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动因-困难-对策
国内外跨国并购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跨国并购的比较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在拓展市场、增强竞争力方面的重要战略选择。
本文将重点比较国内外跨国并购的特点、动因、成功因素以及面临的挑战,并为跨国并购的实施提供相关建议和启示。
一、国内外跨国并购的特点比较1. 跨国并购规模:国内跨国并购规模较小,以中小企业为主导;而国外跨国并购规模较大,多由大型企业实施。
2. 资金来源:国内跨国并购多依赖于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而国外跨国并购更倾向于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
3. 市场定位:国内跨国并购目的主要是拓展市场份额、资源整合和技术引进;而国外跨国并购则更多考虑进入新兴市场、获取先进技术和品牌影响力。
4. 法律环境:国内跨国并购受到政府审批和行业监管的限制较多;而国外跨国并购更注重法律风险评估和合规性。
二、国内外跨国并购的动因比较1. 国内跨国并购的动因:a. 获取市场份额:通过并购实现市场份额的提升,扩大企业规模;b. 资源整合:通过并购整合产能、技术、品牌等资源,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c. 技术引进:通过并购获取先进技术,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国外跨国并购的动因:a. 进入新兴市场:通过并购进入新兴市场,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b. 获得先进技术:通过并购获取先进技术,提升企业研发能力;c. 品牌影响力:通过并购获得知名品牌,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和竞争力。
三、国内外跨国并购的成功因素比较1. 清晰的战略目标:明确并购的目标、动因和预期效果,实现战略的一致性和合理性。
2. 兼顾整合与保留:在并购后进行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同时保留并发展被收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充分的尽职调查:在并购前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评估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法律风险以及文化差异等因素。
4. 稳定的管理层和员工队伍:保留并发展目标企业的核心管理层和员工队伍,确保并购后的良好运营。
四、国内外跨国并购面临的挑战比较1. 文化差异:国际并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文化差异,如语言、价值观、沟通方式等,需要通过文化融合和管理引导来解决。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分析
中国企业大举跨国并购,引来国际社会一片“狼来了”的呼声,“中国威胁论”、“中国企业威胁论”频频见诸报端。其中美国和日本是这种呼声中声调最高的两个国家。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一些美国政客甚至将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视为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一种挑战,纷纷阻止中国企业对美国企业的并购行为。
中国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之前,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全面分析,以企业总体战略规划和长期发展目标为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并购计划,减少并购计划的被动性和随意性。
在这方面,中国一些企业比较成熟的并购战略很值得国内同行认真学习。如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总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中包括:一是在选择并购对象时,选择盈利的、符合公司产业政策的资产;二是国际并购要符合公司长期发展战略;三是充分考虑并购后的整合问题,选择中海油有能力整合的资产;四是采取与巨人合作战略,选择国际一流石油公司为合作伙伴,共同并购海外项目。
其次,完善境外投资相关法律及有关跨国并购的规定。制定一部适用于一切投资主体、投资领域和投资方式的《境外直接投资法》或者《境外直接投资管理条例》,作为调整我国境外投资的基本法。同时还应有些配套法规,如《境外投资保险法》、《境外投资企业所得税法》、《境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法》等,形成一个以基本法为主,相关配套法规为辅的调整我国跨国并购投资的法律体系。
因此,当中国的国有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时,必然遭到外界的特别关注。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中国国有企业的行为就等同于中国政府的行为,国有企业的并购活动就是中国政府政治策略的体现。美国作为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对私有制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而对带有国家血统的企业则戒备心理较重。中海油并购优尼科遭遇失败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跨国并购动因-困难-对策
(二)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1. 全球竞争压力的驱动。
全球化的压力迫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展开海外大规模并购,打造全球竞争平台。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家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跨国公司长驱直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跨国公司之间竞争的主要“战场”。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本土企业的实力迅速提升,但仍然有限。
要想赢得未来竞争中的一席之地,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壮大起来,迅速打造一个能够与大型跨国公司正面竞争的平台。
这也是中国企业选择大规模海外并购,在国际化经营路程上实现跳跃性发展的一个主要动机。
2. 为获得战略性资产。
所谓战略性资产是指企业通过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设施和系统效率及品牌资产方面投资积累起来的资源。
这些所有权资产或多或少地都带有东道国的本土化特征,不仅无法在其他市场获得,而且开发耗时。
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对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寻求的战略性资产,主要包括品牌、先进技术和稀缺的自然资源。
如2005 年中石油以41.8 亿美元竞购哈萨克斯坦PK 石油公司成功,获得该国境内约700 万吨原油年产量和大量石油储备;而“中海油”以185 亿美元竞标优尼科石油公司虽然失败,但其所体现出来的中国石油公司参与国际资源开发的决心可见一斑。
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在日益“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当代国际竞争中,品牌运营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市场的“金钥匙”。
然而,我国虽有制造世界一流产品的能力,却疏于创造和经营自己的品牌。
因此,如何在国外建立自己的品牌影响,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讲,企业的国际品牌策略有三种方式:为国外公司贴牌生产、自建品牌和通过并购获得东道国企业的品牌。
我国目前多数企业以贴牌生产为主,兼顾在东道国市场销售少量的自有品牌产品以扩大影响。
随着国内企业实力的提高,很多企业开始意识到贴牌方式的缺点,并购国外的知名品牌作为一种替代方式而受到关注。
跨国并购的动因有哪些内容
跨国并购的动因有哪些内容1、为了海外上市,需要海外架构。
2、国内市场饱和,需要拓展海外市场。
3、参与国际竞争,需要通过并购消灭竞争对手。
4、为避免反倾销、反补贴诉讼的原因,将产品产地进行转移。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交流与发展,各个国家企业之间的合同与竞争也越来越频繁,企业跨国并购的热潮在近几年达到了高峰,海外广阔的市场吸引着更多的企业投资。
那么跨国并购的动因有哪些?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跨国并购相关知识。
▲一、跨国并购的动因有哪些▲1、经济动因(一)经营协同效应主要来源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通过并购方式可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达到规模经济的生产范围,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该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在行业中存在着规模经济,并且在企业并购活动之前,公司的经营水平和经营规模都达不到实现规模经济的潜在要求。
