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率问题教学设计
变化率问题(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5.1.1 变化率问题(1)(一)教学内容通过实例分析,经历由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的过程,体会求瞬时速度的一般方法.(二)教学目标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关系,经历由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的过程,不断渗透"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研究问题""逼近(极限)"等微积分的重要思想。
引导学生发现求瞬时速度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核心素养.(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算法.2.难点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四)教学过程问题1:学生阅读教材本章引言,简要回答本章的内容。
师生活动:(1)学生阅读课本,教师适时引导.(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明确以下内容:一是微积分是数学家的创造。
二是微积分的创立主要源自四个科学问题;三是导数是微积分的主要内容;四是导数主要是在定量的刻画函数局部的变化。
同时,学生还要注意在本章的学习过程中,还会接触到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运算——极限。
设计意图:通过章引言的学习,让学生明晰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初步构建学习内容的思维框架.为发展学生数学抽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埋下伏笔.问题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及高一学习过的函数的单调性的相关知识?师生活动:(1)大部分的学生应该都能够说出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单调性。
(2)一部分学生能指出底数对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单调性的影响,需要类讨论。
教师应适时指出这种影响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例函数中也是存在的。
同学们却有意无意只是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中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
(3)少数学生还能够强调指出反比例函数、正切函数的分段单调性。
(4)教师要密切关注,争取能在学生发现以下反馈:在必修第一册中,我们研究了函数的单调性,并利用函数单调性等知识,定性的研究了一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增长速度的差异,知道“对数增长”是越来越慢的,“指数爆炸”比“直线上升”快得多.(5)追问:在前面这些学习的基础上,能否进一步精确定量的刻画变化速度的快慢呢?设计意图:通过对函数学习的回顾,帮助学生发现和感受不同函数变化快慢的问题,同时引入新课.问题3:在一次高台跳水运动中,某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重心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 (单位:m )与起跳后的时间t (单位:s )存在函数关系2() 4.9 4.811h t t t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描述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的过程中运动的快慢程度呢?师生活动:(1)学生可能会从多个角度回答。
【教案】变化率问题(第2课时)教学设计高二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5.1.1变化率问题》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求曲线上某点处切线斜率的过程,体会求切线斜率的一般方法.2. 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的概念.◆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曲线上某点处切线斜率的概念及算法教学难点: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的概念◆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问题1:阅读课本第62~64页,回答下列问题:(1)本节将要探究哪类问题?(2)本节探究的起点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在本节课中回答相应问题.(1)本节课主要学习变化率问题:曲线上某点处切线斜率的问题.(2)总结归纳出一般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概念和瞬时变化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函数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解法的一般步骤.平均变化率是个核心概念,它在整个高中数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瞬时变化率及其导数概念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注意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一般曲线的切线的概念与学生熟悉的圆的切线的定义方式不同,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曲线的切线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难点.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的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素养将得以提升.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读本,让学生明晰本阶段的学习目标,初步搭建学习内容的框架.问题2:什么叫直线与圆相切?师生活动:学生回顾并回答.预设的答案: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圆相切.对于一般的曲线C,如何定义它的切线呢?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直线与圆相切,引出问题,进入新课.【探究新知】知识点1: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 我们以抛物线f (x )=x 2为例进行研究.问题3:如何定义抛物线2()f x x =在点0(11)P ,处的切线?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尝试回答,教师讲解.与研究瞬时速度类似,为了研究抛物线2()f x x =在点0(11)P ,处的切线,我们通常在点0(11)P ,的附近任取一点2()P x x ,,考察抛物线2()f x x =的割线0P P 的变化情况.如图,当点P 无限趋近于点0P 时,割线0P P 无限趋近于一个确定的位置,这个确定位置的直线0PT 称为抛物线2()f x x =在点0(11)P ,处的切线. 知识点2: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斜率抛物线2()f x x =在点0(11)P ,处的切线0PT 的斜率与割线0P P 的斜率有内在联系.记1x x ∆=-,则点P 的坐标是2(1Δ(1Δ))x x ++,.于是,割线0P P 的斜率2()(1)(1Δ)1Δ21(1Δ)1f x f x k x x x -+-===+-+-.我们可以用割线0P P 的斜率k 近似地表示切线0PT 的斜率0k ,并且可以通过不断缩短横坐标间隔||x ∆来提高近似表示的精确度,得到如下表格.0x ∆< 0x ∆>x ∆ Δ2k x =+ x ∆ Δ2k x =+ 0.01-1.990.012.010.001-1.9990.0012.0010.0001- 1.9999 0.0001 2.0001 0.00001- 1.99999 0.00001 2.00001 0.000001-1.9999990.0000012.000001…… ……当x ∆1时,割线0P P 的斜率k 都无限趋近于2.事实上,由(1Δ)(1)Δ2Δf x f k x x+-==+可以直接看出,当x ∆无限趋近于0时,Δ2x +无限趋近于2.我们把2叫做“当x ∆无限趋近于0时,(1Δ)(1)Δf x f k x +-=的极限”,记为Δ0(1Δ)(1)lim 2Δx f x f x→+-=.从几何图形上看,当横坐标间隔||x ∆无限变小时,点P 无限趋近于点0P ,于是割线0P P 无限趋近于点0P 处的切线0PT .这时,割线0P P 的斜率k 无限趋近于点0P 处的切线0PT 的斜率0k .因此,切线0PT 的斜率02k =.【巩固练习】例1 已知函数1y x x=-,求该函数在点x =1处的切线斜率.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代表回答,教师完善. 预设的答案:∵11(1)(1)11y x x ∆=+∆---+∆111x x =+∆-+∆1xx x ∆=∆++∆111y x x ∆=+∆+∆,∴斜率k =001lim lim(1)1121x x y x x∆→∆→∆=+=+=∆+∆.设计意图:通过求曲线上某点处切线斜率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和切线斜率的理解,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方法总结:求曲线y =f (x )在点(x 0,f (x 0))处的切线斜率 (1)计算00()()f x x f x y x x+∆-∆=∆∆, (2)计算0limx yx∆→∆∆,该值即为曲线y =f (x )在点(x 0,f (x 0))处的切线斜率.例2已知函数f (x )=3x 2+5,曲线y =f (x )在点((x 0,f (x 0))处的切线方程.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代表回答,教师完善. 预设的答案:因为f (x )=3x 2+5,所以Δy = f (x 0+Δx )-f (x 0)=3(x 0+Δx )2+5-(3x 02+5) =3 x 02+6 x 0Δx +3(Δx )2+5-3 x 02-5=6 x 0Δx +3(Δx )2. 所以063yx x x∆=+∆∆, 所以0000limlim(6)6x x yx x x x ∆→∆→∆=+∆=∆,所以曲线y =f (x )在点(x 0,f (x 0))处的切线斜率为6 x 0,所以曲线y =f (x )在点(x 0,f (x 0))处的切线方程为000()6()y f x x x x -=-, 即200635y x x x =-+. 方法总结:求曲线y =f (x )在点(x 0,f (x 0))处的切线方程(1)计算00()()f x x f x y x x+∆-∆=∆∆, (2)计算0limx y x ∆→∆∆,即曲线y =f (x )在点(x 0,f (x 0))处的切线斜率为0lim x yk x∆→∆=∆.(3)写出切线方程00()()y f x k x x -=-.设计意图:通过求曲线上某点处切线的方程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的理解,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练习:教科书P 64 练习1、2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通过学生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课堂总结】1.板书设计:5.1.1变化率问题新知探究巩固练习 知识点1: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 例1 知识点2: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斜率例22.总结概括:(1)什么叫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 (2)如何求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斜率. 师生活动:学生总结,老师适当补充.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所学内容,提高概括能力. 3.课堂作业:教科书P 70 习题5.1 2、4、7【目标检测设计】1.在曲线2y x =上取一点(1)1,及附近一点()11x y +∆+∆,,则曲线在点(1)1,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 A.12x x∆++∆ B.2 C .2x ∆+ D.12x x+∆-∆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及切线斜率的求解. 2.已知曲线11y x =-上两点112222A B x y ⎛⎫⎛⎫-+∆-+∆ ⎪ ⎪⎝⎭⎝⎭,,,,当1x ∆=时,割线AB 的斜率为_______. 3.求曲线24y x =在x =2处的切线的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方程的求法.参考答案:1. B 设2()f x x =,则2000(1)(1)(1)1limlim lim(2)2x x x f x f x x x x∆→∆→∆→+∆-+∆-==∆+=∆∆.故选B.2.16-设1()1f x x =-,则1111(2)(2)1122222(2)x f x f x x x -∆⎛⎫⎛⎫+∆-=---=-= ⎪ ⎪+∆+∆+∆⎝⎭⎝⎭, 则(2)(2)12(2)2(2)xf x f x xx x ∆-+∆--+∆==∆∆+∆, 当1x ∆=时,割线AB 的斜率112(21)6k -==-⨯+.3.解:∵2222()4(2)2(24)4x xy x x -∆-∆∆=-=+∆+∆,24(2)y x x x ∆-∆-=∆+∆ ∴20044limlim 1(2)4x x y x x x ∆→∆→∆-∆--===-∆+∆,∴曲线24y x=在x =2处的切线的斜率为-1, ∴曲线24y x=在x =2处的切线的方程为y -1=-1(x -2),即y =-x +3.。
【教学方案】《变化率问题》教学案3
