让学生感受到字母算式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算式还可以表示一个结果。

在讲字母式还表示数量及关系时,张老师出示问号头像,他的年龄是:(出示X-1)让学生猜是谁,有的学生猜是你弟弟,老师看上去随意问一句为什么不是哥哥呢?让学生说说理由,看上去随意但是紧扣主题。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认识分数》教学反思1一、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争论的兴趣。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不仅仅是行为的参与,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参与、思维的参与。

因此一上课我以“1根小棒能用1来表示,4根小棒能不能用‘1’来表示呢?”这样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愿望。

当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单位“1”时,就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学习兴趣由此而生。

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上,我没有将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创设各种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尝试、争论、比较、思考中逐渐完善对分数的认识,思考逐渐走向深入。

如:学生认识的分数的基础是分东西时,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就产生了分数,那现在分得结果是整数,为什么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呢?当学生不得其解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观察分西瓜和分桃子有哪些共同的地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是不是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呢?怎样用分数表示呢?最后通过让学生画出你喜欢的东西,表示出它们的二分之一,进一步认识到分数是表示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分数表示的部分可以是整数,也可以不是整数。

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不断地争论中发现原有认知的不足,进而不断完善和构建了新的认知网络,学生的思维有了深刻的发展。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维。

为了促进学生理解分数的本质,课堂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让学生参与。

如学生对是用四分之一表示还是用八分之二来表示的争论时,让学生自己用小棒来摆一摆,进一步认识这两个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再如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喜欢的东西,表示出其中的二分之一,让学生通过拍手游戏、找出生活中的分数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借助身边的事物,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这些活动为学生思维的具体化、深刻化提供了机会,从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分数有了深刻的认识。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思考,这包括思考什么,如何思考,直至进行深度思考,逐渐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是我们在课堂上永远的追求。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单位“1”理解是认识分数的关键,为以后学习分数的除法、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及解决问题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我做到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

一、努力之处1.重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所以课堂一开始,我就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入手,先出示月饼图,观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再出示正方形图,观察: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样的3份呢?接着出示线段图提问: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1份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这样的2份、3份呢?引导学生回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通过观察思考,我发现学生对于过去学习的分数知识掌握还是比较扎实的,这一环节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分数是在生活中产生的,所以我精心制作直观形象的课件,运用直观图式,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展现了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归纳: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样就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3.将观察、比较、思考的教学活动贯穿始终。

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一步一步地从具体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领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通过不断地思考、观察、比较活动,使学生理解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从而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认识分数》教学反思1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由平均分1个物体导入,学生日常生活中有过平均分一个物体的`经验,很快就想到一人一半或者每人分半块,进而顺理成章的引出半个就是二分之一。

本课重点就是理解分数的意义,而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从二分之一入手。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本课我把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二分之一的意义上。

首先是从平均分一个蛋糕引出二分之一的含义是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在前几次试教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后面认识几分之一的时候,仍然要不断强调平均分。

经过教研室胡老师指导,我意识到学生在后期仍然不能完整的叙述分数的意义,是因为前面在认识二分之一的时候,学生的说没有到位,导致后期一直要反复强调平均分。

所以我有意识的让学生多说,说蛋糕的二分之一意义不够,还找了饼干和西瓜等实物的二分之一继续让学生说。

在让学生描述的时候,不仅停留在学生个别汇报,还要求学生同桌互说,男生说,女生说再集体说。

通过这样的调整,在后面学生自己总结几分之一的含义时,基本不再需要强调平均分了。

本课中,设计了2个学生活动,分别是用斜线画出正方形的二分之一以及利用老师给的图形找出几分之一。

学生在活动中,动手画、动口说,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学生对于分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

基本能够做到有结构的资源呈现,有序的互动交流。

学生活动动静搭配,环节与环节之间联系紧密,精心设计板书结构。

不过本节课仍然存在不足,例如,在教学二分之一的意义时,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其中每份这个概念没有突出强调一下,如果在结合蛋糕图理解二分之一的意义时,能够问一问学生,这一份表示多少?那这一份呢?进而再强调:哦,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那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这一句话的理解会更加到位。

在比较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大小时,有让学生先讨论,提出猜想,突出矛盾,然后再让学生说明理由,教师再结合图形和生活,证明二分之一的确比四分之一大。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反思集锦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反思集锦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反思集锦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反思集锦110月举行的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成果展示交流会好课纷呈,而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听了这节课,我突然感悟到:尽管我的课与张老师的课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我应该有能力让我今后的课“效”起来。

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完善。

一、认真研读教材,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

记得张老师在介绍自己备课的过程时说过,为了这节课,他翻阅了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教材,认真琢磨了这个内容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所占据的位置,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教材。

再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教案是提前抄好的,教参在上课前一天翻一翻、看一看,最多了解了解本单元、本册的内容。

除非要上教研课或比赛课了,才急急忙忙借一些其他年级的教材看一看。

这样的准备,能上出精彩的课吗?就在听完张老师的课之后几天,教研室陈老师要我组织秀峰区五年级数学老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内容由我定。