范围经济指企业能够利用现有产品的生产销售经验以较低的成本生产相关的附加产品。
(二)财务协同效应的来源主要是可以取得较低成本的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例如,合并公司的举债能力可能大于合并前各个公司之和,从而可带来税收上的节约,或者举债成本更低,从而可带来财务费用上的节约。
该理论隐含的假设前提是,企业并购活动产生的税收减免大于并购成本,但是这种情况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
(三)管理协同效应主要来源于管理能力层次不同的企业合并所带来效率的改善假设两个公司的管理效率不同,在高管理效率公司并购另一个公司之后,通过资产重组、业务整合,可以改善低效率公司的管理效率以创造价值。
▲2、个人动机代理人的报酬与企业利润率相关而与销售水平无关。
收购本身实际就是代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因为公司管理层可能会为了其自身利益而做出损害股东利益的并购决策。
▲3、战略动机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
并购可以在两个层次上实现企业的现模效益,即产量的提高和单位成本的降低。
并购给企业带来的内在规模经济在于:通过并购可以对资产进行补充和周整:横向并购可实现产品单一化生产,降低多种经营带来的不适应;纵向并购,将各生产流程纳入同一企业,节省交易成本。
跨国并购面临的主要障碍与对策分析
跨国并购面临的主要障碍与对策分析【摘要】跨国并购是指跨越国界进行合并或收购的商业活动,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风险性。
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障碍,包括文化差异、法律法规不同和经济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障碍,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如充分了解目标公司、建立有效沟通机制、深入研究法律法规、谨慎处理文化差异以及规避风险。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细致执行,跨国并购才能够取得成功并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对于跨国并购双方来说,克服障碍并巧妙应对对策至关重要。
【关键词】跨国并购、文化差异、法律法规、经济政治环境、对策分析、目标公司、沟通机制、风险规避、结论。
1. 引言1.1 引言本文将就跨国并购所面临的主要障碍以及相应的应对对策进行分析和讨论。
我们将分析文化差异、法律法规不同以及经济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等方面对跨国并购的影响,同时提出充分了解目标公司、建立有效沟通机制、深入研究法律法规、谨慎处理文化差异以及规避风险等对策措施,以便企业能够成功实施跨国并购。
通过深入探讨跨国并购的障碍和对策,本文旨在为相关企业和从业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跨国并购过程中的挑战,最终实现跨国并购的成功与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跨国并购的定义与特点跨国并购是指一家公司通过收购或合并另一家跨国公司来扩大自身的规模和市场份额的行为。
这种跨国性的并购活动通常发生在全球范围内,涉及跨越国界的资本、人力资源以及技术等要素。
跨国并购的特点包括但不限于:跨越国界进行,涉及多种法律法规的约束,需要处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方式和沟通方式,面临着来自不同国家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和挑战,需要整合不同国家的资源和优势来实现跨国并购的战略目标。
跨国并购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实现规模经济、资源整合,提升公司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拓展业务范围和国际影响力,以及实现财务回报和增值等多方面的战略目标。
通过跨国并购,公司可以更快速地进入新的市场,获取新的技术和专业知识,拥有更广泛的客户群和资源网络,从而实现更快速的发展和增长。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问题与对策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问题与对策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外并购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问题和对策。
一、动因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市场扩张:通过海外并购,中国企业可以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扩大自身的规模和影响力,提升竞争力。
2.资源获取:一些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可以获得稀缺资源,如石油、矿产等,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3.品牌增值:通过并购国外知名品牌,中国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品牌溢价,提升自身形象和市场地位。
4.技术引进:一些中国企业通过并购国外公司,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和管理经验,以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二、问题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1.金融风险:海外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资金运作、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容易面临金融风险。
2.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文化、法律、政策等差异,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需要充分了解并适应当地文化,避免因文化冲突而导致合作失败。
3.管理问题: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后需要面临更加复杂的管理问题,如如何整合不同企业文化、如何调整组织结构、如何管理跨国团队等。
4.政策风险:海外并购受到当地政策的影响,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对并购项目产生不利影响,需要企业有应对策略。
三、对策为了应对海外并购的问题,中国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海外市场的研究和了解,降低金融风险。
2.文化融合:加强跨文化沟通和交流,培养多元化的管理团队,提高对不同文化的适应能力。
3.整合资源:并购后,及时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4.灵活应变:积极关注并适应当地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和经营模式,降低政策风险。
5.建立品牌认同:并购后,注重品牌整合和传承,加强对品牌的管理和培育,提升品牌价值。
我国互联网行业的跨国并购动因及问题探析
我国互联网行业的跨国并购动因及问题探析中国互联网行业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也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随着中国互联网企业不断壮大,跨国并购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发展战略。
本文将探讨我国互联网行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跨国并购的动因1. 市场扩张中国互联网行业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企业需要寻求海外市场来实现业务的进一步扩张。
通过跨国并购,企业可以获得更多地区的用户资源和市场份额,实现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2. 技术获取中国互联网行业相对欠缺一些先进的技术和专业人才,在跨国并购中,中国企业可以直接获得目标企业先进的技术和专业团队,大大缩短企业的技术积累过程,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 资本运作通过跨国并购,中国互联网企业可以获取目标企业的资本和资产,实现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二、跨国并购面临的问题1. 文化冲突企业之间文化的不同是进行跨国并购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独特性,企业需要针对不同文化展开有效的整合和调适工作,才能顺利实现跨国并购带来的协同效应。
2. 法律合规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同,跨国并购往往需要面对复杂的法律合规问题。
企业需要全面了解并严格遵守目标企业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以避免出现法律纠纷或违规行为。
3. 资产整合跨国并购可能涉及到不同国家的资产整合,包括资产重组、人员调配等问题。
企业需要全面规划和协调各项资源,以保证在并购之后能够顺利运营和发展。