《变化率问题》教学案学习目标:1.感受平均变化率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经历运用数学描述和刻画现实世界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博大精深以及学习数学的意义;2.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意义,为后续建立瞬时变化率和导数的数学模型提供丰富的背景. 学习重点:求函数在某点附近的平均变化率.学习难点:对增量的理解.学习过程:一、引言学习阅读教材P 72~ P 73,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导数.二、新课导学阅读教材P 72~ P 74,在书上标注出重点和疑惑之处※ 学习探究问题1:气球膨胀率,求平均膨胀率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 1增加到V 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问题2:高台跳水,求平均速度 探究:计算运动员在49650≤≤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以下问题: ⑴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使静止的吗?⑵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新知:平均变化率:2121()()f x f x f x x x-∆=-∆试试:设()y f x =,1x 是数轴上的一个定点,在数轴x 上另取一点2x ,1x 与2x 的差记为x ∆,即x ∆=_______________或者2x =______________,x ∆就表示从1x 到2x 的变化量或增量,相应地,函数的变化量或增量记为y ∆,即y ∆=______________;如果它们的比值y x∆∆,则上式就表示为______________,此比值就称为平均变化率. 反思:所谓平均变化率也就是______________的增量与______________的增量的比值. 思考:观察函数f (x )的图象 平均变化率=∆∆x f 1212)()(x x x f x f --表示什么? 一起讨论、分析,得出结果;※ 典型例题(展示点评)例1 过曲线3()y f x x ==上两点(1,1)P 和(1,1)Q x y +∆+∆作曲线的割线,求出当0.1x ∆=时割线的斜率.变式:已知函数2()f x x x =-+的图象上一点(1,2)--及邻近一点(1,2)x y -+∆-+∆,则y x∆∆=_________. 小结:※ 动手试试(展示点评)练1. 某婴儿从出生到第12个月的体重变化如图所示,试分别计算从出生到第3个月与第6个月到第12个月该婴儿体重的平均变化率.练2. 已知函数()21f x x =+,()2g x x =-,分别计算在区间[-3,-1],[0,5]上()f x 及()g x 的平均变化率.(发现:y kx b =+在区间[m ,n ]上的平均变化率有什么特点?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1.函数()f x 的平均变化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求函数()f x 的平均变化率的步骤:(1)求函数值的增量____________________.(2)计算平均变化率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T(月)6 3 9 12平均变化率是曲线陡峭程度的“数量化”,曲线陡峭程度是平均变化率“视觉化”.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21y x =+在(1,2)内的平均变化率为( )A .3B .2C .1D .02. 设函数()y f x =,当自变量x 由0x 改变到0x x +∆时,函数的改变量y ∆为( ) A .0()f x x +∆ B .0()f x x +∆C .0()f x x ∆D .00()()f x x f x +∆-3. 质点运动动规律23s t =+,则在时间(3,3)t +∆中,相应的平均速度为( ) A .6t +∆ B .96t t +∆+∆C .3t +∆D .9t +∆4.已知212s gt =,从3s 到3.1s 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5.223y x x =-+在2x =附近的平均变化率是____.。
5.1.1变化率问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5.1.1 变化率问题(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主备人备课成员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变化率问题2. 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高二(1)班3. 授课时间:2023年9月15日,上午第2节4. 教学时数:45分钟5. 教材版本: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教学目标1. 理解变化率的定义,能够描述变化率的概念。
例如,在研究物体运动速度时,变化率可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与时间变化的比值。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变化率是描述变量变化快慢的量,它反映了变量变化的绝对量与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 能够运用变化率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研究物体运动速度时,可以利用变化率的概念计算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变化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能够运用变化率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变化规律。
例如,在研究物体运动速度时,可以利用变化率的概念分析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速度变化规律。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变化率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 能够理解变化率的性质,如变化率的大小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变化方向的关系。
例如,在研究物体运动速度时,可以利用变化率的概念分析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速度变化规律。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变化率的大小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变化方向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5. 能够运用变化率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优化问题。
例如,在研究物体运动速度时,可以利用变化率的概念求解物体在某一时间段内的最快速度。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变化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在学习变化率这一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函数的定义、图像、单调性等。
此外,学生还学习了极限的概念,这为理解变化率提供了基础。
高中数学_变化率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变化率问题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内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及其求法;内容解析:本节课是高中数学(选修2-2)第一章导;教学重点: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二.目标和目标解析;新课标对“导数及其应用”内容的处理有了较大的变化;目标: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及内涵,掌握求平均变化率;1.经历从生活中的变化率问题抽象概括出函数平均变;§1.1.1 变化率问题一. 内容和内容解析内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及其求法。
内容解析:本节课是高中数学(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的第一节1.1变化率与导数中的1.1.1变化率问题。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研究气球膨胀率问题、高台跳水问题,总结归纳出一般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概念,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函数平均变化率解法的一般步骤。
平均变化率是个核心概念,它在整个高中数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瞬时变化率及其导数概念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注意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学重点: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新课标对“导数及其应用”内容的处理有了较大的变化,它不介绍极限的形式化定义及相关知识,也有别于以往教材将导数仅仅作为一种特殊的极限、一种“规则”来学习的处理方式,而是按照: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这样的顺序来安排,用“逼近”的方法定义导数,这种概念建立的方式形象、直观、生动又容易理解,突出了导数概念的本质。
平均变化率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本节课是《导数及其应用》的起始课,对导数概念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目标: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及内涵,掌握求平均变化率的一般步骤。
目标解析:1.经历从生活中的变化率问题抽象概括出函数平均变化率概念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通过函数平均变化率几何意义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通过例题的解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高中数学的变化率问题教案
高中数学的变化率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变化率的定义和概念;2. 掌握求解变化率的方法;3. 能够应用变化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变化率的概念和定义;2. 求解变化率的方法;3. 将变化率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数学教材中有关变化率的知识点;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复印件;3. 知识点整理:准备变化率的定义、求解方法和相关例题。
教学流程:一、引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场景引入变化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变化率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概念和定义1. 教师讲解变化率的定义和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变化率表示的是某一情况随时间、空间或其他变化而发生的程度。
2. 教师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变化率的计算方法,如函数的导数表示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率。
三、求解变化率的方法1. 教师让学生通过实例计算函数的导数,并解释导数的物理意义;2. 教师讲解变化率计算的一般步骤,如根据已知量列方程、求导、代入数值等。
四、实际问题应用1. 教师让学生通过应用例题,实践变化率的计算方法;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找出关键信息,运用变化率解决问题。
五、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点。
六、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变化率的重要性和应用。
七、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高数学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备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2023年秋《变化率问题》教学设计
《变化率问题》教学设计一、本节内容分析本节的主要知识内容是平均变化率、导数及导数的几何意义,在众多变化率问题中,教材选择了物理中的高台跳水运动的速度问题和几何学中圆锥曲线的抛物线问题,这两类问题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把生活中直观感受的变化率转化为数学中可以度量的变化率,解决问题时都采用由“平均变化率”逼近“瞬时变化率”的思想方法.对学生来说,一个是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一个是熟悉的数学问题,这样的设计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减少因背景复杂而形成对数学知识的干扰.学生学会先求函数的导数,继而求函数在某点处的切线的斜率与切线的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加深对几何意义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自然的接受新知识的教授.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本节包含的核心知识和体现的核心素养如下:二、学情整体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速度问题和抛物线问题,知识的引入比较简单直接,所以本节引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大部分学生对极限含义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导数概念的本质是极限,本教材没有介绍极限形式化定义及相关知识,而是通过列表计算,直观把握函数变化趋势,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好的理解并建立导数的概念.本部分知识涉及大量的计算和相关符号,对于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符号的正确运用的考查也是很关键的.学情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学活动准备【任务专题设计】1.变化率问题2.导数的概念3.导数的几何意义【教学目标设计】1.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2.利用学生对瞬时速度的理解,逐步达到对导数概念和基本方法的直观准确的理解.3.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体会导数在刻画函数性质中的作用.【教学策略设计】学生体验用平均速度逼近瞬时速度,割线斜率逼近切线斜率,这是求瞬时速度,求切线斜率的重要方法,也是建立导数概念的重要支持,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观察、分析、归纳、概括、抽象”的概念建立过程有了较多的体会和认知.教学中利用预设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设置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充分经历瞬时速度的计算和切线斜率的计算过程后,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导数概念,强化学生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形成;通过割线逼近切线,割线斜率逼近切线斜率的过程,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想象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教学方法建议】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函数的变化率、平均变化率.2.