于是,我认认真真的翻阅了本册教参,发现课标版“简易方程”与以前的大纲版有较大出入,而且,教参详细的介绍了教材内容改动的原因、教学时应采取什么方法、重难点知识怎样处理等等,同时,我又查看了大纲版教材对于这个内容的安排,我猛然间觉得自己对“简易方程”这一单元的教学有了从未有过的自信。

我也更深的明白了一句俗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真谛。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气氛《分数的意义》一课,没有花哨的课件、没有美丽的童话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数学活动,但从张老师的课堂却发现,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老师走。

是什么吸引了学生?自然、大方、自信、和蔼的教师,使学生思维敏捷,畅所欲言,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在这样和谐的气氛中,教学效果自然不一般。

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教学,我也在努力的把自己定位成学生的朋友、学习的指路人,想方设法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但这个“度”把握得不到位。

有时学生疯过头了,自己要想法控制;有时学生爱理不理,又要连哄带骗。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_心得体会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_心得体会

认识分数教学反思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认识分数教学反思,感谢您的阅读!篇一:认识分数教学反思第五单元《认识分数》,并对这个单元进行了检测。

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个单元的内容,而且可能是因为试卷比较容易的原因,考试的分数都很高。

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对这个单元的教学进行一个小结,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分数意义的认识,分数大小的比较以及分数的加减法。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初步认识分数,而在五年级的学习中将系统地认识分数。

因此,我觉得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三点: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分数。

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基础知识,学生建立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教师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素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素材,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

3、把学习分数加减运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分数加减计算,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学习它的必要性。

在探索分数加减算法时,老师要借助图形直观,算理和算法就不难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了。

篇二:认识分数教学反思认识分数是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拓展,而分数的意义也比较抽象,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认识分数》是认识一个图形或是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在分析完教材之后,我将这堂课的教学重难点定在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1.本节课着重帮助学生认识1/2。

首先通过分苹果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在分东西平均分得的结果不能用整数来表示时,我们就用分数来表示。

这里不仅解决了平均分一个苹果这一问题,同时也交代了分数的由来,让学生感受由于生活的实际需要,才有分数的产生。

2023分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2023分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2023分数的性质教学反思2023分数的性质教学反思110月举行的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成果展示交流会好课纷呈,而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听了这节课,我突然感悟到:尽管我的课与张老师的课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我应该有能力让我今后的课“效”起来。

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完善。

一、认真研读教材,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

记得张老师在介绍自己备课的过程时说过,为了这节课,他翻阅了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教材,认真琢磨了这个内容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所占据的位置,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教材。

再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教案是提前抄好的,教参在上课前一天翻一翻、看一看,最多了解了解本单元、本册的内容。

除非要上教研课或比赛课了,才急急忙忙借一些其他年级的教材看一看。

这样的准备,能上出精彩的课吗?就在听完张老师的课之后几天,教研室陈老师要我组织秀峰区五年级数学老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内容由我定。

于是,我认认真真的翻阅了本册教参,发现课标版“简易方程”与以前的大纲版有较大出入,而且,教参详细的介绍了教材内容改动的原因、教学时应采取什么方法、重难点知识怎样处理等等,同时,我又查看了大纲版教材对于这个内容的安排,我猛然间觉得自己对“简易方程”这一单元的教学有了从未有过的自信。

我也更深的明白了一句俗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真谛。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气氛《分数的意义》一课,没有花哨的课件、没有美丽的童话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数学活动,但从张老师的课堂却发现,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老师走。

是什么吸引了学生?自然、大方、自信、和蔼的教师,使学生思维敏捷,畅所欲言,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在这样和谐的气氛中,教学效果自然不一般。

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教学,我也在努力的把自己定位成学生的朋友、学习的指路人,想方设法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但这个“度”把握得不到位。

有时学生疯过头了,自己要想法控制;有时学生爱理不理,又要连哄带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课反思看张齐华老师的《认识分数》有感_说课稿
看了张老师这节《认识分数》一课,我不仅叹服于张老师的睿智和活力,更被整节课的逻辑之密,人文之美而深深折服。

从张老师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如何落实的。

第一,教师从组织者的角度去组织整个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开”则有度,“收”之得法。

如张老师在新课的探索中,操作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悟和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当学生的操作已经达到理解的程度时,老师就及时地进行了抽象。

第二,教师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他对每个环节的过渡方面。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几分之一”之后,老师的一句设问:“表示的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圆,为什么表示的都是1/4。

”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分数”与“整体或单位1”之间的关系。

第三。

在练习环节中,多美滋奶粉广告的引入,真是独具匠心,立意高远。

看过这则广告的老师应该记得,在这则广告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感知分数的产生和变化,更是进行关爱教育的良好范例。

从这节课中,我体会到,要上好数学课,首先应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收集看似平凡的素材。

张老师首先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其次才是一位好老师。

我们的老师如果能像张老师一样从生活的一些细节上品味,那么数学一定会有很多很多好的素材需要我们去开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