三、对策建议1.加强文化融合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前,需要充分了解目标企业所在国家的文化特点,通过文化培训和交流,促进文化融合。
企业需要建立开放、多元化的企业文化,为不同文化的员工提供融合的空间和平台。
2.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需要密切关注目标国家的法律法规,以确保企业的运营合规。
在跨国并购前,可以寻求专业的法律顾问或律师团队协助,加强对法律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我国互联网行业的跨国并购动因及问题探析
我国互联网行业的跨国并购动因及问题探析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行业的跨国并购活动频繁,各家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大力度进行海外并购。
这些跨国并购的动因是什么?又伴随着哪些问题?本文将对我国互联网行业的跨国并购进行深入探讨。
一、跨国并购的动因1. 拓展市场我国互联网行业已经十分成熟,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为了寻求新的增长机会,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选择通过跨国并购来拓展海外市场。
通过收购海外公司,可以快速进入新的市场,避免从头开始建立品牌和用户基础,节省时间和精力。
2. 获取技术和人才随着科技行业的飞速发展,技术和人才的稀缺性成为了互联网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为了获得先进的技术和高端人才,许多中国互联网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来获取。
3. 规避风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互联网行业受到各种市场、政治和法律法规的制约和影响。
为了规避这些风险,一些中国互联网公司选择通过跨国并购来分散风险,降低单一市场的依赖性。
1. 文化差异跨国并购往往会面临严重的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会影响企业的管理、运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
如何处理好文化差异,确保企业合并后能够顺利融合,是跨国并购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2. 法律法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不同,有时甚至相互冲突。
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和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避免因为法律纠纷而导致合并失败或者产生不良后果。
3. 人才流失在跨国并购过程中,由于管理团队的变动和业务整合,可能会导致一些重要的人才流失。
如何留住关键人才,确保企业的稳定运营,是跨国并购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4. 经营风险跨国并购往往伴随着较大的经营风险,特别是在对方市场不熟悉的情况下,可能会遇到市场萎缩、产品无法适应当地需求等问题,导致经营困难甚至亏损。
在进行跨国并购时,需要充分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三、结语我国互联网行业的跨国并购活动具有一定的动力和潜在的问题。
跨国并购能够拓展市场、获取技术和人才,规避风险,但也面临着文化差异、法律法规、人才流失和经营风险等问题。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摘要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企业开场实施积极的跨国并购战略。
随着国企业的激增和国外企业的涌入,使国各方面资源呈现缺乏的趋势,为了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并以此提升竞争力,大量中国企业开场了跨国并购。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跨国并购潜伏着很多的风险和问题,比方经历的缺乏和保护意识的缺乏等。
本文重点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问题,并提出应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存在风险的防机制及对策。
跨国并购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也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并购活动最早诞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但并购就其本质而言却是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融合与资本交流的必然规律。
一旦经济环境与条件具备,并购活动就会竞相展开。
?科尔尼并购策略?中强调“自然增长不是成功企业的成长之路,一家公司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兼并是不可防止的。
跨国并购既是一种复杂的经济行为,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法律行为。
跨国并购是企业国并购的延伸,是跨越国界的兼并与收购活动。
按照联合国贸发会议有关文献的解释,跨国兼并的结果是:“原来分属两个不同国家的两家企业的资产与经营被结合成一个新的法人实体〞。
跨国并购是全球资本、技术、人才和市场的联合与重组,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必须要走的路径。
全球经济不景气,兴旺国家在财政状况普遍恶化、失业率上升的情况下,为稳定就业,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来资本;另一方面,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导致国外公司资产价格的大幅下降,并造成资源、能源产品的价格大幅下跌。
这些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良好机遇,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规模不断扩大。
但据统计,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率并不高,真正算得上成功的并购仅有33%,有67%的跨国并购不成功,例如中海油并购尤尼科、中国西色国际收购美国尤金公司、华为和中兴等因“平安问题〞收购业务搁浅等一系列跨国并购都遭遇失败。
我国企业在实现跨国并购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诸多障碍,如何克制这些障碍成为影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跨国并购面临的主要障碍与对策分析
跨国并购面临的主要障碍与对策分析【摘要】跨国并购是企业扩大规模、拓展市场的重要方式,但面临着诸多障碍。
文化差异可能导致沟通不畅,影响合作效率;法律法规不同使得交易程序复杂化;财务风险和员工抵抗也是并购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针对这些障碍,企业可以通过加强文化融合、提前了解当地法律法规、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和积极沟通员工意见来解决。
要想成功实施跨国并购,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并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并制定有效对策来应对,以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跨国并购,主要障碍,文化差异,法律法规,财务风险,员工抵抗,对策分析,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跨国并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障碍,如文化差异、法律法规、财务风险和员工抵抗等问题,这些障碍直接影响着并购交易的顺利进行和最终成功。
了解并解决跨国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措施,对于企业顺利实施并购、实现预期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跨国并购面临的主要障碍入手,分析文化差异、法律法规、财务风险和员工抵抗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旨在为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跨国并购面临的主要障碍跨国并购面临的主要障碍包括文化差异、法律法规、财务风险、员工抵抗等方面。
文化差异是跨国并购中常见的障碍之一。
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沟通方式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合作双方在管理风格、决策方式和团队合作上产生摩擦。
法律法规的不同也是跨国并购的主要障碍之一。
各国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不同,合并双方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来适应和符合各国法律法规的要求。
财务风险是跨国并购中不可忽视的障碍。
合并双方在资金、财务结构、资产负债表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谨慎评估风险并制定有效的财务整合策略。