理解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的概念、导数概念.3.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及“数形结合、以直代曲”的思想方法.难点:1.通过大量实例,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度量来描述平均变化率,体会函数的内涵与思想.2.准确理解导数概念,体会极限思想.3.发现、理解并应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教学材料准备】1.常规材料:计算器、多媒体课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他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都进行过这样的运动—爬山,请回答下面的问题:问题1:在爬山的过程中,感觉平缓的山好攀登,还是陡峭的山好攀登呢?问题2:想想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做个简单图形来分析.问题3:对比分析两个一样高度的山,一个平缓,一个陡峭,那么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陡峭的山攀登感觉更累.学生独立做出图形】师:这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我们找出了问题关键,导致不同感觉的原因是因为在相同条件下,变化率大小不同.【设计意图】通过登山运动,教师引入本课所学变化率问题,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学精讲探究1 瞬时速度【情境设置】高台跳水在一次高台跳水运动中,某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重心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 (单位:m )与起跳后的时间t (单位:S )存在函数关系2() 4.9 4.811h t t t =-++.如何描述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过程中运动的快慢程度呢?(1)如何计算00.5t ≤≤和12t ≤≤的平均速度? (2)如何计算运动员在48049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 师: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的过程中,在上升阶段运动得越来越慢,在下降阶段运动得越来越快,我们可以把整个运动时间段分成许多小段,用运动员在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近似地描述他的运动状态.【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回答问题,教师予以肯定】 生:(1)在00.5t ≤≤这段时间里,(0.5)(0)2.35(m /s)0.50h h v -==-;在12t ≤≤这段时间里,(2)(1)9.9(m /s)21h h v -==--.(2)根据函数2() 4.9 4.811h t t t =-++的图象,结合图形可知,48(0)49h h ⎛⎫= ⎪⎝⎭,所以48(0)490(m /s)48049h h v ⎛⎫- ⎪⎝⎭==-.师:根据上述的解答过程,总结一下,在12t t t ≤≤这段时间内的运动员平均速度v 如何表示? 生:()()()2112214.9 4.8h t h t v t t t t -==-++-.【以学定教】通过类比师生对登山问题的研究,学习高台跳水问题,强化所学知识,提高对概念的认知. 【概括理解能力】通过教师提醒函数能够代表很多问题,提醒学生概念上需要注意的点,引导学生敢于总结,规范语言,概括出题目条件,培养学生概括理解的能力.师:探究思考以下问题:【情境设置】高台跳水1.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是静止的吗?2.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回答问题,教师予以启发和肯定】 生:虽然运动员在48049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为0m /s ,但实际情况是运动员仍然运动,并非静止,可以说明用平均速度不能精确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自主学习】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继续设疑,使学生逐步建立知识体系和认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师:为了精确刻画运动员的运动状态,需要引入瞬时速度的概念. 【要点知识】瞬时速度我们把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设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是()S S t =,当t ∆趋近于0时,函数()S t 在0t 到0t t +∆之间的平均变化率()()00s t t s t s t t+∆-∆=∆∆趋近于常数,我们把这个常数称为运动物体在0t 时刻的瞬时速度.【概括理解能力】通过引入概念,使学生充分理解函数变化率的概念和计算顺序,加深对概念的运用能力. 师: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有什么关系?你能利用这种关系求运动员在1s t =的瞬时速度吗? 师:设运动员0t 时刻附近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是v ,可以想象,如果不断缩短这一时间段的长度,那么v 将越来越趋近于运动员在0t 时刻的瞬时速度.为了求运动员在1t =时的瞬时速度,我们在1t =之后或之前,任意取一个时刻1,t t +∆∆是时间改变量,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但不为0.当0t ∆>时,1t +∆在1之后;当0t ∆<时,1t +∆在1之前.当0t ∆>时,把运动员在时间段[1,1]t +∆内近似看成做匀速直线运动,计算时间段[1,1]t +∆内的平均速度v ,用平均速度v 近似表示运动员在1t =时的瞬时速度.当0t ∆<时,在时间段[1,1]t +∆内可作类似处理.为了提高近似表示的精准度,我们不断缩短时间间隔,得到如下表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列好表格,准备好计算器】【以学定教】引出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有什么关系的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当t ∆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v 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生:当t ∆趋近于0时,即无论t 从小于1的一边,还是从大于1的一边趋近于1时,平均速度v 都趋近于一个确定的值5-.师:从物理的角度看,时间||t ∆间隔无限变小时,平均速度v 就无限趋近于1t =时的瞬时速度,因此,运动员在1t =时的瞬时速度是5m /s -.为了表述方便,我们用0(1)(1)lim 5t h t h t∆→+∆-=-∆,表示“当1,t t =∆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v 趋近于定值5-”.师:你能求出运动员在2t =时的瞬时速度吗?如何求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过程中在某一时刻0t 的瞬时速度.【分组讨论,思考,组内合作完成】师:局部以匀速代替变速,以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然后通过取极限,从瞬时速度的近似值过渡到瞬时速度的精确值.小结一下:【要点知识】对瞬时速度的理解1.计算瞬时速度必须先求出平均速度sv t∆=∆,再对平均速度取极限.2.t ∆趋近于0,是指时间间隔越来越小,能小于任意小的时间间隔,即||t ∆要多小就有多小,其含义是可以小到任何预先给定的正数,但t ∆始终不能为零.【设情境 巧激趣】利用学生的活动和熟悉的例题,教师创设物理情境根据问题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角度理解数学问题.探究2 抛物线的切线的斜率 【情境设置】抛物线切线斜率的探究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圆相切,对于一般的曲线C ,如何定义它的切线呢?下面我们以抛物线2()f x x =为例进行研究.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抛物线2()f x x =在点0(1,1)P 处的切线?0P 附近的点?师:与研究瞬时速度类似,为了研究抛物线2()f x x =在点0(1,1)P 处的切线,我们通常在点0(1,1)P 的附近任取一点()2,P x x ,考察抛物线2()f x x =的割线0P 的变化情况.【推测解释能力】教师通过具体问题引导,提醒学生概念上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引导学生重视概念本身,加深理解.【情境设置】抛物线切线斜率的探究()2,P x x 沿着2()f x x =趋近于0(1,1)P 时,割线0P P 有什么变化趋势?生:我们发现,当点P 无限趋近于点0P 时,割线0P P 无限趋近于一个确定的位置,这个确定位置的直线0P T 称为抛物线2()f x x =在点0(1,1)P 处的切线.【以学论教】教师类比研究瞬时速度,来进行抛物线的切线的斜率的探究,巩固旧知,加强对新知的理解,体现以学论教.师:从上述切线的定义可见,抛物线2()f x x =在点0(1,1)P 处的切线0P T 的斜率与割线0P P 的斜率有内在联系.记1x x ∆=-,则点P 的坐标是()21,(1)x x +∆+∆.于是,割线0P P 的斜率2()(1)(1)121(1)1f x f x k x x x -+∆-===∆+-+∆-.我们可以用割线0P P 的斜率k 近似地表示切线0P T 的斜率0k ,并且可以通过不断缩短横坐标||x ∆来提高近似表示的精确度,得到如下表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列好表格,准备好计算器】师:在表格中当x ∆无限趋近于0时,割线的斜率趋近于多少?生:当x ∆无限趋近于0时,即无论x 从小于1的一边,还是从大于1的一边无限趋近于1时,割线0P P 的斜率k 都无限趋近于2.【活动学习】学生分组列表,用计算器来计算割线的斜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体现活动学习. 【要点知识】抛物线切线斜率的探究事实上,由(1)(1)2f x f k x x+∆-==∆+∆可以直接看出,当x ∆无限趋近于0时,2x ∆+无限趋近于2.我们把2叫做“当x ∆无限趋近于0时,(1)(1)f x f k x+∆-=∆的极限”,记为(1)(1)lim2x f x f x∆→+∆-=∆.从几何图形上看,当横坐标||x ∆无限变小时,点P 无限趋近于点0P ,于是割线0P P 无限趋近于点0P 处的切线0P T ,这时,割线0P P 的斜率k 无限趋近于点0P 处的切线0P T 的斜率0k ,因此,切线0P T 的斜率02k =.【设活动 深探究】通过探究抛物线切线的斜率,经探究得出切线斜率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活动学习能力. 【课堂小结】变化率问题1.理解并掌握函数变化率的几何意义和概念.2.准确运用数学符号正确地表达函数变化率.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总结,让学生对变化率问题有深刻理解,对下节课导数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培养学生的概括理解能力.教学评价本部分学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每一个知识的引入和发现都学生自己得出,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保证学生书写过程清楚,表达正确,尽量正确使用规范的符号语言.本节课学习从源头上说明导数的意义,让学生充分理解导数知识来源于生活.【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学生经历探究导数的几何意义的建构过程,从而准确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应用大量实例,使学生体会思想方法和应用的广泛.培养了学生的概括理解,分析计算能力和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核心素养.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各题:1.求函数2()f x x =在1,2,3x =附近的平均变化率,取x ∆都为13,哪一点附近平均变化率最大?解析:直接代入公式()()00f x x f x y x x+∆-∆=∆∆计算平均变化率,比较大小即可.在1x =附近的平均变化率为21(1)(1)(1)12f x f x k x x x +∆-+∆-===+∆∆∆;在2x =附近的平均变化率为222(2)(2)(2)24f x f x k x x x +∆-+∆-===+∆∆∆;在3x =附近的平均变化率为223(3)(3)(3)36f x f x k x x x+∆-+∆-===+∆∆∆.若13x ∆=,则123171131192,4,6333333k k k =+==+==+=.由于123,k k k <<∴在3x =附近的平均变化率最大.2.两个学校开展节能活动,活动开始后两学校的用电量1()W t 、2()W t 与时间t (天)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一定有( )A.1W 比2W 节能效果好.B.1W 的用电量在[]00,t 上的平均变化率比2W 的用电量在[]00,t 上的平均变化率大.C.两学校节能效果一样好.D.1W 与2W 自节能以来用电量总是一样大.解析:由图象可知,对任意的()100,t t ∈,曲线1()W W t =在1t t =处的切线比曲线2()W W t =在1t t =处的切线要“陡”,所以,1W 比2W 节能效果好,A 正确,C 错误;由图象可知,()()1012020(0)(0)W t W W t W t t --<,则1W 的用电量在[]00,t 上的平均变化率比2W 的用电量在[]00,t 上的平均变化率要小,B 选项错误;由于曲线1()W W t =和曲线2()W W t =不重合,D 选项错误.答案:A3.已知22()3f x x =-,若1()3f a '=,则a 的值等于( ) A.14- B.14 C.49- D.34解析:本题只需根据导数的定义可得2220002242()()4243333()lim lim lim 333x x x x x x x x x f x x x x x x x x ∆→∆→∆→⎛⎫-+∆---∆-∆ ⎪⎛⎫⎝⎭'===--∆=- ⎪+∆-∆⎝⎭, 因此41()33f a a '=-=,则14a =-. 答案:A4.曲线223y x x =-+在点(1,6)A -处的切线方程是________.解析:本题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曲线切线的步骤解题.因为223y x x =-+,切点为(1,6)A -,所以斜率2100(1)2(1)3(123)lim lim (4)x x x x x k y x x=-∆→∆→-+∆--+∆+-++='==∆-=∆4-,所以切线方程为64(1)y x -=-+,即420x y +-=.答案:420x y +-=【分析计算能力】根据所学平均变化率的知识,分析具体数据,让学生自主的计算,提高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综合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理解导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审题,强化导数几何意义,提高综合问题解决能力.