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题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胚大题
1.试述肥大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
光镜下肥大细胞细胞体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较小,呈圆形;细胞质内充满粗大、具有异染性的嗜碱性颗粒。电镜下可见颗粒大小不一,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有单位膜包裹;颗粒内部的结构常呈多样性,在深染的颗粒基质内含螺旋状,或网格状晶体,或含细粒状物质。肥大细胞的颗粒内主要是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肝素等化学物质,还能分泌白三烯。其中组胺与白三烯能使机体产生水肿、荨麻疹、哮喘等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能吸引嗜酸性粒细胞移动到过敏反应的部位,参与抗过敏反应。
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
2.试述破骨细胞的分布、数量、结构和功能
(1)破骨细胞常位于骨基质的吸收面凹陷处。
(2)数量较少。
(3)破骨细胞是一种多核的大细胞,一般可含6-50个细胞核。破骨细胞紧贴骨基质的一侧有纹状缘,电镜下为许多不规则的微绒毛,又称皱褶缘。细胞质嗜酸性,呈泡沫状。电镜下,可见细胞质含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丰富的线粒体和溶酶体。皱褶缘周围有一环形亮区,含大量的微丝。亮区与骨基质表面紧密相贴,封闭了其内侧,构成了溶骨微环境。
(4)破骨细胞具有很强的吸收骨的能力。
3.试述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的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和正常值:
形态结构特点:细胞呈球形,直径10~12μm,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分叶一般为2~5叶,叶间有染色质丝相连,正常人以2~3叶居多。一般认为核分叶越
多,细胞相对越衰老。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质染成粉红色,含有许多细小的浅紫色及浅红色颗粒。颗粒可分为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两种。嗜天青颗粒较少,约占20%,颗粒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是一种溶酶体。特殊颗粒数量多,约占80%,颗粒较小,呈哑铃形或椭圆形,内含碱性磷酸酶、吞噬酶、溶菌酶等
功能: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在体内起着重要的防御作用,它对细菌产物及受感染组织释放的某些化学物质具有趋化性,能移动聚集到细菌侵入部位,大量吞噬细胞,形成吞噬体。吞噬体先后与特殊颗粒及溶酶体融合,细菌即被各种水解酶、氧化酶、溶菌酶及其他具有杀菌作用成分等杀死并分解消化。
正常值:一般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4.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1.肌原纤维
由粗、细两种肌丝有规律地排列而成。I 带由细肌丝组成,H 带由粗肌丝组成,而A 带其余部分则由粗、细两种肌丝组成。
粗肌丝(thick myofi1ament):
1)长约1.5μm,宽15nm,位于肌节A带,中央固定于M线上,两端游离。
2)粗肌丝的分子结构:粗肌丝由肌球蛋白分子组成。
①肌球蛋白(myosin)分子的结构:
呈豆芽状,分为头部和杆部,头、杆之间和杆上有两处类似关节,可以屈动。
M线两侧的肌球蛋白分子对称排列,杆部均朝向粗肌丝的中段,头部则朝向粗肌丝的两端并露出表面,称为横桥(cross bridge)。
②肌球蛋白头部是一种ATP酶并与ATP结合,只有当横桥与肌动蛋白上位
点接触时,头部ATP酶才被激活,并立即水解ATP释放能量,使横桥发生屈曲运动。
细肌丝(thin myofi1ament):
1)长约1μm,宽5nm,一端固定于Z线上,另一端游离,插入粗肌丝之间,止于H带外缘(图6-5)。
2)细肌丝的分子结构: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三种分子组成。
①肌动蛋白(actin):
肌动蛋白分子的单体呈球形,每个单体上都有与肌球蛋白结合的位点,单体相连成串球状,肌动蛋白就是由两条相互缠绕的串球状螺旋链组成的。
②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
由较短的双股螺旋多肽链组成,首尾相连,嵌于肌动蛋白双螺旋链两侧的浅沟内。
③肌钙蛋白(troponin):
由三个球形亚单位组成。
TnT:将肌钙蛋白固定于原肌球蛋白上。
TnI:是抑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的亚单位。
TnC:可与Ca+ 结合而引起肌钙蛋白构象改变。
2.横小管
1)横小管(transverse tubu1e)是由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其垂直于肌膜表面,因此称为横小管,也称T小管(transverse tubule)。
2)哺乳动物骨骼肌横小管位于I带与A带交界处。
3)横小管的功能是将肌膜的电兴奋快速同步地传至每个肌节。
3.肌浆网
1)肌浆网(sarcop1asmic reticu1um)是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环绕在肌原纤维周围。
2)在横小管两侧,肌浆网呈环行扁囊称终池(termina1 cisternae),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三联体(triad)。
3)肌浆网的功能是调节肌浆内Ca+离子浓度:
横小管膜的电兴奋经横小管传向终池→肌浆网膜的钙通道开启→肌浆网内Ca2+ 向肌浆内迅速释放→肌浆内Ca2+ 浓度升高。肌舒张时,肌浆网膜上的钙泵(ATP酶)将肌浆内的Ca+ 再泵回肌浆网内并与钙螯合蛋白结合→降低肌浆内Ca+离子浓度。
5.以多极神经元为例,试述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一.胞体:
1.细胞膜:为可兴奋膜,树突膜和胞体膜接受刺激或信息,轴膜传导神经冲动。膜蛋白:包括受体和离子通道:Ⅰ电位门控通道,主要在轴突膜。Ⅱ化学门控通道,主要在树突膜和胞体膜。
2.细胞核:多位于神经元细胞体中央,胞核大而圆,着色浅,核仁大而明显。
3.细胞质:胞体的细胞质又称核周质,除含一般细胞器外,尚有丰富的尼氏体、神经原纤维和一些内含物(如脂褐素,黑色素,分泌颗粒)
⑴尼氏体:光镜下为可见的嗜碱性小体或颗粒;电镜下,尼氏体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及其间游离的核糖体构成。
⑴神经原纤维:光镜下在银染色切片中呈棕褐色细丝,交织成网;电镜下由神
经丝和微管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