员工抵抗也是跨国并购中的阻力之一。
员工可能对合并后的变化感到不安和抵触,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培训来降低员工抵抗,确保合并顺利进行。
针对这些障碍,合并双方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例如加强文化交流与融合、遵守各国法律法规、进行充分的财务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并关注员工需求等。
浅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问题及对策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 管理纵横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20权和决策权等,这样才能在确保总部对境外经营机构的相对集中管控的前提下,实现对境外机构管理层的约束,进而有效降低境外资产的运营风险。
(二)提高境外资产管理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明确企业的经营战略是有效预测、规避风险和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风险的前提,而风险防范和应对的最终目的在于防止境外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在实践中国有企业应当从把握好境外投资的战略决策环节入手来提升其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首先要明确进行境外经营的战略意义,例如获取战略性资源、开拓境外市场等,这些战略目标和动机必须细化;其次是要明确境外项目投资的选择标准,例如从东道国国别选择和入驻方式等;最后是要对境外机构的战略角色进行定位。
只有这样才能在进行境外资产管理时的目的性较强,合理控制境外资产的风险。
(三)优化境外资产管理的控制活动要优化境外资产管理的控制活动,可从三个方面加以思考:一是必须明确财务管理不能替代业务控制活动,必须根据境外资产的运营特点设计针对性和适应性强的业务控制活动;二是要建立规范科学的财务报告和管理制度,从而来防范境外国有资产的流失;三是要有效利用内部控制的牵制机制,即从构建境外机构管理层的权利制衡机制入手来防止个人权利过大,进而损害境外国有资产的问题。
结束语:随着国有企业在境外资产规模的逐年扩大,其境外资产管控成为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国有企业在境外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困境的基础上,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能够帮助国有企业突破其境外资产管理的困境和难点,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1]汤媛媛,杨春.中央企业境外资产监管与风险防范[J].当代经济研究,2017.03[2]卢享光.浅议如何对国有企业境外资产进行有效监督管理[J].现代商业,2014.11[3]卢永真,姜华欣,胡迟.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途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7.02[4]周煊.中国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监管问题研究—基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2.01浅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问题及对策梁圆皓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上海 201900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以实现各种资源全球最佳配置为目标的企业在境外的直接投资活动发展迅猛。
跨国并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一、跨国并购的趋势
近年来,跨国并购的趋势正在发生变化。过去,跨国并购主要是由发达国家 的企业进行的,但现在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也开始参与跨国并购。 这些国家的企业逐渐具备了全球竞争力,并开始利用跨国并购来获取全球资源和 市场。
另一个趋势是,跨国并购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在过去,跨国并购主要是为 了获取被收购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或市场份额。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 通过跨国并购来获取新的市场、品牌或客户。
1、市场规模
随着人们对动物健康的重视和畜牧业的发展,兽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 大。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2020年全球兽药市场规模达到了约700亿美元, 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近900亿美元。
2、市场竞争
在国内外市场上,兽药企业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激烈。一方面,国内企业通 过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等方式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国外企业也通 过资本运作和战略合作等方式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2、技术变化
新药研发、生产技术和包装技术的不断提升,将为兽药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 遇。特别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免疫学等前沿技术的引入,将为兽药研发和生 产提供更多创新手段。
3、政策法规及行业趋势
各国政府对兽药产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以确保兽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未来,政策法规将更加严格,行业标准将更加规范,这将推动兽药产业向高质量、 高效益、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国际合作和互认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为 兽药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总之,跨国并购是一种重要的国际商业活动,其研究现状和未来挑战值得。 未来,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跨国并购的趋势可能会发生变化, 因此企业需要密切这些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领域的活跃度日益提升,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 会议(贸发会议)发布的《2022年全球投资报告》,202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 (FDI)流入金额达到1.58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64%,其中中国企业的贡献不 容忽视。
跨国并购的主要动因
一.跨国并购的主要动因1.首要动因是为了生存。
市场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跨国公司普遍提升了中国市场在全球布局中的战略地位。
而随着跨国公司把更多的制造和部分研发业务放到国内企业依靠廉价劳动力产生的成本优势日渐削弱,在核心技术、管理能力、资金实力、规模效益等方面的劣势却日益明显。
在此情形下,中国企业如果仅仅局限在国内,单一市场不足以支撑他们进步长大,也难以进一步抗衡跨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2.在于收购国际品牌核心技术和国际市场渠道。
并购接管一家公司可以立即利用现成的当地供应商与顾客网络,并获得相应的市场份额,可以在不增加行业生产能力的情况下达到临界规模。
例如海尔如果成功并购美泰克,将会获得美国家电市场16%的市场份额,这是任何一家新公司在短期之内无法完成的再次,公司进行并购主要是因为通过并购能产生协同效应,提高效率,典型的就是在短时期内发挥规模效应。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并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经济规模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特别是对于那种企业需要的某种知识和资源专属于另一企业时,并购就成为企业获得这种知识和资源的惟一途径。
例如联想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就属于这种情况。
3.最后是为了避免贸易摩擦和关税壁垒。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出口产品经常会受限,并购一个国外企业,在国外办厂会避免这种情况。
例如TCL公司,通过并购,在中国、欧洲、北美、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以及战略OEM五大业务实现了有效互动,通过全球产业资源及格局的整合,有效避开了贸易壁垒。