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正确理解函数平均变化率的问题和导数的概念等知识的基础上,研究导数的几何意义,由于新教材涉及极限,尽量采用形象直观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多媒体的使用和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导数的几何意义和“以直代曲”的思想,即在利用导数几何意义研究具体实际问题时,某点附近的曲线可以用过此点的切线近似代替,从而达到“以简单的对象刻画复杂对象”的目的,并通过对例题的研究,让学生体验导数与切线斜率的关系,并感受导数应用的广泛性,应提供学生多实践,多练习的机会,提高计算能力和概念的认知能力.【以学定教】启发并引导学生理解函数变化率、导数的概念和几何意义,熟练掌握导数概念的表示方法和利用导数几何意义求切线的解题步骤,提高综合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学论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探究,解决有关导数问题,课堂上教师采用活动学习、意义学习的策略,使得学生掌握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5.1.1变化率问题(教学设计)(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5.1.1变化率问题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学内容1. 通过求高台跳水运动员在具体时刻的瞬时速度,体会求瞬时速度的一般方法.2.通过求曲线处某点处切线斜率的过程,体会求切线斜率的一般方法.3.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的概念.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由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的过程,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2.掌握瞬时速度的概念,会求解瞬时速度的相关问题.3.掌握割线与切线的定义,会求其斜率.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瞬时速度的概念、割线与切线的定义及斜率求法.2、教学难点割线与切线的斜率.四、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为了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运动、变化现象,在数学中引入了函数.刻画静态现象的数与刻画动态现象的函数都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对函数的深入研究中,数学家创立了微积分,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被誉为数学史上的里程碑.微积分的创立与处理四类科学问题直接相关.一是已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作为时间的函数,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与加速度,反之,已知物体的加速度作为时间的函数,求速度与路程;二是求曲线的切线;三是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四是求长度、面积、体积和重心等,历史上科学家们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和研究经久不衰,终于在17世纪中叶,牛顿和莱布尼茨在前人探索与研究的基础上,凭着他们敏锐的直觉和丰富的想象力,各自独立地创立了微积分.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概念,蕴含着微积分的基本思想;导数定量地刻画了函数的局部变化,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性质的基本方法,因而也是解决诸如增长率、膨胀率、效率、密度、速度、加速度等实际问题的基本工具.在本章,我们将通过丰富的实际背景和具体实例,学习导数的概念和导数的基本运算,体会导数的内涵与思想,感悟极限的思想.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导数在研究函数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会导数的意义.5.1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在必修第一册中,我们研究了函数的单调性,并利用函数单调性等知识定性地研究了一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增长速度的差异,知道“对数增长”是越来越慢的,“指数函数”比“直线上升”快得多.进一步地,能否精确定量地刻画变化速度的快慢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5.1.1变化率问题问题1高台跳水运动员的速度探究:在一次高台跳水运动中,某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重心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 (单位:m )与起跳后的时间t (单位:s )存在函数关系2() 4.9 4.811h t t t =-++.如何描述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的过程中运动的快慢程度呢?直觉告诉我们,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的过程中,在上升阶段运动得越来越慢,在下降阶段运动得越来越快.我们可以把整个运动时间段分成许多小段,用运动员在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近似地描述他的运动状态. 例如,在00.5t ≤≤这段时间里,(0.5)(0)2.35(m /s)0.50h h v -==-;在12t ≤≤这段时间里,(2)(1)9.9(m /s)21h h v -==--一般地,在12t t t ≤≤这段时间里,211221()()4.9() 4.8h t h t v t t t t -==-++-.环节二 观察分析,感知概念 思考:计算运动员在48049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你发现了什么? 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 我们发现,运动员在049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为0.显然,在这段时间内,运动员并不处于静止状态.因此,用平均速度不能准确反映运动员在这一时间段里的运动状态. 为了精确刻画运动员的运动状态,需要引入瞬时速度的概念.我们把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instantaneous velocity ).探究: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有什么关系?你能利用这种关系求运动员在1s t =s 时的瞬时速度吗?设运动员在0t 时刻附近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是v ,可以想象,如果不断缩短这一时间段的长度,那么v 将越来越趋近于运动员在0t 时刻的瞬时速度. 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研究问题是微积分的重要思想.为了求运动员在1t =时的瞬时速度,我们在1t =之后或之前,任意取一个时刻1t +∆,t ∆是时间改变量,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但不为0.当0t ∆>时,1t +∆在1之后,当0t ∆<时,1t +∆在1之前.当0t ∆>时,把运动员在时间段[1,1]t +∆内近似看成做匀速直线运动,计算时间段[1,1]t +∆内的平均速度v ,用平均速度v 近似表示运动员在1t =时的瞬时速度.当0t ∆<时,在时间段[1,1]t +∆内可作类似处理.为了提高近似表示的精确度,我们不断缩短时间间隔,得到如下表格(表5.1-1).表5.1-1当0t ∆<时,在时间段[1,1]t +∆内当0t ∆>时,在时间段[1,1]t +∆内t ∆2(1)(1)1(1)4.9()5 4.95h h t v t t tt t-+∆=-+∆∆+∆==-∆--∆t ∆2(1)(1)(1)14.9()5 4.95h t h v t t tt t+∆-=+∆--∆-∆==-∆-∆-0.01 -4.951 0.01 -5.049 -0.001 -4.9951 0.001 -5.0049 -0.0001 -4.99951 0.0001 -5.00049 -0.00001 -4.999951 0.00001 -5.000049 -0.000001-4.9999951 0.000001-5.0000049……观察:给出t ∆更多的值,利用计算工具计算对应的平均速度v 的值.当t ∆无限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v 有什么变化趋势?1时,平均速度v 都无限趋近于5-.事实上,由(1)(1)4.95(1)1h t h v t t +∆-==-∆-+∆-可以发现,当t ∆无限趋近于0时, 4.9t -∆也无限趋近于0,所以v 无限趋近于5-.这与前面得到的结论一致.数学中,我们把5-叫做“当t ∆无限趋近于0时,(1)(1)h t h v t+∆-=∆的极限”,记为0(1)(1)lim5t h t h t ∆→+∆-=-∆.从物理的角度看,当时间间隔t ∆无限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v 就无限趋近于1t =时的瞬时速度.因此,运动员在1s t =时的瞬时速度(1)5m /s v =-. 思考:(1)求运动员在2s t =时的瞬时速度;(2)如何求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过程中在某一时刻0t 的瞬时速度? 解:(1)运动员在2s t =时的瞬时速度2200(2)(2)[ 4.9(2) 4.8()11][ 4.92 4.8211](2)lim lim (2)2t t h t h t t t v t t ∆→∆→+∆--+∆++∆+--⨯+⨯+==+∆-∆lim( 4.914.8)14.8t t ∆→=-∆+=.(2)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过程中在某一时刻0t 的瞬时速度2200000000000()()[ 4.9() 4.8()11][ 4.9 4.811]()lim lim()t t h t t h t t t t t t t v t t t t t∆→∆→+∆--+∆++∆+--++==+∆-∆000lim( 4.99.8 4.8)9.8 4.8t t t t ∆→=-∆-+=-+.1.求问题1中高台跳水运动员在0.5s t =时的瞬时速度.1.【解析】22(0.5)(0.5)[ 4.9(0.5) 4.8(0.5)11]( 4.90.5 4.80.511)h t h t t +∆-=-+∆++∆+--⨯+⨯+24.9()0.1t t =-∆-∆,所以,00(0.5)(0.5)(0.5)limlim(0.1 4.9)0.1(m /s)t t h t h v t t∆→∆→+∆-==--∆=-∆.所以,高台跳水运动员在0.5s t =时的瞬时速度为0.1m /s -. 2.火箭发射s t 后,其高度(单位:m )为2()0.9h t t =,求: (1)在12t ≤≤这段时间里,火箭爬高的平均速度; (2)发射后第10s 时,火箭爬高的瞬时速度. 2.【解析】(1)因为22(2)(1)0.920.91 2.7(m /s)21h h v -==⨯-⨯=-,所以在12t ≤≤这段时间里,火箭爬高的平均速度为2.7m /s ;(2)因为222000(10)(10)0.9(10)0.9100.9()18lim lim lim (10)10t t t h t h t t t t t t ∆→∆→∆→+∆-⨯+∆-⨯∆+∆==+∆-∆∆ 0lim(0.11898)t t ∆→=∆+=.所以发射后第10s 时,火箭爬高的瞬时速度18m /s .3.一个小球从5 m 的高处自由下落,其位移y (单位:m )与时间t (单位:s )之间的关系为2() 4.9y t t =-.求1s t =时小球的瞬时速度.3.【解析】由题意知:222000()() 4.9() 4.99.8 4.9()lim lim limt t t y t t y t t t t t t t t t t∆→∆→∆→+∆--+∆+-⋅∆-∆==∆∆∆ 0lim(9.8 4.9)9.8t t t t ∆→=--∆=-,当1s t =时,小球的瞬时速度为s 9.8m /-.环节四 辨析理解,深化概念 问题2抛物线的切线的斜率我们知道,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圆相切.对于一般的曲线C ,如何定义它的切线呢?下面我们以抛物线2()f x x =为例进行研究. 探究: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抛物线2()f x x =在点0(1,1)P 处的切线?与研究瞬时速度类似,为了研究抛物线2()f x x =在点0(1,1)P 处的切线,我们通常在点0(1,1)P 的附近任取一点2(,)P x x ,考察抛物线2()f x x =的割线0P P 的变化情况.观察:如图5.1-1,当点2(,)P x x 沿着抛物线2()f x x =趋近于点0(1,1)P 时,割线0P P 有什么变化趋势?我们发现,当点P 无限趋近于点0P 时,割线0P P 无限趋近于一个确定的位置,这个确定位置的直线0P T 称为抛物线2()f x x =在点0(1,1)P 处的切线. 环节五 概念应用,巩固内化探究我们知道,斜率是确定直线的一个要素.如何求抛物线2()f x x =在点0(1,1)P 处的切线0P T 的斜率0k 呢?从上述切线的定义可见,抛物线2()f x x =在点0(1,1)P 处的切线0P T 的斜率与割线0P P 的斜率有内在联系.记1x x ∆=-①,则点P 的坐标是2(1,(1))x x +∆+∆.于是,割线0P P 的斜率2()(1)(1)121(1)1f x f x k x x x -+∆-===∆+-+∆-.①x ∆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但不为0.我们可以用割线0P P 的斜率k 近似地表示切线0P T 的斜率0k ,并且可以通过不断缩短横坐标间隔x ∆来提高近似表示的精确度,得到如下表格(表5.1-2).表5.1-20x ∆< 0x ∆>x ∆ 2k x =∆+ x ∆ 2k x =∆+ -0.01 1.99 0.01 2.01 -0.001 1.999 0.001 2.001 -0.00011.99990.00012.0001OxyP 0PT2()f x x =-0.00001 1.99999 0.00001 2.00001 -0.0000011.9999990.0000012.000001……观察:利用计算工具计算更多割线0P P 的斜率k 的值,当x ∆无限趋近于0时,割线0P P 的斜率k 有什么变化趋势?近于1时,割线0P P 的斜率k 都无限趋近于2.事实上,由(1)(1)2f x f k x x+∆-==∆+∆可以直接看出,当x ∆无限趋近于0时,2x ∆+无限趋近于2.我们把2叫做“当x ∆无限趋近于0时,(1)(1)f x f k x+∆-=∆的极限”,记为(1)(1)lim2x f x f x∆→+∆-=∆.从几何图形上看,当横坐标间隔x ∆无限变小时,点P 无限趋近于点0P ,于是割线0P P 无限趋近于点0P 处的切线0P T .这时,割线0P P 的斜率k 无限趋近于点0P 处的切线0P T 的斜率0k .因此,切线0P T 的斜率02k =.思考:观察问题1中的函数2() 4.9 4.811h t t t =-++的图象(图5.1-2),平均速度(1)(1)(1)1h t h v t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瞬时速度(1)v 呢?环节六 归纳总结,反思提升问题: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 本节课学习的概念有哪些?2() 4.9 4.811h t t t =-++(1,(1))h (1,(1))t h t +∆+∆图5.1-2(1)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关系。