它在墨西哥建立了工厂,规避了美国的反倾销政策等二.战略联盟形成的动因分析1、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形成与发展是新技术推动的结果。
在技术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的升级换代。
这一时期的技术发展日益呈现出产品周期缩短研究开发成本与风险增加,技术边界模糊,规模收益递增等特征。
由于技术创新是在原有技术的积累和与其它领域技术的融合过程中实现的,所以在技术革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研制出更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并承担开发风险与同行模仿跟进的风险对单个企业来说,常常是不能胜任的。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问题与对策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问题与对策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
1. 资源获取:海外并购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获取稀缺资源,如能源、原材料等。
这可以帮助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供应链的稳定性。
2. 扩大市场份额:海外并购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进入新的市场,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并提升竞争力。
3. 技术和知识获取:通过海外并购,中国企业可以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知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4. 国际化战略:海外并购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问题:
1. 文化差异:海外并购面临不同的文化和管理风格,可能导致文化冲突和管理问题。
2. 法律和政治风险:海外并购可能涉及复杂的法律和政治环境,包括法律制度和政策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3. 资金压力:海外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支付购买价格和整合成本,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压力。
4. 品牌和声誉风险:海外并购可能对企业的品牌和声誉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由于文化冲突或管理问题导致的业绩下滑。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对策:
1. 风险评估和尽职调查:在进行海外并购前,应对目标企业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尽职调查,了解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法律风险和管理团队等。
2. 合理定价和谨慎执行:在并购过程中,应合理定价,并审慎执行合同和交易条款,以减少合并风险和前期投资压力。
3. 文化整合和人才管理:在并购完成后,应重视文化整合和人才管理,建立跨文化沟通机制,并培养和留住关键员工,以确保合并后的顺利进行。
4. 多元化战略和风险分散:在进行海外并购时,应考虑多元化战略和风险分散,避免过度集中在某个市场或行业,以降低风险。
《2024年跨国并购的理论、运作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范文
《跨国并购的理论、运作及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实现快速扩张、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跨国并购的理论基础、运作模式以及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跨国并购的理论基础1. 理论概述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公司通过购买东道国企业股权或资产,以实现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或经营权的行为。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效率理论、市场势力理论、内部化理论等。
这些理论均强调了跨国并购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实现规模经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 跨国并购的动因跨国并购的动因主要包括追求规模经济、获取战略资源、实现市场多元化等。
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可以快速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获取被并购企业的技术、品牌、渠道等资源,提高自身竞争力。
三、跨国并购的运作模式1. 横向并购横向并购是指同行业或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并购,旨在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集中度。
其运作模式包括股权收购、资产收购等。
2. 纵向并购纵向并购是指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并购,旨在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
其运作模式包括上游资源型企业对下游加工制造企业的并购等。
3. 跨行业并购跨行业并购是指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并购,旨在实现多元化经营和分散风险。
其运作模式包括利用被并购企业的技术、品牌等资源,开发新的业务领域。
四、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问题研究1. 面临的问题(1)政策法规不熟悉: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往往对东道国的政策法规不够熟悉,导致在并购过程中遇到政策障碍和法律风险。
(2)文化差异: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后往往面临文化融合的难题,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
(3)资金压力:跨国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国企业在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上存在一定压力。
2. 解决策略(1)加强政策法规研究:我国企业应加强对东道国政策法规的研究,了解并购政策、税收政策等,降低政策风险。
我国互联网行业的跨国并购动因及问题探析
我国互联网行业的跨国并购动因及问题探析随着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开始走向国际舞台,通过跨国并购来增加公司规模、提升品牌和技术优势。
在此背景下,我国互联网行业的跨国并购越来越活跃,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动因1.寻求新的成长机会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和竞争加剧,中国互联网企业越来越难以在国内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因此,寻求新的成长机会成为这些企业跨国并购的一个重要动因。
2.增加知名度和品牌价值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较低,在国际化进程中会面临诸多挑战。
通过跨国并购,可以借助被收购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声誉,提升企业的唯一性和品牌价值。
3.补充关键技术和人才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中,企业持续保持创新能力是关键,因此掌握关键技术和招揽优秀人才显得特别重要。
通过收购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互联网企业可以快速增强自身的研发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问题与挑战1.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法律体系,企业之间在管理、沟通、思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会对跨国并购过程带来一定的阻碍。
2.监管机构的限制跨国并购涉及到外汇、外投、财务审核等方面,需要遵守当地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有些国家的监管机构对外资收购存在较大限制,如美国、韩国等国家对中国的投资有较高的政策门槛和审查标准,这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计划和财务计划。
3.企业整合难度大跨国并购涉及到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组织架构,对企业整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如果整合不到位,容易出现组织失衡、人才流失、技术迟缓、业务复杂等问题,致使跨国并购过程中形成的价值无法实现。
总之,我国互联网行业的跨国并购是一种追求规模化、成长性和竞争优势的有效途经。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和问题,在跨国并购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应当权衡利弊,选择最为适合自身的并购策略,避免因跨国并购失败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跨国并购的动因和风险控制的几点思考
跨国并购的动因和风险控制的几点思考跨国并购的动因和风险控制的几点思考跨国并购是指企业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上对其他企业进行收购或兼并的行为。
在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大业务规模、打开全球市场、获取核心技术和资源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动因和风险控制两个方面探究跨国并购的相关问题。
动因1.市场扩张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主要动因是扩大市场份额和进军新市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跨国并购可以帮助企业快速通过现有的市场平台进入新市场,快速占领市场份额,实现规模化发展。
2.资源整合资源整合是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另一个重要动因。
企业可以通过收购或兼并获得竞争对手的核心技术、专利和人才。
同时也可以获得对方的生产能力和销售网络,并将其整合入自身的生产、销售和供应链体系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降低成本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减少重复建设和投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利润率。
同时也可以实现产能已经不足或技术已经过时的企业重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风险控制1.文化冲突在跨国并购过程中,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会引发不同的管理思想、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带来沟通困难和冲突。
因此,企业应重视文化融合,制定有效的文化融合策略,加强团队管理和文化培训,提高员工意识,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法律法规风险跨国并购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比较复杂,企业需要了解目标企业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并确保自身合法地收购目标企业。
同时,在并购过程中,应审查企业文化、财务状况、资产负债表等信息,避免影响商誉和合法权益。
3.经济环境风险跨国并购存在着不同的经济环境风险,例如货币汇率波动、政府政策变化、市场情况不稳定、物流环节等。
这些风险都会对企业带来影响,企业应制定风险防范计划,及时应对不同的风险,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总的来说,跨国并购无疑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获取资源、降低成本的好选择,然而风险也是难以避免的。
因此,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需要有一系列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从文化、法律、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规避。
海外并购:困境与对策
海外并购:困境与对策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基本态势及动因(一)态势1.海外并购交易势头迅猛。
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企业掀起的海外并购浪潮势头迅猛,其增速、规模和影响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首先,并购区位广,不仅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时也出现在发达国家。
其次,并购总额持续上升,增速加快,中国企业仅2009年前两个月的海外并购总额就达到218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第三,单宗并购交易规模不断增大,2008年有四起并购超过10亿美元,而2009年初的几桩交易金额就已超过100亿美元。
2.投资主体是国有企业。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主要集中于少数有实力的国有企业。
随着中国民营企业的崛起,民营企业逐步成为生力军,海外并购主体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投资主体突出表现为国有企业。
大型国企拥有不可比拟的资金优势和政府支持优势,在近几年的海外并购中,其规模和数量都领先于民营企业。
3.并购重点领域是金融和自然资源。
每次并购浪潮背后都有深刻的经济原因。
尽管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行业分散化趋势日益明显,其他多个行业在并购活动中的份额已有所提高,但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海外并购的行业分布仍然比较集中。
2007年至2008年,金融危机还局限于金融领域,中国企业在金融领域中的并购频频显现。
2008年下半年以后,全球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许多资源产品价格大幅下跌,海外收购成本大幅降低。
在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低迷时,中国企业的投资兴趣转向自然资源领域。
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显现出偏好资源、远离金融的特点。
(二)海外并购缺乏协调。
中国企业的大规模海外并购缺乏协调,有些项目存在几家中国企业相互竞争的局面。
譬如,今年资金流向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而去年吸收中国投资最多的是英国。
当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密集,金额巨大,其中很多是谈判多年,直到最近才受益于金融危机的帮助和国内审批的放松而得以成交。
我国互联网行业的跨国并购动因及问题探析
我国互联网行业的跨国并购动因及问题探析互联网行业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热门领域,而跨国并购在互联网行业内更是充满了活力和催化作用。
本文将探讨我国互联网行业的跨国并购动因及存在的问题。
一、跨国并购的动因:1.扩大市场份额跨国并购是企业跨越国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企业在国内市场已经逐渐成熟,市场饱和,通过跨境并购可以进入新的市场,在市场上取得更大的份额,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跨国并购可以获得跨国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使企业更快地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3.降低成本跨国并购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和规模效应,实现成本的优化和降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4.提高品牌知名度跨国并购可以使企业拓展其品牌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二、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1.文化冲突不同国家的企业在文化背景、价值观、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产生文化冲突,影响企业的经营效果。
2.监管不当跨国并购需要面对不同的国家、地区的监管机构,政策和法律环境也有所不同。
如果不能掌握并妥善处理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和政策,企业就有可能遭受监管不当的风险。
3.经营不稳定跨国并购需要面对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导致企业经营不稳定,甚至是失败。
4.交易风险跨国并购需要面对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市场地位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交易一般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交易风险大。
5.协调管理难度大符合两国不同的法律、文化等的企业管理是非常复杂的。
协调跨国并购的管理团队需要关注两个不同法系的法律和文化背景,进行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需要注意若干的要素,包括风险管理和沟通。
综上所述,我国互联网行业的跨国并购,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但前提是要对跨国并购所遇到的情况有清晰的认识,并在各方面备足足够的资源和能力,以规避风险,保证企业的稳步发展,实现跨涉国际之蓝图的美好愿景。
探析跨国企业在我国并购的动因和挑战.