变化率与导数教学设计(共7篇)
变化率与导数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1.1变化率与导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道了物体的运动规律,用极限来定义物体的瞬时速度,学会求物体的瞬时速度掌握导数的定义.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物体的瞬时速度的意义和导数的定义.【教学难点】:理解掌握物体的瞬时速度的意义和导数的定义.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变化率与导数教学过程课堂小结课后习题第2篇:1.1变化率与导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2)了解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的概念.(3)理解导数的概念(4)会求函数在某点的导数或瞬时变化率.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的概念及导数概念的形成和理解教学难点:会求简单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3. 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 标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师】十七世纪,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工场的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过渡,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中突出的成就就是数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微积分的产生。
【板演/PPT】【师】人们发现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米)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秒)存在函数关系h(t)=-4.9t2+6.5t+10.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 【板演/PPT】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知结论怎样,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
【设计意图】自然进入课题内容。
二、新知探究 [1]变化率问题【合作探究】探究1 气球膨胀率【师】很多人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气球的体积V(单位:L)与半径r(单位:dm)之间的函数关系是如果将半径r表示为体积V的函数,那么【板演/PPT】【活动】【分析】当V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1)当V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0.62>0.16 可以看出,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变小了.【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1增加到V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 解析:探究2 高台跳水【师】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米)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秒)存在函数关系 h(t)=-4.9t2+6.5t+10.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 (请计算)【板演/PPT】【生】学生举手回答【活动】学生觉得问题有价值,具有挑战性,迫切想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
5.1.1变化率问题(教学设计)
5.1.1变化率问题本节课选自《2019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第四章《数列》,本节课主要学习变化率问题本节内容通过分析高台跳水问题、曲线上某点处切线斜率的问题,总结归纳出一般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概念和瞬时变化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函数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解法的一般步骤。
平均变化率是个核心概念,它在整个高中数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瞬时变化率及其导数概念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注意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课程目标学科素养A.通过求高台跳水运动员在具体时刻的瞬时速度,体会求瞬时速度的一般方法.B.通过求曲线处某点处切线斜率的过程,体会求切线斜率的一般方法.C.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的概念.1.数学抽象:函数的变化率2.逻辑推理:平均变化率与瞬时变化率的关系3.数学运算:求解瞬时速度与切线斜率4.数学建模:函数的变化率重点:理解瞬时速度和曲线上某点处切线斜率的概念及算法难点: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的概念多媒体来越快,我们可以把整个运动时间段分成许多小段,用运动员在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近似的描述它的运动状态。
例如,在 0 ≤ t ≤0.5这段时间里,v̅=ℎ(0.5)−ℎ(0)0.5−0=2.35(m/s)在 1≤ t ≤2这段时间里,v̅=ℎ(2)−ℎ(1)2−1=−9.9(m/s)一般地,在 t 1≤ t ≤t 2这段时间里,v̅=ℎ(t 2)−ℎ(t 1)t 2−t 1=−4.9(t 1+t 2)+4.8探究1: 计算运动员在0 ≤ t ≤4849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 为了精确刻画运动员的运动状态,需要引入瞬时速度的概念。
我们把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探究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有什么关系?你能利用这种关系求运动员在t=1是的瞬时速度吗?1.平均变化率对于函数y =f (x ),从x 1到x 2的平均变化率: (1)自变量的改变量:Δx =_______. (2)函数值的改变量:Δy =_____________. (3)平均变化率ΔyΔx = = .x 2-x 1;f (x 2)-f (x 1);f x 2-f x 1x 2-x 1;f x 1+Δx -f x 1Δx2.瞬时速度与瞬时变化率(1)物体在________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2)函数f (x )在x =x 0处的瞬时变化率是函数f (x )从x 0到x 0+Δx 的平均变化率在Δx →0时的极限,即lim Δx →0ΔyΔx= .某一时刻;limΔx→0f x0+Δx-f x0Δx问题2. 抛物线的切线的斜率我们知道,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圆相切,对于一般的曲线C,如何确定它的切线呢?下面我们以抛物线f(x)=x2为例进行研究.探究3. 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抛物线f(x)=x2在点P0(1,1)处的切线?与研究瞬时速度类似为了研究抛物线f(x)=x2在点P0(1,1)处的切线,我们通常在点P0(1,1)的附近取一点P(x,x2),考察抛物线f(x)=x2的割线P0P的变化情况。
1.1.1变化率问题(教学设计)
1.1变化率与导数(教学设计)(1)1.1.1变化率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了解变化率和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问题探索、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变量和函数的角度来描述变化率,为导数概念的产生奠定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在对实际问题分析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锲而不舍的铁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难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新课引入为了描述现实世界中运动、过程等变化着的现象,在数学中引入了函数,随着对函数的研究,产生了微积分,微积分的创立以自然科学中四类问题的处理直接相关: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问题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
导数研究的问题即变化率问题:研究某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快慢程度.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一)问题提出 问题1 气球膨胀率将班内同学平均分成4组,每组发一只气球,各有一位同学负责将气球吹起,其他同学观察气球在吹起过程中的变化,并做好准备回答以下问题:(1)气球在吹起过程中,随着吹入气体的增加,它的膨胀速度有何变化? (2)你认为膨胀速度与哪些量有关系? (3)球的体积公式是什么?有哪些基本量?(4)结合球的体积公式,试用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来表述气球的膨胀率问题?总结: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气球的体积V (单位:L )与半径r (单位:dm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334)(r r V π= ⏹ 如果将半径r 表示为体积V 的函数,那么343)(πV V r = 分析: 343)(πV V r =, ⑴ 当V 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62.0)0()1(dm r r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62.001)0()1(L dm r r ≈--⑵ 当V 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16.0)1()2(dm r r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16.012)1()2(L dm r r ≈-- 可以看出,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变小了.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 1增加到V 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1212)()(V V V r V r --问题2 高台跳水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 (单位:m )与起跳后的时间t (单位:s )存在函数关系h (t )= -4.9t 2+6.5t +10.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v 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 思考计算:5.00≤≤t 和21≤≤t 的平均速度v在5.00≤≤t 这段时间里,)/(05.405.0)0()5.0(s m h h v =--=;在21≤≤t 这段时间里,)/(2.812)1()2(s m h h v -=--=探究:计算运动员在49650≤≤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以下问题:⑴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使静止的吗?⑵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探究过程:如图是函数h (t )= -4.9t 2+6.5t +10的图像,结合图形可知,)0()4965(h h =, 所以)/(004965)0()4965(m s h h v =--=, 虽然运动员在49650≤≤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为)/(0m s ,但实际情况是运动员仍然运动,并非静止,可以说明用平均速度不能精确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例1(tb11500601)求下列问题的平均变化率(1)已知函数f(x)=x+1 ,求x 取从1到2时的平均变化率; (2)已知函数f(x)=1x,求x 取从1到2时的平均变化率; (3)已知函数f(x)=lnx ,求x 取从1到2时的平均变化率; (4)已知函数f(x)=sinx ,求x 取从1到2时的平均变化率。
高中数学变化率问题教案
高中数学变化率问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数学中的变化率问题,包括函数的导数和微分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导数和微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变化率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导数和微分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求函数导数和微分的方法;3. 能够应用导数和微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变化率问题。
三、教学重点1. 函数导数和微分的计算方法;2. 如何应用导数和微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变化率问题。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函数的导数和微分的物理意义;2. 能够灵活运用导数和微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变化率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变化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变化率的重要性;2. 讲解:介绍函数的导数和微分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其计算方法;3. 练习:给学生几个简单的函数求导数和微分的练习题,让他们掌握计算方法;4. 拓展:介绍如何应用导数和微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变化率问题,例如速度、加速度等;5. 实践:让学生做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练习,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 总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函数的导数和微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六、教学资源1. 课件:包括导数和微分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2. 教材:提供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3. 实例:准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思考。