探析跨国[论文集]企业在我国[论文集]并购的动因和挑战关键词:跨国公司,企业并购,科技进步,价值链,跨国制造资本,并购投资一、引言近年来,科技进步与经济全球化推动了跨国制造业价值链新一轮的全球整合。
在本轮整合中,发达国家由生产制造转向技术研发和品牌营销,发展中国家由下游的总装配转向中上游的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
有关部门预测,未来几年外资并购将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
我国的土地资源紧张,企业的技术和管理落后,与绿地投资相比,外资并购在不占用新土地的基础上迅速提升我国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管理系统,有利于我国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吸引外资的质与量。
但是,我国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制度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某种程度上给跨国制造企业在我国并购提出了种种挑战,2003年至2006年间我国利用外资额占全球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从8.2%下降到5.1%,或许这与之不无关系。
由于跨国并购投资给东道国输入资金、技术和管理资源,各国对并购都持有鼓励和开放的态度。
本文通过解析跨国制造企业在我国并购投资的动因和所面对的挑战,试图为我国政府和企业积极应对本轮跨国制造资本的国际流动提供线索。
二、跨国制造企业在我国并购的动因随着全球制造业的重新分工,跨国制造资本在加速全球扩张的同时,在我国的并购投资规模和数量也不断提高,涌现了许多金额巨大的并购项目。
跨国制造企业在我国的并购投资有以下三个动因:(一)获得市场权利为了快捷地进入中国市场甚至取得市场的主导地位,跨国制造企业在我国收购竞争对手或分销商很普遍。
2007年世界500强在我国投资前100名企业的年均销售收入185亿元(折合25亿美元)中,出口仅7.5亿美元,占销售收入的30%,其余的70%都是在我国市场销售。
例如日产收购东风汽车、欧莱雅收购小护士、联合利华收购中华牙膏等并购目的都是进入中国市场。
跨国制造企业为了保持市场份额往往直接收购在我国的产品代理商来控制忠实和稳定的客户群。
此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采用的“市场换技术”国家进口替代战略也吸引了跨国制造企业的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1. 全球竞争压力的驱动。
全球化的压力迫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展开海外大规模并购,打造全球竞争平台。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家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跨国公司长驱直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跨国公司之间竞争的主要“战场”。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本土企业的实力迅速提升,但仍然有限。
要想赢得未来竞争中的一席之地,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壮大起来,迅速打造一个能够与大型跨国公司正面竞争的平台。
这也是中国企业选择大规模海外并购,在国际化经营路程上实现跳跃性发展的一个主要动机。
2. 为获得战略性资产。
所谓战略性资产是指企业通过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设施和系统效率及品牌资产方面投资积累起来的资源。
这些所有权资产或多或少地都带有东道国的本土化特征,不仅无法在其他市场获得,而且开发耗时。
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对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寻求的战略性资产,主要包括品牌、先进技术和稀缺的自然资源。
如2005 年中石油以41.8 亿美元竞购哈萨克斯坦PK 石油公司成功,获得该国境内约700 万吨原油年产量和大量石油储备;而“中海油”以185 亿美元竞标优尼科石油公司虽然失败,但其所体现出来的中国石油公司参与国际资源开发的决心可见一斑。
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在日益“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当代国际竞争中,品牌运营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市场的“金钥匙”。
然而,我国虽有制造世界一流产品的能力,却疏于创造和经营自己的品牌。
因此,如何在国外建立自己的品牌影响,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讲,企业的国际品牌策略有三种方式:为国外公司贴牌生产、自建品牌和通过并购获得东道国企业的品牌。
我国目前多数企业以贴牌生产为主,兼顾在东道国市场销售少量的自有品牌产品以扩大影响。
随着国内企业实力的提高,很多企业开始意识到贴牌方式的缺点,并购国外的知名品牌作为一种替代方式而受到关注。
并购不仅可以在短期内让企业获得东道国品牌,而且通过宣传并购事件本身也可以扩大公司影响。
我国IT 企业的排头兵“联想”,在以17.15 亿美元的高价收购国际知名品牌IBM 的PC 业务后,大大提升了公司的形象和品牌知名度,推动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
除了获得品牌以外,先进技术也是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另一个焦点。
先进的技术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灵丹妙药,因此,各个企业对自身的技术诀窍都严守秘密。
技术的不对称分布以及出口许可制度,使得我国企业很难获得国外的先进技术。
因此,并购就成为了技术转移的重要手段。
如“京东方”通过并购韩国的液晶生产企业,直接获得了第五代液晶生产技术,从而大大缩短了它与竞争对手的技术差距。
3. 为获得快捷的国际扩张通道。
常见的国际化道路有国际贸易、OEM (贴牌生产)和FDI 三种方式,而FDI 又可分为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每一种方式各具优劣。
国际贸易方式优点在于操作简便,但易遭到其他国家贸易壁垒的狙击。
给国外厂商做OEM 投资较少,销售渠道稳定,但由于市场为人控制,竞争激烈,所以利润率很低。
在国外新建投资虽然可以绕过贸易壁垒,享受投资的优惠政策,但也存在着两个缺点,一是不熟悉当地的社会情况,投资风险较大;二是在国外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和品牌耗时较长,且成本高昂。
相比而言,跨国并购提供了一条快捷的国际化道路,具有三个突出的优点:首先,绕过了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使本公司产品通过内部交易进入外国市场。
其次,是跨国并购继承了东道国企业原有的人力资源、客户资源和商誉,节省了市场推广的时间和成本。
另外,通过跨国并购能够充分发挥企业合理避税的作用。
因此,跨国并购也就成为企业利润在国际间转移的重要通道。
正是基于上述独特的优点,跨国并购开始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重要途径。
如“TCL”并购“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不仅获得了其所有的相关技术和整个研发团队,还获得了其品牌和在欧洲的市场渠道,为TCL 打入欧洲市场铺平了道路。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既有其客观背景,又有其内在动因,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一种表现和必然结果。
随着国内有利条件的继续发展,特别是政策支持、融资渠道、评估服务等进一步完善及跨国管理和并购人才的成长,在未来几年内,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还将会有跨越式发展。
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选择目标企业存在困难1. 没有清晰完备的自身发展战略和明确的目标企业选择标准。
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亏损,肇因之一即事前缺乏系统缜密的全盘战略,盲目为了国际化而进行并购。
很多企业既未明察市场变化,审视自身资源及弱点,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又未根据发展战略制定详细目标选择标准,如偿债能力、周转能力、盈利能力等。
2. 对目标企业所在国的政治、法律政策不熟悉导致并购受阻。
首先,经济斗争是政治斗争的表现形式之一,两国间是否存在重大政治利益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与相关政府方面沟通不利,原本“简单”的外购交易被附加上政治、外交等各种复杂因素,随时有可能招致大麻烦。
中海油收购美国加州联合石油公司,由于美国国会强烈反对而最终流产;海尔放弃竞购美泰等就是明证。
此外,许多中国企业进入外国市场时,由于对当地法律制度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及劳动保护等制度的疏忽和陌生,而遭致法律麻烦。
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承认,联想收购IBM 的PC 业务百密一疏,没料到会受到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对该收购的审查。
尽管最终安全通过审查,但其过程惊心动魄。
3. 不能正确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
目标企业的价值高低直接影响到并购后企业的盈利状况。
若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程序和标准,往往使被并购方的评估值过高从而使并购方的经营目标无法实现。
跨国并购一定要注意全球产业重组和市场供求背景,一些企业拥有的产品和技术,或许曾经辉煌,或许依然在当地市场上吃香,但只有放在全球市场里评估,才能避免到手的工艺或技术即成“日薄西山”的窘境。
(二)人才问题人才问题,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
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由于涉及金额巨大,风险极高,因此,更需要一个精通国际并购业务、经验丰富的团队来运作。
然而由于缺乏具有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影响到我国企业的正确、及时、科学的决策,从而影响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很多以失败告终。
除了具有以上知识外,跨国并购人才还必须通晓国际惯例和规则,熟悉母国和目标国的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和社会环境,具有当地经验。
(三)融资问题跨国并购所需资金金额巨大,动辄需要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如果没有完善的金融机构的支持很难成功。
但是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融资信贷还受到诸如国内贷款额度与特定外汇额度的限制,不仅使海外并购的企业的国内融资能力受到限制,而且还会使“走出去”的企业不能充分发挥国内力量,对境外投资项目给予强有利的支持。
在境外融资方面,虽然有些企业已经具有股票境外上市或者发行债券的条件,但却常常由于额度与审批限制,错失并购良机。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对外投资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方面还有缺陷和不足。
1. 国内融资限制较多。
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金融信贷方面受到国内贷款额度与特定外汇额度等很多的限制。
2. 境外融资管制较严。
为了有效打击非法资本流动,2005 年初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完善并购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境内居民个人境外投资登记及外资并购外汇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但在另一方面,可能有碍于私营企业海外投资和融资,甚至错失良好的跨国并购机遇。
(四)并购后的整合问题1. 整合难度大。
目前,被中国企业并购的海外企业在交易前大都已伤痕累累,如TCL 公司购入的汤姆逊彩电业务、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在交易前分别出现了高额亏损,IBM 的个人电脑业务仅在2003 年的亏损就足以抵消联想两年的全部利润。
这样的企业在收购后需要注入大量资金进行整合。
企业并购并不是两个企业生产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必须通过有效地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最关键、风险最大的危险期也是并购整合期。
它不仅涉及到企业全球战略、财务控制、国际营销,且涉及到人才国际化以及企业文化等多方面整合。
由于跨国并购涉及到不同社会制度、文化习俗,不同类型的企业并购动机各不相同,因而整合策略实施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在众多的跨国并购案例中,并购金额也越来越大,但对并购效果的统计并不乐观。
美国著名企业管理机构科尔尼公司多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只有20%的并购案例能实现最初的设想,大部分并购都以失败告终,其主要原因在于并购后的整合不力。
中国企业因跨国经营历史短暂,不仅对跨国并购后的整合缺乏经验,而且对跨国并购后的整合往往认识不足,因此造成跨国并购后的失败。
TCL 收购阿尔卡特以来,因为其整合方式的不当,使一些主要职位多由TCL 人员来担任,在阿尔卡特内执行原先自己的薪酬方式与销售模式,使得许多原阿尔卡特的管理者及职员不能接受,纷纷辞职,从而引发了离职风波。
很难想象一个留不住人才的整合如何能够利用被整合的企业的研发优势与销售渠道,而取得整合目标。
2. 企业文化的差异。
跨国并购中出现的国家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差异是十分巨大的。
西方企业强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而中国人的传统管理思维却是以人治为主。
在人事制度方面,中国人比较注重德才兼备、人际关系等,而西方则把经营管理能力放在第一位。
许多参与并购的企业高级经理均认为“人和文化的差异是并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当从前独立的二个或多个企业的员工开始在一起工作,价值观、期望、偏好等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可避免地要发生碰撞,引起摩擦,使并购步履维艰。
明基的后台掌控者施振荣也表示,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冲击成为导致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失败的主因。
3. 缺乏国际管理经验。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一般由国际企业演化为跨国公司,需要高层领导有管理国际品牌的能力及处理好经理与员工利益的能力。
目前来看,中国企业还缺乏管理品牌的能力。
此外,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后在人力资源、内部管理方面缺乏创新。
从整体角度而言,收购会让被并购企业的老员工经历角色模糊感增加、信任水平下降、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等状况。
如果中国企业管理层在原有的企业文化上没有创新,那么这些老员工的观念就难以改变,容易出现人才流失或引起被购企业的混乱与动荡,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使并购目标难以实现。
上述TCL 所面临的窘境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4. 收购后的技术不适用。
一直以来中国企业对技术的重视和创造专利的能力不够,在技术商品化上我们可通过快速的模仿转化为产品,但在核心技术和技术管理上有较大差距,并购后在技术与产品上的赌博是并购中最大的风险。
如TCL 和汤姆逊结合的例子,尽管汤姆逊在技术研发的深度和研发流程的规范性上令人满意,但在产品转化上存在着很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