七、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上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导数和微分的掌握情况;2.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考察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检查其解题思路和方法。
八、课后作业1. 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2. 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应用导数和微分计算变化率。
注: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变化率问题精品教案
变化率问题 (第一课时)一、教课目的:1.认识曲线的切线的观点.2.在认识刹时速度的基础上,抽象出变化率的观点.3.掌握切线的斜率、刹时速度,它们都是一种特别的极限,为学习导数的定义确立基 础.二、教课要点: 切线的观点和刹时速度的观点.教课难点: 在认识曲线的切线和刹时速度的基础上抽象出变化率的观点. 三、教课器具: 多媒体 四、教课过程: 1.曲线的切线如 图 , 设曲 线 C 是函 数 y f (x) 的 图 像, 点 P( x 0 , y 0 ) 是 曲 线 C 上 一点 , 点Q( x 0x, y 0 y) 是曲线 C 上与点 P 周边的任一点.作割线PQ ,当点 Q 沿着曲线 C 无限地趋近于点 P ,割线 PQ 便无穷地趋近于某一极限地点PT .我们就把极限地点上的直线PT ,叫做曲线 C 在点 P 处的切线.问:如何确立曲线 C 在点 P 处的切线呢?由于 P 是给定的,依据分析几何中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知识,只需求出切线的斜率就够了.设割线 PQ 的倾斜角为 ,切线 PT 的倾斜角为,既然割线 PQ 的极限地点上的直线PT 是切线,因此割线 PQ 斜率的极限就是切线PT 的斜率 tan ,即 tanlim ylim f ( x 0x)f ( x 0 ).x 0x x 0x例题 求曲线 y x 2 1 在点 P ( 1, 2)处的切线的斜率 k .解: yf (x 0 x)f ( x 0 )f (1x)f (1)(1x) 2 1 (1 1)x 22 xy x 2 2 x2xxx∴ klim y lim ( x 2)2 ,即 k 2 .xx 0 x 02.刹时速度我们知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它的运动规律可用函数s s(t ) 描绘.下边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进行剖析. 已知 s1 gt2 .2( 1)计算 t 从 3 秒到 3.1 秒、 3.01 秒、 3.001 秒、 3.0001 秒 各段内均匀速度.( 2)求 t 3 秒时的刹时速度.解:( 1) 3,3.1, t3 0.1, t 指时间改变量.s s(3.1)s(3) 1 g 21 g 32 0.3059. s 指地点改变量.2 23.059.vt其他各段时间内的均匀速度,预先刻在光碟上,待学生回答完第一时间内的均匀速度后,即用多媒体出示,让学生思虑在各段时间内均匀速度的变化状况.( 2)从( 1)可见某段时间内的均匀速度s随 t 变化而变化, t 越小, s越靠近t s的极限.t 于一个定值,由极限制义可知,这个值就是t0 时,tss(3t) s(3)1g (3t )2 1 g 32v limlimlim 2t 2 t0 t t 0t t 01 g lim ( 6 t ) 3g29.4 (米 /秒)2t 0s的极限)问:非匀速直线运动的刹时速度是如何定义的?(当t0 时,均匀速度t教师指引,学生进行概括:求非匀速直线运动在时辰 t 0 的刹时速度的方法以下:非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s s(t )时间改变量 t ,地点改变量 s s(t 0 t) s(t 0 )均匀速度 vs,刹时速度 v limst .tt一般地,假如物体的运动规律是 s s(t) ,物体在时辰t 的刹时速度 v ,就是物体在 t到 tt 这段时间内,当 t 0 时,均匀速度的极限,即 v lim s lim s(tt ) s(t )ttt 0t 0例题 若一物体运动方程以下:s3t 22(0 t 3) (1)29 3(t3) 2 (t3) (2)求此物体在 t 1 和 t 3 时的刹时速度.解:当 t 1时,s 3t 2 2v s lim s(t t ) s(t ) lim 3(1 t )2 2 3 12 2t t 0 t t 0 tlim 6 t 3 t 2 lim (6 3 t ) 6.t 0 t t 0当 t 3 时,s 29 3(t 3)2v s lim s(t t ) s(t ) lim 29 3(3 t 3) 2 29 3(3 3) 2 lim 3( t) 2 t t 0 t t 0 t t 0 t lim 3 t 0.t 0因此,物体在 t 1和 t 3 时的刹时速度分别是6和 0.3.讲堂练习(学生练习后教师再讲评)( 1)求y x3 2x 2 在x 2 处的切线的斜率.解:y f (x0 x) f (x0 )f (2 x) f (2)(2 x) 3 2(2 x) 2 (23 2 2 2)10 x 6( x)2 ( x)3y 10 6 x ( x) 2xy∴ k lim lim (10 6 x x 2 ) 10.x x 0x 0( 2)教科书练习第1、2 题.4.讲堂小结(1)曲线的切线.(2)刹时速度.(3)求切线的斜率、刹时速度的步骤.五、部署作业1.求以下曲线在指定点处的切线斜率.( 1)yx3 2, x 2 处,( 2)y 1 , x 0 处.x 12.已知某质点按规律s 2t 2 2t (米)作直线运动.求:(1)该质点在运动前 3 秒内的均匀速度;( 2)质点在 2 秒到 3 秒内的均匀速度;(3)质点在 3 秒时的刹时速度.解: 1.( 1)k 12 ,(2) k 1 ;2.( 1) 8 米/秒,( 2) 12 米 /秒,( 3) 14 米 /秒.。
变化率问题教案
3.1.1 变化率问题一、教学目标重点: 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变化率在实际生活中的需要,探究和体验平均变化率的实际意义和数学意义;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难点:如何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吹气球过程中的现象“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得越来越慢?”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理解.知识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及其求法.能力点: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熟悉数学研究的途径:背景——数学表示——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生活中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理论解释生活问题、应用数学的能力.教育点: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简单的情景蕴涵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不惧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思想品质。
并养成学生探究—总结型的学习习惯.自主探究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考试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及其求法.易错易混点:函数值的增量的理解和计算.拓展点:瞬时速度和瞬时变化率.二、复习引入创设情境:我们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生活体验,提炼出数学模型,从而为归纳函数平均变化率概念提供具体背景.设计说明:老师准备两个气球,请两位同学出来吹,请观看同学谈谈看见的情景;再请吹气球同学谈谈吹气球过程的感受,开始与结束感受是否有区别?【设计意图】让学生吹气球,可以增加课堂气氛,同时加深学习导数的印象.对一种生活现象的数学解析,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三、探究新知学生演示吹气球过程,谈感受,老师点评.得出结论: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得越来越慢.探究一:“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得越来越慢”,从数学的角度该如何描述?【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是自然的,并非强加于人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愿望.说明:(1)组织学生讨论问题,阐述想法;(2)引导学生“以已知探求未知”,从气球体积出发,寻求想法;(3)师生共同确定想法:①气球体积V与气球半径r之间的关系()r V=当气球体积增加量相同时,相应半径的增加量越来越小",从数学角度进行描述就是,“随着气球体积的增大,比值半径的增加量体积的增加量越来越小”.③比值半径的增加量体积的增加量就是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提出问题:请分别计算V从0增加到1L时,从1L增加到2L的平均膨胀率.【设计意图】(1)让学生体会需要用数字来说明问题;学生计算,交流计算结果,并讨论结果代表的意思; (2)让学生感受气球膨胀率大小的变化,从而体会平均膨胀率可以刻划气球半径变化的快慢. 分析: ()r V =, ⑴ 当V 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1)(0)0.62()r r dm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1)(0)0.62(/)10r r dm L -»-⑵ 当V 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2)(1)0.16()r r dm -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2)(1)0.16(/)21r r dm L -»-可以看出,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变小了. 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 1增加到V 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2121()()r V r V V V --【设计意图】把问题1中的具体数据运算提升到一般的字母表示,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为归纳函数平均变化率概念作铺垫. 探究二:高台跳水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 (单位:m )与起跳后的时间t (单位:s )存在函数关系2() 4.9 6.510h t t t =-++.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v 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设计意图】高台跳水展示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变化率——运动速度,而运动速度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理知识,这样可以减少因为背景的复杂而可能引起的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干扰.通过计算为归纳函数平均变化率概念提供又一重要背景.说明:教师播放郭晶晶、吴敏霞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跳水比赛录像,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速度变化. 思考计算:如何计算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并分别计算00.5t #和12t #时间段里的平均速度. 在00.5t #这段时间里,(0.5)(0)4.05(/)0.50h h v m s -==-;在12t#这段时间里,(2)(1)8.2(/)21h h v m s -==--. 【设计意图】再次通过计算,理解平均变化率. 探究:计算运动员在65049t#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以下问题: ⑴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使静止的吗?⑵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探究过程:如图是函数2() 4.9 6.510h t t t =-++的图像,结合图形可知,65()(0)49h h =, 所以65()(0)490(/)65049h h v s m -==-, 虽然运动员在65049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为)/(0m s,但实际情况是运动员仍然运动,并非静止,可以说明用平均速度不能精确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设计意图:这里的“探究”会让学生感受到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必要性,为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即导数)做好准备,为建立导数概念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就此探究进行思考、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的认知需求,自然地进入导数概念的学习. 设计说明:(1)让学生亲自计算和思考,展开讨论;(2)老师慢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并初步修正到最终的结论上.(3)得到结论是:①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它并不能反映某一刻的运动状态. ②需要寻找一个量,能更精细地刻画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定义:平均变化率概念:上述问题中的变化率可用式子2121()()f x f x x x --表示, 称为函数()f x 从1x 到2x 的平均变化率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经历从实例到抽象概括出变化率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思想,认识数学的本质,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若设21x x x ∆=-, 21()()y f x f x ∆=- (这里x ∆看作是对于1x 的一个“增量”可用1x +x ∆代替2x ,同样21()()y f x f x ∆=-),则平均变化率为y x ∆=∆211121()()()()f x f x f x x f x x x x-+∆-=-∆ 四、理解新知说明:(1)x ∆是一个整体符号,而不是Δ与x 相乘;式子中x ∆、y ∆的值可正、可负,但x ∆不能为0,y ∆的值可以为0.因此,平均变化率可正可负,也可为零. (2)x ∆看作是对于1x 的一个“增量”可用1x +x ∆代替2x ;(3)2111()()()()y f x f x f x x f x ∆=-=+∆-表示函数值的“增量”。
教学设计5:1.1.1变化率问题
说教学设计《平均变化率》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平均变化率》,我将从教材、目标、教法、教学过程和评价反馈分析五个方面进行陈述。
一、教材分析《导数及其应用》在整个高中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既是对函数知识的补充和完善,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微积分奠定基础。
新课标对“导数及其应用”内容的处理有了较大的变化,它不介绍极限的形式化定义及相关知识,也有别于以往教材将导数仅仅作为一种特殊的极限、一种“规则”来学习的处理方式。
而是按照: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这样的顺序来安排,用“逼近”的方法,分别从代数上的减小区间长度,使区间长度逼近于一个点和几何上的减小割线两点间的距离,使割线逐渐逼近于切线,这两个数形结合的角度定义导数.这种概念建立的方式形象、直观、生动又容易理解,最重要的是能够突出了导数概念的本质。
而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平均变化率》又是《导数及其应用》的第一课时,对下一步瞬时变化率和导数概念的形成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二、目标分析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有一个经历、体会、运用、感受的过程。
于是,我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通过大量实例直观感知、构建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并初步运用和加深理解平均变化率的实际意义和数学意义.为后续建立瞬时变化率和导数的数学模型提供丰富的背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经历平均变化率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平均变化率是刻画变量变化快慢程度的一种数学模型;(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模型在刻画客观世界中的作用,进一步领会变量数学的思想方法,提高能力。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我确定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为教学重点,通过实例理解平均变化率的实际意义和数学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法分析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从而达到概念的自然形成,进而从数学的外部到数学的内部,启发学生运用概念探究新问题。
3.1.1变化率问题,教案
3.1.1变化率问题,教案篇一:3.1.1变化率问题教案3.1变化率与导数3.1.1变化率问题一、【创设情境】为了描述现实世界中运动、过程等变化着的现象,在数学中引入了函数,随着对函数的研究,产生了微积分,微积分的创立以自然科学中四类问题的处理直接相关:1、已知物体运动的路程作为时间的函数,求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与加速度等;2、求曲线的切线;3、求已知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4、求长度、面积、体积和重心等.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问题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导数研究的问题即变化率问题:研究某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快慢程度.二、新课讲授(一)问题提出问题1气球膨胀率我们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气球的体积V(单位:L)与半径r(单位:dm)之间的函数关系是V(r)?如果将半径r表示为体积V的函数,那么r(V)?3分析:r(V)?43?r33V4?3V4?(1)当V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r(1)?r(0)?0.62(dm)r(1)?r(0)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0.62(dm/L)1?0(2)当V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r(2)?r(1)?0.16(dm)r(2)?r(1)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0.16(dm/L)2?1可以看出,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变小了.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1增加到V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问题2高台跳水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m)与起跳后的时间r(V2)?r(V1)V2?V1t(单位:s)存在函数关系h(t)??4.9t2?6.5t?10.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v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思考计算:0?t?0.5和1?t?2的平均速度v在0?t?0.5这段时间里,v?h(0.5)?h(0)?4.05(m/s)0.5?0在1?t?2这段时间里,v?探究:计算运动员在0?t?h(2)?h(1)??8.2(m/s)2?165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以下问题:49(1)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使静止的吗?(2)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探究过程:如图是函数h(t)??4.9t2?6.5t?10的图像,结合图形可知,h(65)?h(0),所以v?49h(65)?h(0)49?0(s/m)65?049虽然运动员在0?t?65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为0(s/m),49但实际情况是运动员仍然运动,并非静止,可以说明用平均速度不能精确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二)平均变化率概念1.上述问题中的变化率可用式子f(x2)?f(x1)表示,x2?x1称为函数f(x)从x1到x2的平均变化率.2.若设?x?x2?x1,?f?f(x2)?f(x1)(这里?x看作是对于x1的一个“增量”可用x1??x代替x2,同样?f??y?f(x2)?f(x1))则平均变化率为f(x2)?f(x1)f(x1??x)?f(x1)?y?f???x2?x1?x?x?x?ff(x2)?f(x1)表示什么???xx2?x1思考:观察函数f(x)的图象平均变化率三、典例分析例1已知函数f(x)??x?x的图象上的一点a(?1,?2)及2?y?.?x解:?2??y??(?1??x)2?(?1??x)临近一点B(?1??x,?2??y)则?y?(?1??x)2?(?1??x)?2??3??x∴?x?x例2求y?x2在x?x0附近的平均变化率.解:?y?(x0??x)?x02222x0?2x0?x??x2?x0?y(x0??x)2?x0所以???2x0??x?x?x?x所以y?x2在x?x0附近的平均变化率为2x0??x2课堂练习1.质点运动规律为s?t?3,则在时间(3,3??t)中相应的平均速度为.2.物体按照s(t)?3t?t?4的规律作直线运动,求在4s附近的平均变化率.3.过曲线y?f(x)?x上两点P(1,1)和Q(1??x,1??y)作曲线的割线,求出当?x?0.1时割线的斜率.四、【课堂小结】1.平均变化率的概念.2.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322篇二:3.1.1变化率问题(学、教案)变化率问题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定义。
【教案】5.1.1 变化率问题 教学设计 -高二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1.从物理角度理解变化率,体会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并能求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2.从几何角度理解变化率,体会曲线上割线和切线的关系,并能求解曲线上一点的切线斜率。
【重点难点】重点:求解曲线上一点的切线斜率难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及求解。
【学科素养】通过实例,提出问题;利用数学抽象思维,转化成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学运算解决这一问题。
【预习案】1、趋向定值函数极限概念当自变量x 无限趋近于)(00x x x ≠时,如果函数)(x f y =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a ,就说当x 趋近于0x 时函数)(x f y =的极限是a .记作:a x f x x =→)(lim 0 特别地:C C x x =→0lim ;00lim x x x x =→ 2、平均速度: 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通常指物体在某一间段的速度若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是s=f(t),函数f(t)在t 。
与t 。
+△t 之间的平均速度是3. 瞬时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不同的时刻,速度是 我们把物体在 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若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是s=f(t),当△t 趋近于0时函数f(t)在t 。
与t 。
+△t 之间的平均变化率tt ∆-∆+)f (t )f (t 00趋近于 ,我们把这个 叫做物体在t 。
时刻的瞬时速度即:=∆∆→∆t s t 0lim .4.几何意义:(1)2121()()tan f x f x y BC BAC x x x AC-∆===∠∆-, 割线AB 的 . (2)=∆-∆+=∆∆→∆x x f x x f x t )()(y lim 000,即切线的 .预习检测 1.(1)当1→x 时,→+)2(2x (2)=→2lim 3x ;(3)=+→)32(lim 2x x 2.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m)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s)存在函数关系: 求在下列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1) (2) (3) (4)114.8t 4.9t h(t)2++-=5.0t 0≤≤650t 49≤≤2t 1≤≤21t t t ≤≤探究一:平均速度vs 瞬时速度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m)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s)存在函数关系:思考1:如何描述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的过程中运动的快慢程度呢?问题1:用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如何描述的运动状态?问题2:(4)时间段内运动员在这段时间是静止的吗?你认为用平均速度能准确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吗?思考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有什么关系?问题1:你能利用这种关系求运动员t=1s 时的瞬时速度?【典型例题】例1: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m)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s)存在函数关系:(1)求运动员在t=2s 时的瞬时速度;(2)如何求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过程中在某一时刻t 。
变化率问题教学设计
《变化率问题》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普通高中数学教材人教A版《选修2-2》“1.1.1变化率问题”,一、教学内容分析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值问题的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
教材按照“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的顺序安排,采用“逼近”的方法,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定义导数,使导数概念的建立形象、直观而又容易理解,突出了导数概念的本质。
平均变化率是导数概念建立的核心,教材通过研究学生熟悉的“气球膨胀率”、“高台跳水”这两个生活实例,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总结出一般函数平均变化率概念,使学生理解平均变化率刻画了函数在某一区间上的变化情况,并掌握平均变化率解法的一般步骤。
从知识形成的先后顺序来看,平均变化率是本章内容学习的核心概念,是研究瞬时变化率及其导数概念的基础,在整个导数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将进一步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基于上述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掌握平均变化率解法的一般步骤,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
二、学生情况分析(一)、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1、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可以通过表格、图像、关系式三种不同的函数表现形式,求解函数在某一区间内“因变量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的比值。
并能从图像中看出函数变化的快与慢。
2、学生已在物理中学习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概念,比较容易理解可以用“平均速度”刻画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
(二)可能存在的认知困难1、“吹气球”与“高台跳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实例,如何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共同的数学本质,能够用“平均变化率”对生活中的变化快慢现象进行合理的数学解释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也是难点所在。
2、利用变化率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的中一些现象,需要学生具有一定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数学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
对高中生而言,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数学语言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人教数学A版选修】《变化率问题》教学设计
§ 变化率问题学习目标1. 感受平均变化率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经历运用数学描述和刻画现实世界的过程. 体会数学的博大精深以及学习数学的意义;2.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意义,为后续建立瞬时变化率和导数的数学模型提供丰富的背景.一、预习与反馈(预习教材P 2~ P 4,找出疑惑之处)问题1:气球膨胀率,求平均膨胀率吹气球时,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得越来越慢.从数学的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问题2:高台跳水,求平均速度设运动员于水面的高度h 起跳后的时间t 存在的函数关系 h(t)= ++10新知:平均变化率:2121()()f x f x f x x x-∆=-∆ 试试:设()y f x =,1x 是数轴上的一个定点,在数轴x 上另取一点2x ,1x 与2x 的差记为x ∆,即x ∆= 或者2x = ,x ∆就表示从1x 到2x 的变化量或增量,相应地,函数的变化量或增量记为y ∆,即y ∆= ;如果它们的比值y x∆∆,则上式就表示为 ,此比值就称为平均变化率.思考:函数f(x) 在区间[x 1 ,x 2]上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什么?二、教学指导例 1 过曲线3()y f x x ==上两点(1,1)P 和(1,1)Q x y +∆+∆作曲线的割线,求出当0.1x ∆=时割线的斜率.四、 课堂检测1. 21y x =+在(1,2)内的平均变化率为( )A .3B .2C .1D .02. 设函数()y f x =,当自变量x 由0x 改变到0x x +∆时,函数的改变量y ∆为( )A .0()f x x +∆B .0()f x x +∆C .0()f x x ∆D .00()()f x x f x +∆-3.在区间[m ,n]上,下列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为定值的是 ( )=x 2 B .y=x 3 C .y= =3x+44. 质点运动动规律 23s t =+,则在时间(3,3)t +∆中,相应的平均速度为( )A .6t +∆B .96t t+∆+∆ C .3t +∆ D .9t +∆ 5.已知212s gt =,从3s 到3.1s 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 6. 223y x x =-+在2x =附近的平均变化率是____7. 国家环保局对长期超标排污,污染严重而未进行治理的单位,规定出一定期限,强令在此期限内完成排污治理. 下图是国家环保局在规定的排污达标日期前,对甲、乙两家企业连续检测的结果(W 表示排污量),哪个企业治理得比较好?为什么?8.一运动物体的位移s 与时间t 的关系式s=3t-t2(1)求此物体在[0,2]这一段的平均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变化率问题
广水市一中王伟
一.教学内容解析
内容: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及其求法。
内容解析:本节课是高中数学(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的第一节1.1变化率与导数中的1.1.1变化率问题。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研究气球膨胀率问题、高台跳水问题,总结归纳出一般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概念,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函数平均变化率解法的一般步骤。
平均变化率是个核心概念,它在整个高中数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瞬时变化率及其导数概念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注意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学重点: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新课标对“导数及其应用”内容的处理有了较大的变化,它不介绍极限的形式化定义及相关知识,而是按照: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这样的顺序来安排,用“逼近”的方法定义导数,这种概念建立的方式形象、直观、生动又容易理解,突出了导数概念的本质。
平均变化率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本节课是《导数及其应用》的起始课,对导数概念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目标: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及内涵,掌握求平均变化率的一般步骤。
目标解析:
1.经历从生活中的变化率问题抽象概括出函数平均变化率概念的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通过函数平均变化率几何意义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通过例题的解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吹气球是很多人具有的生活经验,运动速度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理知识,这两个实例的共同点是背景简单。
从简单的背景出发,既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可以减少因为背景的复杂而可能引起的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干扰,这是有利的方面。
但是如何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共同的数学问题的本质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教学难点:如何从两个具体的实例中归纳总结出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使两个实例的背景更形象、更逼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演示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通过应用举例的教学,不断地提供给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的机会,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
1.问题情景
从生活述语和学生比较熟悉的姚明身高曲线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变化率问题,为归纳函数平均变化率提供更多的实际背景。
2.新课讲授
(一)问题提出 问题1 气球膨胀率
我们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生活体验,提炼出数学模型,从而为归纳函数平均变化率概念提供具体背景。
师生活动:由球的体积公式推导半径关于体积的函数解析式,然后通过计算,用数据来回答问题,解释上述现象。
⏹ 气球的体积V (单位:L )与半径r (单位:dm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3
4()3V r r
⏹ 如果将半径r 表示为体积V 的函数,那么3
3()
4
V
r V 分析: 3
3()
4
V
r V , ⑴ 当V 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
(1)(0)
0.62()r r dm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1)(0)0.62(/)10
r r dm L
⑵ 当V 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2)(1)
0.16()r r dm
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
(2)(1)
0.16(/)21
r r dm L
可以看出,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变小了.
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 1增加到V 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
2121
()()
r V r V V V
设计意图:把问题1中的具体数据运算提升到一般的字母表示,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为归纳函数平均变化率概念作铺垫。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多媒体,学生可以直接回答问题,教师板书其正确答案,并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演示分析结果的分析与归纳。
问题2 高台跳水
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 (单位:m )与起跳后的时间t (单位:s )存在函数关系h (t )= -4.9t 2+6.5t +10.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v 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
设计意图:高台跳水展示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变化率——运动速度,而运动速度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理知识,这样可以减少因为背景的复杂而可能引起的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干扰。
通过计算为归纳函数平均变化率概念提供又一重要背景。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多郭晶晶、吴敏霞在20XX 年北京奥运会上跳水比赛录像,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速度变化,学生通过计算回答问题。
对第(2)小题的答案说明其物理意义。
思考计算:00.5t 和12t 的平均速度v
在0
0.5t 这段时间里,(0.5)(0)
4.05(/)0.50h h v m s ;
在12t
这段时间里,(2)(1)
8.2(/)21h h v
m s
探究:计算运动员在65
49
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以下问题:
⑴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使静止的吗?
⑵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
探究过程:如图是函数h (t )= -4.9t 2+6.5t +10的图像,结合图形可知,65
(
)(0)49
h h ,
所以65
(
)(0)490(/)65
049
h h v
s m ,
虽然运动员在65
49
t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为)/(0m s ,但实际情况是运动员仍然运动,并非静止,可以说明用平均速度不能精确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设计意图:把问题2中的具体数据运算提升到一般的字母表示,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体现化归的数学思想)。
并为归纳函数平均变化率概念作铺垫。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多媒体,学生可以直接回答问题,教师板书其正确答案。
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归纳出问题1、2的共性。
定义:平均变化率概念: 1.上述问题中的变化率可用式子
212
1
()()
f x f x x x 表示, 称为函数f (x )从x 1到x 2的平均变化率
设计意图:归纳概念的过程,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思考:(1)x ∆,y ∆的符号是怎样的?(2)平均变化率有哪些变式? 设计意图:加深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师生活动:教师播放多媒体,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果。
若设2
1x
x x , 21()
()f
f x f x (这里x 看作是对于x 1的一个“增量”可用x 1+x 代替x 2,同样21()
()f
y
f x f x ),则平均变化率为
y f x
x
211
12
1
()()()()
f x f x f x x f x x x x
思考:观察函数f (x )的图象平均变化率
2121(
)()f x f x y
x x x
-∆=-∆表示什么?(图略)
设计意图:从几何角度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即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典例分析
例1.计算函数()21
f x x在区间[3,1]上的平均变化率;
y x的平均变化率。
例2.求函数21
设计意图:概念的简单应用,体现了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突出求平均变化率的一般步骤师生活动: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引导学生归纳求平均变化率的一般步骤:
(1)作差(2)作商
4.回顾总结
(1)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是什么?它是通过什么实例归纳总结出来的?
(2)求函数平均变化率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师生活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函数平均变化率的概念、吹气球及高台跳水两个实例、求函数平均变化率的一般步骤
设计意图:复习重点知识、思想方法,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5.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
六.教学反思
教材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吹气球现象,提出问题,吹气球过程中,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刻画描述这种现象呢?
如何使得平均变化率概念的引入显得流畅自然,故选择先结合函数图象,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再求气球体积增加量相同的条件下的半径变化量,接着探求气球体积增加量改变的条件下的半径变化率,从数学的角度,描述这种现象就一目了然了。